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蒲輔周先生訪談錄何紹奇三十六年前,我有幸在北京拜訪了同鄉(xiāng)前輩蒲輔周先生。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蒲老談興頗濃,他一邊吸著葉子煙,一邊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其間,有沈仲圭先生、陳鼎祺大夫來過,寒喧幾句之外,我們老少兩代的談話沒有停止過。我們都忘掉了窗外如火如荼的世事。蒲老這次的談話,影響了我一生。香江教余,心境頗靜,回想往事,恍然如昨。茲就記憶所及,追寫出當年談話的內(nèi)容,渾金璞玉,以公同好。是為記。 傷寒本寒而標熱,故治用辛溫,汗出熱去;溫病本熱而標寒,故清熱必兼透達。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熱,內(nèi)傷病重在辨虛實陰陽。 張菊人先生改銀翹散為銀翹湯,說北方室外天寒地凍,室內(nèi)卻爐火不熄,如此,則寒郁于外,
2、熱固于中,銀翹散中辛溫的荊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當去之,加黃芩、瓜蔞,我說:此固一說也,但不可視為定例,我用銀翹散,治風溫初起,無汗畏風者,怕它透達之力不足,還要加蔥白呢。蔥白辛潤,汗而不傷,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熱透,我一般不用苦寒藥,用白虎湯亦嫌早,常用鮮蘆根、鮮竹葉,衄者再加白茅根, 此名“三鮮湯”。 沈鈞儒先生的公子, 感冒發(fā)熱,午后為甚,倦怠,納少,口淡,尿少,自服銀翹散,藥后熱不退,反增便溏。外感當分六淫,當辨何邪而區(qū)別治之。區(qū)區(qū)感冒,也不是只分風寒、風熱那么簡單。此乃陽氣不足之體,感受寒濕,濕為陰邪,治當芳香淡滲,間可用剛,涼藥傷中陽,濕就更難化了。我用平陳湯合三仁湯,二劑,即汗
3、出,尿暢,熱退。 濕溫或溫邪夾濕,最容易見到濕熱郁遏,陽氣不能通達。徒清熱而熱不去,濕留之故也。葉天士說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常用蘆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葉。通陽不在溫,是因為濕熱混在一起,熱在濕中,故與雜病不同,不能用溫藥如桂枝、肉桂、大茴香去通陽,小便利,則濕去熱孤。利小便的藥味淡,所以我把它概括為“淡以通陽”四個字。 表未解未可攻里。即使表已解,熱邪入里,當清,苦寒藥也不要過量,在陽氣不足之體,寧可再劑,不用重劑。否則,熱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藥也。不能看“炎”字兩個“火” ,就攻其一點,不計其余。 辨證論治的真諦是甚么?是“一人一方” 。病同,其證也同,也未必用同樣的方
4、藥, 還要看體質、 時令、地域、強弱、男女而仔細斟酌,不要執(zhí)死方治活人。 麻黃湯不是發(fā)汗峻劑,大青龍才是發(fā)汗峻劑。大青龍湯的麻黃是麻黃湯的一倍呢。 石膏用量也不宜過重。藥罐子有多大?那么大量怎么煎?有人動輒就用今制半斤、一斤。再說,是藥總有利弊,不能只看到石膏清熱之力,而不怕它傷陽損胃。 熱邪與燥屎相合, 不得已而有承氣之設, 仲景先生于此諄諄告誡:一服利,止后服,得下余勿服。一次會診,一小兒食滯,發(fā)熱,已經(jīng)用過許多抗生素無效, 不食,腹脹,但鼻準光亮,一醫(yī)主張用大承氣,我說脾虛之質,鼻準光,必自利,不必用下,不妨消導。但他堅持,正在討論時,護士來報,拉稀便了。 王清任一心苦苦探索醫(yī)學真諦,其
