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規(guī)范27_第1頁
工程測量規(guī)范27_第2頁
工程測量規(guī)范27_第3頁
工程測量規(guī)范27_第4頁
工程測量規(guī)范2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 程 測 量 規(guī) 范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GB50026-2007主編部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施行日期:2 0 0 8 年5 月1 日2008 年 北 京2目 錄1 總則 . 42 術語和符號.521 術語 . 522 符 號. 53 平面控制測量. 831 一般規(guī)定. 832 衛(wèi)星定位測量. 833 導線測量. 1234 三角形網測量. 184 高程控制測量. 2241 一般規(guī)定. 2242 水準測量. 2243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 2544 GPS 擬合高程測量. 255 地形測量. 27

2、51 一般規(guī)定. 2752 圖根控制測量. 3053 測繪方法與技術要求. 3354 紙質地形圖數(shù)字化. 3855 數(shù)字高程模型(DEM). 3956 一般地區(qū)地形測圖. 4157 城鎮(zhèn)建筑區(qū)地形測圖. 4158 工礦區(qū)現(xiàn)狀圖測量. 4259 水域地形測量. 43510 地形圖的修測與編繪. 456 線路測量. 4761 一般規(guī)定. 4762 鐵路、公路測量. 4863 架空索道測量. 5064 自流和壓力管線測量. 5165 架空送電線路測量. 527 地下管線測量. 5471 一般規(guī)定. 5472 地下管線調查. 5473 地下管線施測. 5674 地下管線圖繪制. 5675 地下管線信息

3、系統(tǒng). 5738 施工測量. 5881 一般規(guī)定. 5882 場區(qū)控制測量. 5883 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施工測量. 60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測量. 6585 橋梁施工測量. 6786 隧道施工測量. 709 竣工總圖的編繪與實測. 7391 一般規(guī)定. 7392 竣工總圖的編繪. 7393 竣工總圖的實測. 7410 變形監(jiān)測.75101 一般規(guī)定. 75102 水平位移監(jiān)測基準網. 76103 垂直位移監(jiān)測基準網. 78104 基本監(jiān)測方法與技術要求. 79105 工業(yè)與民用建筑變形監(jiān)測. 83106 水工建筑物變形監(jiān)測. 85107 地下工程變形監(jiān)測. 88108 橋梁變形監(jiān)測. 91109

4、 滑坡監(jiān)測. 921010 數(shù)據(jù)處理與變形分析. 93附錄A 精度要求較高工程的中誤差評定方法. 95附錄B 平面控制點標志及標石的埋設規(guī)格. 96B1 平面控制點標志. 96B2 平面控制點標石埋設. 96B3 變形監(jiān)測觀測墩結構圖. 97附錄C 方向觀測法度盤和測微器位置變換計算公式. 98附錄D 高程控制點標志及標石的埋設規(guī)格. 100D1 高程控制點標志. 100D2 水準點標石埋設. 101D3 深埋水準點結構圖. 101附錄E 建筑方格網點標石規(guī)格及埋設. 103附錄F 建(構)筑物主體傾斜率和按差異沉降推算主體傾斜值的計算公式. 104附錄G 基礎相對傾斜值和基礎撓度計算公式.

5、105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106條文 說 明 . 10741 總 則101 為了統(tǒng)一工程測量的技術要求,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使工程測量產品滿足質量可靠、安全適用的原則,制定本規(guī)范。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工程建設領域的通用性測量工作。103 本規(guī)范以中誤差作為衡量測繪精度的標準,并以二倍中誤差作為極限誤差。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工程,可按附錄A 的方法評定觀測精度。注:本規(guī)范條文中的中誤差、閉合差、限差及較差,除特別標明外,通常采用省略正負號表示。104 工程測量作業(yè)所使用的儀器和相關設備,應做到及時檢查校正,加強維護保養(yǎng)、定期檢修。105 對工程中所引用的測量成果資料,應進行檢核。106 各類工程

