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我們周圍的土壤重 難 占 八、1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2 .能夠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教材分 析本課學生需要了解土壤是各種物 體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 也有動植物殘體。了解土壤中的居 民及它們在干什么。教 學 目 標1、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來認識土壤。2、知道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顆粒,含有動 植物和它們的遺體。3、建立土壤是個混合物的概念4、認識到土壤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5、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教學程 序教學活動教學意圖教師學生組織教 學提問引入引導學生思考講 授 新 課1、實驗前組織學生討論:我們對 土壤知道些什么?我們可能在土 壤里發(fā)現(xiàn)什么?1、記錄自己在挖土
2、過程中所看到 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收獲。2、觀察土壤的樣品,完成觀察記錄。3、學生討論自己的研究方法。4、匯報。培養(yǎng)學生仔 細觀察,合 作探究的精 神。實 驗 操 作1、告訴學生去干什么,向學生交 代 安全注意事項。2、分發(fā)工具, 和學生一起到一塊空地去挖土。3、帶領學生觀察土壤樣品,4、將學 生分成兩人一組,課桌用報紙鋪好 后,讓每組的材料員 到班級的資 源角取土壤樣品。1、采集土壤樣品。2、清理現(xiàn)場, 恢復土地原來的樣子。3、用放大鏡 觀察土壤樣品,然后兩人合作,一 個人觀察,一個人記錄。教師學生教學意圖31實 驗 操 作延 伸 與 拓 展提問: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觀察過土壤, 你們想研究關于
3、土壤的什么新問 題?1、學生提問題。2、學生對所提問題分類,然后討論 這些問題中哪些可以通過查資 料獲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為 一項長期觀察的任務進行,哪些 可以當場完成研究任務。對本 教案 的意 見或 建議課題土壤的保護重難點1、了解土壤為人類(生命) 提供了仕么?2、了解人類的行為對土壤 造成了什么危害。3、激發(fā)學生為保護土壤而 行動。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 識。教 材 分 析進一步研究土壤和人類的關系,了解土 壤為人類提供了仕么,為生命提供了什 么,了解人類的行為對土壤造成了什么 危害。并由此引發(fā)學生的行為變化,引 發(fā)學生為保護土壤而行動。教學目標1能夠交流自己的想法,能 夠差異討論。、2、知
4、道土壤為人類所做的I- P 、貝獻。3、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 破壞土壤的4、知道垃圾等對土壤的危 害5、意識到土壤的重要,能 夠感激土壤6、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上為 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學程 序教學活動教學意圖教師學生組織教 學問題導入:想知道土壤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嗎?激發(fā)學生 的興趣講 授 新 課一:出示討論。1、土壤里生長的哪些東西直接提供給我們人 類?2、土壤里的那些東西被動物們利用了?3、我們的生活里的哪些產(chǎn)品來自土壤? 二、小結。小組活動。小組閱讀自己的“土壤資料”卡片。 討論、交流自己的 新發(fā)現(xiàn)。匯報。讓學生了 解土壤對 我們人類 的重要性,讓學生結 合自己的 體驗來充 分交流。實
5、驗 操 作一出示圖片資料。二.提問:人們的這些活動會破壞土壤嗎? 三演示實驗。1、洗滌劑對土壤的影響;2、電池對土壤中生物的影響;3、農藥對土壤生物的影響; 五.出示討論:1、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做才 對?2、你看到過那些破壞土壤的行為和現(xiàn)象3我們家鄉(xiāng)土壤被破壞的程度?假如地球上 沒有土壤回岀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觀察、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匯報觀察、討論、談 看法。同桌討論、匯 報。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 分析、表達能力。由此延伸到人們的 日常生活、生產(chǎn)建 設和發(fā)展經(jīng)濟方面 的行為。延 伸 與 拓 展一、提問:我們能為土壤作什么?二、作業(yè)布置:1、辦一份宣傳小報。2、組織班級的實際行動。激發(fā)學生表達自己
6、 的愿望并附諸實際 行動。評 價反 思對 本 教 案 的 意 見 或 建 議課題肥沃的土壤重 難 占 八、1、死的動物如何變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 質是由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變的。2、蚯蚓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3、建立腐殖質的概念。教材分析1、觀察不同地方的土層,探究爛 樹葉和土壤顏色之間的關系。2、制作和觀察肥料袋探究動物的生 活會對土壤的肥力產(chǎn)生什么影 響。教 學 目 標1、會做腐殖質形成的實驗。2、知道死了的動植物會變成土壤的一部 分。3、知道在成肥的過程中蚯蚓的作用。4、建立腐殖質的概念。5、對學生進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和安全 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教學程序教學活動教學意圖教師學生組織
7、教學教師檢查學生材料準備的情況。學生檢查自帶材料。為實驗作好 準備。講 授 新 課一、教師舉例講述:不同地方的 土壤有時么不同。問:為什么我們所觀察到的土壤 的顏色各不相同。二、帶領學生觀察土層剖面,引 發(fā)學生討論:為什么表層土 和底層土顏色不同?三、引導學生探究表層土的形 成,引出腐殖質的概念,使 學生了解到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四、探究土壤動物的生活會對土 壤肥力產(chǎn)生那些影響,了解一些 常見的土壤動物。一、學生預測表層土壤與第層土壤 顏色不同的原因二、學生觀察林間的落葉,然后挖 開土層,觀察在土層下面看到了什 么。三、學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四、尋找土壤中的爛樹葉,根據(jù)落 葉的變化推測落葉在
