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治理方案_第1頁
地質災害治理方案_第2頁
地質災害治理方案_第3頁
地質災害治理方案_第4頁
地質災害治理方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一、工程概況1、1號站1號站位于豐和路路中,沿豐和路南北向布置;車站東側為豐和園小區(qū)和三 官廟農貿市場、 車站西側葉語田園小區(qū)和新泉佳苑小區(qū); 車站位于道路中間, 豐 和路規(guī)劃道路寬40m。車站為11m站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車站結構采用半蓋挖法施工。車站起點 里程右K14+,終點里程為K14+,車站長度約,車站寬度約,底板埋深約。車 站共設 8 個出入口, 3 個安全出口, 4 組風亭。2、1號站2號站區(qū)間區(qū)間線路出1號站后沿豐和路向前敷設,在豐和路與立交路交叉口東北角向 東拐入南京路,之后沿南京路向東敷設,最后進入位于南京路南側的2號站。區(qū)間長度為,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3、2

2、號站2號站位于南京路與三環(huán)東路 Y形交口東側,梅花園小區(qū)北側的地塊內,沿 南京路東西向設置。車站為11m站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車站結構采用明挖順筑施工。車站起點 里程K15+,終點里程為K15+,車站長度約,車站寬度約。車站共設 3個出入 口,兩組風亭。4、2號站3號站區(qū)間區(qū)間線路由2號站引出后,沿南京路布設,之后下穿綠地到達文博園園站。區(qū)間長度為,采用盾構法施工。二、線路區(qū)地質環(huán)境特征1、地形地貌XX市區(qū)位于魯南山區(qū)向黃淮海平原過渡的部位,以平原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帶,區(qū)內山體最大海拔標高,一般標高 左右。山體坡角一般為15°35°。 平原是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黃河故道

3、地勢較高,海拔標高,其余地勢低平, 海拔標高,自北西向南東微傾斜。根據地貌的分類原則:形態(tài)+成因+ 微地貌特 征,XX市區(qū)內的地貌形態(tài)主要有丘陵(殘丘)和平原兩大類,前者是剝蝕 -溶 蝕作用的結果,后者是堆積作用的結果。1號站和到3號站位于沖積平原地貌單 元,地勢較平坦。(附圖1)圖1XX市地區(qū)區(qū)域地質構造圖2、地層巖性及工程地質條件覆蓋層均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物(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4al)、 第四系晚更新沖積層(Q3al),場地內均勻分布,厚度隨地表起伏有所不同;下 伏基巖奧陶系石灰?guī)r等。結合地貌特征,勘察場區(qū)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1-1層雜填土( Q4ml 1-2層素填土(

4、Q4mD 2-3-1層淤泥質黏土( Q4al) 2-3-2層黏 士 (Q4al) 2-5-3 層粉土 (Q4al) 5-3-4 黏土(Q3a1)11-2-2 層強風化石灰?guī)r(O1m+ X 11-2-3層中風化石灰?guī)r(O1m+ X 11-2-3A層破碎中風化石灰?guī)r(O1m+X3、水文地質條件工程線沿線區(qū)域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潛水(孔隙水)和承壓水(碳酸鹽裂隙巖 溶水)。潛水,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水位埋深,水位標高,含水層主要 為粉土 2-5-3層及雜填土 1-1層,局部位于黏土 2-3-2層里。主要接受大氣降水 補給和側向徑流補給,以蒸發(fā)、側向徑流、人工開采方式排泄。地下水動態(tài)季節(jié) 性變化顯著,一

5、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達到最低點;7、8月是降雨 高峰期,地下水位迅速上升達到最高點,變化幅度約為。承壓水,屬于碳酸鹽 巖裂隙巖溶水,主要貯存于灰?guī)r裂隙中。本次設置兩個觀測孔,觀測結果顯示, D2s13XZ16I*孔該層地下水穩(wěn)定水頭埋深,穩(wěn)定水頭標高,D2s13CZ1詠觀測到水位。說明場地內裂隙巖溶水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取決于基巖裂隙的發(fā)育程度和裂 隙的充填情況。裂隙巖溶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和側向徑流補給; 徑流在丘陵區(qū)受地形控制,由高處流向地處平原區(qū),但在平原區(qū)受人工開采影響, 巖溶水表現為由四周流向開采降落漏斗中心的匯流型徑流,水力度較大;排泄以人工開采為主。地下水動態(tài)一

6、般每年雨季降水高峰期后一到兩個月(8、9月)巖溶水達到最高點,隨后水位逐漸下降,至次年旱季末(4、5月)水位下降至最低點,年變幅在。(附圖2)一 4; r V* H FE 'I 口,國|q-qi k nifl a ii mSI TIICI- * 漏R - 4- L =圖2XX市地區(qū)區(qū)域水文地質圖UH III IRH!%ll III 111at*TV-11, 一.rri mi '-*A 際*dH >% ”單一,I三、 工程建設引發(fā)或遭受的地質災害類型1、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地質剖面圖可知,區(qū)間隧道結構頂板隨隧道起伏穿過的土層依次為: 黏土 5-3-4 層

