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原材料進廠要求2、 水泥試驗作業(yè)指導書3、 摻合料試驗作業(yè)指導書4、 外加劑試驗作業(yè)指導書5、 混凝土試驗作業(yè)指導書6、 砂石試驗作業(yè)指導書7、 瀝青試驗作業(yè)指導書8、 瀝青混合料試驗作業(yè)指導書9、 水泥穩(wěn)定碎石試驗作業(yè)指導書10、 路基路面檢測作業(yè)指導書11、 砂石試驗作業(yè)指導書12、 試驗室儀器設備操作規(guī)程ZBSX-92A型 震擊式標準振篩機操作規(guī)程HJW-60型單臥軸強制式砼攪拌機操作規(guī)程NJ-160B型水泥凈漿攪拌機操作規(guī)程FZ-31型沸煮箱操作規(guī)程HP-40型混凝土滲透儀操作規(guī)程101-2型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操作規(guī)程JYE-300C水泥恒應力壓力試驗機操作規(guī)程KZJ-500型電
2、動抗折試驗機操作規(guī)程JJ5型水泥膠砂攪拌機操作規(guī)程ZS15型水泥膠砂振實臺操作規(guī)程DYE-2000型數(shù)字式壓力試驗機操作規(guī)程NLD-3型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儀操作規(guī)程ZHJ-CX型混凝土振動臺操作規(guī)程FBT-9自動比表面積儀操作規(guī)程FSY-150B型負壓篩析儀操作規(guī)程HG-800砼貫入阻力儀操作規(guī)程YH-40B恒溫恒濕標準養(yǎng)護箱操作規(guī)程13、 離心式瀝青混合料分離器操作規(guī)程14、 混合料最大理論相對密度儀操作規(guī)程15、 構造深度儀操作規(guī)程16、 滲水系數(shù)儀操作規(guī)程17、 灌砂筒操作規(guī)程18、 標準恒溫水浴操作規(guī)程19、 多功能電動擊實儀操作規(guī)程20、 電動脫模器操作規(guī)程21、 瀝青延度儀操作規(guī)程
3、22、 電腦瀝青針入度操作規(guī)程23、 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操作規(guī)程24、 馬歇爾電動擊實儀操作規(guī)程25、 全自動瀝青軟化點儀操作規(guī)程26、 全自動瀝青混合料拌和機操作規(guī)程27、 電腦馬歇爾穩(wěn)定度儀操作規(guī)程原材料進廠驗收標準1、機制砂:實測含水率超過8%時,以該車重量計,按超過比例部分雙倍扣噸。(目測狀態(tài):間斷滴水為10%左右,連續(xù)滴水為14%左右,下雨天為16%左右)公司現(xiàn)在執(zhí)行以實測為準。2、黃砂、尾礦砂、混合砂:實測含水率超過8%時,以該車重量計,按超過比例部分雙倍扣噸;(目測狀態(tài):間斷滴水為10左右,連續(xù)滴水為14左右)。公司現(xiàn)在執(zhí)行以實測為準。3、0-5石屑(俗稱石粉)石屑應潔凈、干燥、
4、無風化、無雜質,顏色發(fā)白發(fā)青并有適當?shù)念w粒級配(4.75mm篩孔的通過率不小于90%),含水率超過5%,按超過值的實測值扣除。項目單位要求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5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亞甲藍值,不大于g/kg254、5-10玄武巖粒徑不超過10mm,不含雜質,針片狀超過15%(目測狀態(tài))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間,按3%扣噸,石粉過多按6%扣噸(山皮、石粉過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實測值扣。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塊含量不能大于0.5%。其中1-3碎石超過31.5mm的顆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2.0%。粒徑大小不均勻的按1%3
5、%扣,嚴重者退回,壓碎值指標小于等于12%。5、10-15玄武巖粒徑不超過15mm,不含雜質,針片狀超過15%(目測狀態(tài))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間,按3%扣噸,石粉過多按6%扣噸(山皮、石粉過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實測值扣。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塊含量不能大于0.5%。其中1-3碎石超過31.5mm的顆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2.0%。粒徑大小不均勻的按1%3%扣,嚴重者退回,壓碎值指標小于等于16%。6、10-20mm石灰?guī)r(1-2碎石)針片狀超過15%(目測狀態(tài))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間,按3%扣噸,石粉過多按6%扣噸(山皮、石粉過
6、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實測值扣。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塊含量不能大于0.5%。其中1-3碎石超過31.5mm的顆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2.0%。粒徑大小不均勻的按1%3%扣,嚴重者退回,壓碎值指標小于等于16%。7、16-31.5mm(1-3碎石)針片狀超過15%(目測狀態(tài))為不合格品,退回;在10%-15%之間,按3%扣噸,石粉過多按6%扣噸(山皮、石粉過多的不合格品退回),含水量按實測值扣。含泥量不能大于1.0%,泥塊含量不能大于0.5%。其中1-3碎石超過31.5mm的顆粒不能大于3%,小于5mm以下的顆粒不得超過2.0%。粒徑大小不均勻的按1%3%扣,嚴
7、重者退回,壓碎值指標小于等于12%。8、瀝青:每車必測三大指標, 如下表所示:指標單位90號70號SBS類(類)SBR類(類)針入度(25,5s,100g)0.1mm80-10060-8040-6060-80軟化點不小于42436050延度不小于(普通瀝青15水,改性5水)Cm50402040有一項指標不合格退貨。9、水泥:每車必帶合格證,否則不予卸貨。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小于45min,終凝時間不大于600min。強度要求如下:否則為不合格品種強度等級抗壓強度抗折強度3d28d3d28d普通硅酸鹽水泥42.517.042.53.56.5復合硅酸鹽水泥32.510.032.52.55.510、
8、礦粉:每車必檢比表面積(400m2/kg),活性指數(shù)不低于90%,低于該指標為不合格品,退貨。11、粉煤灰:檢驗標準如下表,高于該指標為不合格品,退貨。項目技術要求級級級細度(45um方孔篩篩余)不大于(%)122545需水量比,不大于(%)95105115燒失量,不大于(%)5.08.015.0含水量,不大于(%)1.012、乳化劑:必須帶合格證,外觀為白色或淡黃色膏體,PH值在6-8之間。否則為不合格。 13、木質素纖維檢驗指標如下表所示:超出指標為不合格。項目單位指標試驗方法纖維長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顯微鏡觀測灰分含量185高溫590-600燃燒后測定殘留物PH值-7.51.0水溶液
9、用PH試紙或PH計測定含水率(以質量計),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卻稱量14、外加劑項目外加劑減水率%,不小于18終凝時間不大于18小時抗壓強度比不小于100%水泥凈漿流動度200mm以上15、煤一、水分6.5水分在6.5-9據(jù)實扣:水分超過9,2倍扣除。二、發(fā)熱量發(fā)熱量大于等于5900大卡,發(fā)熱量大于6000大卡的,每超過100大卡升14元。三、揮發(fā)份小于等于10揮發(fā)超過10,發(fā)熱量超過6000大卡的不扣除。注:以上標準僅供參考,執(zhí)行必須大于此標準。如有異議可直接向經(jīng)理請示。 水泥試驗作業(yè)指導書1 目的規(guī)范實驗室試驗人員對水泥的細度、安定性、凝結時間、強度等檢驗的試驗操作方法。2 適用范
