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1.gif)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2.gif)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3.gif)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4.gif)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b5a7d71-147b-4f97-a7dd-2594f0a3d85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18-2019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第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17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談起法律工具主義,還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國。此后,法律就被公認為是治理國家的工具。所謂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國之具,法律的工具主義從這兒就開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國家好像是一匹奔馬,騎在馬上的騎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這樣就把法律工具主義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這個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響。遇到開明的君主就能夠發(fā)揮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沒有辦法
2、發(fā)揮法律的治世功能。歷史事實也確實如此。唐太宗時期就是個講究法制的時代。當時,針對官吏假冒偽造履歷,唐太宗說了一句話,以后再遇到假冒履歷的官員必死不赦。不久,又發(fā)現(xiàn)了假冒履歷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據(jù)法斷流,沒有斷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興,說我說過以后再有一定要處死。這時戴胄講了一句話,他說什么是法,法是“國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為皇帝一時喜怒的意見,使法喪失了大信,這樣說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說了一句話: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這就發(fā)揮了法律的工具主義的作用,這是遇到了明主。遇到了昏君的時候,就是法制的敗壞。隋文帝本來是很重視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為法。比如說六月天要判處犯
3、人死刑,大家就勸解他從漢以來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說六月天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還有雷霆震怒,雷還會擊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殺人。所以法律工具主義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確實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時候便不能發(fā)揮積極作用。法律工具主義不僅影響了整個古代社會,也包括近代社會。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來,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來。所以今天我們要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法律權威主義的觀念,就必須肅清法律工具主義的殘余影響。法與改革的關系就是古人所說的改制與更法。春秋戰(zhàn)國時期處于社會大變動時期,其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是聯(lián)在一起的。到漢以后,專制制度牢固建立起來,談改革多半都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
4、無論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體制改革總是和法制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舉一個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就經(jīng)濟體制改革來說,是建立一家一戶的封建的生產(chǎn)方式。政治體制改革是廢除世卿制度,建立軍功爵制。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頒布了許多新法。開阡陌,封疆令,廢除了過去的土地國有制。頒布二十等軍功爵令,獎勵首功,廢除世卿世祿。這些法律明確地提出改革的內(nèi)容和方向,對改革起了引導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掃除或者是減除阻礙改革的舊勢力。把反對改革的舊貴族,甚至太子的師傅處以肉刑,借以推動改革。最后是運用法律來鞏固改革的成果。這些成果得到了秦國百姓的擁護
5、,所謂秦民大悅。盡管商鞅被處以死刑,但其法未敗。所以改制與更法密切相關,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與更法相向而行。1. 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中國古代,用法律來治理國家的認識起源很早,法律成為治國之具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但始終無法擺脫君主的影響。B. 魏征用比喻來闡述國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關系,他說國家好像是一匹奔馬,騎手是皇帝,皇帝手中的鞭子就是法律。C. 戴胄能夠依法斷案,認為法律是不能隨意變更的,這與唐太宗后來“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的觀點是一致的。D. 雖然,法律工具主義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過去,但今天我們?nèi)砸喂虡淞⒁婪ㄖ螄姆蓹嗤髁x的觀念,防止其卷土重
6、來。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義源頭,指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國主張的國家之一。B. 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員履歷造假事件,論證古代社會君主對法律工具主義所起的作用。C. 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為反面事例,論證了君主不依法行事隨意變更法律造成的惡果。D. 文章第三段,論述法與改革的關系,以商鞅變法為例,強調(diào)改制與更法是對立統(tǒng)一的。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人認為“法者,治之具也”,其主要意思是指以法律作為統(tǒng)治者手中治國御民的工具,使之成為吏民的“規(guī)矩繩墨”。B. 法律作為統(tǒng)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會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
