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_第1頁
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_第2頁
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_第3頁
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_第4頁
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藥物怎樣到達作用部位,有多少藥物能到達目的地,如何產生作用,給藥,藥效,藥物作用過程的三個階段,第一節(jié) 藥物動力相的構效關系,一、藥物的轉運,轉運,分布,吸收,代謝,排泄,藥效,作用過程,持效時間,吸收 藥物的分配系數、離解度,分布 不同的藥物與各組織的親和力不同,消除 排泄、生物轉化(代謝,二、影響藥物到達作用部位的因素,到達作用部位的藥物濃度和哪些因素有關,藥物分子因素藥物的化學結構與由結構所決定的理化性質,藥物在其中運行的生物學因素藥物分子與細胞內體液,與生物聚合物等相互作用,以上兩種因素決定了藥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征,決定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一)、藥物吸收

2、,1. 藥物的分配系數,P = C生物相/C水相 P = Co/Cw,非水相目前廣泛采用溶劑性能近似生物膜、不吸收紫外光、可形成氫鍵及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正辛醇,分子結構的改變將對脂水分配系數發(fā)生顯著影響。因P值較大,常用lgP,X = lgPX-lgPH,疏水常數,lgPX、lgPH 分別為取代后和取代前分子的分配系數,1. 藥物的分配系數,脂肪族和芳香族取代基的疏水常數,是不是分配系數越大越好呢,水是生物系統(tǒng)的基本溶劑,體液、血液和細胞漿液的實質都是水溶液。藥物要轉運擴散至血液或體液,需要溶解在水中,即要求一定的水溶性(又稱親水性)。而藥物要通過脂質的生物膜(包括各種細胞膜、線粒體和細胞核的外膜

3、等),需要一定的脂溶性(又稱親脂性,藥物的分配系數影響藥物的吸收,各類藥物因作用不同,對脂溶性有不同的要求。如: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需通過血腦屏障,應具有較大的脂溶性,2. 藥物的解離度,多數藥物為弱酸或弱堿,在體液中部分解離,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分子型)同時存在。藥物常以分子型通過生物膜,在膜內的水介質中解離成離子型,再起作用。因此藥物需有適宜的解離度,離子型不易通過細胞膜,其原因是(1)水是極化分子,與離子間產生靜電引力,進行水合,離子的水合作用使體積增大,并更易溶于水,難以通過脂質的細胞膜,(2)細胞膜是由帶電荷的大分子層所組成(如蛋白質的組成部分氨基酸可解離為羧基負離子和銨基正離子

4、),能排斥或吸附離子,將阻礙離子的運行,弱酸或弱堿類藥物在體液中解離后,離子與未解離分子的比率由解離指數pKa和介質的pH決定。即藥物本身的酸堿性及藥物吸附時所處環(huán)境的pH值有關,2. 藥物的解離度,酸性藥物類: lgHA/A- = pKa -pH,2. 藥物的解離度,堿性藥物類: lg B /HB = pH - pKa,3. 藥物pKa值與其吸收,弱酸性藥物如阿司匹林(pKa = 3.5)在胃中(pH 1.2)99%以上以分子形式存在,故可被胃吸收(35);而在腸道中(pH 78),其吸收率為零,弱堿性藥物如奎寧(pKa = 8.4),pH 1時,在胃中吸收率為零;而在pH 78時,其吸收率

5、為4154,3. 藥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除腸胃外,其他部位如肺、眼、皮膚肌肉都能吸收藥物。體內不同部位對藥物吸收所需分配系數不同,二)藥物向生物作用部位的分布,藥物進入血液后,必然要找一條道路到達生物作用部位。身體由各種各樣的組織組成,藥物與各種組織的親和力是不同的。因此藥物的組織分布必然對其生物活性產生巨大的影響,藥物在體內各組織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藥物的理化性質,如:1)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物,需通過血腦屏障,應具有較大的脂溶性,2)不同藥物在血漿與腦脊液間的分布也差異很大,3)藥物在血漿與脂肪之間的分布,這種分布影響藥物作用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4)藥物的分布還可能穿越胎盤,三)、藥物

6、的蛋白結合,蛋白結合藥物不容易通過細胞膜,沒有藥理活性,不能發(fā)揮治療作用,藥物的蛋白結合對藥物作用強度有很大的影響,藥物和蛋白的結合還會影響藥物作用的持續(xù)時間。(可逆藥物蛋白結合,四)藥物從體內的消除,藥物從體內的消除對于藥物脫離其作用部位是非常重要的。藥物消除通常涉及若干同時發(fā)生的過程,如腎、膽汁系統(tǒng)、肺的排泄和生物轉化,1. 藥物的腎排泄,腎排泄對水溶性藥物和已被生物轉化的藥物的消除起主要作用。它涉及腎小球過濾、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3個過程,腎小管分泌是主動轉運。主動轉運,又稱逆流轉運,其轉運需要膜上的特異性載體蛋白,需要消耗ATP,特點是分子或離子可由低濃度或低電位差的一側轉運到較高的一側

