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R及CT表現(xiàn)_第1頁
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R及CT表現(xiàn)_第2頁
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R及CT表現(xiàn)_第3頁
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R及CT表現(xiàn)_第4頁
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R及CT表現(xiàn)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M改CT表現(xiàn)方法:對13例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FNHiH象學表現(xiàn)進行回顧分析。結果:13例CT平掃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強掃描動脈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顯均勻強化,其中2例還可見到病灶中心及周邊增粗、扭曲的動脈。門脈期和延遲期掃描7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有延遲強化。MRI病例9例,病灶均呈不均勻略長或等T1及T2信號,增強動脈呈明顯強化,門脈期及延遲期呈等或略高強化。結論:平掃和動態(tài)增強320排東芝動態(tài)容積CT(Aquilionone)、飛利浦3.0TMRI(Achieva3.0T)較全面顯示FNH的病理改變和相應血供特點,明顯提高

2、與其它富血管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及對比。肝臟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xiàn)NH)是少見肝內(nèi)的腫瘤樣病變,臨床公認非真正的腫瘤性病變。隨著影像技術飛速發(fā)展,多排動態(tài)容積CT和高場強磁共振快速掃描技術的使用,病灶檢出率明顯升高。筆者對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2年內(nèi)13例經(jīng)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及手術病理證實的肝臟FNH的平掃和動態(tài)增強C不MRI表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本組13例FNHt勻通過病理證實。男4例,女9例。年齡2070歲,平均39歲?;颊?例無任何臨床癥狀,僅是體檢發(fā)現(xiàn)肝占位性病變。其中2例自感頭昏乏力,在就診時超聲發(fā)現(xiàn)占位性病變。4例患者發(fā)

3、現(xiàn)右上腹不適,未見明顯誘因,通過影像學及聲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肝占位病變?;颊咄ㄟ^肝炎免疫組化檢查,其中3例表面抗體陽性,余檢查項為陰,其中9例為全部陰性,肝功能均正常;13例甲胎蛋白均為陰性。13例均行320排容積CT平掃檢查及增強掃描;9例行3.0TMRI檢查及增強掃描。1.2 檢查方法。CT掃描采用東芝320排動態(tài)容積CT;掃描條件120-140kV,50-250mA,矩陣512X512,螺距(Pitch)為1.5,層厚間隔為0.5mmi重建間距5.0mm全肝臟平掃后行增強掃描。歐乃派克被選造影劑,總量按2.0ml/kg體重計算,一般總量為80120ml。采用高壓注射器單相注射,速率為4-5ml

4、/s,經(jīng)肘靜脈注入造影劑后25s行動脈期掃描,70s時行門脈期掃描,4min行延遲期掃描,每次全肝掃描時間為1424s。MRI掃描9例,均行平掃和多時相動態(tài)增強掃描。所有病例采用飛利浦Achieva3.0T超導MRI儀,Torso相控表面線圈,矩陣256X256,層厚58mm層間隔13mm視野40X40?;颊咂届o呼吸,不加腹帶,加呼吸門控。脂肪抑制FSET2W:ITR/TE20005000/86104ms然后行多時相動態(tài)增強掃描:用脂肪抑制2D快速多層面擾相位梯度重聚成像(fastmultiplancerspoiledgradientrecalled2D或3DFSPGR1456層,屏氣1823

5、s,磁共振高壓注射器的速度為1.53.0ml/s,GdDTPA勺劑量0.2mmol/kg,注射GdDTPA開始后1620s時行第一次動脈期掃描,然后門脈期重復掃描45次(每次掃描之間間歇510s),隨后行橫軸面T1WI或T1WI延遲掃描(參數(shù)與平掃相同)。2 結果2.1 病灶大體形態(tài)特征。13例FNHtt16個病灶,其中2例有2個病灶。6個病灶位于左肝,10個病灶位于右肝及肝方葉。16個病灶中最大8.0cmx6.5cmx7.0cm,最小0.9cmx1.5cmx1.0cm。病灶形態(tài)呈圓形及類圓形,部分病灶略呈分葉狀態(tài)。2.2 CT表現(xiàn)。4例為等密度,密度尚均勻,9例為略低密度,邊界不清楚,其中4

