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3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課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寫的一篇隨筆短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qū)懽?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shù)的完美。下面就是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咬文嚼字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語文咬文嚼字教案一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借鑒吸收。 2.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的主張。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 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搖曳多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和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一提到“咬文嚼字”,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的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 二.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yè)后,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yè),轉(zhuǎn)入倫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詩論、談美書簡等。其中談美書簡我們是應(yīng)該讀一讀的。 三.解題: 請學生把課前預(yù)習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說出來: “咬文嚼字”這個成語的含義是: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 這不是一個好詞,貶義。朱光潛卻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這是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 昨天讓大家預(yù)習了,請一位同學把你劃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說出來,并告訴大家課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 課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朱先生是貶詞褒用,他認為,在閱讀和寫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更具體地理解或表達思想感情。這也是我們以后閱讀和寫作應(yīng)該努力的方向(學生齊讀第三段)。 在朱先生看來,“咬文嚼字”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具體咀嚼揣摩呢? 從第八段第一句話“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笨梢钥闯?,作者是用例證法說明道理的。請大家先閱讀1-5段,看作者舉了哪些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四.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了五個例子,我們一個個來看,看它們分別說明了說明道理。 (一)分析第一個例子: 第一組例子,關(guān)于“是”和“這”。先體會一下感情,學生自己讀如下句子: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里倒涎!你這你這你是賤人!你是淫婦!你是你是大蟲口里倒涎!你是你是 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這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你是個好不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學生讀后談?wù)劯惺?,教師明確: 前三個,不論“是”“這”怎么好,“這”字表現(xiàn)力都好一些。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是句式已經(jīng)變化。而且“你這”一般都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表示強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罵人時,所以郭沫若后來改的句子不僅不通,意思也不對。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 第四個例子,“是”表假定語氣,“這”則沒有。因此咬文嚼字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不可濫改,否則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積極意義了。 “你這”表示堅決的判斷極端的憎惡強烈的情感,“你是”不帶情感判斷。 “你是個好小子。”假定語氣。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結(jié)構(gòu)不同,不合邏輯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guān),句式不同,不同意味。 (二)分析第二個例子: 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學生回答。 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分析的,明確: 原文“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 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之意。 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 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但必須補充一些“情境”材料,因為這里不可以僅用“意味”“情感”來解釋。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終不能復入石矣”。因此這段內(nèi)容,只可保留原貌,不可刻意簡潔的。 這談的是文字的簡和繁的問題。文字是否精煉,不是以字數(shù)多少為標準,應(yīng)該以能否準確表現(xiàn)事物特點、準確表情達意為根本。司馬遷的文字確實做到了劉勰所說的“字不得減”,王若虛的刪改使原文的“味”全沒了。古人有“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兩種用筆的方法:一部水滸傳,洋洋灑灑近百萬言,作者卻并不因為是寫長篇就濫用筆墨。有時用筆極為簡省,最出色的要數(shù)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那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緊。”一個“緊”字,突出了雪下的力度、密度和速度,一個字就抵得上千言萬語,千軍萬馬。魯迅先生贊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同一部水滸傳有時卻又不避其繁??醋髡邔戶斨巧钊蛩梨?zhèn)關(guān)西。鼻上一拳,“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眼眶際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從味覺寫,從視覺寫,從聽覺寫,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單從字面上求簡,這三拳只須說“打得鮮血迸流,烏珠迸出,兩耳轟鳴”,便足夠了。然而簡則簡矣,卻走了“神韻”,失掉了原文強烈地感染讀者的魯智深伸張正義、懲罰惡人時那痛快淋漓勁兒。所以什么時候“潑”,什么時候“惜”,大家應(yīng)該有所啟發(fā),以后寫作時下筆可要斟酌一番。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guān),繁簡不同,不同意味。 (三)分析第三個例子: 1.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還有味道嗎?世人與錢鐘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a.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作者發(fā)常人發(fā)未發(fā),不走舊路,不恭維定論,獨抒新見,分析了“推”的妙處。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diào)和的就用哪一個字。用“推”或用“敲”表達各自不同的意境。