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與名句賞析_第1頁
文言文與名句賞析_第2頁
文言文與名句賞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十則一、文學常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黨派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作品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有不少是關于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的文章。屬先秦語錄體散文集。二、文言總結(jié)、重要詞語解釋并翻譯有朋自遠方來(朋,朋友。自,從。)不亦君子乎(亦,也。乎,嗎。)為人謀而不忠乎(謀,出主意。忠,盡心。)可以為師矣(成為)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識。新,新的理解、感悟。)學而不思則罔(而,卻。罔,迷惑。)思而不學則殆(殆,有害)誨女知之乎(誨,教誨。)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省,反省。)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ㄈ?泛指多次。)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好的。)仁以為己任(為,作為)

2、死而后已(已,停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討厭的事。施,施加。)學而時習之(時習,時常的復習。)人不知而不慍(慍,生氣,發(fā)怒)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剛強,勇毅)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謝)2、通假字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聰明。3、一詞多義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人不知而不慍(轉(zhuǎn)折連詞)知 誨女知之乎(明白) 而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是知也(同“智”,智慧) 任重而道遠(并列連詞)4、成語溫故而知新: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和認識。見賢思齊:見到有首先、有才學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向他看齊。擇善而從:

3、選擇好的而依從,指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指到處都有老師,應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任重道遠:比喻肩負的責任重大且要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努力。5、本文包含哪三方面內(nèi)容?(1)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包括第、3、4、5章;(2)關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包括第、4、5、6、7、8、9、10、章;()關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兩章。中考16篇文言文1愛蓮說 一、內(nèi)容梳理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表達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貴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異。、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深刻地

4、表達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句式特點:駢散相間,音韻私韻,頓挫有致。二、重點字詞蕃:多獨:僅,只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指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亭亭:挺立的樣子植:豎立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鮮:少宜:當然蔓:長枝蔓,指牽牽連連的枝:長枝丫,指枝枝節(jié)節(jié)的益:更加三、句子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譯:我惟獨喜愛蓮花,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嬌媚。2、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譯:香氣遠播,越發(fā)清芬:潔凈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譯: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菊之愛,

5、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對于菊花的愛好,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不家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當然人很多了。四、中考鏈接、本文主要寫“蓮之愛”,為什么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的高潔質(zhì)樸,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zhì),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其象征意義入手談談你的認識。象征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的品質(zhì),在當今社會,學習這一品質(zhì)尤其重要。、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xiàn)了

6、他們處世態(tài)度有何不同?相同點:表現(xiàn)出他們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不同點:陶淵明面對污濁的環(huán)境,選擇了歸隱;周敦頤強調(diào)人格修養(yǎng),盡管周邊的環(huán)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4、從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某市在確實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示例一:贊成蘭花,蘭花無論位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fā)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zhì)。示例二:贊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示例三:贊成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

7、以作為香料入藥入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無私的奉獻。6、說說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圍繞“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獨行”、“潔身自好”、“莊重”、“質(zhì)樸”、“正直”作答,要寫出兩點以上。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有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莊重正直的高貴品質(zhì)。、“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態(tài)度是“貪慕富貴,隨波逐流”。“予獨愛蓮”表明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慕名利,潔身自好”。8、“獨愛菊”、“獨愛蓮”兩個“獨”字有何意蘊?表現(xiàn)出周敦頤和陶淵明特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9、愛蓮說的結(jié)構(gòu),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從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水陸草木之花為蓮的總

8、陪襯,以菊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0、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12、文中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作君子。古詩詞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如李白在聞玉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寫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深情;李商隱在無題中用“春蠶到死絲方

9、盡,蠟燭成灰淚始干”表達了堅貞的愛情;龔自珍在己交雜詩中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展示詩人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2記承天寺夜游 一、內(nèi)容梳理、著作背景:蘇軾由于和實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獄。出獄后,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是個有職無權(quán)的閑差。、本文描寫了蘇軾和好友張懷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對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3、文章表達的感情微妙而復雜,具體體現(xiàn)在“何夜無日?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敝?。貶滴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閑人”即清閑的人,并非指閑極無聊,無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閑情

10、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實際卻為自己賞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閑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抱負遠大,但一貶再貶,心中委屈不快,賞月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二、重點詞語欣然:高興地(樣子)念:想,考慮遂:于是,就寢:睡覺 相與:共同一起空明:清澈透明交橫:交錯,縱橫益:表示推測,可譯為“原來”但:只,只是耳:罷了三、重點句子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月光照進門內(nèi),我不由產(chǎn)生夜游的雅興,高興地動身出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覽作樂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

