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譯--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中文版.doc_第1頁
外文翻譯--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中文版.doc_第2頁
外文翻譯--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中文版.doc_第3頁
外文翻譯--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中文版.doc_第4頁
外文翻譯--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中文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彈塑性分析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聶建國、秦凱、肖巖土木工程系,清華大學,北京100084,中國;土木工程系、南加州大學、洛杉磯證90089美國摘要:為了調查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對10層由方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粱組成的片刻抵抗框架進行彈塑性分析。結果表明彈塑性分析對橫向載荷模式是敏感的,因此,為了使慣性約束力量分布均勻,至少使用兩個負荷模式。對未來的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彈塑性分析,用漢司公式或USC-RC計算方鋼管混凝土柱的M-曲線和N-M表面相互作用都是適用的。P-因素嚴重影響了MRF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研究MRF的抗震性能時應把它拿出來進行研究。同時,對三類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析比較,讓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方鋼管混凝土結構進行抗震性能的比較。結果表明,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延性和抗震性能高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在地震地區(qū)優(yōu)先推薦選用方鋼管混凝土結構。關鍵詞:方鋼管混凝土、彈塑性分析、容量曲線、鋼筋混凝土引言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多位學者提出并發(fā)展了彈塑性分析這一方法,包括Saiidi,Sozen,Fajfar,Gaspersic,Bracci等等。這種方法也被用來作為設計和評估現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一種工具.彈塑性分析的目的在于通過靜態(tài)的無彈力分析來預計特定地震中強度和變形要求,并將這些要求與有效容量進行比較,從而推測出預期表現結構系統。彈塑性分析基于非線性的靜態(tài)分析,即假設在一個有一定高度的建筑上施加一個橫向荷載,并從0到最高限逐漸增加橫向荷載直至建筑崩潰。在此過程中,重力荷載是保持不變的。彈塑性分析在建筑物以下幾個特征的預測方面很有用:1)基本剪頂位移圖代表的建筑物能力;2)評估物的最高旋轉和延展性;3)極限荷載中塑性鉸的分布;4)以極限負荷中局部損害指數的形式表示的建筑物中損害的分布。目前,盡管彈塑性分析已被許多研究者和設計人員運用于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有其運用于地鐵的報道。鋼管混凝土在建筑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這部分歸功于它們極好的抗震能力,例如高強度、高柔韌性以及高能量吸收能力等。目前,對這些建筑的理論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管道的靜態(tài)研究,而對其抗震性的研究則很少。對鋼管混凝土中彈性塑性歷史紀錄的分析已由Li等論述了。他們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強烈地震荷載下,建筑物會受到一些可修復的損傷,這也就證明了鋼管混凝土在抗震方面表現要好一些。研究了用作抗震實驗的四棟五層建筑物,它們由鋼管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組成的。SAP2000也用來計算建筑物的抗震反應,已分析歷史記錄。鋼管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動態(tài)行為和抗震反應也被研究了。以此作者得出結論,與鋼筋混凝土相比,鋼管混凝土的抗震性能是相當好的。Li等在一個兩間三層的鋼管混凝土框架上作了實驗,通過對其施加垂直荷載和橫向荷載。在鋼管混凝土框架模型試驗基礎上,研究者們完成了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計算出的結果與實驗結果相符,從而為鋼管混凝土抗震提供了一種適用方法。盡管最近幾年已有多位研究者研究了鋼管混凝土的抗震性,但彈塑性分析法仍然受到其合理性、適應性以及功效性的限制。這些方法中關于力學模型的樣子,副作用以及計算效率都需要進一步改進,而且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實驗來檢驗這些分析方法的精確性。方鋼管混凝土雖然約束效果不如圓鋼管混凝土顯著,但是由于具有節(jié)點形式簡單、截面慣性矩大、穩(wěn)定性能好、便于采取防火措施等諸多優(yōu)點,因此,近年來方鋼管混凝土結構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實際工程應用不斷增加。