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生態(tài)學校_第1頁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生態(tài)學校_第2頁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生態(tài)學校_第3頁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生態(tài)學校_第4頁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 生態(tài)學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huán)境小碩士項目交流會論文寫作規(guī)范一、論文的文檔格式(1)中文摘要:a論文題目:小二號宋體,加粗,居中;b論文題目下方居中寫出作者姓名(小三號宋體),姓名下方加圓括號寫出所在單位、省市、郵編(小四號宋體,居中),并在該頁腳注中寫出作者簡介(小五號宋體);c單位介紹下方空一行,頂格寫出“摘 要”二字(四號黑體加粗,二字間隔一個中文字符),寫出摘要內(nèi)容(小四號仿宋,行距20磅)。段落均按照“首行縮進”格式,每段開頭空二格,標點符號占一格;d摘要內(nèi)容后下一行頂格寫“關鍵詞”三字(四號黑體加粗),其后為關鍵詞(小四號仿宋)。關鍵詞數(shù)量為38個。關鍵詞之間空一格,不出現(xiàn)標點符號;(2)英文摘要:一律采用“

2、Times New Roman”字體,單倍行距(供參考);a論文英文題目全部采用大寫字母,小二號加粗,可分成13行居中。每行左右兩邊至少留五個字符空格;b英文題目下空一行頂格寫“ABSTRACT”,四號加粗,寫英文摘要內(nèi)容,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應,小四號字體;c摘要內(nèi)容后下一行頂格寫“KEY WORDS”,其后關鍵詞小寫,小四號字體;關鍵詞之間空一格,不出現(xiàn)標點符號。(3)正文標題:均加粗,段前后均為0.5行。一級標題:三號宋體居中,二級標題:小三號宋體,三級標題:四號宋體;四級標題:小四號宋體。(4)正文: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5)參考文獻:五號宋體,行距16磅。(6)要求不添加頁眉頁

3、腳。二、論文中出現(xiàn)的圖表格式及要求論文中出現(xiàn)的圖和附表應有對應的圖題、表題及編號,圖與表的標題不用英文表示。(1)圖:制圖需符合國家地圖出版基本要求,以及相關學科的制圖規(guī)范。由“圖”和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shù)字組成,例如“圖1”等。圖的編號應一直連續(xù)到附錄之前,與章、節(jié)的編號無關。只有一幅圖時,仍應標為“圖1”。圖應有圖題,置于圖的編號之后,圖號與圖題中間空一個中文字空,如“圖3 氣體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圖的編號和圖題應置于圖下方居中的位置。圖內(nèi)不加圖名。(2)表:由“表”和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shù)字組成,如“表1”、“表2”等。表的編號應一直連續(xù)到附錄之前,與章、條和表的編號無關。只有一個表時,仍應標為

4、“表1”。表應有表題,置于表的編號之后,表序與表題中間空一個中文字空,如“表7 北京市各區(qū)縣主要年份人口構(gòu)成情況”。表的編號和表題應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三、論文各組成部分的要求(1)摘要摘要是對論文內(nèi)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明歸納,應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結(jié)論,重點是結(jié)果和結(jié)論。用語要規(guī)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規(guī)范符號術(shù)語,不出現(xiàn)圖、表、化學結(jié)構(gòu)式等。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一般不超過300字。為了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一般還要有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一般不超過250個實詞。(2)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選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nèi)容信息的詞或詞組。關鍵詞包括主題和自由詞:主題

5、詞是專門為文獻的標引或檢索而從自然語言的主要詞匯中挑選出來并加以規(guī)范化了的詞或詞組;自由詞則是未規(guī)范化的即還未收入主題詞表中的詞或詞組。 每篇論文中應列出38個關鍵詞,它們應能反映論文的主題內(nèi)容。其中主題詞應盡可能多一些,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3)正文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論文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都在這里闡述。由于論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和結(jié)果表達方式等差異很大,所以對正文的撰寫內(nèi)容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但總的要求正文應達到觀點正確,結(jié)構(gòu)完整、合乎邏輯、符合學術(shù)規(guī)范,無重大疏漏或明顯的片面性。關于結(jié)構(gòu),不同內(nèi)容的正文,應靈活處理,采用合適的結(jié)

6、構(gòu)順序和結(jié)構(gòu)層次,組織好段落,安排好材料。如文章包含章、節(jié)、小節(jié)等可分別以“1”、“1.1”、“1.1.1”、“1.1.1.1”以樹層次格式依次標出。(4)參考文獻應是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yè)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quán)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正文中引用文獻時,采用順序編碼。文章末尾集中列出的參考文獻以文獻在論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用“1”、“2”、“3”形式統(tǒng)一排序、依次列出。參考文獻在編輯時采用格式項目符號和標號,以避免格式不整齊。1)參考文獻的一般表示格式為: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文獻類型標識.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1

7、.劉國鈞, 陳紹業(yè),王鳳翥. 圖書館目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2.辛希孟. 信息技術(shù)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3.張筑生. 微分半動力系統(tǒng)的不變集D. 北京: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數(shù)學研究所, 1983.4.馮西橋. 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 :清華大學核能技術(shù)設計研究院, 1997.b.期刊文章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頁碼.5.何齡修. 杜顧城南明史J. 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顯賀,王昌長,王忠東,等. 一種用于在線檢測局部放電的

8、數(shù)字濾波技術(shù) 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3, 33(4): 62-67.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 A.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 . 原文獻題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獻起止頁碼.7.鐘文發(fā). 非線性規(guī)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 趙瑋. 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468-471.d.報紙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N. 報紙名,出版日期 (版次). 8.謝希德. 創(chuàng)造學習的新思路N. 人民日報,1998-12-25(10).e.國際、國家標準

