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_第1頁
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_第2頁
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_第3頁
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_第4頁
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班級:_  姓名:_   一、實驗題1.已知大麥在萌發(fā)過程中可以產生-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處理大麥可使其不用發(fā)芽就產生-淀粉酶。為驗證這一結論,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試管號GA溶液緩沖液水半粒種子10個實驗步驟實驗結果1011帶胚步驟1步驟2+2011去胚25oC保溫24h后去除種皮,在各試管中分別加入1mL淀粉液25oC保溫10min后各試管中分別加入1mL碘液,混勻后觀察溶液顏色深淺+30.210.8去胚+40.410.6去胚+50.410.6不加種子+注:實驗結果中“+”越多表示顏色越深,表中液體量的單位均

2、為mL?;卮鹣铝袉栴}:(1) -淀粉酶催化_水解可生成二糖,該二糖是_。(2)綜合分析試管1和2的實驗結果,可以判斷反應后試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試管2中的_。這兩支試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3)綜合分析試管2、3和5的實驗結果,說明在該實驗中GA的作用是_。(4)綜合分析試管2、3和4的實驗結果,說明_。2.桃果實成熟后,如果軟化快,耐貯運性就會差。下圖表示常溫下A、B兩個品種桃果實成熟后硬度等變化的試驗結果。據(jù)圖回答:(1)該實驗結果顯示桃果實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與細胞壁中的_降解由關,該物質的降解與_的活性變化有關:也與細胞壁中的_降解有關,該物質的降解與_的活性變化有關。(2)

3、A、B品種中耐貯運的品種是_。(3)依據(jù)該實驗結果推測,桃果實采摘后減緩變軟的保存辦法應該是_,因為_。(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實提前成熟,可選用的方法由_和_。(5)一般來說,果實成熟過程中還伴隨著綠色變淺,其原因是_ _。3.某生物興趣小組調查發(fā)現(xiàn),在黃瓜幼苗期噴灑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L1),可能促進多開雌花,提高黃瓜產量。但乙烯利濃度低于或高于這個范圍時,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請設計實驗,探究乙烯利濃度對黃瓜開雌花數(shù)量的影響。材料用具:23片真葉的分栽黃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餾水、噴壺方法步驟:(1)將黃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

4、四組。(2)_(3)_(4)連續(xù)觀察6周,記錄并統(tǒng)計_。實驗結果預測:(請在圖中將預測的結果以折線的形式表示)5. 為了探究6-BA和IAA對某菊花品種莖尖外植體再生叢芽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種培養(yǎng)基(見下表),滅菌后分別接種數(shù)量相同、生長狀態(tài)一致、消毒后的莖尖外植體,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再生叢芽外植體的比率(m),以及再生叢芽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n),結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養(yǎng)基中無機鹽的元素可分為和兩類。上述培養(yǎng)基中,6-BA屬于類生長調節(jié)劑。(2)在該實驗中,自變量是,因變量是,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3)從實

5、驗結果可知,誘導叢芽總數(shù)最少的培養(yǎng)基是號培養(yǎng)基。(4)為了誘導該菊花試管苗生根,培養(yǎng)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6.在驗證生長素類似物A對小麥胚芽鞘(幼苗)伸長影響的實驗中,將如圖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1小時后,再分別轉入5種濃度的A溶液(實驗組)和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對照組)中。在23的條件下,避光振蕩培養(yǎng)24小時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取每組平均值),實驗進行兩次,結果見圖2。 請分析并回答:(1)生長素類似物是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重要_作用的一類化合物。本實驗中_mg/L濃度的溶液促進切段伸長的效果最明顯。(2)振蕩培養(yǎng)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_以滿足切段細胞呼吸的需求;

6、使切段與溶液成分接觸更_。(3)生長素類似物A應溶解于_中,以得到5種濃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餾水中的目的是減少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圖2中,對照組切段的平均長度是_mm。濃度為0.001 mg/L的溶液對切段伸長_(選填“有”或“無”)促進作用;與濃度為1 mg/L的結果相比。濃度為10 mg/L的溶液對切段的影響是     。(5)圖2中,濃度為0.1 mg/L時實驗二所得數(shù)據(jù)與實驗一偏差較大,在做原始記錄時對該數(shù)據(jù)應_(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  A.舍棄     

