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抽油泵使用說明書一、抽油泵簡介普通抽油泵又叫深井泵,是有桿泵采油裝置中最重要的井下部分。它是通過抽油桿帶動柱塞作上、下往復運動的井下泵。下井作業(yè)時,抽油泵安裝在油管柱的下部,沉沒在井液中。通過抽油桿柱傳遞動力,直接抽汲井內液體。二、抽油泵的分類抽油泵按其結構和在井中的安裝原理不同可分為管式泵和桿式泵兩大類。1、 管式泵管式泵又叫油管泵,特點是把外筒、襯套和吸入閥在地面組裝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裝有排出閥的活塞用抽油桿通過油管下入泵中。管式泵結構簡單,成本低,在相通油管直徑下允許下的泵徑較桿式泵大,因而排量大。但檢泵時必須起下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適用于下泵深度不大,產量較高的井。2
2、、 桿式泵桿式泵又稱為插入式泵,其中定筒式頂部固定桿式泵的特點是內外有兩個工作筒,外工作筒上裝有錐體座和卡簧,下泵時把外工作筒隨油管先下入井中,然后裝有襯套、活塞的內工作筒接在抽油桿的下端下入到外工作筒中并由卡簧固定。桿式泵檢泵時不需要起出油管,而是通過抽油桿把內筒拔出。桿式泵檢泵方便,但是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在相通油管直徑下允許下的泵徑較管式泵小,適用于下泵深度較大,產量較小的油井。抽油泵的型式與基本參數基本形式公稱直徑柱塞長度m加長短節(jié)長度m連接油管外徑(in)沖程長度范圍m泵常數nm/d連接抽油桿直徑(in)32,2-3/8''5/8,382-3/8''
3、,3/4,桿2-7/8''式442-1/2'3/4,泵563-1/2''3/4,633-1/2''7/8''322-3/8'',2-7/8''5/8,管式382-3/8'',2-7/8''5/8,泵442-3/8'',2-7/8''5/8,562-1/2''3/4,703-1/2''7/8''834''7/8''954-1/2''7/
4、8''漏失量計算值公稱直徑mm試驗壓力MPa間隙代號12345最大漏失重Ml/min1017035064510501620200415760124519102355009101495229027558010601745267028059010751770271531566512101990305035574513602240343539083015102490381055011702140353054107501600292048107380注:1、當試驗用柱塞長度不是1.219m時,最大漏失量值按下式進行計算:1.219QsQbml/minLs式中:Q新計算的最大漏失量值(m
5、l/min)Qb表中查得的最大漏失量值(ml/min)Ls試驗用柱塞實際密封長度(m2、當用戶對配合間隙有特殊要求時,其漏失量可按下式進行計算:-9D3PQ=1.2510ml/minL式中:Q抽油泵泵筒與柱塞的漏失量(ml/min)D抽油泵公稱直徑(mm5抽油泵單邊間隙值(mmP試驗壓力,取P=1x107(Pa)試9介質即10號輕柴油的動力粘度,在20c時,取w=x10-3Pa.S抽油泵摩擦副密封段長度mm使用說明書水平井注采一次管柱泉遼河石油勘探局總機械廠1用途水平井注采一次管柱泵適用于大斜度、水平稠油井蒸汽吞吐后直接從油井中抽吸井液,改變了常規(guī)抽油泵要等注汽停噴后,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轉抽
