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論文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_第1頁
管理論文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_第2頁
管理論文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_第3頁
管理論文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_第4頁
管理論文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 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近年來,北京旅游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同時也表現出發(fā)展速度相對緩慢、旅游收入增長有限和競爭力逐漸下降的趨勢。在體驗經濟的背景下,從游

2、客終生價值角度看,單純的觀光產品已不能滿足不同參與度的游客體驗需求,因而也不能帶來旅游消費的激增。游客對城市旅游的品牌文化體驗感知對復游行為和支出行為均有重要影響。北京游客的文化感知程度與復游行為調查近年來,在京游客的消費行為正在發(fā)生變化:從過去的觀光式旅游逐步向文化旅游、度假旅游過渡。游客越來越喜歡體驗與感受景觀背后的文化意味。為獲得北京市各種類型的文化旅游產品給游客帶來的文化感受,2008年至2009年,課題組進行了北京游客文化感知程度及復游行為調查。調查以針對游客發(fā)放問卷為主,兼以與游客及當地居民的深度訪談、調查人員深入體驗當地生活并作為旅游者參與旅游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問卷調查選擇了北

3、京市不同類型的代表性文化旅游景點6個:以故宮為代表的皇家園林類人文旅游景點、以首都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旅游景點、以中華民族園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景點、以世界花卉大觀園為代表的生態(tài)植物文化景點、以中國科技館為代表的科技與文化旅游景點、以大觀園為代表的文學與影視旅游景點。共獲得有效調查問卷402份。(一)游客總體特征分析旅游者個體特征問卷數據統(tǒng)計表明,在這些游客中,本地游客占71%,外地游客占29%;45.8%為男性,54.2%為女性;年齡層次主要集中在25-55歲,占51.6%,其次為15-24歲,占26.2%;55歲以上的游客占22.2%;游客職業(yè)以公務員和專業(yè)/文教科技人員居多,共占45.5%

4、,學生占29.9%;受教育程度為大專/本科及以上的共占71.8%;月收入水平在2000以下占樣本總量的43.2%, 2000-4000元的占45.8%,4000元以上的只占11%。游客主要構成特征總結如下:旅游者受教育程度較高;以中等以上收入的本地中、青年為主;職業(yè)構成上主要以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企業(yè)職工、學生為主。(二)調查內容1.文化旅游種類偏好。在眾多的文化旅游產品中,游客的喜愛程度依次為: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文化類、皇家園林類、歷史遺跡文化類、文化主題公園類、民俗風情與老北京市井文化類、宗教文化類、節(jié)慶文化類。尤其突出的是,在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的背景下,奧運體育文化類的旅游

5、項目特別受到追捧。雖然游客對自然風光的偏愛占主體地位,但在傳統(tǒng)的旅游主題之外,奧運會帶給北京新的文化、休閑、旅游元素和新的市場機會。2.文化感知評價在對北京市現有的文化旅游產品中文化體驗環(huán)節(jié)設置的評價時,59.3%的游客認為參觀性質多,參與項目少;33%的游客認為參與性與參觀性相結合;僅有7.7%的游客對文化旅游體驗環(huán)節(jié)設置給予了較高評價。這說明面對游客旅游文化體驗需求的變化,北京現有旅游產品的設計有些顯滯后了。3.文化旅游消費水平。在對本次景區(qū)游覽的消費調查中,64.8%的游客實際消費在100元之內,30.5%的游客實際消費在200-500元之間,僅有4.7%的游客實際花費在500元以上。這

6、與目前門票支出在景點全部支出中占絕對地位的現狀相吻合。4.影響文化感知因素。影響文化旅游體驗和感知的因素按選擇頻度排序主要有:服務水平、擁擠程度、設施設備、環(huán)境設計、景點管理、導游講解、居民友好和品牌。5.文化體驗付費意愿。在是否愿意為專門設置的文化感知體驗環(huán)節(jié)付費問題上,78%的游客表示愿意,其中有3/4的游客希望支付水平在30元以下。22%的游客不愿意額外支付費用以豐富旅游中的文化感受。6.文化體驗產品需求。在文化題材的旅游產品中,37.3%游客期望有詳細深入的導游解說,36.3%的游客希望能親身參與文化體驗活動,33.1%的游客認為有參觀游覽即可,22.4%的游客期望觀摩重大儀式或反映地

