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_第1頁
髖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_第2頁
髖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髖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 術后康復訓練: 術后早期介入康復治療是促進骨折愈合、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有力措施1,采取循序漸進原則,活動度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強度由弱到 強,以不加強骨折部分疼痛為宜。 早期(術后1天開始): 目的是減輕患者疼痛,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增強股四頭肌和腘繩肌肌力術畢回病房,在患側肢體的腘窩處置一軟枕,保持膝關節(jié)的生理彎曲,防止僵硬。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活動腳趾,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即有意識的繃緊或放松小腿肌肉,開始10次、20次、30次逐步增加。指導患者踝關節(jié)的屈曲和背伸運動,及屈膝運動,屈膝運動角度不超過90度,避免髖關節(jié)內旋、內

2、收。關節(jié)運動能牽伸關節(jié)囊及韌帶,防止器縮短,并能促進關節(jié)內滑液的分泌與循環(huán),預防關節(jié)僵硬。 中期(術后615天):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加強股四頭肌和腘繩肌肌力訓練,指導患者直腿抬高運動。雙手放于身體兩側,穩(wěn)定髖部,將足尖繃緊,緩緩抬高患肢,注意抬高角度<30度,保持35s,3次/d,開始每天1020下,逐漸增加次數(shù),同時,練習仰臥屈髖運動,屈髖活動以不增加髖部疼痛為宜,屈髖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所有運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tài)下進行,防止關節(jié)脫位。 后期(術后3周): 老年人臀部肌肉退化恢復慢,應延遲下床時間。在中期訓練的基礎上,做好患者離床功能鍛煉,行走時保持患肢外展30度左右

3、,練習時間逐漸延長。2.3.4 功能鍛煉時要預防髖關節(jié)脫位和關節(jié)感染: 髖關節(jié)脫位:術后穿防滑鞋,兩腿之間放軟枕,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膝下墊軟枕,防止適度屈曲和伸直,注意雙下肢是否等長,觸摸手術的部位有無異物突出感.2若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多年后關節(jié)松動或磨損,可在活動時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跛行、髖關節(jié)功能減退。 出院宣教: 早期的功能訓練可加強肌肉的張力,保持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促進功能恢復。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出院重點在于改善患者步態(tài),加強患肢的負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長髖關節(jié)的使用壽命。具體注意:側臥位外展運動,運動時兩腿間夾一個枕頭,禁止內收、內旋。臥位到坐位運動,利用健腿和雙手的力量將

4、患退移至小腿自然垂于床邊。坐位到站立位點的運動,扶雙拐站立,患肢不負重。站位到行走訓練,從腳尖點地至部分負重,再至完全負重,負重力量逐漸遞增,從開始2030g直到完全負重。術后第一個月內建議使用步行器或雙拐,第二個月使用單拐,第三個月可棄拐或用手杖行走。在扶助器下連續(xù)下蹲訓練,扶拐上下樓梯行走訓練。借助設備完成日常穿衣褲、鞋襪等動作,直至功能恢復。(1)保持患肢處于外展中立位,避免過度的內收屈髖。抬高患肢15°20°,患肢穿矯正鞋,雙側下肢之間可放置軟枕,防止患肢外旋、內收。(2)病人術后6-8周內屈髖不超過90°,避免坐矮、軟的椅子或蹺二郎腿。(3)正確翻身。向術側翻身:伸直術側髖關節(jié),保持外展中立位,伸直同側上肢,手掌墊在大粗隆后面,防止患者外旋。向健側翻身:雙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