5、精神可敬。他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湯,果是氣滯血瘀,用之多效。但強調(diào)氣血,將七情六淫一概抹煞,就未必有當。 其方,有效者,也有不效者, 未如所言之神。如說通竅活血湯可治十年、廿年紫臉印,多少付可見效,實際用之無效。 曾見有人久病惡寒,人著單,彼著夾,人著棉,彼衣裘,冬天生著火爐,猶自呼冷。此真陽虛也??煽紤]用玉屏風散,加附子、姜、棗,劑量不必太重,陽氣復振,營衛(wèi)和諧,或可見效。 有人三天兩頭感冒,前人稱為數(shù)數(shù)傷風,可用玉屏風散,營衛(wèi)不調(diào)者合桂枝湯。辛溫峻汗,表陽愈傷,病愈不解??嗪畡t傷中陽,脾胃一倒,病變蜂起。 腎盂腎炎,臨床頗常見。因其尿頻尿急,我常用五苓合二妙,加大茴香一個,琥珀五分,以
6、解膀胱之困, 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宜多。 有很多病,只宜調(diào)而不宜治。與其藥石雜投,損傷胃氣,不如不服藥。我自己就有痰飲宿恙,多年來,我一直不服藥,中西藥一概不服。唯注意調(diào)飲食,適寒溫而已,雖然衰弱,但又多延了一些歲月。六十年代初,我在廣東從化溫泉療養(yǎng),有人來訪,他有多種慢性病,終年西藥、中藥不離口,每次吃一大把藥。而日見消瘦,飲食不思,餐后還有腹脹。我說,古人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 ,藥石雜投,本已見弱的脾胃如何負擔得起?脾胃一倒, 就不好辦了,我建議他不妨減少用藥,他顧慮重重。我讓他先減一點試試, 果不其然,減一點,各方面的感覺反而好一點。最后他終于甩掉了終年吃藥的包袱。希冀吃藥來健康長壽
7、, 無異于癡人說夢。治病用藥無非是借藥性之偏,來糾正疾病的陰陽之偏。從古至今,未見有吃藥長壽的。 金匱論惡阻,說設有醫(yī)治逆者,到了第三個月還嘔吐不止的,則絕之。樓英說其意是摒絕醫(yī)藥, 和之養(yǎng)之,以待胃氣來復。古人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就是說,這樣仍不失為一個中等水平的醫(yī)生。 要是把醫(yī)生分作三等,我只能算中等之中。 學拳三年,敢打天下;再學三年,寸步難行。孫真人也說過:學醫(yī)三年,便謂天下無可治之病。行醫(y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 羅天益說:醫(yī)之病,病在不思。醫(yī)生所思的,就是辨證論治,而非其它。我堅信唯物論辨證法,不向機械唯物論投降,我也這么教我的學生。他們總怕我保守,不給他們我的秘方、驗方,
8、我說我沒有什么秘方、驗方,我用的都是古人的方,要秘方、驗方,去查類書嘛,我教你們的是辨證論治。他們又說,辨證論治,難哪我說:孫悟空七十二變,是他掌握了變的方法。不要偷懶,學嘛,沒有快捷方式可走的。 有位廣東來的進修生,在門診跟我抄方。有一天,病人少,她說:蒲老,可不可以讓我給你把個脈, 我說:好。診畢,她皺著眉頭, 說:有結代脈,我說:是結脈?是代脈?她想了一下,說是代脈。我說你不錯呀,能看出來。她說三四動止應六七,蒲老你不會出事吧?我說那你就過六七天再看。過了六七天,她再診我的脈,說還是那樣。我說,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嗎?痰濁瘀血阻滯心脈也會出現(xiàn)脈結代,未必就“三四動止應六七” 。 眩暈,
9、有虛有實。我會診過一位美尼爾氏病患者,先后采用過滋水平肝,熄風潛陽,瀉肝和胃未愈, 脈滑、苔膩,我認為其本屬陰虛,標為痰熱的辨證不錯, 用藥則須斟酌。既挾痰熱,便當清化熱痰為主,早用滋膩,會助痰熱,清瀉肝火,亦非其治。我建議改用溫膽湯加味而愈。 子宮脫垂,古稱陰挺,多由勞倦氣虛不能固攝所致,我常用補中益氣湯。補中,健全脾胃;益氣,增強功能。每用加鱉頭一個,炙酥入煎。 有人說,古方中用人參的,就一定要用人參。我說不一定,仲景先生生當漢代,那時遼東尚未開發(fā)呢,故白虎加人參湯,理中湯所用人參,皆是黨參。四川的泡參,也很好,其色白中帶黃,其味甘淡,入脾肺經(jīng)補氣, 加之其體疏松, 補而不壅,補氣而不留邪