7、方特色的文藝表演,12.7%的游客期望有完備的導游手冊或自助導游解說設備。7.復游率。在景區(qū)現場調研中,有53.2%的游客表示是第一次來所在景點,34%的游客游覽過2-5次,還有12.8%的游客表示他們常來景點。這個結果顯示觀光旅游并沒有很快失去市場,但同時也反映了很多的游客在游覽過后,還愿意再來進一步挖掘深層次的感覺和體驗。因此,游客需求是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旅游市場有潛力可以進一步挖掘。8.復游意愿及原因。問及是否愿意再次來本景點旅游時,82.1%的游客表示愿意再來,按選擇頻度排序吸引他們的分別是:風光優(yōu)美、文化氛圍好、對文化的景仰、歷史內涵深厚、參與活動有意義、有學術探究價值、導游服務好

8、。僅有17.9%的游客表示不愿意重復旅游,具體原因按選擇頻度排序分別是:看過了就沒必要再看、本身游覽意義不大、景區(qū)年久失修、不了解文化背景、導游服務跟不上、相對票價而言不值。9.復游消費預算。在預計下次本景點消費支出水平時,53.7%的重復旅游者會把消費控制在50元以內,40.3%的游客愿意消費50-100元,僅有6%的游客愿意消費100元以上。這個結果說明大多數游客有再度體驗的意愿,但由于目前景區(qū)景點文化環(huán)節(jié)和體驗環(huán)節(jié)設置較為單一,除僅愿意支付門票外,沒有更多可以愿意并為之支付的環(huán)節(jié)。(三)調查結論觀光旅游時代并沒有過去,但游客對使人置身其外的旅游方式逐漸失去興趣,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日漸旺

9、盛;文化旅游市場消費能力沒有得到釋放,發(fā)展?jié)摿薮?;目前旅游產品設計中文化體驗環(huán)節(jié)設置較少,能散發(fā)人文氣質的景點不多,對游客的文化熏陶和人文關懷不夠;文化氣質和體驗環(huán)節(jié)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和游客的精神交流,間接影響了消費投向和消費積極性;服務、擁擠程度和景區(qū)維護等影響了游客對文化的感知和滿意程度。北京文化旅游的特點與問題(一)北京文化旅游發(fā)展特點1.歷史文化遺產獨具魅力?;始椅幕瘹鈩莼趾?,內涵廣泛,富有藝術情趣,藝術水平很高,環(huán)境賞心悅目,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歷史遺址凝聚人類智慧,見證歷史發(fā)展軌跡,是前人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是十分珍貴的有形文化旅游資源。目前這兩類文化旅游是北京旅游中最具濃墨重彩的

10、特色部分,聲譽在全球都有廣泛影響。因其資源的獨特性和壟斷性,每年接待的游客數量很多,經濟效益突出。因國家定期投資修繕,景區(qū)建設和環(huán)境良好。2.民俗文化旅游內容廣泛。主要有飲食、婚喪壽誕、歲時節(jié)慶、服飾、居住、交通、貿易、信仰禁忌、娛樂游戲等,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北京民俗旅游有聚集性,主要集中在東城、宣武和運河一帶。其中宣南文化區(qū)是目前發(fā)展最集中的區(qū)域,有繁華的娛樂、商業(yè)場所,和以戲曲文化、民俗文化為代表的平民文化。胡同游能從獨特的視角,比較集中地領略北京的風貌,瀏覽北京的人文景觀。節(jié)慶文化既能表現某地區(qū)民俗又有很強的可參與性,廟會是北京最具特色的節(jié)慶文化活動。各種小吃、傳統(tǒng)技藝表演、演出和各

11、種商品展銷,可以讓游客感受到熙熙攘攘的熱鬧氣氛和和諧吉祥的民俗傳統(tǒng)。有的廟會甚至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表演,如:中幡、抖空竹、五斗齋高蹺秧歌、賽活驢等。北京廠甸廟會、天橋廟會、地壇廟會、龍?zhí)逗R會、紅螺寺廟會,大觀園廟會等已具有一定良好口碑。3.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中國革命的每個重要階段都與北京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北京發(fā)展紅色旅游不僅具有政治意義,還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4.文博旅游異軍突起。2008年,充滿藝術氣息的798藝術區(qū)已經超過故宮成為外國游客來京的首選旅游地。目前,北京地區(qū)共有各類博物館143家,所含博物館種類包括歷史藝術、自然科學、民族宗教等多種門類。北京市的博物館旅游一般文

