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文言文復(fù)習(xí)試題材料_第1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文言文復(fù)習(xí)試題材料_第2頁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文言文復(fù)習(xí)試題材料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八年級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材料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 )(朝代)地理學(xué)家,所撰 ,名為注釋( ),實則以 為綱,廣為補充發(fā)展,自成巨著,全書詳細(xì)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 )( )( )等,是我國古代( )名著。三峽包

2、括( )、( )、( )。2.解釋加粗字或者詞的意思自: 闕: 自非: 亭午: 夜分: 曦:襄陵:沿溯: 或:奔: 不以疾: 素湍:回清: 絕巘:飛漱:清榮峻茂: 良: 晴初霜旦:肅:屬引: 凄異:響: 哀轉(zhuǎn):3.翻譯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譯文: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文: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譯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譯文: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譯文:故漁者

3、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譯文:4.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

5、裳?!?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1、分別寫出三峽中描寫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絕。秋:晴初霜旦, 林寒澗肅。2 三峽中與李白朝發(fā)白帝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時朝發(fā) 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3 三峽中扣“素、綠、清、影”句子是: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4描寫泉水瀑布句是:懸泉瀑布,飛漱其間。5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6 描寫三峽群山連綿不斷的句子

6、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7 側(cè)面烘托三峽山勢險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8 描寫夏季水勢大,交通被斷絕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9 總括三峽春冬之時景色的句子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10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 御風(fēng),不以疾也。11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12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13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4從色彩上對三峽景物進(jìn)行描寫的句子是: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15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jié)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清榮峻茂 。16渲

7、染山間空曠,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17“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與前文的“高猿長嘯、屬引凄異_”一句相照應(yīng)。18、用比較的方法表現(xiàn)夏水迅疾的語句: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5.課文內(nèi)容理解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凄、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2、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3、文末以漁歌作結(jié)有什么作用.*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凄異。 4、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展現(xiàn)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6、為什么后寫秋天.*目的在于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

8、穆、似含秋思的風(fēng)致。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現(xiàn)風(fēng)平浪靜時節(jié)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嘯10、本文寫凄異哀轉(zhuǎn)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一體。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diào)、渲染了三峽秋天的凄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懭龒{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xiàn)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guān)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

9、、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13、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進(jìn)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14、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xiàn)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tài)于動態(tài)之中,動靜結(jié)合。 15、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 *主要根據(jù)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16、本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表達(dá)了祖國山水風(fēng)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17、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6.開放性試題。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

10、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2.用自己的話描述“清榮峻茂”在你的腦海中呈現(xiàn)出的畫面。*每當(dāng)春冬之季,三峽的景色格外美麗,江水滔滔,魚兒在其中歡唱,樹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長,山勢高聳,青草茂盛,色彩鮮艷生機勃勃。意境明快,讓人感到心情愉悅。3.你認(rèn)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于世,還是三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fēng)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請說說理由。*示例一:我認(rèn)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于世。酈道元的三峽文筆絢爛,語言清麗,描寫

11、了三峽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很多游客都是通過文章才了解并關(guān)注三峽,慕名而去,盡興而歸。所以,我認(rèn)為是酈道元讓三峽聞名。*示例二:我認(rèn)為是三峽得天獨厚的自然風(fēng)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為三峽風(fēng)景優(yōu)美,四季景色各異。到過的游客無不驚嘆于三峽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傳,喜歡游玩的人會想方設(shè)法尋找美景觀賞。所以我認(rèn)為三峽的聞名是靠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4.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三峽之水的.這樣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后寫秋天山澗的水枯了。這是按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安排的。先寫夏水的兇險、迅疾,可以突出三峽夏水最盛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酈道元筆下那雄奇險

12、峻的三峽,業(yè)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壩工程全線建成。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消息,你想對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者們說些什么"*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者們:你們譜寫了筑壩史上的記錄,創(chuàng)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跡!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6.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fēng)景特點和時代變化。*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fēng)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zhuǎn)。走進(jìn)三峽人家,

13、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fēng)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7.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出上聯(lián)。,天高地厚華夏情。*示例:山險水急三峽景;山峻水清三峽美等。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1. 陶弘景: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經(jīng)常以書信的形式詢問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稱“山中宰相”。自號華陽隱居。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2. 解釋加粗字或者詞的

