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學課件_第1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_第2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_第3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_第4頁
中醫(yī)內科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內科學,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黃疸的證候特征、源流及研究進 展。 2.熟悉黃疸的的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掌握黃疸的臨床證候特征,各個證型的辨證論治。,中醫(yī)內科學,1.何謂黃疸,應如何分類? 2.簡述黃疸源流? 2.試述黃疸的征候特征。 3.黃疸的病因病機是什么? 4.黃疸的診斷要點是什么?與萎黃、黃胖如何鑒別? 5.陽黃、急黃、陰黃、虛黃的辨證要點是什么?如何治療? 6.如何判斷黃疸病的預后轉歸?黃疸病的善后調攝宜注意哪些?,黃疸自學提綱,中醫(yī)內科學,1、 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其證候特征,其中尤 以白睛發(fā)黃最為突出。 2、 發(fā)黃的程度、明亮度、病程,可反映邪正之 盛衰。

2、 3、 三黃特征 (1)陽黃:黃色鮮明如橘,伴發(fā)熱、口渴、苔膩。 (2)陰黃:黃色晦暗如煙熏,伴神疲、畏寒、苔白膩 (3)急黃:黃疸急重,其色如金,伴高熱煩渴,神昏 譫語,衄血尿血發(fā)斑。,定義-癥狀特點,中醫(yī)內科學,目黃,中醫(yī)內科學,一、內經首先提出了黃疸病名并闡述其臨床特征病因病機。 素問.平人氣象論:“溺黃赤,安臥者,黃疸;目黃者,曰黃疸?!?靈樞論疾診尺:“身痛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第一部分:概述,源流,中醫(yī)內科學,二、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對黃疸的病因病機和治療大法作了詳細的論述 傷寒論 將黃疸的病因歸結為濕熱、寒濕、瘀血、火邪四個方面,尤其強調濕熱與寒濕的重要性; 金匱要略

3、 強調“黃家所得,從濕得之”的病因學,提出了“但利其小便”、“當以汗解之”、“當下之”、“于寒濕中求之”等治療原則。,第一部分:概述,源流,中醫(yī)內科學,三、諸病源候論 在黃疸陰陽屬性的分類上,首先引入“陰黃”這一概念,并創(chuàng)立了“急黃” 四、丹溪心法 強調黃疸都是濕熱為患,不必分五種,第一部分:概述,源流,中醫(yī)內科學,五、景岳全書創(chuàng)立了“膽黃”之說 景岳全書雜證謨黃疸說“蓋膽傷則膽氣敗,而膽液泄,故為此證?!?六、瘟疫論及沈氏尊生書提出“瘟黃”的概念 沈氏尊生書黃疸篇中說“又有天行疫癘,以致發(fā)黃者,俗稱為瘟黃,殺人最急?!?第一部分:概述,源流,中醫(yī)內科學,第一部分:概述,西醫(yī)學范圍,肝細胞性黃

4、疸 阻塞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按黃疸發(fā)生的機理,中醫(yī)內科學,第一部分:概述,西醫(yī)學范圍,肝前性黃疸(溶血性和非溶血性) 肝性黃疸(肝細胞性和肝內瘀膽性) 肝后性黃疸(肝外梗阻),根據黃疸發(fā)生的部位,中醫(yī)內科學,第二部分:病因病機,病因病機,1.時邪疫毒,熏蒸肝膽,中醫(yī)內科學,第二部分:病因病機,病因病機,2.酒食傷脾,化生濕熱,嗜食寒涼,苦寒之藥,損傷脾陽 脾陽素虛濕從寒化,膽汁 浸漬于肌膚,中醫(yī)內科學,第二部分:病因病機,病因病機,3.積聚內阻,膽汁失泄,積聚日久不消,瘀血砂石阻滯,膽汁失于常道外溢,黃疸,中醫(yī)內科學,第二部分:病因病機,病因病機,4.化源不足,血不榮色,素

5、體脾胃虛弱,氣血虧損,肝失所養(yǎng) 疏泄失職,膽汁外溢,黃疸,腎精不充,中醫(yī)內科學,病機小結: 1.主要病邪:濕邪 2.基本病機: 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 化源不足,血敗不華. 3.發(fā)黃的病理關鍵:濕蒸熱郁 4.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肝膽和脾胃 5.黃疸的病理演變與脾胃陽氣盛衰有關,第二部分: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學,病機小結: 病機的演變: 疫毒之邪 急黃 濕從熱化 陽黃 濕從寒化 陰黃 血敗不華 虛黃,第二部分: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學,第三部分:診斷,黃疸診斷依據,1黃疸的三大主癥(目黃、尿黃、身黃),尤其是關鍵體征(目黃) 2病史:肝炎接觸史、有害藥物接觸史、酗酒史、家族史 3理化檢查:肝功、血常規(guī)、溶

