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38例臨床體會_第1頁
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38例臨床體會_第2頁
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38例臨床體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38例臨床體會朱玉妹 2005-12-13 12:57:45 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 2004年9月第2卷第9期筆者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運用中醫(yī)辨證分型結合西醫(yī)的理論,治療慢性盆腔炎38例,療效滿意,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38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48歲,其中2530歲13例,3140歲20例,4148歲5例,病程最短者7個月,最長6年,其中病程12年19例,34年15例,56年4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或一側或雙側下腹

2、痛,伴有腰酸,帶下量多,不孕等,每因勞累或情緒波動,或性生活后引發(fā)。婦檢:子宮大多后位,活動受限,宮頸抬舉痛,單側或雙側附件增厚及條索狀物或有包塊,大多觸痛。B超:可有盆腔少量積液或包塊。2 治療方法    分為4型:(1)熱毒下注型:常見為慢性盆腔炎發(fā)作期,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或低熱,下腹作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穢臭、腰酸、舌苔薄黃、質偏紅、脈細數(shù)。龍膽瀉肝湯加減:方用:龍膽草5g,柴胡10g,黃芩15g,生山梔10g,銀花15g,連翹20g,土茯苓30g,紅藤30g,敗醬草30g,魚腥草30g,蒲公英30g,丹皮10g,桃仁10g,生薏仁30g,生甘草5g。(2)濕

3、熱瘀滯型:主要表現(xiàn)為小腹或一側或雙側少腹痛,時作時止腰酸,帶下量多、色黃、伴乏力神倦、四肢沉重、舌苔薄黃膩、質偏紅、脈細或滑。方擬紅藤敗醬散合大黃牡丹湯加減:紅藤30g,敗醬草30g,赤芍10g,丹皮10g,土茯苓30g,制大黃10g,皂角刺20g,桃仁10g,生薏仁30g,玄胡10g,徐長卿30g,澤瀉15g,黃柏10g,生甘草5g。(3)肝郁氣滯型:主要表現(xiàn)為小腹兩側脹痛,胸悶脅痛,經(jīng)前乳脹、心煩易怒、經(jīng)前腹痛尤甚、舌薄質稍紅,脈細弦。柴胡疏肝散合少腹逐瘀湯加減,方:柴胡10g,川芎10g,赤芍10g,八月札10g,土茯苓30g,徐長卿30g,玄胡20g,枳殼10g,桃仁10g,生薏仁30

4、g,乳香10g,沒藥10g,丹皮10g,紅藤30g,敗醬草30g。(4)氣虛血瘀型:表現(xiàn)為乏力神倦,動則氣短,心慌,兩側少腹或下腹痛,帶下色白,腰酸常作。參芪四物合紅藤敗醬散加減:黃芪30g,黨參30g,川芎10g,赤芍10g,紅藤30g,敗醬草30g,桃仁10g,生薏仁30g,丹參30g,丹皮10g,香附10g,玄胡20g,黃柏10g,土茯苓30g,以上服藥3個月為1個療程。3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包塊消失、隨訪半年未發(fā)者。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者。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減輕者。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者。4 治療結果 

5、0;  服藥1個療程9例,2個療程21例,3個療程6例,4個療程以上2例。痊愈7例占18.4%;顯效23例,占60.5%;好轉6例,占16%;總有效率36例,占95%,無效2例,占5%。    5 病案舉例    患者,女,38歲,工人,2001年3月初診,下腹部疼痛6年,時輕時重,近半年加重,腰酸作痛,帶下增多,色黃,每因勞累及性生活后尤甚,曾在多家醫(yī)院消炎抗菌及中藥治療效果不佳,精神不振,面色少華,舌苔薄黃膩,質略紅,脈細稍強。婦檢:陰道分泌物多、色淡黃、宮頸輕度糜爛、宮頸抬舉痛(+)、子宮后位、兩側附件增厚、壓痛(+)

6、,B超示:盆腔后凹陷少量積液,血常規(guī):正常。    辨證:此為濕熱瘀滯,結于下焦,方用紅藤敗醬散合大黃牡丹湯加減:方藥:紅藤30g,敗醬草30g,土茯苓30g,赤芍10g,桃仁10g,生薏仁30g,丹皮10g,制大黃10g,茯苓15g,皂角刺20g,玄胡25g,徐長卿30g,生甘草5g。    上方加減,痛甚加制乳香、沒藥各10g,腰酸加桑寄生30g,連續(xù)治療5個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但勞累后仍有輕度復發(fā),方中加黃芪、黨參、生山楂各30g,補氣扶正、健脾、使正氣盛而邪氣退,前后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癥狀、體征消失,隨訪半年未發(fā),在隨訪半

7、年中囑患者用黃芪大棗湯,炙黃芪30g,大棗10g煎湯代茶,服之。6 體會    6.1 濕熱為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礎,瘀滯為病理產(chǎn)物 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者體質虛弱,臟腑氣血失調導致氣血痰濕等互結致瘀。其成因多由經(jīng)期、產(chǎn)后、攝生不慎,及手術不潔,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與氣血互結,蘊結脈絡、胞絡、氣滯血瘀,久則內(nèi)結成。筆者認為濕熱內(nèi)阻為主要病理基礎,導致瘀滯是病理最終產(chǎn)物,故治療以清熱利濕加活血祛瘀是最理想方法,藥用:紅藤、敗醬草、土茯苓、黃柏、大黃等清熱解毒,兼有涼血活血作用;茯苓、薏苡仁利濕;丹皮、赤芍、皂角刺、桃仁、紅花等逐瘀消堅。中藥藥理表明:活

8、血化瘀能加速血流,改善盆腔血液狀態(tài),改善微循環(huán),加快局部粘連的結締組織的松解,還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如能抑制體液免疫反應,消除自身抗體或同種抗體如抗精子抗體、抗透明帶抗體等。解毒中藥有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環(huán)和毛細血管通透性,調節(jié)內(nèi)分泌、吞噬細胞的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起雙向調節(jié)作用。    6.2 濕熱瘀滯與慢性盆腔炎的纏綿難愈 濕邪特點:濕性重著,濕易傷下,纏綿難愈,濕邪化熱,即留濕為患,發(fā)作日久濕熱下蘊,傷及陰絡,濕熱稽留日久,脈絡阻滯,形成瘀血,病久纏綿,久病入絡,它們作為“伏邪”深入體內(nèi),并可在一定的誘因作用下死灰復燃,所以慢性盆腔炎具有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的特

9、點也符合濕邪所致的特點,故治療時應用清熱解毒,必須加化濕藥,如生薏仁、黃柏、澤瀉等,使熱去濕除。    6.3 扶正祛邪為治愈慢性盆腔炎之關鍵 內(nèi)經(jīng)云:“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慢性盆腔炎反復發(fā)作,除了與濕邪纏綿難愈有關,與正氣不足有著密切關系,正氣不足,勞倦過度,邪氣乘虛而入致病,或因虛正不勝邪,死灰復燃,有報道通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腹腔液成分變化的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調節(jié)機制異常,對慢性盆腔炎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等環(huán)節(jié)起著重要作用,表現(xiàn)為免疫監(jiān)視、免疫殺傷功能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巨噬細胞等的細胞毒作用減弱而發(fā)病,故在治療時應重視扶正與祛邪的關系,發(fā)作期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緩解期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實踐證明,黃芪能提高免疫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