古漢語課后練習(xí)的答案全解_第1頁
古漢語課后練習(xí)的答案全解_第2頁
古漢語課后練習(xí)的答案全解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各單元練習(xí)參考答案:練習(xí)一標點下文:1. 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jié),則地與之財。君子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 以利毀廉。知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理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廉平之德,吏之寶也。非其路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知者不為非其 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財不如 義多,高位不如德尊。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仲孫忌諫曰: “子為魯上卿,妾 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吝,且不顯國也?”文子曰: “然吾觀國人之父母衣粗食蔬, 吾是以不敢。且吾聞君子以德顯國,不聞以妾與馬者。夫德者得之于我

2、,又得于彼,故可行 也。若獨貪于奢侈、 好文章, 是不德也, 何以相國?” 仲孫慚而退。 韓宣子憂貧, 叔向賀之。 宣子問其故,對曰: “昔欒武子貴而能貧,故能垂德于后。今吾子之貧,是武子之德。能守 廉靜者,致福之道也,吾所以賀。 ”宣子再拜受其言。宋人或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 受。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 ”子罕曰: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 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公儀休為魯相,使食公祿者不得與下人爭利, 受大者不得取小??陀羞z相魚者,相不受??驮唬?“聞君嗜魚,故遺君魚,何故不受?”公 儀休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相

3、,誰復(fù)給我魚者?吾故不 受也?!保?臣軌下廉潔章 )參考譯文: 為政清簡、 順其自然, 則天神會賜時機; 謹慎廉潔、 講究節(jié)操, 則地神也贈財富。 君子雖富有且地位顯赫, 不因過分奢養(yǎng)而傷了自己的身體; 雖貧窮且地位低下, 不因追求私 利而壞了廉潔的名聲。大家知道身為官吏,要奉公守法只為百姓造福; 不知道作個官員,竟 然會違反法律占奪別人錢財。任職做官沒有比“心靜如水”更為重要,面對錢財沒有比“廉 潔自律”更應(yīng)注意。廉潔而心靜,那真是做官的法寶。本不是路而非要行走,雖勞累萬分也 到不了目的地; 本不屬你而偏要占有, 雖強奪硬拿也到不了你的手。 聰明之人不會硬干不可 能成功之事, 廉潔之士不會強

4、拿不屬于自己之物, 這樣才能全身遠害而美名永留。 所以君子 要奉守廉潔而堅持為人之真, 守住清白以保全自己名聲。 錢財再多不如講仁講義, 官職再高 不及德高望重。季文子為魯國相國,其妾不穿絲綢之衣,其馬不食精細之粟。仲孫忌諫道: “你為魯國上卿, 竟然妾不穿絲綢之衣, 馬不食精細之粟, 人家豈不要認為你吝嗇小家子氣, 而且顯不出大國的氣派?”季文子答道: “但我看到眾多百姓的父母,穿的是粗布,吃的是 蔬果, 我所以不敢那么做。 況且我聽說君子以其德行而使國家名聲遠揚, 從沒聽說依靠妾和 馬來為國贏得威望。 只有我講德行、 其他人也講德行的事,才能在全國推行。如果只是貪戀 于奢糜揮霍的生活、 喜

5、歡穿艷麗漂亮的服裝, 那完全不是我們倡導(dǎo)的德行, 又怎么來輔助國 政?” 仲孫忌聽了羞愧而退。韓宣子為錢少而愁眉不展, 叔向卻對他表示祝賀。韓宣子問為 什么要祝賀他,叔向說: “從前欒武子地位顯赫而能安貧樂道,所以他的德行名聲一直流傳 不衰。現(xiàn)在你錢少而能安貧樂道,那就好比有欒武子的德行。能守住廉潔底線、清白之身, 那真是致福之道啊。所以我要祝賀你。 ”韓宣子恭恭敬敬地接受了叔向的教誨。宋國有人得 了一塊美玉,獻給司城子罕,子罕卻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 “我已將這塊玉給治玉的工匠 鑒定過, 他認為是塊好玉, 我才敢把它獻給你。 ”子罕說:“我把 不貪' 當(dāng)作是自己的寶貝, 你把美玉看作