7、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這樣的明君時發(fā)揮的作用更大。C. 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國強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現(xiàn)貞觀之治,可見法律工具主義是應批判地繼承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D. 商鞅變法的成功,說明了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頒布許多新法,其改革便難以成功?!敬鸢浮?. D 2. B 3. C【解析】【1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尋找細微的差別。D項,“法律工
8、具主義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過去”錯誤,如今,法律工具主義的殘余影響依然存在。故本題選D項?!?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A項,“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國主張的國家之一”表述不準確,沒有根據(jù)。C項,隋文帝的例子論證的是古代社會中昏君會敗壞法律這一觀點。D項,強調(diào)改制與更法應相向而行。故本題選B項?!?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是
9、“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仔細閱讀文章,找準有效答題區(qū)間,然后認真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C項,“應批判地繼承”文中無據(jù)。故本題選C項。【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nèi)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xiàn)的態(tài)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jù)等。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shù)。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
10、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個人的名字劉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塊生鐵,別人叫一聲,就會擦亮一次。一個名字若兩三天沒人叫,名字上會落一層土。若兩三年沒人叫,這個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鐵锨厚。這樣的名字已經(jīng)很難被叫出來,名字和屬于他的人有了距高。名字早寂寞地睡著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還在瞎忙碌,平出晚歸,做著莫名的事。馮三的名字被人忘記五十年了。人們?nèi)酉滤恼婷唤?,都叫他馮三。馮三一出世,父親馮七就給他起了大名:馮得財。等馮三長到十五歲,父親馮七把村里的親朋好友召集來,擺了兩桌酒席。馮七說,我的兒子已
11、經(jīng)長成大人,我給起了大名,求你們別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沒用一只要你們不叫,他就永遠沒有大名。當初我父親馮五給我起的名字多好:馮富貴??墒?,你們硬是一聲不叫。我現(xiàn)在都六十歲了,還被叫小名。我這輩子就不指望聽到別人叫一聲我的大名了。我的兩個大兒子,你們叫他們馮大、馮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們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兒子,就求你們饒了他吧。你們這些當爺爺奶奶、叔叔大媽、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個口,我的三兒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墒牵瑳]有一個人改口,都說叫習慣了,改不了了?;蛘弋斨T七的面滿口答應,背后還是馮三馮三的叫個不停。馮三一直在心中默念著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寶貝一樣珍藏著這
12、個名字。自從父親馮七擺了酒席后,馮三堅決再不認這個小名,別人叫馮三他硬不答應。馮三兩個字飄進耳朵時,他的大名會一蹦子跳起來,把它打出去。后來馮三接連不斷灌進耳朵,他從村子一頭走到另一頭,見了人就張著嘴笑,希望能聽見一個人叫他馮得財??墒?,沒有一個人叫他馮得財。馮三就這樣蠻橫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靜時,馮三會悄悄地望一眼像幾根枯柴一樣朽掉的那三個字。有時四下無人,馮三會突然張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沒有人答應。馮得財就像早已陌生的一個人,五十年前就已離開村子,越走越遠,跟他,跟這個村莊,都徹底的沒關系了。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馮得財,一句都不叫。王五爺說,因為一個
13、村莊的財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別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別人就沒了。當年你爺爺給你父親起名馮富貴時,我們就知道,你們馮家太想出人頭地了。誰不想富貴呀。可是村子就這么大,財富就這么多,你們家富貴了別人家就得貧窮。所以我們誰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馮七把他叫到老。虛土莊沒有幾個人有正經(jīng)名字,像馮七、王五、劉二這些有頭面的人物,也都一個姓,加上兄弟排行數(shù),胡亂地活了一輩子。他們的大名只記在兩個地方:戶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著戶口簿點名,念完了也沒有一個人答應,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邊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認識一個。似乎死亡是別人的,跟這個村莊沒一點關系。其實呢,你的名字已經(jīng)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
14、父母請先生給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紀,有時是王五、劉二,也可能是路過村子的一個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須沉思一陣,在紙上寫下兩個或三個字,說,記住,這是你的名字,別人喊這個名字你就答應??墒菦]人喊這個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應了另外一個名字:起名字的人還說,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盡頭一堵墻上,寫著你的名字。不過,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個村子。被我們埋沒的名字,已經(jīng)叫不出來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喚,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著小名,莫名其妙的為一個小名活著一輩子。(節(jié)選自虛土)4.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中的村莊名為“虛土”
