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公開課)PPT課件_第1頁
《秋興八首》(公開課)PPT課件_第2頁
《秋興八首》(公開課)PPT課件_第3頁
《秋興八首》(公開課)PPT課件_第4頁
《秋興八首》(公開課)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晚唐,唐代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兩座高峰”:李白(浪漫),杜甫(現(xiàn)實),“兩個詩派”: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又稱“高岑詩派”),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和孟浩然,又稱“王孟詩派”)。,中唐,韓愈、白居易,白居易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2,詩仙:指李白。其詩飄逸如仙。詩圣:指杜甫。思想界的孔子。其詩為“詩史”。詩佛:指王維。因其修禪,其詩畫亦大有禪味。其名和字都取自維摩詰經(jīng),維摩詰是佛門弟子。詩魔:指白居易。唐代詩歌作品最多的詩人。詩鬼:指李賀,短命天才詩人,詩以奇詭見長。詩囚:孟郊、賈島,以苦吟著名,又“喜為窮苦之詞”,后人二人并稱,有“郊寒島瘦”之說。金人元好問稱“郊島兩詩囚”。詩豪:指劉禹錫。意即詩人中的豪杰、出眾者。,.,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4,大師之光:,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當權,他24歲應試不第,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一流大詩人往還酬唱,34歲開始在長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縣,得知幼子已餓死,而皇室貴族還過著荒淫逸樂的生活,強烈的階級對比,留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絕唱。一度任劍南節(jié)度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三吏”、“三別”。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有杜工部集。,.,5,杜甫一生可分為四個時期:1.讀書和漫游時期(35歲前)“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19年(時20歲)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2.長安求職期(3544歲)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因李林甫把權弄奸,杜甫和全體應考者都落了第(“野無遺賢”),故終生未成進士。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6,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3.陷賊和為官時期(45至48歲)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八品諫官,不負責某項具體工作,職責是對國家大事發(fā)表意見,推薦人才)。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營救房琯(gun)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7,4.西南飄泊時期(48至58歲)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一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病橘、登樓、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秋興、三絕句等大量名作。,.,8,有“詩圣”美譽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動亂年代(安史之亂),又飽受動亂帶來的離亂之苦,詩不僅寫出了對藩鎮(zhèn)叛亂的憤慨,也寫出對國家中興的期待,更描繪出黎元百姓的災難,像一面鏡子,照射出安史之亂前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贏得了“詩史”的美譽?!案F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思想情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海涵地負”的藝術才力,“轉(zhuǎn)益多師”的學習態(tài)度,“毫發(fā)無遺憾“的創(chuàng)作精神,使他成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9,杜甫詩風:沉郁頓挫,取材,.,10,杜甫詩風:沉郁頓挫,反映現(xiàn)實,李白:,是富有同情心的天才詩人。,是仁者之懷的睿智的思想家。,對勞動人民的苦難,流于同情,很少探究社會根源。,對政局國勢有全景式把握,總力圖探究揭露國家興衰成敗的深層根源。,.,11,杜甫詩風:沉郁頓挫,抒情方式,李白:直抒胸臆、,突發(fā)性、靈感式,沉穩(wěn)性、精思式,“太白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子美以意為主,以獨造為宗,以奇拔沈雄為貴。其歌行之妙,詠之使人飄揚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絕者,子美也?!泵魍跏镭懰囋坟囱?.,12,沉郁頓挫,沉郁:思想內(nèi)容?!俺痢奔础吧睢鄙羁?、深廣、深厚“郁”即“積”真實、凝重、含蓄頓挫:藝術形式。字面上指遣詞用句的停頓轉(zhuǎn)折。情感的千回百折、節(jié)奏的徐疾相間、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旋律的跌宕起落,.,13,秋興八首(其一),.,14,秋興八首(其一),寫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jīng)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15,杜甫出生在一個時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使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非常關注。流寓四川,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鞍彩分畞y”雖于763年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wěn)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nèi)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zhàn)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jù),對朝廷構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歷經(jīng)流離,備嘗艱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歸故鄉(xiāng),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愿望。