6、是自己的寶貝。 你把美玉獻給我, 我們倆都丟了自己的寶貝, 那還不如我們各 自保留自己的寶貝。 ”公儀休為魯國相國,規(guī)定拿了公家俸祿的官員不得與百姓爭利,得了 國家大利的官員不能奪百姓的小利。 有個客人送魚給公儀休, 公儀休不肯接受。 客人說:“聽 說你愛吃魚,所以送給你魚,為什么不拿呢?”公儀休回答說: “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不 接受你送的魚。 現(xiàn)在我任相國, 能自己買到魚吃。 我拿了你的魚而被免去職務(wù),誰又會愿意送給我魚?我所以不接受你送的魚。 ”2.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候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

7、失,叱奴下車,因格殺 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宣叩頭曰: “陛下圣德中興,而從奴殺人, 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棰,請自殺。 ”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 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 “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 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 “天子不與白衣同。 ”因敕強項令出, 賜錢三十萬。 由是豪強震栗, 京師號為 “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 ”(后漢書· 董 宣傳)注釋:文叔: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參考譯文: 董宣字少平, 是陳留圉人, 任洛陽令。 當(dāng)時光武帝姐姐湖陽公主的奴仆白天殺人,

8、 乘機躲藏在主人家中,官吏無法抓捕他。 等到公主外出讓奴仆陪乘時, 董宣等候在門外,攔 住車馬,用刀畫地,大聲數(shù)說公主的過錯,命令奴仆下車,乘此機會殺了奴仆。公主馬上回 宮向光武帝傾訴,光武帝聽后大怒,召董宣前來,想要杖殺他。董宣磕頭請罪說: “陛下以 德復(fù)興了漢朝, 卻放縱奴仆殺人, 將憑什么來治理天下?臣不用皇上杖殺, 臣請求皇上讓我 自殺?!倍R上以頭擊柱,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下令小太監(jiān)抓住董宣,要他向公主磕頭 請罪,董宣硬是不從,光武帝讓人強迫他磕頭,董宣雙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湖陽公主對 光武帝說:“你是普通人時,藏匿逃亡及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門抓人。今天你貴為天子, 威嚴卻不能

9、實行一個命令嗎?” 光武帝笑著說: “天子和普通人不同。 ”于是下令讓不肯低頭 的董宣出來,賜錢三十萬。豪強因此而大為震驚,京城中人稱董宣為“臥虎” ,有歌唱道: “枹鼓不鳴董少平。 ”練習(xí)二標點下文:1. 人命中疑獄最多: 有黑夜被殺, 見證無人者; 有尸無下落, 求檢不得者; 有眾口齊證一人, 而此人夾死不招者;有共見打死是實,及吊尸檢驗,并無致命重傷者。凡遇此等人命,只宜 案候密訪,慎毋自恃擿伏之明,煉成附會之獄。 書曰:“罪疑惟輕。 ”又曰:“寧失不經(jīng)。 ” 夫以皋陶為士, 安有疑獄?不經(jīng)之人,豈可失出?明斷如古人,猶慎重若此,況其它乎?今 之為官者, 為能闕疑慎獄, 即是竊比皋陶,

10、其自命正復(fù)不小。 彼鍛煉成獄者, 不及古人遠矣, 何聰明之足恃哉! ( 李漁資治新書 )參考譯文: 人命案件中有疑點的最多。有的是黑夜被殺,無人見證;有的是死不見尸,無法 檢驗; 有的是眾人都證明一人犯罪, 而此人被刑罰折磨致死也不招供; 有的是眾人都見到某 人被打死,到驗尸時,卻并沒有致命重傷。凡是碰到這種人命案子,只能耐心等待并密訪, 切不可自以為有揭露隱秘壞事的本事,而作出牽強附會的判決。 尚書? 大禹謨說:“罪行 可疑的,就從輕發(fā)落。 ”又說:“寧可放走犯罪的人(也不重判) ?!备尢論?dān)任審判官,哪里會 有可疑之案?犯罪之人,又怎么能放走?明察斷案像皋陶這樣的古人,還這么慎重地斷案, 況