8、土壤里是怎樣 變化的。五、討論:腐爛的動植物遺體在土 壤里變成了什么?引導、啟發(fā) 學生提出問 題,想辦法 解決問題。實 驗 操 作指導學生制作肥料袋,講解具體 的步驟,給學生發(fā)塑料袋。巡視、指導。一、學生到資源角領取土壤。二、學生將土壤和他們帶來的一些 植物裝進塑料袋。三、用小棒將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 在一起。四、往肥料袋里加上一些水。五、在土壤里放上蚯蚓。六、填寫好標簽內容,并在肥料袋 上貼上自己的標簽。七、將肥料袋放在陰暗的地方。通過實驗, 培養(yǎng)學生的 觀察、動手、 分析等綜合 能力。教師學生教學意圖實 驗 操 作延 伸 與 拓 展為蚯蚓安一個家。引導學生討論 蚯蚓的家需要什么。觀察蚯蚓在土
9、壤中的生活,壤和蚯蚓發(fā)生的變化記錄土培養(yǎng)學生的愛 心、耐心。評 價反思對本 教案 的意 見或 建議課題了解土壤重 難 占 八、1、用不同的方法鑒別土壤的成分2、能夠獨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教育學生保護土壤資源。教材分析研究土壤的一般組成物質:沙子、 黏土和腐殖質之間的比率關系。 用沉淀法分離土壤中的三種成 分,比較二種土壤的滲水性。教 學 目 標1、能夠用不同方法鑒別土壤中沙、黏土成 分的多少2、能夠設計實驗,比較不同土壤的成分。3、挖取土壤樣品時既要注意安全,又要保 護土地資源,用完的土壤樣品回歸原處。教學程序教學活動教學意圖教師學生組織 教學引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土壤,問:你看到了什么
10、?將看到的用圖畫、文字記錄下來。觀察、記錄。為下面的實驗作鋪墊講 授 新 課一、研究土壤成分引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土壤 問: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記 錄下來。問:用什么方法分解土 壤中的沙和土?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 生思考,使學生產(chǎn)生把土壤放到 水中的欲望。引導學生做土壤沉 淀的實驗。二、研究土壤的種類,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檢測干燥的 沙、黏土和腐殖土的土樣,問: 你認為沙子和黏土來自哪里,你 為什么這樣認為/三、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 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先討論實 驗的條件,確定條件后,對實驗 作出預測一、觀察土壤,用圖畫或文字記錄 。二、小組討論分解土壤中的沙和土 的方法。三、設計實驗、比較不同土壤的
11、滲 水性,在實驗紙上記錄自己的實驗 設計。四、匯報。培養(yǎng)學生的 觀察、預測、 設計、實驗 及分析能 力。實 驗 操 作一、指導學生做分解土壤的實驗二、指導學生做沙土、黏土、和 壤土的實驗。三、討論、匯報結果。問: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和你預測 的結果一樣嗎?2、能試著說一說通過發(fā)現(xiàn)你 明白了什么?一、把土壤放到水里,觀察土壤再 水里的變化,土壤分解后靜置觀察 并描述看到了什么。分析沉淀物的 成分。二、做比較沙土、黏土、壤土的滲 水性的實驗。三、記錄觀察結果并分組討論。四、匯報。同上教師學生教學意圖鞏 固 練 習問:1、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運用了哪些研究方法?2、你還想研究什么問題?小組討論、匯報。
12、引導學生善 于總結、分 析問題。激 發(fā)學生探究 的興趣。延 伸 與 拓 展一、鼓勵學生寫一些關于土 壤的詩歌。二、二、鼓勵學生從第一課 的學習開始,搜集自己開展 土壤研究的活動記錄,在單 元結束的時候,裝訂成冊一我的土壤。課外自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 集資料的習 慣和書寫、 記錄、整理 資料的能 力。評 價反思對本 教案 的意 見或 建議單元小結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1、植物和我們教學目標 : (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調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二)科學知識1、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2、知道我們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稱。(三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植物及果實的圖片、西紅柿植株的圖片。2、學生準備:各種植物及果實(如:土豆、胡蘿卜、豆角、油白菜、香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植物與我們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無論怎樣 評價都不過分。 (板書: 1、植物和我們)你能具體說說植物對人類有哪些 貢獻嗎?2、學生回答(二)播放各種植物圖片。1、你們看一看圖片上的植物對人類有什么貢獻?2、學生回答。(三)自主學習。1、認識植物的局部。(1)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一些植物,請學生分析一下。今天你們都吃植物了嗎?你知道吃的是植物的哪
14、一部分嗎?(2)師生交流。2 、調查研究,小組討論。(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植物以種子、根、莖、葉、果實等不同形式向人類 提供食物的有關信息,并在班級中進行交流。(2)在我們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部分被我們食用了?(四)拓展活動。1 、教師出示西紅柿植株的圖片。( 1) 同學們,讓我們來認識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你能說一說它是哪 幾部分組成嗎?(2)學生回答。2 、請同學們畫出一株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五)教師小結。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2 、果實和種子一、教學目標 : (一)教程與方法1 、能夠在預測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種子進行細心解剖、細致觀察,并用 畫圖的方式描述觀察
15、結果。2 、能夠針對“種子萌發(fā)”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問題,探究種子在萌發(fā) 時需要的條件。3 、開始種植一株植物,經(jīng)歷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觀察、測量、收 集、積累植物生長周期的資料。(二)科學知識1 、認識果實和種子。2 、了解種子“旅行”的多種方式。3 、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4 、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 、體驗到要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準確的信息。2 、愿意開展長周期的種植活動,堅持做觀察記錄。二、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各類植物的圖片、浸泡過的蠶蟲種子、鑷子等。2、學生準備:各類植物果實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果實