7、0; B.修改       C.如實填寫為檢驗該濃度下相關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還應_。7.因蒸騰作用增強,使葉水勢下降,增大葉綠體膜對脫落酸的透性,葉綠體滲出的脫落酸引起氣孔關閉。葉肉組織葉綠體中儲存的脫落酸下降后,會合成脫落酸進行補充。一旦水勢恢復正常,葉綠體停止釋放脫落酸,脫落酸合成速率即顯著下降。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驗證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請將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補充完整。(1)材料和器材:干旱引起的棉花葉片氣孔關閉的棉株若干,燒杯,清水,掃描電鏡等。(2)方法和步驟: 。 將A組棉株

8、全部根系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B組 ,C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空燒杯中(干旱處理) 。 用掃描電鏡觀察A、B、C三組棉株葉片的氣孔形態(tài),確定三組棉花葉片的氣孔開啟情況并做好記錄。(3)結果:                                 。(4)結論:                         &#

9、160;       。8.某興趣小組在進行實驗探究時,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將黃化豌豆幼苗切段隨機均分為多份。取1份作為空白對照組,記為A組;取若干份,記為B組,設置B1、B2、B3小組,分別用系列梯度濃度的2,4-D處理;取若干份,記為C組,設置C1、C2、C3小組,分別用系列梯度濃度的乙烯利處理。檢測B組幼苗切段中的乙烯含量和C組幼苗切段伸長的程度。根據(jù)以上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因變量是。(2)該興趣小組想要探究的問題是。(3)A組(需要、不需要)用2,4-D處理、乙烯利處理。(4)實驗材料選擇幼苗切段,而不采用帶芽的完整幼苗,主要

10、原因是。9.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大麥種子在萌發(fā)時,胚中的赤霉素增加,胚乳內的淀粉含量減少,葡萄糖含量增多。他推測胚分泌的赤霉素,運輸?shù)脚呷橥獾暮蹖?,并誘導糊粉層細胞合成-淀粉酶,-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為葡萄糖,供胚生長需要。因此他利用如下實驗材料及用具,設計實驗來證明“赤霉素能誘導淀粉酶合成” 。請你將他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實驗材料及用具:表面消毒的干燥大麥種子若干粒,消毒刀片,蒸餾水,適當濃度的赤霉素溶液,物質量測定儀(測定方法不做要求)實驗步驟:第一步:選若干個大麥種子,         &

11、#160;,均分為A、B兩組。第二步:        、      。第三步:一段時間后,              。結論:赤霉素能誘導-淀粉酶的合成。10.某興趣小組用某品種的大麥種子進行“不同濃度赤霉素對誘導-淀粉酶合成的影響”的預實驗。其基本步驟如下: 用刀片將大麥種子切成有胚、無胚兩半,消毒后在無菌條件下浸泡48 h。

12、按下表在培養(yǎng)瓶中加入相應的試劑和材料,在30下振蕩培養(yǎng)12 h。瓶號緩沖液(mL)赤霉素溶液實驗材料濃度(mol·L-1)用量(mL)有胚種子(個)無胚種子(個)1201022010312×108110412×107110512×106110612×105110取6支試管,編號并各加入1 mL 0.1%淀粉溶液,再從上述培養(yǎng)瓶中各吸取0.2 mL溶液加入對應編號試管并搖勻。將試管置于30恒溫水浴保溫10 min,然后在各試管中立即加入2 mL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并記錄。請回答:(1)大麥種子去胚的原因是。1號瓶作為對照的目的是。(2)步驟中