6、的測量工作,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52 術語和符號21 術 語211 衛(wèi)星定位測量 satellite positioning利用兩臺或兩臺以上接收機同時接收多顆定位衛(wèi)星信號,確定地面點相對位置的方法。212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 satellite positioning control network利用衛(wèi)星定位測量技術建立的測量控制網。213 三角形網 triangular network由一系列相連的三角形構成的測量控制網。它是對已往三角網、三邊網和邊角網的統(tǒng)稱。214 三角形網測量 triangular control network survey通過

7、測定三角形網中各三角形的頂點水平角、邊的長度,來確定控制點位置的方法。它是對已往三角測量、三邊測量和邊角網測量的統(tǒng)稱。215 2級儀器 2class instrument2級儀器是指一測回水平方向中誤差標稱為2的測角儀器,包括全站儀、電子經緯儀、光學經緯儀。1級儀器和6級儀器的定義方法相似。216 5mm 級儀器 5mmclassinstrument5mm 級儀器是指當測距長度為1km 時,由電磁波測距儀器的標稱精度公式計算的測距中誤差為5mm 的儀器,包括測距儀、全站儀。1mm 級儀器和10 mm 級儀器的定義方法相似。217 數(shù)字地形圖 digital topographicmap將地形信

8、息按一定的規(guī)則和方法采用計算機生成和計算機數(shù)據(jù)格式存儲的地形圖。218 紙質地形圖 paper topographic map將地形信息直接用符號、注記及等高線表示并繪制在紙質或聚酯薄膜上的正射投影圖。219 變形監(jiān)測 deformation monitoring對建(構)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圍內的巖體及土體的位移、沉降、傾斜、撓度、裂縫和相關影響因素(如地下水、溫度、應力應變等)進行監(jiān)測,并提供變形分析預報的過程。22 符 號A-GPS 接收機標稱的固定誤差;電磁波測距儀器標稱的固定誤差;B-GPS 接收機標稱的比例誤差系數(shù)、隧道開挖面寬度;b電磁波測距儀器標稱的比例誤差系數(shù);C照

9、準差;D電磁波測距邊長度、GPS-RTK 參考站到檢查點的距離、送變電線路檔距;6Dg測距邊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長度;DH測區(qū)平均高程面上的測距邊長度;DP測線的水平距離;D0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測距邊長度;d-GPS 網相鄰點間的距離、灌注樁的樁徑;DS05、DS1、DS3一水準儀型號;f方位角閉合差;H水深、建(構)筑物的高度、安裝測量管道垂直部分長度、橋梁索塔高度、隧道埋深;Hm測距邊兩端點的平均高程;Hp測區(qū)的平均高程;h高差、建筑施工的沉井高度、地下管線的埋深、隧道高度;hd基本等高距;hm 一一測區(qū)大地水準面高出參考橢球面的高差;i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K大氣折光系數(shù);L水準測

10、段或路線長度、天車或起重機軌道長度、橋的總長、橋的跨徑、隧道兩開挖洞口間長度、監(jiān)測體或監(jiān)測斷面距隧道開挖工作面的前后距離;l 測點至線路中樁的水平距離、橋梁所跨越的江(河流、峽谷)的寬度;M測圖比例尺分母、中誤差;Mw高差全中誤差;M高差偶然中誤差;M中誤差;mD測距中誤差;mH地下管線重復探查的平面位置中誤差;mV地下管線重復探查的埋深中誤差;m方位角中誤差;m測角中誤差;N附合路線或閉合環(huán)的個數(shù);n測站數(shù)、測段數(shù)、邊數(shù)、基線數(shù)、三角形個數(shù)、建筑物結構的跨數(shù);P測量的權;R地球平均曲率半徑;RA參考橢球體在測距邊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徑;Rm測距邊中點處在參考橢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徑;S邊長、斜距

