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超.doc_第1頁
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超.doc_第2頁
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超.doc_第3頁
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超.doc_第4頁
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教學計劃(超.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經(jīng)過一年半的數(shù)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意識、數(shù)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于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shù)學生對如何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shù)學意識,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一)教學內(nèi)容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nèi)容:表內(nèi)除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混合運算,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克和千克,圖形的運動,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數(shù)學廣角,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二)內(nèi)容變動情況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nèi)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tǒng)計的內(nèi)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復式統(tǒng)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tǒng)計圖,現(xiàn)在重點學習調(diào)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xiàn)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xiàn)象和旋轉現(xiàn)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nèi)容。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第五、六單元內(nèi)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和“表內(nèi)除法”的聯(lián)系。(三)編排特點1.各領域內(nèi)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2.繼續(xù)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yǎng)。3.繼續(xù)注重體現(xiàn)數(shù)學背景知識。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三、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nèi)的數(shù)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萬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nèi)數(shù)的大?。焕斫獠⒄J識萬以內(nèi)的近似數(shù)。 2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能熟練地計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除法。4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5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除法。2、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3、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難點:培養(yǎng)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五、教學措施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2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3改進表內(nèi)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5提供豐富的、現(xiàn)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六、課時安排一、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http: 3課3課時二、表內(nèi)除法(一) 10課時三、圖形的運動(一) 4課時四、表內(nèi)除法(二) 5課時五、混合運算 7課時六、有余數(shù)的除法 8課時七、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8課時八、克和千克 2課時九、數(shù)學廣角 3課時十、總復習 4課時第一單元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1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第1課時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一)教學目標:1、體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2、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教法:談話、指導相結合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nèi)雽W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呢?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diào)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二、互動新授1、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diào)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diào)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2)出示統(tǒng)計表。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shù)(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三、鞏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diào)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四、課堂小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第2課時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二)教學目標:1、能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diào)查,體驗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學重點: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學難點:根據(jù)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教法:講授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jīng)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shù)學科代表。教師出示評選條件:師:你想推薦誰當數(shù)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出理由。)二、互動新授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1)收集數(shù)據(jù)。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舉手統(tǒng)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2)學習記錄方法。師:現(xiàn)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完成統(tǒng)計表。姓名張三李四票數(shù)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shù)學科代表。(3)小結。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2、教學例2.(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2)填寫統(tǒng)計表,分析數(shù)據(jù)。把上面的統(tǒng)計結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陳小菲票數(shù)1522學生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四、課堂小結師:這節(jié)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第3課時 練習一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體驗統(tǒng)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教法:探究性實踐作業(yè)。教學過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調(diào)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nèi)。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nèi)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3、從你的統(tǒng)計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回答教材上的問題。討論: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2)小組內(nèi)分工,分發(fā)記錄單。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種類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輛數(shù)683312(3)回答問題。這個路口10分鐘內(nèi)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shù)量可能最多?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出示統(tǒng)計表,要求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三、鞏固遷移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教師小結:如果數(shù)據(jù)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tǒng)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課堂小結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xiàn)得怎么樣?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第一課時:平均分的認識(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學重難點: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教具、學具準備:卡片 小棒教學過程:一、準備1出示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shù)纳矸菡f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游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2讓學生觀察畫面,并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二、新課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師: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2)動手分一分。