11、且是別人呢?現(xiàn)在做官的因為遇有疑難之處能存疑而不妄作結(jié)論, 因為能謹慎判案, 就私 下里把自己與皋陶相提并論,那口氣真是不小。那些羅織罪名、陷人于罪的人,比起古人來 差得遠了,哪里有什么小聰明可以依靠呢?2.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沒者豈茍然哉?必 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 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xué)而務(wù)求道,皆北 方之學(xué)沒者也。 ( 蘇軾日喻 )參考譯文: 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同水生活在一起, 七歲就能趟水過河, 十歲就能浮 在水面游泳, 十五歲就能潛

12、入水里了。 潛水的人哪里是隨隨便便就能潛入水中呢?一定是對 水的規(guī)律有所領(lǐng)悟了。 天天與水生活在一起, 那么十五歲就能掌握它的規(guī)律。 如果生來不識 水性, 那么即使到了壯年,見到船也會害怕。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能潛水的人詢問探求 他們潛入水里的技術(shù), 按照他們說的技術(shù)到河里試驗, 沒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不老老實實 學(xué)習(xí)卻去強求規(guī)律的人,全都像北方學(xué)潛水的那種人。3. 辛公義,隴西狄道人,為岷州刺史。下車,先至獄中,露坐驗問,決遣咸盡,還領(lǐng)新訟 事,皆立決。有須禁者,公義即宿廳事, 終不還閣。 或諫曰:“公事有程, 何自苦!”公義曰: “刺史無德,不能使民無訟,豈可禁人在獄而安寢于家乎?”

13、罪人聞之,咸自款服。后有訟 者,鄉(xiāng)閭父老遽曉之曰: “此小事,何忍勤勞使君?”訟者多兩讓而止。土俗畏病,若一人 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養(yǎng),由是病者多死。公義欲變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檢部 內(nèi),凡有疾病,皆以床輿來,安置廳事。暑月疫時,病人或至數(shù)百,公義親設(shè)一榻,獨坐其 間,終日連夕,對之理事。所得秩俸,盡用市藥。為迎醫(yī)療之,躬勸其飲食,于是悉差,方 召其親戚而諭之曰: “死生有命,不關(guān)相著。前汝棄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臥其間, 若言相染,那得不死?”諸病家子孫慚謝而去。 (隋書·辛公義傳 )參考譯文: 辛公義是隴西狄道郡人,任岷州刺史。他一到任,先到監(jiān)獄中,在室外坐著審問

14、 囚犯,該判決的判決,該釋放的釋放,一下子將案子全處理完?;厝ソ邮苄碌陌讣?,都立刻 裁決。有應(yīng)當(dāng)監(jiān)禁的人, 辛公義就住在公堂上辦事, 不結(jié)案就不回家。 有的人勸諫他說: “辦 公事自有一定的程序,何必自找苦吃! ”辛公義說: “刺史無德無能,不能使百姓不打官司, 難道可以把人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而自己在家中安心睡覺嗎?” 犯罪之人聽到他的這一番話, 都自覺 地服罪。以后有打官司的人,鄉(xiāng)村父老就告誡他說: “這等小事,怎么忍心煩勞刺史?”準 備打官司的人大多互相歉讓而撤訟。 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害怕人生病, 如果一人有病, 馬上就全家躲避 病人, 父子夫妻不再互相照顧扶養(yǎng), 因此病人大多病死。 辛公義想要改變這一風(fēng)俗

15、,于是分 頭派遣官吏巡視檢查所轄范圍內(nèi),凡是有生病的人,都用床抬來, 安置在公堂上。 遇到夏天 疫病流行時,病人有時多達數(shù)百人, 辛公義親自設(shè)置一張床, 獨自一人坐在中間, 整天從早 到晚,面對病人處理公事。所得俸祿,全用來買藥。為他們請來醫(yī)生治病,親自勸他們服藥 吃飯,從這以后病人都痊愈了,辛公義才把他們的親屬都召來告訴他們說: “生死由命,與 互相接觸無關(guān)。 以前你們拋棄有病之人, 這是病人病死的原因。今天我把病人聚集起來,坐 睡在他們中間,如果說會互相傳染,我哪能不死?”眾多病家的子孫慚愧請罪而離去。練習(xí)三標點下文: 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