11、光照在庭院中,如積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錯縱橫,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四、中考鏈接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將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的,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懷民亦來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理由:志同道合,

12、志趣相投,命運相同3、“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人生的感情盡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懷憤懣,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態(tài)。、此文是作者被貶黃州所寫,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心態(tài)?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心態(tài)。當時蘇軾被貶黃州已有五年,雖耕種田地,可以自慰;雖有壯麗山河可以游樂,但仍感壯志來酬,心憂政事。自謂“閑人”反映了他胸懷憤懣,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態(tài)。5、劃分朗讀節(jié)奏: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相與/步于中庭 念無與為樂者6、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閑”。入夜即“解衣欲睡”,“閃”;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

13、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細、清楚,兩人都很“閑”;結(jié)尾的“閑人”是點晴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作者的“閑”。7、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暗示世人無心流連景色,一心追名逐利。醉翁亭記一、內(nèi)容梳理、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歷五年,范仲淹遭讒離職,歐陽修上疏替他分辯,得罪了當權(quán)派,被貶為滁州知州。被貶后,歐陽修心情郁悶,常去滁州城外瑯琊山游玩,與山中智仙和尚結(jié)為英逆之

14、交。2、齊全文生動地描繪了醉翁亭周圍的秀麗景色和變化多端的自然風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飲,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憂愁的復雜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3、寫作特點:寫景敘事抒情,融于一爐,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寫景與抒情有機結(jié)合。層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21個“也”字,不僅幫助煞尾,還成了交意轉(zhuǎn)折的標志。語句駢散結(jié)合,加強丁韻律美,全文共用21個“也”,25個“而”,使文章既有詩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二、重點字詞1、環(huán):環(huán)繞 諸:眾多 尤:尤其,特別蔚然:茂盛的樣子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臨:靠近名:命名,取名 輒:就自謂:用自己的別

15、號(“醉翁”)來命名自號:給自己取別號 意:情趣得:領會 寓:寄托 開:消散 螟:昏暗晦明:有時昏暗,有時明亮 佳:美傴僂:脊梁彎曲,借指老人 提攜:牽撫,借指小孩漁:釣魚,捕魚 為酒:釀造洌:(灑)水清肴:葷菜 蔌:蔬菜雜然:雜亂的樣子陳:擺放酣:暢飲 絲:弦樂器竹:管樂器,都借指音樂交錯:交互錯雜頹然:精神不振的樣子。文中指醉醺的樣子。已而:不久 翳:遮蔽上下:樹的上部是下部3、山行(沿著山路) 自號(取別號) 野芳(香花) 臨溪而漁(釣魚,捕魚) 樂其樂(以為快樂)三、重點語句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譯: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漸漸地聽到了潺潺的水聲,(又看到

16、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醉泉啊)2、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譯: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zhuǎn),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的,是醉翁亭啊。3、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譯:給之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譯:醉翁的心酒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6、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泉為酒,泉香而酒洌。譯: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醉酒,泉水甜酒水清。、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一人)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人群中間,這

17、是太守喝醉了。8、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9、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譯: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10、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而禽鳥樂也。譯: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四、中考鏈接1、第二段中其樂“無窮”指何而言的?(指朝暮四時的游玩之樂)、第三段中太守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游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3、在歐陽修的治理下,滁州社會和諧

18、,人民幸福。請你結(jié)合選文第三段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對“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寫(0字,不得翻譯原文)。可適當發(fā)揮想象,合理即可。示例:瑯琊山上人來人往,人們撫老攜幼,有說有笑,盡情游玩。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擁,一派歡樂熱鬧的景象。4、歐陽修自號為“六一居士”。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結(jié)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簡要談談作者的性格特點。(悠怨自得,豁達大度,寵辱不驚,隨遇而安,曠達)5、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請結(jié)合學習語文的經(jīng)驗,談談你從本文中學到了什么。(提示:簡潔凝煉,含義豐富,生動傳神,

19、參差多變)、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桃花源記與醉翁亭記一樣,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懷之作。請根據(jù)提示,在空白處填上與文章主旨或景物特點相關的詞語:岳陽樓記四蕩著憂樂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記洋溢著與民同樂的和諧之聲。小石潭記彌漫著悄愴幽邃的凄寒之氣。桃花源記飄逸著寧靜祥和的理想之風。、文章第二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春天野花盛開,夏天樹林茂盛,秋天風高霜潔,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樹林,風霜,水石)8、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風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繪了“滁人游”、“太守宴”、“從賓歡”、“太守醉”四幅圖

