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電-童詩白(第四版)課后題全解_第1頁
模電-童詩白(第四版)課后題全解_第2頁
模電-童詩白(第四版)課后題全解_第3頁
模電-童詩白(第四版)課后題全解_第4頁
模電-童詩白(第四版)課后題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模擬電子技術 第四版 童詩白模擬電子技術 第四版 童詩白 課后習題答案課后習題答案 第一章第一章 半導體基礎知識半導體基礎知識 自測題自測題 一 1 2 3 4 5 6 二 1 A 2 C 3 C 4 B 5 A C 三 UO1 1 3V UO2 0 UO3 1 3V UO4 2V UO5 2 3V UO6 2V 四 UO1 6V UO2 5V 五 根據(jù) PCM 200mW 可得 UCE 40V 時 IC 5mA UCE 30V 時 IC 6 67mA UCE 20V 時 IC 10mA UCE 10V 時 IC 20mA 將改點連接成曲線 即為臨界過損耗線 圖略 六 1 V2V mA6 2 A26 V CCCCCE BC b BEBB B RIU II R U I UO UCE 2V 2 臨界飽和時 UCES UBE 0 7V 所以 k4 45 V A 6 28 mA86 2 V B BEBB b C B c CESCC C I U R I I R U I 2 七 T1 恒流區(qū) T2 夾斷區(qū) T3 可變電阻區(qū) 習題習題 1 1 1 A C 2 A 3 C 4 A 1 2 不能 因為二極管的正向電流與其端電壓成指數(shù)關系 當端電壓為 1 3V 時管子會因電流過大而燒壞 1 3 ui和 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 4 ui和 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 5 uo的波形如圖所示 1 6 ID V UD R 2 6mA rD UT ID 10 Id Ui rD 1mA 1 7 1 兩只穩(wěn)壓管串聯(lián)時可得 1 4V 6 7V 8 7V 和 14V 等四種穩(wěn)壓值 2 兩只穩(wěn)壓管并聯(lián)時可得 0 7V 和 6V 等兩種穩(wěn)壓值 t u O 3 u 3 3 u 3 1 8 IZM PZM UZ 25mA R UZ IDZ 0 24 1 2k 1 9 1 當 UI 10V 時 若 UO UZ 6V 則穩(wěn)壓管的電流為 4mA 小于其最小穩(wěn)定電流 所以穩(wěn)壓 管未擊穿 故 V33 3 I L L O U RR R U 當 UI 15V 時 由于上述同樣的原因 UO 5V 當 UI 35V 時 UO UZ 5V 2 29mA IZM 25mA 穩(wěn)壓管將因功耗過大而損壞 RUUI ZIDZ 1 10 1 S 閉合 2 700 V 233 V DminDmaxDmaxDmin IURIUR 1 11 波形如圖所示 1 12 60 時 ICBO 32 A 1 13 選用 100 ICBO 10 A 的管子 其溫度穩(wěn)定性好 1 14 t u t 0 4 1 15 晶體管三個極分別為上 中 下管腳 答案如表 管號T1T2T3T4T5T6 上ecebcb 中bbbeee 下ceccbc 管型PNPNPNNPNPNPPNPNPN 材料SiSiSiGeGeGe 1 16 當 VBB 0 時 T 截止 uO 12V 當 VBB 1V 時 T 處于放大狀態(tài) 因為 V9umA3 A60 CCQOBQCQ b BEQBB BQ RIVII R UV I CC 當 VBB 3V 時 T 處于飽和狀態(tài) 因為 BECCQOBQCQ b BEQBB BQ mA8 A 160URIVuII R UV I CC 1 17 取 UCES UBE 若管子飽和 則 管子飽和 所以 100 C b Cb C BECC b BECC R R RR R UV R UV 1 18 當 uI 0 時 晶體管截止 穩(wěn)壓管擊穿 uO UZ 5V 當 uI 5V 時 晶體管飽和 uO 0 1V 因為 mA24 A480 BC b BEI B II R Uu I 5 CCCCCCEC VRIVU 1 19 a 可能 b 可能 c 不能 d 不能 T 會損壞 e 可能 1 20 根據(jù)方程 2 GS th GS DSSD 1 U u Ii 逐點求出確定的 uGS下的 iD 可近似畫出轉(zhuǎn)移特性和輸出特性 在輸出特性中 將各條曲線上 uGD UGS off 的點連接起來 便為予夾斷線 1 21 1 22 過 uDS為某一確定值 如 15V 作垂線 讀出它與各條輸出特性的交點的 iD值 建立 iD f uGS 坐標系 根據(jù)前面所得坐標值描點連線 便可得轉(zhuǎn)移特性 1 23 uI 4V 時 T 夾斷 uI 8V 時 T 工作在恒流區(qū) uI 12V 時 T 工作在可變電阻區(qū) 1 24 a 可能 b 不能 c 不能 d 可能 第第 2 2 章章 基本放大電路基本放大電路 自測題 一 在括號內(nèi)用 和 表明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 只有電路既放大電流又放大電壓 才稱其有放大作用 6 2 可以說任何放大電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3 放大電路中輸出的電流和電壓都是有源元件提供的 4 電路中各電量的交流成分是交流信號源提供的 5 放大電路必須加上合適的直流電源才能正常工作 6 由于放大的對象是變化量 所以當輸入直流信號時 任何放大電路的輸出都毫無變化 