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目錄第一章第一章 設計總論設計總論.3 31.1 設計任務.31.2 礦山生產簡述.31.3 礦山工作制度.3第二章第二章 礦山地質礦山地質.3 32-1 礦區(qū)地理.32-2 礦床地質 .32-3 礦床水文地質 .32-4 礦石質量與儲量 .32-5 生產地質工作 .3第三章第三章 礦山企業(yè)年產量和服務年限礦山企業(yè)年產量和服務年限.3 33-1 礦山年產量 .33-2 礦山服務年限 .33-3 礦山工作制度 .3第四章第四章 礦床開拓礦床開拓.3 34-1 井田劃分 .34-2 階段高度的確定 .34-3 礦床開拓方法的選擇 .34-4 主井位置的確定與副井的配置 .34-5 確定保安礦柱
2、和繪制開拓系統圖 .34-6 井田中階段開采順序和階段中礦塊開采順序 .3第五章第五章 礦山井巷工程礦山井巷工程.3 35.1 礦山基本井巷工程.35.2 井筒斷面設計 .35.3 井筒支護.35.4 井底車場形式及馬頭門尺寸確定.35.5 井筒及階段運輸平巷位置布置.35.6 井筒及階段運輸平巷施工要求.35.7 井下炸藥庫.3第六章第六章 采礦方法采礦方法.3 36.1 采礦方法的選擇.36.2 采礦方法的構成要素.36.3 采準切割工作.36.4 回采工作.36.5 礦柱回采.36.6 同時回采的礦塊數.3第七章第七章 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3 37.1 概述.37.2
3、礦井通風條件.37.3 通風方式與通風系統的確定.37.4 風量計算與分配.37.5 風壓計算.37.6 自然風壓計算.37.7 通風設備選擇.37.8 通風動力費用.37.9 局部通風.37.10 井下防塵防火.37.11 通風與安全技術工作人員編制和所需設備.3第八章第八章 礦山運輸與提升礦山運輸與提升.3 38.1 運輸任務和運輸方式.38.2 礦車與機車的選擇.38.3 井底車場.38.4 運輸提升設備及人員編制.3第九章第九章 礦井排水礦井排水.3 39.1 礦井涌水量的確定.39.2 排水設備的選擇.39.3 水泵房的設計.39.4 防水措施.39.5 排水系統綜述.39.6 排水
4、設備及人員編制.3第十章第十章 礦區(qū)平面布置礦區(qū)平面布置.3 310.1 礦區(qū)區(qū)域概況.310.2 總體布置.310.3 總平面布置.310.4 礦山內外部運輸.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勞動安全與工業(yè)衛(wèi)生勞動安全與工業(yè)衛(wèi)生.3 311.1 勞動安全.311.2 工業(yè)衛(wèi)生.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3 3致致 謝謝.3 3第一章第一章 設計總論設計總論1.1 設計任務設計任務1.1.11.1.1 礦床概況礦床概況鳳凰山銅礦地質構造主要為伴隨花崗閃長巖的侵入而成的接觸帶,以及接觸帶附近各礦體上、下盤出現的破碎帶構造;成礦前、后的小斷裂構造雖有發(fā)現,但因其規(guī)模小,故對礦體開采無大影響。設計的礦體是號礦體,其走
5、向為北東轉北西,長為 1000 米,其寬度為130 米,平均寬度為 8.6 米,傾角為 7190,形狀似板狀透鏡狀。本礦床的礦石工業(yè)類型較繁多,即分為銅鐵礦石,含銅硅卡巖礦石,含銅黃鐵礦礦石,含銅大理巖礦石和含銅花崗閃長巖等五鐘。但其中主要以銅鐵礦石和含銅硅卡巖礦石為主,其余三者在工業(yè)利用上劃入含銅硅卡巖礦石之列。含銅硅卡巖本身又因其含銅品味的高低而分為高銅硅卡巖和低銅硅卡巖,藥園山礦段的屬于高銅硅卡巖。號礦體主要為含銅硅卡巖礦體(銅鐵礦石比例為 5%,含銅硅卡巖為 95%) ,其中 Cu 的平均品味為 0.61%,TFe 的平均品味為 20.75%,S 的平均品味為6.05%。1.1.21.
6、1.2 產品運輸情況產品運輸情況本礦至銅官山冶煉廠公路里程為 40 公里,專用碼頭可通航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又本礦經董家垅至鐘鳴街,公路運距約長 21 公里。無銅準軌鐵路干線,已通車到鐘鳴街,從此地運輸可通往全國各地。1.1.31.1.3 設計任務及根據設計任務及根據根據礦區(qū)地質條件和礦床賦存條件,結合礦山實際情況,本設計日產量為875t/d,年產量為 28.75 萬噸。1.2 礦山生產簡述礦山生產簡述根據礦區(qū)地質條件和礦床賦存條件,本設計采用下盤豎井中央對角式通風;采用上向水平充填采礦法。礦石貧化率為 15%和回采率為 85%。1.2.11.2.1 運輸與提升運輸與提升本礦采用有軌運輸,各
7、中段開采的礦石先經溜井溜至-120m 中段,再用礦車將礦石經階段運輸巷道運輸到主井,然后由罐籠提升到地表,最后用汽車將礦石運至選礦廠。1.2.21.2.2 通風通風本礦采用兩翼對角抽出通風方式,風流從主井進入各工作面,后由兩條回風井排出地表。1.2.31.2.3 排水排水各中段涌出的地下水用管道集中排到 120m 中段下的井底水窩,再由通過安裝在-125m 處的水泵打到-120m 中段內的水倉內,然后由水泵打到-40m 處的豎井的水倉內,再揚到地表。1.3 礦山工作制度礦山工作制度為了保證礦山采選工作的連續(xù)性;采用每天 3 班,每班 8 小時,每年 330天的連續(xù)工作制度。第二章第二章 礦山地
8、質礦山地質2-1 礦區(qū)地理礦區(qū)地理1. 礦區(qū)地理位置:鳳凰山銅礦位于銅陵市東南 35 公里,礦區(qū)地理坐標,東經1180011805,北緯 30473054。2. 礦區(qū)交通:礦區(qū)有鐵路與銅(陵)寧(南京)線相接,公路與繁(昌)木(鎮(zhèn))公路在順安相連,距離 17 公里,交通便利。3. 礦區(qū)自然地理:礦區(qū)屬江南低山丘陵地形,最高峰韭菜崖標高 489m,中心為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起伏不平的壟崗狀低丘,稱為“新屋里盆地” ,其標高為100203m。盆地南北為低山,東西為喀斯特地形。區(qū)內侵蝕基準面為 57.2m,位于盆地的東南角的峽山口。4. 礦區(qū)氣候條件:礦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江南沿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
