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教學設計_第1頁
《潼關》教學設計_第2頁
《潼關》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潼關教學設計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本首詩的意思,想象詩句 描繪的情景;2、體驗詩歌高遠壯闊的氣魄;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時安 排:一教時教學過程:、導入1、從“戊戌七君子”導入。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誦古詩)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運用這種方法學 習古詩。二、知詩人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七歲的譚 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xiāng)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jīng) 過陜西潼關,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 詩。三、明詩意、悟詩情1、白

2、板展示,生讀:這位英氣勃發(fā)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 的潼關古道,傍山監(jiān)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 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云濤里。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 就被白云,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課件再讀)聆聽詩 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 情?生暢談,師評點、引導。2、白板展示,生繼續(xù)讀: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 潼關地處陜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 西平原。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 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zhuǎn)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 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 并不怎樣惹眼,剛?cè)脘P便突兀而起、聳入云天,一座座爭奇斗 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3、情感升華,白板展示,生再讀:自然,所謂大河“猶嫌 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 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 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這愿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 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吟動人 詩篇,品詩中深情。這首詩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此時此刻,你 想說些什么?四、誦古詩有感情地朗誦并默寫全詩。五、課堂總結(jié):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 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 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