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教學參考素材_第1頁
高中物理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教學參考素材_第2頁
高中物理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教學參考素材_第3頁
高中物理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教學參考素材_第4頁
高中物理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教學參考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理高考“新題”的解題策略為了考查考生各方而的能力,提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每一年的高 考題中都會出現一些比較新穎的題目。物理高考題更是''年年歲歲卷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 而對這些“新題”,不少考生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筆者在物理高考復習教學中,向學 生提出這樣的策略:“熟題當作生題做,生題當作熟題做;平時苦練基本功,打遍天下無敵 手?!毕旅婢徒陙砦锢砀呖碱}中出現的常見類型的“新題”作一剖析,從而分析其解題的 策略。一、''老歌新唱”型陳題翻新,在原有的傳統(tǒng)題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巧妙的變化而成。表而上看題目并沒有多 少新意,但仔細品味卻有所變

2、化,有的甚至有本質的區(qū)別。最近幾年的物理高考題中,有相 當一部分都是屬于這一類型。圖如圖2所示。求桿的質量0和加速度a。例1 (2001年全國高考題第20題)如圖1所示,一對平行光滑軌道放置在水平面上, 兩軌道間距2=0. 20m,電阻Q1.0Q;有一導體桿靜止地放在軌道上,與兩軌道垂直,桿 及軌道的電阻皆可忽略不計。整個裝置處于磁感強度5=0. 50T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 軌道而向下?,F用外力尸沿軌道方向拉桿,使之做勻加速運動。測得力尸與時間匕的關系圖分析這是一道看似平實無奇,實為暗藏鋒芒的題目。從物理情景上看,并不是一種 新題型一一磁場中的軌道、滑桿問題(考生對此是非常熟悉的):但稍

3、加思索就會發(fā)現,它 同以往做的題目大不相同一一滑桿做勻變速運動(而考生做得較多的是滑桿勻速的情形)。 這道題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既用到電磁感應、磁場力和有關電路的知識,又用到受力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和有關運動學的知識,還涉及到圖象的分析和處理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 學習中不但要正確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而且要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 會貫通°該題是一道陳題翻新的好題目。例2 (2003年全國高考題第18題)如圖所示,兩根平行金屬導軌固定在水平桌而上,每根導軌每米的電阻為r=0.10Q/in,導軌的端點產、 0用電阻可忽略的導線相連,兩導軌間的距離1 = 0. 20m,有

4、隨時間變化的勻強磁場垂直于桌 面,己知磁感應強度6與時間下變化的關系為比例系數k=0.020T/s, 一電阻不計 的金屬桿可在導軌上無摩擦地滑動,在滑動過程中保持與導軌垂直,在亡=0時刻,金屬桿 緊靠在產、。端,在外力作用下,桿以恒定的加速度從靜止開始向導軌的另一端滑動,求在 t=6. 0s時金屬桿所受的安培力。分析這道題目表而上看與例1十分相似解題策略一一謹慎讀題,新舊對比,熟題生做°首先要耐心仔細地把題目通讀一遍, 看清題目的意思,切忌浮燥輕敵,因似曾相識而草率作答。然后把該題與以前做過的類似題 目進行對照比較,尋找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存同求異一一既要比較相似之處,以便應用以前 使

5、用過的方法和思路,更要比較不同之處,從而采取相應對策:在此基礎上再認真謹慎地尋 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新鞋老路”型這一類題目,初看起來好像從來沒有見到過,但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fā)現,題目所涉及的 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有關的技巧等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例2 (2000年上海巾高考題21)風洞實驗室中可產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調節(jié)的風力,現將一套有小球的細直桿放入風洞口實驗室,小球孔徑略大于細桿直徑(如圖3所示工1當桿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時,調節(jié)風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桿上勻速運動。這時小球所受的風力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與桿間 的動摩擦因數,2保持小球所受風力不變,使桿與水平方向間夾