11、、兩相鄰細部點間的距離、轉點樁至中樁的距離;T邊長相對中誤差分母;W閉合差;Wx、Wy、Wz坐標分量閉合差;Wf、Wg、Wj、Wb分別為方位角條件、固定角條件、角-極條件、邊(基線)條件自由項的限差;ym測距邊兩端點橫坐標的平均值;7垂直角、地面傾角、比例系數(shù);h對向觀測的高差較差;1、2測站點1 向照準點2 觀測方向的方向改化值;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d長度較差;H復查點位與原點位的埋深較差;S復查點位與原點位間的平面位置偏差;a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補償誤差;-單位權中誤差;基線長度中誤差、度盤和測微器位置變換值。83 平面控制測量31 一般規(guī)定311 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可采用衛(wèi)星定位測量、

12、導線測量、三角形網測量等方法。312 平面控制網精度等級的劃分,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導線及導線網依次為三、四等和一、二、三級,三角形網依次為二、三、四等和一、二級。313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下列原則:1 首級控制網的布設,應因地制宜,且適當考慮發(fā)展;當與國家坐標系統(tǒng)聯(lián)測時,應同時考慮聯(lián)測方案。2 首級控制網的等級,應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控制網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確定。3 加密控制網,可越級布設或同等級擴展。314 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tǒng),應在滿足測區(qū)內投影長度變形不大于25c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選擇:1 采用統(tǒng)一的高斯投影3°帶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2 采用

13、高斯投影3°帶,投影面為測區(qū)抵償高程面或測區(qū)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或任意帶,投影面為1985 國家高程基準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統(tǒng)。3 小測區(qū)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網,可采用獨立坐標系統(tǒng)。4 在已有平面控制網的地區(qū),可沿用原有的坐標系統(tǒng)。5 廠區(qū)內可采用建筑坐標系統(tǒng)。32 衛(wèi)星定位測量() 衛(wèi)星定位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321 各等級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21 的規(guī)定。9322 各等級控制網的基線精度,按(322)式計算。323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觀測精度的評定,應滿足下列要求:1 控制網的測量中誤差,按(323-1)式計算;2 控制網的測量中誤差,應滿足相應等

14、級控制網的基線精度要求,并符合(323-2)式的規(guī)定。m (323-2)()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的設計、選點與埋石324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根據(jù)測區(qū)的實際情況、精度要求、衛(wèi)星狀況、接收機的類型和數(shù)量以及測區(qū)已有的測量資料進行綜合設計。2 首級網布設時,宜聯(lián)測2 個以上高等級國家控制點或地方坐標系的高等級控制點;對控制網內的長邊,宜構成大地四邊形或中點多邊形。3 控制網應由獨立觀測邊構成一個或若干個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各等級控制網中構成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的邊數(shù)不宜多于6 條。4 各等級控制網中獨立基線的觀測總數(shù),不宜少于必要觀測基線數(shù)的15 倍。5 加密網應根據(jù)工程需要

15、,在滿足本規(guī)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較靈活的布網方式。6 對于采用GPS-RTK 測圖的測區(qū),在控制網的布設中應顧及參考站點的分布及位置。325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點位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要求:1 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wěn)固可靠的地方,同時要有利于加密和擴展,每個控制點至少應有一個通視方向。2 點位應選在視野開闊,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圍內,應無障礙物;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wèi)星信號的干擾源或強烈反射衛(wèi)星信號的物體。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舊有控制點。326 控制點埋石應符合附錄B 的規(guī)定,并繪制點之記。10() GPS 觀測327 GPS 控制測量作業(yè)的基本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27

16、的規(guī)定。328 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測區(qū),應編制作業(yè)計劃。329 GPS 控制測量測站作業(yè),應滿足下列要求:1 觀測前,應對接收機進行預熱和靜置,同時應檢查電池的容量、接收機的內存和可儲存空間是否充足。2 天線安置的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天線高的量取應精確至lmm。3 觀測中,應避免在接收機近旁使用無線電通信工具。4 作業(yè)同時,應做好測站記錄,包括控制點點名、接收機序列號、儀器高、開關機時間等相關的測站信息。() GPS 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3210 基線解算,應滿足下列要求:1 起算點的單點定位觀測時間,不宜少于30min。2 解算模式可采用單基線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線解算模式。3 解算成果,應采用

