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_第1頁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_第2頁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_第3頁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整體設計本節(jié)課,是一段神奇的探索,復習前一節(jié)的知識讓學生熟悉了透鏡的知識。學習之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這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在學生學習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原理的過程中,利用硬紙片和凸透鏡以及塑料膜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在學生學習完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原理后,利用課件展現(xiàn)透鏡的光路。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透鏡成像的特點,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枯燥的。本節(jié)課,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環(huán)節(jié)中,打破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照單抓

2、藥”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的空間,表現(xiàn)在: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器材。二對同一探究問題,探討出多種實驗方案,擺脫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探究的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雙眼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去實驗,解放學生的大腦去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發(fā)揮,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略探究過程的美好與和諧,體驗探究問題成功時的喜悅,呈現(xiàn)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本節(jié)課學生經歷了“提出猜想、學習原理、進行實驗、分析

3、論證、評估交流”這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弄清了原來未知的知識,這與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在本質上并沒什么區(qū)別。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還對學生滲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探究、歸納、實驗等方法幫助學生丟掉“拐杖”,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去,這些方法將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寶貴財富。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知道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成的像。3了解實像和虛像的概念。過程與方法1制作模型照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2通過對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觀察與實驗,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綜合的思維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

4、值觀1通過觀察放大鏡的鏡片和成像特點,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2通過學習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 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點1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2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教學難點 能簡單 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照相機模型、凸透鏡、紙筒、半透明薄膜、投影儀、放大鏡、蠟燭、火柴、光屏、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情景導入:多媒體播放幻燈片,觀看大屏幕: 問題:屏幕中涉

5、及了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工具,是什么?點評:放大鏡。它的學名叫凸透鏡。凸透鏡在生活中還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板書)生活中的透鏡。推進新課一、照相機1用多媒體再現(xiàn)圣火采集等照片,教師啟發(fā)說明:如果沒有凸透鏡就沒有照相機,包括數碼相機和攝像機;如果沒有相機,我們就無法留住這些精彩的畫面!問題:關于照相機,你想了解什么問題?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教師及時引導,給予鼓勵。2多媒體出示照相機的構造 ,探究:(1)鏡頭、調焦環(huán)、光圈環(huán)、快門、閃光燈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機成像光路圖及成像特點。3自制照相機參考器材:長方形紙筒、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

6、膜、硬紙板。方案一:用兩個粗細相近的長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在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張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屏幕,把紙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就制成了模擬照相機。 方案二:用硬紙板圈成兩個直徑大小相近的,長約15 cm的圓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在直徑較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屏幕。把較小的圓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內,這樣模擬照相機就做成了。小組活動:根據課本內容及投影畫面以小組完成下列活動:(1)拿起自制的照相機,對著大屏幕(教師播放畫面),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半透明紙的距離,把你看

7、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給同學們。設計意圖:體會成功的愉悅,對于做不好的組,教師給予指導。(2)競賽:以小組為單位,請制作者展示其作品,然后評選全班最佳照相機。(3)以小組評價這次活動,有哪些不足及優(yōu)點,并提出改進意見。(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發(fā)現(xiàn))4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照相機工作原理結論: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到膠卷上,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說明:強調關鍵地方的光線途徑、物距、像距和物像的大小、正倒。拓展: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的使用當照相機靠近景物時,物距減小,則像距會增大,像也會變大??煽偨Y為:物近像大遠。還有一類照相機是可以調節(jié)焦距的,不需要改變物距也可以得到

8、清晰的像。調節(jié)焦距時,當焦距變長時,相當于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物距變短,像變大,像距也變大。二、投影儀教師演示:通過凸透鏡讓燈絲變大,啟發(fā)學生思考利用凸透鏡這一成像特點可以做些什么。多媒體出示投影儀構造,探究 問題:投影儀的構造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強調平面鏡和螺紋透鏡的作用)點評:投影儀由燈泡、投影片、鏡頭、平面鏡、屏幕組成。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而屏幕相當于光屏。問題:猜一猜:將投影片“F”放在投影儀的載物臺上,顯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將會如何?演示:(教師演示,學生認真觀察)將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取下,投影片F(xiàn)放到載物臺上,調節(jié)鏡頭(可以讓學生操作),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圖案的清晰的像,觀察

9、像的正倒、大小,比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與物體在透鏡的同、異側。再將平面鏡裝上,觀察像的位置,啟發(fā)學生分析平面鏡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演示幻燈機工作的原理(強調光路圖、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點評:底片是反放的。屏幕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改變光的傳播路徑,使投影片的像出現(xiàn)在投影機前方的屏幕上,影片要倒立。擴展:在實際應用投影儀時,一般屏幕位置固定不變,調節(jié)凸透鏡(鏡頭)的位置可使成像清晰;調節(jié)整個投影儀的前后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實像。要想得到正立的像,可以把投影片倒著放,當從投影屏幕觀察到物體偏左上時,應向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觀察的物體處于屏幕的中央。(1

10、)投影儀與照相機的相同點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實像;二者的區(qū)別是投影儀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機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縮小的像。(2)投影儀與放大鏡的相同點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區(qū)別是投影儀成倒立的實像,放大鏡成正立的虛像。三、放大鏡實驗探究:把玻璃放在書上,觀察字跡的大小,然后將水滴在玻璃上,觀察字跡大小,讓學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為什么水滴可以讓字跡放大。 問題:(1)拿起桌上的放大鏡看書上的字,觀察書上的字是否永遠呈放大正立的像?大體什么時候才會放大?(2)學生描述該像的特點。(3)要想使放大鏡所成的像更大些,該怎樣調節(jié)放大鏡的位置?利用多媒體演示放大鏡成像的原理(強調光路圖、物像大小、物像正反和像的虛實)。點評:放大鏡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剛開始移動放大鏡,離書越遠,字越大,到了一定距離以后,字變模糊。擴展:放大鏡在使用時要將物體放在焦點以內,且越靠近焦點物體成的像越大。四、實像與虛像 活動一:學生跟著老師一起畫光路分析圖:凸透鏡成的像。得出結論:實像:真實光線會聚的像活動二:實驗演示: 可以用光屏承接到的像虛像:真實光線反向延長線會聚的像實驗演示: 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結論:實像與虛像1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叫做實像。2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成的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