9、暖濕潤,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445mm,最大降水量 1937.9mm(91 年),每年以 48 月份降雨最多,約占全年 80。年平均蒸發(fā)量為 1392mm,潮濕系數1.04。年平均氣溫 15.516.6,以 78 月氣溫最高,最高氣溫可達 40以上,12 月氣溫最低,最低氣溫可達-11.5。秋季每年有臺風影響本區(qū),風力可達 78 級,并有暴雨出現。本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值為 0.05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區(qū)。2-2 礦床地質礦床地質一、地層一、地層區(qū)內地層自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發(fā)育。與成礦有關的地層主要為三疊系中、下統?,F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三疊系下統a.殷坑組(T1y):灰色、深灰色
10、、薄層狀、頁片狀鈣質頁巖,夾灰?guī)r透鏡體;底部有數層黃色薄層泥質灰?guī)r。厚 145 米。b.和龍山組(T1h):下部灰色鈣質頁巖為主,泥質灰?guī)r次之,夾少量石灰?guī)r;上部深灰色石灰?guī)r和泥質灰?guī)r,夾鈣質頁巖。厚 283 米。本組主要分布于礦床的北段,是控制號礦體的主要地層,變質后主要為條帶狀矽卡巖和大理巖夾角巖。c.南陵湖組(T1n):下部為淺灰色薄層灰?guī)r,局部見鈣質頁巖和白云質灰?guī)r夾層;中部淺灰色,暗灰色薄層灰?guī)r,局部有似角礫狀石灰?guī)r夾層;上部灰色中厚層石在巖夾薄層結晶灰?guī)r,往下為淺灰薄中厚層含白云質石灰?guī)r、局部泥灰?guī)r。本組主要分布在礦床的南段,是控制、號礦體的主要地層,變質后主要為大理巖。2、三疊系
11、中統a.東馬鞍山組(T2d):下部深灰色、灰黑色薄層狀白云質灰?guī)r、白云巖。上部米黃色、淡紅色中厚層白云巖、白云質灰?guī)r。厚 108 米。b.月山組(T2y):石灰礫巖、白云質灰?guī)r。該組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二、構造二、構造區(qū)內構造復雜,新屋里復向斜與區(qū)域構造線基本一致,在復向斜兩翼及鳳凰山巖體周圍發(fā)育有多組斷裂構造。復向斜與斷裂構造構成該區(qū)總體構造格局。控礦構造主要為接觸帶和斷裂構造,其中以本礦床最為典型。1、褶皺新屋里復向斜:軸向北東約 50。礦床位于復向斜的北西翼。由于巖體侵入復式向斜中段產生側向推擠,使礦區(qū)內地層扭曲變陡,產狀變化較大,時而直立或倒轉。總體上南部傾向北及北東、中部傾向
12、北西及南東,北部傾向南東。傾角一般都在 7080之間。而近接觸帶巖層產狀與接觸帶總體產狀基本一致。復式向斜的三個次級褶皺,鳳凰山向斜,仙人沖背斜、元寶山向斜均發(fā)育在核部三疊系地層中,向中深部漸趨消失。區(qū)內小型褶皺也很發(fā)育,主要分布于近巖體的三疊系灰?guī)r中。2、斷裂斷裂構造在本區(qū)內是主要控礦構造之一,斷裂活動期次多,持續(xù)時間長。后期斷裂或切割早期斷裂,或沿早期斷裂疊加形成斷裂構造復合現象。主要控礦斷裂有:北西向斷裂、東西向斷裂和北北西向斷裂。a.北西向斷裂:為復式向斜的伴生橫張斷裂,多分布在向斜的兩翼,走向在 310340之間,傾角一般較陡。礦床規(guī)模較大的北西向斷裂位于巖體的西南側,是由多條北西向
13、斷裂構成的斷裂帶,該斷裂帶既控制了巖體西南侵入邊界,又與侵入接觸構造復合控制了主礦體、號賦存部位。成礦后,該斷裂繼續(xù)活動,并被正長斑巖脈、輝綠巖脈充填,后期巖脈及斷裂活動均切穿礦體。b.東西向斷裂:主要分布于鳳凰山巖體的南北兩側,控制了巖體的南北邊界,主要再現為中小型褶皺帶和擠壓破碎帶。在礦床內,根據本次-300 米中段資料,號礦體在 36 線至 35 線之間斷開,其南段礦體向東延長至 35 線與 341線之間的大理巖中,與北段接觸帶礦體并列,形成號礦體分枝。礦石類型為角礫狀礦石。該礦體成礦后,東西向斷裂繼續(xù)活動,在 35 線-180 米、-240 米中段,又被東西向破碎帶切開。故認為號礦體受
14、此斷裂控制,該斷裂在成礦后期繼續(xù)活動。c.北北西向斷裂:該斷裂與北東東向斷裂為一組共軛斷裂,在區(qū)內北北西向斷裂較為發(fā)育,均被后期巖脈,如正長斑巖、輝綠巖等充填,是、號礦體的主要控礦斷裂。d.號礦體底板破碎帶: 在 36 線 ZK3613 孔,37 線-300 米、-360 米中段ZK3710、ZK3711 孔,38 線-300 米、-360 米中段,39 線-240 米中段均有所見,此破碎帶一般緊密附于礦體,其產狀與礦體一致,傾向西南,傾角 70左右,寬約 7 米左右。三、巖漿巖三、巖漿巖礦區(qū)巖漿巖分布較廣,主要有巖珠和巖脈兩類,形成于燕山晚期(同位素年齡測定為 133 百萬年),從穿插關系看
15、,巖脈形成較巖珠晚。巖珠(鳳凰山花崗閃長巖巖體):分布于鳳凰山新屋里一帶,新屋里復向斜的核部。平面呈一橢圓形。系早白堊世(黑云母氬鉀法測定為 133106年)侵入于向斜軸部三疊系石灰?guī)r中。北部接觸線較為平直,其余三部均呈不同程度的彎曲。接觸面絕大部分向外傾,西及西南部向巖體內傾,形成多臺階超覆接觸。巖體內巖石類型較多,其中以花崗閃長巖為主,其次,石英閃長巖約占三分之一左右。后者分布于巖體中部及邊緣,前者居于后者之間,呈漸變關系。巖體組成平均礦物成份,斜長石 5355%,鉀長石 1217%,石英 1526%,暗色礦物主要有黑云母、角閃石,占 616%,一般后者多于前者,局部變異反常;副礦物有磁鐵