10、圍 適用于本實驗室對砼及制品中的水泥細度、安定性、凝結時間、強度的檢測。 3 編制依據(jù)3.1 GB1345-2005 水泥細度檢驗方法3.2 GB/T1346-2001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3.3 GB/T17671-1999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3.4 GB/J2419-2005 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3.5 GB/T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4 儀器設備試驗篩(負壓篩或水篩)、天平(稱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水泥凈漿攪拌機、凈漿標準稠度與凝結時間測定儀、沸煮箱、雷氏夾、量水器(最小刻度為1ml,精度1)、天平(能準確稱量至1g)、標準養(yǎng)護
11、箱、雷氏夾、雷氏夾值測量儀(標尺最小刻度為1mm)、膠砂攪拌機、膠砂振動臺、試模及下料漏斗、抗折試驗機、抗壓試驗機和抗壓夾具、金屬直尺。5 水泥取樣方法及試樣要求5.1取樣方法現(xiàn)場水泥庫、散裝水泥在散裝容器或輸送設備中取樣按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編號的水泥為一取樣單位。取樣應有代表性,可連續(xù)取,亦可以從20個以上不同部位等量取樣,總量至少12kg。5.2試樣要求5.2.1水泥試樣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并記錄篩余物情況,但要防止過篩時混進其他水泥。5.2.2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如有爭議也可用蒸餾水。5.3試驗條件試驗室溫濕度:溫度為202,相對濕度大于50。水泥試樣、拌和水、儀
12、器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6 水泥細度(負壓篩法)檢驗方法6.1.1水泥樣品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情況,并倒掉,要防止過篩時混進其它水泥。6.1.2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6.1.3稱取試樣25g,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2min,在此期間有試樣附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6.1.4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在器內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6.1.5試樣結果:(計算至0.1%)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按下式計算:PSF
13、 = 100W式中:F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 PS水泥篩余物的質量,g; W水泥試樣的質量,g。7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7.1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不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7.2標準用水量的測定: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于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
14、模和底板移到錐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入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7.3凝結時間的測定a)測定前準備工作: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b)試件的制備: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按7.1制成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shù)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
15、的起始時間。c)初凝時間的測定:將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至加水后30min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將濕氣養(yǎng)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在試針下,降低試針與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沉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讀數(shù)。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d)終凝時間的測定:完成初凝時間的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上,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繼續(xù)養(yǎng)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
16、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tài),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8 安定性的測定:a)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件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制質量約為75-85g的玻璃塊兩塊,加工玻璃板雷氏夾內表面稍稍涂上一層油。b)雷氏夾試件的成型: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shù)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yǎng)護箱內養(yǎng)護242h。c)沸煮:(1)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
17、途補加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305min內升至沸騰。(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5min內加熱至沸騰并恒沸1805min。d)結果判別: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內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確至室溫,取出試件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精確到0.5mm。當兩個試件沸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安定性不合格。9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9.
