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_第1頁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_第2頁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_第3頁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_第4頁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氣標準一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消防)2 4火災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2 4.1 一般規(guī)定24.1. 1本章適用于民用建筑內(nèi)火災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及防盜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24.1. 2下列民用建筑需要設置火災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2 4 . 1 . 2. 1高層建筑(1)1 0層及1 0層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層設迸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2 )建筑高度超過2 4m的其他民用建筑。(3 )與高層建筑直接相連且高度不超過2 4 m的裙房。2 4.1.2.2低層建筑(i)建筑高度不超過2 4 m的單層及多層有關公共建筑。(2 )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 4 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有關公共建筑。2

2、4.1. 3火災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應針對保護對象的特點,做到安全可靠,技 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維護管理方便。2 4.1.4民用建筑應根據(jù)英使用性質(zhì)、火災危險性、毓散和撲救難度等進行防火等級的分類, 一般可按表2 4 . 1 . 41和2 4 . 1 . 4 2劃分。24.2保護等級與保護范圍的確定2 4. 2. 1各類民用建筑的保護等級應根據(jù)建筑物防火等級的分類,按下列原則確定:(1 )超高層(建筑高度超過1 0 0 m)為特級保護對象,應采用全面保護方式。(2 )高層中的一類建筑為一級保護對象,應采用總體保護方式。(3)高層中的二類和低層中的一類建筑為二級保護對象,應采用區(qū)域保護方

3、式;重要的亦可釆 用總體保護方式。(4 )低層屮的二類建筑為三級保護對彖,應采用場所保護方式;重要的亦可采用區(qū)域保護方式。2 4.2. 2火災探測器在建筑物中設置的部位,應與保護對象的等級相適應,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 4. 2. 2. 1在超高層建筑物中,除不適合裝設火災探測器的部位外(如廁所、浴池),均 應全而設置火災探測器。2 4. 2. 2. 2及二級保護對象,應分別在下述部位裝設火災探測器:(1 )走道、大廳;(2 )重耍的辦公室,會議室及貴賓休息室;(3)可燃物品庫、空調(diào)機房、白備應急發(fā)電機房、配變電室、ups室;(4 )地下室、地下車庫及多層建筑的底層汽車庫(超過2 5臺);(5 )

4、具有可燃物的技術夾層;(6 )重要的資料、檔案庫;(7)前室(包括消防電梯、防排煙樓梯間、疏散樓梯間及合用的詢室);(8)電子設備的機房(如電話站、廣播站、廣播電視機房、中控室等);(9 )電纜隧道和高層建筑的垃圾井前室、電纜豎井;(10)凈高超過0. 8 m具肓可燃物的悶頂(但設直自動噴灑設施的可不裝);(ii)電子計算機房的主機室、控制室、磁帶庫;(1 2 )商業(yè)和綜合建筑的營業(yè)廳、可燃商品陳列室、周轉庫房;(13)展覽樓的展覽廳、報告廳、洽談室;(1 4 )博物館的展廳、珍品儲存室;(15)財貿(mào)金曲樓的營業(yè)丿r、票證庫;(16)三級及以上旅館的客房、公共活動用房和対外出租的寫字樓內(nèi)主耍辦

5、公室;(17)電信和郵政樓的重要機房、電力室;(18)廣播電視樓的演播室、錄音室、播音室、道具和布景室、節(jié)目播出及其技術用房;(19)電力及防洪調(diào)度樓的微波機房、計算機房、調(diào)度室、微波室、控制機房;(20)醫(yī)院的病歷室、高級病房及貴重醫(yī)療設備的房間;(2 1)劇場的舞臺、化妝室、聲控和燈控室、服裝、道具利布景室;(22)體育館(場)的燈控、聲控室和計時記分控制室;(2 3)鐵路旅客站、碼頭和航空港的調(diào)度室、導控室、行包房、票據(jù)庫、售票室、軟席候車室 等;(24)根據(jù)火災危險程度及消防功能耍求需要設置火災探測器的其他場所。2 4. 2. 2. 3三級保護對彖,應在下述部位裝設火災探測器:(1 )

6、電子計算機房的主機室、控制室、磁帶庫;(2 )商場的營業(yè)廳、周轉庫房;(3 )圖書館的書庫;(4 )重要的資料及檔案庫、陳列室;(5 )劇場的燈控室、聲控室、化妝室、道具及布景室;(6)根據(jù)火災危險程度及消防功能耍求需耍設置火災探測器的其他場所。24.2. 3報警區(qū)域應按防火分區(qū)或樓層劃分。一個報警區(qū)域宜山一個防火分區(qū)或同樓層的兒 個防火分區(qū)組成。2 4.2.4探測區(qū)域應按獨立房(套)間劃分。一個探測區(qū)域的面積不宜超過5 0 0 m2。從 主要出入口能看清其內(nèi)部,且面積不超過1 0 0 0 m2的房間,也可劃為一個探測區(qū)域。2 4.2. 5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非重點保護建筑,可將數(shù)個房間劃為一個

7、探測區(qū)域。2 4.2.5.1相鄰房間不超過5個,總面積不超過4 0 0 m 2 ,并在每個門口設有燈光顯示 裝置。2 4 . 2. 5. 2相鄰房間不超過1 0個,總面積不超過1 0 0 0 m 2 ,在每個房間門口均能看 清其內(nèi)部,并在門口設有燈光顯示裝置。2 4.2. 6下列場所應分別單獨劃分探測區(qū)域:(1)敞開或封閉樓梯間。(2)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3 )走道、坡道、管道井、電纜隧道。(4 )建筑物悶頂、夾層。2 4.2. 7火災自動報警部位號的顯示,一般是以探測區(qū)域為單元,但対非重點建筑當釆用非 總線制式,亦可考慮以分路為報警顯示單元。2 4

