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pdf_第1頁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pdf_第2頁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pdf_第3頁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pdf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 1 卷第1 期 V 0 1 2 1N o 1 綏化師專學報 J o u r n a lo fS u i h u aT e a c h e r SC 0 1 1 e g e 2 0 0 1 年3 月 M a r 2 0 0 1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 劉桂蓮1吳松林2 1 綏化師專黑龍江綏化1 5 2 0 6 1 2 大慶高專黑龍江大慶1 6 3 0 0 0 摘要 本文明確了成語的含義 英語和漢語成語的區(qū)別 翻譯成語的方法 英漢四字格的翻譯 以及翻譯成語 時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英漢 互譯 成語 中圖分類號 H 3 1 5 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0 0 4 8 4 9 9 f 2 0 0 1 0 1 0 1 0 6 0 3 成語是人們多年來習用的一些定型的詞組或句 子 不能分割 即不可加詞 也不可減詞 成語的意義 往往不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直接組合 所以不能全都只 從字面的理解進行翻譯 要翻譯成語 必須徹底了解成語的含義 有的成 語長期以來在人民中流傳 如 七手八腳 拐彎抹角 t og i v eh i ma ni n c ha n dh ew i l lt a k ea ne l l 一得寸進尺 有的成語是直接從古典作品中摘引下來的 如 以珠 彈雀 引自 莊子 讓王 f l o w i n gw i t hm i l ka n dh o n e y 物產富饒之地 來自 圣經 有的成語是根據歷史 故事或古代寓言而來 如 杞人憂天 出自 列子 記載 的古代寓言 af l yo nt h ew h e e l 自以為有天大本事的 人 源自 了解成語的來源 對于理解原 義 進而進行互譯是有幫助的 就句法而言 英語與漢語的最大差別在于 英語 的句法強調 形合 而漢語句法則突出 意合 英語 句子的構建依靠各種各樣的連接詞 因此一個英語句 子無論多長 其層次有多復雜 由于有這些連接詞的 作用 句子內部的主從關系 邏輯聯(lián)系層次分明 一目 了然 英語句子的各種語法或邏輯關系都各自有各 種各樣的鏈環(huán)相接 少一個鏈環(huán) 句子就可能出現斷 處 句義就會模糊不清 相比之下 漢語的行文從表 層看 顯得松散些 句子的各成分之間并無明顯的連 接詞 句子內部的主從關系和各種邏輯聯(lián)系須從整旬 的內在連貫上去把握 去感悟 漢語句子的各種語法 或邏輯關系不需明確標出 句子的表層呈相互獨立或 隔離的一個個模塊 無論從語義或形式的哪個角度 來講 翻譯實踐研究都不能忽視這兩種語言文字的各 自特色 一 翻譯成語的方法 一 譯成相應的成語 若兩種語言存在相對應的 成語 含義相同 所用比喻 形象也一致 即可譯成相 應的成語o a sm u c hw i t hc o u r t e s ya sw i t hf o r c c 譯 成 軟磨硬闖 亂七八糟 譯為a ts i x c sa n ds c v c n s 二 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在翻譯過程中 有時碰 到一些漢語成語 如果完全直譯 不懂中文的人就對 疑問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全部意譯又失去了原文的想 象性 這時就采用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 使譯文既清楚 準確 又具有形象性 T h a t sc a r r y i n gc o a l st oN e w c a s t l e 譯成 把煤運到紐卡索 多 此一舉 朝秦暮楚 譯為S e r v et h eS t a t eo fQ i ni n t h em o r n i n ga n dt h eS t a t eo fC h ui nt h ec v e n i n g p l a y f a s ta n d1 s e 這種譯法有它的優(yōu)點 即原文的意義 收稿日期 2 0 0 0 一1 0 一1 7 作者簡介 劉桂蓮 女 黑龍江省綏化市人 綏化師專外語系副教授 1 0 6 萬方數據 和形象能最大程度地表達出來 但只有一定的成語 才有必要這樣譯 這種譯法也有它的缺點 即不能用 皎簡練的形式表達原文的意義和形象 譯文羅嗦冗 長 有傷原文簡潔有力的風格 在翻譯這類成語時 匣特別注意用最少的字去表達原文的豐姿 如果估 阡讀者根據上下文關系能夠理解直譯的英文 