6、的狀況,減少了作業(yè)量,充分地利用了熱能和有效采油期,防止了油層和井場的污染,達到了增產降耗的目的;正常生產時具有防砂排砂、防氣的功能;檢泵時,可起到泄油器的作用,且更安全可靠。2.結構原理及特點結構原理該泵游動閥、固定閥均為機械式開啟閥,取代了常規(guī)式球閥。環(huán)形固定閥在泵體上部,當柱塞放到泵底時,工作光桿上端有一縮徑接頭置于環(huán)形閥當中,留出注汽通道,同時柱塞下部游動閥也與柱塞脫開,形成通道,此時泵上下貫通,即可注汽,轉抽時,只需上提桿柱,調好防沖距即可。技術特點2.2.1 充分利用注汽后地層熱量,不動管柱直接轉抽,亦可實現(xiàn)反復注汽轉抽過程。2.2.2 由于泵可上下貫通,即能實現(xiàn)注汽,又可實現(xiàn)普通
7、泵不能實現(xiàn)的正洗,靈活實用。2.2.3 由于固定閥在泵的上部,正常抽吸時,泵上油管中的砂子將不會沉入泵筒與柱塞間隙內,而隨油流排出井口,避免了砂卡,延長了使用壽命。2.2.4 泵閥均為機械式強開強閉閥,開啟關閉速度快,并且不受氣體影響,從而提高了泵效。2.2.5 檢泵時,該泵可起到泄油器的作用,且更安全可靠。3 .基本參數表泵公稱直徑mm708395柱塞與泵筒配合間隙mm-泵沖程m3;5聯(lián)接油管外徑mm聯(lián)接抽油桿直徑mm2225254 .施工要求下泵前準備工作4.1.1 檢查泵筒有無彎曲,所有螺紋是否上緊,柱塞在泵筒內拉動與轉動應靈活無阻滯。4.1.2 拉泵要用長掛車,慢速、不劇烈顛簸,泵在井
8、場放平,不得撞擊,甩滾,以防變形彎曲。4.1.3 作業(yè)現(xiàn)場整潔,避免砂子或其它物品掉入井內。4.1.4 隔熱管要用蒸汽刺凈,檢查是否有斷裂及彎曲,并逐根通管,以免桿柱下不去而返工。下泵要求4.2.1 按油井送修書要求進行。4.2.2 脫節(jié)器下體連在泵的拉桿上,脫節(jié)器上體連在第一根抽油桿上。4.2.3 要準確丈量油管、抽油桿,保證下泵、桿的準確性,油管、抽油桿各聯(lián)接螺紋一定要旋緊上滿,防止斷脫事故。4.2.4 桿柱下到底后碰泵3-5次,確定到位后,起出最上一根抽油桿,將桿柱下放到底,關閉熱采井口上閘門(或上提一根抽油桿,用高溫抽油桿懸掛器于井口懸掛抽油桿柱,旋緊懸掛器上蓋)后即可進行注汽。轉抽要
9、求注汽停噴后,加裝光桿,下放抽油桿柱至井底,連續(xù)碰泵3-5次,上提防沖距超過常規(guī)值90厘米即可轉抽。再次注抽要求再次注汽轉抽時可重復4.2.4-的過程。單位:遼寧省盤錦市遼河石油勘探局總機械廠XXd1/d2TH(C)反饋式抽稠油泵使用說明書國營第三八八廠一、型號及其表示方法反饋式抽油泵表示方法及意義如下圖所示:XX-d1/q2THXX-XX-XX(C)抽油泵特征代號加長短節(jié)長度(mj)無加長短節(jié)時無此代號柱塞長度-柱塞長度不等時為:上柱塞長/下柱塞長泵筒長度-泵筒長度不等時為:上泵餐/下泵筒泵筒型式-厚壁泵筒(用于金屬柱塞)管式泵公稱直徑(mm-雙柱塞為:上泵筒直徑/下泵筒直徑油管尺寸一、用途
10、和適用范圍該產品是為從事石油井中抽汲粘度較高的原油而專門設計的一種特殊泵筒管式泵,在原油粘度小于4000mpas(50C)的油井中使用時,可直接開采。同時,當原油粘度較高時,能實現(xiàn)不起桿柱和管柱注蒸汽、正洗井或進行降粘處理等其它措施,還能在起泵時起自動瀉油作用。主要規(guī)格及基本參數泵徑規(guī)格25-175/12525-225/15030-275/15030-275/175公稱泵徑(mm)柱塞上柱塞2(或3、4)長度(ft)下柱塞2(或3、4)泵筒長度(ft)923泵常數(m/d)聯(lián)接抽油桿螺紋(in)3/43/47/87/8聯(lián)接油管螺紋(in)27/88EU27/88EU31/28EU31/28EU
11、最大外徑(in)(mm)35/835/841/241/2注:抽油泵理論排量Q=KSNK一泵常數(m3/d)S沖程(m)N一泵沖次(1/min)推薦泵筒與柱塞配合間隙:II級()注:也可以根據用戶要求加工其它等級間隙四、主要結構及工作原理(見結構簡圖)該泵主要由上泵筒、上柱塞、下泵筒、下柱塞、中心管、進出油閥、抽油桿接頭及泵筒接頭等組成管式泵,上、下柱塞由中心管連接,上、下泵筒由泵筒接頭連接,進出油閥均裝在柱塞中。上行程時,出油閥關閉,上柱塞以上油管內的原油被排出,上下柱塞之間的環(huán)形腔容積增大,形成低壓腔,進油閥打開,環(huán)形腔充油,下行程時,進油閥關閉,承受整個油管柱油液的重量,幫助抽油桿下行,環(huán)