6、血實驗、B超、CT、MRI 等生化影像學檢查。,中醫(yī)內科學,4、黃疸實質 其實質是血漿膽紅素升高聚積于鞏膜、粘膜、體液和皮膚,達到一定程度即出現黃疸。 (正常值5.117.1mol/L),黃疸診斷依據,第三部分:診斷,中醫(yī)內科學,5、診斷黃疸注意事項 要在自然光線下進行 要排除假性黃疸(血清膽紅素并不增加) A .球結膜下脂肪沉著 B .大量進食含-胡蘿卜素較多的食物 C .使用新生霉素,產生一種無害色素 隱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在 17.134.2 mol/L),黃疸診斷依據,中醫(yī)內科學,西醫(yī)學黃疸分類,第四部分:黃疸西醫(yī)回顧,按黃疸發(fā)生的機理 溶血性黃疸(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 肝

7、細胞性黃疸(肝細胞病變,膽紅素代謝失常) 梗阻性黃疸(肝內或肝外膽管發(fā)生機械性梗阻,影 響膽紅素的排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有關酶的先天性缺乏,不能完成正常代謝) 根據黃疸發(fā)生的部位 肝前性黃疸(溶血性和非溶血性) 肝性黃疸(肝細胞性和肝內瘀膽性) 肝后性黃疸(肝外梗阻),中醫(yī)內科學,黃疸診斷思路,第四部分:黃疸西醫(yī)回顧,黃疸病因待查,病史及體檢,實驗室檢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黃疸,溶血性黃疸實驗,Gilbert綜合征,溶血性貧血,結合膽紅素為主黃疸,中醫(yī)內科學,第四部分:黃疸西醫(yī)回顧,黃疸診斷思路,結合膽紅素為主黃疸,超聲檢查,膽管擴張,無膽管擴張,ERCP 肝穿 治療實驗,非梗阻性膽

8、汁淤積,慢性特發(fā)性黃疸,急、慢性肝炎,查明病因,病因不明,炎癥,結石,腫瘤,ERCP及其他檢查,中醫(yī)內科學,第三部分:鑒別診斷,黃疸鑒別診斷,黃疸與萎黃,中醫(yī)內科學,第三部分:鑒別診斷,黃疸鑒別診斷,黃疸與黃胖,中醫(yī)內科學,辨黃疸種類 陽黃:濕熱所致,其黃色鮮明如橘,伴有發(fā)熱、小便 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陰黃:由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或肝郁血瘀所致,其 黃色晦暗,伴有脘腹痞滿、畏寒神疲、氣短乏 力,舌淡白,苔白膩,脈濡緩,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辨證要點,中醫(yī)內科學,辨黃疸種類 急黃:由疫毒引發(fā),熱毒熾盛,內陷營血所 致,其起病急,黃色如金,伴有身昏譫 語、壯熱煩渴,舌質紅絳

9、,脈弦細數或 洪大 虛黃:由血敗不能華色所致,其目黃身黃而色 淡,伴有心悸氣短乏力,頭暈目眩,舌 質淡,脈細弱。,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辨證要點,中醫(yī)內科學,辨濕熱孰輕孰重(陽黃) 熱重于濕:身目俱黃,色澤鮮明,發(fā)熱口渴, 大便燥結,苔黃膩,脈弦數; 濕重于熱:身目俱黃,色澤不如熱甚者鮮明, 頭身困重,胸滿脘痞,舌苔白膩微 黃,脈弦滑。,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辨證要點,中醫(yī)內科學,辨寒濕與瘀血(陰黃) 脾胃虛弱:寒濕內阻:黃色晦暗不澤,或如 煙熏,神疲畏寒,舌苔白膩,脈 濡緩; 瘀血阻滯:黃色晦暗,面色黎黑,舌質紫 暗,多見瘀斑,或見脅下積塊, 脈弦澀。,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辨證要點,