16、礦、榍石、磷灰石等。巖石為等粒或似斑狀結構,粒度多在 1 毫米以下。巖體邊緣不僅見有圍巖包體而且具有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及金屬硫化物礦化。巖體西部向西突出之弧形接觸帶,為礦床所在地段。接觸面作急劇傾斜,北段趨近直立,部分微向西傾;南段淺部傾向巖體,深部傾向轉向圍巖。該地段巖體發(fā)育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并似有先后侵入之跡象。巖脈:該區(qū)分布的巖脈廣泛,但規(guī)模均不大,均為裂隙充填。按巖性可分為閃長巖巖脈,正長斑巖巖脈和輝綠巖巖脈。其侵入順序可根據穿插關系定為:第一次為閃長巖巖脈;第二次正長斑巖巖脈;最后為輝綠巖巖脈。四、圍巖蝕變及礦化特征四、圍巖蝕變及礦化特征花崗閃長巖侵入三疊系碳酸鹽中,發(fā)生
17、接觸交代作用形成寬度不一的變質帶。礦床產于此變質帶中,就其空間分布和原巖巖性可將變質帶分為內變質帶和外變質帶。內帶由矽卡巖化花崗閃長巖和內矽卡巖構成;外帶由外矽卡巖、矽卡巖化大理巖以及大理巖構成。內變質帶:a.矽卡巖化花崗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受交代變質作用后,形成少量透輝石、石榴子石等矽卡巖礦物,但仍保留原巖結構及其主要礦物成份斜長石、石英等。內與花崗閃長巖,外與內矽卡巖漸變過渡關系。b.內矽卡巖:與前述巖石區(qū)別在矽卡巖礦物透輝石、石榴子石居多,僅局部殘留原巖花崗閃長巖的結構及其副礦物磷灰石、榍石等。外變質帶:a.外矽卡巖:原巖為薄中層狀石灰?guī)r、中厚層狀石灰?guī)r、頁片狀不純石灰?guī)r與鈣質頁巖互層的巖
18、石。視其交代變質改造程度,變質后巖石結構,構造由內向外可綜合分為四類:塊狀細中粒石榴子石矽卡巖,塊狀致密細粒石榴子石矽卡巖,條帶狀細中粒石榴子石矽卡巖,條帶狀致密細粒石榴子石矽卡巖。在礦床范圍內后兩類在萬迎山廣泛分布;前兩類多見于虎形山地段。b.矽卡巖化大理巖:礦物成份以方解石為主,含少量石榴子石、透輝石等矽卡巖礦物。c.大理巖:為石灰?guī)r熱變質產物。以上各帶均有不程度礦化,其中以外矽卡巖礦化最強。主要為銅礦化和鐵礦化,但在整個礦床中分布不均勻。在水平方向上,大致以 321線為界,321線以北礦體主要為銅礦化,鐵礦化微弱;321線以南銅、鐵礦化均較強。在垂直方向上,上部銅礦化較強;中下部鐵礦化增
19、強,銅礦化減弱。五五 、礦體特征、礦體特征藥園山銅礦床賦存于鳳凰山巖體西及西南接觸帶中,銅礦體賦存于三疊系中、下統石灰?guī)r(已變質為大理巖)與花崗閃長巖接觸帶上。受斷裂及接觸帶控制,其走向自南向北由南東轉向北東,略呈一弧形。經過礦山開采及勘探,探明礦體總數為 83 個,其中主礦體 4 個,由南到北依次編號為I、II、III、IV,小礦體仍采用原 321 隊勘探報告的編號(以后經生產勘探不存在的除外)。開采過程中發(fā)現的新礦體沿用原順序向后續(xù)編,各主要礦體的地質特征見表 2-1:藥園山銅礦床主礦體地質特征簡表 表 2-1礦體編號分布范圍形態(tài)走向傾向傾角長度 厚度標高備注I 號4132 線似板狀北西北
20、東7090480m 12.1m+100-320mII 號3928 線透鏡狀似板狀北西變化大4090595m28m+74-600mIII 號3530 線似板狀北西近直立282m 9.1m+139-410m各礦體上部皆為氧化銅礦石多被民采及陷落IV 號3112 線似板狀透鏡狀北東轉北西不定71901000m 8.6m+133-145m已采完小礦體:全礦床累計探明小礦體共有 79 個,其中-360m 水平以下生產過程中探獲 18 個小礦體。小礦體除(40)號、(68-1)號、(86)號、(95)、VI 號,規(guī)模稍大外,其余規(guī)模均小,長度多在 50m 以下,厚度 1-30m 不等,一般均在10m 以下
21、,傾向上延伸一般不超過 60m。小礦體的形態(tài)多為透鏡狀、脈狀,產狀與鄰近的主礦體一致。產于角礫狀花崗閃長巖中的呈不規(guī)則囊狀?,F保有資源/儲量主要是-240 米以下、號主礦體和-360 米以下 18 個小礦體,-360 米-440 米開拓后礦體有所變化。各礦體特征敘述如下:號礦體:為盲礦體,總體形態(tài)為彎曲的透鏡狀至似板狀,走向西偏北,沿走向向北逐漸變薄,至 281 線與 271 線之間尖滅,至深部-500 米以下礦體變薄變貧。礦體最大埋深為 700 米,最小埋深為 340 米,礦體可見膨脹收縮現象。根據坑道和鉆孔揭露,礦體內頻繁出現晚期巖脈和破碎帶,其規(guī)模不大,僅部分切割礦體,礦體無明顯位移,對
22、礦體形態(tài)有一定影響。號礦體-360 米以下部分,分布于 281 線與 40 線之間,走向長 580 米,斜深平均 151 米,見礦厚度平均 15.66 米,走向上礦體在 37 線厚度最大,39線最小,總體上在走向上礦體厚度變化不大,傾向上上部較厚,往深部逐漸變薄,厚度變化系數為 78%,屬較穩(wěn)定型。號礦體:位于礦床的 30 線35 線,賦存標高,自+139 米-410 米,總體形態(tài)為似板狀,走向北西,傾角近直立,沿走向長 282 米,厚 121 米,平均 9.1 米,形態(tài)較穩(wěn)定,礦體除在 3330 線淺部為正長斑巖破壞外,其他地段礦體內無破碎帶及晚期巖脈。六、礦床成因 本礦床的成礦作用與巖漿巖
23、有成因關系,礦物共生組合及生成順序與典型的矽卡巖型礦床的礦物共生組合及生成順序一致,礦體形態(tài)及成礦富集明顯受接觸帶構造控制,礦床成因為矽卡巖型礦床。2-3 礦床水文地質礦床水文地質一、含水巖組一、含水巖組藥園山銅礦床位于“新屋里向斜”的西北翼,三疊系中、下統與花崗閃長巖巖體的接觸帶附近。其深部主要為號礦體及、號礦體下延尖端。礦體呈“似板狀” , “透鏡狀”賦存于花崗閃長巖與三疊系灰?guī)r(變質巖為大理巖)接觸帶中,其含水特征敘述如下:1、花崗閃長巖:角礫狀花崗閃長巖弱含水層:含裂隙水,含水不均一,其富水性取決于裂隙和構造的破壞程度。據上部坑道揭露來看,花崗閃長巖多干燥無水。鉆孔單位涌水量一般在 0
24、.0345 升/秒.米以下,滲透系數一般小于0.0696 米/晝夜。構造破碎較劇者,富水性顯著增強,單位涌水量達 0.205 升/秒.米,滲透系數 0.197 米/晝夜。2、大理巖含水層:為薄中厚層狀,含裂隙溶洞水及溶洞裂隙水,厚 318米,分布在 28 線以南,為、號礦體的底板,地表巖溶化較強,深部逐漸減弱,據-360 米中段揭露來看,溶洞多干燥無水,晶簇發(fā)育,下部含水明顯減弱,鉆孔抽水單位涌水量 0.0150.0661 升/秒.米,滲透系數0.03440.0579 米/晝夜。二、各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二、各含水層之間水力聯系礦床南部(35 線以南),裂隙溶洞發(fā)育,巖層透水性較強,、號礦體,大