寫秋興時,他已55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這首詩。,.,16,寫作背景,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杜甫五十五歲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它是八首蟬聯(lián)、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xiàn)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持續(xù)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zhèn)擁兵割據(jù),戰(zhàn)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興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17,詩作誦讀,秋興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8,一、寫了什么:意象?,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江間波浪塞上風云叢菊他日淚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營造了衰敗、蕭瑟、陰森又風云變化的悲壯意境。,.,19,你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第二、表達了什么?,.,20,第三、怎么寫?,試運用相關詩歌鑒賞的常識進行分析。,(提示:如可以從本詩的意象、意境,表達技巧(抒情手法、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等方面去探討。),.,21,本詩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抒情手法):,首聯(lián):借景抒情,.,22,分析首聯(lián),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1首聯(lián)寫了哪些具體景物?,明確: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2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凋落的楓樹林,巫山巫峽蕭瑟陰森,使人的悲涼心緒油然而生,這里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營造了陰森、悲涼、蕭瑟的氛圍,表達了悲傷、凄涼的感情,.,23,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首聯(lián)開門見山,點明時節(jié)、地點,描繪出具有濃重感傷色彩的秋色、秋氣,奠定全篇蕭瑟悲涼之基調(diào)。后世評價:露曰玉露,樹曰楓林,凋傷之中仍有富麗之致,自是大方家數(shù)。,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24,分析頷聯(lián),1本聯(lián)描繪的景象是什么樣?,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波浪滔天,由地面到天上一片汪洋;塞上的風云陰沉密布,整個天地間風云翻滾,籠罩著陰暗慘淡的氣氛,天上地下,整個天地都處于不平靜當中,一片動蕩不安。,2有什么象征意義?,作者表面寫了自然現(xiàn)象,整個天地都處于不平靜當中,一片動蕩不安,實際暗指陷入了戰(zhàn)亂的整個大唐江山,社會動蕩不安,國家不平靜、命運暗淡,融情于景,表現(xiàn)對動蕩時局的關心,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表達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25,因此,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寫事,又暗含感情,意蘊豐富。觸景生情,抒發(fā)感慨,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26,分析頸聯(lián),1“叢菊兩開”后作者為何流淚?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叢菊兩開,兩年過去,因為戰(zhàn)亂還未回家而流淚。由憂國轉(zhuǎn)入了個人情感,表現(xiàn)出思鄉(xiāng)之情,2“孤舟”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孤單,飄泊無依靠,“孤”寫出了漂泊無依的苦況兼天涌的波浪突出了孤舟的渺小與脆弱,一條孤舟系于岸邊,江面又是如此的寬廣,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獨無靠,漂泊之感。,明確: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27,分析尾聯(lián),尾聯(lián)通過“寒衣”“急暮砧”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古時候每到秋天,家人要為遠方的游子或戍邊的將士制作寒衣,因此搗衣聲是人間的秋聲,往往會增添客子的愁緒。蒼涼的暮色秋聲,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會更加思念故園,裁衣的刀尺聲、砧聲,在這黯淡蕭條的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詩人一許孤獨、憂傷之感。這里表現(xiàn)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孤獨蒼涼的心情,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8,搗衣,古代漢族服飾民俗。即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貼,好裁制衣服,稱為“搗衣”。多于秋夜進行。在古典詩詞中,凄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往往表現(xiàn)征人離婦、遠別故鄉(xiāng)惆悵情緒。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29,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玉露凋傷楓樹林,,老大傷悲,凄苦落寞,時局不安,陰沉郁悶,思鄉(xiāng)不歸,無奈凄傷,無家可歸,惆悵凄涼,.,30,描寫了景物,營造了氛圍,表達了感情。,詩人通過深秋凋傷的楓樹林、陰森的巫山巫峽波浪、風云、孤舟、寒衣等營造了蕭瑟陰森、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表達了憂國憂民思鄉(xiāng),孤獨抑郁之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試一試:使用此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