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政治教師用書應用創(chuàng)新演練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13高中政治教師用書應用創(chuàng)新演練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用心 愛心 專心12013高二政治必修3教師用書:應用創(chuàng)新演練 第三單元 第六課 第一框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錢偉長先生曾經說過:“天下沒有別的國家的文字3 000年以后還能看得懂,漢字可以。”這說明( )A.漢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載體B.漢字的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C.漢字文化的內涵豐富D.漢字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見證 解析:本題考查了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只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文字的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因此A、B錯誤。C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目要求。故選D。答案:D2.20

2、11年1月,北京日報報道,去年年底前,已入藏清華大學一年有余的2 388枚清華簡將出版首批釋讀成果,屆時,中國上古史可能重寫。這表明()A.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唯一見證B.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C.史書典籍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D.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文化的豐富多彩解析:A項觀點錯誤,漢字和史書典籍都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C項觀點錯誤。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D項與材料無關,只有B項符合題意。答案:B 3下列說法中,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1發(fā)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2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北宋時的

3、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為統(tǒng)治者所借鑒 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A.B.C.D.解析:顯然切題,漢字與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當選,不能證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故答案選Ao用心愛心專心2答案:A用心 愛心 專心34漢語世界是由商務印書館主辦,以外國朋友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作為目標 和定位的普及性閱讀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以其鮮活的內容、平面與多媒體相結合的制作 方式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好評,影響力也日益擴大。如果讓你寫一篇“漢語走向世界” 為標題的小論文,應當運用的觀點是()漢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漢語國際化是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漢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漢語國際化是世界文化繁榮的

4、表現A.B .C.D .解析:本題以漢語國際化立意,考查中華文化一一漢語的有關內容。本題可用排除法。說法不準確,漢語國際化不是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只能是趨勢。均符合題答案:D5.中國結,全稱為中國傳統(tǒng)裝飾結,是中華民族流行千載的手 工編織藝術品。其始于上古,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長的文 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在華人圈里廣為流行。這說明1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A.B.C.D.解析:始于上古,至今流傳,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特有體現了民族 性,正確,觀點錯誤,故

5、選A項。答案:A6.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由于歷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許多方言區(qū),但從古至今,使用漢語的各方言區(qū)都使用漢字。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 朝的時候,但這些朝代也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同時有很多史實都用漢字記錄下來, 編寫成史書典籍,使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源遠流長。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 其最主要的見證是()漢字文學藝術史書典籍 科學技術A.B.C.D.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源遠流長是強調中華文化起源 早,并從未中斷,故符合題意,應選Co用心愛心專心4答案:C7一個小兒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頂下,這便是漢字的“字”,“字”的造字意 圖可

6、以理解為,把新生命領到天地、祖先面前,通過某種命名儀式,希望他承擔起溝 通的使命。下列關于漢字的認識,正確的是(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 漢字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文明標志 漢字是我國現階段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漢字是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大眾傳媒A.B.C.D.解析:表述明顯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o答案:C二、非選擇題&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越來越多中學生開始進入網絡世界,使用網絡語言。有人認為 網絡語言很可能會帶來漢語的革命,也有人認為網絡語言會污染漢語言文字。 對此你有何看法?請結合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你的認識。解析:本題以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字的影響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要辯證分析。答案:(1)對于網絡語言的利弊我們應該全面辯證的分析。(2)網絡語言的許多新詞匯形象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會豐富漢語詞匯。(3)但網絡語言也給漢語言文字帶來了污染。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為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 文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