15、,增強了故事的虛構性,而且具有很強的象征意味,讓人聯(lián)想到“虛空”“ 虛幻”等詞語。B. 虛土莊的人們相互之間都只叫對方姓氏加上排行數(shù)而成的小名,他們的大名多數(shù)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經(jīng)的名字。C. 馮三父子取名為“富貴”“得財,卻不被村民認可,是因為村民不愿馮家獨得富貴。D. 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議論,形象而生動,如以“生鐵”被“擦亮”設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讓人印象深刻。5. 村里沒有一個人叫馮三的大名,這一現(xiàn)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樣的心理?請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簡要分析。6. 有人稱虛土為“散文化小說”,請根據(jù)節(jié)選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說”的特點?!敬鸢浮?. B 5. 從俗/從眾心理。村
16、里人都習慣叫別人小名,不叫別人戶口簿上的正式名字,這是一種慣性,體現(xiàn)了村民從俗/從眾的心理。狹隘自私心理。馮三大名馮德財,村民害怕村里財富都被馮家得去而自己受窮,提防、戒備不叫馮三的大名,這是一種狹隘自私的心理。封閉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著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輩子,計較著村里的財富被別人得去,從沒有想過走出去創(chuàng)造財富或者把村外的財富引進來。冷漠的心理。馮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會彼此呼喚,互相擦亮,是一種冷漠的心理。 6. 淡化情節(jié)。小說只有馮七大擺酒席,馮三自叫大名,王五爺細說原因等生活片段的敘寫,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甚至沒有完整的情節(jié)鏈。虛化人物。
17、小說主要人物是馮三,但缺少個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馮得財外,與村中其他人并沒有大不同。營造意境。擺脫對人物生活現(xiàn)實的敘寫,著力于對風土習俗的描繪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營造出一種迷蒙的氛圍。抒情性味濃。小說語言敘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寫和作家直接的議論,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解析】4題詳解】此題考核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綜合賞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然后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判斷正誤,題中B項,“等不正經(jīng)的名字”錯誤,原文說“虛土莊沒有幾個人有正經(jīng)名字”是說沒有幾個人會被別人叫他們大名,并非“榆木”“鐵叉”等名字不正經(jīng)。故選B?!?題詳解】此題考核分析人物的心理的能力,要求分析村
18、里沒有一個人叫馮三的大名,這一現(xiàn)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樣的心理,答題時注意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然后分句文中的情節(jié),尤其是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心理,此題可根據(jù)文中的“村里人都習慣叫別人小名,不叫別人戶口簿上的正式名字”“馮三大名馮德財,村民害怕村里財富都被馮家得去而自己受窮,提防、戒備不叫馮三的大名”“村里的人互叫著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輩子,計較著村里的財富被別人得去,從沒有想過走出去創(chuàng)造財富或者把村外的財富引進來”“馮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會彼此呼喚,互相擦亮”等情節(jié)村民的概括從俗、狹隘自私、封閉、冷漠等心理?!?題詳解】此題考核分析文章的文體特征的能力,要求根據(jù)
19、節(jié)選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說”的特點,答題時注意明確小說的散文的特征,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和情節(jié),散文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設和情感的抒發(fā),從此角度切入作答即可,如此文淡化情節(jié)、虛化人物、重視營造意境、抒情性味濃。但又要分析是小說,淡化情節(jié)并不是沒有情節(jié),人物虛化不是沒有人物,是群像?!军c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jié)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nèi)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jié)
20、安排、環(huán)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jié)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二、古代詩文閱讀(4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魏末,從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長史莫者暉時在行間,光馳馬射中之,因擒于陣,光時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為都督。嘗從世宗于洹橋校獵,見一大鳥,云表飛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zhuǎn)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觀之,深壯異焉,當時傳號落雕都督。晉州東有周天柱、新安、牛頭三戍,招引亡叛,屢為寇竊。天保七年,光率步騎五千襲
21、破之,又大破周儀同王敬俊等,獲口五百余人,雜畜千余頭而還。武平二年,周遣紇干廣略圍宜陽。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為軍人多有勛功,未得慰勞,若即便散,恩澤不施,乃密通表請使宣旨,軍仍且進。朝廷發(fā)使遲留,軍還,將至紫陌,光仍駐營待使。帝聞光軍營已逼,心甚惡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見,然后宣勞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別封清河郡公。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許。帝賜提婆晉陽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種禾,飼馬數(shù)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由是穆積怨。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謠言。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焙螅庵?,引
22、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后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于是下詔稱光謀反,盡滅其族。光性少言剛急,嚴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滅,朝野痛惜之。周武帝聞光死,大喜,赦其境內(nèi)。后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指詔書曰:“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節(jié)選自北齊書斛律光傳,有刪改)7.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B. 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C. 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D.