7 只要是共射放大電路 輸出電壓的底部失真都是飽和失真 二 試分析圖圖 T2 2 各電路是否能放大正弦交流信號 簡述理由 設圖中所有電容對交流信號均可視為短路 a b c d e f 7 g h i 圖圖 T2 2 解 解 圖 a 不能 VBB將輸入信號短路 圖 b 可以 圖 c 不能 輸入信號與基極偏置是并聯(lián)關系而非串聯(lián)關系 圖 d 不能 晶體管基極回路因無限流電阻而燒毀 圖 e 不能 輸入信號被電容 C2短路 圖 f 不能 輸出始終為零 圖 g 可能 圖 h 不合理 因為 G S 間電壓將大于零 圖 i 不能 因為 T 截止 三 在圖圖 T2 3 所示電路中 已知 晶體管 100 填空 要求先填文字表達式12 CC VV 100 b Rk 后填得數(shù) 1 當時 測得 若要基極電流 則和之和0 i UV 0 7 BEQ UV 20 BQ IA b R W R 565 而若測得 b R CCBEQBQ VUI k k 6 CEQ UV 則 3 c R CCCEQBQ VUI k 8 2 若測得輸入電壓有效值時 5 i UmV 輸出電壓有效值 0 6 o UV 則電壓放大倍數(shù) 120 u A oi UU 若負載電阻值與相等 則帶上 圖圖 T2 3 L R c R 負載后輸出電壓有效值 0 3 V o U L o Lc R U RR 四 已知圖圖 T2 3 所示電路中 靜態(tài)管壓降并在輸出端加負載電阻 12 3 CCc VV Rk 6 CEQ UV L R 其阻值為 3 選擇一個合適的答案填入空內(nèi) k 1 該電路的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有效值 A om U A 2V B 3V C 6V 2 當時 若在不失真的條件下 減小 Rw 則輸出電壓的幅值將 C 1 i UmV A 減小 B 不變 C 增大 3 在時 將 Rw 調(diào)到輸出電壓最大且剛好不失真 若此時增大輸入電壓 則輸出電壓波形將 1 i UmV B A 頂部失真 B 底部失真 C 為正弦波 4 若發(fā)現(xiàn)電路出現(xiàn)飽和失真 則為消除失真 可將 B A Rw 減小 B 減小 C 減小 c R CC V 五 現(xiàn)有直接耦合基本放大電路如下 A 共射電路 B 共集電路 C 共基電路 9 D 共源電路 E 共漏電路 它們的電路分別如圖圖 2 2 1 2 5 1 a 2 5 4 a 2 6 2 和 2 6 9 a 所示 設圖中 且 均 eb RR CQ I DQ I 相等 選擇正確答案填入空內(nèi) 只需填 A B l 輸入電阻最小的電路是 C 最大的是 D E 2 輸出電阻最小的電路是 B 3 有電壓放大作用的電路是 A C D 4 有電流放大作用的電路是 A B D E 5 高頻特性最好的電路是 C 6 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同相的電路是 B C E 反相的電路是 A D 六 未畫完的場效應管放大電路如圖圖 T2 6 所示 試將合適的場效應管接入電路 使之能夠正常放大 要求 給出兩種方案 解 解 根據(jù)電路接法 可分別采用耗盡型 N 溝道和 P 溝道 MOS 管 如解圖解圖 T2 6 所示 圖圖 T2 6 解圖解圖 T2 6 習題 2 1 分別改正圖圖 P2 1 所示各電路中的錯誤 使它們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號 要求保留電路原來的共射 接法和耦合方式 10 a b c d 圖圖 P2 1 解 a 將 VCC改為 VCC b 在 VCC與基極之間加 Rb c 將 VBB反接 且在輸入端串聯(lián)一個電阻 d 在 VBB支路加 Rb 在 VCC與集電極之間加 Rc 2 2 畫出圖圖 P2 2 所示各電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設所有電容對交流信號均可視為短路 a b 11 c d 圖圖 P2 2 解 解 將電容開路 變壓器線圈短路即為直流通路 圖略 圖圖 P2 2 所示各電路的交流通路如解圖解圖 P2 2 所示 a b c d 解圖解圖 P2 2 2 3 分別判斷圖圖 P2 2 a b 所示兩電路各屬哪種放大電路 并寫出的表達式 uio QARR 和 解 圖解 圖 a 123 1 CCBEQ BQ VU I RRR CQBQ II 1 CEQCCBQc UVIR 23 u be RR A r 1 ibe RrR 23 o RRR 12 圖圖 b 2 231 23 1 BQCCBEQ R IVURRR RR CQBQ II 41CEQCCCQEQ UVIRIR 4 u be R A r 1 1 be i r RR 4o RR 2 4 電路如圖圖 P2 4 a 所示 圖 b 是晶體管的輸出特性 靜態(tài)時 利用圖解法分別求出0 7 BEQ UV 和時的靜態(tài)工作點和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 有效值 L R 3 L Rk om U a b 圖圖 P2 4 解 解 空載時 20 2 6 BQCQCEQ IA ImA UV 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峰值約為 5 3V 有效值約為 3 75V 帶載時 20 2 3 BQCQCEQ IA ImA UV 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峰值約為 2 3V 有效值約為 1 63V 如解圖解圖 P2 4 所示 13 解圖解圖 P2 4 圖圖 P2 5 2 5 在圖圖 P2 5 所示電路中 已知晶體管的 80 1k 靜態(tài)時 be