25、理巖及花崗閃長巖之間有明顯的水力聯系。-300 米中段在開拓掘進中多處突水,個別涌水點涌水量達 2000 立方米/晝夜,水頭射程 45 米,隨疏干時間延長,逐漸減小至淋水,上部-240 米中段局部地段也隨之疏干,靜儲量被疏干。局部地段因晚期巖脈穿插,或其花崗閃長巖、角礫狀花崗閃長巖透水性不均一,水力聯系程度較差。礦床北部(35 線以北),裂隙及巖溶不甚發(fā)育,礦床及圍巖透水性不強,各含水層水力聯系較弱。三、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三、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決定于礦區(qū)地質構造及地貌條件。據 321 隊報告,礦區(qū)西南朱家店、冷家店一帶為地下水分水嶺所在;東北部地下水分水嶺在白山許,黃土山一
26、線。圍繞新屋里巖體構成一面積約 27 平方公里的匯水盆地。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向盆地匯入的過程中,沿火成巖體與圍巖接觸帶,或構造破碎帶流經礦床,有的通過此帶補給花崗閃長巖。深部補給源主要是巖層水和裂隙水,坑道排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據-360 米已開拓中段測定,日排水量為 20003500 立方米/晝夜,平均為 2500 立方/晝夜。四、礦床生產建設現狀四、礦床生產建設現狀此礦床 1965 年開始設計與建井工作,70 年投產,采用井下開采,已建成主中段六個(即+10 米,-40 米,-120 米, -240 米, ,-360 米,-440 米),輔助中段四個(+50 米、
27、-80 米、-180 米、-300 米),開采最低標高為-440 米,排水系統設在+10-40 米、-120 米、-240 米、-360 米和-440 米,分別建有水倉和泵房排出地面,其總的排水能力為 58360 立方米/晝夜。-360 米以上總的排水量:雨季最大值 41000 立方米/晝夜,旱季最小值為 60008000 立方米/晝夜,富裕系數較大。礦體位于花崗閃長巖與大理巖的接觸帶附近,底板大理巖為主要含水層,臨近接觸帶巖溶尤為發(fā)育,溶洞往往與因硫化物流失的礦體而成的空洞,形成同一個大溶洞,儲存有大量的地下水,以靜儲量為主,是坑道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忛W長巖中水與坑道充水聯系甚少。礦床的
28、水害主要發(fā)生在上部中段,開采過程中曾多處突水,突水地段主要集中在裂隙發(fā)育地段及巖溶發(fā)育地段。下部中段的排水量變化與雨季關系密切,因礦山排水能力較大,未發(fā)生大的水害。五、礦床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成分五、礦床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成分本礦床地下水一般為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水溫一般為 1620。地下水礦化度一般為 0.170.3g/l,局部偏高,大于 0.5g/l,總硬度一般小于16.8 德度,屬弱硬水,個別達 21 德度,PH 值在 77.5,屬中性弱堿水,陰離子以 HCO3-為主,SO42-次之,陽離子以 Ca2+為主,次為 Mg2+,故地下水的化學類型為 HCO3-Ca2+型為主。2-4
29、 礦石質量與儲量礦石質量與儲量一、礦石物質組成一、礦石物質組成通過對手標本和鏡下鑒定,根據礦石中礦物晶粒的形狀、大小及礦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將礦石結構分為如下主要類型:自形半自形晶結構,他形晶結構,隱晶結構,包含結構,交代結構,文象及微文象結構,網格狀結構,固熔體分離結構,壓碎結構等。根據礦物集合體的形態(tài)、大小及在空間上的分布特點,將礦石構造主要分為:浸染狀構造,塊狀,團塊狀構造,角礫狀構造、脈狀、網脈狀構造,條帶狀構造等。通過系統地巖礦鑒定,基本查明了深部礦體的礦石礦物成分,共見礦物 49種,其中金屬礦物 24 種,脈石礦物 25 種。1、主要金屬礦物有:磁鐵礦、赤鐵礦、黃銅礦、黃鐵礦、斑銅礦
30、、菱鐵礦,次為輝銅礦、毒砂、方鉛礦、閃鋅礦等。2、主要脈石礦物有:石榴子石、透輝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斜長石、鉀長石、角閃石、次為陽起石、黑云母,高嶺石、絹云母、綠泥石等。3、礦化期、礦化階段及礦物生成順序:根據礦體的產狀,礦物共生組合及礦物之間的相互交代關系,將礦床分為兩個成礦期:即氣水熱液期和表生期。(1)氣水熱液期:分為四個成礦階段:矽卡巖階段;磁鐵礦階段;石英硫化物階段;碳酸鹽階段。矽卡巖階段:與鳳凰山花崗閃長巖體有關的巖漿期后含礦氣水熱液沿接觸帶及附近發(fā)生雙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巖。首先形成的礦物主要為石榴子石、透輝石、透閃石,稍晚有少量綠簾石,磁鐵礦生成。礦石類型化學成份特征表 表
31、 2-3主要成份(1)MHCu(2)SdCu(3)SKgCu(4)PyCu(5)Cu(6)MCu(7)BrCuCu(%)1.131.791.331.370.710.411.24TFe(%)39.642.7532.6135.1719.2431.2926.4537.935.6511.874.039.6929.89S(%)2.786.733.9013.902.298.6714.6922.532.314.721.378.717.75Au(g/t)0.201.000.691.030.221.030.101.490.030.320.530.810.39Ag(g/t)3.3213.958.4421.607.