16、有 自婚意,答云: “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姑云: “喪敗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 余年,何敢希汝比?”卻后少日,公報姑云: “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 不減嶠?!币蛳掠耒R臺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 “我固 疑是老奴, 果如所卜。”玉鏡臺, 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 (世說新語· 假譎) 參考譯文: 溫嶠死了妻子。堂房姑母劉氏,一家人碰上戰(zhàn)亂,輾轉(zhuǎn)離散,只有一個女兒,很 漂亮又很聰明,堂姑母托溫嶠給找個女婿。溫嶠私下里有意自己娶她,就回答說: “稱心如 意的女婿不容易找到,要是找一個和我溫嶠一樣的行不行?”姑母說: “經(jīng)過戰(zhàn)亂活下來的

17、人,只求馬馬虎虎保住條命, 就足以讓我晚年心滿意足了, 哪里還敢希求像你這樣的人呢?” 過后不幾天,溫嶠回復(fù)姑母說: “已經(jīng)找到婚配人家,門第還過得去,女婿的名聲官位都不 比我差?!庇谑撬蜕弦粋€玉鏡臺做聘禮。姑母非常高興。等到結(jié)婚,行了交拜禮以后,新娘 用手撥開紗扇,拍手大笑說: “我本來就疑心是你這個老家伙,果然不出我所料。 ”玉鏡臺, 是溫嶠做劉越石的長史時北伐劉聰?shù)玫降摹?天下未有兵甲,多刺客。李勉為開封尉。獄囚有意氣者,勉縱而逸之。后客游河北,偶見故囚, 迎歸厚待之。告其妻曰: “此活我者, 何以報德?” 妻曰:“千縑可乎?” 曰:“未。 “二千疋可乎?” 曰:“未也?!逼拊唬骸安蝗鐨?/p>

18、之。 ”其僮哀勉,密告之, 乃逸去。 夜半至津。 店老父曰:“此多猛獸,何敢夜行?”勉言其故。梁上有人瞥下,曰: “幾誤殺長者。 ”乃去。 未明,攜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 ( 唐國史補 )參考譯文: 天下沒有刀兵之禍的時候, 常常會有很多刺客。 李勉任開封縣尉。囚犯中有個神 色自若的人, 李勉放了他讓他回去。 后來李勉閑游到河北, 偶然碰見了以前釋放的那個囚犯, 那人把李勉帶回家里好好招待。那人告訴他妻子: “這就是讓我活命的恩人,我們用什么來 報答他呢?”他妻子說: “送他上好的絹緞一千匹夠嗎?”那人說: “不夠?!彼拮佑謫枺?“兩千匹夠嗎?”他還是說: “不夠。”他妻子說: “如果這樣還不

19、夠報答,不如殺了他。 ”那 人家的仆人同情李勉, 就偷偷把囚犯夫妻要殺他的事告訴了李勉, 李勉馬上逃走了。 半夜到 一要道之處。旅店主人說: “這地方晚上多猛獸出沒,你怎么敢獨自一個人走夜路呢?”李 勉于是把原因講給店主聽。梁上有人看了他一眼, 說:“我差點誤殺了德行高尚的長者。 ”說 完就走了。天還沒亮,那位梁上君子提著囚犯夫妻二人的頭來給李勉看。左神策軍吏李昱假貸長安富人錢,不償。京兆尹許孟容收捕械系,立期使償,曰: “及期滿不足, 當(dāng)死?!敝形驹V于上。 上遣中使宣旨,送本軍。孟容曰: “臣不奉詔當(dāng)死, 然臣為陛下尹京畿,非抑制豪強,何以肅清輦下?錢未償,李昱不可得。 ”上嘉其剛直 而許之

20、。自興元已后,禁軍有功,又中貴之尤有渥恩者,方得護軍。故軍士日益縱橫, 府縣不能制。孟容剛正不懼,以法繩之,一軍盡驚。 (舊唐書·許孟容傳 )參考譯文: 左神策軍軍吏李昱借長安富人的錢, 不還錢。 京兆尹許孟容派兵把他抓來后關(guān)起 來,讓他訂立日期還錢,對他說: “到期滿錢沒還完的,一律處死。 ”神策軍中尉向唐憲宗申 訴。唐憲宗派宮中使者宣旨,令許孟容把李昱放回軍中。許孟容說: “臣不遵命應(yīng)當(dāng)處死, 但是臣為皇上管理京城, 不抑制豪強勢力, 怎么能夠替皇上肅清京城?錢未還清, 李昱不能 釋放?!碧茟椬诜Q贊他剛毅正直, 就同意了他的處理。自從興元年間以后,禁軍中有功的人, 或者太監(jiān)中特別