12、形腔容積減小,形成高壓腔,高壓環(huán)形腔中的原油頂開出油閥,進入油管內。該泵主要靠抽油桿帶動上、下柱塞運動,引起環(huán)形腔容積變化而分別形成低、高壓腔、使進、出油閥迅速打開或關閉,下行程時,油管液柱重量座在進油閥上,形成液壓反饋力,幫助抽油桿下行,解決了抽油桿在稠油井中下行困難這個問題,也提高了泵效,克服了球閥滯后關閉現(xiàn)象。五:運輸、裝卸與儲存抽油泵的柱塞總成外表面,泵筒總成內表面應涂防銹油。裸露螺紋均應旋上護帽。應對抽油泵的所有開口處加以包裹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以免外來物質進入泵內損傷泵內高光潔度的密封面。在運輸該泵時,可按結構簡圖。從中間泵筒接頭處拆為兩段,泵筒接頭及下接頭與下泵筒相連接,上接頭與上
13、泵筒相連接,即只可拆上接頭與泵筒接頭之間的螺紋扣,上、下柱塞可單獨分別與中心桿拆開裝運,其它不可隨意拆卸挪動。當該泵采用汽車發(fā)運時,可采用簡易運輸架;當該泵采用火車發(fā)運時,可采用包裝箱包裝發(fā)運。起吊、裝卸、人工搬運抽油泵時,要小心謹慎,慢起輕放,起吊平穩(wěn)。嚴防碰撞、摔落。搬運抽油泵時,必須避免抽油泵遭受由于彎曲、撞擊、掉落或與其它物體相撞所產生的機械損傷。抽油泵若有輕度的彎曲或錯位,都會對泵造成損害。在用輕型卡車或帶邊架的汽車運輸長8.5m(16ft28ft)的抽油泵時,應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排列支承點。對于長度超過8.5m(28ft)的抽油泵,即應使用平板拖車搬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泵端
14、的過度懸空。應將抽油泵牢牢固緊在每根支承墊木上,以免發(fā)生擺動,在使用其它設備運輸抽油泵時,最好使用專用包裝箱,以防止其損傷。運輸或裝卸抽油泵零部件時,必須要有防護措施,以防高精度加工面、密封面和螺紋等損傷。抽油泵一定要放于干燥、潔凈、通風的庫房,嚴禁室外長期放置。平放抽油泵應非常小心,它們應被放置在平表面或間隔小的支承墊上,泵筒長度大于4.8m者,支墊應不小于三處。儲存抽油泵時,應將泵分層擺放并水平放置,以防止抽油泵產生塑性變形。六:操作及使用下泵前必須查看泵上的出廠標記及合格證,確認是本油井所需的抽油泵,并仔細的對泵筒、柱塞、各球閥作外觀檢查,檢查有無彎曲、碰傷等現(xiàn)象,柱塞拉動是否正常,聯(lián)接
15、部位有無松動。對庫存一年以上的抽油泵,下泵前應清洗柱塞及泵筒,往復拉動柱塞,手感應輕快均勻,轉動靈活,無阻滯時方可使用。下井前,油管、抽油桿必須清洗干凈。油管內應無鹽、蠟、垢等污物,并用規(guī)定尺寸的通徑規(guī)對每根油管進行檢查,以防止因油管彎曲、壓扁而下不去抽油泵。抽油桿也必須潔凈、無蠟、無污物,抽油桿聯(lián)接處應保證不會松動,嚴禁使用彎曲、歪脖或外部損傷的抽油桿。下泵作業(yè)的井場均須保持整潔,防止砂石或其它物下井時掉入井內影響泵的正常抽油。下泵前應進行最終檢查。以確信護帽、堵頭等防護纏繞之物全部被拆除。下泵當中要使用扶正器時,其最下面的扶正器安裝位置應盡可能靠近抽油泵,以保證泵和油管的對中,從而減輕泵的
16、磨損。當本產品的柱塞不能出泵筒時,柱塞必須隨泵筒一起下入井中,因此,必須配用脫接器,下泵時,脫接器的下部分與出油接頭相聯(lián)接后隨泵一起下井,脫接器上部分與第一根抽油桿下端相聯(lián)后下井。對接時,即當靠近泵筒時,放慢下井速度,靠抽油桿在液體中的自重對接,為使脫接器對接牢靠,可再上提34米,以稍快的速度落下,即可對接好,在碰泵狀態(tài)下調好防沖距即可正常開抽。需要注蒸汽時,只需將抽油桿上提一個距離(至少沖程S+米),上柱塞全部進入油管內,油管柱就與井底形成連通,此時,可實現(xiàn)注蒸汽、洗井、瀉油等多項功能。抽油泵工作期間,應定期檢查其產量變化和所有井下設備狀況,通過示功圖分析井下抽油泵的工作情況。泵掛超過一千米