32、0916.416.0767.126.079.689.5313.8817.57Co(%)0.0180.0300.0220.0490.0110.0230.0160.0400.0040.0120.0130.00360.025Mo(%)0.00050.0020.00320.0110.00150.0080.00130.0030.00210.0380.00180.00540.012SiO2(%)5.9414.0210.4111.3210.2024.9011.0119.9215.9651.2413.76CaO(%)6.2011.727.647.442.5613.627.1410.555.0512.2538.
33、85MgO(%)0.711.341.071.721.132.011.180.911.430.73Al2O3(%)1.773.781.321.671.9815.962.237.5029.271.63Pb(%)0.0000.040.0150.0510.0180.1060.0030.350.0000.0310.060.070.036Zn(%)0.040.110.100.850.0440.450.1150.950.0180.260.090.280.44AS(%)0.0000.0390.020.3050.0010.3340.020.0590.0050.100.0410.045P(%)0.0251.104
34、0.340.550.0170.230.0280.2050.0480.110.0220.0250.045F(%)0.045.570.0232.550.0540.0910.0230.0590.0540.930.0450.0660.044磁鐵礦階段:本階段以形成大量的磁鐵礦為特征,磁鐵礦多分布于矽卡巖礦物粒間隙中,部分呈塊狀,團塊狀分布。石英硫化物階段:隨著成礦溫度的不斷降低,大量硫化物開始結晶沉淀,形成了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自然金+石英等。碳酸鹽階段:由于含礦氣水熱液的活動及構造的活動,使接觸帶及附近的礦石,圍巖發(fā)生破碎。部分地表水的帶入使環(huán)境的 Eh 值增高,多數
35、在巖礦物蝕變?yōu)樘妓猁}礦物及綠泥石等,部分含銅硫化物也在此階段形成。形成的礦物組合主要有:菱鐵礦+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赤鐵礦。(2)表生期表生作用在本礦床中極微弱,僅有少量褐鐵礦及銅蘭生成。二、礦石的化學成分二、礦石的化學成分礦石的化學成分中有益組分為銅,伴生有用組份有鐵、硫、金、銀、鉬、鈷。主要有害組份為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鉛、鋅、磷、氟等,不超標。詳細見表 2-3。1、主要組分銅(1)銅在號礦體各礦石類型中分布通過對控制-360m-480m 礦體的鉆孔中所有見礦樣品進行分析統計,以塊狀含銅菱鐵礦礦石,塊狀黃鐵礦礦石、浸染狀含銅石榴子石矽卡巖礦石、塊狀含銅磁鐵礦赤鐵礦礦石和角
36、礫狀礦石銅品位較高,是主要含銅礦石。其中銅在塊狀含銅菱鐵礦礦石中含量最高。在含銅大理巖、浸染狀含銅花崗閃長巖礦石中銅品位普遍較低,見表 2-4。號礦體各礦石類型銅含量變化對比統計表 表 2-4礦體號礦 石 類 型工業(yè)類型CuSKgCuMHCuSdCuPyCuMCuBrCuFeCuCu礦體平均品位-360m 以上0.942.581.902.121.210.550.921.801.531.74-360m 以下0.8661.2981.2242.8131.5840.3041.0781.2131.2561.237注:-360m 以上數據是引用 321 隊儲量報告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下部礦體中的塊狀含銅菱
37、鐵礦礦石、塊狀含銅黃鐵礦礦石和角礫狀礦石中的銅含量高于上部(-360m 以上)礦體中相應礦石類型的銅含量,但因上述礦石類型在下部礦體中所占比例不大,故下部礦體的平均品位仍低于上部礦體的平均品位。因此號礦體的銅礦化向下部有逐步減弱的趨勢。(2)銅在號礦體走向上變化規(guī)律-360m 以下號礦體銅在走向上變化規(guī)律見表 2-5,由表可見,號礦體在走向上,銅品位變化不大,總的來說較穩(wěn)定。 號礦體沿走向銅品位變化統計表 表 2-5線 號礦體號2913013113213313413536373839-360m以下1.9920.8931.0941.3061.0671.2331.4121.1680.9521.20
38、40.616注:表中數據根據鉆孔分析資料統計(3)銅在號礦體傾向上的變化規(guī)律銅品位沿傾斜上的變化見表 2-6,由表可見,號礦體在傾斜方向上銅品位隨著深度增加逐漸變貧,礦化減弱。-240m 中段至-600m 中段銅品位下降幅度不大,一般在 1.120%1.306%之間變動。 號礦體沿傾向品位變化統計表 表 2-6標 高礦體號+10m以上+10-50m-50-110m-110-170m-240m-300m-360m-420m-480m-540m-600m2.601.791.652.061.2271.3061.2841.2751.1821.1201.210注:-360 米以上數據引用有色地勘分公司-
39、240 米以下儲量計算報告(4)銅品位變化系數-360 米以下號礦體銅品位變化系數為 110%,屬較均勻類型。2、伴生有益組分(1)鐵:鐵元素是本礦床主要伴生有用組份,在礦床中分三種情況出現:一是共生鐵,二是伴生鐵,三是單鐵。單鐵礦石在礦床中分布不多,礦床中主要是以共生鐵和伴生鐵形式存在。鐵在各類型礦石中,以塊狀含銅赤鐵礦、磁鐵礦最高,一般品位 TFe42%53%;含銅菱鐵礦及角礫狀礦石一般品位在 30%左右;矽卡巖礦石一般品位在 20%左右;其它各類型含鐵均較貧。-360 米以下號礦體以 35 線以南鐵礦化較強。(2)硫:硫在各類型礦石中,以含銅黃鐵礦較高,一般含硫 15%21%;含銅磁鐵礦