就不必 蔣加意譯 如果原文成語的形象性已基本消失 還是 采用意譯為妙 三 用直接意義譯出 若兩種語言中沒有相應的 成語 有時可采用直譯的辦法 按原文的形象 比喻 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進行翻譯 嘔心瀝血 譯為 w o r ko n e sh e a r to u t a r m e dt ot h et e e t h 譯成 武 裝到牙齒 直譯最能把原文的形象和民族色彩表現 出來 使外國讀者感到新鮮 生動 活潑 大開眼界 也 能擴大自身的詞匯和表達方法 直譯的缺點是 如果 直譯太多或不當 則適得其反 使讀者感到滿篇裝腔 作勢 或者晦澀難懂 或者滑稽可笑 語言支離破碎 因此 要防止兩種傾向 既反對一概抹殺原文的民族 色彩 也反對強加于人 四 用意譯形式譯出 有一些成語 如果直譯行 不通 不能達意 也不能使譯文通順 又沒有現成的能 表達同樣內容的成語 包括意義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成 語 如果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又顯得句子太長而沒有 必要 這時可考慮采用意譯的方法 意譯的好處可傳 達原文的基本內容 又可使譯文通順 缺點是有損原 文的想象性 I t s1 0 n g1 a n et h a th a sn ot u m i n g 譯 成 否極泰來 天無絕人之路 泰然自若 譯成 a s o Ia sac u c u m b e r o 無論漢語或英語 成語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 象 對成語的翻譯既要有原則性 又要有靈活性 詞 典可以幫助解決一些困難 但由于詞典上釋義有時不 夠完全 沒有上下文聯(lián)系 所以不能全靠詞典來翻譯 作品中的成語 要根據上下文聯(lián)系 根據具體情況來 翻譯漢語成語 雖然有大量的成語可以借用 但由于 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不一樣 兩國語言和歷史發(fā)展的 背景不盡一樣 所以 每個成語的感情色彩和修辭色 彩以及引起的聯(lián)想也不一樣 如果稍不注意 就會把 本來形象鮮明 音律和諧 言簡意賅和民族色彩濃厚 的成語譯成平淡無奇 乏味 陳腐的死語言 或出現譯 成晦澀難懂 怪腔怪調 累贅松散 詞不達意 使人誤 解的胡譯 二 英譯漢四字格的翻譯 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詞語搭配習慣 漢語中的四 字格便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 四字格由四個詞素 構成 通常分為前后兩部分 兩部分之間的語法關系 可以是主謂 動賓 偏正或并列關系 因此 四字格又 可分為主謂詞組 動賓詞組 偏正詞組或聯(lián)合詞組 從結構上看 四字格可分為自由詞組和固定詞組 自 由詞組是臨時組成的 可隨意拆散 重新組合 固定詞 組則是一個整體 不能拆開使用 其中的任何詞語都 不能隨意更換 在漢語四字格中 還有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關 概 括性極強的政治俗語簡稱 在翻譯這類詞組時 需要 將其指稱意義譯出 最好將簡稱還原成全稱 否則 會 令英語讀者莫名其妙 盡管還原后的譯文不如原文 簡潔 但體現了原文最基本的功能 即信息功能 四字格在漢語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許多成 語 經反復錘煉 排偶對仗 起伏跌宕 抑揚頓挫 言簡 意賅 給人以美感 其特點是 1 簡潔 C l a p p i n gm e t i m i d l yo nt h es h o u l d e r h eu s h e r e dm eo u ti n t ot h e c o l dw i n t r ya i r b l u ew i t ht w i l i g h t 他靦腆地拍拍我的 肩膀 送我出門 外面寒氣凜冽 暮色蒼茫 2 生動 W a t c h i n gac o a s ta si ts I i p sb yt h es h i pl i k et h i n k i n g a b o u ta ne n i g m a T h e r ei s i t sb e f o r ey o u s m i l i n g f r o w n i n g i n v i t i n g g r a n d m e a n i n s i p i d o rs a V a g e a n da l w a y sm u t ew i t ha na i ro fw h i s p e n g 眼望一片 海岸從船旁滑過 真像是在猜謎一樣 那海岸呈現在 你面前 時而笑顏可親 時而愁容滿面 時而旖旎誘 人 時而宏偉壯美 時而丑不忍睹 時而枯寂乏味或是 荒野蒼涼 處處都是沉默不言 帶有一副私下低語的 神姿 3 講究聲音效果 成對地使用四字格構成排 比對仗 讀來鏗鏘有力 富有節(jié)奏 0 u rG o o ds o c i e t y i sd i s f i g u r e db yh u