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復習18 .公輸 文學常識1墨子,名翟,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2本文選自墨子公輸。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述墨子言行的輯錄。 文言詞語1) 夫子何命(吩咐,見教) 焉為(表疑問語氣)為(替,給)楚造云梯之械 0) 將以(憑借)攻宋 1) 子(夫子,即先生、老師)墨子聞之 2) 起(出發(fā)、動身)于(從)魯 3) 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漢以前一般人稱呼自己時的謙稱)者,愿借子(您,對男子的尊稱)殺之 4) 公輸般不說(通“悅”,高興) 5) 請(相當于“愿”,“請允許我”)獻(奉送)十金(先秦二十兩為一金) 6) 吾義(善良堅持正義)固(堅決)不殺人 7) 請說(解釋)之 8) 不可謂智(聰明) 9) 不可謂仁(對人親善、友愛) 10) 不可謂忠(忠誠) 11) 爭而不得(獲得,即達到目的) 12) 不可謂強(堅強) 13) 不可謂知類(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 14) 公輸盤服(佩服、信服) 15) 然(既然這樣),胡(為什么)不已(停止)乎 16) 吾既已(已經(jīng))言之王矣 17) 胡不見(引見)我于王 18) 舍其文軒(裝飾華美的車。文,彩飾;軒,有篷的車) 19) 鄰有敝輿( 破車。敝,破舊;輿,車廂) 20) 鄰有短褐(粗布衣服) 21) 舍其粱肉(好飯好菜) 22) 此為何若(怎樣的)人 23) 此猶(好像)文軒之與(同,跟)敝輿也 24) 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jié)M之 25) 無雉(野雞)兔鮒魚(像鯽魚的一種小魚)者也 26) 宋無長(剩余,多余)木 27) 臣以(認為)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28) 雖然(雖是這樣),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üハ?,奪?。┧?29) 子墨子解(卸下)帶為(當作)城 30) 以牒(木片)為械 31) 九(指多次)設攻城之機變(巧妙的方式) 32) 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 33) 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擋)有余 34) 公輸盤詘(通“屈”,理屈) 35) 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 36) 楚王問其故(原因) 37) 公輸子之意(心意,想法) 38)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 39) 雖殺臣,不能絕(盡)也 閱讀理解1楚國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輸盤為楚造云梯。2墨子去楚國見公輸盤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勸阻公輸盤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堅持正義、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兼愛”、“非攻” )3墨子讓公輸盤幫助自己殺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巧設陷阱,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4墨子是怎樣勸說公輸盤的?抓住“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指出他為楚國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使公輸盤理屈詞窮。5“公輸盤服”中的“服”說明了什么?公輸盤為什么能“服”?公輸盤服”中的“服”說明了墨子論說有理有據(jù),使公輸盤無話可說。公輸盤之所以能“服”,是因為墨子抓住了要害(“義” ),巧用言辭,據(jù)理反駁,使公輸盤落入自己所設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標榜的“義”失去根據(jù),站不住腳。6接表明公輸盤不肯為墨子殺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義固不殺人”。7墨子在楚王面前,為什么不直接說出攻宋的不義,而誘使楚王說出“必有竊疾矣”?引魚上鉤,先發(fā)制人,進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設定的圈子中無話可說。8“文軒”與“敝輿”、“錦繡”與“短褐”、“粱肉”與“糠糟”三組詞語既構成比喻,又是對比,它們各自比喻什么?對比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文軒”比喻楚國地域遼闊,“敝輿”比喻宋國地域狹?。弧板\繡”“粱肉”比喻楚國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國貧窮。對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國擴張領土的攻宋本質;滿足了楚王的大國虛榮心;使楚王覺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窮是無利可圖的愚蠢之舉。從而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9墨子為什么要模擬攻守?從心理上、戰(zhàn)略戰(zhàn)術及準備上徹底挫敗楚王攻宋的陰謀,防止戰(zhàn)爭發(fā)生。10楚王最后放棄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輸盤不敢輕舉妄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最后放棄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從道義上講不通;2從國力上看不值得;3從戰(zhàn)術、戰(zhàn)備的實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輸盤不敢輕舉妄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實力準備上比不上宋國。11從全文上看,墨子是從哪幾方面勸阻楚國攻宋的?1道義上(可包括情理上、窮富上)2實力上(包括攻守戰(zhàn)術及準備)。12從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輸盤各是什么樣的人?墨子:敢于斗爭、機智善辯、鎮(zhèn)定無畏、舍生忘死、反對戰(zhàn)爭。公輸盤:好戰(zhàn),為戰(zhàn)爭而自我標榜,內(nèi)心虛弱又仗勢欺人,陰險狡猾。楚王:好戰(zhàn),強硬霸道、陰險狡猾。13墨子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層次?1與公輸盤論辯,使公輸盤理屈詞窮;2與楚王論辯,使楚王理屈詞窮;3模擬攻守,說明攻宋無益,使楚王放棄攻宋。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來的一個成語是什么?現(xiàn)在是什么意思?墨守成規(guī)。現(xiàn)在形容因循守舊,不肯改進。15當今世界,世界呈現(xiàn)多極化發(fā)展趨勢,但在局部仍有戰(zhàn)爭發(fā)生。學了本文,你怎樣看待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怎樣才能阻止這種戰(zhàn)爭?當今世界,以美國為代表的少數(shù)大國,經(jīng)常尋找借口,以強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國內(nèi)政,發(fā)動非正義戰(zhàn)爭,給世界和平造成了嚴重威脅,也給某些國家的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作為愛好和平的人們,要認清戰(zhàn)爭的性質,既不支持戰(zhàn)爭,也不畏懼戰(zhàn)爭,運用智慧和正義的力量,善于斗爭、敢于斗爭;同時,積極建設自己的國家,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防止貧困受欺。 