8、.3系統(tǒng)設計2 4.3. 1火災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應根據(jù)保護對象的分級規(guī)定、功能要求和消防管 理體制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火災報警及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應包括自動和手動兩種觸發(fā)裝置。2 4.3. 2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可有下列兒種基本形式:(1)區(qū)域系統(tǒng)。(2 )集中系統(tǒng)。(3 )區(qū)域一集中系統(tǒng)。(4 )控制中心系統(tǒng)。2 4.3. 3區(qū)域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要求:2 4. 3. 3. 1保護對象僅為某一局部范圍或某設施。2 4 . 3 . 3. 2應有獨立處理火災事故的能力。2 4. 3. 3. 3在一個建筑物內(nèi)只能有一 個這樣的系統(tǒng)。2 4. 3. 3. 4報警控制器應設在冇人值班的房

9、間或場所內(nèi)(如保衛(wèi)、值班等部門)。2 4. 3. 4集中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要求:2 4.3.4 . 1本系統(tǒng)適用于保護對彖較少且分散,或雖保護對象較多但沒條件設區(qū)域報警控 制器的場所。2 4.3.4. 2當規(guī)模較大,保護控制對象較多,選用由微機構成報警控制器時,宜采用總線 方式的網(wǎng)絡結構。2 4. 3. 4. 3當采用總線方式的網(wǎng)絡結構時,報警和消防聯(lián)動控制宜采用如下方式:(1)報警采用總線制,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可采取按功能進行標準化組合的方式?,F(xiàn)場設備的操 作與顯示,全部通過控制中心。各設備之間的聯(lián)動關系由邏輯控制盤確定。(2 )如有條件,報警和聯(lián)動控制皆通過總線的方式。部分就地,大部分是山消防控

10、制中心輸出 聯(lián)動控制程序。2 4.3.4. 4集中系統(tǒng)用的報警控制器,對于一個建筑物內(nèi)的消防控制室,設置數(shù)量不宜超 過兩臺。2 4.3.4. 5應在每層主耍樓梯口明顯部位,裝設識別火災層的聲光顯示裝置。有條件時亦 宜在各樓層消防電梯前室設火災部位復示盤。當每層面積較少房間布局規(guī)幣而無復示盤時,可在報警單元門口設火警顯示燈。2 4. 3. 4. 6集屮報警控制器應設置在有專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內(nèi)。2 4. 3. 5區(qū)域一集中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要求:2 4. 3. 5. 1本系統(tǒng)適用于以下場合:(1)規(guī)模較大、保護控制對象較多;(2 )冇條件設置區(qū)域報警控制器;(3)需要集中管理或控制。2 4. 3.

11、5. 2系統(tǒng)中應設有一臺集中報警控制器和二臺及以上區(qū)域報警控制器。2 4. 3. 5. 3當控制點數(shù)較多,有條件時宜采用上、下位機總線制微機報警控制方式,其功 能要求為:下位機(區(qū)域機):接收火災報警信號后,能輸出控制程序,起動各消防設施的聯(lián)動裝置。 上位機(集中機):能顯示全系統(tǒng)中各火災探測器、聯(lián)控裝置和各區(qū)域機的工作狀態(tài);當需要時, 亦可直接發(fā)出動作指令通過區(qū)域機起動所需要起動的消防設施。2 4. 3. 5. 4集中報警控制器應設置在有專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內(nèi)。2 4. 3. 6控制中心系統(tǒng)應符合下列耍求:2 4. 3. 6. 1本系統(tǒng)適用于規(guī)模大,需要集中管理的群體建筑及超髙層建筑。2 4

12、.3.6.2系統(tǒng)能顯示各消防控制室的總狀態(tài)信號及能擔負總體滅火的聯(lián)絡與調(diào)度職能。2 4.3.6. 3宜通過bas或作為其一個子系統(tǒng),實現(xiàn)報警、自動滅火的各項功能。當管理 體制上有困難時,亦宜單獨組成系統(tǒng)。2 4 . 3. 6. 4消防控制屮心宜與主體建筑的消防控制室結合。2 4. 3. 6. 5 般不宜超過二級管理。2 4. 37當采用總線方式網(wǎng)絡結構時,應有斷路和短路故障保護措施。對于斷路故障宜采用 環(huán)形總線結構;對于短路故障宜針對工程的重要程度和條件,采取在總線上適當部位插入隔離器 或選用帶隔離器的探測器等描施。2 4.3. 8超高層建筑火災自動報警及控制系統(tǒng)設計,除應滿足一類高層建筑的各

13、項要求外, 還應符合以下要求:2 4.3.8.1火災探測器的設置原則應符合本章第2 4.2.2.1款的規(guī)定。2 4. 3. 8. 2各避難層內(nèi)之交直流電源,應按避難層分別供給,并能在末端各口白動互投。2 4. 3. 8. 3各避難層內(nèi)應有可靠的應急照明系統(tǒng),其照度不應小于正常照度的5 0%。2 4.3.8. 4各避難層內(nèi)應設獨立的火災事故廣播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宜能接收消防控制中心的冇 線和無線兩種播音信號。2 4. 3. 8. 5各避難層應與消防控制中心z間設獨立的冇線和無線呼救通訊。在避難層應毎隔一定距離(如2 0 m左右步行距離),設置火警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塞孔。2 4.3.8. 6超高層建筑中

14、的電纜豎井,宜按避難層上下錯位設置,有條件時豎井之間的水 平距離至少相隔一個防火分區(qū)。2 4 . 3. 8 . 7建筑物內(nèi)用于火災報警與聯(lián)動控制的布線,應符合木章第2 48. 2條的規(guī) 定。2 4. 3. 8. 8當在屋頂設消防救護用氏升飛機停湖l坪時,應采取以下措施:(1)為保證在夜間(或不良天氣)匕機能安全起降,應根據(jù)專業(yè)要求設置燈光標志;(2)在停機坪四周應設有航空障礙燈,障礙燈光采用能用交、直流電源供電的設備;(3)在直升e機著陸區(qū)四周邊緣和距5m范圍內(nèi),不應設置共用電視天線桿塔、避雷針等障礙 物;(4 )從最高一層疏散口(疏散樓梯、電梯)至直升飛機著陸區(qū),在人員行走的路線上應有明顯

