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_第1頁
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_第2頁
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_第3頁
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_第4頁
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04-2005學年度上學期高中學生學科素質(zhì)訓練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放鶴亭記 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な靥K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

2、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

3、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 升:登上B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和:和睦 C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親近 D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 煩執(zhí)事? .所如,或立于陂田 .孰能譏之乎? .無損者.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天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B.獨

4、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jié),意境悠遠,余韻綿長。(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飲酒于斯亭而樂之。譯文:_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譯文:_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譯文:_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6(11廉吏盧鈞傳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元和四年進士擢第。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等使。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jié)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輳。舊帥作法海者,靡不捆載而還。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jiān)軍領.市舶使,已一不干預.。自貞元以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yī)藥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shù)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shù)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

6、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會昌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是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別,乘醉倒戈攻城門。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詔鈞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遷戶部尚書。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后輩子弟,多至臺司。至是急征,謂.當輔弼,雖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十一年九月,以鈞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入為太子太師,卒。(節(jié)選自舊唐書盧鈞列傳注:槥櫝:小棺材。端揆:尚書省長官。(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A.請監(jiān)軍領.

7、市舶使領:兼任B.因而物故.故:死亡C.潞卒素驕.驕:驕傲D.謂.當輔弼謂:以為(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B.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D.因與.家人訣別,剩醉倒戈攻城門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9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盧鈞“仁恕廉潔”的一組是(請監(jiān)軍領市舶使,己一不干預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監(jiān)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A.B.C.D.(10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

8、一項是(A.盧鈞雖然身為嶺南手握重權(quán)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權(quán)謀私,這與許多前任利用職務之便,想方設法中飽私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B.盧鈞治嶺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訂立法度,將漢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C.盧鈞在潞州處理軍士嘩變時異常冷靜:一方面指揮守城部隊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避免造成重大損失;一方面對騷亂士卒安撫慰問,終于及時平息了嘩變。D.盧鈞在創(chuàng)建了許多功績以后,自認為應該擔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稱病不管事,與親朋舊友外出游玩,有時幾天才回城一遍。(11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三年將代,華蠻數(shù)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譯文:_監(jiān)軍以州兵拒

9、之,至晚撫勞方定。譯文:_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譯文:_3.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7題。陳寔字仲弓,穎川許人也。出于卑微。時有殺人者,同縣楊吏以疑寔,縣遂逮系,考掠無實,而后得出。及為督郵,乃密托許令,禮召楊吏。遠近聞者,咸嘆服之。復再遷除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鄰縣人戶歸附者,寔輒訓導譬解,發(fā)遣各令還本司官行部。吏慮有訟者,白欲禁之。寔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聞而嘆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怨于人乎?亦竟無訟者。以沛相賦斂違法,乃解印綬去,吏人追思之。及后逮捕黨人,事亦連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請囚焉。遇赦得出。靈帝初,大將軍竇武辟以為

10、掾?qū)?。時中常侍張讓權(quán)傾天下。讓父死,歸葬穎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寔乃獨吊焉。及后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在鄉(xiāng)閭,平心率物。其中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顙歸罪。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已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注:張讓:東漢穎川人,貪婪殘暴。顙:額。(1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密托.許令托:委托

11、B.白欲禁.之禁:拘押C.訟以求直.直:正直D.寔乃獨吊.吊:慰問喪家(1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貢是(C.乃為督郵,乃.密托許令,禮召楊吏(1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陳寔“寬容大度”的一組是乃密托許令,禮召楊吏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以沛相賦斂違法,乃解印綬去乃請囚焉寔乃獨吊焉令遺絹二匹A.B.C.D.(1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同鄉(xiāng)楊吏懷疑陳寔殺人,陳寔因而遭到官府的拷打,最終查無實據(jù)而獲出獄。等到陳寔做了督郵,反讓縣令召請楊吏。B.鄰縣的大量流民涌入太丘,陳寔派各縣的縣令處理此事,有的官員擔心有人告狀,陳寔講清道理后,官員們很信服,結(jié)果也沒有人告狀。C.