7、、 中風化灰?guī)r10-1-3 層、 全風化頁巖10-7A-1層、全風化頁巖10-7B-1 層、全風化灰?guī)r11-1-1 層。結構位于穿越軟硬不均地層,軟硬不均導致圍巖穩(wěn)定性差,開挖后自穩(wěn)時間短,易發(fā)生坍塌現象。盾構機位于黏性土層中時, 圍巖穩(wěn)定性較差; 該層黏土粘粒含量較大, 初始掘進速度較快, 但易造成刀盤處聚集泥餅, 掘導致進速度急劇下降; 本區(qū)間多次穿越軟硬不均地層, 軟硬不均會導致掘進速度下降。 在上軟下硬地層盾構掘進速度的下降會導致上方土體流失過多造成坍塌和地面下沉等情況。2號站在采空區(qū)附近,受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qū)終采時間較長,且采空塌陷區(qū)域被處理,后期施工可能會遭受采空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8、危險; 巖溶地層,巖溶洞隙上存在一定厚度的土層,在地下水頻繁作用下,形成土洞進而引起地面塌陷, 影響地鐵結構基礎穩(wěn)定; 構筑物底板下巖體破碎或存在溶溝、溶蝕裂隙、溶洞,同時隨著時間推移,在溶蝕作用下,它們的規(guī)模會進一步擴大, 可能影響構筑物基礎穩(wěn)定。 施工過程中對基底土層的擾動、 爆破震動以及地下水控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波動, 將增加誘發(fā)巖溶塌陷的風險; 盾構 機掘進過程中經過巖溶地質時,如有空洞會導致盾構機刀盤沉降等險情 特殊性粘土, 填土 1-1 層, 成分復雜, 力學性質較差, 易坍塌; 黏土 2-3-3 層,軟塑可塑,局部夾粉土層,自穩(wěn)能力差,受擾動后力學性質較差,易坍塌; 黏土 5

9、-3-4 層具有弱 中等膨脹性,其脹縮具有可逆性,地鐵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一般會經歷雨季、旱季,容易使土體中含水量發(fā)生反復變化,造成膨脹土的反復脹縮變形, 土體在脹縮變形過程中能產生較高的膨脹力, 造成圍巖壓力增大, 增加支護結構的受力,造成圍巖失穩(wěn)。2、涌水、涌砂災害承壓水主要賦存于灰?guī)r裂隙中。 裂隙巖溶水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取決于基巖裂隙的發(fā)育程度和裂隙的充填情況。 裂隙巖溶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和側向徑流補給; 徑流在丘陵區(qū)受地形控制, 由高處流向地處平原區(qū), 但在平原 區(qū)受人工開采影響,巖溶水表現為由四周流向開采降落漏斗中心的匯流型徑流,水力度較大。2號站及七里溝車站圍護結構采用

10、了止水措施,但樁插入巖層深度有限,無法完全截斷承壓水,施工中可能會出現基坑突涌的可能性。3、滑坡1號站及2號站的地層分為1-1層雜填土(Q4mD 1-2層素填土(Q4mD 2-3-1 層淤泥質黏土( Q4al) 2-3-2 層黏土( Q4al ) 2-5-3 層粉土( Q4al ) 5-3-4 黏土 (Q3al) 11-2-2 層強風化石灰?guī)r(O1m+)x11-2-3 層中風化石灰?guī)r(O1m+)x11-2-3A層破碎中風化石灰?guī)r(O1m+X。填土 1-1層,成分復雜,力學性質較差,;黏土 2-3-3層,軟塑可塑,局部夾粉土層,自穩(wěn)能力差,受擾動后力學性質較差,; 黏土 5-3-4 層具有弱 中

11、等膨脹性,其脹縮具有可逆性,地鐵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一般會經歷雨季、旱季,容易使土體中含水量發(fā)生反復變化,造成膨脹土的 反復脹縮變形, 土體在脹縮變形過程中能產生較高的膨脹力, 造成圍巖壓力增大, 增加支護結構的受力。 土方開挖施工過程中對基底土層的擾動、 爆破震動以及地 下水控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波動,將增加土方滑坡的風險。四、地質災害預防治1、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預防治 區(qū)間隧道位于軟硬不均地層及粘性土層中,圍巖穩(wěn)定性差掘進過程中易發(fā)生坍塌。 施工時應根據實際掘進情況調整掘進參數, 防止對設備造成損壞。 隧 道穿越的黏土層,在盾構機掘進的過程中,易因黏著造成盾構設備或管路堵塞,應根據掘進

12、情況, 對盾構設備及輸送管路及時進行清理。 在掘進過程中加強地面 沉降監(jiān)測。2號站在采空區(qū)附近,后期施工可能會遭受采空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危險. 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開挖面的監(jiān)測,發(fā)現空采區(qū)及時處理。 巖溶地層,結構底板下巖體破碎或存在溶溝、溶蝕裂隙、溶洞,可能影響構筑物基礎穩(wěn)定。 盾構機掘進過程中刀盤沉降等險情。 在施工前應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對區(qū)間以及結構內部巖溶底層進行注漿處理。1號站及2號站地層成分復雜,填土自穩(wěn)能力差,受擾動后力學性質較差, 易坍塌; 黏土脹縮具有可逆性, 地鐵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 一般會經歷雨季、旱季, 容易使土體中含水量發(fā)生反復變化, 造成膨脹土的反復脹縮變形, 土體在脹縮

13、變形過程中能產生較高的膨脹力, 造成圍巖壓力增大, 增加支護結構的受力,造成圍巖失穩(wěn)。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快施工進度、加強對開挖土方的支護。2、涌水、涌砂災害在基坑內布置降水井, 開挖時時刻監(jiān)測是夠有突涌水頭, 如發(fā)現應采取及時封堵措施。 在降水過程中當基坑抽水量過大, 可能會造成基坑外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對周邊環(huán)境產生影響,如引起周圍地面產生沉降開裂、臨近建(構)筑物出現開裂、管線破裂產生等現象。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好對地下水位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對地面沉降變形監(jiān)測,對基坑和周圍建筑物變形監(jiān)測等,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以確保既有建(構)筑物、地下管線等的安全。3、滑坡1號站及2號站的土層成分復雜力學性質較差,開挖過程中易發(fā)生滑坡。故施工時應加強支護措施以保證邊坡安全, 附屬結構施工過程中如遇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