12、化主題鮮明,接待方面軟硬件齊全,設施智能先進,大型展覽館體現人文關懷,配套設施功能 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北京文化旅游現狀及“深度游”發(fā)展思考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完善,服務到位。舉辦的展覽和活動文化特色鮮明、動手體驗項目豐富、互動多媒體項目設置合理,游客游興較高。

13、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特定的群體往往具有吸引力,但交通不便影響了游客到訪。5.奧運旅游方興未艾。2008年,伴隨奧運會舉辦,國家旅游局以北京為中心,推出了32條奧運精品旅游線,把奧運會協辦城市周邊以及國內傳統(tǒng)的自然、人文、歷史經典線路囊括其中。北京旅游市場規(guī)模龐大。體育娛樂休閑旅游漸成氣候,這也是體育旅游的效益推廣,以奧運會賽事為載體,具體內容包括娛樂、時尚和運動等。旅游、休閑、娛樂、商務等產業(yè)產生源源不斷的豐厚利潤。奧運會不僅給北京旅游業(yè)帶來一個龐大的市場,還會將中國的旅游品牌引向世界。(二)北京文化旅游存在的問題1.民俗旅游有待規(guī)范經營。胡同游運營線路不規(guī)范,客運三輪車數量太多無序

14、發(fā)展,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因搶客造成過度服務,接待戶沒有經過準入也可以接待游客,入戶就餐無健康證。講解人員無正規(guī)的崗前培訓,講解內容不嚴謹。廟會的經營管理還有待加強,包括招商、交通疏導、環(huán)境維護,市場管理、節(jié)慶旅游形式單一,文化習俗傳統(tǒng)的挖掘提升還有很大空間。傳統(tǒng)民間習俗還有逐漸涵養(yǎng)和恢復的任務。2.紅色旅游有待加大投入。北京紅色旅游有較高的政治性,但重硬輕軟,文化挖掘和資源整合有待提高。有的紅色旅游景區(qū)尚未開發(fā)到位,不具備接待能力,基礎設施有待改善。有的景區(qū)商業(yè)化氛圍濃重,影響了紅色旅游的嚴肅性。面向學生的紅色旅游價格方案和安全措施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3.創(chuàng)意旅游有待深化內涵。工廠藝術區(qū)管理服務與

15、經營、建筑的修繕與拆除、氛圍維護與設備更新始終充滿矛盾與沖突;博物館類景點存在展館空間閑置、有些設備沒有及時修理或更新換代,體驗項目數量不多,排隊現象嚴重,操作說明籠統(tǒng)、不好理解,講解人員主動服務意識薄弱。展覽介紹字體小、導航圖少且擺放位置偏僻,有些博物館經營管理不善,交通不便等現象;主題公園僅僅是游樂園區(qū),主題不鮮明,缺少文化內涵的支撐與主題特色的宣揚,沒有動漫、玩具、影視等相關產業(yè)的扶持與互動。4.旅游商品有待增強特色。產品無統(tǒng)一品牌,缺少地方特色,企業(yè)經營定位模糊,產品質量有待提高,改造后新的商業(yè)生態(tài)需要恢復和重建。北京文化旅游發(fā)展趨勢及建議(一)文化旅游發(fā)展趨勢1.從觀光旅游到文化旅游

16、的必然性。近年來,隨著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層次的提高,人們出游機會增多,對一些重點旅游城市的重復游覽行為增多。由于旅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游客已不滿足在各個景點走馬觀花,在傳統(tǒng)的參觀名勝古跡、欣賞自然風光之外,人們開始熟悉和推崇旅游背后蘊藏的歷史文化,開始注重尋找更有文化特色和接近生活本質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逐漸盛行,并成為未來旅游發(fā)展的潮流。目前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孤立的景點已經很難吸引游客,旅游必須做文化,為人們提供具備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的體驗消費,把單純的觀光旅游上升到文化經歷、文化體驗、文化欣賞的高度。2.旅游創(chuàng)意整合旅游文化。旅游資源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基礎,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