23、 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zhàn)/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余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8.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魏,北朝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建都鄴,史稱“東魏”。B. 文帝、天保、世宗,分別是謚號、年號和廟號,而這三者都是皇帝專有。C. 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側(cè)室所生女子;正妻、繼室所生子女為“嫡”。D. 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斛律光箭藝高超。斛律光十七歲時,陣前箭射莫者暉,又陪同世宗在洹橋打獵,引弓射雕,正中其脖頸,得到高祖和世宗的稱贊。B
24、. 斛律光英勇善戰(zhàn)。北周的天柱、新安、牛頭三處戍所多次侵擾齊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騎偷襲擊敗了他們,虜獲五百多人、雜畜千余頭。C. 斛律光抗令不從。在攻克北周建安等四處城戍后,他沒有遵命將士兵解散,而是希望朝廷慰勞有功之人,皇帝不得已為之。D. 斛律光遭冤被殺。北周將軍韋孝寬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謠言,恰好北齊皇帝對斛律光起了疑心,就設計殺死了他。10.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此田常種禾,飼馬數(shù)千匹,以擬寇難。今賜提婆,無乃闕軍務也?(2)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薄敬鸢浮?. C 8. B 9. B 10. (1)這塊田地是用來種禾草的,可喂
25、數(shù)千匹馬,以備敵人來犯。如今賞賜給穆提婆,這恐怕會侵損軍務吧?(2)適逢皇帝之前對斛律光有所懷疑,便對何洪珍說:“我以前懷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這樣。”【解析】【7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還原到語境中結(jié)合上下文認真揣摩仔細辨別,做出選擇,一般用排除法。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句中,“率步騎五萬”的目的是“赴之”,中間不能斷開;“大戰(zhàn)于城下”是句
26、意完整的分句,中間不能斷開;因此排除A、D;“而”是連詞,表順承關系,前面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C?!?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B項,“這三者都是皇帝專有”表述絕對,“謚號”不是皇帝專有。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
27、,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張冠李戴,“虜獲五百多人、雜畜千余頭”不是擊敗三戍的戰(zhàn)果,是擊敗北周儀同王敬俊等人時獲得的,原文“又大破周儀同王敬俊等,獲口五百余人,雜畜千余頭而還”。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nèi)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擬”動詞,防備;“無
28、乃也”固定搭配,恐怕吧;“闕”動詞,侵損。(2)中的“會”時間副詞,適逢;“反”動詞,造反;“然”代詞,這樣?!军c睛】譯文: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時就擅長騎射,憑武藝聞名。東魏末年,跟從他的父親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長史莫者暉當時在行陣中,斛律光騎馬疾行射中了他,并在陣前將其生擒,斛律光當時才17歲。高祖賞識他,立刻提拔他為都督。他曾經(jīng)跟從世宗到洹橋打獵,看見一只大鳥,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鳥,正射中鳥頸。這鳥形如車輪,旋轉(zhuǎn)墜下,落到地上,原來是一只大雕。世宗取來看,很驚異于他的技藝,當時被傳稱為落雕都督。晉州東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頭三個戍所,招引逃亡的叛軍,常常騷擾寇掠。天保七年,斛律光率
29、五千步騎襲擊打敗了他們,又大敗北周儀同王敬俊等,俘獲五百多人、各種牲畜千余頭后返歸。武平二年,北周派紇干廣略圍攻宜陽。斛律光率五萬步騎趕往援救,在城下大戰(zhàn),于是奪取了北周建安等四個城戍,俘獲一千多人而還。軍隊還沒有抵達鄴城,皇上便命令解散兵卒。斛律光認為兵士大多立有功勛,沒有得到慰勞獎賞,如果一旦遣散,不施恩澤(不利軍心),于是秘密上表請求派人宣布恩旨,大軍仍按原計劃前進。朝廷派出的使者延遲了,軍隊回京,將到紫陌,斛律光仍然駐在營中等待來使?;实勐犝f斛律光率大軍已逼近京師下營,心里十分厭惡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見,然后宣撫犒勞解散了兵士。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職,又另外封他為清河郡公。穆提
30、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实蹖x陽田地賞賜給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進言說:“這塊田地是用來種禾草的,可喂數(shù)千匹馬,以備敵人來犯。如今賞賜給穆提婆,這恐怕會侵損軍務吧?”由于這件事斛律光與穆提婆結(jié)了怨仇。北周將軍韋孝寬忌恨斛律光的英勇,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謠言。適逢皇帝之前對斛律光有所懷疑,便對何洪珍說:“我以前懷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這樣。”后來,斛律光來了,被引入涼風堂,劉桃枝從后面拉住他并將他殺害,時年五十八歲。于是皇帝下詔說他謀反,將斛律光家族滿門抄斬。斛律光少言寡語又剛正急躁,在管理下屬時很嚴格,管理軍隊只是依靠威嚴刑罰。他的罪行不明顯,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周武帝聽說斛律光死
31、了,非常高興,在全境大赦。后來周武帝攻入鄴城,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指著詔書說:“這個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鄴城來呢!”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爸弊g為主”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證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爸弊g為主”是說對于大多數(shù)句子、大多數(shù)詞語,可以采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
