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ppt_第1頁
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ppt_第2頁
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ppt_第3頁
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ppt_第4頁
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中古音韻常識,第一節(jié) 中古音的聲母 一 有關(guān)聲母的幾個概念 1、反切 利用雙聲、疊韻的方法,用兩個字來拼出第三個字的讀音。開始應(yīng)用大約在東漢末年(公元二世紀)。普遍用反切來注音是漢魏以后的事情。反切的興起是受梵文影響的結(jié)果。 反切把一個單字分成聲母、韻母兩部分(聲調(diào)歸韻),具體用法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兼取聲調(diào)”。 最初叫“xx反”,后來叫“xx切”。如: 冬,都宗切。 公,古紅切。 都,當(dāng)孤切。 徒,同都切。,2聲、紐、聲紐:指聲母。 3字母:聲母的代表字。唐朝末年有個和尚叫守溫,根據(jù)梵文的拼音原理創(chuàng)制了三十個字母,宋代又有人加了六個字母,就成了音韻學(xué)上的三十六字母。這三十六字母大約

2、就是唐宋間漢語語音的三十六個聲母。,4五音、七音:古代音韻學(xué)家很早就把漢語的聲母根據(jù)發(fā)音部位分成五類,即五音: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后來,宋元等韻學(xué)家又加立“半舌音”、“半齒音”,因此又有七音之說。,5清濁:不帶音的輔音叫清音,帶音的輔音叫濁音。又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全清指不送氣的清塞音、塞擦音、擦音,如 p t k ts t s 。次清指送氣的清塞音、塞擦音,如 ph th kh th th 。全濁指濁塞音、塞擦音、擦音,如 b d g v dz d 。次濁指濁鼻音、邊音、半元音,如 n m N l j 。在現(xiàn)代方言中,吳語、老湘語保留了古全濁聲母,其他方言里它們都已經(jīng)清

3、化了。,二 中古音的聲母,中古音指隋代陸法言撰切韻所代表的語音系統(tǒng)。宋代陳彭年等編纂的廣韻屬于切韻系統(tǒng),而切韻已經(jīng)失傳。所以人們經(jīng)常用廣韻來代表中古音系。 研究中古音的聲母,前人主要依據(jù)廣韻的反切上字,采用系聯(lián)法合并歸納。據(jù)李榮先生的研究結(jié)果,中古音的聲母應(yīng)是三十六個。,幫系:幫組:幫 p 滂 ph 并 b 明 m 非組:非 f 敷 fh 奉 v 微 M 端系:端組:端 t 透 th 定 d 泥組:泥 n來 l 精組:精 ts清 tsh從 dz心 s邪 z 知系:知組:知 t徹 th澄 d 莊組:莊 tS初 tSh崇 dZ 生 S 章組:章 t昌th船 d 書 禪 日組:日n 見系:見組:見

4、k溪 kh群 g疑 N 曉組:曉 x匣 影組:影 /云 j以 0,三 從中古音系到北京音系的重要演變,1全濁音聲母的清化及其分化 中古全濁聲母,也就是濁塞音、塞擦音共11個:并、奉、定、從、邪、澄、崇、船、禪、群、匣。在大多數(shù)今方言中變成了清聲母。其中奉、邪、船、禪、匣五母今大多讀清擦音。并、定、從、澄、崇、群六母,今分化為不送氣、送氣的塞音、塞擦音兩類。其分化規(guī)律與古聲調(diào)平仄有關(guān)。具體為:古平聲字今送氣,古仄聲字今不送氣。如:,并:蒲 pHu 盤 phan 步 pu 伴 pan 定:同thuN 檀 than 讀 tu 蛋 tan 從:情 thiN 全 thyan 凈 tiN 絕 tyE 澄:

5、廚 thu 椽 thuan 住 tu 篆 tuan 崇:鋤 thu 饞 than 助 tu 炸 ta 群:拳 thyan 勤 thin 倦 tyan 近 tin,2韻母的洪細和古精組、見組聲母的分化,今開口、合口兩呼韻母叫洪音,齊齒、撮口兩呼韻母叫細音。 古精組的精、清、從、心、邪和見曉組的見、溪、群、曉、匣十個聲母,在許多方言里發(fā)生了分化和合并。具體規(guī)律是: 古精組聲母在今洪音韻母前讀 ts tsh s,在細音韻母前讀 t th ,比較: 洪音:開口呼前:糟 倉 曹 散 合口呼前:祖 醋 蘇 細音:齊齒呼前:精 節(jié) 秋 齊 修 撮口呼前:絕 全 旋 古見組、曉組聲母字在今洪音韻母前讀 k k

