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_第1頁
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_第2頁
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_第3頁
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_第4頁
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坑邊地下水管保護方案一、管線概況及風險分析根據(jù)富田項目業(yè)主提供的資料在本項目一標段10#-16#樓一線與8#-9#樓一線間隔處有條原水管橫穿整個地塊,長度191米,水管直徑1600mm,管壁為20mm鋼板,埋置深度管頂在黃海標高1.0m-14m之間。相當于在目前自然地面下2米左右,。(二標段靠雅戈爾大道靠紅線內有直徑500水管的國防光纜一根,目前已經在建地鐵車站,因此不作保護考慮)因此本工程施工特別在基坑開挖時,主要存在的風險有:1、基坑邊土坍塌、剝落、邊土的整體滑坡;2、基坑開挖導致周圍地基土體的變形,對相鄰的水管產生影響;3、地下室深基坑開挖進行施工降水時,造成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傾斜、開

2、裂,倒塌等意外;4、地面負荷過大造成管子破損及破裂。二、管線保護方案的設想和選擇:方案主要從二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個設想是護泵方法,挖出管線在管線四周進行鋼筋混凝土加固護泵,優(yōu)點是管線保護更保險更安全,缺點是產生的費用大,而且工期長,第二個設想是在對現(xiàn)場踏勘后并根據(jù)整個場地綜合考慮,在管線上部澆筑鋼筋混凝土路面進行保護,在南北場邊50米地管線上方澆筑300厚配筋14200雙層雙向c30混凝土,上面可以開40噸重型車,在中間段澆筑200厚配筋14雙層雙向c30混凝土,中間段搭設臨時施工設施以減輕場外租借臨時場地的壓力。設臨時施工設施全部搭設防護棚。優(yōu)點是工期快費用省。并對地基和混凝土路面承載計算

3、后滿足對管線的保護要求。因此本司擬采用第二個方案進行實施。做法詳見附圖:三、施工保護措施1、開工前建設單位組織相關管線單位和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參加管線綜合調度交底會。管線責任單位將管線的性質、走向、埋深、管徑以及管線的變化情況盡量向施工單位交底清楚;并對施工現(xiàn)場派出監(jiān)護人員。施工單位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在制定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時,要從現(xiàn)狀管線保護角度考慮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從方案上保證管線安全。2、施工單位取得各種地下管線資料后,對照現(xiàn)場與圖紙資料互相校核驗證。建立健全管線安全保證體系,項目部設專職安全員,作業(yè)隊伍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挑選技術水平過硬的機械操作人員,并對操作人員進行安

4、全施工技術交底。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獎懲措施,責任落實到人。3、現(xiàn)場地下管線詳細調查,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挖探坑:這是長期以來市政施工企業(yè)探明地下管線的主要方法,探坑采用人工開挖,開挖時應采用鐵锨薄層輕挖,不宜使用羊鎬、鋼釬等尖銳工具。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確定探坑的間距,通過兩處以上探坑暴露的管線情況來推斷該種管線的大致走向和埋深等信息。與管線單位監(jiān)護人員進行交流,請他們介紹一下管線的分布情況,施工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對工程的安全、進度十分有利。4、現(xiàn)場做好警示標志。對此地下水管,在施工現(xiàn)場應做好醒目的警示標志,方法是沿管道走向做好標記、標志牌,標志牌上注明管徑、埋深等信息,在開挖施工時用灑白色石灰

5、方法連成線,提示施工人員和機械操作人員注意保護地下管線安全。如有大型機械入場,還應采用設置警戒線的方式禁止重型機械通過此水管區(qū)域。5、在靠近深基坑區(qū)域要按照設計要求,認真組織施工,做好地下連續(xù)墻、旋噴樁和水泥攪拌樁的質量控制工作,防止開挖時,圍護結構滲水,引起周圍路面塌陷,影響周圍環(huán)境及周圍管線的安全。6、基坑開挖前在坑內采取深井降水措施,疏干固結坑內土體。降水嚴格按照方案進行,嚴格控制坑外水位。7、在管線上方如有施工道路通過對路面采用鋼筋砼加固,鋼筋采用14mmhrb335,間距200mm,雙層雙向布置,混凝土標號c30。厚度300mm,中間段200mm同時必要時要鋪設鋼板,緩沖出入車輛對管