7、,2. 藥物的膽汁排泄,藥物的膽汁排泄經歷肝細胞、膽和腸。有的藥物經肝腸循環(huán)可重吸收。膽汁排泄主要是消除這樣一些有機陰離子和陽離子,即在腸pH條件下解離,不能被重吸收的離子,3. 生物轉化,體內藥物主要在肝臟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 而失去藥理活性,并轉化為極性高的水溶性代謝物而利于排出體外。 生物轉化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反應使多數藥物滅活,但少數例外反而活化,故生物轉化不能稱為解毒過程;第二步與體內物質結合后總是使藥物活性降低或滅活并使極性增加。 各藥在體內轉化過程不同,有的只經一步轉化,有的完全不變自腎排出,有的經多步轉化生成多個代謝產物,三、構效關系,化學結構決定理化

8、性質,從而決定其藥物動力學行為,藥物在體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當藥物在體內分布達到動態(tài)平衡時,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稱表觀分布容積。它的藥理意義在于表示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范圍廣不廣,結合程度高不高。血藥濃度越高,Vd越小,Css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消除速率常數 Vd表觀分布容積,第二節(jié) 藥效相的構效關系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 the Pharmacodynemic phase,藥物按作用方式可分為兩大類,1. 結構非特異性藥物,2. 結構特異性藥物,1. 結構非特異性藥物,有些藥物的作用主要與藥物的理化性質如解離度、溶解度、表面張力等有關,其化學結構

9、缺乏特異性。例如口服硫酸鎂,Mg2+和SO42-不易被腸壁吸收,在腸內造成高滲,阻止水分自腸道吸收而起導瀉作用。靜注甘露醇高滲注射液,對周圍組織有脫水作用,可清除腦水腫或肺水腫??诜顾崴幦缛杷徭V可中和胃酸,治療消化性潰瘍。口服活性炭,具有吸附胃腸內有害物質的作用,用于食物中毒。抗腫瘤藥物氮芥,可與癌細胞及正常細胞相互作用,產生藥效及毒副作用,2. 結構特異性藥物,大多數藥物屬于特異性藥物(Specific drug),它們的生物活性與化學結構密切相關,能與機體生物大分子的特定功能基團結合,產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效應,這些藥物大部分作用于受體。有些通過影響遞質或激素的釋放和分泌起作用。如利血平耗

10、竭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NE)貯存而發(fā)揮降壓作用;大劑量黃體酮抑制腺垂體黃體生成素(LH)抑制排卵。有些藥物影響體內活性物質而起作用,如阿斯匹林(乙酰水楊酸)能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產生解熱鎮(zhèn)痛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還有些藥物影響離子通道,如抗心律失常藥,改變心肌電生理而起作用,大多數藥物通過與特異性受體結合而起作用,所謂受體是細胞膜、胞漿和胞核內的一些能與生物活性分子如神經遞質、激素、藥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其中蛋白質是最重要的一類藥物受體,一、藥物 受體的相互作用,藥物分子必須滿足兩個要求:一是到達體內受體,二是與受體部位發(fā)生特異的相互作用,受體是細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細胞蛋白組分,能識別

11、周圍環(huán)境中某種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息轉導與放大系統(tǒng),觸發(fā)隨后的生理反應或藥理效應。自從Langley提出受體學說100年后,受體已被證實為客觀存在的實體,類型繁多,作用機制多已被闡明,現在受體已不再是一個空泛籠統(tǒng)的概念。受體分子在細胞中含量極微,1mg組織一般只含10fmol左右。能與受體特異性結合的物質稱為配體。受體僅是一個“感覺器”,對相應配體有極高的識別能力。受體-配體是生命活動中的一種偶合,受體都有其內源性配體,如神經遞質、激素、自身活性物等,一) 親和力(Affinity)和內在活性(Intrinsic efficacy,1. 藥物 受體的親和力,G = -RT