18、1試驗室要求試體成型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2,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試體帶模養(yǎng)護的養(yǎng)護箱或霧室溫度保持在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試體養(yǎng)護池水溫度應在201范圍內。試驗室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及養(yǎng)護池水溫在工作期間每天至少記錄一次。養(yǎng)護箱或霧室的溫度與相對濕度至少每4h記錄一次,在自動控制的情況下記錄次數(shù)可以酌減至一天記錄兩次。溫度給定范圍內,控制所設定的溫度應為此范圍中值。9.2說明:a)膠砂的質量配合比應為一份水泥、三份標準砂和半份水(水灰比為0.5)一鍋膠砂成三條試體。b)水泥、砂、水和試驗用具的濕度與試驗室相同,稱量用的天平精度應為1g。當用自動滴管加225ml水時,滴管精度應達到
19、1ml.9.3操作程序:a)將水泥試模(40mm40mm160mm)緊密裝配,并在內壁均勻刷一層機油。b)先使攪拌機處于待工作狀態(tài)。c)將225ml水加入鍋里,再加入450g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d)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后,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的將砂子加入(當各級砂是分裝時,從最粗級開始,依次將所需的每級砂子加完)。把機器轉至高速再拌30s。e)停拌90s,在第一個15s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入鍋中間。f)膠砂制備后立即進行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shù)纳鬃又苯訌臄嚢桢伬飳⒛z砂分二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模槽約放300g膠
20、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60下。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下。移走模套,從振實臺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約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shù)囊欢耍缓蠊稳?,并用直尺以近水平的標準將試體表面抹平。g)用防水墨汁或顏料對試體進行編號。二個齡期以上的試體,應將同一試模中的三條試體分在二個以上的齡期內。h)編號后,將試體放入養(yǎng)護室內養(yǎng)護20-24h后脫模,脫模時應防止試體損傷,硬化較慢的試體允許延期脫模,但須記錄脫模時間。i)將試件放在水中養(yǎng)護,試件之間應留有間隙,水面至少高出試件5mm,將試件從水中取出,用濕布覆蓋。9.4抗折強度測定:每齡期取出
21、三條試件先做抗折,試驗前須擦去試件表面水份和砂粒,精除夾具上圓柱表面粘著的雜物,將試件放在抗折夾具內,應側面與圓柱接觸,采用杠桿抗折機時,試件放入前應使杠桿成平衡狀態(tài)。試件放入后調整夾具,使杠桿在試件折斷時盡可能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試驗加荷速度為50N10N/S,抗折強度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MPa)1.5Ff LRf = b3 試中: Rf 抗折強度,以牛頓每平方毫米( MPa)表示;Ff 折斷時施加于棱柱體中部的荷載,N;L-支撐圓柱中心的距離,mm;b-棱柱正方形截面的邊長。 以一組三個試件抗折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時,應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
22、試驗結果。計算精確至0.1 MPa。9.5抗壓強度測定:抗壓強度試驗通過全自動恒速壓力機,在半截棱柱體的側面上進行。先打開壓力機,然后開電腦,擊空格鍵進入主程序操作界面。再打開控制器電源開關,點擊電腦壓力試驗機操作程序,使其處于待機狀態(tài),讓壓力機試運行數(shù)分鐘,檢查壓力運行是否正常。放好試塊,按“F5”鍵,進入電腦自動測試。整個加荷過程出2.40.2KN/S的速度均勻加荷直至破壞。試壓完后,先關掉控制器,再關壓力機,隨后可執(zhí)行查詢、儲存、打印數(shù)據(jù);最后關掉電腦??箟簭姸劝聪率接嬎悖海ň_到0.1MPa)FcRc = A式中:Fc -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 Rc-抗壓強度,以牛頓每平方毫米, MP
23、a; A-受力部分面積,mm2;(40mm40mm=1600mm2)抗壓強度結果評定:以一組三棱柱體上得到的六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為試驗結果,如六個值中有一個超過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該剔除,以剩下五個的平均數(shù)作為結果。如五個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shù)10%的,則此組結果作廢。10 膠砂流動度測定按9.3中規(guī)定制備膠砂,用濕布擦拭跳桌臺面、試模內壁、搗棒及所接觸的用具,將試模放在跳桌臺面中央并用濕布覆蓋。將拌好的膠砂分兩層迅速裝入試模,第一層裝入截錐圓模高度約三分之二處,用小刀在相互垂直兩個方向各劃5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5次后,裝第二層膠砂,裝至高出截錐圓模約20mm,用小刀