g eb l e m i s h e s e n t r e n c h e dp o V e r t y p e r s i s t e n tr a c i a lt e n s i o n t h eb r e a k d o w no f t h ef a m i l y a n ds t a g g e r i n gb u d g e td e f i c i t s 我們這個美好的社會 因存在大量的污點而變得丑陋 難以消除的貧困現 象 曠日持久的種族對立 分崩離析的家庭細胞 駭人 聽聞的財政赤字 四字格廣泛地應用于漢語的各種文體 其用法 1 0 7 萬方數據 靈活 可作句中各種成分 也可充當小句 英譯漢時 除有定譯的成語外 還得視上下文而定 四字格的翻 譯往往還要顧及其結構 包括如下四種結構列述 主 謂詞組一羽毛豐滿 f u l l f l e d g e d 動賓詞組一走漏 風聲 h i tah o l e 偏正詞組一隨意小酌 1 i g h ts n a c k s a r er e a d yo nr e q u e s t 并列詞組一甜而不膩 a g r e e a b l e s w e e t n e s s 四字格涵義深刻 構型短小 生命力強 表現力 強 具體地說 它的作用在于 1 有助于譯文筆墨經 濟 以少勝多 四字格是經過反復錘煉 相沿習用而 成型的 寥寥四字 言簡意賅 在忠實于原文的內容 和風格的前提下 恰當采用 譯文就會顯得貼切 具有 高度概括力oT h e yo v e r w h e l m e dt h ep 0 1 i c ea sm u c h w i t hc o u r t e s ya sw i t hf o r c e 他們軟磨硬闖 沖破了警 察的阻攔 2 有助于譯文生動活潑 形象鮮明 四字 格很多是憑借一定的積極修辭手段構造的 以實指 虛 具體生動 形象鮮明 運用恰當 有助于再現原文 的語感 情態(tài)和形象 增加譯文的感染力 H ew a s s t r u c kb yh e rp o w e r f u lp r o f i l c h e rr i c hb l a c kh a i r f a l l i n gf r e e l yo n t oh e rs h o u l d e r s t h ei n t e n s i t yo fh e r d a r ke y e s 他一下子為她的出眾長相所傾倒 她一頭 烏發(fā)披肩 飄逸瀟灑 一雙黑眸炯炯有神 3 提高譯 文語言的整齊勻稱和韻律感 具有語音上的美感 給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而提高譯文語言的節(jié)奏感 T h es e at h u n d e r e do n o v e ra n dp a s t a n da si tr o a r e d b yi tr e v e a l e dah i d e o u ss i 曲t 壁涸鐾靂 隆隆滾垂童 塑 1 0 8 涌波濤 呼嘯喧鬧了一陣后 一片慘狀頓顯眼前 三 翻譯成語時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翻譯成語時要準確反映原義 準確是翻譯成語的 原則性 但要把成語譯好 不能依靠辭典 應根據文 章的上下文 不同情況采用不同譯法 這是翻譯的靈 活性 翻譯成語時要主動 不要被動 必要時可以減 字 也可以加字 也可以有加有減 這也是翻譯中的靈 活性 之所以有必要在某種情況下加字 這是因為考 慮到讀者的實際情況 為了照顧不了解他國歷史 背 景 風俗習慣的讀者 有時是為了使行文更為流暢 有 時是為了把原文含有的深刻意義和鮮明的形象表達 出來 翻譯成語時 也要注意不要引用已失去生命力 的成語 但如果稍加改變 使陳舊的成語復活 為我 所用 也值得提倡 翻譯成語時 除了注意譯出原語的民族色彩 有 些成語有褒義 有些含貶義 有的褒貶均可 翻譯時要 分清楚 也要注意成語語氣的輕重 還要使譯文保持 原文風格的雅或俗 成語也分古雅和通俗語言 在翻 譯時要盡量保持原文的風格 原文是古雅的典故 譯 文也要從結構或用詞上譯得 雅 些 原文是通俗的口 語或民間傳說 譯文也要 俗 一些 另外 要注意使 譯文簡潔 流暢 盡量譯出原文的形象 責任編輯史好文 萬方數據 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試談英漢互譯與成語翻譯 作者 劉桂蓮 吳松林 Liu Guilian Wu SongLin 作者單位 劉桂蓮 Liu Guilian 綏化師專 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吳松林 Wu SongLin 大慶高專 黑 龍江 大慶 163000 刊名 綏化師專學報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OLLEGE 年 卷 期 2001 21 1 引用次數 0次 相似文獻 10條 相似文獻 10條 1 期刊論文 葉麗珍 Ye Lizhen 英漢成語和諺語中的動物形象 從文化角度談英漢成語和諺語中動物形象的喻義 及互譯 賀州學院學報2008 24 3 文章從文化內涵角度討論英漢成語和諺語中動物形象的比喻意義的相似 相異和相同點 在對照和比較英漢成語和諺語中動物形象的文化內涵及其喻 義的基礎上 