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罐技術PPT課件_第1頁
留罐技術PPT課件_第2頁
留罐技術PPT課件_第3頁
留罐技術PPT課件_第4頁
留罐技術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拔罐法 2 內容 起源與發(fā)展 概述 種類 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與適應范圍 注意事項 怎樣避免拔罐燙傷 拔罐留下的罐斑及顏色的意義 拔罐的流程 日常拔罐的誤區(qū) 3 拔罐的演進 用具 獸角 竹罐 陶罐 金屬罐 玻璃罐 抽氣罐 電拔罐 留罐 形式 拔罐形式 單罐 多罐 閃罐 走罐 單獨拔罐 綜合應用 藥罐 針罐 刺血拔罐 東晉葛洪 肘后備急方 有獸角拔血治瘡瘍記載 唐代出現(xiàn) 清代 起源與發(fā)展 方法 燃火排氣 煮水排氣 抽氣排氣 4 概述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 利用燃燒 抽氣等方法造成罐的負壓 使之吸附施術部位通過負壓 溫熱等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 無痛無創(chuàng) 使用安全 便于推廣應用 定義 特點 5 罐的種類 罐的種類主要有竹罐玻璃罐陶罐抽氣罐 6 竹罐 用直徑3 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 截成6 10厘米不同長度磨光而成 優(yōu)點 取材容易 制作簡便 輕巧價廉 不易摔碎 缺點 易燥裂而漏氣 7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 中央呈球形 罐口厚實平滑 分大 中 小3型 優(yōu)點 質地透明 能直接觀察罐內皮膚充血 瘀血等情況 吸附力大 缺點 容易破碎 8 陶罐 陶土燒制而成 罐口平滑厚實 大小不一 優(yōu)點 吸附力大 易于高溫消毒 缺點 質重易碎 9 抽氣罐 由抽氣唧筒和帶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組成 優(yōu)點 可隨意調節(jié)吸附力 不易破損 不會燙傷 缺點 無溫熱刺激 10 拔罐的方法 一 吸拔方法二 起罐方法三 拔罐法的運用 11 拔罐前的準備常用物品 各種罐具 燃料 消毒用品 鑷子等 應用刺絡拔罐 抽氣罐 藥罐 及煮沸法要準備其他相應物品 以便選用 吸拔方法 12 吸拔方法 二 拔罐的方法 操作要領 1 火罐法原理 影響吸附力大小的因素 常用方法 利用燃燒時的熱力 排除罐內部分空氣 造成負壓 使罐吸附于施術部位皮膚 罐具的大小與深度 罐內燃火的時間 扣罐的速度 閃火法貼棉法投火法架火法 輕 快 準 穩(wěn) 13 閃火法 用鑷子挾住95 乙醇棉球 點燃后在罐內中部繞1 2圈 迅速退出后拔在施術部位 閃火法不受體位限制 吸附力大 較為安全 臨床最為常用 14 貼棉法 將直徑約為2厘米的95 乙醇棉球 貼在罐內壁中段 點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 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適中 以免滴下燙傷皮膚 本法多用于側面橫向拔罐 15 投火法 將折疊的軟質紙卷 或95 乙醇棉球 點燃后投入罐內 迅速將罐扣在施術部位 本法多用于身體側面拔罐 16 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 上置95 乙醇棉球 放在應拔的部位上 點燃后迅速將罐扣上 17 將竹罐放在鍋里加水煮沸 使用時用卵圓鉗倒挾罐底 甩去罐內水 用濕毛巾迅捫罐口 乘熱拔在施術部位 本法適用于任何部位拔罐 但吸附力較小 操作時宜快捷 2 水罐法 吸拔方法 18 3 抽氣法 1 連體抽氣罐 將連體抽罐扣在施術部位 用抽氣筒將罐內空氣抽出 產生負壓 吸附于皮膚 適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 2 分體抽氣罐 將抽氣唧筒與罐的活塞嘴對接 連續(xù)抽拉唧筒至適宜的負壓為止 吸拔方法 19 二 起罐方法醫(yī)者雙手配合 一手拿罐 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輕輕按下罐口邊緣的皮膚 或將罐特制的進氣閥拉起 空氣進入罐內后罐即落下 若罐吸附過強時 不可用力猛拔 以免損傷皮膚 20 三 拔罐法的運用 1 單罐 單罐獨用 適用于病變范圍較小部位或壓痛點 2 多罐 多罐并用 適用于病變范圍較廣泛的疾病 3 閃罐 將罐拔上后 立即起下 反復多次 適用于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癥等疾患 4 留罐 