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_第1頁
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_第2頁
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_第3頁
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_第4頁
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鎢鋼的相對磁飽和及影響因素發(fā)布時間:2014-07-10 09:56   文章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數:次   鎢鋼的相對磁飽和及影響因素有:   1、鎢鋼之WC-CO硬質合金的磁化曲線(M-H曲線)   WC-Co鎢鋼中含有鐵磁質Co,因此,它具有鐵磁質的磁性特性。   鐵磁質的磁性,和它的固體結構狀態(tài)有關。研究表明,在鐵磁質存在著許多自發(fā)地飽和磁化的小區(qū)域,每個這樣的小區(qū)域,相當于自發(fā)磁化的小永磁體,具有相當大的

2、磁矩,這些小區(qū)域稱為磁疇。磁疇的形成是由于電子間的“交換作用”,使相鄰原子的電子自旋磁矩自發(fā)地排列整齊,或者說,與電子自旋運動等效的分子電流按一定方向排列整齊。在沒有磁場作用時,盡管每個磁疇中的分子電流已排列整齊,但就各個磁疇來說,其分子電流的取向則是完全混亂的,相互抵銷,鐵磁質的總磁矩仍為零,因此,對外不表現磁性。當外加磁場(H)時,隨著磁場強度逐漸增強,磁化強度增大,至所有磁疇都取外磁場方向,這時磁化達到飽和,稱為飽和磁化強度(Ms),些時的磁場強度稱為飽和磁場強度(Hs)。   WC-Co鎢鋼的磁導率(u)不是一個常數,隨磁場強度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鎢鋼的磁化強度(M

3、)隨磁場強度(H)的變化是一條曲線,稱為磁化曲線(M-H曲線),如圖4-22所示。當磁場強度(H)從零逐漸增大時,磁疇在磁場作用下,迅速沿外磁場方向排列,磁化強度(M)也逐漸增大,磁化強度越大,磁疇排列越整齊,磁化強度(M)也越大。當磁場強度(H)增大,磁化強度(M)已經飽和(最大)。此時的磁化強度(M)稱為飽和磁化強度(Hs),此時的磁場強度(H)稱為飽和磁場強度(Hs)。     由于WC-Co鎢鋼中含Co量不同,含C量不同(相中含W和C不同),添加過元素不同,雜質元素不同等,都構成一種特定的硬質合金,第一種特定的M-H磁化曲線。 

4、0;  資料表明,鐵族金屬(Fe、Co、Ni)的單原子磁矩取決于原子的3d電子殼層中未被(正負自旋電子)抵銷的電子自旋磁矩值。當具有S高有帶的的W溶入后,鐵磁質原子能奪取W的能帶中的電子,相當于一部份W原子中的4s進入到鐵太磁質3d能帶中的正空位內,降低了鐵磁質的平均磁矩。   WC-Co鎢鋼中的相,由于溶入W、C、Cr、V、Fe等元素而改變其磁性。假設在相中除W以外,其它元素溶入量恒定,合金的飽和磁化強度,隨相中W容量增加而降低,同一牌號,我們可以做出各種W含量不同的M-H曲線,如圖4-23所示,即可以測量到同一牌號不同W含量合金的各種飽和磁化強度Ms值。

5、60;  由于相中W的溶入量與合金中的含碳量有很好的對應關系,因此,我們利用測量到的同一牌號不同W含量的合金的各種飽和強度Ms值,可以做出該牌號的飽和磁化強度與合金含碳量的關系圖,如圖4-24所示。   在WC+二相區(qū)內,隨著碳量減少,相中W溶量增加,飽和磁化強度降低。   在WC+三相區(qū)內,相中鎢的固溶度均保持在二相區(qū)下限時的值不變(即相的比飽和強度4下=1500A.m2/kg)。因碳的降低,有一部分相變成了無磁的相,而合金比飽和磁化強度(4合金)值總是與合金中相的質量X成正比,故4合金值隨碳量降低而降低。未完待.WC-Co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

6、和強度發(fā)布時間:2013-06-05 15:00   文章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數:次   WC-Co硬質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強度:鎢鋼合金的飽和磁化強度Ms合金=4合金·d   即合金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合金=Ms合金/d=4·X   式中:d為密度,單位為g/cm3   4為相的比飽和磁化強度;X為合金中相的含量。   合金相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與純Co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CO)之比稱之

7、為合金(相)的相對飽和磁化強度(相對磁化飽和),單位為%。寫作:合金(相)相對飽和磁化強度(%)=(4)/(4CO)=(4合金/ X/(4CO)   20OC時,純Co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CO=160Gs cm3/g=2020A·m2/kg。(純Fe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Fe=217 Gs cm3/g;純Ni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Ni=54.39 Gs cm3/g。)   設:4合金=e(即儀器測量值);儀器的修正系數=1.0××   故:合金的相對磁飽和(%)=e×1.0××/(1.