分好后,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3)讓學生觀察各組為二(1)班小朋友準備的春游食品,發(fā)現(xiàn):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說明: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2鞏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請學生看題,并說一說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讓學生用10張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檢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然后,按分的結果填空。3嘗試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書第14頁例2提出: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4獨立進行平均分。(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三、練習1練習三的第1題。2練習三的第2題。3練習三的第3題。四、總結第二課時:平均分的認識(二)教學目標: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學重難點: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教具準備: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1把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比較:這兩句話一樣嗎?不同點是什么?(強調(diào)“平均分)二、新授課1出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計算機課件演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的畫面。教師:每4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應該租幾條船?學生匯報:每條船限乘4人,就是每條船只能坐4個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個4人,所以應該租6條船。 (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2練習:科教科書第15頁的做一做。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4題。2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5題。第三課時: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教學目標:l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2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的圖片,學具。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籃子。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可以放幾個?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果:先把竹筍每盤放1個,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筍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xù)分,直到分完為止。分的結果是每盤放3個。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于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二、新授課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边@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3出示:1535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這一節(jié)課學了什么?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科書第18頁的做一做。2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1題。3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2題。4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3題。第四課時: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計算。2使學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計算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稱。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9頁的例題5的圖片,學具。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教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2分小圓片:教師拿出8個小圓片要把這些小圓片分給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著教師讓學生注意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小圓片先拿2個分給一個同學。想一想:剛才老師是怎樣分的?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二、新授課1出示教科書第19頁的例題5。(1)教師:每4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個竹筍)(2)用自己的學具動手擺一擺20個竹筍,按每4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學生分完后,教師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面來演示分的過程。 (3)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提問:我們剛才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是怎樣?小結:我們分竹筍的時候,把4個竹筍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方法也叫以用除法來計算。(4)指導算式的寫法。竹筍的數(shù)量是20個,這是表示要分的數(shù)量,寫在除號的前面。每4個放一盤,就是每份是4,寫在除號的后面。分的結果是可以放5盤,5是分的份數(shù),寫在等號的后面。板書,2045讓學生說一說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分成了5份)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20 4 5被除數(shù) 除數(shù) 商(5)小結: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來計算。并認識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稱。2練習;教科書第19頁的做一做的第1.2題。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再同桌的互相說一說。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科書第20頁練習四的第4題。2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的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3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的第6題。第五課時:除法初步認識練習課教學目標: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后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教學過程:一、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1)6除以3等于2。 632 (復習除法的讀法)(2)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 1535 (復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復習把二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8題??磮D寫算式。呈現(xiàn)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jù)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自然滲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9題。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交換著玩。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第一課時: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一)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2經(jīng)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教具、學具準備: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1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用哪句口訣。62= 43= 25= 33=2填空。2( )=4 3( )=6 4( )8( )3=12 ( )4=20 5( )=15說一說( )里的數(shù)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想出來的。3把12個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寫出除法算式。二、新課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現(xiàn)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個問題:12個桃,每只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2探討計算方法。(1)引導: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可以分給幾只小猴”的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怎樣算出結果呢?請各小組探討計算方法。(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探討出的計算方法。3嘗試用乘法口訣求商。(1)出示例1的第(2)個問題,并讓學生列出算式。(2)請學生用乘法口訣想:商幾?(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想商的過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訣。(4)交流想商的過程。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練習1練習五的第1題。2練習五的第2題。3練習五的第3題。四、總結第二課時 練習課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訣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除法計算(被除數(shù)不超過36)。教學過程:1按順序背乘積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訣。2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 三( )十二3讀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說出每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每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933 8421234 l2624、讓學生觀察練習五的第1題,并獨立完成后,再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5、第2題請學生先從鴿子歸巢的情境圖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填寫除法算式。6、第3、5題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7、第4、7題采用活動的形式進行練習。8、第6、9題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9、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第8題。四人小組說說題意,并提醒學生用今天學習的方法計算。10、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再填寫。