16、就是植物種子的“家”,它們在果實中受到保護,現(xiàn)在 請你找一找哪里有種子?(二)小組研究討論。1、同學們將自己帶來的各類果實進行研究,并找出它們的果實。1)學生進行分析,并找出果實中的種子。2)對有爭議的問題教師進行分析。2、說一說種子是怎樣進行旅行的?1)學生先自己自主發(fā)言。2)教師播放關于種子傳播的圖片和資料。 三)自主學習。1、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1)先預測種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預測的結果畫在活動記錄上。2)用鑷子仔細地剝開用水浸泡過的蠶豆種子,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種子的 內部構造,畫下你所看到的。2、探究種子在萌發(fā)時需要的條件。( 1 )先讓學生說一說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是什么?()( 2 )課外拓
17、展實驗: 在 4 只瓶里都放入兩面三張紙巾,撒上一些種子。將 1 號瓶瓶蓋擰緊。 分別在 2、 3 號瓶內灑一點水,而將 4 號瓶內的種子完全浸泡在水里, 然后都擰緊蓋子。 將 1、3、4 號瓶放到碗柜里, 2 號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觀察 4 只瓶 子。(四)拓展活動: 你還能提出哪些和種子萌發(fā)有關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問題?如: 大種子發(fā)芽快還是小種子發(fā)芽快?把蠶豆種子頭朝下放,根會向上長 嗎?(1 ) 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2 ) 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預測。(3 ) 作業(yè):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五)課后作業(yè):1 、 讓我們在土壤中種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們產(chǎn)生自己的 種
18、子。并將種子用牙簽輕輕按到濕土里,并覆蓋一層細土。2 、做好觀察日記,描述植物生長中的幾個關鍵時期。(六)教師小結: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3、根和莖過程與方法能夠通過觀察、比較正確區(qū)分不同類型的根和莖; 能夠通過閱讀資料和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了解根和莖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夠設計實驗或觀察實驗現(xiàn)象驗證已有的結論;能夠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莖橫切和縱切的實驗;知識與技能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分為直根和須根,莖一般分為直立莖、匍匐莖、纏繞莖和攀援莖等多 類;知道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莖都有一些變態(tài);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了解植物的莖具有支持作用和輸送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情感
19、、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體會到各種不同植物的根和莖與植物本身的特點、 與生存環(huán)境式與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緊密聯(lián)系的;意識到植物的不同部分發(fā)揮的作用雖不相同但卻是有緊密聯(lián)系的,懂得分工與合作的重 要性;養(yǎng)成合理懷疑、大膽質疑、敏于思考、勤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準備1、課前學生分別準備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莊稼帶進課堂 (老師也相應提前準備一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蔥等植物) ;2、兩天前及課前 20 分鐘將數(shù)段新鮮的芹菜的莖放入一個裝有染過紅色的水的容器中,以 備教學觀察;3、提前準備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許;4、有關變態(tài)根和變態(tài)莖的實物。 (籮卜、蓮藕
20、、大蒜、姜、荸薺)教學過程設計一、觀察實物,認識根的不同類型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談話: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時難以看到它們的模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 一起來研究植物的根和莖, (板書:根和莖)讓我們先來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點吧!3、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們根的在哪里。4、學生觀察、比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5、提問:你們可以根據(jù)根的形態(tài)不同給它們取個名字嗎?6、學生交流匯報。7、小結:科學上把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區(qū)別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沒有明顯主根,每一 條根都想胡須一樣粗細的根叫做須根。8、小組活動: 植物分類把帶來的植物按照根的類型不同分一分
21、,說說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須根。想一想它們一般分別種在什么樣的土壤里。9、小結:植物的根的特點與它的生長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的。二、利用多種資料,認識莖的不同類型1、小組活動: (出示圖片)找一找,這些植物的莖在哪里?2、交流匯報。3、小結:大多數(shù)植物都有莖,莖有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4、出示竹子、 牽?;?、 黃瓜、西瓜等植物的掛圖, 觀察、 比較:這些植物的莖有什么不同?5、交流討論。6、教師即時簡單板畫不同類型的莖,取名。重點區(qū)分攀緣莖和纏繞莖。(纏繞莖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長,必須螺旋纏繞于其它物體上才能向上生長;攀援莖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長, 而靠特化的結構攀援在其它物體上, 才能上升, 如豌豆的莖