19. 孟子二章文學常識1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稱。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貴君輕”的主張。2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現(xiàn)存七篇。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后世散文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文言詞語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氣候條件)。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團結。 郭外城。環(huán)圍。是這樣。池護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泛指武器裝備。堅利堅,(甲衣)堅固。利,(兵器)銳利。泛指武器精良。米粟泛指糧食。委放棄。去離開。這里指棄城而逃。域界限,這里是限制。固鞏固.國國防.威威懾.道道義,道理。這里指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極點。畔通“叛”,背叛。順歸順,服從。親戚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君子指得道者。發(fā)起,指被任用。畎畝田間、田地。舉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的意思。版筑版,筑墻用的夾板。筑,搗土用的杵。 士獄官。市集市。任責任,使命。是這樣。苦使痛苦。心志指內(nèi)心。勞使勞累。餓使饑餓??辗Y財缺乏。這里使動詞,使受貧困(苦)。拂(f)亂不順,錯亂。拂,違背。亂,擾亂。所為所行。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使驚動。忍使堅韌。曾益增加。曾,同“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領。恒常。過犯過失。衡同“橫”,梗塞,不順。作奮起,指有所作為。征征候,跡象。色面部氣色、表情。喻明白,了解。入在里面。指在國內(nèi)。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士輔佐君王的賢士。拂,同“弼”,輔佐。出在外面。在國外。 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敵,相等,相當?;嫉溁?,災難;憂慮。生因得以生存。死因衰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時、地利、人和。全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叭镏峭煜虏灰员镏闭撌隽四膬煞矫娴膬?nèi)容?論述天時不如地利。論述地利不如人和。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環(huán)而攻之”說明了什么?極言城小,容易攻打。“環(huán)而攻之”說明了攻勢之大?!叭镏牵呃镏保切∫坠?,“然而不勝”,說明守城和攻城雙方各占什么條件?說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說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時。說明“天時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別從什么角度說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先從進攻一方失利說,再從防御一方失利說。這樣寫使行文簡潔?!坝蛎癫灰苑饨纾虈灰陨较U,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雙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裝備精良、糧食充足,但“委而去之”,這說明守城、攻城雙方各占什么條件?說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說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說明“地利不如人和”?!坝蛎癫灰苑饨纾虈灰陨较U,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連用雙重否定排比,強調了什么?三個句子的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強調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國順序排列的,是遞進關系,必須將前一個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全文的主旨句(結論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樣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君子“戰(zhàn)必勝”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憑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擁護他的前提條件,去攻打連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君子“戰(zhàn)必勝”的結果說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本文體現(xiàn)出的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人和是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條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鞏固天下。.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得道”?“得道”的結果怎樣?施行“王道”,即仁政。結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戰(zhàn)必勝”。.孟子寫本文的目的是講戰(zhàn)爭嗎?不是。是借助戰(zhàn)爭講民心向背,論實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國。.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須堅持怎樣的原則?謙虛真誠,與人為善;心系他人,團結友愛;擯棄私欲,胸襟開闊;明事理,辨是非。.三國演義再現(xiàn)了群雄逐鹿、三國鼎立的歷史畫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國各占怎樣的優(yōu)勢?魏占天時,吳占地利,蜀占人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列舉事實,這些人物的共同點是什么?列舉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目的是以事實證明只有經(jīng)歷艱難困苦的磨練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yè)(逆境造就人才),從而證明“生于憂患”的道理?!笆侨恕敝甘裁慈??作者由列舉的歷史人物寫到“是人”,這是什么順序?像上文說列舉的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的人。采用了從個別到一般的順序。作者在第一段列舉事實之后說明了什么道理?