40、、赤鐵礦礦石,含銅菱鐵礦礦石,含銅矽卡巖礦石,一般含硫2%8%,其它類型均較貧。(3)金、銀:金一般在含銅角礫狀礦石、含銅黃鐵礦礦石和含銅菱鐵礦礦石較高,在含銅矽卡巖中最低;銀在含銅黃鐵礦礦石中和含銅矽卡巖礦石中較高,在含銅花崗閃長巖中最低,金、銀在各礦石自然類型中含量統計表 表 2-7SKgCuCuPyCuMHCuBrCuSdCu礦體號AuAgAuAgAuAgAuAgAuAgAuAg-360m以下0.2741.210.3111.950.4545.510.4122.700.5220.190.4125.41注:單位: 克/噸 號礦體中金主要是以伴生金形式存在,其平均品位為 0.54g/t。銀在礦
41、床中以伴生銀形式存在,其平均品位 25.54g/t。2-5 生產地質工作生產地質工作勘探工程的布置及勘探網度藥園山礦床屬第勘探類型,由于礦床走向弧形,故勘探線方位不一,、號礦體勘探線(42281線)方位 5725,號礦體勘探線(3432 線)方位 7925,號礦體勘探線(2412 線)方位 13135。、號礦體以 50706080 米的勘探網度探求地質控制儲量,號礦體用1001106080 的勘探網度探求地質控制儲量。經坑道驗證,探礦所圈定的礦體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及礦石組份與坑道揭露基本一致,故上述所采用的勘探網度是合適的。本次對-360 米以上號礦體及-440 米以上號礦體,因礦山已實施了采切
42、工程,有坑道工程驗證,因此該部分儲量地質可靠程度可達到探明。以50705080 米的網度探求地質控制儲量,工程外推部分為推斷的。第三章第三章 礦山企業(yè)年產量和服務年限礦山企業(yè)年產量和服務年限3-1 礦山年產量礦山年產量1、按合理開采順序同時回采礦塊數確定或驗證礦山年產量 其中: A礦山企業(yè)年產量 288750t/a;N單階段中可布置的有效礦塊數;g礦房日產量 150t/d;t年工作日 330d;k副產礦石率 90%;同時回采礦塊的有效利用系數 0.35。1560100085. 0bLLN其中:L階段中的礦床總長度 1000mLb礦塊沿走向長度 60m礦體總長度的利用系數 0.852、按礦床開采
43、年下降深度確定或驗證礦山年產量式中:A礦山年產量(450741 噸/年) ; S礦體水平可采面積(8600 米 2) v礦床開采的年下降速度(15 米/年) r礦石實體重(3.3 噸/米3) k工業(yè)礦石回收率(90%) 廢石混入率(15%)3、按及時準備新階段確定或驗證礦山年產量)(35689715. 012 . 1390. 012134501TTkQAijnTTiH6 . 32 . 13式中:A礦山年產量(356897 噸/年) Qj階段中可采礦石工業(yè)儲量(1213450 噸) Ti階段開拓、采準所需的時間(3 年) 階段回采超前開拓與采準的系數(1.2) TH階段回采時間(3.6 年)當礦
44、床要素穩(wěn)定,有用成分分布均勻時,=1.11.2;當礦床埋藏要素變化較大,有用成分分布不均勻時,=1.21.5;當礦床埋藏要素極不穩(wěn)定,有用成分分布極不均勻時,=1.52.0;3-2 礦山服務年限礦山服務年限1、礦山計算服務年限年式中: 礦山計算服務年限(18 年) Q礦床工業(yè)儲量(4853800 噸) 工業(yè)礦石總回收率(包括采準、切割、礦房回采礦柱回采的總回收率) (90%) z廢石混入率(15%) A礦山年產量(288750 噸/年) 礦山實際服務年限年 式中:礦山實際服務年限(年) 礦山按設計生產能力正常生產的時間(年) ,其不應小于實際服務年限的;32礦山從投產到達產的時間(年) ,大型
45、礦山 35,中小型礦山 13 年 礦山末期產量逐漸下降時間(年) ,一般按排產進度計劃確定。必須符合經濟合理的服務范圍,否則要調整礦山企業(yè)生產能力。3-3 礦山工作制度鳳凰山銅礦采用的工作制度是:年工作日是 330 天,每天工作 3 班,每班工作數為 8 小時,由于該礦是非放射性礦,也亦非別的特殊礦山,按照有色礦山保安規(guī)程,該工作制度是合理可行的。第四章第四章 礦床開拓礦床開拓4-1 井田劃分井田劃分 由于設計的礦床礦體走向為北東轉北西,長為 1000 米,其寬度為 130 米,平均寬度為 8.6 米,傾角為 7190,形狀似板狀透鏡狀,雖然走向及傾向收縮膨脹明顯,但礦脈基本連續(xù),成礦后斷裂影
46、響基本不大(北北西向斷裂:該斷裂與北東東向斷裂為一組共軛斷裂,在區(qū)內北北西向斷裂較為發(fā)育,均被后期巖脈,如正長斑巖、輝綠巖等充填) ,地表沒有溝谷、山峰、河流、鐵路、城鎮(zhèn)、文物古跡以及風景區(qū)等需要保護或者是不利開采條件 ,整個礦體的技術加工要求也沒有明顯差別,根據井田劃分的原則,采用一個井田開采是合理的。一般情況下,當礦體走向長為 500800 米至 10001500 米,深度為 500600米時,采用一個井田開采是較合理的。 用一個井田開采還有許多性:用一個井田開采,人員、材料、礦石、廢石以及充填料的運輸方便,對于一個年產量為 288750 噸的冶金礦山,一個井田開采也完全能滿足生產要求,一
47、個井田開采,管理方便且集中,可減少井下生產人員,管理費用低,在經濟上優(yōu)越。因此,能用一個井田開采時,盡量不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井田開采。 4-2 階段高度的確定階段高度的確定設計地段是鳳凰山銅礦號礦體,其地質構造主要為花崗閃長巖地侵入而生成的接觸帶,以及接觸帶的附近各礦體上、下盤出現的破碎帶構造;成礦前后的小斷裂構造雖有發(fā)現,但因其規(guī)模小,故對礦床開采無大影響。鳳凰山銅礦的水文地質情況較為復雜。按含水豐、貧之別,大理巖為豐水巖層,火成巖為貧水巖層。并且在號礦體存在一個北北西向斷裂,較為發(fā)育,被后期巖脈充填。礦體傾角較陡,上盤巖層不穩(wěn)固??傊麄€礦區(qū)工程地質條件中等。該礦床經安徽省地礦局 321