24、在相互垂直兩個方向各劃5次,再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0次.搗壓后膠砂應略高出試模,裝膠砂和搗壓時,手應扶穩(wěn)試模,不能使其移動。搗壓完畢,取下模套,將小刀傾斜,從中間向邊緣分兩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除高出試模的膠砂,并擦去落在桌面的膠砂,輕輕垂直提起試模,立刻開動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頻率,在25s1s內完成25次。整套試驗應在6min內完成。11 比表面積測定11.1用水銀排代法先測試料層體積:將二片濾紙沿圓筒壁放入透氣圓筒內,用一直徑比透氣筒略小的細長長棒往下按,直到濾紙平整地放在金屬的穿孔板上,然后裝滿水銀,用一小塊薄玻璃片輕壓水銀表面,使水銀面與圓筒平齊,并須保證在玻璃板和水銀表面之間沒有
25、氣泡或空洞存在。從圓筒口中倒出水銀稱量,記錄水銀質量P1,精確至0.05g。重量幾次測定,到數(shù)值基本不變?yōu)橹?。然后從圓筒中取出一片濾紙,試用約3.3g的水泥,按照要求壓實水泥層。再在圓筒上部空間注入水銀,同上述方法除去氣泡壓平,倒出水銀稱量P2,重復幾次,直到水泥稱量值相差小于50mg為止。計算試料層的體積:(P1P2)/ 水銀式中: 試料層體積(mm3) 水銀試驗溫度下水銀的密度(g/cm3)試料層體積的測定至少應進行兩次,每次應單獨壓實,取兩次值差不超過 0.005cm3的平均值,并記錄溫度。 在不同溫度下水銀密度空氣粘度n和n室溫()水銀密度(g/cm3)空氣粘度n(Pa.s)n813.
26、580.00017490.013221013.570.00017590.013261213.570.00017680.013301413.560.00017780.013331613.560.00017880.013371813.550.00017980.013412013.550.00018080.013452213.540.00018180.013482413.540.00018280.013522613.530.00018380.013552813.530.00018470.013593013.520.00018570.013633213.52.0.00018670.013663413.
27、510.00018760.0137011.2將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到室溫的標準試樣,倒入100mL的密閉瓶中,用力搖動2min,將結塊成團的試樣振碎,時試樣松散。靜置2min后,打開瓶蓋,輕輕攪拌,使在松散過程中落到表面的細粉,分布到整個試樣中。11.3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90mm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內冷卻室溫。11.4校正試驗用的標準樣量和被測定水泥的質量,應達到在制備的試料層中孔隙率為0.5000.005。計算式為:W=V(1- e)式中: W需要的試樣量,g 試樣的密度,g/cm3 V測定的試料層體積,cm3 e 試料層孔隙率 11.5試料層制備:將穿孔
28、板放入透氣圓筒的突緣上,用一根直徑比圓筒略小的細棒把一片濾紙送到穿孔板上,邊緣壓緊稱取上式中確定的水泥量,精確到0.001g,倒入圓筒。輕敲筒邊,使水泥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濾紙,用搗器均勻搗實直至搗器的支持環(huán)緊緊接觸筒頂邊并旋轉兩周,慢慢取出搗器。11.6透氣試驗:把裝有試料層的透氣圓筒接到壓力計上,要保證不漏氣,并不振動所制備的試料層。先關閉壓力計臂上之旋塞,開動抽氣泵,慢慢打開旋塞,平穩(wěn)地從U形管壓力計一臂中抽出空氣,直達液面升到最上面的一條刻線時關閉旋塞和氣泵。當壓力計的液面的凹面達到第二條刻線時開始計時,當頁面的凹面到第三條刻線時停止計時,記錄液體通過第二、第三條刻度時的秒數(shù)并記下試驗
29、時溫度。11.7結果計算:11.7.1當被測物料的密度、試料層孔隙率與標準試樣相同,試溫差3時,按下式計算:Ss TS= Ts 試溫大于3時,按下式計算:Ss T sS= Ts 式中: S被測試樣的比表面積,g/cm3Ss標準試樣的比表面積,g/cm3T被測試樣試驗時,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的時間,sTs標準試樣試驗時,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的時間,s被測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ss標準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s11.7.2當被測試樣的試料層中孔隙率與標準試樣試料層中孔隙率不同,試溫差3時,按下式計算:Ss T (1-S)3 S= Ts (1-) S3 試溫大于3時,按下式計算:Ss
30、T (1-S)3 sS= Ts (1-) S3 式中:被測試樣試料層中的孔隙率3標準試樣試料層中的孔隙率11.7.3當被測試樣的密度和孔隙率均與標準試樣不同,試溫差3時,按下式計算:Ss T (1-S)3 sS= Ts (1-) S3 試溫大于3時,按下式計算:Ss T (1-S)3 s sS= Ts (1-) S3 式中:被測試樣的密度,g/cm3s標準試樣的密度,g/cm311.7.4水泥比表面積應由二次透氣實驗結果的平均值確定。如二次試驗結果相差2%以上時,應重新試驗。計算應精確至10cm2/g,10cm3/g以下的數(shù)值按四舍五入計。(以cm2/g為單位算得的比表面積值換算為m2/g時需