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jīng)受一番艱難困苦的磨練。一段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先列舉事實,再從事實中歸納出作者的基本觀點。人經(jīng)受一番磨練的目的是什么?“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保ㄊ蛊鋬?nèi)心驚動,性情堅韌,原來所沒有的才能得以增長,從而擔當起上天下達的重大擔子。)造就人才的客觀(外部)條件是什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艱難困苦的磨練)造就人才的主觀(內(nèi)部)條件是什么?困于心,衡于慮。(內(nèi)心憂困,所行不順,經(jīng)歷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說明了什么道理?人處于困境能激發(fā)斗志?!叭雱t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边@句論述了什么道理?怎樣理解這句話?論述了“死于安樂”的道理。這句針對國君提出,意思是說如果國內(nèi)沒有執(zhí)法嚴格、敢于直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外面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國君就會耽于安樂。這樣,國家常常會滅亡。.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別論述了什么?第一段側重論述“生于憂患”,第二段側重論述“死于安樂”。.本文的論點是什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歸納論點,得出結論。.全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類比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本文重點論述了什么?生于憂患。. 結合本文,談談中學生為迎接時代賦予的使命應作好怎樣的準備。作為中學生,擔負著將來建設國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擔起這一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拋棄物質、精神上的各種享受,勇闖困境,磨練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為將來報效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人說,現(xiàn)在生活條件優(yōu)裕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已經(jīng)失去了意義,請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這一觀點不正確。越是生活條件優(yōu)裕,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優(yōu)裕的條件容易使人懶散、墮落、不思進取。另一方面,即使優(yōu)裕的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挫折,要想戰(zhàn)勝這些挫折,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其三,經(jīng)歷過困境的人,才干會得以增長,這會提高他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客觀世界的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生活條件優(yōu)越與樹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識并不矛盾。 20. 一、 基本知識掌握1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論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面臨許多抉擇,要以“義”為重,為了維護它,要不惜“舍生取義”。2 本文氣勢磅礴,感情強烈,生動活潑,體現(xiàn)了孟子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xiàn)了他雄辯、善辯的才華。主要運用了排比、比喻、對比、對仗的手法,在論證方法上,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相結合。二、文言詞語積累欲想要、需要。舍放棄。生生命。義大義,正義。甚超過、勝過。于比。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有茍且偷生的意思。茍,茍且。惡(w)討厭,憎恨。患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由是用這樣(的手段)。由,用。是故因此。獨僅。心指思想認識。喪喪失,丟掉。簞(dn)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呼爾輕蔑地、呵斥地,形容沒有禮貌地吆喝。與給。蹴(c)用腳踐踏。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屑,認為值得。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辯通“辨”,辨別,禮義這里指道德規(guī)范。加這里指好處。奉侍奉。窮乏窮困。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呢”。鄉(xiāng)通“向”,從前。已停止,放棄。本心本性,天良。三、 閱讀理解與運用1 作者開頭寫魚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魚和熊掌為喻,引出論點“舍生而取義”。2“魚”和“熊掌”各比喻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以比喻引出論點,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3 作者是怎樣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辭也?!?“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指“義”;“甚于死者”指“不義”。5從第一段看,作者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義”之事?因為作者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厭惡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為了“義”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之事。6 作者是怎樣從反面申述觀點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而這為生而無所不為的卑鄙無恥的做法,對于一個“所欲有甚于生”“所惡有甚于死”的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7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為什么“賢者能勿喪”?“義”是充塞天地之間的正氣,無處不有,但面臨生死考驗時,賢者能固守“義”,而其他人做不到。9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論證方法是什么?比喻論證、道理論證。10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舉了哪兩個事例?目的是什么?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來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俸祿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說明“義”的重要性,從而論證了“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關系人的生死時,“行道人”和“乞人”為什么“不受”?