21、受皇上器重的人, 才能夠擔(dān)任護軍。 所以護軍中的士兵日益放縱驕橫, 府縣 官吏不能制止。許孟容剛正不懼怕,依法處罰違法士兵,護軍士兵都十分吃驚。練習(xí)四標點下文: 1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shù)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 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 商之所長也。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 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莊子 ?列御寇)參考譯文: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 為宋國國君出使去秦國。 他前往秦國的時候, 只有幾輛車 子;由于得到秦王的歡心

22、,秦王贈給他一百輛車子。他回到宋國,見到莊子,說: “身居偏 僻狹窄的里巷,靠編織鞋子來糊口,過著貧困的生活而面黃肌瘦,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 一旦有機會使大國的國君省悟, 而使隨從的車輛增加到一百輛, 這又是我超過他人的長處。 ” 莊子說:“秦王有病,召集醫(yī)生為他治病,凡是能夠刺破膿瘡潰散癤子的,可以得到一輛車 子的獎賞;凡是能夠用舌頭舔治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子的獎賞;治療的部位越是低下, 得到獎賞的車輛也就越多。 你難道為秦王舔治痔瘡了嗎?怎么會得到這么多的車輛呢?你走 開吧!”2雍州別駕元肇言于上曰: “有一州吏,受人饋錢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車之始, 與其為約。此吏故違,請加徒

23、一年。 ”行本駁之曰: “律令之行,并發(fā)明詔,與民約束。今肇 乃敢重其教命,輕忽憲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虧法取威,非人臣之禮。 ”上 嘉之,賜絹百匹。 ( 隋書·劉行本傳 )參考譯文: 雍州別駕元肇對皇上說: “有個州官,拿了別人送的錢財三百文,按法律應(yīng)處杖 刑一百。 但我剛到任的時候就跟他講明了規(guī)矩。 這州官居然故意違反規(guī)矩, 請允許再加處徒 刑一年?!眲⑿斜抉g斥說: “律令頒布實行,都由皇上頒發(fā)詔書,使百姓明白規(guī)章管束?,F(xiàn)在 元肇卻只重視自己訂的規(guī)矩, 而忽視皇上定的律令。 只是想強調(diào)自己言出必行, 卻忘了朝廷 的律令要講真實不虛,違背了法律來樹立個人威信,那不是人臣

24、該取的做法。 ”皇上贊許劉 行本的說法,賞賜他上好絹綢一百匹。3崔仁師貞觀初,改殿中侍御史。時青州有男子謀逆,有司捕支黨,累系填獄,詔仁 師按覆。始至,悉去囚械,為具食,飲湯瀋,以情訊之,坐止魁惡十余人,它悉原縱。大理 少卿孫伏伽謂曰: “原雪者眾,誰肯讓死?就決而事變,奈何?”仁師曰: “治獄主仁恕,故 諺稱殺人刖足, 亦皆有禮'。豈有知枉不申, 為身謀哉?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 固吾愿也!” 及敕使覆訊, 諸囚咸叩頭曰: “崔公仁恕, 必?zé)o枉者?!迸e無異辭。由是知名。 (新唐書· 崔 仁師傳 )參考譯文: 崔仁師貞觀初年改任殿中侍御史。 當(dāng)時青州有男子謀反, 官吏抓捕參與謀

25、反 的同伙關(guān)滿了監(jiān)獄, 唐太宗下詔讓崔仁師前去審查核實。 崔仁師到了之后, 將囚犯身上的刑 具全都去掉,給他們備了飯食, 讓他們吃飯喝水, 然后訊問事實真相, 只判了其中為首的十 多人有罪,其他人全都赦免釋放。大理少卿孫伏伽說: “你平反的人這么多,只恐怕人的本 性貪生怕死,誰會愿意去死?你這樣斷了案而后來情況又有變化,那怎么辦?”崔仁師說: “大凡審案應(yīng)當(dāng)以仁愛寬容為本,所以有諺語說殺人斷腿, 都要有個規(guī)矩 '。難道能明知 其冤枉而不為其伸冤, 卻只為自己考慮嗎?假如能用我區(qū)區(qū)一條命換來十個囚犯的性命, 那 本來便是我出自內(nèi)心的想法! ”等到皇上派來的使者重新審問, 被判罪的所有囚犯