17、時,應裝油管錨,以提高泵效。為使泵達到最佳工作狀態(tài),應根據油井的實際情況,對泵徑、沖程、沖次等進行合理匹配。七:檢修與維護當抽油泵在井下不能正常工作時,應及時起出予以檢查、保養(yǎng)。從井下取出的抽油泵應清除外部油污,結蠟等污物。清除污物時,只許用蒸汽或熱水刺化,嚴禁火烤、敲打,應置于專用支架上,切勿隨地亂放。拆卸舊泵時,應采用不致咬傷金屬表面的摩擦鉗或專用扳手進行操作。嚴禁敲打、錘擊。對涂有螺紋鎖固膠的螺紋聯(lián)接部位,在清洗干凈后,用噴燈加熱至2500c左右后擰下。拆卸后,對泵的各零件進行檢修,易損件磨損時應及時更換。零件裝配前必須清洗干凈,各配合面和密封不允許有磕碰傷痕。組裝時,對柱塞、泵筒、游動
18、閥及固定閥等零件進行檢查,(其中,閥球和閥座應100%按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真空密封試驗);總裝完后,將柱塞涂防銹油放入泵筒,往復拉動,應輕快均勻,轉動靈活。組裝時,必須保證螺紋連接有合適的扭矩,扭矩的大小可參照SY/T5188-1996規(guī)定,螺紋最終上緊時必須涂上優(yōu)質螺紋潤滑劑,需要時須涂上螺紋鎖固膠。檢修后的泵,按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保壓及漏失量試驗。試驗合格的泵必須簽發(fā)合格證八:成套設備(1) XXd1/d2TH(C)(2) 產(3) 產護、使用說明一份)(4) 裝九附圖上泵筒Upper barrel上柱塞Upper plunder出油閥Flow ualve進油閥Inflow valve中心管Cen
19、ter ful)e下泵筒Lower barrel下柱塞Lower plunger清單 稠油泵品合格證品安裝、維書(可每箱箱清單分抽混出抽油泵說明書一、適用范圍該泵適用于對兩個油層實施分層開采作業(yè),且兩油層壓差較大的油井。二、結構原理該泵采用直徑不同的兩臺泵串聯(lián),大泵在上,小泵在下,形成雙泵單作用形式的抽油泵,如圖所示。作業(yè)時,用封隔器將兩油層分開,避免層間差異的影響。上行程時,兩個油層的液體分別經不同的固定閥通道被吸入各自泵腔;下行程時,兩泵腔內的液體經各自游動閥及柱塞內孔通道,壓入油管內混合,并排出。三、特點1、 可實現(xiàn)對兩個油層的分層開采,避免層間差異的影響,提高產液量。2、 與傳統(tǒng)分抽泵
20、相比,上泵改環(huán)閥式固定閥為單閥結構,安裝方便,運行可靠,油流阻力小。3、根據泵徑及強度情況,上下泵筒均采用過橋式加強結構,保護泵筒免受拉壓變形。四、主要規(guī)格與參數公稱直徑mm柱塞長度系列m柱塞沖程范圍m連接油管外徑mm連接抽油桿直徑mm泵常數m3/d最大外徑mm44/32五、作業(yè)注意事項1、該泵發(fā)貨時共分三部分:上泵筒總成、下泵筒總成、柱塞總成。作業(yè)時,大泵筒總成在上(無固閥的部件),小泵筒總成在下,連接后下入油井,按大泵筒總成、小泵筒總成表面所示標識號一致性配套使用。2、運輸及作業(yè)過程中,注意保護柱塞總成,避免磕碰、劃傷及彎曲變形。3、泵下接尾管及封隔器(機械式),將上下油層隔開。分抽混出泵
21、總裝示意圖上泵進油閥出油閥上柱塞上泵出油閥上泵筒加長在塞外管下在塞下泵出油閥下泵筒下泵進油網分流體CYBd1/d2TH(FH)分抽混出泵使用說明書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型號及其表示方法管式抽油泵型式代號表示方法及意義如下圖所示:CYBHdTXXXXXXX(FH)分抽混出泵特征代號普通泵不標注加長短節(jié)長度(m),代號柱塞長度(m)一柱塞長度不等時為:上柱塞長/下柱塞長泵筒長度(m-泵筒長度長度不等時為:上泵筒長/下泵筒長泵筒型式一L一組合泵筒一(用于金屬柱一H厚壁泵筒一(用于金屬柱塞);一P一后壁筒一(用于軟密封柱塞)公稱泵徑(mm雙柱塞泵為:上泵筒直徑/下泵筒直徑抽油泵代號用途和適用范