20、畫。請體會作者為什么首先描繪“滁人游”這幅畫面。(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寫這些是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9、“言在筆先,意在筆后”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景體會到了太守獨特的游樂情懷。你認為作者在此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圍繞“熱愛山水,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排遣抑郁”回答: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及隨遇而安,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10、“醉翁之意不在酒”現(xiàn)在常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另一件事情上,也指別有企圖。1、醉文語

21、言優(yōu)美,尤其是對偶句,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一文,擬對聯(lián)上聯(lián):歐陽修與百姓同樂,下聯(lián):范仲淹以天下為憂(替君主分憂)(先天下而憂)。12、第三段寫了四種情景,以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種情況的短句: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1、本文也具有岳陽樓記中展現(xiàn)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14、用自己的話說出醉翁予在滁州的詳細地理位置。醉翁亭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瑯琊山中,沿山行六七里處的醉泉之上。15、段中“太守之樂其樂”中太守“樂”的含義是什么?(a、寄情山水之樂;b、與民同樂之樂)16、總領山水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一句是:環(huán)滁皆山也。段寫春夏秋冬之景的句子分別是春:野芳發(fā)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陰 秋:風霜高潔

22、 冬:水落而石出文中最能說明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文中生動刻畫太守外貌特征,醉酒神態(tài)的句子: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段寫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螟。4送東陽馬生序一、內(nèi)容梳理1、本文是篇贈序,屬臨別贈言,宋濂以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地學習。2、本文講述方面內(nèi)容,第一段講述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第二段采用對比的手法,敘說當今大學生學習條件之優(yōu)越,得出結(jié)論:“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不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钡谌吸c明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二、重點字詞1、嗜:愛好無從:沒有辦法 致:取得,文中指買到假:借怠:懈怠,放松

23、 益:更加患:憂慮,擔心 碩:大,指學問淵博游:交往,外出求學嘗:曾經(jīng)趨:快步走降:減,減退 辭色:言辭和神色 援:引述質(zhì):詢問請:詢問,請教 叱咄:大聲斥責復:回答俟:等待 卒:終于,最終負:北 屣:鞋 曳:拖 沃灌:洗濯 再:兩次臭:氣味,文中指香料 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缊:亂麻 敞:破舊 慕艷:艷羨,十分羨慕奉:供養(yǎng) 天質(zhì):天然資質(zhì) 卑:低下豈:難道,哪里 謁:拜見夷:平和 親:父母2、至 從 以 3、稍逾約:約定的期限湯:熱水腰:掛在腰間走:跑4、四支:支通“肢”,肢體被綺繡:被同“披”,穿三、重點語句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譯:抄寫完后,趕快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24、。2、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叫問。譯:又苦于沒有大師、名人交游,向他們請教。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之外,捧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請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譯:有時遇到他的斥責,(我的)態(tài)度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辯說。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譯: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還能夠有所收獲。、曰再食,無鮮把滋味之享。譯:每天只吃兩頓飯,從沒有魚和肉這樣的東西可以享受。6、余則缊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譯:我卻穿著舊棉襖,破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也沒有羨慕他們的意思。、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因為我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

25、穿的比不上別人。8、縣官曰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譯:朝廷每天供應膳食,父母每年給(他們)準備皮袍和綢衣,沒有受凍挨餓的顧慮。、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支最,豈他人之過哉?譯:他們的學業(yè)要是不精通,不能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四、中考鏈接、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嗜學”與“家貧”之間的矛盾決定的。2、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三條理由(用四個字)??炭鄬W習;博覽群書;虛心求教;(興趣濃厚,信念堅定,心態(tài)良好)3、作者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尊師方式?要點

26、:尊師,應該謙虛;尊師方式應改,提倡平等交流。4、對“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詳細的描寫,其作用是什么?突出了“同舍生”服飾的華貴,與我的“缊袍敞衣”形成鮮明對比,凸顯我的志趣所在。、“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苦人也。”聯(lián)系實際,談談從該句得到的啟示。示例: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要過分強調(diào)客觀條件,而是要樹立目標,有所追求,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充實而快樂。為達到這個目標,所有的苦與累都是值得的。示例: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諸多困難與痛苦,我們都能坦然面對。6、段中寫讀書刻苦的語句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人多以節(jié)假余”的原因是“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段敘述了作者早年艱