10、。 若嫌力薄,可以多用點嘛。我在成都治一血崩婦女, * 補氣攝血,泡參用至四兩而效。泡參其價甚廉。梓潼鳳凰山的桔梗,長卿山的柴胡,也都是很好的藥。這種柴胡,叫竹葉柴胡, 色綠,用莖,北柴胡用根。 三物備急丸是仲景方。其功在攻下冷積而止腹痛。傷于生冷瓜果,積久不化,非一般消導藥可效。有人病此,求治于某老,其用藥,無非楂曲平胃之類,服二十劑無效。此病非攻不能去其積, 非溫不能已其寒,我用三物備急丸的大黃干姜,不用巴豆,改用阿魏而效。巴豆猛峻,不可輕用,即用,也要注意炮制方法去油用渣,并嚴格掌握用量。我有個學生,素來用藥謹慎, 一次處方開巴豆五分,患者服后即暴吐瀉不止,所謂“一匕誤投,覆水難收。 ”
11、后來我調(diào)治了許久才好。 對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藥碾成粗末、混勻,每用五、六錢,水一盞,煮七、八分鐘,去渣,適寒溫飲之。一日一、二次,不傷胃氣,藥效也易于發(fā)揮,猶如輕舟速行也。 便秘勿輕言瀉下,如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氣機升降復常,大便自通。脾虛運化不好,我用甘麥大棗湯而效?;蛞赃@樣的治法神奇,其實不過“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而已” ,何神奇之有 用藥要絲絲入扣,不多一味無謂的藥,不少一味對證的藥。 用藥絲絲入扣,不是多而雜,用藥雜亂,是初涉臨床者的通病。原因一是病機不明, 病機不明,用藥就不能擊中要害。 二是急于見功,這樣就勢必見一癥用一藥,甚至用幾種藥,這就成了唐書說的“廣絡原野”。三
12、是瞻前顧后,用一味熱藥,怕太熱,加一味涼藥;用一味瀉藥,怕有傷,加幾味補藥。曾有學生治一個氣喘病人不效, 來找我,還說是不是沒有按老師的經(jīng)驗加蔥白,我看他的處方,一味熱藥,一味涼藥,下面又是一味熱藥,一味涼藥,我就問他,這是寒喘,還是熱喘?他不能答,這就是病機不明,所以用藥雜亂。果是寒證,用涼藥豈非雪上加霜?用藥雜亂,就像打架一樣,你這里一拳頭打出去,他那里拉著你的手, 那哪能打得中?我年輕時用藥也雜, 后來我臨葉天士醫(yī)案,才發(fā)現(xiàn)他的用藥真乃巧呀。 古人說“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闭f到達藥,當然還是要向仲景先生學習。他是深知藥物利弊的。不識藥,對它的利弊拿不準,用一味不行,那就多用幾味
13、,想不雜亂都不成了。三醫(yī)案:痢疾(急性中毒性痢疾)陳 XX ,男, 4 歲半,住某醫(yī)院, 1963 年 8 月 26 日初次會診。九天前突然發(fā)熱, 惡心嘔吐,四小時內(nèi)即抽風二次, 昏迷而急診入院,大便呈膿血樣,有里急后重,當時診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藥物及溫濕布裹身等措施,而四肢一陣陣發(fā)緊,翌日面色更灰暗,寒戰(zhàn)高熱更甚,曾突然呼吸暫停,見下頜運動,經(jīng)人工降溫十六小時,才呼吸均勻。復溫后,第二天開始每日敗血癥樣熱型,上午寒戰(zhàn),肢涼發(fā)紺,午后高熱 4243 度,一直譫妄躁動,下痢膿血日十二十余次,里急后重,化驗:白細胞總數(shù) 600立方毫米,中性細胞 30,大便培養(yǎng)福氏痢疾桿菌陽性, 耐藥試驗對多