13、,30下振蕩培養(yǎng)12 h的目的是。(3)步驟中,若6號瓶藍色最淺,但不能判定該赤霉素濃度是誘導-淀粉酶合成的最適濃度。欲判定其最適濃度,進一步的實驗是。(4)若不用碘液顯色方法來判定-淀粉酶的活性,還可用檢測的方法來判定。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差異在于前者測定的是,后者測定的是。11.到目前為止,有許多實驗研究生長素(1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模式。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為材料的兩個實驗: 實驗一:將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瓊脂塊上(如圖1),移去尖端后,將瓊脂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個方塊,將方塊不對稱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實驗保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12 h,每個胚芽鞘彎曲的角度以圖2所示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平

14、均值。每次放入瓊脂塊中的胚芽鞘尖端大小相等但數(shù)量不等,這樣重復上述過程,結果如圖3所示。實驗二:用含有不同濃度(已知)IAA的瓊脂塊代替放置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進一步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1)繪圖表示。如何將瓊脂塊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圖2的結果?  (2)實驗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為什么?  (3)解釋實驗二中IAA從0mol·L-1到1.8mol·L-1的結果。  (4)根據(jù)圖示實驗結果,兩種實驗條件下的最大彎曲度分別為_、_。  (5)比較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有什么不同?答案:植物激素調節(jié)實驗設計專題1.

15、 (1)淀粉、 麥芽糖 (2)少         帶胚的種子保溫后能夠產生-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誘導種子生成-淀粉酶 (4)GA的濃度高對-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2.(1)纖維素  纖維素酶  果膠質  果膠酶;(2)A;(3)適當降低溫度  低溫可降低有關酶的活性,延緩果實軟化;(4)用乙烯進行處理    適當提高貯存溫度;(5)葉綠素含量低3.(2)用蒸餾水稀釋乙烯利溶液,配制4種濃度(要求在0-100mg·L1、100-200mg

16、·L1、200-300mg·L1三個區(qū)間各至少取一種濃度) (3)取等量上述各濃度乙烯利溶液,用噴壺分別噴灑各組黃瓜幼苗一次 (4)各組雌花數(shù)(或各組每株平均雌花數(shù)) 實驗結果預測:如配制的濃度為0、50、150、250mg·L1,折線圖為 (要求在橫坐標上注明上述(2)配制的濃度)4.(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細胞分裂素    (2)IAA的濃度    菊花再生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和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 

17、;   0-0.5mg/L-1(3)1    (4)6-BA 6.(1)調節(jié)       1 (2)氧氣         均勻 (3)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         切段中內源激素 (4)7.0        

18、60;  有           促進伸長的作用減弱 (5)C                  重復實驗7.將若干株干旱引起的棉花葉片氣孔關閉的棉株隨機均等地分成三等分,編為A、B、C三組。 每株棉花根系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另一份仍干旱處理。 結果:A組葉片的氣孔開啟,B

19、、C兩組葉片的氣孔仍然關閉。 結論: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 8. (1)2,4-D和乙烯利的濃度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含量和幼苗切段伸長的程度(2)2,4-D(或生長素)的濃度變化對幼苗切段乙烯含量的影響,乙烯利(或乙烯)濃度變化對幼苗切段伸長的影響 (3)不需要 (4)避免芽產生生長素的干擾9.第一步:用刀片切去胚;第二步:A組用適量的赤霉素溶液處理         B組用等量的蒸餾水處理第三步:檢測種子中葡萄糖(或淀粉或淀粉酶)的含量10.(1)排除胚產生的赤霉素對實驗的干擾 &

20、#160; 證明胚可產生赤霉素 (2)赤霉素誘導-淀粉酶的合成 (3)增設高于6號瓶的赤霉素濃度梯度的實驗 (4)還原糖   淀粉消耗量(底物消耗量)     還原糖生成量(產物生成量) 11.(1)如圖:   (2)不一定要在完全黑暗處進行     因為胚芽鞘發(fā)生向光性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在本實驗中,胚芽鞘尖端已切去 (3)IAA在濃度較低時,其促進生長的作用越來越大,超過一定濃度后,促進作用降低 (4)15度   20度 (5