6、h x,在細音韻母前讀 t th ,比較: 洪音:開口呼前:蓋 開 海 合口呼前:貴 葵 化 話 細音:齊齒呼前:經(jīng) 結(jié) 丘 旗 休 撮口呼前:權(quán) 去 玄 因此,北京話的 t th 有兩個來源,一是古精組的 ts tsh s z,一是古見組的 k kh x 。,3知、莊、章組聲母的合流,在北京話中,中古知徹澄、莊初崇生、章昌船書禪聲母的字合而為一,讀舌尖后音 t th 。 北方話這三組聲母的讀音分歧較大,情況較復(fù)雜。比如關(guān)中方言,知組、莊組開口二等、莊章組止攝開口三等字與精組合流,讀舌尖前音 ts tsh s,其他合流讀舌尖后音 t th 。如: 知組二等開口:茶 搽 站 綻 莊組二等開口:查

7、 渣 叉 差 沙 詐 榨 莊、章組止攝三等開口:師 使 事 指 示,4非、敷、奉三母的獨立與合流,據(jù)李榮等研究,唐宋音中非組字仍屬于幫組。后來,非組字從幫組字中分化了出來,并且合成一個聲母 f。這從形聲字聲旁上看得出來。如: 甫:鋪;蒲 方:放;旁 非:匪 誹;排 裴 在今閩語中,非組字仍沒有從幫組分化出來,這就是“古無輕唇音”的遺存。,5中古聲母清濁與今聲調(diào)的關(guān)系,現(xiàn)代方言的調(diào)類主要是由古四聲和古聲母的清濁決定的。具體來說,中古的平上去入四聲可以根據(jù)聲母清濁分為陰、陽各兩類,這樣,平聲就有了陰平(清平)、陽平(濁平)兩類,上聲、去聲、入聲均依此類推。,6北京話中古四聲的分化規(guī)律,古平聲。古清

8、聲母字今陰平:邊、天、飛 古濁聲母字今陽平:平、才、人 這樣我們就可得出兩條推論:凡是古平聲字今音讀陰平的,古代是清聲母字;凡古平聲字今音讀陽平的,古代是濁聲母字。如“湯”和“糖”,今聲母相同,但古代“湯”是透母字,“糖”是定母字。 古上聲。古清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上聲,如:比短草手米武老有;古全濁聲母字今去聲,如:倍坐是父舅旱。大多數(shù)北方方言的全濁上聲字都歸了去聲。 古去聲。不論聲母清濁,在北方方言中大都讀去聲。一些分陰陽去的方言,清聲母字讀陰去,全濁和次濁聲母字讀陽去。,古入聲。北方方言中除了晉語和江淮官話,都沒有保留入聲。在北京話中,古入聲字分派到了四聲中。具體規(guī)律是: 古全濁聲母字今陽平

9、:白讀達十合 古次濁聲母字今去聲:賣納立藥月 古清聲母字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沒有什么規(guī)律。 在北方方言中,大體一致的傾向是古全濁入聲字今讀成陽平。,7關(guān)中話古四聲分化的規(guī)律,關(guān)中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關(guān)中片、秦隴片。 中原官話中,古入聲字分化的規(guī)律是:清聲母、次濁聲母入聲字歸陰平,全濁聲母字歸陽平。例如: 清入:織 曲 禿 黑 割 缺 歇 說 竹 筆 百 錯 粟 次濁入:月 六 納 麥 全濁入:局 食 白 合 舌,第二節(jié) 中古音的韻母,一 幾個概念 1陰聲韻:指沒有韻尾或韻尾是元音的韻母。如 a F uo ei iau uai。 2陽聲韻:指韻尾是鼻音 m n N 的韻母,如 am im an