r20 i UmV 0 7 BEQ UV 4 CEQ UV 判斷下列結(jié)論是否正確 在括號內(nèi)打 和 表示 20 BQ IA 1 2 3 4 200 20 10 u A 4 5 71 0 7 u A 3 4 80 5 400 1 u A 80 2 5 200 1 u A 5 6 20 1 20 i Rkk 0 7 35 0 02 i Rkk 7 8 3 i Rk 1 i Rk 9 10 5 O Rk 2 5 O Rk 11 12 20 S UmV 60 S UmV 2 6 電路如圖圖 P2 6 所示 已知晶體管 120 UBE 0 7V 飽和管壓降 UCES 0 5V 在下列情況下 用直 流電壓表測量晶體管的集電極電位 應分別為多少 1 正常情況 2 Rb1短路 3 Rb1開路 4 Rb2開路 5 Rb2短路 6 RC短路 圖圖 P2 6 圖圖 P2 7 14 解解 1 21 174 16311 CCBEBE B bb VUU IA RR 1 32 CB IImA 8 3 CCCCc UVI RV 2 Rb1短路 0 BC II15 C UV 3 Rb1開路 臨界飽和基極電流 23 7 CCCES BS c VU IA R 實際基極電流 2 174 CCBE B b VU IA R 由于 管子飽和 BBS II VUU CESC 5 0 4 Rb2開路 無基極電流 15 CCC UVV 5 Rb2短路 發(fā)射結(jié)將燒毀 可能為 C U15V 6 RC短路 15 CCC UVV 2 7 電路如圖圖 P2 7 所示 晶體管的 80 分別計算和時的 Q 點 100 bb r L R 3 L Rk 和 u A i R o R 解 解 在空載和帶負載情況下 電路的靜態(tài)電流 均相等 它們分別為 be r 22 CCBEQBEQ BQ bs VUU IA RR 1 76 CQBQ IImA 15 26 1 1 3 bebb EQ mV rrk I 空載時 靜態(tài)管壓降 電壓放大倍數(shù) 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分別為 6 2 CEQCCCQc UVIRV 308 c u be R A r 1 3 ibbebe RRrrk 93 be usu bes r AA rR 5 oc RRk 時 靜態(tài)管壓降 電壓放大倍數(shù)分別為 3 L Rk 2 3 L CEQCCCQcL Lc R UVIRRV RR 115 cL u be RR A r 34 7 be usu bes r AA rR 1 3 ibbebe RRrrk 5 oc RRk 2 8 若將圖圖 P2 7 所示電路中的 NPN 管換成 PNP 管 其它參數(shù)不變 則為使電路正常放大電源應作如 何變化 Q 點 和變化嗎 如變化 則如何變化 若輸出電壓波形底部失真 則說明電路產(chǎn) u A i R o R 生了什么失真 如何消除 解 由正電源改為負電源 Q 點 和不會變化 輸出電壓波形底部失真對應輸入信號正半 u A i R o R 周失真 對 PNP 管而言 管子進入截止區(qū) 即產(chǎn)生了截止失真 減小 Rb 2 9 已知圖圖 P2 9 所示電路中 晶體管 100 1 4k be r 1 現(xiàn)已測得靜態(tài)管壓降 UCEQ 6V 估算 Rb 2 若測得和的有效值分別為 1mV 和 100mV 則負載電阻 RL為多少 i U o U 16 解 解 1 mA R UV I c CECC C 2 AII CB 20 k I UV R B BECC b 565 2 由 100 ocL u ibe URR A Ur 可得 圖圖 P2 92 625 L Rk 2 10 在圖圖 P2 9 所示電路中 設靜態(tài)時 晶體管飽和管壓降 試問 當負載電2 CQ ImA 0 6 CES UV 阻和時 電路的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各為多少伏 L R 3 L Rk 解 解 由于 所以 2 CQ ImA 6 CEQCCCQc UVIRV 空載時 輸入信號增大到一定幅值 電路首先出現(xiàn)飽和失真 故 3 82 2 CEQCES om UU UV 時 當輸入信號增大到一定幅值 電路首先出現(xiàn)截止失真 故3 L Rk 2 12 2 CQL om IR UV 2 11 電路如圖圖 P2 11 所示 晶體管 100 100 bb r 1 求電路的 Q 點 和 u A i R o R 2 若改用 200 的晶體管 則 Q 點如何變化 3 若電容 Ce開路 則將引起電路的哪些動態(tài)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 如何變化 解 解 1 靜態(tài)分析 17 1 12 2 b BQCC bb R UVV RR 1 BQBEQ EQ fe UU ImA RR 10 1 EQ BQ I IA 圖圖 P2 11 e R 5 7 CEQCCEQcf UVIRRV 動態(tài)分析 26 1 2 73 bebb EQ mV rrk I 7 7 1 cL u bef RR A rR 12 1 3 7 ibbbef RRRrRk 5 oc RRk 2 200 時 不變 1 12 2 b BQCC bb R UVV RR 不變 減小 1 BQBEQ EQ fe UU ImA RR 5 1 EQ BQ I IA 不變 e R 5 7 CEQCCEQcf UVIRRV 3 Ce開路時 減小 1 92 1 cLcL u beefef RRRR A rRRRR 增大 12 1 4 1 ibbbeef RRRrRRk 不變 5 oc RRk 18 2 12 電路如圖圖 P2 12 所示 晶體管的 80 1k be r 1 求出 Q 點 2 分別求出 