22、(葉卷須)、葡萄的莖 (莖卷須)、 爬山虎的莖(吸盤)等) 。7、小結:植物的莖形態(tài)各異,每一種形態(tài)的莖都是與植物的本身的特點及生長環(huán)境等相適 應的。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莖的作用1、思考、討論:植物如果沒有根和莖可以不可以?為什么?2、提問:植物的根和莖分別有什么作用?3、學生討論、交流。4、小結: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根的第一個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將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態(tài)各異的莖處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連 成一個整體,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莖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6、質疑:你可以用什么來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7、( 1)分組討
23、論并匯報實驗裝置。( 2)評價各組實驗裝置。(3)完善方案,利用準備材料組織實施。( 4)觀察:(前兩天)放置在陽臺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實驗裝置,燒瓶里的水有什 么變化?學生觀察、匯報。 (水量減少)討論:燒瓶里減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為什么這樣 認為?(5)小結: 由于水面有一層植物油, 它阻止了水分蒸發(fā), 因此減少的水不可能是蒸發(fā)掉的。 我們看到燒瓶里的水下降了,這就說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 也將溶解在水中的養(yǎng)分吸收進來供植物生長。8、討論:植物的莖是如何傳輸水份和土壤中的養(yǎng)料的?你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莖傳輸水分 的過程嗎?( 1)交流方法。(2)(出示課前 20
24、分鐘老師將一段新鮮的芹菜的莖放入一個裝有染過紅色的水的容器中)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芹菜的莖的顏色有什么變化。思考: 這個現(xiàn)象能夠說明什么? (植物體內有運輸水分的管道)(3)為了進一步證明我們的推想是否正確,可以把老師前兩天插入紅水中的莖切開,看看 里面是不是有運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講解莖的橫切和縱切的方法。(4)學生分組實驗。( 5)匯報討論。在莖的橫切面上的一圈小紅點是什么?在莖的縱切面上的一條條紅線是什 么?(6)小結: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植物體內的導管運送到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去 的。9、總結: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植物的莖承擔著運輸 的任務把水和
25、土壤中的營養(yǎng)物質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同時還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 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植物的根和莖有了哪些了解?2、拓展活動(一) :有些植物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根會產(chǎn)生特異功能,讓自己和別人不一 樣,我們稱之為“變態(tài)根” 。出示實物:常見的變態(tài)根(包括儲存根、塊根、氣生根、支柱 根、水根等)3、拓展活動(二) :你知道嗎?這些也是植物的莖。出示實物:芋頭、荸薺(球莖)、馬鈴薯(塊莖)、大蒜、洋蔥(鱗莖) 、姜、蓮藕(根莖) 。五、課后作業(yè)回家搜集關于根和莖的相關知識。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4、葉和花過程與方法能夠通過觀察、比較正確區(qū)分不同類型的葉和
26、花; 能夠通過閱讀資料和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了解葉和花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夠設計實驗或觀察實驗現(xiàn)象驗證已有的結論; 能夠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實驗;知識與技能知道植物的葉一般分為扇形、羽形、卵形等形狀,花的構造 知道在自然界中,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了解植物的葉和花的作用;了解植物的花的傳粉途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體會到各種不同植物的葉和花與植物本身的特點、 與生存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緊密聯(lián)系的;意識到植物的不同部分發(fā)揮的作用雖不相同但卻是有緊密聯(lián)系的,懂得分工與合作的重 要性;養(yǎng)成合理懷疑、大膽質疑、敏于思考、勤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準備1、課前
27、學生分別準備各種各樣的葉,準備兩株大小、品種相同的植物;2、提前準備紙盒、膠帶、剪刀、幾粒種子、花盆、放大鏡、鑷子;教學過程設計一、觀察實物,認識葉的不同類型1、講述:一粒種子從土壤里鉆出來,先長出什么?它像什么?(板書:葉)2、觀察:(出示植物的葉)這片葉的正反面有什么不同?3、學生匯報4、小組活動:拿出你們準備的葉子,認真觀察他們的相同和不同5、學生觀察、比較、討論6、學生交流匯報。7 提問:誰能給這些相同的葉子取個好聽的“名字”8、小結:科學上把植物的葉按形狀區(qū)別,有扇形葉、卵形葉等,大多數(shù)植物利用陽關、泥 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養(yǎng)料。9、(猜一猜)陽關對植物生長
28、是否有影響呢?10、小組活動:研究陽關對植物生長是否有影響(課前準備向陽性實驗)11、學生匯報觀察記錄12、你還能舊葉子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其他問題嗎?13、學生匯報14、小結:植物的葉子是植物體重要的組成部分,他的作用需要我們繼續(xù)刻下研究。 二、利用多種資料,認識花1、小組活動: (出示圖片)找一找,你認識這些美麗的花嗎?(板書:花)2、交流匯報。3、小結:大多數(shù)植物都有花,花有多種多樣的種類。4、出示一朵花:你們知道花的身體可以分為幾部分嗎?5、交流討論。6、教師演示解剖花7、學生活動:解剖花8、觀察:(出示雌蕊)你們知道他上面有什么嗎?9、學生活動10 它有什么用途?他怎樣傳播?11、學生
