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中考語文總復習 七年級 文言文(教師版) 新人教版_第1頁
中學中考語文總復習 七年級 文言文(教師版) 新人教版_第2頁
中學中考語文總復習 七年級 文言文(教師版) 新人教版_第3頁
中學中考語文總復習 七年級 文言文(教師版) 新人教版_第4頁
中學中考語文總復習 七年級 文言文(教師版)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總復習 七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鶴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5、興正濃 興:興趣6、方出神 方:正7、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趕8、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二、譯句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聲一樣,我把它們比作鶴群在空中飛舞。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仰起頭來觀察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3、神定,捉嚇蟆

2、,鞭數(shù)下,驅之別院 3、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1、寫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 3、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么? 、恰當。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lián)想的

3、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jīng)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4、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迷惑。殆:危害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齊:相同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填空?1、子曰:“學而時習之,?!?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什么都學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供自己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

6、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子曰:“歲寒,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子曰:“其恕乎,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級上冊:3、山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未

7、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 答案1、數(shù)年恒不一見 數(shù),幾。 恒,經(jīng)常。 2、層層指數(shù) 數(shù),數(shù)數(shù)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8、。 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屑屑,忙碌的樣子6、或憑或立,不一狀 不一狀,形狀不一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3、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xiàn)一次。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2、由本文的內(nèi)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lián)想

9、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么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的說法來解釋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沖霄漢、風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 七年級上冊:4、世說新語兩則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p>

10、。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離開。 乃:才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約定 。 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

11、不顧 6、引:拉 。 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8、集:集會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 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fā)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

12、禮有節(jié)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級上冊:5、智子疑鄰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天雨墻壞 雨:下雨 壞:毀壞 2、智子疑鄰 智:以為聰明3、不筑 筑:修補 4、其鄰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這樣說 5、暮而果大亡其財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丟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鄰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實,不能憑主觀感情去判斷是非,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1、 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

13、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解釋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案 1、馬無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問3、此何遽不為福乎 何遽:為什么就,怎么就。為:是。 4、居數(shù)月 居:過,經(jīng)過 5、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將:帶領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規(guī)模 二、中心思想 這則寓言以“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故事,說明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

14、道理,教育人們要順應自然,不可過分計較得失。 三、這則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人們看問題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5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

15、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世隸耕 屬于2、未嘗識書具 曾經(jīng)3、父異焉 對感到詫異 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自是:從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 對感到奇怪6、稍稍賓客其父 把當作賓客 7、父利其然也 認為有利可圖 8、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牽、引 。謁:拜訪 9、不使學 使:讓 10、不能稱前時之聞 相當 11、泯然眾人矣 完全 12、賢于材人遠矣 比 13、則其受于

16、者不至也 被 14、傷仲永 哀傷、傷感 15、養(yǎng)父母 贍養(yǎng) 16、或以錢幣乞之 有人 17、從先人還家 跟從 18、卒之為眾人 卒:最終 19、如此之賢也 (有)才能 20、固眾人 本來 21、即書詩四句 寫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案 1、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乞之。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 于邑人,不使學。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3、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

17、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眾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5、余聞之也久。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以前的名聲相稱。 三、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方仲永的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年天資聰慧“即書詩四句”。 “指物作詩立就”。第二階段:才能漸退,“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泯然眾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作者

18、怎樣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作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yè),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fā)天賦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七年級下冊: 15孫權勸學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一、解釋加點

19、的詞 答案1、卿今當涂掌事 當:掌管。 當涂:當權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但:只。 當:應當。 見:了解 4、孰若孤 孰:誰 5、蒙乃始就學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見事:認清事物二、翻譯下列各句 1、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1、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jīng)書當博士嗎?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只是應當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4、長兄怎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5、蒙辭以軍中多務 5、呂蒙總是以軍中事多來推辭。三、寫出自本課的成語 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

20、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開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1、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要想讓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學習,并學有所成。2、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勸學。 孫權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用自己的讀書的體會現(xiàn)身說法。 找出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并指出這里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是側面描寫。作用是:突出表現(xiàn)呂蒙修業(yè),學有所成。 七年級下冊: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21、,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

22、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一、解釋加點的詞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長 2、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 宴:舉行宴會 3、施八尺屏障 設置:安放 4、少頃 少頃:一會兒5、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只 聞:聽見 6、其夫囈語 囈語:說夢話 7、滿坐寂然 “坐”同“座” 8、婦撫兒乳 撫:撫摸 。乳:喂奶 9、眾妙畢備 畢:全 10、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漸漸 1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間:夾雜 12、雖人有百手 雖:即使 13、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14、兩股戰(zhàn)戰(zhàn)

23、,幾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響畢絕 畢:全 。 絕:盡、消失 二、翻譯下列各句 答案 1、 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處出。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 2、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問題 答案1、歸納文章的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2、 文多處描述聽眾的反應, 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課文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

24、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吧祛i”“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tài)。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罢迸c“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xiàn)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tài)、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xiàn)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

25、藝的高超。 七年級下冊:4、夸父逐日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夸父逐日 賽跑2、河、渭不足 黃河 3、棄其杖 自己的、他的。4、化為鄧林 成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人們同大自然競勝的精神。 三、本文為我們編織造就了一個怎樣的既悲壯又輝煌的結局? 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四、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夸父逐日這則神話故事的內(nèi)容要點。談談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鄧林。 夸父是個有英雄氣概的神話人物。 七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 以:認為。去:距離。2、及日中則如盤盂 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湯 湯:熱水。4、孔子不能決也。 決:判斷。 5、孰為汝多知乎。 孰:誰。為:認為。汝:你。知:通“智”,聰明。 二、譯句 1、孔子不能決也。 1、孔子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2、孰為汝多知乎。 2、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三、兩小兒“辯斗”的是什么事?他們?yōu)槭裁磿贸霾煌慕Y論? 爭辯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這件事。因為他們判斷太陽遠近的標準不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