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基于課標教學設計_第1頁
七律長征基于課標教學設計_第2頁
七律長征基于課標教學設計_第3頁
七律長征基于課標教學設計_第4頁
七律長征基于課標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律長征教學設計教材來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學內(nèi)容來源:小學五年級語文語文(上冊)第八組教學主題:七律長征 課時:一課時授課對象:五年級學生 設計者:蔡培育目標制定的依據(jù)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聯(lián)系注釋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詩句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讀詩歌。教材分析七律長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第一篇課文,七律長征是本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和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

2、命樂觀主義精神??v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jié)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對張牙舞爪、窮兇極惡的敵人不置一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zhàn)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tǒng)帥、一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無此胸懷亦不能出此語。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詩詞藝術的魅力所在。(二)學情分析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紅軍長征的歷史畢竟已經(jīng)遠去,這對他們正確理解和體會長征所蘊含的偉大精神有一定的難度,但經(jīng)過五年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與技巧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本課的學習

3、中應引導學生以多種途徑去搜集長征的資料,課堂上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在積極思考和交流中去感受體會,用搜集到的信息幫助理解,最后獲得成功的快樂。 學習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能說出“只等閑、逶迤、磅礴、萬水千山”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長征。2、 知道長征這段歷史以及本課的寫作背景。能說出詩歌大意,說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深刻含義,并且體會能說出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3、知道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習毛澤東及其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評價任務評價任

4、務一:通過朗讀的方式讀古詩。(重點)評價任務二: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情境,聯(lián)系課下注釋,穿插資料理解詩歌大意。(難點)評價任務三:通過檢測題評價。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一、談話激趣,明確單元目標。出示毛澤東主席的相關圖片。導語:你認識畫面上的這個人嗎?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他的事跡?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匯報已有知識。過渡: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就讓我們通過對這組課文學習,來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毛主席寫的七律長征這首詩。(板題)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

5、,每行有七個字,共八行,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了解相關背景。過渡:1934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實力,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zhàn)士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十一個省,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完成了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萬里長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毛主席寫的七律長征這首詩。(板題)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

6、每行有七個字,共八行,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了解相關背景。過渡:1934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實力,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zhàn)士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十一個省,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完成了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萬里長征。 學生認識詩人,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活動一出示自學提示1、請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

7、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2請同桌互相讀讀、聽聽,糾正讀錯的字音。結合注釋,試著解答一下對方不懂的問題。3、默讀詩歌,想一想全文主要寫了什么?學生正確朗讀詩歌。(評價目標一)環(huán)節(jié)三品讀課文感受美德活動一1、指名讀生字,理解個別詞語(讀音注意“礴”,讀“b”,”磅礴”的“礴”。)概括全詩主要內(nèi)容。在讀文中鞏固了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2全班匯報交流,讀準詞語,理解不懂的詞語。讀準下列詞語:逶迤(wi y )磅礴(png b )岷山(mn )解釋詞語: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2、指名讀詩歌活動二3、教師范讀、教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

8、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4、學生讀詩歌全詩雖然僅有56個字,卻向我們展示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現(xiàn)在讓我們再讀讀詩句,并結合自己了解的課外知識,說說詩中描寫了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艱險經(jīng)歷?(再讀詩歌,之后交流)3、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4、細讀鑒賞,領略詩境。過渡:1935年9月28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途中經(jīng)歷的千山萬水和激烈壯闊的戰(zhàn)斗,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請同學們自由地讀這首

9、詩,能夠把這首讀通、讀準。(讓學生自由地讀3分鐘)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的出示):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1、 師:這五嶺是那幾座山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體會詩意?;顒尤?、 理解后兩句詩的意思,引導學生從“又”字體會詩人的感情。重點理解綠的含義,可以穿插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品味“綠”字,咬文嚼字,體會詩人用詞之精妙。穿插資料,幫學生理解詩人離家近不能回,因此從內(nèi)心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表達了他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這烏蒙是什么樣的山呢?邊講邊板書:五嶺是逶迤的(同時理解逶迤的意思:連綿不斷)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這逶迤的五嶺。在你們的眼中這五嶺是怎么樣的?但在紅軍眼里,這逶迤

10、的五嶺怎么變成了翻騰的細浪了呢?烏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氣勢雄偉)這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怎么是滾動的小小泥丸了呢?(體會詩句反襯紅軍的英雄氣概,突出紅軍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師:難道紅軍在翻越這些山的時候真的如同他們說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們在翻越這些山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討論后回答。如:(他們的鞋磨破了,糧食沒有了,生病了,寒冷威脅他們)師:紅軍就靠著自己的雙腳,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激烈的戰(zhàn)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zhàn),路上行軍一共368天,余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zhàn)斗中渡過。據(jù)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tǒng)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

11、過24條河流;經(jīng)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行走在這跨越四省、峰巒起伏的五嶺上,越過了這巍峨高大、山勢陡峭的烏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嶺。多少的艱難險阻,在我們紅軍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帶著感受讀一讀。(學生齊讀、指名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就是險峻的金沙江,當時敵人瘋狂地說,一只鳥飛過去都是妄想,你們知道紅軍是怎樣渡金沙江嗎?(師介紹故事:金沙江兩岸高山峭

12、壁,水流湍急,驚濤駭浪,敵人戒備森嚴。我們的紅軍足智多謀,一面假裝攻打昆明,迷惑敵軍,吸引他們的主力部隊,;而另一面我軍主力隊悄悄到皎車渡襲擊,繳獲渡船,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敵軍陣地,等敵人發(fā)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離開,敵人只能望江興嘆,我軍個個歡欣鼓舞)B、知道這個背景資料,你會怎么讀?(生讀)C、我覺得你讀得很輕快,你為什么這樣讀?E、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聰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興?我們勝利了(讀)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師:現(xiàn)在,你知道“暖”字表達的感情嗎?(生各抒己見)師:為什么用“寒”字來描寫鐵索橋呢?由“寒”

13、字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鐵索寒光閃閃,陰森森的。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生3:我想到了當時戰(zhàn)斗非常激烈,紅軍冒著敵人槍林彈雨前進,視死如歸。生4:我聯(lián)想到紅軍戰(zhàn)士攀著十三根鐵鏈、面對敵人的狂轟亂炸艱難前進,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欣賞紅軍勇士飛奪瀘定橋)師:你認為該怎樣讀這句詩?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睅煟喝绻f翻過五嶺,走過烏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悅,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就是戰(zhàn)勝敵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帶給紅軍的又是什么呢?翻越大雪山帶給紅軍的是勝利、興奮、信心齊讀,再指名讀。)師:當時越

14、過大雪山的只有“紅軍第一方面軍”,毛主席為什么卻說“三軍過后”呢?(由學生自主回答后,老師總結: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zhàn)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師: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怎么不令紅軍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呢?讓我們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通過聲音讀出來吧!(生齊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保?、過渡:紅軍長征僅僅遇到了這五個困難嗎?他們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呢?你

15、聽到過哪些紅軍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進行交流:金色的魚鉤、豐碑、草地夜行等讓學生講講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2、這些困難在這首詩中用哪個詞語予以表達?(遠征難)3、面對這些困難,我們紅軍戰(zhàn)士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的?他們不僅不怕這些困難,還把這“萬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閑)怎么理解“只等閑”?石灰吟中有這樣一句詩句: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這是一種怎么樣的態(tài)度呀,讓我們帶著這種把困難當作平常事的氣概通過詩句再次來感受。齊讀: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1、這首氣壯山河、豪情壯志的詩歌正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所作。(出示毛澤東圖片2、延伸詩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