RL 和 RL 3k 時電路的 和 u A i R o R 解 解 1 求解 Q 點 32 3 1 CCBEQ BQ be VU IA RR 1 2 61 EQBQ IImA 7 17 CEQCCEQe UVIRV 2 求解放大倍數(shù)和輸入 輸出電阻 RL 時 圖圖 P2 12 1 0 996 1 e u bee R A rR 1 110 ibbee RRrRk RL 3k 時 1 0 992 1 eL u beeL RR A rRR 1 76 ibbeeL RRrRRk 輸出電阻 37 1 sbbe oe RRr RR 2 13 電路如圖圖 P2 13 所示 晶體管的 60 100 bb r 1 求解 Q 點 和 u A i R o R 2 設 Us 10mV 有效值 問 i U o U 19 若 C3開路 則 i U o U 解 解 1 Q 點 31 1 CCBEQ BQ be VU IA RR 圖圖 P2 131 86 CQBQ IImA 4 56 CEQCCEQce UVIRRV 和的分析 u A i R o R 26 1 952 bebb EQ mV rr I 95 cL u be RR A r 952 ibbe RRr 3 oc RRk 2 設 Us 10mV 有效值 則 3 2 i is si R UUmV RR 304 oui UAUmV 若 C3開路 則 1 51 3 ibbee RRrRk 1 5 cL u e RR A R 9 6 i is si R UUmV RR 14 4 oui UAUmV 2 14 改正圖圖 P2 14 所示各電路中的錯誤 使它們有可能放大正弦波電壓 要求保留電路的共漏接法 20 a b c d 圖圖 P2 14 解 解 a 源極加電阻 RS b 漏極加電阻 RD c 輸入端加耦合電容 d 在 Rg 支路加 VGG VDD 改為 VDD 改正電路如解圖 P2 14 所示 a b c d 解圖解圖 P2 14 2 15 已知圖圖 P2 21 a 所示電路中場效應管的轉(zhuǎn)移特性和輸出特性分別如圖 b c 所示 1 利用圖解法求解 Q 點 21 2 利用等效電路法求解 和 u A i R o R a b c 圖圖 P2 15 解 解 1 在轉(zhuǎn)移特性中作直線 與轉(zhuǎn)移特性的交點即為 Q 點 讀出坐標值 得出 GSDs ui R 如解圖解圖 P2 15 a 所示 1 2 DQGSQ ImA UV a b 22 解圖解圖 P2 21 在輸出特性中作直流負載線 與的那條輸出特性曲線的交點為 Q DSDDDds uViRR 2 GSQ UV 點 如解圖解圖 P2 21 b 所示 3 DSQ UV 2 首先畫出交流等效電路 圖略 然后進行動態(tài)分析 2 1 DS D mUDSSDQ GSGS off i gIImV V uU 5 umd Ag R 1 ig RRM 5 od RRk 2 16 已知圖圖 P2 16 a 所示電路中場效應管的轉(zhuǎn)移特性如圖 b 所示 求解電路的 Q 點和 u A a b 圖圖 P2 16 解 解 1 求 Q 點 根據(jù)電路圖可知 3 GSQGG UVV 從轉(zhuǎn)移特性查得 當時的漏極電流 3 GSQ UV 1 DQ ImA 因此管壓降 5 DSQDDDQd UVIRV 2 求電壓放大倍數(shù) 23 2 2 mDQDO GS th gIImA V U 20 umd Ag R 2 17 電路如圖圖 P2 17 所示 1 若輸出電壓波形底部失真 則可采取哪些措施 若輸出電壓波形頂 部失真 則可采取哪些措施 2 若想增大 則可采取哪些措施 u A 解 解 1 輸出電壓波形底部失真 類似于 NPN 型三極管的飽和失真 應降低 Q 故可減小 R2或增 大 R1 RS 若輸出電壓波形頂部失真 則與上述相反 故可增大 R2或減小 R1 RS 2 若想增大 就要增大漏極靜態(tài)電流以增大 故可增大 R2或減小 R1 RS u A m g 2 18 圖圖 P2 18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構成復合管 標出它們等效管的類型 如 NPN 型 PNP 型 N 溝道 結(jié)型 及管腳 b e c d g s a b c d e f g 圖圖 P2 18 解 解 a 不能 b 不能 c 構成 NPN 型管 上端為集電極 中端為基極 下端為發(fā)射極 d 不能 e 不能 f 構成 PNP 型管 上端為發(fā)射極 中端為基極 下端為集電極 g 構成 NPN 型管 上端為集電極 中端為基極 下端為發(fā)射極 24 第第 3 3 章章 多級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 自測題 一 現(xiàn)有基本放大電路 A 共射電路 B 共集電路 C 共基電路 D 共源電路 E 共漏電路 根據(jù)要求選擇合適電路組成兩級放大電路 1 要求輸入電阻為 1k 至 2k 電壓放大倍數(shù)大于 3000 第一級應采用 A 第二級應采用 A 2 要求輸入電阻大于 10M 電壓放大倍數(shù)大于 300 第一級應采用 D 第二級應采用 A 3 要求輸入電阻為 100k 200k 電壓放大倍數(shù)數(shù)值大于 100 第一級應采用 B 第二級應采用 A 4 要求電壓放大倍數(shù)的數(shù)值大于 10 輸入電阻大于 10M 輸出電阻小于 100 第一級應采用 D 第 二級應采用 B 5 設信號源為內(nèi)阻很大的電壓源 要求將輸入電流轉(zhuǎn)換成輸出電壓 且 輸出電阻1000 o ui i U A I Ro 100 第一級應采用采用 C 第二級應 B 二 選擇合適答案填入空內(nèi) 1 直接耦合放大電路存在零點漂移的原因是 C D A 電阻阻值有誤差 B 晶體管參數(shù)的分散性 