14、意思五色: 四時: 歇:頹: 沉鱗: 與:3. 翻譯句子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譯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譯文: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譯文: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譯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譯文:實是欲界之仙都。譯文: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譯文:4.課文內(nèi)容理解1、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2、本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猿鳥亂鳴”和 “沉鱗競躍”。3、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dá)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5.重點問題:、山川之美,在詩

15、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答: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陶弘景是怎樣贊賞謝靈運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作者是怎樣進(jìn)行動靜結(jié)合的景物摹寫的.答: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边@兩

16、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答: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dá)效果.答: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dá)了生命氣息。6、理解性默寫1、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語句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寫山水相映之美的語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3、寫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語句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4、寫晨昏景物變化之美的語句是:曉

17、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5、文中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6、文中的靜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文中的動景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7、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贊美之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8、文中感嘆世人追逐功名,無暇欣賞奇麗的山水,從而曲折的表達(dá)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

18、,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為“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fēng),他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清人張鵬翮撰其三蘇祠聯(lián)曰: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軾與其父蘇洵、弟蘇轍,世人合稱“三蘇”?!卑秧n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稱為“四大家。2. 解釋加粗字或者詞的意思念: 相與: 中庭:空明: 藻、荇: 蓋:但: 耳:3.翻譯句子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19、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譯文: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譯文: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譯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4.理解性默寫 1. 全文的主旨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 文中抒發(fā)作者感受的句子(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3. 本文運用比喻手法描寫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 文中正面寫月的句子:月色入戶。 5. 文中側(cè)面寫月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6. 全文沒

20、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找出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于中庭。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7. 文中表現(xiàn)作者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與“解衣欲睡”一句相照應(yīng),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8. 文中“念無與為樂者”一句中“念”的結(jié)果是: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9. 作者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戶。 10. 作者尋張懷民的原因:念無與為樂者。 11. 文中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的詞語:積水空明。 12. 文中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的詞語:藻荇交橫。13、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4、表

21、達(dá)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1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16、記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币痪洌枥L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5、課文理解1. 全文最后一段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嘲、自矜、自解、自慰,以及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2.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焙迷谀睦?quot; *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積水,把竹子、柏樹的影子比作藻荇。生動形象地描寫出庭院月色美景,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的胸襟。3. 古人愛把竹

22、、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此文作者也寫了竹柏,這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dá)了作者和張懷民之間深厚的友情。 4. 如何理解“閑人”: 指性情高雅的人; 包含了作者被貶的悲涼與對人生的感慨。5. 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dá)了作者曠達(dá)心境。 6.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fù)雜感情。 *(1)曠達(dá)胸懷(2)貶謫悲涼。(3)人生感慨。(4)賞月喜悅;(5)漫步悠閑。 7. 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dá)方式, * 記敘 描寫 議論。8.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

23、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fù)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9. 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曠達(dá)(豁達(dá))樂觀的胸懷。10.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11. 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 遂至承

24、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guān)系親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12.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 *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

25、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曠達(dá)13. 體會“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句的妙處。 *“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對即可)6、開放性試題 1、本文寫作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當(dāng)時,他備受監(jiān)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身的感慨;被貶的無奈寂寞;雖屢遭貶謫,但仍樂觀豁達(dá)。(至少說出兩種情感,意思對即可)2、默寫出文中描寫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

26、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3、說說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閑”.*入夜即“解衣欲睡”,“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細(xì),那么清楚,兩個人都很“閑”;結(jié)尾的“閑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吾兩人”的“閑”。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lǐng)悟到的人生在

27、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5、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6、簡要說說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樣的特殊心境。*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7、練習(xí)西湖游記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