31、乘以系數(shù)0.1)12. 密度測定12.1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線后,蓋上瓶塞放入恒溫槽內,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時的溫度),恒溫30min,記下初始讀數(shù)。從恒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干凈;水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90mm方孔篩,在1105溫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內冷卻室溫。稱取60g水泥,用小勺將試樣一點點裝入恒溫后的李氏瓶中,反復搖動,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恒溫水槽中,恒溫30min,記下第二次讀數(shù)。兩次讀數(shù)時,恒溫水槽的溫度差不大于0.2。12.2結果計算:水泥密度=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cm3)結
32、果計算到小數(shù)點第三位,且取整數(shù)到0.01g/cm3,試驗結果取二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g/cm3。 摻合料試驗作業(yè)指導書1、目的為了有效地進行粉煤灰、礦渣微粉的物理性能檢驗工作,統(tǒng)一檢驗方法,確保可操作性和檢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可靠性。2、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實驗室拌制混凝土和砂漿時作為摻合料的粉煤灰和礦渣微粉物理性能的測定。3、檢驗依據(jù)(1)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2)GB/T 1761996 水泥化學分析方法(3)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4)GB176-9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5)GB/T1346
33、-200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6)GB/T2419-2005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7)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4、試驗條件試驗室溫度應控制在202之間,相對濕度不低于50%。養(yǎng)護箱溫度應控制在201之間,相對濕度不低于90%。養(yǎng)護水溫度應控制在201之間。每天必須做好溫度記錄。5、檢測頻率、取樣方法及檢驗項目(1) 檢驗頻率:進廠的每車粉煤灰、礦粉均須由試驗人員取樣檢測。(2) 取樣方法:按GB12573進行。取樣應有代表性,樣品總量至少3Kg。(3) 檢驗項目:每次檢測至少應進行細度、比表面積、需水量比、活性、燒失量檢驗。每季度
34、應測定SO3一次。如對其它指標合格性有懷疑時,應予檢驗。對顏色有異、未使用過的粉煤灰、礦粉,除以上指標外,還應做粉煤灰、礦粉、水泥、減水劑之間的適應性試驗。6、粉煤灰檢驗操作方法與步驟6.1粉煤灰含水量的測定:(1) 需用儀器:天平(分度值不大于0.05g),電熱干燥箱,干燥器。(2) 試驗步驟: 稱取粉煤灰試樣50g(W1,準確至0.01g),倒入蒸發(fā)皿中。 將烘干箱溫度調整并控制在105110。 將試樣放入烘干箱內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后稱量(W2,準確至0.01g)。(3)結果計算:含水量 %(精確至0.1%)6.2粉煤灰的細度測定(1)需用儀器:負壓篩析儀,0.045mm
35、方孔篩,架盤天平 (最大稱量100g, 分度值不大于0.05g)。(2)試驗步驟: 將測試用粉煤灰樣品置于溫度為105110烘干箱內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檢查方孔篩,必須潔凈、無破損。把方孔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負壓至4000Pa6000Pa范圍內;當負壓偏低時,清理集塵瓶及濾塵布,使負壓能達到規(guī)定要求。 稱取試樣10g(G0,準確至0.01g),倒入方孔篩篩網(wǎng)上,置于負壓篩析儀上連續(xù)篩析3min。當有樣品附著篩蓋時,可輕敲篩蓋將其震落。注意試驗過程中樣品不得散失到篩外。 篩析儀停機后觀察篩余物,如出現(xiàn)顆粒成球、粘篩或有細顆粒沉積在篩框邊緣,用毛
36、刷將細顆粒輕輕刷開,將定時開關撥到手動位置,再篩析13min直至篩分徹底為止。將篩網(wǎng)內的篩余物收集并稱其質量(G1,準確至0.01g)(3) 結果計算:篩余百分量F = ( % ),計算至0.1%。6.3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測定(膠砂法) 原理:按GB/T 2419測定試驗膠砂和對比膠砂的流動度,以二者流動度達到130mm140mm時的加水量之比確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1)需用儀器及材料:天平(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g),水泥(GSB141510強度檢驗用水泥標準樣品),標準砂(符合GB/T 176711999規(guī)定的0.5mm1.0mm的中級砂),水泥膠砂攪拌機,流動度跳桌。(2