C 晶體管參數(shù)受溫度影響 D 電源電壓不穩(wěn) 2 集成放大電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A 便于設計 B 放大交流信號 C 不易制作大容量電容 3 選用差動放大電路的原因是 A 25 A 克服溫漂 B 提高輸入電阻 C 穩(wěn)定放大倍數(shù) 4 差動放大電路的差模信號是兩個輸入端信號的 A 共模信號是兩個輸入端信號的 C A 差 B 和 C 平均值 5 用恒流源取代長尾式差動放大電路中的發(fā)射極電阻 將使單端電路的 B A 差模放大倍數(shù)數(shù)值增大 B 抑制共模信號能力增強 C 差模輸入電阻增大 6 互補輸出級采用共集形式是為了使 C A 放大倍數(shù)的數(shù)值大 B 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大 C 帶負載能力強 三 電路如圖圖 T3 3 所示 所有晶體管均為硅管 均為 200 靜態(tài)時 試求 200 bb r 0 7 BEQ UV 1 靜態(tài)時 Tl管和 T2管的發(fā)射極電流 2 若靜態(tài)時 則應如何調(diào)節(jié) Rc2的值才能使 0 O u 0 O u 若靜態(tài)V 則 Rc2 電壓放大倍數(shù)為多少 0 O u 解 解 1 T3管的集電極電流 333 0 3 CZBEQE IUURmA 靜態(tài)時 Tl管和 T2管的發(fā)射極電流 12 0 15 EE IImA 2 若靜態(tài)時 則應減小 Rc2 0 O u 當 時 T4管的集電極電流 0 I u 0 O u 44 0 6 CQEEc IVRmA Rc2的電流及其阻值分別為 2 4 242 0 147 c CQ RCBC I IIIImA 2 444 2 6 8 c EEBEQ c R IRU Rk I 26 電壓放大倍數(shù)求解過程如下 圖圖 T3 3 2 2 26 1 35 be bb EQ mV rrk I 4 4 26 1 8 9 be bb EQ mV rrk I 244 1 2 1 18 3 2 cbee u be RrR A r 4 2 44 18 3 1 c u bee R A rR 12 335 uuu AA A 27 習題 3 1 判斷圖圖 P3 1 所示各兩級放大電路中 T1和 T2管分別組成哪種基本接法的放大電路 設圖中所有電容 對于交流信號均可視為短路 a b c d e f 圖圖 P3 1 解 解 a 共射 共基 b 共射 共射 c 共射 共射 28 d 共集 共基 e 共源 共集 f 共基 共集 3 2 設圖圖 P3 2 所示各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均合適 分別畫出它們的交流等效電路 并寫出 和 u A i R 的表達式 o R a b c d 圖圖 P3 2 解 解 1 圖示各電路的交流等效電路如解圖解圖 P3 2 所示 2 各電路的 和的表達式分別為 u A i R o R a 12223 23 11223 1 1 1 be u bebe RrR R A RrrR 11ibe RRr 22 3 2 1 be o rR RR 29 b 123224 112322 1 1 be u bebebe RRrR A rRRrr 111232 1 ibebe RRrRRr 4o RR c 122223 1122 1 1 bed u bebed RrrR A rRrr 11ibe RRr 3o RR d 28 4672 2 umbe be R AgRRRr r 123 i RRRR 8o RR a b c 30 d 解圖解圖 P3 2 3 3 基本放大電路如圖圖 P3 3 a b 所示 圖 a 虛線框內(nèi)為電路 圖 b 虛線框內(nèi)為電路 由電路 組成的多級放大電路如圖 c d e 所示 它們均正常工作 試說明圖 c d e 所示電路中 1 哪些電路的輸入電阻較大 2 哪些電路的輸出電阻較小 3 哪個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最大 a b c d e 圖圖 P3 3 31 解 解 1 圖 d e 所示電路的輸入電阻比較大 2 圖 c e 所示電路的輸出電阻比較小 3 圖 e 所示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最大 3 4 電路如圖如圖 P3 l a b 所示 晶體管的 均為 150 均為 Q 點合適 求解 和 be r2k u A i R o R 解 解 在圖 a 所示電路中 2 1 2 1 1 1 1 be u be r A r 23 2 2 225 u be R A r 12 225 uuu AAA 121 1 35 ibe RRRrk 3 3 o RRk 在圖 b 所示電路中 112 1 1 136 be u be Rr A r 24 2 2 75 u be R A r 12 10200 uuu AAA 5231 2 ibe RRRRrk 4 1 o RRk 3 5 電路如圖圖 P3 l c e 所示 晶體管的 均為 200 均為 場效應管的 gm為 15mS Q 點合 be r3k 適 求解 和 u A i R o R 解 解 在圖 c 所示電路中 132 1 1 125 be u be Rr A r 24 2 2 133 3 u be R A r 12 16666 7 uuu AAA 11 3 ibe RRrk 4 2 o RRk 在圖 e 所示電路中 32 1242 1 30 umbem AgRrRg R 4 2 4 1 1 1 u be R A rR 12 30 uuu AAA 1 10M i RR 2 4 25 1 be o rR RR 3 6 圖圖 P3 6 