48、地質隊勘探,于 1965 年提交了安徽銅陵鳳凰山銅礦區(qū)藥園山礦床儲量報告 。該礦由 15 個拐點圈定(其中 21 號33 號點與采礦權范圍拐點重合,僅 1點和 2點為新拐點),面積 0.2516 平方公里,深度最低至-600m(詳 該階段的地質勘查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在采區(qū)范圍內利用坑鉆結合及回采采場對礦塊(體)進一步控制,主要方法為探采結合。開采地段(已回采完畢),先用坑鉆結合對礦塊(體)進行控制,并在開采的采場中進一步控制,其他地段,則用坑鉆結合進行探礦,同時在采區(qū)內,布置少量的鉆孔進行地質找礦。 該礦經過多方案比較,最終采用尾砂充填法作為該礦的采礦方法。一般,尾砂充填法的階段高度可取 30
49、60 米。根據以上各因素,我們選取階段高度為 40 米。如果礦山地質條件允許,采用較大的階段高度可以礦床開拓的階段總數,從而降低開拓工程總量及其費用,這樣有利于生產和集中管理,但由于該礦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矽卡巖不太穩(wěn)固,接觸空氣后容易泥化,因此,其階段高度不宜選的過高,于是取 40 米。另外,結合類似礦山的生產實際經驗,取階段高度為 40 米也是合理可行的。由階段高度為 40 米,從地表標高算起(往下) ,劃分的階段及其礦量和存在年限如下:中段劃分+10 米-40 米-80 米-120 米礦量(T)1164400141900011452001125200存在年限4.35.24.24.1存在年限
50、的及計算飯方法如下:式中各符號含義見第三章:對于+10 米中段;其余中段的存在年限計算方法相同,其計算結果如上表所述。4-3 礦床開拓方法的選擇礦床開拓方法的選擇一、開拓方案初選: 鳳凰山銅礦位于銅陵集礦區(qū)東部的鳳凰山礦田,為鳳凰山礦田最大的礦床。在區(qū)域構造上,銅陵集礦區(qū)位于揚子準地臺東北部下揚子臺坳的中部。 銅陵地區(qū)的地殼演化經歷了活動-穩(wěn)定-再活動(化)的演化歷史,早、中元古代為優(yōu)地糟到冒地糟的發(fā)展階段,以泥砂質復理石建造為主的沉積物受區(qū)域變質和構造變形構成褶皺基底。晉寧運動后,轉入準地臺發(fā)展階段,處于相當穩(wěn)定時期。加里東和華力西運動顯示為造陸運動的特點,地殼運動頻繁,海水進退交替。從古生
51、代至早三疊世沉積了海相、濱海淺海相碎屑巖碳酸巖鹽及硅質巖建造,間夾海陸交互相沉積。為本區(qū)的銅、金等礦化奠定了沉積基礎。印支燕山期再次活動(化) ,使地臺型沉積層發(fā)生褶皺隆起、斷裂坳陷,并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中酸性淺成巖漿活動,成為導致銅陵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銅聚集成礦的重要因素,使得銅陵地區(qū)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銅資源基地。從構造位置上看,鳳凰山銅礦區(qū)位于下揚子臺拗的貴池繁昌褶皺帶之新屋里向斜中,向斜的軸向與區(qū)域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為北東 50。軸部為三疊系中、下統,并為新屋里巖體所侵位,兩翼出露二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 新屋里巖體又稱鳳凰山巖體,出露面積近 10 平方公里,呈橢圓形。主要由花崗閃長巖、
52、石英二長閃長巖及石英二長閃長斑巖等組成巖體的同位素地質年齡 133106 年左右。新屋里巖體為鳳凰山礦田銅成礦的主要因素,圍繞巖體的接觸帶已發(fā)現了藥園山銅礦床(也稱鳳凰山銅礦) 、鐵山頭-寶山陶銅礦床、仙人沖銅礦床、江家沖銅礦以及一系列銅礦點。礦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主要為 NE 走向,其次為 NW 向和 EW 向等,其中 NE 向斷裂構造主體發(fā)育在新屋里向斜的兩翼,為一系列沿層發(fā)育的沖斷斷層。NW 向斷層為集礦區(qū)內的主要控制礦體定位的成礦斷層,又為對礦體起較大破壞作用的后期斷層。鳳凰山銅礦床位于鳳凰山礦田的西部,定位于新屋里巖體與下三疊統南陵湖組含蒸發(fā)巖的碳酸鹽巖之間的接觸帶上,受巖體接觸帶及與之
53、套合的 NW 向張性斷裂構造控制。由于礦床主要富存于矽卡巖中,圍巖性質較差,水文地質條件也較差??傊?,工程地質條件差,這對開拓方法的選擇有影響。該礦山年產量為 288750 噸/年,屬于中小型礦山,地下運輸可采用 ZK3-6/250 型架線電機車配合YGC0.7(6)型礦車運輸。綜合以上地質地形條件、礦床賦存條件、地面與地下運輸、礦山年產量以及國家的礦山技術經濟政策,綜合礦山現狀,在技術上可行的開拓方案有一下三種:1、中央對角式下盤豎井開拓法:根據地質地形條件,該礦體大部分賦存于當地地平面以下,礦體傾角為7190,屬于急傾斜礦體,這些均為下盤豎井開拓的有利條件。中央對角式的入風井和排風井均布置
54、在礦體中央或兩翼,這樣有利于縮短風路,形成比較好的通風開采環(huán)境。2、平硐-盲豎井聯合開拓法: 由于號礦體的標高為+133-145 米,礦體成條帶狀,中間低兩邊高。中間低處海拔為 70 米左右,所以,有部分位于地平面以上,可以利用主平硐進行開拓,對于地下礦體利用盲豎井進行開拓,在技術上也屬于可行的開拓方法。 3、側翼對角式下盤豎井開拓法: 此法也采用下盤豎井進行開拓,不過將入風井布置在礦體的一翼,排風井布置在礦體的另一翼,此法簡單易行,對于走向較短的礦體是一種很好的開拓方法。 二、對初選的開拓方案進行技術分析:由于初選的三種開拓方案在技術上均可行,因此我們不能武斷哪種方案是最優(yōu)的,現將三方案的優(yōu)
55、缺點列成表格的形式,以供比較和參考:方案中央對角式下盤豎井開拓法平硐-盲豎井聯合開拓法側翼對角式下盤豎井開拓法優(yōu)點1、可根據運輸功計算,不會造成反向運輸而增加提升運輸費用;2、負壓小,通風簡單,地下發(fā)生事故時,人員也比較安全。1、利用平硐開拓安全可靠,施工進度快,基建時間短;2、聯合開拓法可有效的縮短石門的長度,減少施工量。1、此法也具有下盤豎井開拓的諸多優(yōu)點;2、對于走向較短的礦體,此法簡單,對通風十分有利。缺點1、掘兩排風井時,掘進和維持費用較大;2、井筒間聯絡道很長,回采時間較遲。1、要增掘地下調車場和卷揚機硐室;2、容易受地形的影響。1、若走向很長,則回采時間較遲;2、若地形情況復雜,