27、難求學的經(jīng)歷,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幼時求學的艱難,二是成人后求師的艱難。8、作者寫自之求學經(jīng)歷有何作用?用自己求學時的艱辛勤奮和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作對比,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專心致志。、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0、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條件不好,仍然能學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樣勤奮專心,條件好,也不一定能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促使學習成功的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艱”,專心致志。1、段結(jié)尾說“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讀了文段后,你認為艱辛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抄書之苦,求師之難,路

28、途之艱,生活之苦)12、宋濂在求學時,對老師的態(tài)度如何?作為現(xiàn)代中學生,你怎樣評價這種師生關系?恭敬、尊重。示例:我們應繼承和發(fā)揚尊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遇到問題,虛心向老師請教,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13、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何啟示?請結(jié)合實際,談談認識。示例: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優(yōu)越,遠遠超過了宋濂,但刻奪求學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14、文中從多個角度進行對比。從橫向看,有同齡人之間的對比;從縱向看,有今與夕的對比。問:作者主要是從哪兩方面展開對比的?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兩方面對比:學

29、習態(tài)度;學習條件。結(jié)論:“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1、從段看,作者送東陽馬生的臨別贈言可用三個成語來概括,即業(yè)精于勤、苦中作樂和專心致志。6、文中段哪些語句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的原因。余幼時即嗜學;慕圣賢之道;心中有足樂者??鬃诱Z錄相關識記: 1、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恥下問、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遠、成人之美。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30、則殆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3、理解背誦: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咏桀}發(fā)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眮肀硎???鬃右笕藗儗Υ冗M和落后的態(tài)度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講做人應該換負遠大,意志堅強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標準是“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孔子認為可以終生奉行的一個字是“恕”,并把這個字闡述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考鏈接

31、:1、文學常識。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鬃樱?,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者。他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注音。論(ln)語 陬(zu)邑() 慍(yn)殆(di)3、翻譯句子,并注意加點詞語的意思。(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學過的功課,不也高興嗎?“說”同“悅”,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檢查,反省。(3)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故:舊的知識。(4)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大夫不能夠不

32、強毅。弘毅:寬宏堅毅。這里指抱負遠大意志堅強。(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給予別人。欲:要。施:給,送。、“而”字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zhuǎn)接。順接:指用“而”連接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轉(zhuǎn)接:指用“而”連接的兩個部分,意思有轉(zhuǎn)折,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不知而不慍”。6魚我所欲也一、文學常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們還學過他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語音。簞(d)蹴(c)羹(gng) 死亦我所惡()3、通假字。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故患有所不辟也

33、辟:通“避”,躲避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通“德”,思惠,這里是“感激”之意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4、一詞多義。為:、今為(為了) 、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做)之c、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做、采用)也? 、鄉(xiāng)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5、重點詞語解釋。(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4)一簞食 簞:竹筐()一豆羹 豆:碗(6)蹴爾而與之 蹴:用腳踐踏()萬鐘于我所加焉 何加:好處(8)所惡有甚于死者 惡:厭惡()舍生而取義者也 義:正義或仁義(1)賢者能勿喪耳 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不遺失

34、。(1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萬鐘的傣祿,形容位高祿厚。鐘:古代的一種量器。(12)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能夠同時得到。(13)故不為茍得也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14)妻妾之奉 奉:侍奉。(5)呼爾而與之呼爾:沒禮貌的吆喝。與:給。(1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乏:貧窮。(17)有是心也 心:本性。二、理解性默寫、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4、孟子認為失其本

35、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不辯禮義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7、文中與“嗟來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三、重點語句翻譯1、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然而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禍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這樣的行為不也

36、應該停止了嗎?、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出者何不用也?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8、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沒有禮貌的吆喝著給別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用腳踢著(或踩過)給

37、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四、課文內(nèi)容理解、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舉例論證”外,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有力地證明了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2、歸納段意:第一部分(第一節(jié)):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 第二節(jié):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 第三節(jié):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批評見利忘義。、文中所指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4、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5、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6、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

38、的好處是什么?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7、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魚和熊掌對舉,生與死(義)對舉,何與今比較等。、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笆切摹敝甘裁??在生和義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五、開放性試題、我國歷史上,許多人把文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最高道德標準來追求。請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選美的例子。如:文天祥面對元朝高官厚祿的誘惑,不為所動。2、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舍生取義。(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

39、”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购橛⑿劾钕蛉簽楸R环饺罕娚敭a(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國。劉胡蘭面對敵人屠刀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出賣黨組織,最后英勇犧牲。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

40、”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的?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為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本文的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軻,字子輿。他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也被世人尊稱亞圣。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說明道義高于一切。二、解釋字詞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起,被