15、的誘導標志或燈光照明。直升飛機的燈光標志應可靠接地,并應有防雷擊措施。斥-面應有良好的 防水扌音施。防止雨水等進入燈具或管路內(nèi);(5 )設置消防電源控制箱;(6)按木章第2 4. 3. 8. 5款的要求,與消防控制中心設冇通'訊聯(lián)絡設施。2 4.4火災事故廣播2 4.4. 1區(qū)域一集中和控制中心系統(tǒng)應設置火災事故廣播,集屮系統(tǒng)宜設置火災事故廣播。2 4. 4. 2火災事故廣播揚聲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2 4. 4. 2. 1走道、大廳、餐廳等公共場所,揚聲器的設置數(shù)量,應能保證從本層任何部位 到鍛近一個揚聲器的步行距離不超過1 5 m。在走道交叉處、拐彎處均應設揚聲器。走道末端垠 后

16、一個揚聲器距墻不大于82 4.4.2. 2走道、大廳、餐廳等公共場所裝設的揚聲器,額定功率不應小于3w,實配功 率不應小于2 w。2 4.4.2.3客房內(nèi)揚聲器額定功率不應小于1 w。2 4. 4. 2. 4設置在空調(diào)、通風機房、洗衣機房、文娛場所和車庫等處,有背景噪聲干擾場 所內(nèi)的揚聲器,在英播放范用內(nèi)最遠的播放聲床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 5 d b,并據(jù)此確沱揚聲 器的功率。2 4. 4. 3火災事故廣播系統(tǒng)宜設置專用的播放設備,擴音機容量宜按揚聲器計算總容量的1 . 3倍確定,若與建筑物內(nèi)設置的廣播音響系統(tǒng)合用時,應符合下列要求:2 4.4.3. 1火災時應能在消防控制室將火災疏散層的揚聲

17、器和廣播音響擴音機,強制轉入 火災事故廣播狀態(tài)。2 4 . 4 . 3. 2床頭控制柜內(nèi)設置的揚聲器,應有火災廣播功能。2 4.4.3. 3采用射頻傳輸集中式音響播放系統(tǒng)時,床頭控制柜內(nèi)揚聲器宜有緊急播放火警 信號功能。如床頭控制柜無此功能時,設在客房外走道的每個揚聲器的實配輸入功率不應小于3 w,且揚聲 器在走道內(nèi)的設置間距不宜大于10m。2 4.4.3. 4消防控制室應能監(jiān)控火災事故廣播擴音機的工作狀態(tài),并能遙控開啟擴音機和 用傳聲器直接播音。2 4.4.3. 5廣播音響系統(tǒng)擴音機,應設火災事故廣播備用擴音機,備用機可手動或自動投 入。備用擴音機容量不應小丁火災事故廣播揚聲器容量最人的3層

18、中揚聲器容量總和的1 . 5倍。2 4.4. 4火災事故廣播輸出分路,應按疏散順序控制,播放疏散指令的樓層控制程序如下:(1)2層及2層以上樓層發(fā)生火災,宜先接通火災層及其相鄰的上、下層。(2)n層發(fā)生火災,宜先接通木層、2層及地下各層。(3)地下室發(fā)生火災,宜先接通地下各層及首層。若首層與2層冇大共亨空間時應包括2層。2 4.4. 5火災事故廣播分路配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 4.4.5. 1應按疏散樓層或報警區(qū)域劃分分路配線。各輸出分路,應設有輸出顯示信號和 保護控制裝置等。2 4 . 4. 5. 2當任一分路有故障時,不應影響其他分路的正常廣播。2 4. 4. 5. 3火災事故廣播線路,不應

19、和具他線路(包括火警信號、聯(lián)動控制等線路)同管 或同線槽槽孔敷設。2 4.4.5. 4火災事故廣播用揚聲器不得加開關,如加開關或設有音量調(diào)節(jié)器時,則應采用 三線式配線強制火災事故廣播開放。2 4.4. 6火災事故廣播饋線電壓不宜大于1 0 0 v。各樓層宜設置饋線隔離變壓器。 24.5火災探測器的選擇與設置2 4. 5. 1火災探測器的選擇2 4.5.1.1根據(jù)火災的特點選擇火災探測器時,應符合下列原則:(1)火災初期冇陰燃階段,產(chǎn)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冇火焰輻射,應選用感朋探測 器;(2 )火災發(fā)展迅速,產(chǎn)生大量的熱、煙和火焰輻射,可選用感溫探測器、感煙探測器、火焰探 測器或其組合;

20、(3 )火災發(fā)展迅速,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和少量的煙、熱,應選用火焰探測器;(4 )火災形成特點不可預料,可進行模擬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選擇探測器。2 4. 5. 1 . 2對不同高度的房間,可按表2 4. 5. 1. 2選擇火災探測器。2 4.5. 1. 3在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和可燃液體的場所,宜選用可燃氣體可燃液體探測 器。2 4. 5. 1 . 4下列場所宜選用離子感煙探測器或光電感煙探測器:(1)辦公樓、教學樓、百貨樓的廳堂、辦公室、庫房等;(2 )飯店、誡館的客房、餐廳、會客室及其他公共活動場所;(3 )電子計算機房、通訊機房及其他電氣設備的機房以及易產(chǎn)牛:電器火災的危險場所;(4 )

21、書庫、檔案庫等;(5 )空調(diào)機房、防排煙機房及有防排煙功能耍求的房間或場所;(6 )重要的電纜(電線)豎井、配電室等;(7 )樓梯間、前室和走廊通道;(8)電影或電視放映室等。2 4. 5. 1 . 5對于在火勢蔓延前產(chǎn)生可見煙霧、火災危險性大的場合,如:電子設備機房、 配電室、控制室等處,宜采用光電感煙探測器,或光電和離子感煙探測器的組合。2 4. 5. 1 . 6大型無遮扔空間的庫房,宜采用紅外光朿感煙探測器。2 4. 5. 1 . 7有卜列情形的場所,不宜選用離子感煙探測器:(1 )和對濕度長期大于9 5%;(2 )氣流速度大于5m/s ;(3)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4 )可能產(chǎn)生腐蝕