17、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是最基本的價值因素,而將這種價值因素升華為旅游吸引力的,是構筑在這些資源稟賦之上的獨特的、強烈的社會文化特色。豐富多資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以及東方文化的魅力為北京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經濟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文化競爭。旅游形式相對單一、參與性不強,游客消費機會不多,旅游收入徘徊不前,這是傳統(tǒng)旅游模式帶來的尷尬。缺少文化的旅游很難獲得游客身心的愉悅。新經濟時代的現代旅游業(yè),人們的消費活動越來越個性化,旅游必須深化人文色彩,挖掘出更加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更加注重旅游的文化性、主題性。3.創(chuàng)意思維將助力北京旅游突圍紅海。未來北京旅游的跨越式、突破性發(fā)展,也越來

18、越取決于對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fā)、以及市場推廣。以文化整合自然歷史景觀,以發(fā)掘文化、表現文化、營銷文化來升級旅游產品,才是未來發(fā)展的出路。文化體驗是人們現代旅游需求的重要內容。作為六朝古都和現代首都的北京不缺文化,關鍵是怎樣把古老的歷史價值和現代的文化價值自然地融合起來,讓城市由內而外自然盡情地展示獨特的氣質和風骨,并凝聚成強大的吸引力和包容力,讓游客浸潤其中盡情感受和抒發(fā)。更關鍵的是如何由旅游牽頭來帶動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而讓文化創(chuàng)意又反過來促使旅游實現產品升級;如何將旅游產業(yè)資本與文化創(chuàng)意相結合,找到成功的旅游市場開發(fā)模式與市場運作經驗來進一步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二)旅游業(yè)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

19、業(yè)的聯動發(fā)展深度游的建議文化創(chuàng)意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在以人的創(chuàng)造力對既有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基礎上,依托差異文化對經濟發(fā)展進行支持與推動的理念、思潮和經濟活動。未來文化休閑旅游業(yè)將和文化會展業(yè)、信息服務業(yè)等其他門類一起,列為重點發(fā)展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旅游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生深層次需求。1.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要通俗化。在避免與其他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前提下,文化創(chuàng)意將通過一定的傳播渠道和表現手法為大眾所喜聞樂見。開發(fā)體現文化精髓的旅游產品既宣揚文化,又收獲效益。2.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要集中化。充分考慮文脈特征,恢復原生態(tài)風貌,把不同特色的建筑、服飾、生活形態(tài)、民族藝術通過實景演出、文學、歷算、音樂、建筑、工

20、藝美術、雕刻繪畫等進行集中展示。盡可能讓游客在一條線上就可以觀賞、領略到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多元人文氣象。以適應現今旅游者的高層次需求 。3.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要特色化。對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深度開掘,大大豐富了休閑旅游的內涵,延展了旅游產業(yè)鏈條,旅游留客能力明顯增強,將特色風貌和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傳統(tǒng)習俗、服飾、舞蹈、音樂、儀式、建筑、醫(yī)藥、手工藝品以及民族節(jié)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以嘗試開發(fā)成各類旅游產品。4.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要參與化。游客需要有參與性強的旅游活動。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希望能親身體驗到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況,希望通過參與和交流得到感情的慰籍和好奇心的滿足。因此,各國在旅游產品設計開發(fā)

21、中都注重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改變旅游方式,增加旅客的參與性。同時將旅游與企業(yè)、單位文化建設和團隊建設結合起來,鼓勵帶薪休假旅游和獎勵旅游。開發(f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參與性強的文化旅游產品體系。品牌是文化的載體,北京旅游的品牌價值創(chuàng)新是旅游產業(yè)升級的必然要求。北京旅游業(yè)應當進一步加強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互動關系,積極開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元素,進行文化重組與整合,摸索市場運作模式,實現旅游產品價值創(chuàng)新,不斷調整和完善旅游產業(yè)結構,實現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其在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參考文獻:1.安志海.對中國特色旅游文化建設的深度思考.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6)2.秦炳旺

22、.旅游產品文化層面的深度發(fā)掘與廣度拓展.中國商界,2008(1)3.黃月玲,張瑾.城市旅游文化的深度開發(fā)—以桂林老街旅游項目為例.城市問題,2008(10)作者簡介:荊艷峰,女,副教授,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經濟,市場營銷。p class=其他參考文獻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壯麟, 語言學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