所示電路參數(shù)理想對稱 晶體管的 均為 100 試求 Rw的 100 bb r 0 7 BEQ UV 滑動端在中點時 T1管和 T2管的發(fā)射極靜態(tài)電流以及動態(tài)參數(shù) Ad和 Ri EQ I 圖圖 P3 6 圖圖 P3 7 解 解 Rw 滑動端在中點時 T1管和 T2管的發(fā)射極靜態(tài)電流分析如下 EQ I 2 2 W BEQEQEQeEE R UIIRV 0 517 2 2 EEBEQ EQ W e VU ImA R R 動態(tài)參數(shù) Ad和 Ri分析如下 26 1 5 18 be bb EQ mV rrk I 33 98 1 2 c d beW R A rR 2 1 20 5 ibeW RrRk 3 7 電路如圖圖 P3 7 所示 T1和 T2兩管的 均為 140 均為 4k 試問 若輸入直流信號 be r 則電路的共模輸入電壓差模輸入電壓輸出動態(tài)電壓mVuI20 1 mVuI10 2 Ic u Id u o u 解 解 電路的共模輸入電壓 差模輸入電壓 差模放大倍數(shù)和動態(tài)電壓 分別為 IC u Id u d A O u 12 15 2 II IC uu umV 12 10 IdII uuumV 175 2 c d be R A r 1 75 OdId uA uV 3 8 電路如圖圖 P3 8 所示 Tl和 T2的低頻跨導 gm均為 10mS 試求解差模放大倍數(shù)和輸入電阻 圖圖 P3 8 圖圖 P3 9 解 解 差模放大倍數(shù)和輸入電阻分別為 200 dmd Ag R i R 34 3 9 試寫出圖圖 P3 9 所示電路 Ad和 Ri的近似表達式 設 Tl和 T2的電流放大系數(shù)分別為 1和 2 b e 間 動態(tài)電阻分別為和 1be r 2be r 解 解 Ad和 Ri的近似表達式分別為 12 112 2 1 L c d bebe R R A rr 112 2 1 ibebe Rrr 3 10 電路如圖圖 P3 10 所示 Tl T5的電流放大系數(shù)分別為 1 5 b e 間動態(tài)電阻分別為 rbe1 rbe5 寫出 Au Ri和 Ro的表達式 圖圖 P3 10 圖圖 P3 11 解 解 Au Ri和 Ro的表達式分析如下 112445 1 1 1 2 Obe u Ibe uRrR A ur 246557 2 2445 1 1 Obe u Ibe uRrR A urR 357 3 3557 1 1 O u Ibe uR A urR 123 O uuuu I u AAAA u 12ibebe Rrr 56 7 5 1 be o rR RR 35 3 11 電路如圖圖 P3 11 所示 已知電壓放大倍數(shù)為 100 輸入電壓 uI為正弦波 T2和 T3管的飽和壓降 UCES 1V 試問 1 在不失真的情況下 輸入電壓最大有效值 Uimax為多少伏 2 若 Ui 10mV 有效值 則 Uo 若此時 R3開路 則 Uo 若 R3短路 則 Uo 解 解 1 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有效值為 7 78 2 CCCES om VU UV 故在不失真的情況下 輸入電壓最大有效值 max 77 8 om i u U UmV A 2 Ui 10mV 則 Uo 1V 有效值 若 R3開路 則 Tl和 T3組成復合管 等效 T3可能飽和 使得 直流 若 R3短路 則 13 11 O UV 直流 11 3 O UV 36 第四章第四章 習題解答習題解答 4 1 如題 4 1 圖所示 MOSFET 轉(zhuǎn)移特性曲線 說明各屬于何種溝道 若是增強型 開啟電壓等 于多少 若是耗盡型 夾斷電壓等于多少 答 a P EMOSFET 開啟電壓 VV thGS 2 b P DMOSFET 夾斷電壓 或統(tǒng)稱為開啟電壓 OffGS V VV thGS 2 c P EMOSFET 開啟電壓 VV thGS 4 d N DMOSFET 夾斷電壓 或也稱為開啟電壓 OffGS V VV thGS 4 4 2 4 個 FET 的轉(zhuǎn)移特性分別如題 4 2 圖 a b c d 所示 設漏極電流 iD的實際方向為正 試問它們各屬于哪些類型的 FET 分別指出 iD的實際方向是流進還是流出 答 a P JFET 的實際方向為從漏極流出 D i b N DMOSFET 的實際方向為從漏極流進 D i c P DMOSFET 的實際方向為從漏極流出 D i d N EMOSFET 的實際方向為從漏極流進 D i 4 3 已知 N 溝道 EMOSFET 的 nCox 100 A V2 VGS th 0 8V W L 10 求下列情況下的漏極 電流 a VGS 5V VDS 1V b VGS 2V VDS 1 2V c VGS 5V VDS 0 2V d VGS VDS 5V 解 已知 N EMOSFET 的 108 0 100 2 L W thGSoxn VVVAC a 當時 MOSFET 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VVVV DSGS 1 5 thGSGSDS VVV 37 mAVVVVI V mA thGSGSL WC D DS DS xo n 7 3118 052101 02 2 2 1 2 2 2 b 當時 MOSFET 處于臨界飽和VVVV DSGS 2 1 2 DSthGSGS VVVV 2 1 mAVVCI V mA thGSGSL W oxnD 72 0 8 02101 0 2 2 2 1 2 2 1 c 當時 MOSFET 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VVVV DSGS 2 0 5 DSthGSGS VVVV 2 4 d