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幾怎樣想?用哪句口訣?在口訣的括號里應填什么?商是幾?那么,12除以2等于幾?在此基礎上獨立做12 6。教師巡視,注意對差生的輔導,集體訂正。11、第11題, 12、第12題第三課時 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根據(jù)一幅圖(分完的結果)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2通過看一個除法算式,說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學生對除法的含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教學重、難點:能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兩個不同的除法算式。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8個球拍圖,3捆蘿卜圖,以及16根小棒;學生準備18根小棒。教學過程:一、復習和準備1說一說平均分是怎樣分物品的。2操作練習。先讓學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擺完以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擺的。問: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書:842再讓學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們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幾份。擺在桌子的右面。學生擺完后,仿照上面的提問和教學過程,并寫出除法算式:82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得的結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兩次分小棒的結果相同嗎?(不同。)它們的除法算式相同嗎?(不相同。)為什么?(因為分的方法不一樣,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結果,能確定是用哪一種方法分的嗎?(不能。)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二、新課教學例3。教師出示8個球拍圖。說明意圖:看圖寫出除法算式。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下:看著這幅圖怎樣寫出兩個除法算式?為什么?然后多讓幾個學生發(fā)言。你能想出什么樣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樣想的?三、課堂練習1第2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2、出示課本第29頁的例題。3、如果又來了3人,每組平均應有幾人?讓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看一幅圖寫出兩個除法算式,還練習了根據(jù)一個除法算式說出它表示的兩種不同的含義。第四課時 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教學目的:1通過操作,使學生知道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用除法計算,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2帶著復習已學的乘法口訣,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知道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用除法計算,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個蘋果和12塊餅干的圖片,若干張乘法口訣卡片。教學過程:一、復習1讀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2分別說出上面每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二、新課1用圈一圈的方法來教學例題。教師出示6個蘋果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同時口述題目:6個蘋果,每2個一份,可分成幾份?教師演示圈的方法;把兩個蘋果圈起來,表示2個一份。然后提問:繼續(xù)往下分,該怎樣分?(再把2個蘋果圈起來。)教師在黑板上再圈2個蘋果。2. 讓學生打開書,看課本21頁的第6題的蝴蝶圖。教師讓學生說明題意,然后,讓學生按照剛才講得方法,自己在書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礎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適當?shù)臄?shù)。教師巡視,注意對差生的輔導。學生做完以后,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說怎樣想的。 一共圈了幾個圈? 每個圈里有幾只蝴蝶?(5只)圈的結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 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3在平均分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的含義。教學例2。教師出示12塊餅干圖,并口述題目: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分成了幾份? 提問:用圖一圈的方法該怎樣分?學生口述,教師把前3塊餅干圈起來。讓學生說一說題意然后讓學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師巡視。學生分完以后,可以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每圈里有幾塊餅干?(3塊。) 圈了幾個圈?(4個。)也就是分了幾份?(4份。) 看圖說一說圈的結果。(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分成了4份。)12塊里面有幾個3塊?(因為分成4份,所以12塊里面有4個3塊。) 12里面有幾個3呢?(4個3。)用什么方法計算呢?(用除法計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板書:1234)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個3。)教師小結: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夾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里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略)第五課時 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2、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并很好地為生活服務。教學重難點:根據(jù)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具準備:課本第31頁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教學過程:一、用談話的方式引課。問小朋友們喜歡逛商店嗎?他們喜歡,再讓他們猜猜練習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價錢。二、探究新知1、出示兒童商店,展示各種商品和單價。2、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始購物。(1)先說說你有多少錢,準備買什么?在組里談談自己的購物打算。(2)小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營業(yè)員,有的扮演顧客。(3)學生開始購物。3、在全班交流你們購物的過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例: A、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B、我想買5輛小汽車。C、 應付多少錢?D、應付20元。4、請表演的D同學說說他們是怎樣算出來的。1234(元) 45=20(元)5、再請一小組上黑板前展示他們的購物過程。三、學生獨立完成第31頁的“做一做”。然后根據(jù)“做一做”的圖提出能用乘除兩步運算的問題并相互解答。四、全課總結。第六課時 整理和復習。復習目標: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2、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3、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4、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5、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復習重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復習難點:除法的含義和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復習過程:1、小組比賽背乘口訣。2、讓四人小組說說本單元你學到了什么知識。3、全班匯報四人小組討論的結果。4、師生共同梳理第二單元的內(nèi)容。(1)除法的含義。(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3)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5、從上面的(1)、(2)、(3)方面進行復習。(1)除法的意義。A、老師呈現(xiàn)課本35頁第1題的實物圖,讓學生根據(jù)實物圖填寫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學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B、讓學生相互說說這3個算式之間的關系。C、練習。(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6、師生共同小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第三單元 圖形的運動第一課時 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使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學重難點: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教法與學法:談話法、直觀教學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好的一些軸對稱圖形,每名學生準備一些彩紙和一把剪刀。教學過程一、 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播放課件,故事導入新課。二、 探究新知,感受對稱()引導觀察,感知對稱。師:為什么說在圖形王國里,小蜻蜓、小蝴蝶、樹葉都是一家子的呢?師:同學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形的左邊和右邊,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給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認識“軸對稱圖形”。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請同學們再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把這些圖形的左邊和右邊對折起來,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教師小結:如果把一個圖形對折以后,兩邊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我們就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剪“軸對稱圖形”。師:現(xiàn)在,同學們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樹葉為什么在圖形王國里是一家的了吧。因為它們都是(學生看板書回答:軸對稱圖形)師:對稱的東西還有很多,播放課件演示: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將自己小組剪出的軸對稱圖形進行展示。()認識對稱軸。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雙手剪出了這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雖然,每個人剪出的圖案不一樣,但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軸對稱圖形的中間都有什么?我們把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師:請同學們動手指一指這些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哪兒?好,下面我們就把它畫出來吧!同學們說說,你覺得該怎么畫?()說“生活中的對稱”。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請大家找一找,說一說。師:老師今天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軸對稱圖形,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顯身手。