29、匯報12、閱讀小資料13、小結:植物的花形態(tài)各異,他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 可能結出種子。三、課后拓展:繼續(xù)搜集葉和花的資料四、課后作業(yè):1、小組活動:你種的植物張的怎么樣?2、小組活動:研究葉子的其他問題3、認真作好記錄 (教師及時引導)五、板書設計:4、葉和花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單元小結請選擇一個教學片段寫出教學分析和反思第三單元 固體和液體1、認識固體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借助工具進行觀察。2、能夠對周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3、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4、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茖W知識1、知道什么樣的物體是固體,
30、什么樣的物體是液體。2、知道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3、知道不同的固體能混合也能分離,混合前后固體重量不變,體積改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愿意合作與交流。2、體驗工具比感官更有效。二、教學準備:瓶子、鉛筆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膠水、涂改液、牙刷、石塊、螺帽、玻璃、 橡皮、米、各種豆子、鍾子、搟面杖、黃豆、玉米粉、綠豆、天平、量杯、篩子等。三、教學課時: 2 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師:大家看,今天我給大家都帶來了哪些物品? (學生邊看邊說出名稱)2、師:請大家把這些物品按固體、液體分類。3、學生活動。往水里加面粉, 不停地攪拌,直到攪不動為止。往牙刷上
31、擠點牙膏。 (師強調面糊和牙膏只是水與固體的混合,不能說它們既是固體又是液體。)(二)學習新課(1)用多種方法研究固體的性質1、師:在三年級上學期我們曾經(jīng)觀察過水,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都用哪些感官來認識 它的?(生:看、聞、嘗、聽、摸)2、師:下面我們就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研究石塊、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質。3、學生分組實驗。4、匯報研究的結果。5、師小結。( 2)了解固體間存在硬度差異1、師:請大家說一說,你們的桌面上都有什么?2、師: 請你們四人小組想辦法, 把這些固體弄碎, 并根據(jù)弄碎的難易程度給它們排序。 把排序結果寫在活動記錄上。3、學生進行實驗。4、匯報排序結果。(3)認識固體混合和分離
32、的現(xiàn)象1、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體混合和分離的現(xiàn)象?2、師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離的現(xiàn)象。3、提問: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4、師小結。(4)研究固體混合前后的變化情況1、師出示:黃豆、玉米粉、綠豆三種物體,同時將這三種物體放到天平上稱一下。請 學生記下各個物體的重量。2、師:請大家預測一下,假如老師將這三種物體混合在一起重量會怎么樣?(生:預 測)3、師:將三種物體放在天平的稱,學生記下克數(shù),然后請學生將原先稱得的三種物體 的克數(shù)相加,看結果與老師稱的克數(shù)是否一致。4、師小結:固體混合后重量沒有變化。5、師:用量簡將黃豆、玉米粉、綠豆測一下,分別記下各自的毫升。6、學生預測,三種物體混合
33、體積會不會發(fā)生變化。7、師演示實驗。8、師小結:固體混合后體積會變化。(5)學會分離混合固體的方法 1、師:請大家用桌上的篩子把兩種顆粒大小不等的固體顆粒分離出來。 2、學生分組實驗。3、師簡單小結:并提醒學生將桌面,地面收拾干凈。(三)總結1、今天,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2、學生自由發(fā)言。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2、把固體放到水里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借助水認識固體的性質。2、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3、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茖W知識1、了解固體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現(xiàn)象。2、知道固體與水能混合也能分離,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愿意合作與交流。2、
34、體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二、教學準備:水槽、蠟燭、橙子、蘋果、方糖、黏土、沙攪捧、小樹枝、鹽、顏料、小碟、熱水、 杯子等。三、教學課時: 1 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固體及其性質,誰來說一下,固體有哪些性質?(生答) 2、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固體及固體的性質。(二)學習新課( 1)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沉與浮1、師:老師這兒有一些物體,請大家來看一下是什么?假如我把它們放到水里,會出 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請大家把預測結果記錄下來。2、學生進行實驗。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4、師小結。( 2)認識固體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1、師:請大家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攪拌幾下,看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2