mAVVVVCI V mA DSDSthGSGSL W oxnD 82 0 2 02 08 052101 02 2 2 1 2 2 1 2 當時 MOSFET 處于飽和狀態(tài)VVV DSGS 5 thGSGSDS VVV mAVVCI V mA thGSGSL W oxnD 82 8 8 05101 0 2 2 1 2 2 1 2 4 4 N 溝道 EMOSFET 的 VGS th 1V nCox W L 0 05mA V2 VGS 3V 求 VDS分別為 1V 和 4V 時的 ID 解 1 當時 由于VVDS1 VVVVV thGSGS 213 即 N EMOSFET 工作于非飽和區(qū) thGSGSDS VVV 2 2 1 2 2 1 1113205 0 2 2 V mA DSDSthGSGSL W oxnD VVVVCI mA75 0 2 當時 由于 N EMOSFET 工作于飽和區(qū)VVDS4 thGSGSDS VVV 2 2 1 2 2 1 1305 0 2 V mA thGSGSL W oxnD VVCI mA1 0 4 5 EMOSFET 的 VA 50V 求 EMOSFET 工作在 1mA 和 10mA 時的輸出電阻為多少 每種情況 下 當 VDS變化 10 即 VDS VDS 10 時 漏極電流變化 ID ID 為多少 解 1 當 時mAID1 VVA50 38 Kr mA V I V o D A 50 1 50 當 時mAID10 VVA50 Kr mA V I V o D A 5 10 50 2 當變化 10 時 即 DS V 10 DS DS V V 由于 D D I D I DS DS V DS V D DS I V I V o r 對二種情況都一樣 DSDS V V I V Ir V I I VV A DS D D I A V DS Do DS DS V DS V D D 2 0 50 10 10 10 或者 由于 A D V I DS g DSI I DDSDV V DSV I DSDSD V IVIVVgI D D A DS A D 2 0 2 0 4 6 一個增強型 PMOSFET 的 pCox W L 80 A V2 VGS th 1 5V 0 02V 1 柵極接 地 源極接 5V 求下列情況下的漏極電流 a VD 4V b VD 1 5V c VD 0V d VD 5V 解 根據(jù)題意 P EMOSFET 導通 VVVVVVV thGSSGGS 5 1550 1 2202 0 08 0 80 VC V mA V A L W oxp a 當時 由于此時VVD4 thGSDGGD VVVVVVV 440 P EMOSFET 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 2 2 1 2 2 1 115 15208 0 2 2 V mA DSDSthGSGSL W oxpD VVVVCI mA24 0 39 b 當時 此時VVD5 1 thGSGD VVVVV 5 15 10 P EMOSFET 處于臨界飽和狀態(tài) 5 3 02 0 15 1508 0 1 2 2 1 2 2 1 2 V mA DSthGSGSL W oxpD VVVCI mA mA 5243 0 07 1 49 0 c 當時 VVD0 VVDS5 VVVVV thGSGS 5 35 15 即 P EMOSFET 處于飽和狀態(tài) thGSGSDS VVV 502 0 15 1508 0 1 2 2 1 2 2 1 2 V mA DSthGSGSL W oxpD VVVCI mA mA 539 0 1 149 0 d 當時 VVD5 VVDS10 VVV thGSGS 5 3 即 P EMOSFET 處于飽和狀態(tài) thGSGSDS VVV 1002 0 15 1508 0 1 2 2 1 2 1 2 2 V mA DSthGSGSL W oxpD VVVCI mA mA 588 0 2 149 0 4 7 已知耗盡型 NMOSFET 的 nCox W L 2mA V2 VGS th 3V 其柵極和源極接地 求它 的工作區(qū)域和漏極電流 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a VD 0 1V b VD 1V c VD 3V d VD 5V 解 根據(jù)題意 則 0 SG VV0 GS V VVVV thGSGS 330 a 當時 VVD1 0 VVVV SDDS 1 0 thGSGS VV 40 N DMOSFET 工作于非飽和區(qū) 或三極管區(qū) 2 2 1 2 2 1 1 01 03222 2 V mA DSDSthGSGSL W oxnD VVVVCI mA59 0 b 當時 VVD1 VVVV SDDS 1 thGSGS VV N DMOSFET 工作于非飽和區(qū) 2 2 1 2 2 1 113222 2 V mA DSDSthGSGSL W oxnD VVVVCI mA5 c 當時 VVD3 thGSGSSDDS VVVVVV 3 N DMOSFET 工作于臨界飽和狀態(tài) 由于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則 2 2 1 2 2 1 32 2VVVCI V mA thGSGSL W oxnD mA9 d 當時 VVD5 VVVV SDDS 5 thGSGS VV N DMOSFET 工作于飽和區(qū) 由于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則 2 2 1 2 2 1 32 2VVVCI V mA thGSGSL W oxnD mA9 4 8 設計題 4 8 圖所示電路 使漏極電流 ID 1mA VD 0V MOSFET 的 VGS th 