舉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惡之心”,認為“義”重于“生”。作用是通過事實證明“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襯托出“萬鐘而不辯禮義而受之”的錯誤。12“萬鐘”、“一簞食、一豆羹”、“義”三者哪一個更重要?“萬鐘”指位高祿厚,是身外之物;“一簞食物,一豆羹”決定的是生命,它比“萬鐘”更重要。但二者與“義”比起來,“義”最為重要。13說明“鄉(xiāng)為今為是亦不可以已乎?”這一句式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綜合運用了排比、對比、反問的修辭方法,寫出了一些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卻見利忘義的事實,擺出同一人今昔判若兩人的表現(xiàn),突出了這種現(xiàn)象的嚴重性,引人深思,表達了孟子對這種做法的堅決否定,從反面說明了“萬鐘”亦不應受之,應以“義”為重,再次印證了“舍生取義”這一中心論點。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雄辯力量。14那些“萬鐘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初寧可餓死也不愿受辱,現(xiàn)在卻為了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孟子認為這是什么原因?“此之謂失其本心?!泵献诱J為,這種人原來也有舍生取義之心,后來因為貪求利祿而喪失了。15“此之謂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為什么會失去“本心”?“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惡廉恥”之心,即“義”“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即貪戀身外之財,為自己謀取私利。16本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魚”和“熊掌”;“生”和“義”;“重義輕生”的人和“貪利忘義”的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人和“萬鐘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17文中“鄉(xiāng)為今為”作對比,擺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結合實際談談孟子所列舉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義。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難之際,能夠寧死不屈,舍生取義,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際,卻不顧廉恥、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違法亂紀為親戚朋友謀取私利,這就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他們確實喪失了原來的立場和品德。這些現(xiàn)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領導、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對當時的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義,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時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貪圖爵祿而做不合禮義的事情。18歷史上許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義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對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貢獻。舉例說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對元統(tǒng)治者的威逼和利誘,寧死不屈,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并寫出氣壯山河的正氣歌。21.一、基礎知識掌握1本文選自左傳。左傳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時人所編。是根據(jù)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2本文記敘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全過程,通過曹劌和魯莊公的關于戰(zhàn)爭問題的對話,闡明了弱國在對強國戰(zhàn)爭中應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作戰(zhàn)中要掌握戰(zhàn)機、詳察敵情等。3本文的特點是“記言”,剪裁得當。以“遠謀”為線索組織材料;并使用對比手法,以魯莊公的“鄙”,突出了曹劌的“遠謀”,從而塑造了軍事家曹劌的形象。二、文言詞語積累(一)常規(guī)詞語【我】指魯國?!救馐痴摺砍匀獾娜?。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局\】謀劃?!鹃g(jin)】參與?!颈伞勘陕?。這里指目光短淺【遠謀】深謀遠慮。【安】有“養(yǎng)”的意思。【弗】不。【?!總€人專有?!緦Α炕卮??!净荨慷骰??!緺奚恐肛i、牛、羊等祭品?!静╞)】絲織品。【加】虛報。這里指以少報多?!拘拧繉嵡??!炬凇繛槿怂欧??!靖!抠n福,保佑。【獄】案件?!倦m】即使?!静臁棵鞑臁!厩椤浚ㄒ裕嵡榕袛??!局摇勘M力做好本分的事?!緦佟款?。【鼓】擊鼓?!緮】儭看髷?。【馳】驅車(追趕)?!据Y】古代車子前面的橫木。【逐】追趕,追擊?!炯取恳呀?jīng)?!究恕繎?zhàn)勝?!竟省吭?,緣故?!驹佟康诙巍!舅ァ繙p弱?!窘摺勘M,消失【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測】推測,估計。【伏】埋伏?!久遥╩)】倒下。(二)通假字 【徧(bin)】同“遍”遍及,普遍。(三)一詞多義【從】聽從(民弗從也);跟從(戰(zhàn)則請從)。(四)成語【一鼓作氣】(成語)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后比喻鼓起干勁,一口氣完成。 【轍亂旗靡】后形容軍隊潰敗混亂。三、閱讀理解運用1表明對話背景的句子是: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2反映人民對統(tǒng)治階級的態(tài)度的話語是: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3表明全文線索(綱,文眼)的詞語是:遠謀。表明曹劌請見的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4曹劌認為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5“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xiàn)。戰(zhàn)爭前:“將戰(zhàn)”輕率;前兩次答語將戰(zhàn)爭勝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目光短淺。戰(zhàn)爭中:“將鼓”“將馳”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戰(zhàn)后:“問其故”勝不知因,平庸。