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_第1頁
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_第2頁
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_第3頁
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_第4頁
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編高一生物下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在考試中能否獲得好成績不僅需要好的心態(tài),還需要在考試中對于各種題型都能純熟應對,下面由查字典生物網(wǎng)為大家整理了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課后練習答案,供大家參考?;?礎 鞏 固一、選擇題1.現(xiàn)代進化理論與達爾文進化理論觀點不同的是 A.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本質D.自然選擇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答案 C解析 達爾文進化理論認為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物產生了變異以后,由自然選擇決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而自然選擇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

2、因此A、B、D都符合達爾文觀點,由于他沒有研究透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進化的本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2.以下生物群體屬于種群范疇的是 A.一個池塘內的全部蝌蚪B.一塊農田中的全部雜草C.一個森林中的全部鳥D.一滴水中的雙核草履蟲答案 D解析 種群是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總和,只有D符合題意。3.現(xiàn)代進化理論中的突變是指 A.基因重組B.染色體變異C.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D.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答案 C解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突變是指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4.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 A.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B.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C.各種可遺傳變異D.自然選擇答案 D解析 自然選

3、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5.一個果蠅種群有108個個體,果蠅的基因數(shù)約為104對,假設該果蠅種群每一代出現(xiàn)的突變基因數(shù)為2107,那么每個基因的突變率為 A.110-5 B.210-5C.110-6 D.210-5答案 A二、非選擇題6.在1.5億年前的沉積物中發(fā)現(xiàn)了已滅絕的劍尾動物。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比都進展了測量。這一長/寬比值用S表示。在以下圖中,P曲線表示1.5億年時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億年的沉積物中,有三個不同地點發(fā)現(xiàn)了三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情況。請答復以下兩個問題:1在a、b、c三個群體中,哪一群體最可能出現(xiàn)了新種? 2在發(fā)現(xiàn)該動物

4、的三個地區(qū)中,哪 地區(qū)的環(huán)境最可能保持不變?地區(qū) 新種形成 環(huán)境不變 A b c B c c C c a D b b 答案 1C 2C能 力 拓 展一、選擇題1.個體數(shù)量宏大的一個種群,所有雌雄個體間都可以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出和遷入,自然選擇對某一性狀沒有作用,各種基因沒有突變發(fā)生,那么假設干代后 A.顯性基因頻率進步B.隱性基因頻率進步C.種群基因頻率穩(wěn)定D.不能預測基因頻率變化答案 C解析 假設干代后種群基因頻率穩(wěn)定。2.正常情況下,以下哪一項不是導致一個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的因素 A.基因突變 B.自然選擇C.遷入、遷出 D.自由交配答案 D解析 自由交配不能導致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5、。3.在對某學校的學生進展調查時發(fā)現(xiàn),男性色盲占學生總數(shù)的7%,而女性色盲僅占學生總數(shù)的0.5%,女性攜帶者占學生總數(shù)的13.5%。抽查的學生中男、女之比為11,該人群中XB的基因頻率約為 A.86% B.64%C.43% D.73%答案 A4.鷹和高山雞通過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進展 A.能量交流 B.互相競爭C.一樣進化 D.互相選擇答案 D5.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一樣的是 A.變異、選擇和隔離是生物進化的三個根本條件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本質D.生物進化的根本單位是種群答案 B解析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與

6、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一樣觀點。6.基因庫是指 A.一個生物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 B7.某一種群的個體中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數(shù)量之比為521,那么該種群中B基因的頻率為 A.75% B.62.5%C.60% D.50%答案 A8.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不包括 A.基因頻率改變 B.基因突變C.基因重組 D.染色體變異答案 A解析 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二、非選擇題9.以下圖表示的是生活在一個自然區(qū)域的生物種群,由于山

7、洪爆發(fā)、河流形成被別離為兩個獨立的群體。群體A生活的環(huán)境變化劇烈,群體B生活的環(huán)境根本穩(wěn)定。請答復:1山洪爆發(fā)后,生活于A區(qū)域的全部個體是否可以構成一個種群?_,原因是_。2在A、B兩群體中,進化速度較快的是_,理由是_。答案 1可以構成 種群是指一定自然區(qū)域內所有同種生物的個體構成的群體 2A 生活環(huán)境變化劇烈,劇烈變化的環(huán)境可以使種群基因頻率較快發(fā)生變化10.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被授予2019年中國最高科技獎,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將偃麥草與小麥雜交,育成了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抗病性、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小麥新品種小偃6號。小麥與偃麥草的雜交屬于遠緣雜交,遠緣雜交的難題主要有三個:雜交不親和、雜種不育和雜種后代“瘋狂別離。1普通小麥六倍體與偃麥草二倍體雜交所得的F1不育說明了什么?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這樣得到的后代是幾倍體?這種新物種的形成方式與一般物種形成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哪個方面?4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這是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我們可以運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物種的形成見圖,請在以下圖填出相應的生物學名詞。_,_,_。答案 1普通小麥與偃麥草屬于不同的物種,兩者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2F1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紊亂,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3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