2V nCox 20 A V2 W L 40 解 由于 VVVVVVmAI thGSGDD 2 0 0 1 則 KR mA VV I VV D D DDD 5 1 05 又由于 MOSFET 處于飽和工作區(qū) DS V thGSGS VV 41 且 2202 0 20 V mA V A oxnC 40 L W 則 2 2 1 thGSGSL W oxnD VVCI 代入數(shù)據(jù)得 2 2 1 24002 0 1 2 GS V mA VmA 5 22 2 4 0 1 2 V mA mA GS V 得58 15 22 GS V VVGS58 1 2 因為 不符合題意 舍去VVGS42 0 58 1 2 thGS V VVGS58 3 58 12 又 則VVVVV SSGGS 58 3 VVS58 3 得 KR mA V I VV S D SSS 42 1 1 558 3 4 9 題 4 9 圖所示電路 已知 nCox W L 200 A V2 GS th 2V A 20V 求漏極電壓 解 已知 222 0200 V mA V A L W oxnC VV thGS 2 VVA20 a 由于 MOSFET 導通 假設 MOSFET 工作于飽和區(qū) 則 VVGS3 VV thGS 2 02010112 01 20 1 2 2 1 2 2 1 2 D V mA DSthGSGSL W oxnD IVVVCI D I 5 11 0 DD II 5 110 mAID1364 0 11 5 1 42 VRIVV DDD 27 7 10 由于 說明 MOSFET 確實工作在飽和區(qū) 假設成立 thGSGSD VVVV 27 7 b 由于 MOSFET 導通 假設 MOSFET 工作于飽和區(qū) 則 VVVV thGSGS 23 02020112 01 20 1 2 2 1 2 2 1 2 D V mA DSthGSGSL W oxnD IVVVCI D I 21 0 即 DD II 210211 D I mAID1818 0 11 2 VKmAVRIVV DDD 36 16201818 0 2020 由于 說明 MOSFET 確實工作在飽和區(qū) 假設成立 VVDS36 16 thGSGS VV c 由于 MOSFET 導通 假設 MOSFET 工作于飽和區(qū) 則 VVVV thGSGS 24 02020122 01 20 1 2 2 1 2 2 1 2 D V mA DSthGSGSL W oxnD IVVVCI D I 24 0 即 DD II4810 814 D I mAID5714 0 14 8 VKmAVRIVV DDD 57 8 205714 0 2020 由于 說明 MOSFEE 確實工作在飽和區(qū) 假設成立 thGSGSDS VVVV 57 8 4 10 在題 4 10 圖所示電路中 假設兩管 n Cox相同 VGS th 0 75V ID2 1mA 若忽略溝道 長度調(diào)制效應 并設 T1管的溝道寬長比 W l 是 T2管的 5 倍 試問流過電阻 R 的電流 IR 43 值 解 根據(jù)題意 T1 T2兩管的 Cox相同 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n VV thGS 75 0 21 2 5 1 L W L W D mAI 由于工作于飽和區(qū) 設 T2也工作于飽和區(qū) 則 111 TVVV thGSGSDS 2 22 1 2 2 12 1 1 thGSGSL W oxnD RthGSGSL W oxnD VVCI IVVCI 則 5 2 1 2 L W L W D R I I mAII DR 55 2 4 11 在題 4 11 圖所示電路中 已知 P 溝道增強型 MOSFET 的 VGS th 2 40 2 VA L W Cox p 1V 并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1 試證 對于任意 RS值 場效應管都工作在飽和區(qū) 2 當 RS為 12 5k 時 試求電壓 VO值 解 已知 P EMOSFET 的 VVC thGS V mA V A L W oxp 1 04 0 40 22 2 1 忽略溝道長度調(diào)制效應 1 證 由于 SSthGSGS VVVVVV 9110 SDS VVV 10 在任意 RS值時均成立 DS V thGSGS VV 因此 對于任意 Rs值 P EMOSFET 均工作在飽和區(qū) 2 當時 KRS5 12 SDS RIV 44 VKmARIVV mAI VRIVmAI mAImAI II IIIII IRIVVCI SDSO D SDSD DD DD DDDDD DSD V mA thGSGSL W oxPD 6 5 5 1245 0 45 0 4 14 15 1 45 0 15 1 08125025 156 258122525 156259 5 12 5 12904 0 904 0 11 21 2 2 2 222 2 1 2 舍去不符合題意時由于 得 4 12 已知 N 溝道增強型 MOSFET 的 n 1000cm2 V s Cox 3 10 8F cm2 W L 1 1 47 VA 200V VDS 10V 工作在飽和區(qū) 試求 1 漏極電流 IDQ分別為 1mA 10mA 時相應的跨導 gm 輸出電阻 rds 2 當 VDS增加 10 時 IDQ相應為何值 3 畫出小信號電路模型 解 根據(jù)題意 222 2 0102 0 2 101031000 47 1 1 8 2 1 2 1 V mA V A cm F SV cm L W oxnC N EMOSFET 工作在飽和區(qū)VVA200 VVDS10 1 當漏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