32、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考生一定要養(yǎng)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以后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色,適當?shù)倪M行意譯。(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 蜀先主孔明劉秉忠智涉圖深往事非,茅廬一論定真依。風云龍虎隨時有,魚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錦江翻月色,煙波玉壘動朝暉。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咀ⅰ看嗽娮饔谠娙吮鄙嫌P見忽必烈,受其禮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極星,中國古代認為是眾星之主,代指人間帝王。11. 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一項是A. 首聯(lián)交
33、代了諸葛亮的事跡,他在茅廬之中和劉備分析、討論“天下三分”的局勢,并最終確定了自己的歸宿。B. 頷聯(lián)借“風云龍虎”表達出對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斷的時局的憂慮,感嘆自古以來缺少魚水般的君臣關系。C. 頸聯(lián)寫景,在月光之下,錦江翻起陣陣波浪;玉壘山在朝暉之中,涌起層層煙波?!胺弊趾汀皠印弊仲x予畫面動態(tài)美。D. 本詩融敘事、寫最、抒情、議論于一體,借寫先主和孔明的事跡,反映出詩人對歷史的思索,表達了自己的情懷。12. 杜甫蜀相中也寫到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請簡要分析與本詩所表達情感的異同。【答案】11. B 12. 相同點:兩首詩都表達了對諸葛亮雄
34、才偉略、鞠躬盡瘁,效忠蜀漢王朝的高度贊美和敬慕之情。不同點:杜詩最后兩句慨嘆諸葛亮功業(yè)未竟而亡,充滿了惋惜和遺憾。劉詩通過對諸葛亮、劉備君臣關系的贊揚,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為國效力,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解析】【11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和語言的能力。B項,“借風云龍虎表達出對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斷的時局的憂慮”理解有誤,應是表達世上并不缺少呼風喚雨的明主、賢臣。故選B?!?2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了解兩首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再分析異同。兩首詩歌都對諸葛亮進行了描寫,贊揚了他的雄才偉略,誓死效
35、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道出了作者的無盡感慨與憂傷;而本詩不但有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還通過“魚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諸葛亮與劉備融洽的君臣關系,來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達自己誓死追隨的決心?!军c睛】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nèi)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可以從用典入手
36、,典故是將歷史和現(xiàn)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nèi)容,有無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7小題,15分)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_,_。(2)李白在蜀道難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_,_。(3)琵琶行中描寫聲音高低、輕重起伏錯落的一句是_,_。(4)琵琶行中描寫琵琶聲暫停之后產(chǎn)生的巨大的藝術感染力的一句是_,_。(5)錦瑟一詩中回環(huán)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6)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遠,見
37、秋風落葉、大江東去,吟出應景詩句“_,_”,可見詩人內(nèi)心是多么的凄涼。(登高)(7)師說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于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jié)果,并用一個反問句推斷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_,_,_?【答案】 (1). 飛湍瀑流爭喧豗 (2).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3). 地崩山摧壯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5). 嘈嘈切切錯雜彈 (6). 大珠小珠落玉盤 (7). 別有幽愁暗恨生 (8). 此時無聲勝有聲 (9). 此情可待成追憶 (10). 只是當時已惘然 (11). 無邊落木蕭蕭下 (12). 不盡長江滾滾來 (13). 圣人之所以為圣
38、(14). 愚人之所以為愚 (15). 其皆出于此乎【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豗”“砯”“壑”“摧”“鉤”“幽”“惘”要理解字義去記憶。學生記憶的時候應該結(jié)合詩句的意思。(四)課內(nèi)文言文基礎知識(每小題2分共6分)1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B.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D. 孔子