8、6×Co)   式中Co,為合金真實鈷含量Co%中的“Co”   根據公式,當我們測得合金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合金=(e值)后,就可以算出合金(相)的相對飽和磁化強度。   反過來,根據公式,我們可以分別算出YG20、YG6合金在相對磁飽和值為76%、85%、92%、94%、96%、100%時的合金比飽和磁化強度e,其值列于表4-17。表4-17 YG6、YG20不同相對磁飽和強度和磁化強度e值相對磁飽和(%)7685929496100YG20的e值22.425.127.127.728.429.5YG6的e值6.737.528

9、.148.328.58.85     根據表4-17作圖4-25    圖4-25繪出合金的比飽和磁化強度e與合金鈷含量、相對磁飽和值的關系,從圖可以看出:   1、當測出某合金牌號的e(如YG13C,含鈷13%,e為17.7)后,從圖上我們可以大致看出,該牌號的相對磁飽和值約為92%,位于二相區(qū)的上限,即合金碳含量位于二相區(qū)上限。   2、在二相區(qū)內(設有相對磁飽和上限為96%,下限為76%),每一牌號(Co含量固定,如Co=16%)的相對磁飽和值因碳不同有一個波動范圍(即通過含Co

10、點作線,交于相對磁飽和線的上限與下限,即在二相區(qū)內,合金允許碳含量波動的上限與下限,高于上限,合金中出現游離碳,低于下限,合金中出現相),隨著合金的鈷含量增加,這個上、下限的允許波動范圍也隨之增大(如YG20YG16)。   3、不同Co含量的牌號,因碳含量不同,而可能具有同一e值。比如e=23,它是YG16合金相對磁飽和二相的上限,是YG21合金相對磁飽和二相區(qū)的下限。相對磁飽和另一種敘述方法:由于碳的減少,相中W含量增加,如前述,降低了鐵磁質的平均磁矩。相當于使相中有一部分鈷失去磁性,只有一部分相的鈷能被磁化,WC-Co硬質合金中的Co在磁場中能被磁化的部分占合金質量(

11、被測合金)的百分比稱為鈷磁(Com),被測合金的鈷磁與被測合金的鈷含量之比Com/Co,稱為該合金的相對磁飽和。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合金的鈷磁,算出同一牌號合金因碳含量不同的各種不同的相對磁飽和值。于是:   合金(相)相對磁飽和=(4)/(4CO)=Com/Co(應除去氧含量和雜質)   劉經知的研究表明,Com與合金中的含碳量有較好的對應關系,在WC+,WC+相區(qū)內,Com隨碳量的降低而降低,碳每降低0.01%,而Com降低0.1%,形成了(C降低/Com降低)=1/10的關系。如表4-18所示。   表4-18 YG6合金碳含量的變

12、化對合金Com的影響編號配碳差,%配碳量,%相當于WC總碳,%Com,%Com差 ,%相區(qū)金相結果 1 5.866.236.0 WC+CC06 0.030.0 25.836.206.0WC+C00E00 0.020.2 35.816.185.8C00E00 0.050.5 45.766.125.3C00E00 0.050.5 55.716.074.8C00E00 0.030.3 65.686.044.5WC+C00E04 0.020.2 75.6

13、66.024.3C00E08    為了證實鈷相中因W含量的增加,使鈷相的磁性降低,我們在純鈷中分別加入不同量的W粉,將它們制成鈷合金,然后分別測量它們的比飽和磁化強度或Com,算出它們的相對磁飽和值(見表4-19)并制成圖4-26。從圖可知,隨著鈷中含W量增加,鈷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值隨之降低,當鈷合金相對磁飽和值在80%時,鈷中含W量在17%左右。當鈷合金中不含W時,鈷的相對磁飽和值在98%至104%之間(主要是計算系數不同和測量誤差所致)。   表4-19 鈷中加入不同量的W對鈷磁、比磁飽和、相對磁飽和的影響 Co,%W,%

14、5;××廠測量單位:   ×   ×    ×      檢測室鈷磁,%相對磁飽和,%比磁飽和Gscm3/g系數(1.0××)比磁飽和Gscm3/g系數(1.0××)相對磁飽和,%(系數1.0××)相對磁飽和,%(系數1.0××)1A100098.8298.82163.1154.4101.9696.51100.38100.38165.0156.21

15、03.1297.601B100099.0699.06166.1157.2103.7998.249898164.3155.5102.7197.212991100.02101.03165.0156.2104.1698.5999.93100.93164.9156.1104.0998.52397396.999.90159.0150.5102.4696.9896.999.90159.0150.5102.4696.98495594.5499.52153.7145.5101.1295.7194.499.37153.7145.5101.1295.71593790.3997.19146.4138.698.429

16、3.1590.4897.29146.4138.698.429333135.8126.694.3289.2784.1293.47135.9128.794.4089.357851575.5488.87121.3114.889.1084.4275.4488.75121.0114.588.9584.198802064.7880.98102.497.080.0375.7564.0180.01102.897.380.2875.949752550.2266.9680.476.167.0363.4449.7566.3379.975.666.5863.0210703041.1958.8

17、466.062.558.9455.7941.1458.7765.662.158.5655.4211604021.0435.0733.832.035.2333.3421.0435.0733.832.035.2333.341250506.4512.9011.410.814.2313.476.5113.0211.210.613.9613.211340602.476.186.05.69.328.8237.56.15.79.488.971430700.030.11.21.12.482.350.020.071.21.12.482.35152180000.30.31.020.96000.30.31.020.

18、96161090000.10.10.680.64000.10.10.680.64   研究合金中的磁性實際上研究合金中相的磁性,如上所述,當合金中的成分和雜質含量固定時,WC-Co硬質合金中因碳的減少,使相中W含量增加,從而使相的磁性降低。當我們測出各種牌號(不同含鈷量)合金的不同碳含量的比飽和磁化強度4合金時,就可以算出各種牌號合金的不同碳含量的各種不同的相對磁飽和值,將其作成圖4.27。   圖4-27中各線條表示:   1、每一條斜線,代表含鈷量不同的一個牌號。   2、圖中的橫坐標,為合金的WC的總碳。   3、圖中的豎座標,為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值。   4、圖中二條橫虛線,為合金二相區(qū)的界限線,二虛線中間為WC+二相區(qū),上面為WC+C三相區(qū),下面為WC+三相區(qū),試驗證明(試驗者不同,試驗條件不同,試驗結果會略有差異),二相區(qū)上限,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值約為95-100%。二相區(qū)下限,合金的相對磁飽和值約為7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