7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xiàn)。戰(zhàn)前啟發(fā)魯莊公認識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戰(zhàn)中掌握戰(zhàn)機、詳察敵情、后發(fā)制人;戰(zhàn)后總結經(jīng)驗。8證明曹劌指揮正確的句子是:齊師敗績;遂逐齊師。9曹劌認為反攻的有利時機是:彼竭我盈之時。10表明曹劌必待“齊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1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才追擊原因的句子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12評價魯莊公其人。魯莊公是平庸的國君,他把戰(zhàn)爭勝利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在戰(zhàn)爭上無能;他急于迎戰(zhàn),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fā)下終有所悟,在作戰(zhàn)中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與一般昏君有別。13怎樣評價曹劌其人?有遠見卓識,臨危不亂,胸有成竹,從容不迫,有卓越的軍事才能。14大凡高瞻遠矚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舉例說明。李世民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孟子主張“民貴君輕”。這些都說明人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作為封建社會的君主應時刻為人民著想,以人民疾苦為念,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鞏固天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執(zhí)政為民。15淺談曹劌戰(zhàn)略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曹劌強調弱國在對強國戰(zhàn)爭中應采取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知己知彼、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仍然適用。取得人民的支持是取勝的先決條件,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才能克敵制勝。這已經(jīng)被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所證明。16寫出古代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 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17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欽佩,寫出中國歷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愛國將領,并寫出評價。鄧世昌,奮勇抗日,壯烈殉國。 林則徐,不畏洋人,虎門銷煙22、鄒忌諷齊王納諫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譯: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3、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譯: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同徐公相比,誰美?”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譯: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比不上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妾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譯:我確實知道自己比不上徐公美麗。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6、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臣,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臣,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譯:如今齊國的疆土方圓千里,擁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嬪妃和身邊的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這進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這耳者,受下賞。 譯: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譯:命令剛剛下達,臣子們都來進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不時有人偶爾來進諫;滿一年后,即使想要說什么,也沒有可進諫的了。9、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譯: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敵人。三、文意把握:1、這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2、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析:“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麗?!苯榻B鄒忌的身材、相貌,這是鄒忌自美和被別人贊美的基礎。對鄒忌的問題,妻、妾、客的回答都是贊揚,但語氣明顯不同,區(qū)別為:妻:回答中多了“君美甚”三個字,表示了偏愛之情,用的是反問句,表示一種十分肯定,不用懷疑的語氣。妾: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個字,仍用反問句,表現(xiàn)出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客:回答中無“君美甚”三個字,不用反問,只平淡地肯定,表示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tài)度。“忌不自信”一句既寫出了鄒忌不偏聽偏信的態(tài)度,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鄒忌兩次“窺鏡”的心理分別是A:自得 B:自慚此段表現(xiàn)出鄒忌雖有點虛榮,但頭腦冷靜,善于思考,實事求是的品質。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jīng)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析:鄒忌怎樣成功說服齊王鄒忌先以切身經(jīng)歷設喻,再拿齊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較,把家事、國事進行類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以家比國,寓治國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類比之中)鄒忌的勸說方式(成功說服齊王的原因)鄒忌采取了委婉勸說的方式,巧妙設喻類比,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事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鑒這種方法。