22、圍該產品是為石油井中抽汲有多層原油而專門設計的一種特殊泵筒管式泵,它能消除油層之間壓力的相互影響,提高油井中原油的采收率。三、主要結構及工作原理(見結構簡圖)該泵主要由上泵筒、上柱塞、出油閥、上泵出油閥、上泵進油閥、中心連管、下泵筒、下柱塞、下泵出油閥、下泵進油閥及泵筒接頭等組成,上、下柱塞由中心連管連接,上、下泵筒由泵筒接頭連接。該泵為雙泵單作用式抽油泵,上、下泵同時工作,上泵利用上下兩柱塞之差所形成的環(huán)形腔室工作,上層油經上泵進油閥進入環(huán)形腔室,下層油由下泵進油閥進入下泵筒,然后從下泵的出油閥排出,經上泵出油閥與上層油混合后一起排出地面。四、主要規(guī)格及基本參數泵徑規(guī)格56/3856/447
23、0/5670/44柱塞長度(mD泵筒長上泵筒度(m卜泵筒沖程范圍(mm泵常數(m/d)聯(lián)接抽油桿規(guī)范CYG25CYG25聯(lián)接油管規(guī)范(in)21/221/233最大外徑(mmm116注:抽油泵理論排量Q=KSNK一泵常數(m3/d)S沖程(m)N一泵沖次(1/min)五、運輸、裝卸與儲存抽油泵的柱塞總成外表面,泵筒總成內表面應涂防銹油。裸露螺紋均應旋上護帽。應對抽油泵的所有開口處加以包裹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以免外來物質進入泵內損傷泵內高光潔度的密封面。在運輸該泵時,如果泵太長,應根據產品裝配圖所示位置將泵分為兩體,保證上、下泵的產品編號一致,并分別裝好防護零件,以保證運輸過程中不受到損傷。當該
24、泵采用汽車發(fā)運時,可采用簡易運輸架;當該泵采用火車發(fā)運時,可采用包裝箱包裝發(fā)運。起吊、裝卸、人工搬運抽油泵時,要小心謹慎,慢起輕放,起吊平穩(wěn)。嚴防碰撞、摔落。搬運抽油泵時,必須避免抽油泵遭受由于彎曲、撞擊、掉落或與其它物體相撞所產生的機械損傷。抽油泵若有輕度的彎曲或錯位,都會對泵造成損害。在用輕型卡車或帶邊架的汽車運輸長8.5m(16ft28ft)的抽油泵時,應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排列支承點。對于長度超過8.5m(28ft)的抽油泵,即應使用平板拖車搬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泵端的過度懸空。應將抽油泵牢牢固緊在每根支承墊木上,以免發(fā)生擺動,在使用其它設備運輸抽油泵時,最好使用專用包裝箱,以防
25、止其損傷。運輸或裝卸抽油泵零部件時,必須要有防護措施,以防高精度加工面、密封面和螺紋等損傷。抽油泵一定要放于干燥、潔凈、通風的庫房,嚴禁室外長期放置。平放抽油泵應非常小心,它們應被放置在平表面或間隔小的支承墊上,泵筒長度大于4.8m者,支墊應不小于三處。儲存抽油泵時,應將泵分層擺放并水平放置,以防止抽油泵產生塑性變形。六、操作及使用下泵前必須查看泵上的出廠標記及合格證,確認是本油井所需的抽油泵,并仔細的對泵筒、柱塞、各球閥作外觀檢查,檢查有無彎曲、碰傷等現(xiàn)象,柱塞拉動是否正常,聯(lián)接部位有無松動。對于分開運輸的抽油泵必須保證產品編號一致,然后將泵筒及柱塞進行組裝。對庫存一年以上的抽油泵,下泵前應
26、清洗柱塞及泵筒,往復拉動柱塞,手感應輕快均勻,轉動靈活,無阻滯時方可使用。下井前,油管、抽油桿必須清洗干凈。油管內應無鹽、蠟、垢等污物,并用規(guī)定尺寸的通徑規(guī)對每根油管進行檢查,以防止因油管彎曲、壓扁而下不去抽油泵。抽油桿也必須潔凈、無蠟、無污物,抽油桿聯(lián)接處應保證不會松動,嚴禁使用彎曲、歪脖或外部損傷的抽油桿。下泵作業(yè)的井場均須保持整潔,防止砂石或其它物下井時掉入井內影響泵的正常抽油。下泵前應進行最終檢查。以確信護帽、堵頭等防護纏繞之物全部被拆除。下泵當中要使用扶正器時,其最下面的扶正器安裝位置應盡可能靠近抽油泵,以保證泵和油管的對中,從而減輕泵的磨損。該泵由于是分層采油,所以必須下封隔器,封
