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劉勰的“賦比興”論及其承前啟后意義“賦比興”是中國詩學史上的重要話題。 劉勰在文心雕龍 中曾辟詮賦 比興兩篇加以專論。然而現有的“賦比興” 研究似乎對劉勰關于“賦比興”闡釋的承前啟后意義沒有給以 足夠的重視, 而一般的龍學研究對劉勰“賦比興”論的評價也缺 少充分的歷時感。 因此, 準確認識劉勰闡釋的“賦比興”概念的 意旨及其在中國古代“賦比興”理論歷史上的承前啟后地位, 就 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賦比興”是周禮 ?大師中作為“六詩”、毛詩序 中作為“詩有六義”提出來的。首先對“賦比興”同時作出 解釋的是鄭玄,其后是劉熙、摯虞,但釋義多出,莫衷一是。劉 勰在繼承前人闡釋成果的基礎上, 辨彰然否,
2、去偽存真,將“賦” 解釋為直接的“體物寫志”方法,將“比”解釋為包含美刺的 “比喻”,將“興”解釋為借物發(fā)端的“起情”方法,并對 “比”的本體與喻體的類別及“比興”的異同作出了深入分析。 劉勰此論奠定了后世“賦比興”涵義的基本走向。 宋人李仲蒙將 “賦”定義為“敘物以言情”, 朱熹將“比”解釋為“以彼物比 此物”, 將“興”解釋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成為古 代文論關于“賦比興”的最權威、最合理的解釋。一、劉勰之前的“賦比興”論周禮 ?大師最早提出來“賦”、“比”、“興”概念:“太師教六詩,日風,日賦,日比,日興,日雅,日頌?!?漢初的毛詩序 在論及詩的“六義”時又提到它們: “詩 有
3、六義焉:一日風,二日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日雅,六日頌?!?至于究竟什么是“賦”、“比”、“興”,周禮毛詩序 卻沒有給予解釋。漢初毛萇注詩,標舉“興”法 116 處,所 以劉勰文心雕龍 ?比興篇說: “毛公述傳, 獨標興體。 ”“興” 是什么呢?語焉未詳。 稍后的王逸在 離騷經序 中指出: “離 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 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边@ 里,“興”指引用同類事物加以譬喻, 與比喻的“比”似乎沒有 什么分別。 東漢初期的鄭眾在“比”、 “興”的比較中同時對這 兩個概念作出解釋: “比者, 比方于物也; 興者, 托事于物也”?!氨?/p>
4、”即用一個類似的事物作比喻的方法; “興”即寄托某事于 某物,也就是用某物引起某事的方法,即興起。首次對“賦”、“比”、“興”同時作出解釋的是東漢后期的鄭玄。 他早期為詩 經作箋注,“注詩宗毛”,標舉“興”體共有 326 處,將“興”釋為“喻”。在同一首詩中對相同的譬喻的箋注經常 “興”、“喻”交替使用, 有時直接用“興”指稱“喻”, 如鄭 箋解釋齊風 ?東方之日一詩中“東方之月”時說:“月以 興臣”?!芭d臣”便是“喻臣”??追f達在詳細分析了鄭玄箋“興”的各種情況后總結說: “傳言興'也, 箋言興 者喻',言傳所興'者, 欲以喻'此事也。 興'、喻
5、9; 名異而實同。”然而,既然“興”與“比”是譬喻,那么它們之 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在后來給周禮 ?大師“六詩”作注時,他 將“興”解釋為用比喻贊美, 將“比”解釋為用比喻諷刺。 他解 釋說: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 之失,不敢斥言, 取比類以言之; 興',見今之美, 嫌于媚諛, 取善事以喻勸之?!痹谥芏Y ?大司樂注中,鄭玄還說“興者, 以善物喻善事”,可結合參看。鄭玄這里的解釋有三層要義: 1. “賦”、“比”、“興”與政治的聯(lián)系很緊密,是表達詩人對 政教得失意見的手段; 2.“比”、 “興”呈現出與“賦”不同的 整體特征,“賦”是直接表達政教意見的方法,“比”、“興” 是