6、線的碾壓、擾動。8、在非深基坑號房開挖時如離水管較近應在基坑邊做好加固措施。如打鋼板樁、地下連續(xù)墻等。9、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鋼板樁、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發(fā)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挖土,并應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繼續(xù)挖土。10、施工過程應切實配合監(jiān)測工作,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適時調整施工進度及工作流程,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馬上停止施工,組織技術及施工力量進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管線和建筑安全后方可恢復施工。四、應急預案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小組,負責指揮及協(xié)調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工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xiàn)場的應急行動。1)、工

7、地現(xiàn)場發(fā)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公司應急救援機構,如發(fā)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或119火警電話求助。2)、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同時注意安排做好保護事故現(xiàn)場的的工作。3)、負責指揮調動工地現(xiàn)場的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tǒng)一指揮下有序進行。4)、協(xié)助公司和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5)、協(xié)助公司和上級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切實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fā)生。6)、

8、負責安排專人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使各級人員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上級部門,爭取盡快批準恢復工地的正常生產。五、地基承載力計算1.1 已知條件1.1.1 設計參數(shù) 基礎長 l (m) 191.00 基礎寬 b (m) 6.000 基底標高(m) -0.500 基礎頂軸力標準值(kn) 1200.000 l向彎矩標準值mx(kn.m) 80.000 b向彎矩標準值my(kn.m) 100.000 基礎與覆土的平均容重(kn/m3) 20.000 地震修正系數(shù)a 1.000 1.1.2 土層數(shù)據(jù) 土層數(shù): 2 地下水標高: -3.000(m)層號土類名稱層

9、厚層底標重度飽和重度承載力特深度修寬度修 (m)高(m)(kn/m3)(kn/m3)征值(kpa)正d正b1填土1.200-1.70018.000-160.001.0001.0002粘性土1.700-3.40018.00019.000160.001.0001.0001.1.3 計算要求 底板反力計算 地基承載力驗算 軟弱下臥層驗算2 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 計算依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 50007-20102.1 地基承載力驗算 底板全反力 (kpa): 最大 = 11.135 最小 = 10.957 平均 = 11.046 角點 p1 = 10.961 p2 = 11.135 p3 =

10、11.131 p4 = 10.9572.2 地基承載力計算 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 214.000(kpa) p=11.046 < f=214.000 pmax=11.135 < 1.2f=256.800 地基承載力驗算滿足2.3 軟弱下臥層驗算 基底下土層號 層頂標高(m) 修正后承載力(kpa) 全壓力(kpa) 2 -2.300 246.400 43.317 無軟弱下臥層3 所有簡圖3.1 計算簡圖 3.2 反力簡圖六、鋼筋砼路面承載力計算:1 計算條件_計算板長= 30.000(m) ;計算板寬= 6.000(m) ;板厚= 300(mm)_板容重= 25.00(kn

11、/m3) ;板自重荷載設計值= 9.00(kn/m2) 恒載分項系數(shù)= 1.20 ; 活載分項系數(shù)= 1.40 荷載設計值: 均布荷載= 20.80(kn/m2) _砼強度等級: c30, fc=14.30 n/mm2 支座縱筋級別: hrb335, fy=300.00 n/mm2 板底縱筋級別: hrb335, fy=300.00 n/mm2_混凝土保護層= 15(mm), 配筋計算as= 20(mm), 泊松比= 0.20_支撐條件= 四邊_上:簡支_下:固定_左:簡支_右:簡支 角柱_左下:無_右下:無_右上:無_左上:無2 計算結果_彎矩單位:kn.m/m, 配筋面積:mm2/m, 構造配筋率:0.21% 計算方法: 查表 _(1)跨中: 水平_豎向_ 彎矩 0.0_75.4_ 面積 643(0.21%)_930(0.31%)_ 實配 d14230(669)_d14160(962)_(2)四邊: 上_下_左_右_ 彎矩 0.0 _-134.1_ 0.0_ 0.0_ 面積 643(0.21%)_1705(0.57%)_643(0.21%)_643(0.21%)_ 實配 d14230(669)_d14230(669)_d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