22、性氣體;(5 )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6 )產(chǎn)生醇類、醯類、酮類等有機物質(zhì)。2 4. 5. 1 . 8有卜列情形的場所,不宜選用光電感煙探測器:(1)可能產(chǎn)生黑煙;(2 )大量積聚粉塵;(3 )可能產(chǎn)生蒸氣和油霧;(4 )在正常情況卜有煙滯留;(5 )存在高頻電磁干擾;(6 )大量昆蟲充斥的場所。2 4. 5. 1 . 9下列情形或場所宜選用感溫探測器:(1)相對濕度經(jīng)常高于9 5%;(2 )可能發(fā)生無煙火災;(3 )有大量粉塵;(4 )在正常情況下有煙和蒸氣滯留;(5 )廚房、鍋爐房、發(fā)電機房、茶爐房、烘干房等;(6 )汽車庫等;(7 )吸煙室、小會議室等;(8 )英他不宜安裝感煙探測器的

23、廳堂和公共場所。2 4. 5. 1 . 1 0常溫和環(huán)境溫度梯度較大、變化區(qū)間較小的場所,宜選用定溫探測器。 常溫和環(huán)境溫度梯度小、變化區(qū)間較大的場所,宜選用差溫探測器。若火災初期環(huán)境溫度變化難以肯定,宜選川差定溫復合式探測器。垃圾間等冇灰塵污染的場所, 亦宜選用差定溫復合式探測器。2 4.5.1. 1 1可能產(chǎn)生陰燃火或者如發(fā)生火災不及早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不宜選 用感溫探測器;溫度在0 °c以下的場所,不宜選用定溫探測器;正常悄況下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 不宜選用差溫探測器。在電纜托架、電纜隧道、電纜夾層、電纜溝、電纜豎井等場所,宜采用纜式線型感溫探測器。 在庫房、電纜隧道、

24、天棚內(nèi)、地下汽車庫以及地下設備層等場所,可選用空氣管線型差溫探測器。2 4. 5. 1 . 1 2有下列情形的場所,宜選用火焰探測器:(1)火災時有強烈的火焰輻射;(2 )無陰燃階段的火災;(3)需要對火焰作出快速反應。2 4.5.1.1 3有下列情形的場所,不宜選用火焰探測器:(1 )可能發(fā)生無焰火災;(2 )在火焰出現(xiàn)前冇濃煙擴散;(3 )探測器的鏡頭易被污染;(4 )探測器的“視線”易被遮擋;(5)探測器易受陽光或其他光源氏接或間接照射;(6 )在正常情況卜有明火作業(yè)以及x射線、弧光等影響。2 4.5.1.14當有自動聯(lián)動裝置或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宜采用感煙、感溫、火焰探測器(同 類型或不同

25、類型)的組合。2 4.5. 1 .15感煙探測器的靈敏度級別應根據(jù)初期火災燃燒特性和環(huán)境特征等因索正確選 擇。一般可按下述原則確定:(1)禁煙場所、計算機房、儀表室、電子設備機房、圖書館、票證庫和書庫等靈敏度級別為i 級。(2)一般環(huán)境(居室、客房、辦公室等)靈敏度級別為ii級。(3 )走廊、通道、會議室、吸煙室、人廳、餐廳、地下層、笛道井等處,靈敏度級別為iii級。 (4 )當房間高度超過8 m時,感煙探測器靈敏度級別應取i級,感溫探測器應按表2 4 . 5 . 1 . 2規(guī)定選擇。2 4. 5. 1 . 1 6差、定溫探測器動作溫度的選擇不應高于最高環(huán)境溫度2 03 5 c,.目應 按產(chǎn)品

26、技術條件確定其靈敏度。一般可按下述原則確定:(1)定溫、差溫探測器在升溫速率不大于1 °c/m i n時,其動作溫度不應小于5 4 °c,且各 級靈敏度的探測器的動作溫度應分別大于下列數(shù)值:級 6 2 °c級 7 0 °c級 7 8 °c(2 )定溫式探測器的動作溫度在無環(huán)境特殊要求時,一般選用ii級。2 4. 5. 1 . 1 7在下列場所可不安裝感煙、感溫式火災探測器:(1)火災探測器的安裝而與地而高度大于1 2m (感煙)、8m (感溫)的場所。(2)因氣流影響,靠火災探測器不能有效發(fā)現(xiàn)火災的場所°(3 )天棚和上層樓板間距、地

27、板與樓板間距小于05 m的場所。(4 )悶頂及相關吊頂內(nèi)的構筑物和裝修材料是難燃型的或者已裝有口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悶頂或 吊頂?shù)膱鏊?。? )難以維修的場所。2 4.5. 2火災探測器的設置與布局2 4. 5. 2. 1探測區(qū)域內(nèi)的每個房間至少應設過一只火災探測器。2 4. 5. 2. 2感煙、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表2 4. 5. 2. 2確定。2 4.5.2. 3在寬度小于3 m的走道頂枷上設置探測器時,宜屆屮布置。感溫探測器的安裝 間距不應超過1 o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 5 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 探測器安裝間距的一半。2 4 . 5. 2. 4探測器

28、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 5 mo2 4 . 5 . 2 . 5探測器周|韋| 0 . 5 m內(nèi),不應有遮擋物。2 4. 5. 2. 6探測器至空調(diào)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 . 5 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2 4 . 5. 2. 7天棚較低(小于2. 2m)且狹小(面積不大于1)的房間,安裝感煙探測器時,宜設置在入口附近。2 4.5.2. 8在樓梯間、走廊等處安裝感煙探測器時,應選在不直接受外部風吹的位置。當 采用光電感煙探測器時,應避開h光或強光直射探測器的位置。2 4.5.2.9在廚房、開水房、浴室等房間連接的走廊安裝探測器時,應避開其入口邊緣1 . 5 m安裝。2 4.5

