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題材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_第1頁
專業(yè)題材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_第2頁
專業(yè)題材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_第3頁
專業(yè)題材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_第4頁
專業(yè)題材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J【專題定位高考對學生實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一個實驗: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探究動 能定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描繪 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練習使用多用電表;?傳感器的簡 單使用.高考除了對課本中原有的學生實驗進行考查外, 還增加了對演示實驗的考查,利用學生所學 過的知識,對實驗器材或?qū)嶒灧椒右灾亟M, 來完成新的實驗設計.設計型實驗的考查將逐 步取代對課本中原有的單純學生實驗的考查.【應考策略:1.熟知各種器材的特性.2.熟悉課

2、本實驗, 抓住實驗的靈魂一一實驗原理,掌 握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熟知兩類誤差分析.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高考題型1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解題方略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1) 列表法將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設計好的表格之中,可以分析兩物理量間的定性關系.(2) 圖象法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進行作圖.若是曲線應平滑,若是直線要讓盡量多的點過直線,或在直線兩側(cè)均勻分布.函數(shù)法往往是根據(jù)圖象得到物理量間的函數(shù)關系方程式.【例1(2015 福建理綜19)某同學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1)圖1甲是不掛鉤碼時彈簧下端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其示數(shù)為7.73 cm ;圖乙是在彈簧下端懸掛鉤碼

3、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此時彈簧的伸長量I為cm;甲乙丙(2)本實驗通過在彈簧下端懸掛鉤碼的方法來改變彈簧的彈力,關于此操作,下列選項中規(guī) 范的做法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A .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B.隨意增減鉤碼,記下增減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圖丙是該同學描繪的彈簧的伸長量厶I與彈力F的關系圖線,圖線的 AB段明顯偏離直線 OA,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預測1 (2015 北京市東城區(qū)4月模擬)一名同學利用圖2裝置做“測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的實驗.0a 旨Bz-二A11111 uli Llliiiiilii illllililii

4、llilll ii ihiiil id 1(1) 以下是這位同學根據(jù)自己的設想擬定的實驗步驟,請按合理的操作順序?qū)⒉襟E的序號寫在橫線上LA以彈簧長度I為橫坐標,以鉤碼質(zhì)量 m為縱坐標,標出各組數(shù)據(jù)(I, m)對應的點,并用 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B. 記下彈簧下端不掛鉤碼時,其下端A處指針在刻度尺上的刻度 Io;C. 將鐵架臺固定于桌子上,將彈簧的一端系于橫梁上,在彈簧附近豎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 .依次在彈簧下端掛上 1個、2個、3個 鉤碼,待鉤碼靜止后,讀出彈簧下端指針指示的刻度記錄在表格內(nèi),然后取下鉤碼;E.由圖象找出 m I間的函數(shù)關系,進一步寫出彈力與彈簧長度之間的關系式(重力加速度取g

5、 = 10 m/s 2),求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m與彈簧長度I之間的關系圖(2) 圖3為根據(jù)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標出的對應點,請作出鉤碼質(zhì)量 線.寫出彈簧彈力F和彈簧長度I之間關系的函數(shù)表達式: .(4)此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 =N/m.(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5)如果將指針分別固定在圖中A點上方的B處和A點下方的C處,作出鉤碼質(zhì)量 m和指針刻度I的關系圖象,由圖象進一步得出的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B、kc.kB、kc與k相比,可能是 (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橫線處)A. kB大于k B. kB等于kC. kc小于k D . kc等于k高考題型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解題方略1 .本實

6、驗考查的重點是“力作用效果的等效性”2 .對實驗步驟中兩個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確定也是考查的重點.【例2】(2015 廣州二模一同學用電子秤、水壺、細線、墻釘和貼在墻上的白紙等物品,在 家中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何圖4(1) 如圖4(a),在電子秤的下端懸掛一裝滿水的水壺,記下水壺 寸電子秤的示數(shù) F.(2) 如圖(b),將三細線Li、L2、L3的一端打結(jié),另一端分別拴在電子秤的掛鉤、墻釘A和水壺杯帶上.水平拉開細線 Li,在白紙上記下結(jié)點 0的位置、和電子秤的示數(shù)Fi.(3) 如圖(c),將另一顆墻釘 B釘在與0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將 Li拴在其上.手握電子秤沿著中L2的方向拉開細線