14、種藥物不敏感。 尚能食半流質,腹脹不硬,不嘔吐,無汗,四肢清冷,神志不清,呈半昏迷狀態(tài),膈部扇動,呼吸促,面色灰暗,小便黃,脈右沉濡,左弦大急,唇淡,舌質淡不紅,苔薄白膩,由暑濕內(nèi)伏,新涼外加,里結表郁,以致升降阻滯,營衛(wèi)不通,病已八日,而午前寒戰(zhàn),午后高熱無汗,若單治里,伏邪不得外越,必然內(nèi)結,邪愈結而正愈虛,正虛邪實,已至嚴重階段,幸胃氣尚存,急宜升陽明、和營衛(wèi),開肌表汗孔之閉,達邪外出,以解里急,擬用桂枝加葛根湯。處方:粉葛根二錢,桂枝一錢,白芍一錢,炙甘草一錢,生姜一片,大棗二枚,慢火煎取 180 毫升,每四小時服 30 毫升,服一劑。另用炒粳米加荷葉煮稀粥,藥后服。仿桂枝湯法以助汗。
15、27 日二診:服藥后,是夜汗出,從頭部至上肢、手心達大腿,但小腿以下仍無汗,體溫漸降,四肢轉溫和,今晨已無寒戰(zhàn),午后又發(fā)熱396 度, 大便昨天共 22 次,為膿血,有里急后重,呼吸仍促,頭部有微汗,下肢仍無汗,胃納尚可,小便黃而少,脈轉沉數(shù),舌淡苔薄白膩,此表氣略通,因正虛不能達邪,以致汗出不徹,邪不透達。治宜扶正祛邪,表里合治。處方:黨參一錢,生扁豆二踐, 砂仁五分,杏仁一錢,木瓜八分,香薷五分,藿香八分,粉葛根一錢,炙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棗一枚,煎服法同上,服一劑。28 日三診;服昨方后,遍身微汗透徹至足,體溫波動在36 3 95C,昨天大便減為十四次,呈綠膿樣醬色便,里急后重已不顯,
16、腹?jié)M減輕,精神好轉,面黃,脈右沉濡,左沉弦,舌淡,苔轉黃膩少津。至此表氣已通,里熱漸露,治宜生津益氣,兼清濕熱。處方:玉竹一錢,生扁豆二錢,茯苓三錢,香木瓜八分,杏仁一錢五分,厚樸一錢,茵陳二錢,滑石三錢,生稻芽二錢,藿香五分,通草一錢,荷葉二線,服二劑。30 日四診:大便每天仍十多次,但膿血及里急后重再減,汗復止,夜間最高體溫 39C,遍身皮膚出現(xiàn)紅疹,無明顯搔癢,食納尚可,小便黃,白細胞已漸增至 210O立方毫米,中性 56,脈沉數(shù),舌淡苔黃膩,病減而疹見,乃伏熱外出之象,治宜續(xù)清濕熱。處方:茯苓皮二錢,扁豆衣二錢,茵陳二錢,豆卷三線,黃芩一錢,杏仁一錢五分,銀花葉二錢,淡竹葉一錢五分,苡
17、仁四錢,滑石三錢,通草一錢,荷葉二錢,服一劑。31 日五診:體溫已降至 36837lC ,大便次數(shù)大為減少,膿血基本消失,無里急后重,精神較佳,遍身微汗續(xù)出,全身紅疹仍露,脈沉數(shù),舌苔灰膩,表里漸和,濕熱未盡,宜續(xù)清余熱,兼調(diào)理脾胃。原方去竹葉、黃芩,加甘草五分,麥芽一錢五分,服二劑。9 月 2 日六診:體溫已正常,大便日三次,無膿血,黃粘不成形,紅疹已消失,腹?jié)M亦平,精神轉佳,食欲增進,脈和緩,舌淡惟苔仍穢膩而厚,仍宜調(diào)脾胃,通陽利濕為治。處方:茵陳一線五分,藿香梗一錢,扁豆衣二錢,厚樸一錢,廣陳皮一錢,炒麥芽二錢,薤白一錢,滑石三錢,神曲一錢五分,通草一錢,荷葉二錢,服二劑。忌食油膩。藥后
18、舌苔退凈,諸癥消失,白細胞恢復至正常范圍(總數(shù)8150立方毫米,中性66),痊愈出院。按:患者系急性中毒性痢疾,起病急而抽風昏迷,每天十二十多次膿血便,每日上午面發(fā)白,肢涼,惡寒戰(zhàn)栗無汗,午后高熱至4243C,曾用多種抗菌素治療未效, 并有白細胞減少, 蒲老謂正虛邪實,已至嚴重階段。凡痢疾多屬里證,治當從里,但每日午前惡寒肢冷,戰(zhàn)栗無汗,可見其衛(wèi)陽閉阻,熱不得越,午后高熱無汗,呼吸迫促,下利腹?jié)M,乃邪陷于里,不能外達,病情至此,殊難措手,幸胃氣尚存,津液未竭,急救之法,借用桂枝湯和營衛(wèi)以開閉,加葛根升提陽明以舉陷,蓋開肌表之閉, 即可解里急之危, 使內(nèi)陷之邪,由表而出,又如桂枝湯法以粳米、荷葉