將罐留置于施術部位5min 10min 此法一般疾病及單罐 多罐皆可應用 5 走罐 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 涂上凡士林等潤滑劑 將罐拔住后 往返推動數(shù)次 至皮膚潮紅為度 本法適宜于面積較大 肌肉豐厚的部位 6 藥罐 1 煮藥罐 2 貯藥罐 7 針罐 即留針拔罐 此法針罐配合 常用于風濕痹痛等病癥 8 刺血拔罐 刺血后拔罐 適用于熱病 痛證 瘀血證及丹毒 扭傷 乳癰等病癥 21 22 23 拔罐的作用和適應范圍一 拔罐法的作用 中醫(yī) 溫經通絡 散寒除濕 行氣活血 消腫止痛 現(xiàn)代醫(yī)學 一 負壓作用 二 溫熱作用 三 調節(jié)作用 24 促進血液循環(huán)溫熱作用加強新陳代謝促使提高免疫功能疾病疾病調節(jié)大腦皮層功能調節(jié)作用調節(jié)微循環(huán) 促進新陳代謝好轉加強淋巴循環(huán) 提高淋巴細胞吞噬能力 提高免疫力 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良性刺激機體負壓作用出現(xiàn)自家溶血現(xiàn)象 產生促使功能恢復正常類組織胺物質 25 拔罐法的適應范圍 適應范圍較為廣泛 常用于臨床的病種100多種 如風寒濕痹 腰背肩臂腿痛 關節(jié)痛 軟組織閃挫扭傷及傷風感冒 頭痛 咳嗽 哮喘 胃脘痛 嘔吐 腹痛 泄瀉 痛經 中風偏癱等 26 27 注意事項 體位須適當 局部皮肉如有皺紋 松弛 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 火罐易脫落 根據不同部位 選用大小合適的罐 應用投火法拔罐時 火焰須旺 動作要快 使罐口向上傾斜 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 應用閃火法時 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 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 用貼棉法時 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 用架火法時 扣罐要準確 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 用煮水罐時 應甩去罐中的熱水 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在應用留針拔罐時 須防止肌肉收縮 發(fā)生彎針 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 造成損傷 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28 在應用刺血拔罐時 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 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 出血量須適當 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在使用多罐時 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 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 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 也不宜拔牢 在應用走罐時 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 以免損傷皮膚 或火罐漏氣脫落 起罐時手法要輕緩 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 按壓一下 使氣進人 罐子即能脫下 不可硬拉或旋動 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 可用干棉球按壓 出血嚴重者 不宜在原位再拔 29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 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 小的水泡勿須處理 僅敷以消毒紗布 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較大時 消毒后用注射器將水抽出 涂以龍膽紫藥水 或用消毒紗布包敷 以防感染 4 皮膚有過敏 潰瘍 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 不宜拔罐 高熱抽搐者 