(辨對稱)()猜圖形、畫圖形。(猜對稱)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對稱軸。(玩對稱)師:看,這是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你們說說,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那么,它們分別有幾條對稱軸?四、全課總結(賞對稱)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平移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2、通過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4、使學生體會在格子圖中數(shù)物體移動距離的方法。教學重難點: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教學過程:一、感受平移,提出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跟小朋友們一起來研究平移這種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運動方式。(出課題)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自己預習時了解到的有關平移的知識,那現(xiàn)在你們能給大家舉一些生活中你認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體演示給大家看?剛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條直線的平移,那還有不按照直線運動的平移嗎?(學生上臺表演)3、出判斷題:找出這些運動中全是平移的一組。(在全是平移的一組中,加入一個沿曲線平移的物體)4、小結平移的本質:剛才你是怎么樣判斷一種運動是不是平移?平移運動是怎么樣的運動,你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5、練習:魚圖二、格子圖中數(shù)移動距離1、課件出示:房子(煙筒上有一只小鳥,屋檐上有一只小鳥)請你觀察房子做了什么運動?(平移)2、移動房子:3、出示:房子向右移動圖全班一起完成。向( )移動( )格4、學生自已動手開書完成其他。5、練習:動手完成p43第1題。三、用平移的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畫面。3、人們在生活中運用了平移,你們覺得你能運用平移改進一下我們身邊的東西,來方我們的生活嗎第三課時 旋轉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感知旋轉教學過程:一、體會感受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象這樣的一類的現(xiàn)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二、感受旋轉的方向。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三、動手做一做1、完成43頁第三題。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起來。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四、展示旋轉美,創(chuàng)造旋轉美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2、用旋轉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第四課時 單元綜合練習教學目標: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教學重難點:畫平移的后的圖形教學過程一、數(shù)平移距離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樣數(shù)平移的距離。2、動手涂顏色。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樣找到那條船的。二、畫平移后的圖形。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平移后的圖形。4、學生匯報方法。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后的圖形。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三、判斷練習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四、動手操作1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第四單元 表內(nèi)除法(二)第1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教學重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2、根據(jù)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二、新授(一)教學例11、根據(jù)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板書:567=( )應該想哪句口訣呢?3、根據(jù)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二)完成“做一做”1、出示74 口訣:(1)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出發(fā)算式。(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第14題。第2 課時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教學重點: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難點: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教學過程:一、復習1、背19的乘法口訣。2、視算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 426=? 155=?二、練習: 做練習十一512題第5題:說說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2)找出并分析關鍵句,(3)列式計算。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三、總結。第3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教學過程:一、復習1、口算76= 217= 186= 426= 46=47= 497= 55= 66= 355=2、口述算式并解答(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2)6里面有幾個2?3、導入新課二、新授(一)教學例 21、指導學生擺小棒,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學們的小棒是老師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6倍 3根的6倍就是6個3根,也就是18根。3 倍 ? (5個的3倍就是3個5根,也就是15根。)2、學習“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觀察板書,從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幾個3?18是3的幾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幾個5?15是5的幾倍?學生獨立思考后,點名回答。使他們明白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就是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3、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1)復習“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提問:“3根的6倍是多少,怎樣列式計算?”讓每位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師板書:36=18(2)自主探索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提問:“18根是3根的幾倍怎樣列式計算?”也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式計算。反饋時,請學生說明用除法計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幾倍就是求18里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計算。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對“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學練習用。練習時,教師應組織他們按程序操作。1)擺好兩行三角形。2)思考兩行三角形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3)用一句話說出“第一行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號表示出來。(2)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讓他們完成下列練習。用學具擺一擺: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學生操作時,提醒他們思考:在第一題中,是12和幾比?在第二題中,是12和幾比?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交流。三、總結第4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意義,掌握這種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會解答這類問題。教學重點:掌握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教學難點: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問題。教學過程:一、復習1、口算: 15里有幾個3 14是7的幾倍?2、有12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二、新授(一)教學例31、出示主題圖,圖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板書: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2、讀題,分析,題目告訴我們哪些條件,問題問什么?誰和誰比?要解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出哪兩個條件才能計算?3、說明:我們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開,把幾人當作一份呢?也就是說,是把什么數(shù)作為標準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數(shù)是跳舞的幾倍,這是把什么數(shù)作為標準?列式時,7人作什么數(shù)?板書:357=5(二)完成“做一做”1、讀題,先讓學生把題意理解清楚,給世紀末條件?求什么問題?2、引導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數(shù)是跑步的幾倍”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第5課時教學目標: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兩步計算的問題的結構特征,掌握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能正確的解答這類問題。教學重點:掌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掌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方法。一、復習1、每個同學有3本書,有8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本書?2、有12個梨,每3放一盤,可以放幾盤?二、新授(一)教學例4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說出圖意。2、出示第二幅圖,提問:碰碰車每輛可坐3人,我們這么多人,要坐幾輛車?3、討論解決問題。4、讀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5、引導分析,(1)要求要坐幾輛車,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2)這兩個條件在題里都告訴我們了嗎?(3)必須先算什么?怎么計算?(4)第2步算什么?6、讓學生交流說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題方法。7、小結:先求出這群小朋友的人數(shù),(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shù)(243=8)8、引導列出綜合算式,643,說明:這是乘除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按從左到右依次進行計算。(二)比較1、讓學生把例4與前面的例題進行比較。2、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jīng)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