17、雙差固定解。3211 GPS 控制測量外業(yè)觀測的全部數(shù)據(jù)應經同步環(huán)、異步環(huán)和復測基線檢核,并應滿足下列要求:1 同步環(huán)各坐標分量閉合差及環(huán)線全長閉合差,應滿足(3211-1)(3211-5)式的要求:112 異步環(huán)各坐標分量閉合差及環(huán)線全長閉合差,應滿足(3211-6)一(3211-10)式的要求:3 復測基線的長度較差,應滿足(3211-11)式的要求:d2 2 ()3212 當觀測數(shù)據(jù)不能滿足檢核要求時,應對成果進行全面分析,并舍棄不合格基線,但應保證舍棄基線后,所構成異步環(huán)的邊數(shù)不應超過324 條第3 款的規(guī)定。否則,應重測該基線或有關的同步圖形。3213 外業(yè)觀測數(shù)據(jù)檢驗合格后,應按3

18、23 條對GPS 網的觀測精度進行評定。3214 GPS 測量控制網的無約束平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在WGS-84 坐標系中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并提供各觀測點在WGS-84 坐標系中的三維坐標、各基線向量三個坐標差觀測值的改正數(shù)、基線長度、基線方位及相關的精度信息等。2 無約束平差的基線向量改正數(shù)的絕對值,不應超過相應等級的基線長度中誤差的3倍。3215 GPS 測量控制網的約束平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在國家坐標系或地方坐標系中進行二維或三維約束平差。122 對于已知坐標、距離或方位,可以強制約束,也可加權約束。約束點間的邊長相對中誤差,應滿足表321 中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3 平差結果,

19、應輸出觀測點在相應坐標系中的二維或三維坐標、基線向量的改正數(shù)、基線長度、基線方位角等,以及相關的精度信息。需要時,還應輸出坐標轉換參數(shù)及其精度信息。4 控制網約束平差的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應滿足表321 中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33 導線測量()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331 各等級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31 的規(guī)定。注:1 表中n 為測站數(shù)。2 當測區(qū)測圖的最大比例尺為1:l000,一、二、三級導線的導線長度、平均邊長可適當放長,但最大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guī)定相應長度的2 倍。332 當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shù)不超過表331 相應等級導線長度和平均邊長算得的邊數(shù);當導線長度小于

20、表331 規(guī)定長度的13 時,導線全長的絕對閉合差不應大于13cm。333 導線網中,結點與結點、結點與高級點之間的導線段長度不應大于表331 中相應等級規(guī)定長度的07 倍。() 導線網的設計、選點與埋石334 導線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導線網用作測區(qū)的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huán)形網,且宜聯(lián)測2 個已知方向。2 加密網可采用單一附合導線或結點導線網形式。3 結點間或結點與已知點間的導線段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網內不同環(huán)節(jié)上的點也不宜相距過近。335 導線點位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wěn)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視野應相對開闊,便于加密、擴展和尋找。2 相

21、鄰點之間應通視良好,其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13以下宜保證便于觀測,以不受旁折光的影響為原則。3 當采用電磁波測距時,相鄰點之間視線應避開煙囪、散熱塔、散熱池等發(fā)熱體及強電磁場。4 相鄰兩點之間的視線傾角不宜過大。5 充分利用舊有控制點。336 導線點的埋石應符合附錄B 的規(guī)定。三、四等點應繪制點之記,其他控制點可視需要而定。() 水平角觀測337 水平角觀測所使用的全站儀、電子經緯儀和光學經緯儀,應符合下列相關規(guī)定:1 照準部旋轉軸正確性指標:管水準器氣泡或電子水準器長氣泡在各位置的讀數(shù)較差,1級儀器不應超過2 格,2級儀器不應超過1 格,6級儀器不應超過15 格。

22、2 光學經緯儀的測微器行差及隙動差指標:1級儀器不應大于1,2級儀器不應大于2。3 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指標:1級儀器不應超過10",2級儀器不應超過15,6級儀器不應超過20。4 補償器的補償要求,在儀器補償器的補償區(qū)間,對觀測成果應能進行有效補償。5 垂直微動旋轉使用時,視準軸在水平方向上不產生偏移。6 儀器的基座在照準部旋轉時的位移指標:1級儀器不應超過03,2級儀器不應超過1,6級儀器不應超過15。7 光學(或激光)對中器的視軸(或射線)與豎軸的重合度不應大于1mm。338 水平角觀測宜采用方向觀測法,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不應超過表338 的規(guī)定。注