21、)實驗一中由于瓊脂塊內生長素來自胚芽鞘尖端,即使是最大限度的轉移,也不會出現(xiàn)由于1AA過多而抑制生長的現(xiàn)象;而實驗二中,當外源提供的生長素含量過高時,就會導致促進生長的作用降低或導致抑制生長的現(xiàn)象。答案部分1.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淀粉酶的作用就是催化淀粉水解,產生麥芽糖,這個內容在初中階段就有接觸,是比較簡單的。在此基礎上,對題目中的實驗過程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實驗過程中是使用碘液來檢測淀粉的,實驗結果是顏色的深淺,據(jù)此可以推測剩余淀粉的含量,進而可以推知被分解掉的淀粉數(shù)量,也就可以推測出每個試管-淀粉酶的產生情況了,第(1)小題考察最基本知識,這兩個空是比較好填的。第(2)小題

22、可以根據(jù)反應后的顏色深淺判斷試管1和試管2溶液中的淀粉量,只要能讀懂表格數(shù)據(jù)就能解決問題,也是比較簡單的。第(3)小題中2和5對照可以看出去胚的種子是不會產生-淀粉酶的,2和3對照可以看出加入GA后的試管3產生了淀粉酶,所以可以得出GA誘導種子生成-淀粉酶的結論。第(4)小題根據(jù)表格數(shù)量可以看出2、3、4三組的GA含量是逐級增大的,而實驗結果中顏色是越來越淺的,也就標志著三組中-淀粉酶的產量是逐漸增加的,所以可以得出GA的濃度高對-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的結論。答案:(1)淀粉、 麥芽糖(2)少         帶胚的

23、種子保溫后能夠產生-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誘導種子生成-淀粉酶(4)GA的濃度高對-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2.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    (1)從圖中可以看出,果實成熟后硬度的變化與細胞壁中纖維素的含量變化一致與果膠質水解產物變化相反,可見,其硬度的降低與纖維素和果膠的降解有關,而纖維素的降解與纖維素酶的活性有關,果膠的降解與果膠酶的活性有關。(2)A品種在成熟后,其硬度變化比較小,應耐貯運。(3)從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實成熟采摘后要減緩變軟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適當降低溫度,從而延緩果實軟化。(4)采摘后要使果實提前成熟,可以根據(jù)以上分析,適當提

24、高貯存的溫度或用乙烯處理。(5)果實成熟過程中綠色變淺是因為葉綠素轉變成了其他色素,從而含量降低答案:(1)纖維素  纖維素酶  果膠質  果膠酶;(2)A;(3)適當降低溫度  低溫可降低有關酶的活性,延緩果實軟化;(4)用乙烯進行處理    適當提高貯存溫度;(5)葉綠素含量低3.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實驗材料為小麥種子,所以O2、CO2 含量的變化僅由細胞呼吸引起,而與光合作用無關。根據(jù)是否消耗O2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在t1-t2期間,開始在溫度適宜、氧氣充足條件下,種子有氧呼吸不斷加強,O2不斷

25、消耗,但隨氧氣含量的降低,有氧呼吸強度不斷降低,說明種子釋放CO2的量的變化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少。A、B種子的呼吸速率可通過讀圖直接判斷。在0-t1期間,氧氣含量基本不變,說明有氧呼吸強度很低,少量增加的CO2主要來自無氧呼吸。、考查實驗設計,屬于補充實驗設計類型,考查信息轉換能力。補充實驗設計時,要先理清實驗自變量不同濃度的乙烯利溶液、因變量雌花數(shù)量,再確定每一步的具體任務,然后組織文字表述。至于實驗結果有多種,因而答案是開放性的。要求考生理解“乙烯利濃度低于或高于這個范圍(100-200mg·L1)時,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后做出判斷。然后將判斷結果以折線的形式表示出來(注意不是曲線

26、)。答案:、(1)有氧呼吸  快  先遞增后遞減   (2)種子的無氧呼吸產生了CO2 、(2)用蒸餾水稀釋乙烯利溶液,配制4種濃度(要求在0-100mg·L1、100-200mg·L1、200-300mg·L1三個區(qū)間各至少取一種濃度) (3)取等量上述各濃度乙烯利溶液,用噴壺分別噴灑各組黃瓜幼苗一次 (4)各組雌花數(shù)(或各組每株平均雌花數(shù)) 實驗結果預測:如配制的濃度為0、50、150、250mg·L1,折線圖為 (要求在橫坐標上注明上述(2)配制的濃度)4.考點:其他植物激素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植物激素運輸特點