7、 L2,使和三根細線的方向與(2)中重合,記錄電子秤的示數(shù)F2.(4) 在白紙上按一定標度作出電子秤拉力F、Fi、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i、F2的合力F的圖示,若,則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驗證.預測2(20i5 河南八校模擬)某同學找到一條遵循胡克定律的橡皮筋并利用如下實驗器材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質(zhì)量不同的小重物若干、豎直木板.實驗方案如下: 將橡皮筋的兩端分別與兩條細繩相連,測出橡皮筋的原長; 將橡皮筋一端細繩用釘子固定在豎直木板上的A點,在橡皮筋的中點0再用細繩系重物,自然下垂,如圖5甲所示;圖5將橡皮筋的另一端細繩固定在豎直木板上的B點,

8、如圖乙所示.(1) 為完成本實驗,下列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為 (填選項前字母)A .小重物的質(zhì)量B.細繩的長度C.圖甲中OA段橡皮筋的長度D 圖乙中OA和0B段橡皮筋的長度(2)在完成本實驗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事項是 (填選項前字母)A 橡皮筋兩端連接的細繩長度必須相同B.圖乙中A、B兩點必須等高C.圖乙中連接小重物的細繩必須在 OA、OB夾角的角平分線上D .記錄圖甲中0點的位置和OA的方向E.記錄圖乙中 0點的位置和 OA、0B的方向釘子位置固定,若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可采用的方法是咼考題型3驗證牛頓運動定律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六個力學實驗中有四個涉及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加這類

9、實驗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探究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關鍵是要掌握紙帶的分析處理方法,對于紙帶常有以下三大應用:(1) 由紙帶確定時間要區(qū)別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便于測量和計算,一般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這樣時間間隔為t = 0.02 X5 s = 0.1 s.(2) 求解瞬時速度利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如圖6xn + xn + 1所示,打n點時的瞬時速度Vn =2T-1*X,*1*1圖6(3)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X4+ X5+ X6 X1 + X2+ X3如圖7所示,a =23T 2 1

10、J U-1 245_4h4-* X4島圖7有些實驗用光電門代替打點計時器來完成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的測量,具體做法如下: 求瞬時速度:把遮光條(寬度為d)通過光電門的時間 t內(nèi)的平均速度看做物體經(jīng)過光電門d的瞬時速度,即 v=.t 求加速度:若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為L,則利用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可求加速度,即a =v2 v22L .【例3】(2015 臨沂二模某同學采用如圖8甲所示的裝置驗證牛頓運動定律.用沙桶和沙的重力提供小車所受合力F.21.53 槪(1)圖乙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其中0、A、B、C、D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

11、為50 Hz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m/s.由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的大小為 m/s2.(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2)用增減沙子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增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 (填序A 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C.可以比較精確地平衡摩擦力D .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3)根據(jù)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描出如圖9所示的圖線,發(fā)現(xiàn)該圖線不過原點且圖線后半段偏離直線.產(chǎn)生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A .在平衡摩擦力時將木板右端墊得過高B.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時將木板右端墊得過低C.圖線的后半段偏離直線,是因為沙和沙桶的質(zhì)量一定大于小車的

12、質(zhì)量D 圖線的后半段偏離直線,是因為沙和沙桶的質(zhì)量不再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預測3 (2015 海南省5月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10所示裝置研究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將力傳感器安裝在置于水平軌道的小車上,通過細繩繞過定滑輪懸掛鉤碼,小車與軌道及滑輪 間的摩擦可忽略不計開始實驗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驟操作:定滯輪安裳了力傳竦熬的小車速度蒔感器水平導搟圖10 同時打開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 釋放小車; 關閉傳感器,根據(jù) F-1、v t圖象記錄下繩子拉力 F和小車加速度a; 重復上述步驟.(1)某次釋放小車后得到的F t、v t圖象如圖11所示根據(jù)圖象,此次操作應記錄下的外力F大小為N,對應的加速度 a為m/s2

13、.(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0加0.715LLA4rr9i-1 -1iIlz;O1.80 tftOft.0Lfifl th圖11利用上述器材和過程得到的多組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加速度a隨F變化的圖象(a F圖象),如圖12所示若圖線斜率為 k,則安裝了力傳感器的小車的質(zhì)量為 圖12咼考題型4 探究動能定理解題方略在探究動能定理時,通常有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兩種考查方式定性分析一般要求作出Wv2圖象,也可以拓展為與 W或v2相關的物理量間的關系圖象,如I v2等;定量計算時11需要用 W = FI計算合外力做的功, 再利用 Ek = mv2 mv0計算出動能的變化量, 比較即22可.【例4(2015 東北三省