10、中醫(yī)內科學,治療原則祛邪扶正 治療大法祛濕利小便 陽黃 清熱利濕 急黃 清熱解毒涼血 (攻下、開竅) 虛黃 健脾生血柔肝 陰黃 寒濕 溫化寒濕 瘀血 化瘀退黃,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治療原則,中醫(yī)內科學,1熱重于濕 辨證依據 主癥:身目俱黃,黃色鮮明 兼癥:發(fā)熱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心中懊惱,脅痛,口干而苦,惡心欲嘔。 舌象:舌質紅,苔黃膩 脈象:脈弦數,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治法:清熱利濕,佐以瀉下 主方:茵陳蒿湯 茵陳:最善清利濕熱,為退黃之要藥; 梔子:清泄三焦?jié)駸?;茵梔合用,可使 濕熱從小便而去; 大黃:泄熱逐瘀,蕩滌胃腸瘀熱,與茵 陳相配,可使瘀熱

11、從大便而解。,黃疸分證論治-陽黃,第五部分:辨證論治,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加強退黃,可加虎杖、田基黃; 加強利濕,可加茯苓、豬苓、車前草; 加強清熱解毒,可加白花蛇舌草、垂盆草、 白背葉根、板藍根; 脅痛較甚,加柴胡、川楝子、郁金以疏肝利膽,行氣止痛; 砂石阻滯者,加金錢草、雞內金、海金砂化滯消石; 蛔蟲阻滯膽道,可選用烏梅丸加茵陳、梔子。,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辨熱與濕的偏重,關鍵在辨舌苔的黃膩與白膩,口干思熱飲還是思冷飲,大便干結與稀溏,脈數與否。本型治療的重點在于清熱利濕通腑,如果出現高熱要加強清熱解,防止向急黃轉變。,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

12、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2、濕重于熱 辨證依據: 主癥:身目俱黃,然不及熱重于濕者鮮明 兼癥:無發(fā)熱或身熱不揚,頭身困重,脘腹痞 悶,食欲減退,嘔惡,便溏,小便不利。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微黃 脈象:脈弦滑,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內科學,治法:利濕化濁,佐以清熱 方藥:茵陳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茵陳:利濕清熱除黃; 白術:健脾燥濕; 二苓、澤瀉:淡滲利濕; 桂枝:通陽化氣利小便。,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甘露消毒丹濕熱經緯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干薄, 濕熱流連正治方。,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

13、陽黃,中醫(yī)內科學,方藥:甘露消毒丹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滑石:清利濕熱; 茵陳:清熱利濕而退黃; 黃芩:清熱解毒燥濕; 藿香、石菖蒲、豆蔻、薄荷:芳香化濁, 醒氣悅脾; 射干、知母:利咽,降肺氣; 木通、連翹:利濕清熱。,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頭身困重,表濕明顯藿香、菖蒲以解表化濕 脘腹痞悶白蔻仁、木香、砂仁以芳香化濁,醒 脾開胃; 嘔惡便溏陳皮、黃連、竹茹; 濕濁偏重,便溏尿少厚樸、蒼術、車前草 以化濕利尿 納呆食少麥芽、雞內金。,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本型的用藥重在化濕,調暢氣機不可過于寒涼,以免損傷脾陽。要注意

14、防止向陰黃的轉化。,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陽黃,中醫(yī)內科學,辨證依據 主癥:發(fā)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色黃如金 兼癥:高熱煩渴,腹?jié)M而痛,吐血、衄血、便 血,或肌膚出現瘀斑,手足抽搐,神昏 譫語 舌象:舌質紅絳,苔黃而燥 脈象:脈弦數或弦細數,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急黃,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內科學,治法: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方藥:犀角散加生地、丹皮、玄參; 犀角(水牛角):清熱涼血解毒; 茵陳:清熱利濕退黃; 黃連、梔子、升麻:助犀角清熱解毒 涼營。,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急黃,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身昏譫語,手足抽搐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涼 血開竅; 吐血、衄血、便

15、血或肌膚瘀斑地榆炭、柏葉 炭、白茅根、紫草涼血止血; 大便不通,腹?jié)M而痛大黃、枳實、檳榔通腑 行氣導滯; 小便不利或出現腹水車前子、茯苓、澤瀉利 水消腫,黃疸分證論治-急黃,第五部分:辨證論治,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本型重在清熱解毒,加強中藥保留灌腸,防止閉竅昏迷。辨證使用瘟病三寶。加強使用中藥的靜脈制劑(清開靈、茵梔黃),注意中西醫(yī)結合。,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急黃,中醫(yī)內科學,1、寒濕阻遏 辨證依據: 主癥:身目發(fā)黃而晦暗 兼癥:脘悶腹脹,食欲減退,神疲體乏, 畏寒肢冷,大便溏薄 舌象:舌體胖大,苔白膩 脈象:脈濡緩,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中醫(yī)內