39、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與用法。例句中“不恥相師”的“恥”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A、B、D項都是意動用法,其中A項,羞:以為羞;B項,恥:以為恥;D項,師:以為師。C項,歸:使動用法,使回去。1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B. 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蒙故業(yè),因遺策C.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自以為關中之固D. 百越之君,俯首系頸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答案】D【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對于文言虛詞類題目,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
40、”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解答此題時,需要逐項分析。A項,連詞,表目的,來;介詞,憑借。B項,介詞,憑借;動詞,沿襲。C項,把作為;認為。D項,助詞,的。故選D。16.下面對加點字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不假(借助)思索B. 冰,水為(做,凝成)之 為(為了)之奈何C. 非利足也,而致(達到)千里 專心致(盡,極)志D. 勸(勸勉,鼓勵)學 勸(用道理打動人)導【答案】B【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
41、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B項,“為之奈何”,“為”是介詞“對”的意思;“之”是代詞,此、這;“奈何”是疑問代詞,怎么。故選B。故選B。【點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jié)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如本題,主要從語境內(nèi)容分析。第卷三、語言文字運用(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煙火作為中國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積的宗教、民俗、神話、社會乃至美學意義,令人嘆為觀止。雖然煙火在天空
42、 ,卻以其華麗盛大給人留下恒久的記憶。( )。它是燃燒柴火以“敬神驅(qū)邪”的一種宗教行為。竹子在燃燒時,因受熱會猛然炸裂,聲音巨大, ,最能達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燃料,“爆竹”也隨之流行開來。但伴隨著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煙火與其在實踐層面的沖撞、矛盾,遠大于兩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煙花爆竹四處燃放,讓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近年來,由藝術家、工藝師、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煙火為媒介的大型公共藝術,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最佳方案。憑借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煙火已在藝術與審美層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將視覺盛宴轉(zhuǎn)化為心靈的震撼,從而使煙火起到了在公共藝術上的教化功效。這一點與傳統(tǒng)的君子“以鐘鼓道志,以
43、琴瑟樂心”可謂是 。從爆祭轉(zhuǎn)向大型公共藝術,煙火讓我們 ,觸摸到了一個都市、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尺度。燃燒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蕩于寰宇的爆炸之聲,不僅喚醒我們古老的記憶,也讓我們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輝。17.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 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讓煙火在藝術與審美層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將視覺盛宴轉(zhuǎn)化為心靈的震撼,從而起到了在公共藝術上的教化功效。B. 憑借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在藝術與審美層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煙火,已將視覺盛宴轉(zhuǎn)化為心靈的震撼,從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藝術上的教化功效。C. 煙火憑借現(xiàn)代科技支持,它的藝術與審美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視覺盛宴轉(zhuǎn)化為心靈的震撼,從
44、而起到了在公共藝術上的教化效。D. 憑借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煙火己在藝術與審美層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視覺盛宴轉(zhuǎn)化為心靈的震撼,從而起到了在公共藝術上的教化效。18.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 先秦時期的煙火,被認為源自當時的“爆祭”B. 作為煙花起源的“爆祭”,被認為始于先秦時期C. 作為起源于“爆祭”的煙火,出現(xiàn)在先秦時期D. 先秦時期的“爆祭”,被認為是煙火的起源19.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 稍縱即逝 響遏行云 不約而同 管中窺豹B. 轉(zhuǎn)瞬即逝 響徹云霄 不謀而合 見微知著C. 轉(zhuǎn)瞬即逝 響遏行云 不謀而合 見微知著D. 稍縱即逝 響徹云霄 不
45、約而同 管中窺豹【答案】17. D 18. D 19. B【解析】【17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病句類型一般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混亂、語序不當、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解答此類題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劃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判斷句子成分是否存在問題。如果句子結(jié)構沒有問題,可從語意及邏輯方面入手,判斷句意關系。A項,起到教化功效的應是“煙火”,而不是“現(xiàn)代科技”。B項,最后一句中的“使之”贅余。C項,第一句主語為“煙火”,第二句主語為“它的藝術與審美”,中途易轍。故選D?!?8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語言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解答此題時