29、.2.10電梯井、未按每層封閉的管道井(豎井)等安裝火災探測器時應在最上層頂 部安裝。在下述場所可以不安裝火災探測器:(1)隔斷樓板高度在三層以下且完全處于水平警戒范圍內(nèi)的管道井(豎井)及其他類似的場所。(2 )垃圾井頂部平頂安裝火災探測器檢修困難時。2 4.5.2. 1 1感煙、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附錄l. 1中由極限|11|線d 1d1 1 (含d 9 0所規(guī)定的范圍。2 4. 5. 2. 1 2安裝在天棚上的探測器邊緣與下列設施的邊緣水平間距宜保持在:(1)與照明燈具的水平凈距不應小to . 2 m;(2)感溫探測器距高溫光源燈具(如碘鉤燈、容量大于1 0 0 w的白熾燈等)的

30、凈距不應小于 0 . 5 m;(3 )距電風扇的凈距不應小于1 . 5 m;(4 )距不突出的揚聲器凈距不應小于0 , lm;(5 )與各種自動噴水火火噴頭凈距不應小于0 . 3 m;(6 )距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凈距不應小于0 . 5 m;(7 )與防火門、防火卷簾的間距,一般在12 m的適當位宣。2 4. 5. 3探測器數(shù)蜃的確定2 4.5.3.1 一個探測區(qū)域內(nèi)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shù)量,應按下式計算:2 4.5.3. 2在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 0 0 mm的頂棚上設置感煙、感溫探測器時,可不 考慮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在2 0 06 0 0 mmw,按附錄l. 2及l(fā)3

31、確定梁的影響和一只探測 器能夠保護的梁間區(qū)域的個數(shù)。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 0 o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qū)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 當被梁隔斷的區(qū)域而積超過一只探測器的保護而積時,則應將被隔斷的區(qū)域視為一個探測區(qū)域, 并應按本章第2 4.5.3.1款的規(guī)定計算探測器的設置數(shù)量。注:當梁間凈距小于時,可視為平頂棚。2 4.5. 4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2 4.5.4. 1報警區(qū)域內(nèi)每個防火分區(qū),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 區(qū)內(nèi)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于-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宜大于2 5 m。2 4. 5. 4. 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在下列部位裝設:(1) 各樓層的

32、樓梯間、電梯前室;(2) 大廳、過廳、主要公共活動場所岀入口;(3) 餐廳、多功能廳等處的主要出入口;(4) 主要通道等經(jīng)常有人通過的地方。2 4. 5 .4. 3火災手動報警按鈕應在火災報警控制器或消防控制(值班)室的控制、報警盤 上有專用獨立的報警顯示部位號,不應與火災自動報警顯示部位號混合布置或排列,并有明顯的 標志。2 4. 5. 4. 4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操動報警信號,在區(qū)域一集中系統(tǒng)中宜為:(1 )當區(qū)域機能直接進行滅火控制時,可進入?yún)^(qū)域機。(2)當區(qū)域機不能直接進行滅火控制時,可不進入?yún)^(qū)域機而直接向消防控制室報警。2 4. 5. 4. 5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系統(tǒng)的布線宜獨立設置。2

33、4.5.4. 6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墻上的高度町為1. 5 m,按鈕盒應具有明顯的標志 和防誤動作的保護措施。2 4. 6消防聯(lián)動控制2 4 . 6 . 1 般規(guī)定2 4 . 6 . 1 . 1消防聯(lián)動控制對彖應包括以下的內(nèi)容:(1 )滅火設施;(2 )防排煙設施;(3 )防火卷簾、防火門、水幕;(4 )電梯;(5 )非消防電源的斷電控制等。2 4. 6. 1. 2消防聯(lián)動控制應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管理體制、功能要求合理確定控制方式,一般 可采?。?1)集中控制;(2 )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無論采用何種控制方式,應將被控對象執(zhí)行機構的動作信號,送至消防控制室。2 4.6 . 1 . 3容易造成混亂帶

34、來嚴重后果的被控對象(如電梯、非消防電源及警報等)應由 消防控制室集中管理。2 4 . 6 . 2滅火設施2 4. 6. 2. 1設冇消火栓按鈕的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其控制要求如下:(1 )消火栓按鈕控制冋路應采用5 0 v以下的安全電壓。(2)當消火栓設有消火栓按鈕時,應能向消防控制(值班)室發(fā)送消火栓工作信號和起動消防 水泵。(3 )消防控制室內(nèi),對消火栓火火系統(tǒng)應有下列控制、顯示功能:a .控制消防水泵的起、停;b .顯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狀態(tài);c .顯示消火栓按鈕的工作部位。當有閑難時可按防火分區(qū)或樓層顯示。2 4 . 6. 2.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1)設有自動噴

35、水滅火噴頭需早期火災自動報警的場所(不易檢修的天棚、悶頂內(nèi)或廚房等處 除外),宜同時設置感煙探測器。(2)白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屮設置的水流指示器,不應作自動起動消防水泵的控制裝置。報警閥壓 力開關、水位控制開關和氣壓罐壓力開關等可控制消防水泵自動起動。(3 )消防控制室內(nèi),對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宜冇下列控制監(jiān)測功能:a .控制系統(tǒng)的起、停;b.系統(tǒng)的控制閥開啟狀態(tài)。但對管網(wǎng)末端的試驗閥,應在現(xiàn)場設置手動按鈕就地控制開閉,其 狀態(tài)信號可不返回;c 消防水泵電源供應和工作情況;d水池、水箱的水位。對于重力式水箱,在嚴寒地區(qū)宜安設水溫探測器,當水溫降低到5 £以 下時,即應發(fā)出信號報警;e.干式噴

36、水火火系統(tǒng)的最高和鍛低氣壓。一般壓力的下限值宜與空氣壓縮機聯(lián)動,或在消防控 制室設充氣機手動起動和停止按鈕;f .預作用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最低氣壓;g .報警閥和水流指示器的動作悄況。(4 )設有充氣裝置的自動噴水滅火管網(wǎng)應將高、低壓力告警信號送至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 宜設充氣機手動啟動按鈕和停止按鈕。(5 )預作用噴水滅火系統(tǒng)屮應設置由感煙探測器組成的控制電路,控制管網(wǎng)預作用充水。(6)雨淋和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中宜設置由感煙、左溫探測器組成的控制電路,控制電磁閥。電磁 閥的工作狀態(tài)應反饋消防控制室。2 4. 6. 2. 3鹵代烷、二氧化碳氣體口動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1)設冇鹵代烷、二氧