6、委婉表達政教意見的方法; 3. “比”與“興”之間又有差別, “比”是用比喻委婉地表達對政治失誤諷刺的方法, “興”是用 比喻委婉地表達對政治成就贊美的方法。 唐代成伯瑜 毛詩指說 ? 解說指出:“物類相從,善惡殊態(tài)。以惡類惡,名之為比 以美口(類也)美,謂之為興'?!彼揪褪青嵭?。但這 種解釋并小符合實際。所以東漢末年劉熙在釋名 ?釋典藝中 指出:“詩,之也,志之所之也。興物而作謂之興',敷 布其義謂之賦', 事類相似謂之比'。 ”這個解釋與鄭玄不 同。詩經巾的“比”是以“相似”的“事類”比喻表意的方 法,“興”是以某物開頭表意的方法, “賦”是直接表意的
7、方法。 它們并不非得與政治意見綁在一塊不可, 而是表達詩人現實感受 的創(chuàng)作方法。晉代摯虞文章流別論解釋周禮“六詩”時 說:“賦者,鋪陳之稱也;比者,喻類之言也;興者,有感之辭 也?!辟x“所以假象盡辭,敷陳其志”。與劉熙基本相同。在劉 勰之前關于“賦比興”的闡釋中,“賦”的釋義是明晰統(tǒng)一的, 但只說到“賦”是直接表意即心之法, 沒有說到“賦”也是直接 描寫物象之法,并不完善;“比興”的釋義存在明顯的爭議,王 逸認為“興”就是“譬喻”, 并無分別;鄭玄認為“比興”同為 比喻之法,只是達意的傾向不同,“比”是諷刺批評,“興”是 歌頌贊美;鄭眾、劉熙、摯虞則認為,“比”與“興”的喻體與 本體之間雖然有
8、相似的、 可類比的關系,但“比”是以物比物的 譬喻,“興”足以物引物的起興。 到底何去何從?劉勰不儀對此 給出了明確的有說服力的答案,而且進一步完善了“賦”的解 釋,奠定了后世中國文學理論“賦比興”論的基本涵義。三、劉勰“賦比興”論的影響及后世“賦比興”論的得失劉勰的“賦比興”論,澄清了此前莫衷一是的爭論, 奠定了 后世“賦比興”論的基調。 后世關于“賦比興”的闡釋在此基礎 上有進一步的豐富和深化, 但也出現一些倒退,從而彰顯出劉勰 的可貴。比如關于“賦”。劉勰解釋為“體物寫志”的統(tǒng)一。唐人賈島二南密旨“論六義”說“布義日賦”,“賦論二”中說“賦 者指事而陳”,合而論之,“賦”是“陳事布義”之
9、法。宋 人李仲蒙說:“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物盡也。”這是對“賦” 的最穩(wěn)妥的解釋。長期以來,由于朱熹的巨大學術影響,今天人 們在理解占代詩賦中的“賦”法時, 習慣以朱熹的解釋“賦則直 陳其事”“賦者,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為依據, 其實朱熹的 解釋看到客觀的“事”, 遺漏了主體的“志”, 而這恰恰是“敷 陳其事”的深層寄托,所以抵不上劉勰和李仲蒙的解釋穩(wěn)妥全 面。因此,海外華裔學者葉嘉瑩將“賦”總結為“即心即物”的 方法。當直接“即心”、表達思想感情時,“賦”是抽象的議論 抒情,不僅不符合中國古代“溫柔敦厚”的詩教, 而且缺乏藝術 性,難以感人。 所以明人李東陽 麓堂詩話 云:“蓋正言直述,
10、 則易于窮盡, 而難于感發(fā)”; 清人吳喬圍爐詩話 卷 l 批評說: “宋詩亦有意,惟賦而少比興,其詞徑以直,如人而赤體。”古 人主張,要通過“體物”來“寫志”, 通過“陳事”來“布義”, 通過“敘物”以“言情”, 如馬致遠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蘇 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 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敝祆溆^書有感:“半畝方塘 一鏡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 于是“賦”在表現形態(tài)上又集中展現為客觀事物的直接描繪。 鐘 嶸詩品序說:“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成伯瑜毛 詩指說
11、?解說說:“賦者,敷也,指事而陳布之也?!蔽簯c之 詩人玉屑 說:“賦者直陳其事。 ”當“賦”直接狀物敘事時, 恰恰是創(chuàng)造形象可感的藝術意境的根本途徑。 如唐齊已 風騷旨 格:“詩有六義二日賦:風和日暖方開眼,雨潤煙濃小 舉頭'?!彼螀倾飙h(huán)溪詩話:“秦少游詩云:此客念家渾 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風。 '此直說客中而有思家之情, 乃賦法?!?謝榛四溟詩話卷 2 謂:“孔雀東南飛',一句興起,余皆 賦也?!边@里舉的用“賦”法創(chuàng)作的詩例,都是形象生動、鮮明 的。關于“比”。 劉勰認為“比”是廣泛的比喻于法, 比喻的本 體和喻體不拘一格, 可以是客體和主體的各種類似的形態(tài), 表達 的