35、、學生進行實驗。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4、師小結。(3)認識生活中固體與液體混合與分離的運用1、師: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體與水混合,如藥水比藥片、藥粉好服用多了。往 湯里加點味精湯更鮮。2、師: 在生活中, 有時候又需要把固體與水分離, 如海水中可分離出鹽,供人們食用。 (4)認識溶液的結晶現(xiàn)象1、師出示彩色樹枝:大家看,好看嗎?大家想做嗎?2、師:請大家按照 P34 頁制作彩色樹枝的步驟動手制作一根彩色樹枝。3、學生動手制作。4、師進行點評。(三)總結1、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2、學生自由發(fā)言。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3、認識液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液體的顏色、輕
36、重、黏稠度方面的特點。過程與方法1、會用感官和簡單器材研究液體的性質。2、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多種方式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愿意與同學合作與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教學重點: 液體輕重,黏稠度的性質。教學難點: 液體輕重的性質。教學準備燒杯、平底燒瓶、錐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體、量杯、天平、勺子、 塑料袋、表格等。教學過程(一)設疑導入1、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許多液體,說說你都知道有哪些液體? 2、出示兩種沒有名稱的液體, (酒精和醋)請同學們幫幫忙,判斷這是什么液體?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氣味”)3、講解:氣味是液體的一個特點,液體還有很多特點,今天
37、我們大家一起來認識液體 好嗎?(板書“認識液體” )(二)引導探究1、認識液體的顏色、氣味和味道是液體的性質。 請看講桌上擺了很多種液體,這些液體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講桌上的液體有牛奶、豆油、蜂蜜、醬油、醋和紅色的水)(根據(jù)回答板書: “顏色”) 出示食用油和蜂蜜,這兩種液體你們每個桌上都有,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 來辯認它是什么液體。(根據(jù)回答板書: “味道”) 講述:剛才我們大家提到顏色,氣味和味道這些都是液體具有的特點,在科學上我們把這些特點叫做性質(板書“性質”)但液體的性質不僅僅表現(xiàn)在顏色,氣味和味道上,還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說說你還想研究液體的哪些性質?2、研究液體的其他性質 板書
38、學生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生:液體的輕重,液體的形狀,將液體混合后會怎樣,什么樣的液體流動得快等問 題) 和學生一起把提出的問題合并歸類,選出將要研究的問題。 小組討論: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請12個小組來匯報,其他小組給他們小組提出問題和建議。 發(fā)表格,先假結論是什么樣的,并先把預測寫在紙上。實驗過程預測結論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1、把水倒在不同形狀的容器里。2、把水裝塑料袋里,捏一捏。3、倒出相同多的油和蜂蜜在天平上和水比一比。4、把油,洗潔劑,水同時倒一點到斜放的板上。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請12名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根據(jù)學生匯報師板書:輕重不同,黏
39、度不同。(三)教師課堂小結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4 、把液體倒進水里去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哪些液體可以沉浮,哪些液體可以溶解在水里。2、知道混合液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過程和方法1、能夠認識液體在水中沉浮現(xiàn)象和溶解現(xiàn)象。2、能用文字、圖畫、圖表、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中體驗“做科學”的樂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事物。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知道液體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性質。教學準備燒杯、量杯、蜂蜜、油、水槽、托盤(分組實驗材料)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同學們,我們前幾節(jié)課認識了液體,知道了液體有許多性質,誰能記得它們都是什么?2、學生自由發(fā)言。(二
40、)引入新課(1)點題1、今天我們要把液體倒進水里去,來繼續(xù)研究液體更多的性質。(同時板書“把液體倒進水里去” )(2)猜想激趣1、指導液體在水中沉浮的實驗, 大家看面前的托盤有三杯液體,分別有水、 油、蜂蜜, 如果把它們依次倒入前面的空燒杯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如果倒的順序不同?又會怎樣?2、學生自由猜測大膽想象。3、組內商討實驗順序。(三)學生分組實驗1、師巡視各組實驗,做的適當指導。2、小組匯報實驗順序及實驗結果。3、師講述:大家都得出了一個結果,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組內交流一下(同時 板書)4、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guī)鸵粋€忙,三個小燒杯都臟了,愿意。把它們都洗干凈嗎?那么 你們想怎樣洗呢?在
41、小組商量一下吧?5、學生活動。6、老師:提問哪個杯子洗得最干凈?蜂蜜跑到哪里去了?7、學生回答。8、老師小結:在水槽中一點也找不到蜂蜜的影子,這個現(xiàn)象叫做溶解。9、教師:哪個杯子洗得最不干凈?怎樣才能想辦法把它洗干凈。10、學生回答。11、教師:在這個小實驗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12、學生回答。13、教師:你能在我們的生活中舉幾個這樣例子嗎?(四)總結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液體的什么性質?2、學生自由發(fā)言。(五)布置作業(yè) 今天晚上吃完晚飯后由同學們來涮碗,同時做一個小調查,看看哪一種洗潔精是最省 水的。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使沉在水