46、,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題。括號后一句的主語“它”指的應是“爆祭”,由此推斷前一句主語為“爆祭”,由此排除A項和C項;B項將談論的重點放在了“爆祭”上,與前文銜接不當,故選C?!?9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成語的辨析能力。轉(zhuǎn)瞬即逝:轉(zhuǎn)眼就會失去或消失。稍縱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過去了,形容時間、機會等極易失去。本句的主語為“煙火”,因此“稍縱即逝”不符合語境,由此可排除A項和D項。響遏行云:形容歌聲嘹亮。響徹云霄:形容聲音響亮。文中指竹子爆破的聲音,故選“響徹云霄”。由此可排除C項,選擇B項。不約而同與不謀而合都指沒有事先商量,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但“不謀而合”可做謂語,“不約而同”多做狀語,后
47、面加具體做法,故文中用“不謀而合”更好。管中窺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見微知著:見到一點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fā)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zhì)。根據(jù)文意選擇“見微知著”。故選B?!军c睛】病句類型一般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混亂、語序不當、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解答此類題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劃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判斷句子成分是否存在問題。如果句子結(jié)構沒有問題,可從語意及邏輯方面入手,判斷句意關系。20.下面是一首顧炎武的七律海上,順序已打亂,請你根據(jù)格律詩的要求,排出正確的順序。云浮仙闕見黃金日入空山海氣侵十年天地干戈老水涌神山來白鳥此中何處無人世四海蒼生痛哭深秋光千里自登臨只恐難酬壯
48、士心A. B. C. D. 【答案】D【解析】【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格律詩順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了解格律詩的特點,律詩共八句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每聯(lián)對句末字押韻,押平聲韻,首句可押可不押,所以,根據(jù)押韻規(guī)定,我們將句確定出來,因此選出五個押韻的句子,可斷定,此詩首句也押韻,這些句子絕對不能在第三、五、七句的位置,押韻位置應該為第一、二、四、六、八,遵循偶數(shù)句必須押韻的規(guī)則,據(jù)此排除A(位置不對)B(的位置不對)C(的位置不對),用這個方法就可以確定答案為D。接著根據(jù)頷聯(lián)、頸聯(lián)結(jié)構對稱工整的要求,將句選出。再按照“對”“粘”的要求(本聯(lián)內(nèi)部兩句,平仄相反;相鄰兩聯(lián)
49、的鄰句,平仄相同),排出這八句詩的順序。最后從內(nèi)容表達上(一般先記敘描寫,后議論抒情)給予確定。應該為。故選D。四、作文(50分)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有一句話,讀之令人警醒“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鄙娴膲毫εc競爭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敵人”其實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正如照相機不知道敵人是手機,方便面不知道敵人是“餓了么”。而最近根據(jù)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流浪地球的熱映再次引發(fā)了民眾的熱議與深思。該片以前瞻性放眼未來,充滿憂患意識,可以說“科幻”也是對人類未來的“憂患”。讀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受和領悟?請結(jié)合對現(xiàn)實的思考或?qū)ξ磥淼恼雇務勀愕目捶?,體現(xiàn)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廣度。要求:選準角度,自擬標題;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不得抄襲,不得套作?!敬鸢浮繀⒖挤段模喝诵柽h慮 還要近憂“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墨子一語道破人類應該如何面對錯綜復雜的世界,如何面對一切措手不及的突發(fā)狀況。尤其在這個“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的時代,在這個“敵人”隨處潛伏,不可預料的社會,我們更應該高瞻遠矚,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海南從業(yè)資格證貨運題庫答案
- 電力損耗管理合同(2篇)
- 晉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9.5《極地地區(qū)──冰封雪裹的世界》聽課評課記錄
-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聽評課記錄
- 2024年春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3冬不拉課文原文素材語文S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課時分層作業(yè)19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第1課時宇宙和太陽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魯教版必修第一冊
- 專業(yè)技術人員年終工作總結(jié)
- 初中歷史社團活動總結(jié)
- 教師戶外活動總結(jié)
- 籃球俱樂部合伙協(xié)議
- 中學學校2024-2025學年教學專項發(fā)展規(guī)劃
- 臨時道路鋪設鋼板施工方案
- 屋頂光伏工程施工方案
- 電力基建復工安全教育培訓
- 勞務經(jīng)紀人培訓
- 歐洲電力回顧2024(英)
- 2024年金屬非金屬礦山(露天礦山)安全管理人員試題庫附答案
- ?;愤\輸安全緊急救援與處理
- 高數(shù)(大一上)期末試題及答案
- 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監(jiān)督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