鄒忌的勸說語言在表達上的特點及作用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強烈的氣勢,環(huán)環(huán)相扣,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的論證了中心論點。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析:此部分先寫齊王納諫的態(tài)度和決心,然后分國內(nèi)國外兩個方面寫出納諫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齊王納諫的深遠意義 ,精練含蓄,意味深長。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的人數(shù),說明了“令初下,門庭若市”說明進諫人多,齊王治政問題很大;“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說明了齊王漸漸采納了很多意見,正在不斷改進方法;“期年之后,無可進者”說明齊王完全采納了群臣吏民的進諫,國家大治。齊王接受鄒忌的勸諫后,齊國出現(xiàn)的局面人們爭相進諫,各諸侯國皆朝于齊。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一是有鄒忌這樣的敢于進諫的且善于勸諫的忠臣,二是齊威王善于采納百姓意義,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3、由全文看,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的治國的道理是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敢于說真話,這樣才能修明政治,實現(xiàn)大治。4、從“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中可受到的啟示如:A:游說別人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刺激對方,又要不失自己的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B: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C:要正視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應善于思考,實事求是。二、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或戰(zhàn)國策齊策一,短長、國事、事語,是一部國別體的歷史著作。文章題目中“諷”意思是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用含蓄的話勸說或指責)。它主要記錄了戰(zhàn)國時代以戰(zhàn)國游士為代表的人物的思想言論、外交辭令、和政治主張等。這里保存了大批寓言,如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狐假虎威之類。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 三、語音 昳(y)麗 朝(zho)服衣冠(gun) 窺(ku)鏡 期(j)年 朝(cho)于齊 間(jin)進 四、通假字 1、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五、古今異義次: 1、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名詞,地點,處所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義:國君近旁的近臣 今義:方位詞 3、明日,徐公來 明日: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4、能謗譏于市朝 謗譏:古義:指責,勸諫(中性詞) 今義:誹謗,譏諷(貶 義詞) 5、窺鏡而自視 窺:古義:照 今義:偷偷地看 6、暮寢而思之 寢:古義:躺而不睡 今義:睡覺地方六、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在早晨 服: 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2、私我也 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3、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颍?受)蒙蔽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5、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用作狀語,當面七、一詞多義1、孰:疑問代詞,誰。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仔細。如:孰視之。2、美:美麗,漂亮。 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認為美。如:吾妻之美我者。3、于:向: 欲有求于我也。 在: 能謗譏于市朝。 到: 皆朝于齊。 比: 皆以美于徐公。4、朝:早晨:朝服衣冠。 朝廷:于是入朝見威;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朝見:皆朝于齊。九、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判斷句。者也,表示判斷語氣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忌不信自。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省略句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倒裝句,正常語序為:我與城北徐公孰美5、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判斷句,狀語后置(此所謂于朝廷勝)6、有求于我也 狀語后置(于我有求也)7、能謗譏諷于市朝 狀語后置(能于市朝謗譏)8、皆以美于徐公 狀語后置(皆以于徐公美)9、皆朝于齊 狀語后置(皆于齊朝)十一、理解性默寫1、鄒忌與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2、表現(xiàn)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3、鄒忌向妻、妾、客發(fā)出”的“三問”是: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4、妻、妾、客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鄒忌為何在徐公比美時不自信?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6、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fā)的句子: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齊威王手了蒙蔽的?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8、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十二、重點語句翻譯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3、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個美?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在公眾場所批評議論我的缺點,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獎賞。