37、)試驗步驟: 膠砂配比按下表:膠砂種類 水泥/g粉煤灰/g標準砂/g 加水量/mL對比膠砂250 750當使用標準水泥時125mL,當使用際水泥時按流動度達到130mm140m調整,記錄為L0試驗膠砂17575750按流動度達到130mm140mm調整,記錄為L1 試驗膠砂按GB/T 17671規(guī)定進行攪拌。 攪拌后的試驗膠砂按GB/T 2419測定流動度,當流動度在130mm140mm范圍內,記錄此時的加水量;當流動度小于130mm或大于140mm時,重新調整加水量,直至流動達到130mm140mm為止。(2)結果計算:需水量比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X = (%);L0對比膠砂流動度達到
38、130mm140mm時的加水量(mL);L1試驗膠砂流動度達到130mm140mm時的加水量(mL)。6.4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測定(凈漿法)生產控制可以用凈漿沉入度試驗來代替需水量比試驗,方法如下:稱對比樣水泥400g、水120g,用凈漿攪拌機攪拌120秒,測沉入度在4352mm,則水泥正常;然后稱水泥320g、粉煤灰80g、水120g,用凈漿攪拌機攪拌120秒,測沉入度在必須在38mm以上者方可驗收入庫。6.5粉煤灰的燒失量測定(灼燒差減法)(1)需用儀器:分析天平(0.0001g),馬弗爐,瓷坩堝,坩堝鉗,干燥器。(2)試驗步驟: 預先將坩堝灼燒至恒量,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取并記錄空坩堝
39、重量。 稱取約1g試樣(m0),精確至0.0001g,置于已灼燒恒量的瓷坩堝中,將蓋斜置于坩堝上,放在馬弗爐內從低溫開始逐漸升高溫度,在(95025)下灼燒1520min,取出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反復灼燒,直至恒量,得灼燒后試料的質量 m1。 (2)結果計算:燒失量的質量百分數(shù)LOI (精確到0.1%):m0 試料的質量,g; m1 灼燒后試料的質量,g。6.6粉煤灰中三氧化硫的測定 A. 硫酸鋇重量法(基準法) 方法提要: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鋇溶液沉淀硫酸鹽,經(jīng)過濾灼燒后,以硫酸鋇形式稱量.測定結果以三氧化硫計。(1)需用儀器及化學溶液:分析天平(0.0001g),馬弗爐,瓷坩
40、堝,坩堝鉗,干燥器,燒杯(300mL),玻棒,試管,漏斗,鹽酸(1+1),氯化鋇溶液(100g/L),硝酸銀溶液(5g/L)。(2)試驗步驟: 稱取約0.5g試樣(m11),精確至0.0001g,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約40mL水,攪拌使試樣完全分散,在攪拌下加入10mL鹽酸(1+1),用平頭玻璃棒壓碎塊狀物,加熱煮沸并保持微沸(50.5)min。 用中速濾紙過濾,用熱水洗滌1012次。濾液及洗液收集于400mL燒杯中。加水稀釋至約250mL,玻璃棒底部壓一小片定量濾紙,蓋上表面皿,加熱煮沸,在微沸下從杯口緩慢逐滴加入10mL熱的氯化鋇溶液(100g/L),繼續(xù)微沸3min以上使沉淀形成,
41、然后在常溫下靜置12h24h或微熱處靜置至少4h,此時溶液的體積應保持在約200mL。 用慢速定量濾紙過濾,用溫水洗滌,直至檢驗無氯離子為止。方法是用溫水洗滌5次后,用數(shù)滴水淋洗漏斗的下端,用數(shù)毫升水洗滌濾紙和沉淀,將濾液收集于試管中,加幾滴硝酸銀溶液(5g/L),觀察試管中溶液是否渾濁,如果渾濁,繼續(xù)洗滌并檢驗,直至用硝酸銀檢驗不再渾濁為止。 取一經(jīng)灼燒至恒量的瓷坩堝,稱坩堝重m0。將沉淀及濾紙一并移入瓷坩堝中,灰化完全后在(800950)的馬弗爐內灼燒30min,取出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反復灼燒,直至恒量,稱量得灼燒后沉淀與坩堝重量(m1)。(3) 結果計算:灼燒后沉淀的質量
42、m12=m1-m0三氧化硫的質量百分數(shù)so3(精確到0.1%);式中 so3 三氧化硫的質量百分數(shù),%; m11 試樣的質量,g; m12 灼燒后沉淀的質量,g; 0.343 硫酸鋇對三氧化硫的換算系數(shù)。6.7粉煤灰安定性的檢驗 (1)需用儀器:電子天平(1g),量筒250ml,100100mm玻璃板數(shù)塊,雷氏夾及測定儀,鰻刀,水泥凈漿攪拌機,水泥稠度及凝結時間測定儀(即維卡儀),沸煮箱。 (2)試驗步驟: 凈漿的制備:A. 連接好NJ160A主機與程控器,接通電源。將快慢轉換開關置于“停” 的 位置,將手動自動轉換開關置于自動狀態(tài),用濕棉布將攪拌鍋和攪拌葉片擦抹濕潤。B. 稱好水泥試樣350
43、g、粉煤灰試樣150g,根據(jù)以往試驗經(jīng)驗選取水量,如 無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可先按128g水試拌,然后再按試拌稠度結果,調整用水量重新稱樣試拌,直到滿足標準稠度要求為止。C. 將稱好的水裝入攪拌鍋內,在510秒內小心將水泥及粉煤灰的混合樣(質量比為7:3)加入水中,防止水及粉料濺出。再將鍋裝回攪拌機鍋座上旋轉固定好,將攪拌鍋上升至攪拌位置。D. 按下程控器上的啟動按鈕,機器會自動慢速攪拌120s,停拌15s,注意在此15s內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再快速攪拌120s后停機,即得拌好的凈漿。 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A. 凈漿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水泥凈漿裝入用濕布抹過、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