14、四市模擬)某實驗小組要探究力對原來靜止的物體做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選取的實驗裝置如圖13所示,實驗主要步驟如下:圖13(1)實驗時為使橡皮筋對小車所做的功即為合外力對小車所做的功,在未連接橡皮筋時將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塊墊起,使木板傾斜合適的角度,打開打點計時器,輕推小車,得到的紙帶應該是填甲或乙) *1 一甲乙(2) 使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3) 再用完全相同的2條、3條橡皮筋作用于小車,并使每次釋放小車時橡皮筋的,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2W、3W:(4) 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分別求出小車每次獲得的最大速度V1、V2、V3(5) 按科

15、學實驗操作,作出W v圖象,則下列符合實際的圖象是 預測4(2015 四川資陽模擬)某興趣小組準備探究“動能定理”,實驗前組員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W XV : WXV2 : WX 詁V.為了驗證猜想,他們設計了如圖14甲所示的實驗裝置.PQ為一塊傾斜放置的木板,在 Q處固定一個速度傳感器(用來測量物體每次通過 Q點的速度)在剛開始實驗時,小剛同學提出“不需要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 只要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和讀出速度傳感器的讀數(shù)v就行了”,大家經(jīng)過討論采納了小剛的建議.(1) 請你說明小剛建議的理由: (2) 讓物體分別從不同高度無初速度釋放,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i、

16、L2、L3、L4讀出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Vi、V2、V3、V4并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L- V圖象若為了更直觀地看出L和V的變化關系,他們下一步應該作出 A L- V2圖象B. L V圖象(3)實驗中,木板與物體間摩擦力 選填“會”或“不會”)影響探究的結(jié)果.高考題型5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方略1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數(shù)據(jù)處理1方法一:利用起始點和第 n點計算.代入 ghn和?v 1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若 ghAB=VB-vA,則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三:圖象法從紙帶上選取多個點,測量從第一點到其余各點的下落高度h,并計算各11點速度的平方v2,然后以v2為縱軸,以h為橫軸,根據(jù)實驗數(shù)

17、據(jù)繪出v2 h圖線若在22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圖線是一條過原點且斜率為g的直線,則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2 .誤差分析教材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是利用自由落體運動進行研究的,在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 故動能的增加量一定略小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這是不可避免的,屬于系統(tǒng)誤差.而利用豎直上拋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的減少量略大于重力勢能的增加量,所以在對誤差進行分析時, 要根據(jù)實驗方法和條件合理分析,不能盲目套用公式或結(jié)論.【例5】(2015 河北衡水中學三調(diào))利用如圖15所示實驗裝置探究重物下落過程中動能與重,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ghn1=v2,則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18、.1 1方法二:任取兩點計算任取兩點A、B測出hAB,算出ghAB;算出?vB ?vA的值;在實力勢能的轉(zhuǎn)化問題.實驗操作步驟如下:IT圖15A 按實驗要求安裝好實驗裝置;B. 使重物靠近打點計時器,接著先接通電源,后放開紙帶,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C. 如圖16為一條符合實驗要求的紙帶,0點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分別測出若干連續(xù)點A、B、C與0點之間的距離hi、h2、h3圖16(1) 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物質(zhì)量為 m,重力加速度為 g,結(jié)合實驗中所測得的h1、h2、h3,可得紙帶從0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重物增加的動能為 ,減少的重力勢能為(2) 取打下0點時重物

19、的重力勢能為零,計算出該重物下落不同高度h時所對應的動能 H用 k1和和重力勢能Ep,建立坐標系,橫軸表示 h,縱軸表示Ek和Ep,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在圖 17中 繪出圖線I和圖線n 已求得圖線I斜率的絕對值為 k1,圖線n的斜率的絕對值為 k2則可求 出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所受平均阻力與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為k2表示).圖17預測5 (2015 吉林市三模)利用氣墊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18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傾斜的氣墊導軌,導軌上A點處有一帶長方形遮光片的滑塊,其總質(zhì)量為M,左端由跨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的細繩與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相連;遮光片兩條長邊與導軌垂直;導軌上 B點有一光電門,