28、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 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從武林門而西( )突兀層崖中( )即棹小舟入湖( ) 2 從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對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覽的迫切心情. 3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主要用了哪種修辭. 答案:1向西 高聳的樣子 劃船 2心飛湖上 茶畢,即棹小舟入湖 3文中寫了山色、花光、溫風(fēng)、波紋四種景物,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與朱元思書吳均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29、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吳均: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xué)家。善于以駢文寫書信。駢文是一種文體,指用駢體寫成的文章,別于散文而言。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于諷誦。起源于漢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 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其賦作即為源自駢文的律賦。唐代公文亦為駢文,即四六體。2.解釋加粗字或者詞的意思共色: 從: 東西:許: 縹碧: 甚箭:寒樹: 負(fù)勢競上: 互相軒邈直指: 千百成峰: 泠泠:嚶嚶成韻: 千轉(zhuǎn): 鳶飛戾天息心: 經(jīng)綸世務(wù):

30、反橫柯: 交映:3.翻譯句子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譯文: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譯文: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譯文: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譯文: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譯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譯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譯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譯文: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譯文: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譯文: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文:4. 理解性默寫 1.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句子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3.寫富春江水清澈的:

3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文中從側(cè)面表現(xiàn)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4.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也,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6.寫景往往采用“化靜為動”的手法,使靜景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之 美(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7.從聽覺寫泉響、鳥鳴、蟬叫、猿啼兩組對偶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

32、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8.文中表達(dá)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9.與朱元思書中作者發(fā)表議論,流露出對鄙視名利,愛慕自然、歸隱避世的情感詩句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10.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從流漂蕩,任意東西。    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寫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急湍甚箭,猛

33、浪苦奔。    寫聽覺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不絕。11.(1)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從側(cè)面表現(xiàn)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 (3)表達(dá)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4)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薄叭な鲢鲎黜?;好鳥相鳴,嚶嚶成韻。12.1作者對富陽至桐廬沿途景色的總體印象是天下獨絕。(請用文中的一個四字短語作答),并

34、且重點從山和水兩方面進(jìn)行了描繪。2.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發(fā)出感嘆的句子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用課文原句填空)3文中寫出的富春江的特點是清澈湍急4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之狀寫活的句子是: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13.1寫出文中概括富春江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譯。句子: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翻譯:_ 略_。2(1)文章在總寫中,用“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xiàn)了作者從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態(tài)。(2)在分寫“異水”時,用“千丈見底”一句夸張地表現(xiàn)了江水極深、極清的特點。(3)在分寫“奇山”時,通過響、鳥鳴、蟬轉(zhuǎn)、猿叫,反襯了山的幽靜(或:寂靜、靜等)的特點。(4)

35、通過“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的抒情短論,含蓄表達(dá)了作者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的思想。(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文章別具匠心地描繪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樹多的特點,與前文皆生寒樹14.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南朝梁(朝代)時期的吳均,(人名)字叔庠。2.與朱元思書描寫富春江的美景時,抓住山奇(高、險)水異(清、急)的特點,反映出作者厭棄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生活情趣。15. 1.“鳶飛戾天者”與“經(jīng)綸世務(wù)者”分別指什么人"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熱衷于官場的人。 2.本文是從視覺和聽(聽覺)角度進(jìn)行景物描寫,體現(xiàn)從富陽至桐廬沿途“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原文回答)的特點。16.1.本

36、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dá)效果.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fā)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的感慨。(用原文語句回答)你怎么理解他發(fā)出的這些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點.寫出富春江水迅疾兇猛由此你想到三峽的哪些句子.“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160;4.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名著閱讀紅星照耀中國1.內(nèi)容簡要1、紅星照耀中國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

37、183;斯諾的不朽經(jīng)典名著。作為第一部向世界介紹和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歷程的圖書,它在英語世界獲得了轟動性影響,是一部文筆優(yōu)美、紀(jì)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jīng)典的百科全書。題目中“紅星”象征著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dǎo)的紅色革命全書共12篇,分別為:1“探尋紅色中國”、“2去紅都的道路”、3“在保安” 、4“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由來”、5“ 長征”、6“ 紅星在西北”、7“ 去前線的路上”、8“ 同紅軍在一起” 、9“同紅軍在一起(續(xù))”、10“戰(zhàn)爭與和平”、11“ 回到保安” 、12“又是白色世界”,內(nèi)容涵蓋了紅軍長征的介紹、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的采訪、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作者的整個采訪經(jīng)歷和感受等等,全面地重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征途中真實而艱辛的歷史史實,給人鼓舞,催人奮進(jìn)。2、西行漫記是一部文筆優(yōu)美的紀(jì)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