44、刀插搗,輕輕振動數(shù)次,刮去多余凈漿,抹平后迅速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將試桿降至剛接觸凈漿表面,擰緊螺絲,然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下沉時,記錄標尺顯示試桿下沉的距離讀數(shù) S2 ,升起試桿后,產即將試桿擦干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 B. 當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1mm(即S2讀數(shù)為341)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相應的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按膠凝材料質量的百分比計)。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須另稱試樣,調整水量,重新試驗,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雷氏夾試樣制作 A. 雷氏夾標準狀態(tài)標定:將雷氏夾指針向上放于雷氏夾膨脹測定儀上,讀取指
45、針初始距離(準確到0.5mm),然后用一根金屬絲或尼龍絲套于雷氏夾一根指針的根部,懸掛于測定儀的右側懸臂上,另一根指針根部再掛上300g質量的砝碼,用手輕扶上指針,在測定儀左側標尺讀取掛砝碼后的指針距離,計算增加的距離應在17.5mm2.5mm范圍;卸去砝碼后再次測定兩指針距離,當能恢復至掛砝碼前的狀態(tài)時,則可認為該雷氏夾符合要求。 B. 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樣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備質量約75g85g的玻璃板兩塊,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 C. 雷氏夾試件的成型: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
46、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shù)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yǎng)護箱內養(yǎng)護24h2h。 沸煮: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升至沸騰。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內加熱至沸并恒沸180n5min。(3)結果判別: 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準確至0.5
47、mm,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7礦渣微粉檢驗操作方法與步驟7.1礦粉密度測定(1)試驗前將通過0.9mm方孔篩篩過的水泥再在1105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2)無水酒精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線后(以彎月面下部為準),蓋上瓶塞放入恒溫水糟內。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時的溫度),恒溫30min,記下初始(第一次)讀數(shù)。(3)從恒溫水糟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干凈。
48、(4)稱量水泥60.00g,稱準至0.01g;用小匙將水泥樣品一點點的裝入李氏瓶中,反復搖動(亦可用超聲波震動),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于恒溫水糟中,恒溫30min記下第二次讀數(shù)。第一次讀數(shù)和第二次讀數(shù)時,恒溫水糟的溫度差不大于0.2。(5)結果計算體積應為第二次讀數(shù)減去第一次讀數(shù),即水泥所排開的無水酒精的體積(mL);水泥密度=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cm3);結果計算到小數(shù)第三位,且取整數(shù)到0.01(g/cm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g/cm3),超過重做。7.2比表面積測定(1) 漏氣檢查,將透氣圓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緊,接到壓
49、力計上。用抽氣裝置從壓力計一臂中抽出部分氣體,然后關閉閥門,觀察是否漏氣。如發(fā)現(xiàn)漏氣,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2) 空隙率()的確定,空隙率選用0.5300.005,當按上述空隙率不能將試壓至規(guī)定的位置時,則允許改變空隙率??障堵实恼{整以2000g砝碼(5等砝碼)將試樣壓實至規(guī)定的位置為準。(3)確定試樣量,試樣量按公式m=V(1-)計算。式中:m需要的試樣量,單位為克(g); 試樣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3) V試料層體積,單位為立方厘米(cm3) 試料層空隙率(4)試料層制備將穿孔板放入透氣圓筒的突緣上,用搗棒把一片濾紙放到空孔板上,邊緣放平并壓緊。稱取按3.2.2.3條確定的試