20、可以測量遮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擋光時間t,用d表示A點到光電門B處的距離,b表示遮光片的寬度,將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看做滑塊通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實驗時滑塊在 A處由靜止開始運動.0 10 20圖18(1)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b,結(jié)果如圖乙所示,由此讀出b =mm.(2) 滑塊通過B點的瞬時速度可表示為 (3) 某次實驗測得傾角0= 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塊從A處到達B處時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動能增加量可表示為 Ek =,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減少量可表示為Ep =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若 Ek =AEp,則可認為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在上述實驗中,某同學改變A、B間的距離,作出的 v2

21、 d圖象如圖丙所示,并測得 M=m,則重力加速度 g =m/s2.高考題型6力學創(chuàng)新實驗【例6 (2015 新課標全國I 22)某物理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粗測玩具小車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的速度的實驗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車、壓力式托盤秤、凹形橋模擬器(圓弧部分的半徑為R= 0.20 m) 凹形橋 穫JCI器完成下列填空:(1) 將凹形橋模擬器靜置于托盤秤上,如圖19(a)所示,托盤秤的示數(shù)為1.00 kg ;(2) 將玩具小車靜置于凹形橋模擬器最低點時,托盤秤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該示數(shù)為kg ;(3) 將小車從凹形橋模擬器某一位置釋放,小車經(jīng)過最低點后滑向另一側(cè),此過程中托盤秤的最大示數(shù)為 m;多

22、次從同一位置釋放小車,記錄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序號12345m(kg)1.801.751.851.751.90N小車通過最低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求出小車經(jīng)過凹形橋最低點時對橋的壓力為預測6(2015 煙臺二模)如圖20甲所示,通過實驗測量正方體鐵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塊長木板,適當墊高木板的一端,讓鐵塊從木板的頂端a由靜止滑到底端b,鐵塊與b處的垂直長木板的光滑彈性擋板相碰后被反彈到c時速度變?yōu)榱?現(xiàn)用刻度尺量出長木板的長度L, a、c間的距離x.圖20,根據(jù)(1)要完成實驗還需要用刻度尺測量出測出的數(shù)據(jù),若不考慮鐵塊的寬度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則鐵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可表示為

23、:_ (用測得的量的符號表示 ) (2)為了提高實驗的精度,需考慮鐵塊的寬度,圖乙是進一步實驗時用游標卡尺測量鐵塊寬度的示意圖,由圖可知鐵塊的寬度為 cm.以下能引起實驗誤差的是 (填選項序號)A .鐵塊的質(zhì)量B. 當?shù)氐闹亓铀俣菴. 鐵塊與擋板碰撞時有能量損失D .測量長度時的讀數(shù)誤差提醒:完成作業(yè)專題七 第1講學生用書答案精析專題七實驗技能與創(chuàng)新第1講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高考題型1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例1(1)6.93(2)A(3)鉤碼重力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解析 (1)由題圖乙知,讀數(shù)為 14.66 cm,所以彈簧伸長(14.66 7.73)cm = 6.93 cm.(2) 若隨意增減鉤碼

24、,會作圖不方便,有可能會超出彈簧形變范圍,所以應逐一增掛鉤碼, 選項A正確.由圖知AB段伸長量與彈力不成線性關系,是因為鉤碼重力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預測 1 (1)CBDAE (2)見解析圖 (3)F= 12.5(1 0.15)(4)12.5(5)AD解析(1)本實驗中首先要正確安裝儀器,并記下彈簧自然伸長時的位置,然后再掛上鉤碼 分別得出對應的長度,建立坐標系,作出對應的m - I圖象即可故答案為CBDAE.利用描點法作出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利用數(shù)學規(guī)律可知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為:F= 12.5 X(l 0.15).對比胡克定律 F= kx可知,勁度系數(shù)應為:k = 12.5 N/m.如果將指針固

25、定在 A點的上方B處,由于選用的彈簧變短,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變大,得 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與 k相比,要大于k,故A正確如果將指針固定在 A點的下方C處,k,故D正確,故選A、彈簧的長度不變,故勁度系數(shù)不變,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仍等于D.高考題型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例2 (1)靜止(2)三根細線的方向(3)結(jié)點O的位置 (4)F和F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重合解析(1)要測量裝滿水的水壺的重力,則記下水壺靜止時電子秤的示數(shù)F.(2) 要畫出平行四邊形,則需要記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紙上記下結(jié)點0的位置的同時也要記錄三根細線的方向以及電子秤的示數(shù)Fi.(3) 已經(jīng)記錄了一個分力的大小,還要記錄另一個

