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三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_第1頁
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三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_第2頁
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三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_第3頁
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三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_第4頁
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三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二課時乙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2課時乙酸),魯科版化學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機化合物,.,醋酸生產工藝,食醋,.,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117.9,16.6,(無水乙酸又稱為:冰醋酸),顏色、狀態(tài):,氣味:,沸點:,熔點:,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劑,思維延伸在室溫較低時,無水乙酸就會凝結成像冰一樣的晶體。請簡單說明在實驗中若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將如何從試劑瓶中取出無水乙酸。,二、乙酸,1、物理性質,(易揮發(fā)),.,2.乙酸的組成和結構,結構式,結構簡式,或,CH3COOH,官能團為:,羧基COOH,分子式:,C2H4O2,甲基,羧基,.,想一想?,官能團為COOH,乙酸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呢(即COOH具有什么樣的性質)?,.,3、化學性質,、酸性:,CH3COOHCH3COO+H+,請根據提供的下列藥品設計實驗,證明乙酸具有酸性。藥品:鎂帶、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石蕊、CuSO4溶液。,.,證明乙酸具有酸性的可行性方案,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方案二:將鎂條插入乙酸溶液方案三:往Na2CO3粉未中加入乙酸溶液方案四:把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與乙酸溶液混和方案五:往CuSO4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再加入乙酸溶液。,.,試液變紅,鎂條溶解產生無色氣體,產生無色氣體,乙酸具有酸性,2CH3COOH+Mg=(CH3COO)2Mg+H2,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酸性比碳酸強,H2SO4H2SO3CH3COOHH2CO3HClO,強酸,中強酸,弱酸,.,家庭除水垢的方法,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思考,Mg(OH)2和CaCO3,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CH3COOH+Mg(OH)2=(CH3COO)2Mg+H2O,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酒是陳的香”,你知道嗎?,為什么?,.,廚師燒魚時常加醋并加點酒,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你知道嗎?,為什么?,.,、與乙醇的反應:,飽和Na2CO3溶液,CH3COOHCH3CH2OH濃H2SO4,實驗現象:,思考:1、反應中濃H2SO4的作用是什么?2、為什么反應物都必須是無水液體?3、反應混合液的混合順序如何?為什么?4、為什么要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產物?5、為什么導氣管不能伸入飽和Na2CO3溶液?,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并可聞到香味。,.,3、反應液的混合順序為:先把無水乙醇和冰醋酸混合再加濃硫酸;避免稀釋時放熱,防止液體飛濺。,4、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減少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析出;溶解揮發(fā)出來的乙醇,除去揮發(fā)出來的乙酸,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氣味。,2、因為有水不利于酯化反應的進行。,1、濃H2SO4起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作催化劑可提高反應速率;作吸水劑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HOC2H5,+,濃H2SO4,+,H2O,乙酸乙酯,、酯化反應:,思考題答案:,5、防止倒吸。,1、反應中濃H2SO4的作用是什么?,5、為什么導氣管不能伸入飽和Na2CO3溶液?,4、為什么要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產物?,3、反應混合液的混合順序如何?為什么?,2、為什么反應物都必須是無水液體?,.,實驗要點:,1、大試管內反應混和液的體積應在1/3以下;加碎磁片防止爆沸。2、導氣管應長些,除有導氣作用外,還兼起冷凝作用;導氣管末端插入吸收產物的飽和Na2CO3溶液液面上方12cm處。3、小火均勻加熱;減少揮發(fā),避免副反應。加快反應速率;并把酯蒸出。4、聞乙酸乙酯的氣味前,要先震蕩試管,讓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被飽和Na2CO3溶液吸收,防止乙醇、乙酸的氣味干擾乙酸乙酯的氣味。5、生成的乙酸乙酯可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得到。,.,1.關于乙酸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B.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它是純凈物C.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D.乙酸分子里有四個氫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D,練習反饋,2、酯化反應屬于()A中和反應B不可逆反應C離子反應D取代反應,3、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濃H2SO4作用下發(fā)生反應,一段時間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