26、都叩頭說: “崔公處理案件公平仁恕,肯定沒有被冤枉的人。 ”大家異口同聲,沒有不同的說法。崔仁 師因此而名聞天下。4. (農(nóng)夫)勤苦如此,尚復(fù)被水旱之災(zāi),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dāng)具,有者半 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粥子孫以償責(zé)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 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 采,食必粱肉;亡農(nóng)夫之苦,有仟伯之得。 ( 論貴粟疏 )參考譯文:(農(nóng)民)像這樣辛勤勞苦,還要遭受水旱災(zāi)害,急迫抽稅壓榨,征收賦稅沒有一 定的時間, 早上的命令到晚上又改了。遇到要交納賦稅時,手頭有糧的不得不半價賤賣,沒 糧的不得不以加

27、倍的利息以求借貸, 于是便有了賣田賣屋、 賣子賣孫來還債的人。 而大商人 屯積貨物,牟取暴利,小商人開店販賣,控制多余商品,每天在市面上窺伺行情,趁朝廷官 府急需,賣出商品的價格必定成倍提高。所以他們男的不用下地耕種,女的不必養(yǎng)蠶織布, 穿的一定是華麗錦緞,吃的一定是精米魚肉,沒有農(nóng)民的辛苦,卻坐享種地所獲之利。練習(xí)五標點下文:1 有童子數(shù)人竊瓜,事主獲于案下,乃不呈告竊瓜,而謂盜其錢三十千。童子不服。余詰 事主曰:“錢藏何所?”曰: “瓜棚?!庇嘣唬骸肮吓镆幌兜囟?。焉有不藏於家,而置之野田草 露中乎?”曰: “窖之也?!庇囝h之。次日,公干下鄉(xiāng),迂道過其地,猝傳地??苯? 弗得。余曰:“窖且烏

28、有,焉得有錢?童子竊瓜則有之,盜錢則未也。昨以其口饞掌責(zé)之,今爾誣 栽, 奈何?”杖之於野。夫天下可疑之事,非躬親之不可。若我以為可疑,而彼或果有其事, 是以疑人者誤人矣。 故余昨者明見為可疑,而未敢徑斷也,必躬親其地而后斷之。 然早告以 往勘,則窖早偽為之,而疑終不能釋矣。 (夢談隨錄卷上)參考譯文: 有幾個小孩偷瓜, 瓜主把他們抓到官府,但是他沒有狀告小孩偷瓜, 卻聲稱他們 偷了三十千錢。小孩不服。我盤問瓜主說: “你的錢藏在哪里?”他說: “藏在瓜棚里。 ”我 說:“瓜棚是一塊空地罷了。哪有不把錢藏在家里,卻放在野地里的道理?”他說: “錢藏在 瓜棚的地窖里。 ”我點頭表示同意。第二天,

29、我因為公事下鄉(xiāng),繞道經(jīng)過那里,突然傳喚地 ??辈?, 結(jié)果根本找不到地窖。 我對瓜主說:“地窖尚且子虛烏有, 哪里會有地窖里的錢呢? 小孩偷瓜的事情是有的, 偷錢的事情卻根本沒有。 昨天我因為他們嘴饞, 已經(jīng)打嘴懲罰過他 們了,現(xiàn)在你誣陷栽贓,該怎么處罰呢?”于是在郊外對他處以杖刑。天下可疑的事情,非 親自調(diào)查清楚不可。 如果我認為可疑,但他或者真有其事,這樣帶著懷疑的態(tài)度來判案,就 會對人做出錯誤的判決。 所以我昨天明明認為瓜主的話值得懷疑, 卻不敢馬上斷定, 一定要 親自到那兒查看后才下結(jié)論。 但是如果提早告訴他我要去勘察, 那么他的地窖早就偽造好了, 那我的懷疑就永遠也不能破解了。2 禁強