12、當時中常侍張讓權(quán)力極大,張讓的父親死后,葬在家鄉(xiāng)穎川,雖然穎川郡的官員都參加了葬禮,但除了陳寔,穎川名士沒有誰前往吊唁。D.陳寔發(fā)現(xiàn)了盜賊躲在屋梁之上,他召集子孫,嚴肅地教育子孫,有意讓盜賊聽到,盜賊聽后,跳到地上叩頭認罪,陳寔又耐心開導他,并送絹給他。(16下列對陳寔的評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寔對楊吏可謂以德報怨,施恩又不圖人知,這種容人之雅量,令人佩服。B.陳寔對流民沒有采取拘押的方法,而是開導他們并遣送他們回原籍,這表明了他仁厚愛民。C.陳寔受黨錮之禍的牽連,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逃跑躲避,而是主動入獄,這表明了他的耿介。D.陳寔參加張讓父親的葬禮后得到張讓保護,這件事說明陳寔在不違

13、背大原則的情況下靈活變通,也說明他富有預見性且善于保護自己。(1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譯文:_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譯文:_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有所拘。譯文:_4.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3題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

14、.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小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

15、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珜嵟偌?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候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與鮑叔牙游.積財,富國強兵(19選出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更窮困.疑鄰人之父.(20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鮑叔終善.遇之善:很好地B.鮑叔遂進.管仲進:舉薦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知:了解D

16、.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21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xiàn)鮑叔“能知人”的一組是(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故論卑而易行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A.B.C.D.(2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管仲后來家業(yè)非常富足,有“三歸”、“反坫”,可齊人并不認為他奢侈。管仲的子孫在齊國享受世祿,十幾代有封邑。B.管仲早年和鮑叔經(jīng)商,老是賠本,做了齊國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華,他利用地處海濱的便利,發(fā)展經(jīng)濟,使齊國強大起來。C.齊桓公做公子時與公子糾是對手,但他即位后卻能重用公子糾的親信管仲,可見其心胸開闊,難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

17、霸業(yè)。D .鮑叔牙這個人不太優(yōu)秀,但他善于識別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贊美鮑叔牙能知人。(23把前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三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管仲既作,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_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_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_5.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4(29題尹思貞,京兆長安人也。弱冠明經(jīng)舉,補隆州參軍。時晉安縣有豪族蒲氏,縱橫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貞推按,發(fā)其.奸贓萬計,竟論殺之,遠近稱慶,刻石以紀其事,由是知名。累轉(zhuǎn)明堂令,以善政聞。三遷殿中少監(jiān),檢校洺州刺史。會契丹孫萬榮作亂,

18、河朔不安,思貞善于綏撫,境內(nèi)獨無驚憂,(武則天降璽書褒美之。神龍初,為大理卿,時武三思擅.權(quán),御史大夫李承嘉附會之。雍州人韋月將上變,告三思謀逆,中宗大怒,命斬之。思貞以發(fā)生三月,固執(zhí)奏以為不可行刑,竟.有敕決杖.配流嶺南。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貞又固爭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許思貞入朝廷。謂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顧憲章,附托奸臣,以.圖不軌,將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貞,出為青州刺史。境內(nèi)有蠶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衛(wèi)州司馬路敬潛八月至州,見繭嘆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薦之。思貞前后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簡為政,奏課連最。睿宗即位,征為將作大匠。時左仆射竇懷貞興造金仙、

19、玉真兩觀,調(diào)發(fā)夫匠,思貞常節(jié).減之,懷貞怒,頻詰責思貞,思貞曰:公職居端揆,任重弼諧,不能翼贊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興土木,害及黎元,豈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譖,輕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茍免,請從此辭。拂衣而去,合門累日,上聞而特令視事。注:明經(jīng):隋唐時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一個門類。上變:向朝廷密告叛亂事件。將作大匠:官名,主管宮室、宗廟等土木營建。(2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后官吏莫能制. 制:禁止B .時武三思擅.權(quán) 擅:獨攬 C .承嘉希.三思旨 希:盼望 D .思貞常節(jié).減之 節(jié):限制 (2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奸贓萬計,竟論

20、殺之 .有敕決杖配流嶺南 .破璧,乃辭謝 . 為秦所滅 .圖不軌 .盛興土木,害乃黎元 (26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竟論殺之稱代前文的“豪族蒲氏”。B.御史大夫李承嘉附會之稱代前文的“武三思”。C.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稱代前文的“思貞”。D.思貞常節(jié)減之稱代前文的“夫匠”。(27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都表現(xiàn)尹思貞正直堅貞的一組是(發(fā)其奸贓萬計,竟論殺之。思貞善于綏撫,境內(nèi)獨無驚擾。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貞又固爭之。公擅作威福,不顧憲章,附托奸臣,以圖不軌。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今日之事,不能茍免,請從此辭。A.B.C.D.(28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