19、為粥,助胃達邪,服后表氣略通,得微汗未徹,而寒戰(zhàn)消失,肢涼轉溫,高熱稍減,里急略緩,呼吸仍促,改用治暑濕之品,表里合治,扶正祛邪,藥后全身微汗,高熱再降,下利漸減,此時內(nèi)陷營分之伏熱又由疹出而消散,后以生津益胃,通陽利濕,邪去正復, 癥狀逐漸消失而獲痊愈。由此可知祖國醫(yī)學在治療急性熱病方面,重在先解其表,不使邪氣深入和內(nèi)陷,表里和,營衛(wèi)通,則邪有外出之路。本例乃治變救逆而施,非治痢之常法,但達邪外出之旨,仍不失中醫(yī)治病理法,是有一定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暑濕并重(流行性乙型腦炎)王某某,男, 9 歲, 1956 年 8 月 23 日住某醫(yī)院。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住院檢查:(略)病程及治療: 8
20、 月 19 日發(fā)病,高熱、頭痛、嗜睡,次日發(fā)現(xiàn)神識不清, 23 日入院,已見昏迷,體溫 396C,無汗,目赤,無大便,小便黃,脈象浮洪有力,舌苔黃膩,確為暑濕并重之證,擬用辛涼重劑。處方:銀花三錢,連翹三錢,生石膏二兩,知母二錢,淡竹葉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三錢,淡豆鼓一兩,蔥白五寸,鮮蘆根一兩。次日,體溫 38,目赤已退,一仍昏睡,未出汗,小便黃,大便仍未行,口不渴,舌苔黃膩,一脈仍浮數(shù)有力,是暑濕之邪尚伏而未去,宜清暑利濕。處方:茯苓皮三錢,杏仁二錢,香薷二錢,鮮藿香三錢,郁金二錢,生石膏一兩,滑石五錢,連翹三錢,黃芩二錢,白通草一錢五分, 茵陳三錢,神曲三錢,淡竹葉三錢。服藥之后,汗出熱解
21、,體溫降為 368C,神識清楚,脈亦緩和,以清熱和胃之劑。處方:茯苓皮三錢,苡仁四錢,蒺藜三錢,鉤藤(后入)三錢,連翹三錢,桑枝五錢,生稻芽四錢,鮮荷葉一兩。服后食欲恢復,余證皆愈。次日出院。按:本例暑濕彌漫三焦,營衛(wèi)閉塞,汗腺不通,熱不得解,故先予辛涼解表,新加白虎中復以蔥、豉,防其內(nèi)犯,而熱去濕伏仍宜宣透,乃更以二香與正氣散加減, 服后濕泄熱透,引邪外達,遂無驚厥之患。從這里使我們體會到,溫病雖然忌汗,而于清解之中,辛開宣透之藥仍不可少。眩暈(美尼爾氏綜合征)李 XX ,男,57 歲,已婚,干部,1961 年 4 月 17 日初診。從 1952 年起頭暈,當時頭暈較劇,如立舟車,感覺周圍環(huán)
22、境轉動,嘔吐、血壓低,耳鳴如蟬聲。于 1953 年、 1957 年均同樣發(fā)作過,西醫(yī)檢查有耳內(nèi)平衡失調(diào),為美尼爾氏綜合征。近二月來頭昏頭暈,不能久看書,稍久則頭痛頭暈加重,胃部不適,有欲吐之感,并有搖晃欲倒,食納減退,體重亦減,常暖氣,矢氣多,大便正常,晚間皮膚發(fā)癢,西醫(yī)認為蕁麻疹,影響睡眠,惡夢多,小便稍頻,有少許痰,有時脫肛,脈弦細無力,舌淡無苔,根據(jù)脈證認為屬中虛脾弱挾痰,兼心氣不足,治宜先益中氣,調(diào)脾胃,佐以寧心理痰,用補中益氣湯加味。處方:炙黃芪四錢,黨參八分,柴胡八分,升麻八分,白術二錢,當歸一錢五分,陳皮一線五分,炙甘草一線,茯神二錢,炒遠志一錢,法半夏二錢,生姜三片,大棗三枚,
23、服五劑,隔天一劑。5 月 12 日二診:服藥后諸癥均見輕,由于看報稍久,六天前又失眠嚴重,經(jīng)某醫(yī)院診治,給予鎮(zhèn)靜劑后稍好,但大便有時燥,近日二便尚調(diào),脈遲滑,舌正中心苔薄黃膩,似有食滯之象,仍宜調(diào)和脾胃,健強中氣兼消胃滯,原方黃芪改為二錢,加棗仁二錢、焦山植一錢,服三劑。5 月 31 日三診:服上藥后自覺很見效,食欲及睡眠好轉,二便調(diào),精神佳,看書寫字能較前久些,但超過二小時就覺煩躁及頭部發(fā)緊,小便正常,脈虛,舌正無苔,改用心脾肝并調(diào),以丸劑緩治。補中益氣丸。八兩,每早服二錢,歸脾丸八兩,每晚服二錢,感冒時停服。藥后頭暈失眠等癥基本消失。按:本例西醫(yī)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征,時發(fā)時止,多用腦后易發(fā),