37、化碳等氣體自動滅火裝置的場所(或部位)應設感朋定溫探測器與滅火 控制裝置配套組成的火災報警控制系統(tǒng)。(2)管網(wǎng)滅火系統(tǒng)應有口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起動方式;無管網(wǎng)滅火裝置應 有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二種起動方式。(3 )自動控制應在接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才能起動。(4 )應在被保護對象主要出入口門外,設手動緊急控制按鈕并應有防誤操作措施和特姝標志。(5 )機械應急操作裝置應設在貯瓶間或防護區(qū)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并能在一個地點完成釋放火 火劑的全部動作。(6 )應在被保護對象主要出入口外門框上方設放氣燈并應有明顯標志。(7 )被保護對象內(nèi)應設有在釋放氣體前3 0 s內(nèi)人員疏散的聲警報器。

38、(8)被保護區(qū)域常開的防火門,應設有門白動釋放器,在釋放氣體前能口動關閉。(9)應在釋放氣體前,自動切斷被保護區(qū)的送、排風風機或關閉送風閥門。(10)對于組合分配系統(tǒng),宜在現(xiàn)場適當部位設置氣體滅火控制室;單元獨立系統(tǒng)是否設控制 室可根據(jù)系統(tǒng)規(guī)模及功能要求而定;無管網(wǎng)滅火裝逬一般在現(xiàn)場設控制盤(箱),但裝設位晝應 接近被保護區(qū),控制盤(箱)應釆取防護描施。在經(jīng)常有人的防護區(qū)內(nèi)設置的無管網(wǎng)滅火系統(tǒng),應設有切斷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手動裝置。(11)氣體滅火控制室應有下列控制、顯示功能:a .控制系統(tǒng)的緊急起動和切斷;b.由火災探測器聯(lián)動的控制設備,應具有3 0 s ,可調(diào)的延時功能;c .顯示系統(tǒng)的手動、

39、自動狀態(tài);d .在報警、噴射各階段,控制室應有相應的聲、光報警信號,并能乎動切除聲響信號;e.在延時階段,應能自動關閉防火門、停止通風、空氣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12)氣體滅火系統(tǒng)在報警或釋放滅火劑時,應在建筑物的消防控制室(中心)有顯示信號。(13)當被保護對象的房間無直接對外窗戶時,氣體釋放滅火后,應有排除有害氣體的設施, 但此設丿施在氣體釋放時應是關閉的。2 4 . 6. 2. 4滅火控制室對泡沫和干粉滅火系統(tǒng)應有下列控制、顯示功能:(1 )在火災危險性較人,且經(jīng)常沒有人停留場所內(nèi)的滅火系統(tǒng),應采用白動控制的起動方式。 為提高滅火的可靠性,在采用自動控制方式的同時,還應設置于-動起動控制環(huán)節(jié)。(2

40、)在火災危險性較小,有人值班或經(jīng)常有人停留的場所,防護區(qū)內(nèi)宜設火災口動報警裝置, 滅火系統(tǒng)可以采用手動控制的起動方式。(3 )在滅火控制室應能做到:控制系統(tǒng)的起、停,顯示系統(tǒng)的丄作狀態(tài)。2 4.6. 3電動防火港簾、電動防火門2 4 . 6. 3. 1電動防火卷簾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1)-般在電動防火卷簾兩側設專用的感煙及感溫兩種探測器,聲、光報警信號及手動控制按 鈕(應有防誤操作措施)。當在兩側裝設確有困難時,可在火災可能性大的一側裝設。(2 )電動防火卷簾應采取兩次控制下落方式,第一次rh感煙探測器控制下落距地1. 5 m處停 止;第二次山感溫探測器控制下落到底。并應分別將報警及動作信

41、號送至消防控制室。(3 )電動防火卷簾宜山消防控制室集中管理。當選用的探測器控制電路采用相應措施提高了可 靠性時,亦可在就地聯(lián)動控制,但在消防控制室應有應急控制手段。(4)當電動防火卷簾采用水幕保護時,水幕電磁閥的開啟宜用定溫探測器巧水幕管網(wǎng)有關的水 流指示器組成控制的電路控制。2 4. 6. 3. 2電動防火門的控制,應符合以下耍求:(1 )門兩側應裝設專用的感煙探測器組成控制電路,在現(xiàn)場自動關閉。此外,在就地亦宜設人 工手動關閉裝置。(2)電動防火門宜選用平時不耗電的釋放器,且宜暗設。要冇返回動作信號功能。2 4.6. 4防煙、排煙設施2 4 . 6. 4. 1排煙閥的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

42、(1)排煙閥宜由其排煙分擔區(qū)內(nèi)設置的感煙探測器組成的控制電路在現(xiàn)場控制開啟。(2 )排煙閥動作后應起動相關的排煙風機和正壓送風機,停止相關范圍內(nèi)的空調(diào)風機及其他送、 排風機。(3)同一排煙區(qū)內(nèi)的多個排煙閥,若需同時動作時,可采用接力控制方式開啟,并由瑕后動作 的排煙閥發(fā)送動作信號。2 4 . 6. 4. 2設在排煙風機入口處的防火閥動作后應聯(lián)動停止排煙風機。2 4. 6. 4. 3防煙垂壁應山其附近的專用感煙探測器組成的控制電路就地控制。2 4.6.4. 4設于空調(diào)通風管道上的防排煙閥,宜采用左溫保護裝置直接動作閥門關閉;只 有必須要求在消防控制室遠方關閉時,才采取遠方控制。關閉信號要反饋消防

43、控制室,并停止冇關部位風機。2 4 . 6. 4. 5消防控制宰應能對防煙、排煙風機(包插正壓送風機)進行應急控制。2 4. 6. 5非消防電源斷電及電梯應急控制2 4 . 6. 5. 1火災確認后,應能在消防控制室或配電所(室)手動切除相關區(qū)域的卄-消防電 源。2 4.6 .5. 2火災發(fā)牛:后,根據(jù)火惜強制所有電梯依次停于首層,并切斷其電源,但消防電 梯除外。對電梯的有關應急控制要求見本規(guī)范第1 0章的有關規(guī)定。2 4. 6. 6消防水泵(包括噴灑泵)、排煙風機及正壓送風機等重要消防用電設備,宜采取定 期自動試機、檢測措施。2 4 . 7火災應急照明2 4 . 7 . 1火災應急照明包括:

44、(1)正常照明失效時,為繼續(xù)工作(或暫時繼續(xù)工作)而設的備用照明。(2)為了使人員在火災情況下,能從室內(nèi)安全撤離至室外(或某一安全地區(qū))而設置的疏散照 明。(3 )正常照明突然中斷時,為確保處于潛在危險的人員安全而設置的安全照明。2 4.7. 2下列部位須設置火災事故時的備用照明:(1)疏散樓梯(色括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及其前室;(2)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包括發(fā)電機房、ups室和蒂電池室等)、配電室、消防水泵 房、防排煙機房等;(3 )觀眾廳、宴會廳、重要的多功能廳及毎層建筑而積超過1 5 0 0 m 2的展覽廳、營業(yè)廳等;(4 )建筑而積超過2 0 om2的演播室,人員密集建筑面積

45、超過3 0 om2,的地下室;(5 )通信機房、大中型電子計算機房、bas中央控制室等重要技術用房;(6 )每層人員密集的公共活動場所等;(7 )公共建筑內(nèi)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內(nèi)長度超過2 0 m的內(nèi)走道。2 4.7. 3建筑物(二類建筑的住宅除外)的疏散走道和公共出口處,應設疏散照明。24.7.4凡在火災時因正常電源突然中斷將導致人員傷亡的潛在危險場所(如醫(yī)院內(nèi)的重要 手術室、急救室等),應設安全照明。2 4. 7 . 5火災應急照明場所的供電時間和照度要求,應滿足表2 4, 7. 5所列數(shù)值,但高 度超過1 0 om的建筑物及人員疏散緩慢的場所應按實際計算。2 4. 7 . 6應急照明中的

46、備用照明燈宜設在墻面或頂棚上。疏散指示標志宜設在安全出口的頂 部,疏散走道及轉角處離地面1 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標志間距不宜大于1 5 m。 應急照明燈應設玻璃或其他非燃材料制作的保護罩。2 4.7. 7冇關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笫1 1章附錄c. 3的規(guī)定。24.8導線選擇及線路敷設2 4.8.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傳輸線路和采用5 0 v以下供電的控制線路,應采用咐壓不低 于交流2 5 0 v的銅芯絕緣多股電線或電纜。采用交流2 2 0/3 8 0 v供電或控制的交流用電 設備線路,應采用耐壓不低于交流5 0 0 v的銅芯電線或銅芯電纜。2 4.8. 2超高層建筑內(nèi)的電力

47、、照明、自控等線路應采用阻燃型電線和電纜;但重要消防設 備(如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排煙風湖l等)的供電回路,宜采用耐火型電纜。一類高、低層建筑內(nèi)的電力、照明、自控等線路宜采用阻燃型電線和電纜;但重要消防設備(如 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排煙風機等)的供電回路,有條件時可采用耐火型電纜或采用其他防 火措施以達耐火配線要求。二類高、低層建筑內(nèi)的消防用電設備,宜釆用阻燃型電線和電纜。此外,消防聯(lián)動控制、自動滅火控制、通訊和報警等線路,在布線上尚應符合木章第2 4.8.4 及2 4 . 8 . 5條的規(guī)定。2 4.8.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傳輸線路其芯線截面選擇,除滿足自動報警裝置技術條件的要求 外

48、,尚應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導線的最小截面積不應小于表2 4. 8. 3規(guī)定。2 4.8.4火災口動報警系統(tǒng)傳輸線路采用絕緣電線時,應采取穿金屬管、不燃或難燃型硬質(zhì)、 半硬質(zhì)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保護方式布線。2 4.8. 5消防聯(lián)動控制、自動滅火控制、通訊、應急照明及緊急廣播籌線路,應采収穿金屬 管保護,并宜暗敷在非燃燒體結構內(nèi),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 cmo當必須明敷時,應在金屬 管上采取防火保護措施。采用絕緣和護套為非延燃性材料的電纜時,可不穿金屈管保護,但應敷設在電纜豎井內(nèi)。2 4.8. 6不同系統(tǒng)、不同電壓、不同電流類別的線路,不應穿于同-根管內(nèi)或線槽的同一槽 孔內(nèi)。但電壓為5 0v及以下

49、回路、同一臺設備的電力線路和無防干擾要求的控制回路可除外。 此時,電壓不同的回路的導線,可以包含在一根多芯電纜內(nèi)或其他的組合導線內(nèi),但安全超低壓 回路的導線必須單獨地或集中地按具中存在的最高電壓絕緣起來。2 4.8. 7橫向敷設的報警系統(tǒng)傳輸線路如采用穿笛布線時,不同防火分區(qū)的線路不宜穿入同 一根管內(nèi),但探測器報警線路若采用總線制布設時可不受此限。2 4.8. 8弱電線路的電纜豎井,宜與強電線路的電纜豎井分別設置。如受條件限制必須合用 時,弱電與強電線路應分別布置在豎井兩側。24.8. 9建筑物內(nèi)宜按樓層分別設置配線箱做線路匯接。當同一系統(tǒng)不同電流類別或不同電 壓的線路在同一配線箱內(nèi)匯接時,應

50、將不同電流類別和不同電壓等級的導線,分別接于不同的端 子板上,口各種端子板應作明確的標志和隔離。2 4.8.1 0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電力線路,其導線截面的選擇應適當放寬,一般可加大一級。2 4. 8. 1 1從接線盒、線槽等處引至探測器底座盒、控制設備盒、揚聲器箱等的線路應加金 屬軟管保護。2 4.8 . 1 2建筑物內(nèi)橫向布放的暗埋管路管徑不宜大tg 2 5,在天棚內(nèi)或墻內(nèi)水平或垂直 敷設的管路,管徑不宜大于g 4 oo2 4.8.1 3火災探測器的傳輸線路,宜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同一工程中相同線別的絕 緣導線顏色應一致,接線端子應有標號。2 4.8.1 4布線使用的非金屬管材、線槽及其