9、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 S. 9.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S.f.專利序號. 專利所有者. 專利題名 P. 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10.姜錫洲. 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 P. 中國專利:881056073,1989-07-26. g.電子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 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11.王明亮.關于中國學術(shù)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的進. EB/OL. 12.萬錦坤. 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h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 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a、根據(jù) GB 3469規(guī)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參考文獻類型專著論文集報紙文章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報告標準專利文獻類型標識MCNJDRSPb、對于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采用單字母“A”;對于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采用單字母“Z”。c、對于數(shù)據(jù)庫 (database) 、計算機程序 (computer program) 及電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建議以下列雙字母作為標識: 電子參考文獻

11、類型數(shù)據(jù)庫計算機程序電子公告電子文獻類型標識DBCPEB四、文檔格式樣例中圖版高中地理教科書(必修)探究系列的使用研究以北師大三附中高一年級為例付麗佳* 作者簡介:付麗佳,女,四川邛崍人,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摘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的迅速推廣,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已逐步深入到各個課程領域。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如何使用好教材中的探究系列,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本文以北京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簡稱北師大三附中)高一年級為例,通過對任課老師的訪談以及親自參與教學設計和教研活動,了解了該教材探究系列的使用方法,并

12、提出建議和參考。關鍵詞:課程改革 研究性學習 地理課程改革 探究系列THE INVESTIGATION OF INQUIRY SERIES IN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COMPULSORY)TAKE THE GRADE ONE IN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BNU INTO EXAMPLEABSTRACT: Nowadays,the project learning has already become well-known in every curriculum field as a result of the

13、 updated innovation in the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So how to use the new textbook especially the inquiry series, and how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the curriculum innovation, become a central issue.KEY WORDS:project learn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series published by Press Chinama

14、p the inquiry series cooperative learning 1.研究背景1.1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內(nèi)容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地理教育科研不斷深入,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地理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地理課程改革在學校地理教育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其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地理課程理論、地理教學大綱、地理教材三個部分8。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快速發(fā)展的沖擊,地理課程改革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它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梢哉f室外觀察可以作為課本探究系列活動開展的延伸。開展地理觀察活動:1.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老師對于觀察區(qū)域有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在觀察中還要認真記錄,真實地反映結(jié)果。2.要

15、使學生將觀察與思考結(jié)合起來,只有將觀察與思考相結(jié)合才能引導學生的認識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表及里,逐漸深化。3.要將觀察總結(jié)后的成果或觀察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寫成小論文,展示交流,做出評價。2.研究對象2.1中圖版地理教科書教材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地理教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推進,地理教材也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發(fā)展變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作為各種教學活動在課堂開展的重要載體,教科書的編寫可以說直接關系著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效果。2.1.1中圖版地理教科書的編寫理念和特色通過反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教科書的編寫要在內(nèi)容層面上反映出對人的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在操作層面上體現(xiàn)出研究性學習,而

16、且要做到“有邏輯、有重點、不求系統(tǒng)地與課標基本對應,便于課堂教學”。表 1 四套地理教科書欄目設置版本 欄目設置 人教活動、讀圖思考、閱讀、案例、問題研究中圖課題、案例研究、探索、學習指南、名詞鏈接、討論、思考、活動、閱讀、讀圖練習、復習題魯教問題、活動、知識窗、單元活動湘教閱讀、活動(探究、思考、實踐)、雙語學習表 2 中圖版地理教材雙系列體系示例(必修)內(nèi)容系列(章)探究系列(課題)一 宇宙中的地球?qū)ふ艺缣柛叨冉亲兓淖C據(jù)二 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模擬大氣溫室效應三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畫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影響鏈四 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我的一日生活與自然資源八個學習

17、領域語言與文學數(shù) 學人文與社會科 學技 術(shù)藝 術(shù)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學 科模 塊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地理圖1 高中課程結(jié)構(gòu)設置結(jié)論在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實際參與教學設計、訪談一線老師并參加海淀區(qū)地理教研課,了解了中圖版地理的探究系列在北京市高中一年級的基本使用情況。本文以北師大三附中為例,詳細論述了老師在使用探究系列的過程中采取的小組合作式學習和課堂知識拓展方法。這兩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在開展步驟、開展形式、開展時間選擇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并論證。而本文在成稿的過程中,由于個人知識和精力有限,其中難免存在一些紕漏。在內(nèi)容方面,本文主要停留在對研究結(jié)果的呈現(xiàn)層面,而在理論支撐上也顯得

18、不足。此外,關于學生對探究系列學習效果的評估,也是我們在未來的研究中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參考文獻:1 李玉順.探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管理,2006.2 劉志.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實施美J.(碩士論文)3 張人紅.“研究性學習”在美國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8) .4 萬偉.談日本實踐課程改革中的綜合學習時間J.外國教育研究,2002,(1).5 霍益萍.國外及港臺地區(qū)研究性學習資料選編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6 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3,(8).7 馮新瑞. 地理學科探究式學習的適宜性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6).8 杜曉初,李家清.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學地理課程與教材發(fā)展研究二十年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12).9 陳德融.校本課程下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探究.10 吳紅綢.新課程標準下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8).11 朱向東.探究性學習:地理教營改革與發(fā)展之路J.心理教育,2003,(6).12 丁強.研究性學習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 教學參考2003,(5). 13 研究性學習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黔東南民族師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