26、分力的大小,則結(jié)點0點位置不能變化,力的方向也都不能變化,所以應使結(jié)點 0的位置和三根細線的方向與 (2)中重合,記錄電子 秤的示數(shù)F2.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i、F2的合力F的圖示,若F和F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重合,則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驗證.預測2(1)CD(2)E(3)更換不同質(zhì)量的重物解析(1)測得橡皮筋的原長為 2x0,圖甲中0A的長度為xi,對于圖甲則有 F= k(xi xo) =mg ;測得圖乙中 0A、OB段橡皮筋的長度分別為 X2、X3,貝U F1 = k(X2 xo)、F2= k(X3 xo),故測量橡皮筋的原長和圖甲中OA段橡皮筋的長度以及圖乙中OA、OB段橡皮筋的長度即可

27、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選項C、D正確.由(1)分析可知橡皮筋兩端連接的細繩長度不需相同,選項A錯誤;圖乙中 A、B兩點可以等高,也可以不等高,選項B錯誤;圖乙中連接小重物的細繩可以在OA、OB夾角的角平分線上,也可以不在,選項C錯誤;圖甲中 O點的位置和 OA的方向不需要記錄,選項D錯誤;圖乙中 O點的位置和 OA、OB的方向需要記錄,選項 E正確.(3) 更換質(zhì)量大小不同的重物,可以多次實驗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咼考題型3驗證牛頓運動定律例 3(1)0.541.5(2)B(3)AD1解析(1)打點周期T = f = 0.02 s,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計時點,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 = 0.0

28、2 s X5 = 0.1 s,根據(jù)逐差法得:XBDXOB4t2B點的瞬時速0.215 3 0.077 2 0.077 2m/s 2 1.5 m/s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0.04xac 0.138 7 0.031 0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則VB=云=喬m/s皿4 m/s.(2) 緩慢加沙子,重力改變范圍大,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而鉤碼的質(zhì)量是固定的,只能取一些固定的質(zhì)量,故選B.(3) 圖線不經(jīng)過原點,當拉力為零時,加速度不為零,知平衡摩擦力過度,即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故 A正確,B錯誤;隨著F的增大,即沙和沙桶質(zhì)量的增大,不再滿足沙和 沙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因此圖

29、線后半段出現(xiàn)彎曲現(xiàn)象,故C錯誤,D正確.1預測 3(1)0.791.8(2)-k解析(1)根據(jù)v t圖象得到0.80 s前小車是靜止的,0.80 s后小車做勻加速運動,所以此次操作應記錄下的外力F大小為:F= 0.785 N 0.79 N,根據(jù)v t圖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v1.84”a= =m/s 21.8 m/s 2.t 1.80 0.80F1(2)根據(jù)a =可知a F圖象的斜率應等于小車質(zhì)量的倒數(shù),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m = 一.mk咼考題型4探究動能定理例4 (1)乙(3)伸長量(或形變量、長度等)都相同D解析(1)平衡摩擦力后,小車應做勻速運動,所以紙帶應該是圖乙.(3) 橡皮筋拉力是變力,

30、采用倍增法增加功使小車在一條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靜止彈出,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 W;再用完全相同的2條、3條橡皮筋作用于小車,每次由靜止釋放小車時橡皮筋的伸長量 (或形變量、長度等)都相同,則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 2W、3W功與速度的平方相對應,所以圖象應為D.預測4(1)做功和物體動能的表達式中都有質(zhì)量m,可以簡化約去(2)A(3)不會解析(1)重力和摩擦力做功:(mg sin 9- pmg cos B)L,動能的增加量為:12mv2,兩表達式中都有m,可以約掉,故不需要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2)采用表格方法記錄數(shù)據(jù),合理繪制的L-v圖象是曲線,不能得出結(jié)論W XV,為了更直觀地看出L和v的變化關系,應該繪制 L-v2圖象.(3)重力和摩擦力的總功 W也與距離L成正比,因此不會影響探究的結(jié)果.高考題型5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m h3 h1 2k1 k2例 5 (1)8Tmgh 2 (2)h 3 h 1解析(1)B點的瞬時速度VB=2T ,則重物動能的增加量厶1Ek = _ mv B =2m h3 h128T2,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 Ep = mgh 2.(2)圖線的斜率不同,原因是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根據(jù)動能定理得,12mv21 2mghmgh Ffh = _mv2,貝U mg Ff=,圖線斜率 k1 =2 hh12m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