6、例可見星形瘢痕更低密度影。增強掃描:動脈期所有病灶均明顯強化,均勻強化者6例,不均勻強化者2例。2例示病灶中心或周邊迂回、扭曲及增粗的供血動脈。其中1例病灶中心見異常強化的區(qū)域,類似腫瘤“血湖”征,其強化密度和主動脈一致。2例伴有瘢痕,中心瘢痕無明顯強化,呈放射狀或分隔狀低密度帶。門脈期掃描:3例為等密度與肝實質(zhì)界線不清,4例為略高密度,3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其瘢痕組織仍為低密度,1例中心瘢痕組織強化呈略高密度。延遲期掃描:4例等密度,3例略高密度,其密度較門脈期略有下降。2例中心瘢痕組織出現(xiàn)強化,1例中心瘢痕組織仍呈低密度。2.3 MRI表現(xiàn)。9例MRI掃描共12個病灶。SE序歹UT1WI:5個

7、病灶表現(xiàn)為等信號,4個為略低信號,3個為低信號。SE序列T2WI:4個病灶表現(xiàn)為等信號,4個為略高信號,4個為高信號。T2WJ旨肪抑制序列與T2WI表現(xiàn)相同,前者對高信號及略高信號病灶的顯示更清楚,病灶邊界清楚。動態(tài)增強掃描,12個病灶均表現(xiàn)為:20s開始強化,60s或80s增強達到高峰,呈明顯均勻強化,160s仍然強化,表現(xiàn)為“快進慢出”。9例(12個病灶)行延遲掃描,5個病灶表現(xiàn)為高信號,4個為略高信號,3個為等信號。6個病灶可見纖維分隔或瘢痕,6個病灶表現(xiàn)為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其中4個延遲增強掃描像呈高信號;2個病灶表現(xiàn)為T1WI低信號、T2WI等信號、延遲增強掃描像為高信號

8、;1個病灶僅T2WJ旨肪抑制像和延遲增強掃描像呈高信號;2個病灶僅延遲增強掃描像呈高信號。3 討論3.1 CT表現(xiàn)。平掃呈等或稍低均勻密度,中央癱痕呈點狀、星狀或裂隙狀低密度,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明顯均勻強化,部分病灶可見扭曲及增粗的供血動脈及其血管斷而與之相連,門脈期輕度或明顯強化,中央癱痕出現(xiàn)延遲強化,延遲期多呈等高密度1,2。本組CT掃描中有個(30%)病灶與此征象相符。3.2 MRI反映病灶內(nèi)部病理結構明顯優(yōu)于CT,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為等或稍高信號,中央癱痕在T1WI及T2WI上分別為相對低信號及等或高信號。病灶實質(zhì)強化特征與CT表現(xiàn)一致,為“快進慢出"。Matt

9、ison等3認為典型FNH應有三個標準:T1WI及T2WI腫瘤均表現(xiàn)為等信號;瘢痕在T2加權像上為高信號;除疤痕外,病灶其余部分信號均勻一致。但都符合三條標準的FNH比例不高。3.3 FNH約占全部原發(fā)性肝腫瘤的8%大部分學者認為其非真性腫瘤4,病灶中間為星形瘢痕,動脈血管叢瘢痕中央通過纖維間隔向周圍呈放射狀分布,星狀瘢痕由增生的膽管、擴張的血管和增生的纖維組織形成5,因此FNH的血流灌注也明顯高于參考區(qū)。3.4 鑒別診斷FNMf原發(fā)性肝癌(HCC鑒另JoHCC要由肝動脈供血,大多呈“快進快出”增強特征;FNH多呈“快進慢出”增強特征;HCC部分病灶有假包膜,邊界清楚;FNH無包膜,平掃大部分病灶邊界不清;HCC#有裂隙狀低密度壞死區(qū),增強后無強化;而FHN往往僅中央有低密度疤痕區(qū),且多有延遲增強;HCCS可見門脈癌栓及淋巴結轉(zhuǎn)移等惡性腫瘤的表現(xiàn),而FNH則為良性病變???/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