16、科學,治法:溫化寒濕,健脾退黃 方藥:茵陳術附湯 茵陳:除濕利膽退黃; 附子、干姜:溫中散寒; 白術、甘草:健脾和胃。,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脾虛較甚黃芪、山藥、薏苡仁、茯苓 濕邪較重豬苓、澤瀉、茯苓等淡滲利小便 兼有脅痛郁金、川楝子、玄胡以疏肝理氣,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本型治療重在溫化健脾。在溫中健脾同時,利濕退黃,慎用寒涼藥物。,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2、血瘀肝郁 辨證依據: 主癥:身目發(fā)黃而晦暗,面色黎黑 兼癥:脅下或有癥塊,或疼痛如刺, 或隱痛不休,皮膚可見蛛絲紋縷,或

17、見手掌赤痕。 舌象: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或白或少 脈象:脈弦澀或細澀,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藥:鱉甲煎丸 鱉甲:滋陰軟堅,柔肝潤絡; 桃仁、丹皮、紫葳、芍藥、桂枝、鼠 婦、庶蟲、蜣螂:活血祛瘀,通絡軟堅; 葶藶、石葦、瞿麥:通利水道; 柴胡、黃芩、半夏、厚樸、烏扇:疏肝解郁; 大黃、赤硝:通導積滯; 人參、阿膠:補氣血之虛; 灶中灰:去癥瘕堅積; 清酒:引行藥勢。,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熱象明顯減桂枝、干姜,加白花蛇舌草、蚤休; 濕濁不著去石葦、瞿麥、葶藶子,加川楝子; 寒象明顯可去烏扇、紫葳,

18、加附子、干姜; 脾氣虛弱加黃芪、茯苓、白術以健脾益氣; 肝血不足加當歸、何首烏、枸杞子以養(yǎng)血柔肝; 兼見衄血去蟄蟲、蜣螂,加茜草、三七去瘀止血。,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本型的治療,關鍵在于活血化瘀,有出血傾向者,運用破血去瘀要注意出凝血時間,如有出凝血時間延長者,要慎用。,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陰黃,中醫(yī)內科學,辨證依據: 主癥:面目肌膚發(fā)黃,黃色較淡 兼癥: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脘腹不舒,納 呆便溏,或見脅肋疼痛。腹中結塊。 或夜間小便如濃茶。 舌象:舌體胖大,苔白膩 脈象:脈濡細,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虛黃,中醫(yī)內科學,治法:

19、補氣養(yǎng)血,健脾柔肝 方藥:小建中湯 桂枝、生姜、大棗:辛甘化陽,健脾; 白芍、甘草:酸甘化陰; 飴糖:緩中健脾。,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虛黃,中醫(yī)內科學,臨床應用: 氣虛明顯黃芪、黨參以益氣 血虛較甚當歸、地黃以養(yǎng)血;或選用歸脾湯 以益氣養(yǎng)血 血敗源于精不化血淫羊藿、巴戟天等溫補命門 納呆、腹脹便溏去飴糖,加山藥、陳皮、木香健 脾化濕行氣; 脅痛者郁金、川楝子理氣疏肝; 脅肋有結塊加鱉甲、穿山甲軟堅散結。,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虛黃,中醫(yī)內科學,臨證體會: 脾虛黃疸,大多見于各型黃疸的后期,標志著整體功能的衰退。治療重在扶正,兼去余邪。防止向鼓脹、昏迷、嘔血等變證發(fā)展。

20、,第五部分:辨證論治,黃疸分證論治-虛黃,中醫(yī)內科學,1.對頑固性黃疸的治療 關于頑固性黃疸的治療北京關幼波教授提出三個要點 治黃必治血,血行黃易卻; 治黃需解毒,毒解黃易除; 治黃要治痰,痰化黃易散。,第六部分:經驗,黃疸治療經驗,中醫(yī)內科學,所以對頑固性黃疸,無論陰黃還是陽黃,都應加強活血化瘀,推崇赤芍、丹皮。 對頑固性黃疸,屬陽黃熱重以及急黃應加強清熱解毒。推崇水牛角、大青葉、青黛以及牛黃、熊膽, 對頑固性黃疸,屬陽黃濕重以及陰黃應加強化痰。推崇川貝、海浮石、白礬。,第六部分:經驗,黃疸治療經驗,中醫(yī)內科學,2.對急黃的治療 應遵循四條原則 抓三早(早發(fā)現、早去誘因、早治療) 重三防(防