42、里的物體浮起來; 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作假設性解釋。知識與技能: 知道改變形狀、增大空間或水里加鹽能增加浮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玩中學”的探究樂趣,并產(chǎn)生課后繼續(xù)研究相關問題的興趣; 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教學重點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課時建議:建議根據(jù)課堂活動實際情況,用 1-2 教時完成本活動設計。器材準備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鋁箔)、泡沫板、 生雞蛋、土豆、食鹽、回形針若干、灌水小藥瓶、塑料“潛水艇”學具(配套學具箱中 有)。2 、學生準備: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鋁箔)、泡 沫板、硬幣若干、生雞蛋、土豆
43、、食鹽、小刀、“潛水艇”。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同學們,你們都看到實驗臺上的物品了吧?大家會想,這些物品好熟悉呀,現(xiàn)在就請你們把它們輕輕放入水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設計情境, 讓學生先動起來,玩起來,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的問題1、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有什么問題想問?2 、學生自主提出研究問題。3、師生共同確定研究問題。整理問題。你們提出的問題都很重要,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一下全部研究出來,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好不好?三、探究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一)使橡皮泥浮起來的方法1 、提問: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時候是沉還是浮的?用 什么樣方法使它浮起來呢?2、學生預想推測:(
44、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狀)3、你們想出來的這么多方法,很好。下面就請根據(jù)你們的想法設計實驗,比一比誰能在最短時間內,使橡皮泥 浮上來?浮上來之后,請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針。在橡皮泥 不沉的情況下,看看誰放的回形針最多?(此處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浮力大小與增大的空間大小的關系,空間大 受到浮力大,反之受到的浮力小。 )4、學生實驗(比賽開始)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記錄卡)我想用什么辦法使橡皮泥浮起來?(用圖和文字描述探究過程)浮上來后裝了多少個回形針? 如果沒浮起來是什么原因?(讓學生自我反思、調整,再探究) 班級 組 記錄: 年 月 日5 、學生邊實驗邊完成
45、實驗記錄卡。6、交流實驗結果,評出獲勝者。(教師引導學生找 出各種方法的共同點,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回形針裝得多的原因:改變形狀、增大空間; 空間越大,載重量越大)(二)探究土豆和生雞蛋在水中浮起來的方法1、提問: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種形狀,使它空間變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 它浮起來呢?2、學生預想、推測:(可以把土豆挖空)3 、教師鼓勵,讓學生分組試一試。4、學生分組活動、匯報。 (此處可能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如學生的土豆挖成碗形且均 勻,那放在水中會??;也可能挖空后不均勻土豆灌水后還是下沉,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 論為什么同樣挖空會出現(xiàn)不同情況?該怎么辦?指導學生意識到應該把挖空開口處密
46、封 住,才是真正減輕了土豆的重量。 )5、那如果想讓生雞蛋在水中浮起來該怎么辦呢?(選擇生雞蛋,旨在激發(fā)學生新的認 知矛盾,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維,新的科學探究又開始)6、小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設想。7 、介紹死海有關知識(播放多媒體課件或投影片,如果學生一時想不到,利用這一設 計,引導學生探究;如果學生現(xiàn)想到加鹽的方法,我們同樣可以把這一資料作為聯(lián)系生活 實際加以應用。)8、教師:往水里加鹽真的有這么大的威力嗎?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下面大家就自己 模擬制作一個死海,看雞蛋真的能浮起來嗎?9、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學生實驗情況,相機進行指導)。10 、小組交流(認識到水中加鹽能增加水的浮力)。
47、(三)探究物體沉浮的奧秘及其應用。1、研究“怎樣讓沉在水中的小藥水瓶浮起來”。2、學生動手做。(把藥水瓶中的水倒掉即可,但實際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由于學生到掉 的水有多有少,所以可能出現(xiàn),浮、懸浮、沉三種可能。)3、你的藥瓶浮起來了嗎?想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不同的現(xiàn)象說明,由于小 瓶的重量改變不同,所以沉浮現(xiàn)象也不同。)4、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也有應用,你知道是什么嗎?(指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 到解釋實際生活現(xiàn)象即“潛水艇”的工作原理。)5、讓學生分組玩“潛水艇”,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沉。6、學生討論、交流:潛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導學生說出潛水艇里面灌進空氣,
48、重量變輕,就會上浮;灌進水,重量變重,就會下沉即可)。2、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了物體沉浮的性質?(利用潛水艇原理,讓 學生突然領會到,生活中根據(jù)實際需要有時需要讓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有時也需要讓 浮在水中的物體沉下去,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以及科學靈活地使用浮力知識來解決問 題。此處可結合教材上面的圖,如竹排、救生圈、救生衣、魚鰾、魚鉤、魚網(wǎng)上的鉛墜、 潛水艇、船等。學生一直在研究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4、引導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究有關浮力應用的知識。(課堂探究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應 該通過課堂活動中捕捉學生新的問題激發(fā)并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更大的空間進行主動的科學 探究。)附 板書