30、必先禁竊,究盜不若究窩。涓涓不息,流為江河。小偷弗懲,其勢必為大盜。故於 穿窬之獲,究之務(wù)盡其法。無論贓多證確,刺配無疑。即使偶犯贓輕,亦必痛懲幽系,令親 屬具結(jié), 保其改過, 而后釋之。 倘以“饑寒所迫” 一語橫踞於中, 草草發(fā)落, 是種大盜之根, 愛之適以害之矣。至於窩盜之罪,更浮於盜。寧縱十盜,勿漏一窩。無深山不聚豺狼,無巨 窩不來賊盜,窩即盜之源也。 (資治新書卷首)參考譯文: 禁強盜一定要先禁偷竊,追究盜賊不如追究窩藏之人。涓涓細流不斷,就會匯成 江河。小偷不加懲罰,勢必發(fā)展為大盜。所以對于抓獲的竊賊,一定要按照法律追究到底。 不要說那些贓物累累、 證據(jù)確鑿的盜賊, 處以刺字發(fā)配當(dāng)然

31、是毫無疑問的。 即使是偶然偷盜, 贓物不多, 也定要嚴懲并關(guān)押起來, 要他的親屬簽字畫押, 保證他改過自新, 然后才釋放他。 如果因為心里想著他偷盜是 “饑寒所迫” ,所以就草草發(fā)落, 這就種下了他成為大盜的禍根, 表面上是憐憫他,實際上卻是害了他。至于窩藏盜賊,那罪行更超過盜竊本身。寧可放過十 個盜賊,也不能漏掉一個窩主。沒有深山就不會聚集豺狼,沒有大的窩主就不會招來盜賊, 窩主實在是盜賊的源頭所在。3 禁宰耕牛一事, 是弭盜良方。 不知者僅以為修福是實政而虛談之矣。 蓋大盜必始於穿窬, 而穿窬之發(fā)軔又必以盜牛為事。 何也?民間細軟之物,盡在臥榻之旁, 非久於竊盜者, 鮮不 為其所覺。惟耕牛

32、畜之廊廡,且不善鳴,牽而出之甚易。盜牛入手,即售於屠宰之家,一殺 之后,即無贓可認。 是天下之物最易盜者是牛, 而民間被盜之物最難獲者亦是牛。 盜風(fēng)之熾, 未有不階於此者。彼屠牛之家,明知為盜來之物,而購之惟恐不速者,貪其賤耳。從來宰牛 之場,即為盜賊化贓之地。禁此以熄盜風(fēng),實是端本澄源之法。而重農(nóng)止殺,又有資於民生 不淺。為民上者,亦何憚而弗力為哉! (資治新書卷首)參考譯文: 禁止宰殺耕牛一事,是消除盜賊的好辦法。 不了解這一點的人, 只認為修福是實 政而不愿意談?wù)撍?其實大盜必定從穿壁翻墻開始, 而穿壁翻墻的發(fā)端, 又必定追溯到偷盜 耕牛。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民間值錢的細軟之物, 都放

33、在臥室床邊, 不是慣于竊盜的老手, 很少能在偷竊時不被發(fā)覺。只有耕牛拴在廊檐下面,并且不會叫喚,把它牽出來十分容易。 把牛偷到手之后,就馬上賣給屠宰的人家,一旦殺掉,就沒贓物可以認定。這樣看來,天下 東西最容易偷的就是牛, 而民間被偷東西中最難查獲的也是牛。 盜竊風(fēng)氣盛行, 沒有不從這 里開始的。 那些殺牛的人家,明知道牛是偷來的, 卻很快把它買下來, 正是貪圖價錢便宜罷 了。從古至今的宰牛場所,就是盜賊的銷贓之地。 禁止宰牛來止息偷盜之風(fēng),實在是正本清 源的方法。而且重視農(nóng)業(yè),禁止宰殺耕牛,又對民生有不小的幫助。作為百姓的統(tǒng)治者,又 害怕什么而不努力去這樣做呢!練習(xí)六標點下文:1仁義禮智,人