5、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這就是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十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1、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圍繞“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來答。示例: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2、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因為齊王身邊的人阿諛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聽到真實的情況。意對即可。3、“王曰善?!闭埬憬Y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達作用。 體現(xiàn)了本文語言精練的特點。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的贊同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他的矜持和尊貴。4、揣摩“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說說這段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活動,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動分為三個層次。鄒忌對徐公“孰視之”,表明他的認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窺鏡而自視”是為了作比較,顯示出鄒忌雖不自信但也不輕信;“暮寢而思之”則表明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5、齊威王下令后,進諫者由“門庭若市”到“時時而漸進”,再到“無可進者”,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齊王納諫后,朝政的弊端越來越少?;螨R王納諫后,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兩個要點:一是齊王納諫,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十四、開放性試題1、請就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或寫法寫一段評注性的文字。) 示例,內(nèi)容方面:鄒忌能以自身為例,由家事巧妙地聯(lián)系到國事,諷勸齊王納諫除蔽;寫法方面: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推己及人,以此達到諷勸的目的。2、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后來“無可進者”,請根據(jù)“無 可進者”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伴T庭若市”體現(xiàn)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門可羅雀”或“門庭冷落”出師表3、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睆恼Z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4、對文中的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觀點,并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即可。 示例1:喜歡鄒忌他有勇氣,說話講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歡齊威王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有富國強兵的愿望等。5、鄒忌的諫言和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進言有相似之處, 鄒忌的建議是什么? 請用出師表中的四字詞語來回答;鄒忌進諫的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建議:開張圣聽(“咨諏善道”或“察納雅言”) 啟示:在人際交往中要尊重對方,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議,注意語言委婉。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只要能圍繞委婉的說話方式談啟示,言之成理即可。6、“門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請寫出其反義詞。門可羅雀23、愚公移山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譯: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對著山居住。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譯:苦于山北面交通阻塞,出出進進曲折繞遠。3、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譯:我和你們竭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4、雜然相許。譯:大家紛紛表示贊同。5、且焉置土石?譯:況且把土石投放到哪里呢?6、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譯: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7、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譯:于是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土壤,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8、寒署易節(jié),始一反焉。譯: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9、甚矣,汝之不惠。譯:你太不聰明了!10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譯: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變通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1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譯: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三、文意把握:1、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歷來膾炙人口。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2第一段作用:交待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為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jié)做鋪墊。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彼囊粕侥繕耸恰爸竿ㄔツ?,達于漢陰”,他自信能移走兩座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是關心商量的語氣;智叟則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這兩個人物都起到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也分別從側面和反面襯托了愚公精神的偉大。5、人物形象:愚公:他大智大勇,有遠大抱負(他的移山是要造福他人及子孫后代),有堅強的信心,(他的信心來自他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智叟:他鼠目寸光,自作聰明。