10、in aN uN。 3入聲韻:指韻尾是塞音 p t k / 的韻母,如 ap at ak a/ ip it ik i/。,4舒聲和促聲 從韻母的角度看,陰聲韻和陽聲韻是舒聲韻,入聲韻是促聲韻。從聲調(diào)的角度看,入聲是促聲調(diào),平聲、上聲、去聲是舒聲調(diào)。 促聲舒化:指中古促聲字在現(xiàn)代方言中變成舒聲字。如“賊、軸、粥、肉、玉”在許多有入聲的方言中變成了舒聲。 舒聲促化:指中古舒聲字在現(xiàn)代方言中變成促聲字。如后綴“子”、“打”,方位詞“上”、“下”等在不少晉語中變讀入聲。,5韻目:即韻母的代表字。在韻書如廣韻中,凡韻腹、韻頭、韻尾、聲調(diào)不同的,就分為不同的韻,每韻有一個代表的字,叫“標目字”,又叫“韻目

11、”。如“東、冬、鐘、江,支、脂、之、微”就是不同的韻目。 6韻部:韻腹和韻尾相同,韻頭、聲調(diào)不同的韻母合成一個韻部。,7韻攝 又叫“攝”。宋元等韻學(xué)家把韻尾相同和韻腹相近的韻母合為一個大類,稱為一攝。他們共歸納出十六攝。這十六攝的名稱是: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按照韻母分,十六攝中前七攝是陰聲韻,后九攝則是陽聲韻和入聲韻相配。按照聲調(diào)分,前七攝只有舒聲,其他九攝既有舒聲,又有入聲。 從韻尾來看,十六攝在中古時的情況如下: 果假遇(o尾)蟹止(i尾)效流(u尾) 咸深(m、p尾)山臻(n、t尾)宕江曾梗通(、k尾),8等、呼 這是用來分析韻母結(jié)構(gòu)的兩個概念

12、。宋代就有“等”、“呼”的概念。 等:首先把韻母分成開口和合口兩呼,又把兩呼各分為四等,即開口一等、開口二等、開口三等、開口四等,合口一等、合口二等、合口三等、合口四等。清代的等韻學(xué)家江永把四等的特點總結(jié)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細,而四等尤細?!?據(jù)今人分析,給韻母分等的主要依據(jù)是有無介音和韻腹開口度的大小。如開口的一、二、三、四等,一等韻:無 i 介音,韻腹的開口度最大,舌位靠后;二等韻:無 i 介音,韻腹開口度次大,舌位靠前;三等韻:有 i 介音,韻腹開口度較小,舌位較前;四等韻:有 i 介音,韻腹開口度最小,舌位最前。,呼:宋元只有開、合兩呼,到清代潘耒的類音,正式將兩呼分為四呼

13、,即開口一二等為開口呼,三四等為齊齒呼,合口一二等為合口呼,三四等為撮口呼。四呼的分別在于韻母的第一個元音: 無介音、韻腹非 i u y 的為開口呼。 韻腹或介音為 i 的為齊齒呼。 韻腹或介音為 u 的為合口呼。 韻腹或介音為 y 的是撮口呼。,二 從中古音到現(xiàn)代漢語語音的重要演變,1、陽聲韻尾的變化:咸深攝舒聲韻母中古讀-m尾韻,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并入了-n尾韻,分別與山、臻攝韻母合流了。探=炭,談=彈,南/男=難,心=新,今金=巾斤。但宕江曾梗通攝韻尾仍為-N。,2、入聲韻尾的變化,咸深攝入聲韻母中古讀-p尾韻,山臻攝入聲韻母中古讀-t尾韻,宕江曾梗通攝韻母中古讀-k尾韻?,F(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失落塞音韻尾,變成了元音韻母。在現(xiàn)代漢語其他方言中,則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塞音韻尾,最完整的是粵語和閩南方言及一部分客家話。,3、一二等、三四等韻母的合流,各韻攝內(nèi)部,一二等韻合流,三四等韻合流。 如咸山攝一二等韻合流(見系字除外),主要元音讀a,為an、uan、a、ua韻,如“擔(dān)、貪、南、參、感、答、雜、塔、蠟”是咸攝開口一等字,“扮、山、八、殺、班、慢、棧、鍘”是山攝二等字。但見系開口二等字已經(jīng)腭化,讀ian、ia韻。三四等韻合流,讀ian、yan韻,如山攝三等與四等:“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