51、附件,應釆用不燃或非延燃性材料制成。2 4.8. 15各端子箱內(nèi)端子宜選擇帶錫焊接點的端子板,英接線端子上應有標號。2 4.9系統(tǒng)供電2 4.9. 1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排煙設施、火災£|動報警、自動滅火裝宣、 火災應急照明和電動防火門窗、卷簾、閥門等消防用電,一類建筑應按現(xiàn)行國家電力設計規(guī)范規(guī) 定的一級負荷要求供電;二類建筑的上述消防用電,應按二級負荷的兩回線路要求供電。2 4. 9. 2火災消防及其他防災系統(tǒng)用電,當建筑物為高壓受電時,宜從變圧器低壓出口處分 開自成供電體系,即獨立形成防災供電系統(tǒng)。2 4.9. 3類建筑的消防用電設備的兩個電源或兩冋線路,應在最末一

52、級配電箱處口動切換。2 4.9. 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應設有主電源和直流備用電源。2 4.9 . 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主電源應采用消防電源,直流備用電源宜采用火災報警控制器 的專用蓄電池。當自流備用電源采用消防系統(tǒng)集中設置的蓄電池時,火災報警控制器應采用單獨 的供電回路,并能保證在消防系統(tǒng)處于最大負載狀態(tài)下不影響報警控制器的正常工作。2 4. 9. 6各類消防用電設備在火災發(fā)生期間的最少連續(xù)供電時間,可參見表2 4. 9. 6。2 4.9. 7二類建筑的供電變壓器,當高壓為一路電源時亦宜選兩臺,只在能從另外用戶獲得 低壓備用電源的情況下,方可只選一臺變壓器。2 4.9. 8配電所(室)應設專用

53、消防配電盤(箱),如有條件時,消防配電室盡量貼鄰消防 控制室布宣。2 4.9. 9對容量較大(或較集中)的消防用電設施(如消防電梯、消防水泵等)應自配電室 采用放射式供電。對于火災應急照明、消防聯(lián)動控制設備、火災報警控制器等設施,若采用分散供電時,在各層(或 最多不超過34層)應設置專用消防配電屏(箱)。2 4. 9. 1 0在設有消防控制室的民用建筑中,消防用電設備的兩個獨立電源(或兩回線路), 宜在下列場所的配電屏(箱)處自動切換:(1 )消防控制室。(2 )消防泵房。(3 )消防電梯機房。(4 )防排煙設備機房。(5 )火災應急照明配電箱。(6)各樓層消防配電箱等。2 4. 9. 1 1

54、消防聯(lián)動控制裝置的直流操作電源電壓,應采用2 4 v。2 4.9.1 2火災報警控制器的直流備用電源的蓄電池容量應按火災報警控制器在監(jiān)視狀態(tài)下 工作2 4 h后,再加上同時冇二個分路報火警3 0 m i n用電量z和計算。2 4.9. 1 3專供消防設備用的配電箱、控制箱等主要器件及導線等宜采用耐火、耐熱型。當 與其他川電設備合川時,消防設備的線路應作耐熱、隔熱處理。且消防電源不應受別處故障的影 響。消防電源設備的盤面應加注“消防”標志。2 4.9. 1 4消防用電設備配電系統(tǒng)的分支線路不應跨越防火分區(qū),分支干線不宜跨越防火分 區(qū)。2 4.9.1 5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不應裝設漏電保護,當線路發(fā)

55、牛接地故障時,宜設單相接地 報警裝置。2 4.9.1 6消防用電的自備應急發(fā)電設備,應設有自動起動裝置,并能在1 5 s內(nèi)供電,當 山市電切換到柴油發(fā)電機電源時,自動裝置應執(zhí)行先停后送的程序,并應保證-淀時間間隔。在 接到“市電恢復”訊號后延時-淀時間、再進行油機對市電的切換。24.10消防值班室與消防控制室2 4. 1 0. 1僅有火災報警系統(tǒng)且無消防聯(lián)動控制功能時,可設消防值班室。消防值班室宜設 在首層主耍出入口附近,可與經(jīng)常有人值班的部門合并設置。2 4.10. 2設有火災口動報警和口動滅火或有消防聯(lián)動控制設施的建筑物內(nèi)應設消防控制室。 具冇兩個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大型建筑群或超高層,應設

56、宜消防控制中心。2 4. 1 0. 3消防控制室(屮心)的位置選擇,宜滿足下列要求:(1)消防控制室應設置在建筑物的首層,距通往室外出入口不應大于2 0mo(2 )內(nèi)部和外部的消防人員能容易找到并可以接近的房間部位。并應設在交通方便和發(fā)生火災 時不易延燃的部位。(3)不應將消防控制室設于測所、鍋爐房、浴室、汽車庫、變壓器室等的隔壁和上、下層相對 應的房間。(4 )有條件時宜與防災監(jiān)控、廣播、通訊設施等用房和鄰近。(5 )應適當考慮長期值班人員房間的朝向。2 4. 10. 4消防控制室應具有按受火災報警、發(fā)出火災信號和安全疏散指令、控制各種消防 聯(lián)動控制設備及顯示電源運行悄況等功能。消防控制設備

57、根據(jù)需要可山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裝 置組成:注:在消防控制室內(nèi)消防聯(lián)動控制設備的設置,應結合具體工程情況并根據(jù)本章第2 4. 6節(jié) 的和應規(guī)定確定。(1)集中報警控制器。(2 )室內(nèi)消火栓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4 )泡沫、干粉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5 )鹵代烷、二氧化碳等管網(wǎng)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6)電動防火門、防火卷簾的控制裝置。(7 )通風空調(diào)、防煙、排煙設備及電動防火閥的控制裝置。(8 )電梯的控制裝置。(9 )火災爭故廣播設備的控制裝置。(10)消防通訊設備等。2 4. 10. 5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的大小,應適當考慮與消防控制室相配套的其他房間,諸如電源室、 維修室和值班休息室等。應保證有容納消防控制設備和值班、操作、維修工作所必要的空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