6、角 為37°并固定,則小球從靜止出發(fā)在細桿上滑下距離s所 需時間為多少? (sin37° =0.6, cos37° =0.8)分析本題是在風洞實驗室中研究小球的受力情況 和運動情況,緊密聯系科研實際,情景設置新穎別致。但 稍加思考就不難發(fā)現,該題實際上是一道“力和運動”的基本題:第1問是根據共點力的 平衡條件來求解:第2問則是一個典型的動力學問題一一由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2002年上海18)已知某一區(qū)域的地下埋有一根與地表面平行的直線電纜、電纜中通 有變化的電流,在其周圍有變化的磁場,因此可以通過在地面上測量閉合試探小線圈中的感 應電動勢來探測電纜的確切位置、

7、走向和深度。當線圈平而平行地面測量時,在地而上a、 c兩處測得試探線圈中的電動勢為零,b、d兩處線圈中的電動勢不為零;當線圈平而與地而 成45°角時,在b、d兩處測得試探線圈中的電動勢為零°經試探線圈測量發(fā)現,a、b、c、d恰好位于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四個7頂角上,如圖所示。據此可以判定地下電纜在:兩3 飛7點連線的正下方,離地表而約深度為 米。./d地面解題策略吃透題意,索本求源,生題熟做。首先要冷靜地看清題意,透過題目 的表象看到其實質,不要被題目的外表所迷惑:也不要被題目中所敘述的一些新的知識、新 的說法所嚇倒。然后再好好地分析題目所涉及的物理知識、物理情景和物理原理

8、;脫去包裝 題目的層層外衣就會暴露其物理本質,這時你會發(fā)現,實際上并不是什么難題。最后應用所 學過的有關知識、聯系平時做過的題目,也就自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三、“而目全非”型這一類題目,不僅僅是改頭換面,陳題翻新的問題,它往往是從頭到腳、從外到里都透 著新鮮氣。這類題目往往大量采用了基礎知識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物理模型與生活實際相結 合、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相統(tǒng)一的命題思路。因為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富有時代氣息而受到命題 者的偏愛。例3(2001年上海市高考題18)某學生為了測量一物體的質量,找到一個力電轉換器,該轉換器的輸出電壓正比于受壓而的壓力(比例系數為A),如圖4所示。測量時先 調節(jié)輸入端的

9、電樂,使轉換器空載時的輸出電壓為零;而后在其受壓面上放一物體,即可測 得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的輸出電壓艮現有下列器材:力電轉換器、質量為公的硅碼、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干電池各一高嬴個、開關及導線若干、待測物體(可置于力|力出轉換器電轉換器的受壓面上)。輸出請在如圖5所示的方框內完成對該物體 的測量。1設計一個電路, 要求力電轉換器的輸力由.轉換器入電壓可調,并且使 電壓的調節(jié).范圍盡可 能大,在方框內畫出 完整的測量電路圖。2簡要說明測量步驟,求出比例系數k,并測出待測物體的質量儂3請設想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圖5分析此題是一種使用新儀器的設計實驗題,其中既考查了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 理

10、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要求學生 既要搞清力電轉換器的大致原理,又要思考用所給器材來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既要設計實 驗所用的電路,又要設計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測量方法:同時還要符合題目中“要求力電轉換 器的輸入電壓可調,并且使電壓的調節(jié)范圍盡可能大”這一限定條件。另外題目還留給學生 很大的想象空間,比如第3問中“設想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所以此題充分體現 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精神和全新的評價理念,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2002年上海23)如圖所示為利用電磁作用輸送非導電液體裝置的示意圖。一邊長為2、 截面枳為正方形的塑料管道水平放

11、置,其右端而上有一截而枳為月的小噴口,噴口離地的高度 為方,管道中有一絕緣活塞,在活塞的中部和上部分別嵌有兩根金屬棒a、6,其中棒6的兩端 與一電壓表相連,整個裝置放在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當棒a中通有垂直紙面向里的恒定電 流力時,活塞向右勻速推動液體從噴口水平射出,液體落地點離噴口的水平距離為s,若液體 的密度為。,不計所有阻力,求:(1)活塞移動的速度;(2)該裝置的功率;(3)磁感強度f的大小;(4)若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現電壓表的讀數變小,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解題策略一一夯實基礎,縱橫聯系,活化思維。要很好地解決這一類問題,首先要 有相當扎實的物理功底,既要熟練掌握中學物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又要透徹理解有關 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同時還要了解一些重要模型的建立過程以及在建模過程中重要研究方法和 物理思想。其次,在平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