(他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6、課文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對比:A:愚公和智叟的對比,更突出愚公的堅定信念和大智大勇。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事業(yè)得到了眾人的擁護)與智叟“笑而止之”對比,更顯出智叟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yè)的冷漠態(tài)度。襯托:A:寫太行、王屋二山的偉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襯托了愚公的氣魄和移山勞動的艱巨。(側面烘托愚公的形象,有力的突出了愚公的毅力和決心) B: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7、人物命名:愚公大智大勇而命名為“愚”,智叟鼠目寸光卻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反襯出愚公形象的高大,而且增強了諷刺的效果。8、愚公“開路”精神的理解如:是挖山不止的頑強意志,排除非議的堅定信心。9、神話結尾: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二、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列子湯問。2、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沒有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5、無隴斷焉 隴通壟,高山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五、古今異義詞1、河陽之北 河:古義:黃河, 今義:泛指一般河流 陽:古義: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太陽2、達于漢陰 陰:古義: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陰天3、指通豫南 指:古義:直,一直, 今義:手指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曾:古義:乃,并 今義:曾經(jīng)5、投諸渤海之尾 諸:古義:之于, 今義:各個,許多6、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古義:負荷, 今義:荷花7、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古義:草木, 今義:毛發(fā)8、北山愚公長息曰 息:古義:嘆氣, 今義:休息9、雖我之死 雖;古義:即使, 今義: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雖然10、懼其不已也 已:古義:止, 今義:已經(jīng)11、無隴斷焉 隴斷:古義:山川阻隔, 今義:把持獨占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義:怎么會,哪怕 今義:不值得做,犯不著六、詞類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動詞的使動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 面:名詞用作動詞,面向,面對著 3、吾與汝畢力平險 畢:形容詞用作動詞,用盡 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4、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5、懲山北之塞 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6、聚室而謀曰 聚: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聚集七、一詞多義1、方:(1)方七百理(古代稱面積用語,縱橫)(2)今方來,吾欲辱之(將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3)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4)固若金湯(堅固)3、窮:(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窮盡)(2)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窮困)(3)蟬則千轉不窮(盡)(4)非咨詢不窮其致(追究到底)(5)窮兇極惡(極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樣)(2)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好像)(3)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盤(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極狹,才通人(通過)(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相通)(4)政通人和(順利)(5)通計一舟(全,整個)八、重點詞語解釋(藍色字)1、年且九十:將近2、懲山北之塞:阻塞。3、面山而居:對著;向著。3、出入之迂也:曲折,繞遠4、聚室而謀曰:家5、吾與汝畢力平險:你6、(1)雜然相(2)許:(1)紛紛地。 (2)贊同。7、其妻獻疑曰:提出疑問8、以君之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9、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曾: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 損:削減 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樣11、且焉置土石 且:連詞,況且 焉:疑問代詞,哪里置:安放。12、投諸渤海之尾 諸:之于13、遂率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二手住房出售及家居用品轉讓合同3篇
- 2025版腳手架施工安全監(jiān)理與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及考核合同3篇
- 2024宅基地買賣合同范本:農(nóng)村宅基地權益保障3篇
- 2024年泉州二手房標準買賣協(xié)議范本
- 課題申報書:出生率下降對民辦高校的影響研究
- 2024年西安商業(yè)租賃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安防系統(tǒng)安全技術研發(fā)合同
- 2024年短期租賃公司用車合同
- 2024年軟件購買合同技術支持服務條款
- 2025年度DJ賽事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3篇
- 新入職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課件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基礎篇)(含答案)
- 汽車吊籃使用專項施工方案
- 靜脈導管維護
- 普通邏輯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河海大學
- 帶你聽懂中國傳統(tǒng)音樂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300td高強瓦楞原紙廢紙制漿工段工藝設計
- 螺桿式風冷冷水(熱泵)機組電路圖
- MSD(濕敏器件防護)控制技術規(guī)范
- 《錄音技術與藝術》課程教學大綱(新版)(共11頁)
- 外貿(mào)參展攻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