27、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分析運用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吲哚乙酸在幼嫩組織的運輸方向是極性運輸,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及影響主動運輸?shù)囊蛩?,試題難度大。(1)吲哚乙酸(IAA)的運輸方向是極性運輸,即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A)向形態(tài)學下端(B)運輸,故瓊脂塊中出現(xiàn)較強的放射性。和中都出現(xiàn)較強的放射性,說明脫落酸(ABA)在莖尖不是極性運輸。吲哚乙酸(IAA)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主動運輸與載體和能量有關,抑制劑處理后和中放射性結果相近,說明抑制了吲哚乙酸(IAA)的主動運輸,因不影響細胞呼吸(即不影響能量),故很可能是抑制劑與轉運IAA的載體結合,從而影響了IAA的主動運輸。(2)在成熟組織中,

28、吲哚乙酸(IAA)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3)由題干信息,可知黃豆芽伸長胚軸的提取液中含有催化IAA分解的酶。植物細胞內含有IAA氧化酶和光能降解IAA,可確保種子破土出芽后,植物體內IAA的激素含量不會過多,保持正常水平,從而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答案:(1)  不是  抑制劑與運輸 IAA 的載體結合(2)不是(3)IAA 氧化(降解)酶  有利5.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1)根據(jù)植物的需求量,元素可以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屬于細胞分裂素類的生長調節(jié)劑。(2)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中的步驟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IAA的濃度是自變量,菊花再生叢芽外植體的

29、比率和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是因變量;由圖表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IAA的濃度范圍是0-0.5mg/L-1。(3)再生叢芽的外植體數(shù)乘以外植體上叢芽平均數(shù)即為叢芽總數(shù),所以最少的是1號培養(yǎng)基。(4)誘導試管苗生根需要生長素用量和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比較高,所以培養(yǎng)基中不需要加6-BA。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細胞分裂素    (2)IAA的濃度    菊花再生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和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    0-0.5

30、mg/L-1(3)1    (4)6-BA 6.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類似物的生理作用及實驗變量的控制等相關內容。(1)生長素類似物是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一種,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從圖2可以看出濃度為1.0mg/L時,切段的平均長度最長,即該濃度對切段促進伸長效果最好。(2)如果培養(yǎng)液靜置培養(yǎng)的話,切段堆積在一起切段各部分與液體的接觸不均勻,且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會下降也不利切段的生長,所以振蕩的好處就是使切段與培養(yǎng)液均勻接觸和保證有充足的溶解氧,利于切段的呼吸需求。 (3)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生長素類似物A對切段伸長

31、的影響,即自變量應該是生長素類似物A的有無,其他無關變量要保持一致。對照組的培養(yǎng)液是含糖的磷酸緩沖液,所以實驗組用的生長素類似物A要溶解在含糖的磷酸緩沖液。從圖2濃度為零時切段長為7mm,比原長(4mm)長,說明切段內含有生長素。由于切段中有內源激素,把切段放在蒸餾水中浸泡,就是排除內源激素對切段伸長的影響。(4)從圖2數(shù)據(jù)可知,對照組的結果就是濃度為零的結果,即對照組的平均長度為7mm,由于濃度為0.001mg/L時,切段平均長度大于7mm.,表明該濃度的溶液對切段有促進作用。而10mg/L時,切段平均長度比1.0mg/L時的長度短.,表明該濃度的溶液對切段的促進作用減弱。(5)實驗結構都要

32、如實記錄,如果出現(xiàn)較大偏差要進行重復試驗,這也是實驗設計的要求之一。答案:(1)調節(jié)                       1(2)氧氣                    

33、; 均勻(3)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         切段中內源激素(4)7.0           有           促進伸長的作用減弱(5)C              &#

