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教學設計_第1頁
墨子《非攻》教學設計_第2頁
墨子《非攻》教學設計_第3頁
墨子《非攻》教學設計_第4頁
墨子《非攻》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墨子非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墨子及其墨子的思想主張。 2.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體會墨子文章層層推理,邏輯性強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堅持正義,熱愛和平,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的人生價值觀念。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斷句能力,理解文中闡發(fā)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講讀結合,結合講解品味文章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無情的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zhàn)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2、選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一)作者及作品介紹。 墨子、句翟、魯人,一說宋人,戰(zhàn)國初期思想家,曾為宋國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講學,創(chuàng)立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他的認識觀點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論,另一方面又提出同樣是唯心的“天志”說,認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 墨子現(xiàn)存五十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說的講學辭和語錄,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

3、。 (二)解題及背景介紹。 非:非難,責怪。 非攻:譴責攻打別國的侵略戰(zhàn)爭。 “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zhàn)爭,與一般的非戰(zhàn)是有區(qū)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zhàn)爭不僅不反對,反而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三百人為宋守城。 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zhàn)”(孟子盡心下)。到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統(tǒng)治的國家進行無休止的兼并戰(zhàn)爭,大量殺戮敵國人民。盡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統(tǒng)一,但也不是義戰(zhàn),墨子非攻揭露了這種戰(zhàn)爭的本質是有積極意義的,中篇興史事說明好戰(zhàn)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是義戰(zhàn),并且主張先利天下諸侯,援小國、立信義,寬吾眾,信吾師,然后能天下無敵,由此可知墨子從不反對正義戰(zhàn)爭

4、。 二、初讀課文,嘗試斷句 斷句前先要通讀幾遍原文,大致了解原文意思,憑借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再集中分析難斷句子。 1.表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答案顯示: 1.表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孫之/何所履行 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3.學生自讀,完整為課文斷句。 斷句方法指導: 先反復誦讀把握文章大致意思,然后通過找主語,先斷開能斷的句子; 抓一些標志性詞語,如發(fā)語詞、語氣詞、關聯(lián)詞等; 通過修辭斷句,古人寫文章經常運用對偶、排比、互文、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以此斷句,準確性更高

5、; 還要懂古代文化常識,如年齡、紀年紀日、稱謂、職官等可幫助斷句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一)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二)學生熟讀課文,并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三)在課堂練習本上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并分析。 1.通假字 a.其不仁茲甚:“茲”通“滋”更加; b.白黑之辯:“辯”通“辨”分別; c.拖其衣裘:“拖”通“脫”強奪或費力取得; 2.一詞多義 茍茍?zhí)澣擞?,如果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隨便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偶爾,暫且 國今至大為攻國,國家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封地紅豆生南國,地域 是是何故也,此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容,表示判

6、斷覺今是而昨非正確惟命是從,賓語前置的標志 3.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從而譽之,謂之義 “火”前省略了“為” b.上為攻省得則罰之 “則”前略了“之” c.其不義又甚,入人園竊桃李 “入”前省略了于 (2)賓語前置句 以虧人自利也 以損害別人給自己利益 4.詞類活用 眾聞則非之形容詞用作動詞,非難。 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從而譽之名詞用作動詞,贊美。 四、問題探析 (一)請具體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 墨子列舉了四種不義行為,而且由淺入深,入人園圃去偷,對別人造成了輕微損失,偷雞摸狗,比竊人桃李更嚴重,但這種雞鳴狗盜之徒也只是造成財產上的損失,至于入人欄廄,取人牛馬這種行為影響到主

7、人家的生活比前者還嚴重,但不至于威脅到人的性命,而殺不辜人,那就是犯下了難以饒恕的罪行,要被處以極刑,既然殺一人都構成死罪,殺一百,一千那就罪大惡極了,竟然有人對這種不義的事大加贊譽,而且稱之為“大義”,這種人顛倒黑白,不分“義”與“不義”,實際上,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荼毒生靈的人是真正的大不義,本文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向不義戰(zhàn)爭。 (二)本義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本文運用了類比論證和層層遞進的方式,文章運用類比手法列舉出四個常見的事例介紹“不文”且這四個事例一個比一個嚴重,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五、板書設計 生活現(xiàn)象?搖?搖 評判?搖?搖 原因竊人桃李?搖?搖 不義?搖?搖 虧人自利攘

8、人犬豕?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取人牛馬?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殺不辜人?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愈多攻國?搖?搖 更加不義?搖?搖 虧人最多譽之謂義知而非之 六、課內練習 把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答案: (1)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么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七、結語 本文墨子采用層層推進說理及類比說理的方法,反復證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的觀點,從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的結論,一針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