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 亦不宜拔罐 拔罐時 室內需保持20 以上的溫度 最好在避風向陽處 30 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 若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 面色蒼白 出冷汗 四肢發(fā)涼等癥狀 甚至血壓下降 呼吸因難等情況 應及時取下罐具 將患者取頭低腳高臥位 輕者可給予少量溫開水或溫糖水 重者針刺人中 合谷 密切觀察血壓 心率變化 嚴重時按暈厥處理 31 怎樣避免拔火罐燙傷 臨床實踐告訴我們 造成火罐燙傷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過多 滴在罐內皮膚 燙起一片血泡 火焰燒熱罐口 容易叫罐口烙傷圓圈 留罐時間過長 容易拔起白水泡 前二種是真正燙傷 后一種不是燙傷 為避免火罐燙傷可采取如下措施 1 涂水 在拔罐地方 事前先涂些水 冬季涂溫水 涂水可使局部降溫 保護皮膚 不致燙傷 2 火焰朝罐底 酒精棉球火焰 一定要朝向罐底 萬不可燒著罐口 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 留罐時間短 縮短留罐時間 不要過長 過長容易吸起水泡 一般5 10分鐘即可 最多不要超過10分鐘 32 拔火罐留下罐斑及顏色的意義 常見的罐斑有潮紅 紫紅或紫黑色淤斑 小點狀紫紅色的疹子 同時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熱痛感 皮膚的這些變化屬于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 可持續(xù)一至數(shù)天 拔罐后 罐斑如顯水皰 水腫和水氣狀 表明患者濕盛或因感受潮濕而致病 有時拔后水泡色呈血紅或黑紅 表明久病濕夾血瘀的病理反應 罐斑出現(xiàn)深紅 紫黑或丹痧現(xiàn)象 觸之微痛 兼身體發(fā)熱者 表明患者有熱毒證 如罐斑出現(xiàn)紫紅或紫黑色 無丹瘀和發(fā)熱現(xiàn)象 表明患者有淤血癥 罐斑無皮色變化 觸之不溫 多表明患者有虛寒癥 罐斑如出現(xiàn)微癢或出現(xiàn)皮文 多表明患者患有風癥 一般說來無病者多無明顯罐斑變化 33 34 拔火罐的流程 拔罐 利用燃燒熱力 排出罐內空氣 產生負壓 使罐口吸附在皮膚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 以溫經通絡 祛風散寒 消腫止痛 吸毒排膿 緩解疾病的目的 35 適應癥及禁忌癥 主要適應癥 1 急慢性疼痛如胃脘痛 腹痛 腰背痛 頭痛 痛經 關節(jié)痛 軟組織閃挫扭傷 2 用于感冒 咳喘 痰飲等病癥 3 外科的瘡瘍 癤腫 毒蛇咬傷 丹毒3 禁忌癥3 1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 3 2皮膚潰瘍 水腫及大血管處 3 3孕婦腹部 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 4女性月經期 36 評估 1 病人的性別 年齡 病情 主證 發(fā)病部位及相關情況 2 病人的體質 局部皮膚的情況 有無妊娠 凝血功能 女性是否在月經期等 3 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 對操作的認識及合作程度 解釋目的 4 病室的溫度 光線是否適宜 是否需要遮擋 37 準備 1 護士 著裝整齊 洗手 雙人核對醫(yī)囑轉抄醫(yī)囑2 病人 核對 手腕帶 床尾 取合適體位 遮擋病人 暴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 3 環(huán)境 溫濕度適宜 注意保護隱私 4 用物 治療盤 95 乙醇酒精棉球 血管鉗 火罐 打火機 彎盤 紗布 小口玻璃瓶 毛毯 必要時屏風遮擋 5 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有無破損 38 步驟 1 核對床頭牌后 反問式詢問病人姓名 核對患者手腕帶 2 取合適 舒服體位 做好遮擋 注意保暖 3 定穴 同身寸 護士自身做好手的保暖 選取部位或穴位 根據部位選擇合適的火罐 再次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有無破損 5 拔罐 乙醇棉球干濕適宜 用血管鉗夾緊棉球點燃后 在罐內中 下段環(huán)繞1 2周后迅速抽出 囑病人放松的同時 立即將火罐扣在選定的部位 使其吸附于皮膚的表面 并詢問病人的感覺 39 7 交待及健康宣教 一般留罐10分鐘 以皮膚紫紅為度 做好宣教 休息 保暖 飲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