34、160;           重復實驗7.實驗設計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分組編號;第二步、對實驗組進行處理;第三步、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所以第一步應是分組編號:將若干株干旱引起的棉花葉片氣孔關閉的棉株隨機均等地分成三等分,編為A、B、C三組;第二步:對實驗組進行處理,由于將A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C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空燒杯中(干旱處理) ,所以B組每株棉花根系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另一份仍干旱處理。(3)結果:實驗目的是驗證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

35、,由于A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所以A組葉片的氣孔開啟;B組每株棉花根系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另一份仍干旱處理,C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空燒杯中(干旱處理) ,所以B、C兩組葉片的氣孔仍然關閉。(4)結論:實驗目的是驗證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所以結論是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答案:. (1)調節(jié)血糖濃度,在糖濃度高時,胰島素分泌多,在糖濃度低時,胰島素分泌少     (2)支持   小鼠體內胰島素的受體較少或敏感度下降,胰島素不起作用。(其它答案合理也可以) . a.將若干株干旱引起的棉花

36、葉片氣孔關閉的棉株隨機均等地分成三等分,編為A、B、C三組。 b. 每株棉花根系分成兩份,一份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另一份仍干旱處理。  結果:A組葉片的氣孔開啟,B、C兩組葉片的氣孔仍然關閉。  結論: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氣孔仍然處于關閉狀態(tài)。    8.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其他植物激素試題解析:與空白組相比,不同的處理即是該實驗的自變量,故自變量為2,4-D和乙烯利的不同濃度。因變量是自變量所對應的結果,即實驗觀察的結果切段的伸長量和乙烯的含量。因幼苗的芽可產生生長素,影響實驗結果,故選用不帶芽的幼苗。答案:(1)2,4-D和乙烯利

37、的濃度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含量和幼苗切段伸長的程度(2)2,4-D(或生長素)的濃度變化對幼苗切段乙烯含量的影響,乙烯利(或乙烯)濃度變化對幼苗切段伸長的影響(3)不需要(4)避免芽產生生長素的干擾   9.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試題解析:實驗目的是“赤霉素能誘導淀粉酶的合成” ,故赤霉素為自變量,分組對照;一組加赤霉素,一組不加赤霉素;要注意排除種子胚自身產生的赤霉素影響,無關變量注意等量控制,因變量為淀粉酶;據(jù)此分析,實驗步驟為:第一步:選若干個大麥種子,用刀片切去胚均分為A、B兩組;第二步:A組用適量的赤霉素溶液處理 ,B組用等量的蒸餾水處理;第三步:一段時間后,檢測種子中

38、葡萄糖(或淀粉或淀粉酶)的含量。答案:第一步:用刀片切去胚第二步:A組用適量的赤霉素溶液處理          B組用等量的蒸餾水處理第三步:檢測種子中葡萄糖(或淀粉或淀粉酶)的含量   10.考點:植物激素的應用其他植物激素試題解析:(1)本實驗研究的是“不同濃度赤霉素對誘導-淀粉酶合成的影響”所以在實驗前對大麥種子進行去胚處理,目的是排除胚產生的赤霉素對實驗的干擾;1號瓶沒有加入外源赤霉素但放入了有胚種子,其目的是作為對照證明胚可產生赤霉素。(2)步驟中,30下振蕩培養(yǎng)12 h的目

39、的是為赤霉素誘導-淀粉酶的合成提供適宜的條件。(3)步驟中,若6號瓶藍色最淺,說明淀粉含量最少,合成的淀粉酶最多,但在預實驗中沒有設置高于2×105 mol·L-1的實驗組,為確定赤霉素對誘導-淀粉酶合成的最適濃度,應增設高于2×105 mol·L-1的赤霉素濃度梯度的實驗。(4)在此實驗中,通過檢測淀粉的分解情況來判斷淀粉酶的合成情況,用碘液顯色方法測定的淀粉的消耗量,除此之外,還可以測定還原糖生成量。答案:(1)排除胚產生的赤霉素對實驗的干擾   證明胚可產生赤霉素 (2)赤霉素誘導-淀粉酶的合成 (3)增設高于6號瓶的赤霉素濃度梯度的實驗 (4)還原糖   淀粉消耗量(底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