41、任用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被舉用管夷吾舉于士 獄官 百里奚舉于市 市場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擔子,責任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勞其筋骨 使勞累行拂亂其所為 行:行為拂:違反,阻撓空乏其身 窮困缺乏所以動以忍性 使驚動 使堅韌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人恒過犯過失 困于心 憂困衡于慮 同“橫”,阻塞,不順暢而后作作為,奮起征于色 征驗,表現(xiàn)出來而后喻明白,了解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在外面,指國外國恒亡 常常入則無法家拂士 在里面,指國內(nèi)拂同“弼”輔佐有法度的臣士 輔佐君主的賢士三、文中列舉的六個人的事跡,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跡中你能得出什么啟示?共同點:出身卑微,都是經(jīng)歷艱苦磨難后,最終成

42、就了作為。 啟示: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偉業(yè),就必須在思想、身體、生活、行為等方面經(jīng)歷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四、文中論述的核心問題是“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開篇卻不惜筆墨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這六位歷史人物都是在經(jīng)歷了艱難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業(yè),開篇列舉這些人物及事例,是為了更有說服力的論述本文的中心論點。五、作者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務?!笆侨恕敝盖懊鏀⑹龅牧鶄€人,又不限于他們,還包括其他能擔任“大任”的人。六、“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句強調(diào)了什么?人要

43、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方面經(jīng)受一番艱苦甚至痛苦的磨難,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和勇氣,磨練意志。七、文章第2、3段從哪兩個方面論述了本心論點?運用了什么寫法?從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兩個方面論述的,運用了正反對比的寫法。八、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論述這一論點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目的:先擺事實,舉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業(yè)的例子,從中歸納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經(jīng)歷磨難,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fā)有為。再分析說理,說明個人成才的主觀因素,重點論證“生于憂患”,并以一簡練的對偶句,由個人談到治國;說明國家要發(fā)展,也要有憂患意識。最后歸納出中心論點

4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九、文章結(jié)尾以“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一句獨立成段在表達上有何作用?這是全文的警策之語。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論證說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這個結(jié)論。獨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題,又更鮮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十、作者認為“人恒過,然后能改”,你認為能改的條件是什么?有積極進取之心,不斷的總結(jié)犯錯誤的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正。十一、作者認為成才條件源于主客觀兩種,你是怎樣看待這兩個條件的?成才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但主觀條件起決定性作用。它可以改變不利的客觀條件,化不利為有利??陀^條件也不可忽視,有時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二、由本文的題目而聯(lián)想到的一個成語是什么?居

45、安思危 安不忘危處安思危十三、請寫出至少兩則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窮且易堅,不墜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四、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面對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結(jié)合文章你說說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什么?面對艱苦環(huán)境的磨難,有的人奮發(fā)圖強,有的人意志消沉,關鍵取決于受磨礪者自身,只有自我覺醒,努力戰(zhàn)勝困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反之則會在磨難中消沉、毀滅。十五、人生就是一次遠航,有艷陽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難能一帆風順,當你身處逆境時,這篇文章會給你帶來哪些啟示,你將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代先賢歷經(jīng)苦難,最

46、終取得成功的事例啟示我們,以積極和樂觀的心態(tài),勇敢地迎接困難和挑戰(zhàn)。像一個遭遇風景的漁夫,充滿著憧憬與希望,包蘊著力量與勇氣,呼吸著成腥的空氣,撐滿帆去搏擊風浪?;蛳褚恢桓甙恋暮Q嘤赂业赜颖╋L雨的挑戰(zhàn)。十六、20年的雪災、“512”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一次次考驗著我們的祖國。我們渴望天佑中國,但我們也深知“多難興邦”。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jīng)滄桑,飽受磨難,但我們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結(jié)合課文分析:多難為何能興邦?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受一些考驗。當我們遭受災難之日,也是對國家、民族“苦其心態(tài),勞其筋骨”的磨礪之時。挫折可以使我們團結(jié)一心,風雨同舟;災難

47、能使我們民族的斗志受到激發(fā),凝聚力大大增強,那種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會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強有力地凸顯出來。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國家戰(zhàn)勝任何困難,更好地走向興旺和繁榮。8曹劌論戰(zhàn)一、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國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它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二、解釋詞語1、又何間焉 參與2、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淺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安:“養(yǎng)”的意思 專:獨自占有4、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遍:遍及,普遍 從:跟從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豬、牛、羊等祭品 加:虛夸,謊報、必心信 誠實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