24、而且嘔吐欲倒,并有脫肛等癥,中醫(yī)系眩暈為病。其病因較多,古人分析有:一、風眩:始見內(nèi)經(jīng) :“諸鳳掉眩,皆屬于肝” 。而孫思邈、沈芊綠等均認為肝風引起眩暈。二、痰眩:始見于金匱要略 :“心下有疾飲,胸脅支滿,目眩” 。朱丹溪亦認為:“無疾不作?!?。濟生方等亦主張胖人停飲而眩。三、火眩:劉河間認為由風火引起。王肯堂以為由火致眩。張三錫主張?zhí)祷鸪裳!K?、虛眩:靈樞謂;“上虛則眩”。張仲景、徐春甫等亦同意此說。張景岳認為:“虛者居其 * ,而兼火兼疾者不過十中一、二” 。但虞博等則主張下虛上實而眩。五、七情內(nèi)傷、過勞、失眠等均可引起眩暈,亦是臨床常見到的。雖病況繁多,只要詳為辨證施治, 即能收到應有的
25、效果。 如本例既非風、火、痰的實證,亦非肝腎不足之虛候,其脈弦細無力,具證納差、脫肛,不能用腦等,系中虛勞傷兼心氣不足,所以用補中益氣湯,加獲神、遠志安神寧心,法半夏、生姜降逆止嘔,諸癥均減,以后又加棗仁安神、寧心、養(yǎng)肝、補血,焦山植助胃健脾而更好轉, 最后用補中、歸脾丸而善其后。 倘偏執(zhí)無痰不作眩, 而重于祛疾,或拘泥肝風成眩,用平肝息鳳,抑或清火而挺熱,則恐本病非但不效。并且不無虛虛之弊。吐血(胃潰瘍出血)段 XX ,男, 38 歲,干部, 1960 年 10 月 1 日初診。舊有胃潰瘍病,并有胃出血史,前二十日大便檢查潛血陽性,近因過度疲勞,加之公出逢大雨受冷, 飲葡萄酒一杯后, 突然發(fā)生吐血不止,精神委靡,急送某醫(yī)院檢查為胃出血,經(jīng)住院治療兩日,大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辯論賽背景課件
- 通信基站設備采購、安裝及優(yōu)化合同
- 車輛轉讓及新能源充電樁安裝與運營服務合同
- 代付水利工程款三方代付協(xié)議
- 電力及鄉(xiāng)村工作政策法規(guī)知識考試試卷
- 怎樣評教學課件
- 品牌故事與消費者情感路徑構建考核試卷
- 粘合劑與密封劑在藝術品修復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氣囊材料中單體對材料抗撕裂強度的貢獻考核試卷
- 儀器精度校準的實驗室能力評估考核試卷
- 2023-2024學年曲靖市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低溫超導材料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HG∕T 3642-2016 水處理劑 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類共聚物
- 居間分流合同范本2024年
- 2023-2024學年深圳市鹽田區(qū)數(shù)學四下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SMT外觀維修作業(yè)指導書
- 《合同法》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 山西省孝義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現(xiàn)代文閱讀作家明前茶及梁曉聲相關閱讀訓練
- 2024-2029年中國管道運輸行業(yè)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3-2024學年雜多縣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語文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