21、出血、防高熱、防神昏) 促三利(利膽、利尿、利便) 用三法(清熱解毒、清營涼血 、通腑滌毒),第六部分:經驗,黃疸治療經驗,中醫(yī)內科學,第七部分:進展,黃疸研究進展,1.茵陳的現代藥理研究進展 利膽作用可松馳膽道擴約肌、加速膽汁排泄。 保肝作用保護肝細胞膜、防止肝細胞壞死, 促進肝細胞再生及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中醫(yī)內科學,黃疸研究進展,第七部分:進展,抗腫瘤作用直接阻礙腫瘤細胞的增殖 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降壓作用、擴血管、 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而用于冠心病 解熱鎮(zhèn)痛消炎作用,中醫(yī)內科學,2

22、.對急黃病機的認識 王守云等認為,黃疸的病機關鍵在于濕和瘀,急黃尤以血瘀證為主; 郁冠亞認為,該病之濕乃病理基礎;瘀乃其病理產物;黃乃其病理表現;而濕、瘀又為黃疸的病理癥結所在,除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活血是散瘀的必然手段。,第七部分:進展,黃疸研究進展,中醫(yī)內科學,第七部分:進展,黃疸研究進展,胡金滿指出,急黃多為濕熱瘀毒,侵犯脾胃,蘊結肝膽,或因熱毒熾盛,彌漫三焦,損傷肝膽,膽汁排泄不循常道,外溢肌膚而致身目發(fā)黃,故宜清熱解毒,行氣化濕,化瘀退黃。 賀江平等人更認為,急黃具有病程長、血瘀重、里熱盛三大特征,故瘀熱膠結系本病主要病因病機,當以涼血活血為基本治法。,中醫(yī)內科學,第七部分:進展,

23、黃疸研究進展,3.急黃的治療進展 治療方法已突破傳統(tǒng)的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許多學者提出并驗證了涼血解毒、化瘀退黃的方法,此外扶正退黃法、健脾祛濕法、行氣破血法、化瘀排毒法、溫化水濕法、宣暢三焦法等,都取得一定的療效。,中醫(yī)內科學,第七部分:進展,黃疸研究進展,中西醫(yī)結合綜合療法:采用疏肝活血 方法配合護肝西藥 活血化瘀方法結合中藥保留灌腸配合 護肝西藥,中醫(yī)內科學,第八部分:病例分析,分析以下病例并回答下列問題: 1.病例的診斷(診斷依據)及證型; 2.分析其病理機制; 3.確定病例的治療原則和方藥; 4.寫出處方名稱及藥物組成。,病例討論,中醫(yī)內科學,樊某,男,31歲。因身目發(fā)黃12天就診,

24、患者1月前外出打工,因氣候炎熱,又常淋雨,加之飲食不慎,半月前自覺體倦乏力,后逐漸出現不思飲食,厭油,惡寒發(fā)熱,并出現雙目白睛發(fā)黃,小便短少且黃赤如濃茶,經口服中、西藥治療未效(診斷及藥物不詳),近日病情加重,特來診治。現發(fā)熱口渴,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心中煩躁,胸悶欲吐,大便秘結,小便短少黃赤。 檢查:語聲洪亮,神志清楚,對答流利。雙目白睛及皮膚黃如橘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病例1,第八部分:病例分析,中醫(yī)內科學,吳某,男,23歲,1999年8月初診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陽病史5年。最近1周自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厭食油膩,頭重身困,胸脘痞悶,時有發(fā)熱,小便色黃,大便溏稀,皮膚瘙癢發(fā)黃。于1

25、999年8月12日來我院門診就診。查:皮膚鞏膜黃染,色鮮明,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心肺正常。腹平軟,肝于右肋緣下鎖骨中線3CM處能及,質軟輕觸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觸及,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肝功能:TBILI160umol/L,DBILI56umol/L,ALT700u/L,AST215u/L,A/G1.4。尿分析:UBG60umol/L,BIL76umol/L;腹B超示:肝腫大,脾不大,膽囊正常。舌淡紅,苔膩微黃,脈濡細數。,第八部分:病例分析,病例2,中醫(yī)內科學,第九部分:預后調攝,黃疸轉歸預后,陽黃,治療得當,疾病痊愈,失治誤治,陰黃,急黃,內陷心營,年老體弱,治療及時,轉危為安,正氣虛弱,陰黃,陰黃,遷延日久,積聚、鼓脹,虛黃,病情纏綿,中醫(yī)內科學,1.有傳染的黃疸及時隔離,以免傳染他人; 2.應注射甲肝或乙肝疫苗,以預防甲肝或乙肝; 3.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4.要注意詢問病史,了解有關疾病,避免相關藥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