簡單地介紹了幾種翻譯英漢成語和諺語時較為適用的翻譯法 認為只有深刻了解并熟知動物詞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豐富的文化內涵 采用靈活 多樣的翻譯法 才能忠實地傳達原成語和諺語實際運用的比喻意義 使譯文傳神達意 2 期刊論文 康康 從語境視角看英漢修辭互譯 科技信息 學術版 2007 27 通過對修辭學中的語境觀進行初步分析 探討了修辭中切合語境的重要性 進而在此基礎上重點討論了英漢修辭互譯過程的語境切合問題 通過修辭的 言內和言外語境兩方面的舉例分析 說明了在英漢修辭互譯中正確理解語境并做到語境切合是關系到翻譯成敗的關鍵因素 3 期刊論文 陳曦 論英漢詩歌互譯中的對應問題 現代企業(yè)文化2008 3 詩歌是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的語言藝術 在詩歌翻譯中 意境的有效傳承依賴于其音 形 意的理想對應 文章以若干譯文為例 分析了英漢詩歌互 譯中 對應 的重要性及一些技巧 4 學位論文 胡慶洪 從跨文化交際看英漢詩歌互譯 2004 隨著翻譯研究的深入發(fā)展 大多數翻譯研究者逐漸認識到翻譯活動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轉換活動 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活動 如功能派的漢斯 威密爾 就把翻譯看成是跨文化交流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瑪麗 斯內爾 霍恩比進一步認為翻譯活動不再是兩種語言間的轉換 而是兩種文化間的交流活動 克里 斯蒂安 諾德認為翻譯就是不同文化的比較 作為翻譯研究派主要代表的蘇珊 巴斯奈特和勒菲弗爾甚至把文化視為翻譯的基本單位 主張文化研究應該 轉向注重翻譯現象的研究 基于翻譯研究中此種認識的轉變 作者認為翻譯活動 尤其是詩歌翻譯也必然會受到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影響 進而體現出跨文化 交際活動的基本特征 在探討文化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礎上 作者認為跨文化交際或交流活動主要呈現為同化 異化和交融三種模式 在此基礎上 作者進 而指出在英漢詩歌翻譯活動中也相應地存在著 背離 偶合與交合 三種基本模式 結合詩歌的形式和意象 在對比分析英漢詩歌翻譯實例的基礎上 作者 認為交合模式將是實現跨文化交流活動的主要模式 從而也是英漢詩歌互譯的主要模式 只有交合模式才能揭示翻譯作為跨文化交流活動的本質 才能認識 翻譯之所以存在的必然 同時 也有助于消解翻譯界中長期存在的歸化和異化之爭 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翻譯即是改寫原作的觀點 5 期刊論文 蔡榮壽 王圓 英漢俗語互譯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譯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7 14 3 俗語 產生于民間并廣泛流傳 是可以體現民族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 但是 其涉及到的文化缺省卻給俗語的翻譯帶來了困難 我們認為 在英漢俗語互 譯時 要解決文化缺省的問題 可以借助一些翻譯方法來化梗阻為通順 從而達到貌合神不離的目的 6 期刊論文 劉顯才 英漢遠近稱指示詞互譯對比研究綜述 柳州師專學報2004 19 1 英漢遠近稱指示詞互譯時既對等又不對等 據統(tǒng)計 在漢語語篇中 這 使用的頻率要高于 那 英語語篇卻與此相反 究其原因 有的學者從語篇照應用 法上做出解釋 有的從心理因素的視角去探討 然而 語言受文化的制約 應從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來剖析產生在漢語語篇中 這 使用頻率高于 那 的根源 7 期刊論文 吳揚才 英漢雙關語及其互譯 常德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1 26 2 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雙關語 雙關語是使用音同義不同或同形異義詞的一種修辭手段 雙關語可分為諧音雙關和詞義雙關兩大類 雙關語的主要修辭效 果在于諷刺和幽默 翻譯雙關語的方法有直譯法 意譯法和注釋法等 8 期刊論文 趙增韜 英漢雙關語及其互譯 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2 12 3 雙關語即用一個詞同時暗含兩種或多種不同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 著重介紹了英漢雙關語的主要種類 各自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異同 漢語與英語之 間存在著差異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