23、:1 全站儀、電子經緯儀水平角觀測時不受光學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shù)之差指標的限制。2 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十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2 當觀測方向不多于3 個時,可不歸零。3 當觀測方向多于6 個時,可進行分組觀測。分組觀測應包括兩個共同方向(其中一個為共同零方向)。其兩組觀測角之差,不應大于同等級測角中誤差的2 倍。分組觀測的最后結果,應按等權分組觀測進行測站平差。4 各測回間應配置度盤。度盤配置應符合附錄C 的規(guī)定。5 水平角的觀測值應取各測回的平均數(shù)作為測站成果。339 三、四等導線的水平角觀測,當

24、測站只有兩個方向時,應在觀測總測回中以奇數(shù)14測回的度盤位置觀測導線前進方向的左角,以偶數(shù)測回的度盤位置觀測導線前進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測回數(shù)為總測回數(shù)的一半。但在觀測右角時,應以左角起始方向為準變換度盤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盤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進方向配置度盤。左角平均值與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之差,不應大于本規(guī)范表331 中相應等級導線測角中誤差的2 倍。3310 水平角觀測的測站作業(y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儀器或反光鏡的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2 水平角觀測過程中,氣泡中心位置偏離整置中心不宜超過1 格。四等及以上等級的水平角觀測,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

25、76;的范圍時,宜在測回間重新整置氣泡位置。有垂直軸補償器的儀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3 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動)的影響,儀器的補償器無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補償器的補償范圍時,應停止觀測。4 當測站或照準目標偏心時,應在水平角觀測前或觀測后測定歸心元素。測定時,投影示誤三角形的最長邊,對于標石、儀器中心的投影不應大于5mm,對于照準標志中心的投影不應大于lOmm。投影完畢后,除標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應描繪兩個觀測方向。角度元素應量至15,長度元素應量至1mm。3311 水平角觀測誤差超限時,應在原來度盤位置上重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一測回內2C 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超限時,應重測超限方

26、向,并聯(lián)測零方向。2 下半測回歸零差或零方向的2C 互差超限時,應重測該測回。3 若一測回中重測方向數(shù)超過總方向數(shù)的13 時,應重測該測回。當重測的測回數(shù)超過總測回數(shù)的13 時,應重測該站。3312 首級控制網所聯(lián)測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觀測,應按首級網相應等級的規(guī)定執(zhí)行。3313 每日觀測結束,應對外業(yè)記錄手簿進行檢查,當使用電子記錄時,應保存原始觀測數(shù)據(jù),打印輸出相關數(shù)據(jù)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 距離測量3314 一級及以上等級控制網的邊長,應采用中、短程全站儀或電磁波測距儀測距,一級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鋼尺量距。3315 本規(guī)范對中、短程測距儀器的劃分,短程為3km 以下,中程為315km。3

27、316 測距儀器的標稱精度,按(3316)式表示。mDa+b×D (3316)式中 mD測距中誤差(mm);a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b標稱精度中的比例誤差系數(shù)(mmkm);D測距長度(km)。3317 測距儀器及相關的氣象儀表,應及時校驗。當在高海拔地區(qū)使用空盒氣壓表時,宜送當?shù)貧庀笈_(站)校準。3318 各等級控制網邊長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318 的規(guī)定。15注:1 測回是指照準目標一次,讀數(shù)2-4 次的過程。2 困難情況下,邊長測距可采取不同時間段測量代替往返觀測。3319 測距作業(y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測站對中誤差和反光鏡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2 當觀測數(shù)據(jù)