49、設計 :5、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沉在水中的物體 使它們浮起來的方法 為什么橡皮泥 捏成空心球、碗形、船形、放在泡沫上(圖)空間變大、增加浮力土豆挖成空心、加鹽(圖)空間大、重量變輕、浮力變大生雞蛋 在水中加(足夠的)鹽(圖)浮力大變大小藥瓶把水倒掉(圖) 重量變輕課后(自由研究)課后反思您對本課的意見:單元小結:第四單元 關心天氣本單元是關于天氣變化現(xiàn)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等方面的內 容。通過認識現(xiàn)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 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由于小學生在通常情況下只是被動地關系天氣和接受天氣變化的事 實,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導下改變衣
50、著,以及在氣溫和環(huán)境的變化下被迫地改變行為方式, 缺乏主動關注天氣,了解與認識天氣變化的主動意識和行為,所以,在學習本單元時要充 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本單元涉及到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有:科學探究:1.3 知道利用根據(jù)觀測比利用感官更準有效。5.1 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5.3 能用簡單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6.2 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茖W知識:1.1 知道可以用溫度、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來描述和測量天氣。1.2 知道基本氣象觀測器材的作用。1.5 體會
51、到長期測量和記錄天氣數(shù)據(jù)是非常有價值的。1.7 了解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1.8 懂得天氣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活,造成動植物的變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4 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2.1 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4.2 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1、今天天氣怎樣教學目標1、認識常見的氣象符號。2、知道 150 年前人們預報天氣的一些方法。3、意識到天氣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關注天氣的變化。教學準備1、搜集不同年代觀測氣象的方法。2、準備設計氣象符號的文具。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假期你們經(jīng)常隨父母出門旅游嗎?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2、在什么情況下不便出門游玩?(一)自主學習1、讓學生說說
52、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1)學生匯報。(2)師生小結,板書:今天天氣怎么樣2、從哪里可以得到關天氣的信息?天氣預報常從哪些方面說天氣?(1)學生討論?;貞浱鞖忸A報包括的內容,以及獲得天氣預報的餓不同渠道。(2)小組匯報。(3)師 生小結。3、認識晴、陰、多云、小雨、風力風向、雪等各種天氣符號表示的含義。(1)學生自己設計符號,記錄各種天氣情況。(2)引導學生認識各種表示天氣的符號。(3)知道學生觀看圖片,了解現(xiàn)代天氣預報的方法。4、150 多年前,人們是怎樣觀察天氣的? (1)小組討論后匯報。(2)師生小結。5、大家想一想誰最關心天氣? 人們所從事的哪些活動,哪些地方受天氣的影響,有哪些影響? 分組討論后匯報。師生小結。(二) 課后作業(yè)。1、收集和天氣有關的詞語。2、設計天氣符號。課后反思:您對本課教案的意見:2、氣溫是多少一、教學目標1、能夠正確地看、讀、寫溫度。2、知道在不同環(huán)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3、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高。一、教學準備1、學生備測量氣溫用的寒暑表,記錄氣溫用的紙筆。 2、百葉箱。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氣溫有多高嗎? 2、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如何使用寒暑表。(二)自主學習 1、介紹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讀寫溫度的方法,并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2、測測今天的氣溫有多高。(1)、學生分小組進行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計時工資勞動合同
- 2025年:探討合同法在維護債權人權益方面的作用
- 2025年店面租賃合同店面租賃協(xié)議
- 2024年動葉可調軸流電站用風機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機械設備購銷合同】機械設備供貨合同范本
- 2025屆大學畢業(yè)生在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勞動合同中應關注的關鍵事項
- 2025高速公路服務區(qū)餐飲合作經(jīng)營合同
- 2025房屋裝修合同公積金貸款
- 2025商品交易市場商位租賃經(jīng)營合同
- 2025機密協(xié)議合同范本參考文獻
- 2025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吹膜工藝流程
- 2025年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陜西省商洛市新高考綜合改革政策培訓課件
- 起重傷害應急預案培訓
- 手術室護士入科匯報
- 【MOOC】電視采訪報道-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鐵礦石采購合同三篇
- 國開數(shù)據(jù)庫運維網(wǎng)考復習題及答案
- 精神科患者首次風險評估單
- 【MOOC】能源與氣候變化應對法-西南政法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