27、隔器的位置應下在油井中上、下油層之間,使上泵位于上油層抽汲上部原油,下泵通過油管進入到下油層抽汲下部原油(見結構簡圖)。當本產品的柱塞不能出泵筒時,柱塞必須隨泵筒一起下入井中,因此,必須配用脫接器,下泵時,脫接器的下部分與出油接頭相聯(lián)接后隨泵一起下井,脫接器上部分與第一根抽油桿下端相聯(lián)后下井。對接時,即當靠近泵筒時,放慢下井速度,靠抽油桿在液體中的自重對接,為使脫接器對接牢靠,可再上提34米,以稍快的速度落下,即可對接好,在碰泵狀態(tài)下調好防沖距即可正常開抽開井。抽油泵工作期間,應定期檢查其產量變化和所有井下設備狀況,通過示功圖分析井下抽油泵的工作情況。為使泵達到最佳工作狀態(tài),應根據油井的實際情
28、況,對泵徑、沖程、沖次等進行合理匹配。七、檢修與維護當抽油泵在井下不能正常工作時,應及時起出予以檢查、保養(yǎng)。從井下取出的抽油泵應清除外部油污,結蠟等污物。清除污物時,只許用蒸汽或熱水刺化,嚴禁火烤、敲打,應置于專用支架上,切勿隨地亂放。拆卸舊泵時,應采用不致咬傷金屬表面的摩擦鉗或專用扳手進行操作。嚴禁敲打、錘擊。對涂有螺紋鎖固膠的螺紋聯(lián)接部位,在清洗干凈后,用噴燈加熱至2500c左右后擰下。拆卸后,對泵的各零件進行檢修,易損件磨損時應及時更換。零件裝配前必須清洗干凈,各配合面和密封不允許有磕碰傷痕。組裝時,對柱塞、泵筒、游動閥及固定閥等零件進行檢查,(其中,閥球和閥座應100%按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真空密封試驗)總裝完后,將柱塞涂防銹油放入泵筒,往復拉動,應輕快均勻,轉動靈活。組裝時,必須保證螺紋連接有合適的扭矩,扭矩的大小可參照SY/T5188-1996規(guī)定,螺紋最終上緊時必須涂上優(yōu)質螺紋潤滑劑,需要時須涂上螺紋鎖固膠。檢修后的泵,按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保壓及漏失量試驗。試驗合格的泵必須簽發(fā)合格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漏洞到防護完善的信息安全體系
- 區(qū)塊鏈在保險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應用案例研究
- 技術人員年終工作個人總結(29篇)
- 高中數學教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范文(28篇)
- 醫(yī)藥公司質管員年度工作總結范文(3篇)
- 長護險護理工作計劃(3篇)
- AI技術助力健康教育與預防工作
- 區(qū)塊鏈技術商業(yè)智能的新引擎
- 企業(yè)之鏈區(qū)塊鏈在企業(yè)管理中的透明度增強實踐研究
- Unit2-聽說課-名師課件
- 比亞迪銷售模式分析報告
- 2024年魚子醬項目營銷策劃方案
- 非洲自然災害
- 中韓勞動法比較研究
- 2023借款協(xié)議書Word模板
- (完整版)年產30萬噸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藝設計畢業(yè)論文
- (完整版)煤礦技術員考試試題
- 自來水廠調試方案
-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療課件
- 人教2011版六年級美術上冊《山山水水》評課稿
- DB65T 3282-2011肉牛場建設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