21、正確的一項是(A.尹思貞任隆州參軍時,能嚴明執(zhí)法,做明堂縣令時,政績很好;任檢校洺州刺史,能安撫一方。這些都受到人們的贊揚,并受到朝廷的表彰。B.尹思貞大理卿,皇帝命令斬告發(fā)武三思的韋月將,尹思貞不畏權(quán)貴上奏章使韋月將免于死刑,后因當面斥責武三思而被李承嘉劾奏,調(diào)出朝廷。C.尹思貞任青州刺史,政績很好,受到黜陟使路敬潛的贊嘆。他前后做了十三個州的刺史,因治政精簡,向朝廷奏告的考核連續(xù)最佳。D.左仆射竇懷貞為建造兩座道觀濫用民工,尹思貞身為主管土木營建的官員對他有所限制,竇懷貞因此怒責尹思貞,而尹思貞指責他的害民(29把前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州司令思貞推按_固執(zhí)奏以為不

22、可行刑_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_6.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0(35題。張儉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jié)仇。鄉(xiāng)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破家相容。后流轉(zhuǎn)東菜, .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軟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v儉可得,寧忍執(zhí)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

23、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jīng)歷,伏重誅者以千數(shù),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xiāng)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chǎn),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shù)。建安初,征為衛(wèi)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年八十四。(3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素性.佞邪 素性:樸素的品性B .于是刊章.討捕 刊章:刊登文章 C .儉得亡命. 亡命:丟掉性命 D .若不重其名行.名行:名聲和品行 (31下

24、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為不軌 .乎? .耶 “壯士!賜之. 卮酒?!?.起撫篤 . 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故得免 . 嚙人,無御之者 (32對下列各句中“其”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 稱代中常侍侯覽 B .莫不重其.名行 稱代張儉 C .賴其.存者以百數(shù) 稱代漢獻帝 D .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稱代華陽洞 (3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張儉好的德行和人民對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組是: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jié)仇。 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 莫不重其名行,

25、破家相容。 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chǎn),與邑里共之。 建安初,征為衛(wèi)尉,不得已而起。A .B .C .D .(3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儉冒死嚴劾大宦官侯覽及其家屬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B .由于朱并的陷害,張儉離家出逃,所到之處,人們不惜身家性命,掩護隱藏他,足見當時當政者不得人心。C .張儉顛沛流離,到處逃命,天下人爭著做收留他的東道主,可見張儉是個賢人。D .張儉棄城丟官,滅身破族,其原因是他痛恨不仁之人過分而引起了禍亂。(3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譯文:_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譯

26、文:_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譯文:_高三語文同步測試(13文言文閱讀練習1.(1B;(2A;(3C;(4D;(5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并聞名后世。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2.(6C,驕:驕橫縱放;(7B,A文中義:設法;現(xiàn)代義:做法。B過問別人的事。C文中義:士大夫;現(xiàn)代義:衣服和帽子。D文中義:中共和地方;現(xiàn)代義:中國和外國;(8B,前“為”;動詞,做;后“為”:介詞,給,替。A兩個“則”都是連詞,表承接,就。C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卻。D兩個“與”都是介詞,和,跟。(9D,講盧鈞立法,說盧鈞借口有病不管事而去游玩,都不能表

27、現(xiàn)盧鈞“仁恕廉潔”。(10B,不是民族矛盾,而是當?shù)貪h人、少數(shù)民族居民和政府官員的矛盾;(11他治理嶺南三年,在(任期屆滿將要調(diào)離時,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共幾千人到朝廷請求為他建立生祠(即為還活著的人建立祠堂,逢年過節(jié)去祭祀,給他刻石記功頌德。監(jiān)軍用州府的兵士進行抵抗,直到晚上,經(jīng)過安撫慰問,那些騷亂的士兵才平靜下來。盧鈞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職,事業(yè)有成,功績豐厚。3.(12C,“直”是“訟”的目的,所以“直”應作“申冤”講。(13B,兩個“遂”都是副詞,表承接,于是,就。A 前“以”:連詞,表原因,因為;后“以”: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C.前“乃”:副詞,表承接,于是,就;后“乃”:副詞,表時間晚

28、,才。D.前“其”;副詞,表希望語氣;后“其”:副詞,表推測語氣,大概。(14A,句表現(xiàn)陳寔剛正不阿,句表現(xiàn)陳寔正直堅強,其他各句都表現(xiàn)了他的寬容大度。(15B,陳寔沒有派各縣縣令處理此事,而是讓流民回到本地。(16 D,“富有預見性且善于保護自己”的分析不對,應說明陳寔寬容大度。(17我不入獄,眾人就沒有了依靠;寧愿受到刑罰的制裁,也不愿被陳寔瞧不起。訴訟的目的是為了求得申冤,拘禁了他們將到哪里去伸張道理呢?希望不要拘禁他們。4.(18C(A,今義:認為,文中意:因此做什么;B,今義:經(jīng)常,一個詞,文中是兩個詞,的時候常常;C,古今相同,不知恥辱;D,今義:法定的通用貨幣,文中意:流通貨物;(19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