34、性皆全,特為嗜欲蒙蔽,日漸月深。如火在石中,不擊不發(fā);泉在山下, 不鑿不流。終不得謂石中無火,山下無泉也。記在甘州時,有兄弟白首構(gòu)訟,心甚惡之。兄 訴弟不法種種,予曰: “是當(dāng)立斃杖下,即命爾自行杖,庶快爾心。 ”命隸取杖付之。其兄盡 力一揮,直欲立死其弟,余意正怫然,故語之曰: “須三杖了卻爾弟命也。 ”其弟從階下忽仰 首望兄呼一聲,其兄勃然良心觸發(fā),急舍杖趨前,抱弟而起。弟攬兄足,兄拊弟背,放聲 大哭。予亦為泣下,旁觀吏卒至不能仰視。當(dāng)其赴訴咆哮,直有不可解之怨毒;即其舉杖之 時,亦未見有半點之憐惜也;問官含怒噍呵,亦未嘗示一言之解勸也。只其弟仰首一呼,不 知其兄從前怨恨銷歸何處。胥徒府史

35、,抑豈盡皆仁人孝子,為其兄弟感觸,亦各含辛墮淚。 斯時堂上無官司,兩旁無役卒,堂下亦無罪人,只有賢兄悌弟,藹然仁孝之意充滿戶庭。 若使人人刻刻此念此心,真可刑措不用,其去三代不遠矣。信乎!子輿氏之言曰: “如火始 然,如泉始達,擴而充之,足以保四海。 ”其奈不能擴充,何哉?( 托素齋文集卷 6) 注: 忽仰首望兄呼一聲:原本作“忽仰首望兄呼一聲哥' ”。參考譯文: 仁義禮智等德行, 人性中本來就是都有的, 只是因為被私欲蒙蔽,年長日久便都 喪失殆盡了。好比火本來在石頭中, 不敲擊石頭當(dāng)然引不出火;水本來在山下,不開鑿深挖 當(dāng)然也不會流出來。 你總不能說石中沒有火, 山下沒有水吧! 記得

36、我在甘州時,有兄弟倆頭 發(fā)都花白了,還在爭吵打官司, 我從心里都覺得厭惡。那哥哥一一訴落弟弟的不法罪狀,我 說:“這種罪惡的人應(yīng)該立刻亂棍打死,現(xiàn)在我命令你自己持棍行刑,這樣也能解你心頭之 恨?!蔽曳愿朗窒掳压髯咏o他。 那哥哥用盡全身力氣一揮, 真是想頃刻之間結(jié)果了弟弟性命。 我當(dāng)時心里正氣憤, 故意對他說:“你應(yīng)該用三棍就了結(jié)你弟弟的性命。 ”那弟弟伏在臺階下, 忽然抬起頭來看著他哥哥,口里叫一聲“哥! ”那兄長頃刻間良心發(fā)現(xiàn),急忙扔下棍子,快 步上前攙扶他弟弟起來。 弟弟抱著哥哥的腿, 哥哥輕拍著弟弟的背,兩人放聲大哭。我禁不 住掩面而泣,旁觀的官員、役卒也感慨得看不下去。當(dāng)兄長到官府告狀

37、時,吼叫咆哮,真好 像有千古難解的深仇大恨; 在他舉起棍棒時, 看不出有半絲一毫對兄弟的憐惜之情; 我這審 案官員滿臉怒氣,責(zé)備怒罵,也沒有拿一言半語來勸解。只是他弟弟抬頭叫一聲“哥” ,不 知那兄長以前的滿腔怨恨一下子跑到哪里去了。 官府里的小吏差役, 難道都是仁人孝子, 居 然被這兄弟之情觸動, 紛紛掉下辛酸的淚水。 這時公堂上好像不是在打官司, 兩旁好像沒有 執(zhí)法的役卒,堂下也沒有被審的罪犯,整個官府只有賢兄仁弟,洋溢著和熙的仁孝之情。 假如人人時時都有這種想法、 都有這種愿望, 真可以把嚴酷的法律條文都擱置一邊、 不必再 用了,那離夏、商、周遠古美好的社會也不遠了。你信不信?孔子的弟子曾參說過: “火種 剛剛點起, 總會燃成烈火熊熊; 水滴開始流動,總會變成江水洶涌;如果把美好的孝悌之德 廣為發(fā)揚,那真足以使天下安寧長久始終!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