12、主體意見也不限于諷刺,可以包括贊美在內的一切意向 朱熹 詩集傳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這里的“物”顯然 并不僅僅局限于指客觀事物, 而是包括形而下和形而上、 客體與 主體的一切事物。 朱熹認為“比”的“本體”和“喻體”叮以是 一切事物, “比”即用各種事物作喻體狀物達意的方法。 在表現 形式上,正如孔穎達毛詩序正義指出的那樣:“諸言如' 者,皆比辭也”。顯然,這種解釋是全面、穩(wěn)妥的。相比起來, 鐘嶸詩品序認為“因物喻志,比也”;李仲蒙認為“索物以 托情謂之比', 情附物者也”, “比”是以客觀事物為喻體比 喻主體感情,這種解釋就存在著明顯的局限和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對
13、“比”的理論有極大的貢獻和深化。 首先,陳驥的文則對“取喻之法”做了比劉勰更為精細的分 析,標志著古代比喻理論的高峰。他指出:取喻之法,大概有十,略條于后。一曰直喻?;蜓元q,或言 若,或言如,或言似,灼然可見。孟子曰:“猶緣木而求魚也。”書曰:“若朽索之馭六馬。”論語曰:“譬如北辰。”莊子曰:“凄然似秋。”二日隱喻。其文雖晦,義則 可尋。禮記曰:“諸侯不下漁色?!眹齼热校蟛遏~ 然,中網取之,是無所擇公羊傳曰:“其諸為其雙雙而 俱至者與?”言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其雙行匹至似獸。 山海經 有獸名“雙雙”,此類是也。三日類喻。取其一類,以次喻之。書曰:“王省惟歲,鄉(xiāng)士惟月,師惟日。”歲、月、
14、日,一 類也。賈誼新書曰:“天子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 堂、陛、地,一類也。此類是也。四日詰喻 . 雖為喻文,似成詰 難。論語曰:“虎出于押,龜壓毀于櫝中,是誰之過歟?”左氏曰:“人之有墻,以弊惡也;墻之隙壞,誰之咎也?” 此類是也。五曰對喻。先比后證,上下相符。莊子曰:“魚 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避髯釉唬骸傲魍柚褂诋T臾, 流言止于智者?!贝祟愂且?。六曰博喻。取以為喻,不一而足。書曰:“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 旱,用汝作霖雨?!避髯釉唬骸蔼q以指測河也,猶以戈舂黍 也,猶以錐飧壺也?!贝祟愂且病F咴缓営?。其文雖略,其意甚 明。左氏傳曰:“名,德之輿也?”揚子曰:
15、“仁,宅 也?!贝祟愂且?。 八曰詳喻二須假多辭, 然后義顯。 荀子 曰:“夫耀蟬者,務在乎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無 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則天下歸之,若蟬之歸明火也?!贝?類是也。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證其事。左氏傳曰:“諺所謂庇焉而縱尋斧焉者也?!倍Y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 之謂乎。 ”此類是也。 十曰虛喻。 既不指物,亦不指事。 論語 曰:“其言似不足者?!崩献釉唬骸??f 兮似無所止?!贝?類是也。其中,“直喻”即今天講的“明喻”, “隱喻”即今天講的 “暗喻”,“博喻”則總結了中國古代詩文創(chuàng)作中“用譬喻處重 復聯(lián)貫, 至有七八轉者”的現象, “引喻”與“用事”中的“用
16、語典”相通, “虛喻”揭示了比喻中喻體是形而上的抽象之物的 情況。其次,吳沆、楊萬里揭示過詩歌創(chuàng)作中本體與喻體互易的 比喻方法并加以倡導。吳沆環(huán)溪詩話卷下指出:“詠月便說 如雪如冰,若詠雪詩反說他如月之白;詠人便比物,詠物便比 人?!睏钊f里也指出過這種情況: “白樂天女道士 詩云:姑 山半峰雪, 瑤水一枝蓮。 '此以花比美婦人也; 東坡海棠 云: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對于這種喻體與本體的互置情況, 吳沆環(huán)溪詩話 評價說:“且 如詠物詩,多是要顛倒方好。”“如此而變通之,筆下自活 矣?!边@個命題很有意義, 它實際上與西方詩學所強調的“詩訴 諸想