50、樣量,精確到0.001g,倒入圓筒。輕敲圓筒的邊,使水泥層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濾紙,用搗器均勻搗實試料直至搗器的支持環(huán)與圓筒頂邊接觸,并旋轉12圈,慢慢取出搗器。穿孔板上的濾紙為12.7mm邊緣光滑的圓形濾紙片。每次測定需用新的濾紙片。(5)透氣試驗把裝有試料層的透氣圓筒下錐面涂一薄層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壓力計頂端錐型磨口處,旋轉12圈。要保證緊密連接不致漏氣,并不振動所制備的試料層。(6) 打開微型電磁泵慢慢從壓力計一臂中抽出空氣,直到壓力計內液面上升到擴大部下端時關閉閥門。當壓力計內液體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條刻線時開始計時,當液體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條刻線時停止計時,記錄液面從第一條刻度線到
51、第二條刻度線所需的時間。以秒記錄,并記錄下試驗時的溫度()。每次透氣試驗,應重新制備試料層。(7)計算結果處理,比表面積應由二次透氣試驗結果的平均值確定。如二次試驗結果相差2%以上時,應重新試驗。計算結果保留至10cm2/g。7.3礦粉活性指數(shù)測定:(1)稱取試驗樣品:225g礦渣粉,225g 425號水泥(符合GB175),225ml水和1350g中國ISO標準砂。稱取對比樣品:450g硅酸鹽水泥(同上),225ml水和1350g中國ISO標準砂。(2)按 GB/T 17671-1999進行砂漿攪拌,試件成型,并對試件進行標準養(yǎng)護。(3)按 GB/T 17671-1999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分
52、別測定試驗樣品7d和28d的抗壓強度R7,R28和對比樣品7d和28d的抗壓強度R07,R028。7.4礦粉流動度比測定步驟:(1)稱取試驗樣品:225g礦渣粉,225g符合GB175的525號硅酸鹽水泥,225ml水和1350g中國ISO標準砂。稱取對比樣品:450g硅酸鹽水泥(同上),225ml水和1350g中國ISO標準砂。(2)按 GB/T 2419-2005進行砂漿流動度試驗,分別測定試驗樣品和對比樣品的流動度L和L0,試驗方法如下:(3)在拌和砂漿的同時,用濕布抹擦跳桌的玻璃臺面,搗棒,截錐圓模及模套內壁,并把它們放于玻璃臺面中心,蓋上濕布,備用。將拌好的砂漿迅速地分兩次裝入模內,
53、第一次裝到截錐圓模的2/3處,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各劃5次,并用搗棒自邊緣向中心均勻搗15次,接著裝第二層砂漿,裝到高出截錐圓模的20mm,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各劃5次,同樣用搗棒自邊緣向中心均勻搗10次,在裝膠砂與搗實時,用手將截錐圓模按住,不要使其產生移動。(4)搗好后取下模套,用抹刀將高出截錐圓模的砂漿刮去并抹平,隨即將截錐圓模垂直向上提起,立即開動跳桌,以每秒一次的頻率使跳桌連續(xù)跳動30次。3.2.4.2.3跳動完畢用卡尺量出砂漿底部流動直徑,取相互垂直的兩個直徑的平均值為該用水量時的砂漿流動度,用mm表示。 外加劑試驗作業(yè)指導書1 目的規(guī)范實驗室試驗人員對混凝土用外加劑的工作程序,實現(xiàn)試驗的標準化操作方法。2 適用范圍 適用本實驗對砼、砂漿用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緩凝高效減水劑、緩凝減水劑、早強劑、防凍劑、緩凝劑、防水劑等外加劑的進貨檢驗。3 編制依據(jù)3.1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3.2 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3.3 JC473-2009、JC474-2008、JC475-20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292-2025輪胎翻新生產技術條件
- 農村山地承包合同管理規(guī)定其四
- 市場調研服務合同協(xié)議范本
- 詳解:中保人壽保險合同之66鴻運保險(B型)
- 超市人力資源服務合同樣本
- 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服務合同協(xié)議
- 公司機密信息保護合同
- 股東權益分紅合同范本詳解
-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雙方合作經(jīng)營合同模板
- GB 21258-2024燃煤發(fā)電機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語文仿真模擬卷01(解析版)
- 第6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中職高一下學期高教版(2023)世界歷史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綜合能力題庫必考題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腎性高血壓的護理
- 2024年時事政治熱點題庫200道附完整答案【必刷】
- 中國歷史地理概況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2024年山東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關于辦理物業(yè)管理交接事宜告知函
- 《電解富氫水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