12、lnK,K增大,系統(tǒng)釋放能量,說明藥物和受體鍵合,形成復合物。 藥物和受體相互作用的鍵的類型和強弱,藥物與受體相互作用的類型和強度,藥物與受體的疏水作用,乙酰膽堿與乙酰膽堿酯酶的結合,2 藥物的內在活性,藥物受體相互作用關系,3. 影響藥效強弱的因素分析,1)藥物-受體相互作用方式,構象誘導:藥物使受體的三級結構發(fā)生構象變化,激發(fā)細胞級聯效應。如果藥物和受體發(fā)生完全結合,則產生這種結構改變,構象選擇:受體以兩種可互變的形式共存,并達到某種平衡,在兩種形式中只有其中一種形式能引起生理刺激,并產生效應,2)親和力, 藥效強弱與親和力的大小并不一致,必須考慮內在活性強弱的因素,3. 影響藥效強弱的因

13、素分析,3)受體數量。對內在活性較低的激動劑的影響更顯著,藥物活性愈低對受體的變化愈敏感,3. 影響藥效強弱的因素分析,受體數量減少對不同藥物所產生的效應的影響 (a)分別為對照及受體數量減少后的劑量效應曲線,強激動劑,弱激動劑,二)藥物作用的靶和機理,從藥物小分子對生物“大分子”作用位點角度來討論藥物作用機理,基本可分為作用于受體、作用于酶、作用于核酸三類.神經系統(tǒng)藥物、神經遞質、激素等多作用于相應的受體;化學治療藥物、抗感染藥、抗寄生蟲藥多作用于病原體的酶系統(tǒng);抗癌藥、抗病毒藥多作用于核酸,作用機理(舉例說明,1. H2受體與H2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s,

14、組胺是內源性配體,當作用于H2受體時,能刺激胃酸分泌,分泌過多會引發(fā)胃潰瘍,2 作用于離子通道和膜的藥物,興奮性細胞膜兩側離子呈不對稱分布,Na+、K+和Ca2+的流動引起神經纖維脈沖的傳導、細胞的收縮及分泌。相關藥物能控制離子通道的關閉和開啟,調節(jié)離子的流動和分布,產生某些功能及治療作用,1)局麻藥如普魯卡因作用于神經細胞膜的Na通道,減少Na的內 流阻斷神經傳導,2 作用于離子通道和膜的藥物,2)強心苷(洋地黃毒苷)可抑制ATP酶,使細胞內鈉離子增加,從而導致鈉離子和鈣離子的交換,使細胞內觸發(fā)性鈣離子增多,它與肌質網的鈣離子庫相互作用,導致胞質游離鈣離子的凈增加,鈣離子促進了心肌的收縮,3

15、)鈣拮抗劑。鈣離子通道是控制鈣離子從細胞外進入細胞質的一條重要通道,這些通道由受體和膜電位控制,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和維拉帕米能阻斷鈣離子通道,抑制心臟和平滑肌的收縮偶聯,可用于治療心絞痛,3. 黃嘌呤氧化酶及其抑制劑,嘌呤化合物的代謝紊亂會導致尿酸增多,尿酸在關節(jié)、腎和結締組織中的蓄積,引起痛風病。尿酸是嘌呤降解的最終產物,4. 作用于細胞壁的藥物,肽聚糖是細菌壁的主要結構成分,它是網狀大分子,PBP(青霉素結合蛋白)是負責鏈與鏈之間交聯的酶。內酰胺抗生素具有與底物相似的構象,它作為錯誤底物與酶反應,中止正常的交聯,二、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一)藥效團,在藥物受體相互作用生成復合物過程中,第一步

16、就是藥物與受體的識別。受體必須去識別趨近的分子是否具有結合所需的性質。這種特征化的三維的結構要素的組合稱為藥效團,1)具有相同藥理作用的類似物,它們具有某種基本結構,2)化學結構完全不同的分子,但它們可以與同一受體以相同的機理鍵合,產生同樣的藥理作用。如雌酮和雌二醇是體內的天然物,己烯雌酚是合成的化合物,金雀異黃素則來自植物。不同的來源及不同的結構卻具有雌激素活性,受體的識別與分子上官能團的靜電、疏水和大小等性質,官能團在三度空間的位置和方向有關,二)立體因素對藥理活性的影響,1. 光學異構,1)光學異構體具有等同的活性強度 受體對藥物的對映體無選擇性,手性碳不是主要的作用部位,2)活性強弱不同,有的一個有活性,而另一個沒有活性,3)具有相反活性,4)呈現不同類型的活性,2. 幾何異構,3. 構象異構,三)生物電子等排和藥理活性,1919年 Langmuir提出電子等排的概念,1925年 Grimm提出氫化物取代的概念,1951年 Friedman提出生物電子等排術語,生物電子等排所述及的基團或分子稱生物電子等排體。它原定義為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質并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