28、超限時,應重測整個測回,如觀測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分群時,應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重新觀測。3 四等及以上等級控制網的邊長測量,應分別量取兩端點觀測始末的氣象數(shù)據(jù),計算時應取平均值。4 測量氣象元素的溫度計宜采用通風干濕溫度計,氣壓表宜選用高原型空盒氣壓表;讀數(shù)前應將溫度計懸掛在離開地面和人體15m 以外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讀數(shù)精確至02;氣壓表應置平,指針不應滯阻,且讀數(shù)精確至50Pa。5 當測距邊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測定的高差進行修正時,垂直角的觀測和對向觀測高差較差要求,可按本規(guī)范第432 條和433 條中五等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有關規(guī)定放寬l 倍執(zhí)行。3320 每日觀測結束,應對外業(yè)

29、記錄進行檢查。當使用電子記錄時,應保存原始觀測數(shù)據(jù),打印輸出相關數(shù)據(jù)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3321 普通鋼尺量距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321 的規(guī)定。(V) 導線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3322 當觀測數(shù)據(jù)中含有偏心測量成果時,應首先進行歸心改正計算。163323 水平距離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測量的斜距,須經氣象改正和儀器的加、乘常數(shù)改正后才能進行水平距離計算。2 兩點間的高差測量,宜采用水準測量。當采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時,其高差應進行大氣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3 水平距離可按(3323)式計算:D S 2 h2 p = (3.3.23)式中 Dp測線的水平距離(m);S經氣象及加、乘常

30、數(shù)等改正后的斜距(m);h儀器的發(fā)射中心與反光鏡的反射中心之間的高差(m)。3324 導線網水平角觀測的測角中誤差,應按(3324)式計算:3325 測距邊的精度評定,應按(3325-1)、(3325-2)式計算;當網中的邊長相差不大時,可按(3325-3)式計算網的平均測距中誤差。1 單位權中誤差:2 任一邊的實際測距中誤差:173 網的平均測距中誤差:3326 測距邊長度的歸化投影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歸算到測區(qū)平均高程面上的測距邊長度,應按(3326-1)式計算:2 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測距邊長度,應按(3326-2)式計算:3 測距邊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長度,應按(3326-3)式計算

31、:3327 一級及以上等級的導線網計算,應采用嚴密平差法;二、三級導線網,可根據(jù)需要采用嚴密或簡化方法平差。當采用簡化方法平差時,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邊長應采用坐標反算值。3328 導線網平差時,角度和距離的先驗中誤差,可分別按3324 條和3325條中的方法計算,也可用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求得的經驗公式估算先驗中誤差的值,并用以計算角度及邊長的權。3329 平差計算時,對計算略圖和計算機輸入數(shù)據(jù)應進行仔細校對,對計算結果應進行檢查。打印輸出的平差成果,應包含起算數(sh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以及必要的中間數(shù)據(jù)。3330 平差后的精度評定,應包含有單位權中誤差、點位誤差橢圓參數(shù)或相對點位誤差橢圓參數(shù)、邊長相對中誤差或

32、點位中誤差等。當采用簡化平差時,平差后的精度評定,18可作相應簡化。3331 內業(yè)計算中數(shù)字取位,應符合表3331 的規(guī)定。34 三角形網測量() 三角形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341 各等級三角形網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41 的規(guī)定。342 三角形網中的角度宜全部觀測,邊長可根據(jù)需要選擇觀測或全部觀測;觀測的角度和邊長均應作為三角形網中的觀測量參與平差計算。343 首級控制網定向時,方位角傳遞宜聯(lián)測2 個已知方向。() 三角形網的設計、選點與埋石344 作業(yè)前,應進行資料收集和現(xiàn)場踏勘,對收集到的相關控制資料和地形圖(以1:100001:100000 為宜)應進行綜合分析,并在圖上進行網形設計和精度估算,在滿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確定網的精度等級和觀測方案。345 三角形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 首級控制網中的三角形,宜布設為近似等邊三角形。其三角形的內角不應小于30°;當受地形條件限制時,個別角可放寬,但不應小于于25°。2 加密的控制網,可采用插網、線形網或插點等形式。3 三角形網點位的選定,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335 條l4 款的規(guī)定外,二等網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不宜小于2m。346 三角形網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