但是,到目前為止,有關方鋼管混凝土結構體系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因此,本文對一幢10層方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進行了彈塑性分析。1彈塑性分析根據對由方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粱組成的10層片刻抵抗的框架結構的研究。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結構成員的計劃、標高,和典型的橫斷面條件如圖1所示。使用SAP2000對方鋼管混凝土結構進行彈塑性分析。在SAP2000中,把100毫米深的大廈的地板當作殼元素,方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粱當作框架元素。梁、柱結構的尺寸和材料如表1所示。1.1鉸性能地震時在框架結構中塑性鉸通常形成在梁、柱的兩端。對于梁單元,塑性鉸大多是由單向彎矩造成,但是對于柱結構,塑性鉸主要由軸向荷載和雙向彎矩造成。所以,在彈塑性分析中由梁和柱在不同受力情況下產生的不同類型的塑性鉸應該分別的應用彈塑性分析。在SAP2000中,使用M3鉸模仿在單向彎矩作用下造成的塑性鉸,因此用戶定義的M3鉸這個模型被應用在鋼粱上。計算鋼粱的片刻自轉曲線,當滿足以下假定才適用:1)以古典雙線性硬化模型應用為代表的應力-應變行為的鋼梁;2)平面部分無窮大。鋼粱為典型的M-曲線如圖2所示。同樣,PMM鉸是由SAP2000使用模擬塑性鉸在軸向荷載和雙向彎曲的作用下造成的。因此,用戶定義的PMM鉸適用于方鋼管混凝土柱模型。使用漢司公式和南加州大學提出的鋼筋混凝土模型計算方鋼管混凝土的M-曲線和N-M互作用表面,并做比較。方鋼管混凝土的典型的N-M相互作用表面和M-曲線如圖3所示。1.2橫向載荷模式在設計地震中橫向載荷模式旨在代表慣性力分布。顯然,對于不同程度(即彈性變形的程度)和不同時候的地震應配置不同的慣性力。在預計當地設計地震中,由于沒有一個單一的模式能捕捉負荷變化的要求,因此,在預計慣性力分布時,使用兩個方向的橫向荷載模式進行彈塑性分析。其一是倒三角型的橫向載荷剪力法計算基準;另一種是使用SAP2000設計荷載計算模式包括高級模式效果。橫向荷載應用在X方向和Y方向調查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因為東等提出了參考P-效應嚴重影響剛性框架的穩(wěn)定性。因此,為了調查P-效應對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推出了彈塑性分析和沒有占P-效應。1.3結果彈塑性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來估計潛在的延性結構,評價其抗荷載能力,并找出故障機制。因而分析彈塑性結果對獲得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非常有幫助。1.3.1荷載變形關系在用彈塑性分析估計結構的抗震性能方面,結構的容量為代表的基礎架構與剪切位移圖是非常有用的。用彈塑性分析獲得的結構容量曲線如圖4所示,從中我們看到頂部位移過(1.6m)會造成AccelX(Y)-Han-P,AccelX(Y)-USC-RC-P,EQX(Y)-Han-P,EQX(Y)-USC-RC-P,和EQX(Y)-Han-P+終止,當整個結構都形成塑性鉸就會導致AccelX(Y)-Han-P+、AccelX(Y)-USC-RC-P+、andEQX(Y)-USC、RC-P+的終止。使用AccelX(Y)的側向荷載模式比使用EQX(Y)的側向荷載模式下的底部抗剪強度要大的多。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側向荷載作用下的彈塑性分析結果很精確。而且,容量曲線的趨向在X方向和在Y方向是相似的,如圖4所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一個方向計算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參考圖4可知,盡管M-曲線和N-M的方鋼管混凝土柱的表面相互作用不同,但在有彈性區(qū)域它們的容量曲線幾乎重合。使用漢司公式計算的M-和N-M曲線比那些用USC-RC計算的屈服強度值要大,但與其它參量比較區(qū)別要小。圖4顯示,在彈塑性分析中,由于P-的影響最后基本剪力迅速地減少。屈服強度值的減小也是由于同樣的原因。故我們能得出結論,由于P-的影響嚴重而影響框架的抗震性能,因此我們應考慮到所有在未來MRF地震分析中可能發(fā)生的因素。1.3.2最后層間偏移在彈塑性分析中最后層間偏移值如圖5所示。在預測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微弱變形方面,這些數據是有用的。從圖5,我們看到一至三層的層間側移明顯高于其它層。所以,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方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微弱的部分應該是第一到三層,并且他們在工程學應用必須加強。1.3.3分配塑性鉸在方鋼管混凝土柱及橫向載荷方向的P-影響、M-和N-M曲線的各彈塑性分析中,盡管橫向載荷的模式不同,但我們都可以發(fā)現有類似塑性鉸分布。圖6表示在不同水平的EQX-USC-RC-P的彈塑性分析案中,混泥土框架塑性的產生和發(fā)展的程度。塑性鉸首先在柱基礎的持力層產生,如圖6.a所示。隨著側向荷載的增加,塑性鉸出現于該地基各柱的第一層底部和第二層和第三層的部分柱。而且,在二到六層的部分梁的兩端也出現塑性鉸如圖6b所示。最后,在梁和柱的兩端塑性鉸的數量不斷增加如圖6c。隨著水平的荷載的增加塑性絞的數量也跟著增加。最后,由于整體結構頂部位移超出目標或出現塑性絞而超出了彈塑性分析條件,在此階段(圖6d),柱的基礎部分的塑性鉸得到了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