56、通風會比較難。通過以上技術分析和比較,三種方案各有其優(yōu),各有其短。由于號礦體中間低兩邊高,要進行平硐-盲豎井開拓,必須掘進兩條平硐和兩條盲豎井,并且還得在中央布置一條通風井,此法應用在此礦床不但掘進量大 ,回采時間遲,而且風路長,地下硐室多,維護困難,對于這種中等穩(wěn)固的地質條件 的礦體更不利。相比其余兩種開拓方法具有明顯的技術缺陷,因此,此法不適宜用此法進行開拓。三、將技術比較難于確定的方案進行詳細的經濟比較: 為了便于進行經濟比較,我們先對豎井提升部分所需的提升設備選擇好。提升容器的選擇:年工作日,取 330d每日工作小時數,取 16.5h 礦車不均衡系數,取 1.2礦、廢石年產量(T/年)
57、 ;取 T339705.9/年 選取 2JK2.5/30 提升機根據不同的開拓工程量,投資額及經營費,將兩方案比較如下:鳳凰山銅礦各開拓方案基建工程量,投資額及經營費比較表中央對角式下盤豎井側翼對角式下盤豎井項目工程量()投資額(萬元)工程量()投資額(萬元)1、平場2、主井4219.425.74317.526.33、石門303512.76072.54、硐室350014.7350014.75、未預見工程10004.210004.26、設備費11754.414.19424.511.37、合計11754.471.49424.559 注:采礦成本包括:材料消耗費,車間經營費 4.0 元/t,企業(yè)管理
58、費 10.09元/t,維修費 7.0 元/t,礦石運費 1.0 元/t,井巷掘進費 42 元/,豎井掘進費 61 元/,設備費 12 元/通過以上經濟比較,可以看出,中央對角式下盤豎井方案雖然比側翼對角式下盤豎井方案利用的資金更多,但多出的并不多,在允許的范圍之內,此外,側翼對角式在此礦中通風極其困難,尤其是對于深部中段回采。因此,我們選中央對角式下盤豎井方案作為該礦床的開拓方案。4-4 主井位置的確定與副井的配置主井位置的確定與副井的配置一、下盤豎井(中央)位置的確定:礦體成南北走向,傾角較陡( 7190) ,上盤巖層不太穩(wěn)固,豎井布置在下盤明顯優(yōu)越于上盤,豎井位于下盤時,運距也更短。豎井的
59、位置可按照最小運輸功的計算來確定:各礦塊的礦量為: 設最小運輸功的出礦點為自左向右加(到) 自右向左加(到) 而 12640()+5460()=3074011080 11080 () +5460()=1654012640 所以,為最小運輸功的出礦點,即是最有利的井筒位置。由圖可知豎井位置應布置在 2526 線之間。根據所圈定的移動帶,豎井應位于移動帶之外,而豎井的保護等級為級,其至少應在移動帶 20 米以外。根據地質地形圖,在豎井允許布置的地域剛好是一塊比較平整的地面,此地比較適宜布置井筒,因此,我們把豎井布置在Y97.100,X16.980 處,井口標高為 75 米,此處地形平坦,對以后布置
60、工業(yè)場地也比較有利。二、 中斷運輸平向位置的確定:在各生產中斷開掘沿脈探礦平向作為階段運輸巷道,該巷道與提升豎井及兩翼回風井的石門或聯絡道聯通,各中段生產的礦石經過沿脈平巷,由豎井提升到地表。由于運輸量不大,階段運輸巷道的線路的布置形式采用脈外平向加穿脈布置。沿脈運輸巷道為三心拱斷面,支護形式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三、 回風井位置的確定:本礦沿走向較長,為 1000 米,厚度為 8.6 米,主井為箕斗井,布置在礦體下盤的中央,并在其周圍布置一條罐籠井作為副井,兼作入風井,在礦體兩翼的下盤各布置一條回風井,形成中央對角式通風方式。因為礦體礦床和圍巖均不穩(wěn)固,為了提高風井的承壓能力,減少支護費用,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青海省平安區(qū)第一高級中學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公司月份安全環(huán)保工作總結
- 2025屆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qū)雙十中學高三第二次聯考化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年氣體分離及液化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一年級數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匯編
- 三年級數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附答案集錦
- 兒科安全輸液的管理
- 2025年風力提水機組項目可行性建設方案
- 2025年超低頻測振儀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智能計量終端項目合作計劃書
- 跌倒墜床應急演練
- 2024年保密知識測試試題庫(完整版)
- 2024年計算機軟考(高級)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題庫大全(含真題等)
- 家庭教育指導實操
- 小題壓軸題專練23-立體幾何(動點問題)-2022屆高三數學一輪復習
- 物理學簡明教程馬文蔚等高教出版社
- 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
- 2024年廣東東莞市公安局石排分局輔警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肥料、農藥采購服務供貨、制度保障及驗收方案
- (高清版)DZT 0203-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稀有金屬類
- 中小學必背飛花令詩詞-(春、月、風、花、山、江、人、日、動物、顏色、數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