17、象”方法論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關于“興”。 劉勰認為“興”是“起情”之法、 借物發(fā)端之 法。后人抓住劉勰的這個解釋進一步加以鞏固。 如宋代李仲蒙說: “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者也?!敝祆湔f:“興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興則托物興詞。”明梁寅詩演義卷 1 云:“凡興者,先托于物而后言所詠之事也?!庇置魅嗽S詩賦:“感事觸情,緣情生境謂之興。”清吳喬答萬 季野詩問:“月子彎彎照九州',興也?!庇谑牵忉層鷣?愈清楚, “興”就是為了表現某個事物、 傳達某種情思而用與該 事物、該情思在形象上、聲音上有某種聯(lián)系的事物開頭的方法。 用作起興的事物與其所表現的對象也許會呈現某種相似之處, 如“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與下文所寫劉蘭芝與焦仲卿纏綿悱 惻的愛情故事即如此。“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兔 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等等都是如 此。這種情況,占人叫做“興而比”,既是興又是比。在這種情 況中,興體與本體問存在著明顯的類似關聯(lián),但作為起興之法, 一般很難用“如”、“猶”、“好像”、“仿佛”一類的喻詞把 本體與興體聯(lián)系起來。 另一種情況是, 用作起興的事物與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秘書證考試報名信息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電力行業(yè)發(fā)展前景:試題及答案
- 2025企業(yè)合作合同模板示例
- 無人機物流助力低空經濟新局面
- 2025二手住宅委托購買合同
- 初中歷史跨學科融合的創(chuàng)新策略與實踐路徑
- 煤礦新員工入職管理
- 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系統(tǒng)醫(yī)學實驗(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連藝術學院《口腔修復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賓川縣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考試(三)英語試題含解析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課件
- 2024年鄭州黃河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浙江紹興市文化旅游集團限公司招聘83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玉米種子的購銷合同
- 高等數學 課件 第三節(jié) 分部積分法
- 內蒙古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單獨招生(機電類)考試題(附答案)
- (2025)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公需課題庫(附含答案)
- 備戰(zhàn)中考2024年深圳市數學模擬題分類《填空壓軸題》含答案解析
- 國際商務貿易交流交往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備案拿地
- 內部控制評價和監(jiān)督制度(3篇)
- 《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