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啟示: 一千多年人們都認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為所動,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位名人說過,懷疑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這才是關(guān)于“煉字”的例子。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guān),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五.總結(jié)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guān)系。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繁簡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六.分析第二部分: 以上部分舉了三個例子分別說明句式不同、繁簡不同、字眼不同,意味和意境也不同。6-7段也舉了兩個例子,我們看作者舉這兩個例子又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 作者在這一部分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善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蘇軾的惠山烹小龍團中,“天上小團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正是因為蘇軾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把“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聯(lián)起來,從而使詩句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xiàn)之中,顯得豐富,比直接說更有韻味。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句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十分之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那還會有這樣的想象嗎?(用書上的詞語)這就是點鐵成金。 另一個是濫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就是“套板反應(yīng)”。 問: 1.產(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的弊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明確: 和創(chuàng)作的動機是仇敵。 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下面請大家看一個“套板反應(yīng)”的示例: 這一天,朱祁鎮(zhèn)(明英宗)見了一位特別的客人,這位特別的客人叫朱瞻繕,是朱祁鎮(zhèn)的叔叔,他正是當年傳言中要來京城接任皇位的人。 為了打消朱祁鎮(zhèn)心中的疑慮,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來到京城說明情況。賓主雙方舉行了會談,會談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舉行,雙方回顧了多年來的傳統(tǒng)友誼,并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朱瞻繕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鎮(zhèn)不可分割的財產(chǎn),表示將來會堅定不移地主張這一原則。朱祁鎮(zhèn)則高度評價了朱瞻繕所做的貢獻,希望雙方在各個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這是一個套板的套板,我們?yōu)槭裁从X得可笑?因為這樣的文字我們常能看到,是模式化的*,不生動。 2.作者認為人們?yōu)槭裁慈菀桩a(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yīng)”? 明確: 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 遇事往深一層想。 3總結(jié): 善用:意蘊豐富點鐵成金(正面) 聯(lián)想意義 濫用:套板反應(yīng)毫無新意(反面) 七.分析最后一部分: 剛才大家都說的非常好?,F(xiàn)在我們對五個例子各自要表達的觀點都很清楚了。其實這五個例子都是圍繞“咬文嚼字”。(重復五個例子的道理) 學生齊聲朗讀“我希望”后的話,說說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yīng)有謹嚴的精神。 b.必須勤奮。 c.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八.總結(jié)全文: 教師總結(jié): *應(yīng)該是“作”出來的,不能老是“走熟路”。時常有學生問我,寫作文有沒有竅門,作文怎樣才能得高分。我常常不知怎樣回答。因為他們所期待的“竅門”絕不是我所要說的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多讀多練、提升情感,他們希望我給他們一個“公式”,像做數(shù)學題那樣往里一套,答案出來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套板心態(tài)”。按照“公式”寫出來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我想,大家還是應(yīng)該記住朱先生的那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做什么不要太急功近利,認認真真做應(yīng)該做的事。閱讀鑒賞、寫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徑。 請大家回去后再讀咬文嚼字,我想應(yīng)該會有新的啟發(fā)的。 九.布置作業(yè): 1.思考:*的思想內(nèi)容對你的閱讀和寫作有什么啟示?(不少于3條) 2.思考:從*的寫作特點中你獲得了哪些寫作的啟示?(不少于2條) 3.完成課后練習二和四 語文咬文嚼字教案二 一、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的脈絡(luò)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歸納概括*所用材料,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并能在品味語言時形成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領(lǐng)會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guān)系的主張,明確“咬文嚼字”的真實含義。 4.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5.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的謹嚴精神。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和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設(shè)計思路】 這篇*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qū)懽?,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shù)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咬文嚼字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shè)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歇后語:口吃報紙|書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燈謎:書蟲|啃書|秀才會餐-咬文嚼字 故事導入: 1930年5月,閻錫山、馮玉祥結(jié)成反蔣聯(lián)盟,發(fā)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zhàn)。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兩支部隊預(yù)定在豫、晉交界處的沁陽會師,以求一舉聚殲河南的蔣軍。可是,由于馮玉祥的參謀在擬制命令時,誤將“沁陽”寫成了“泌陽”,這場戰(zhàn)爭就沒能在原計劃的河南省的“沁陽”境地開戰(zhàn),而是弄到了河南省的“泌(b)陽”。沁陽在河南的西北部,即黃河以北,而泌陽則在河南的西南部,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結(jié)果,馮玉祥的部隊誤入泌陽,殆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馮閻聯(lián)軍處處被動,最終導致了這場戰(zhàn)爭的失敗。后人就戲稱這場中原混戰(zhàn)是“敗在一撇上的戰(zhàn)爭”。若不是多了這一撇,或許中國歷史的部分章節(jié)就要改寫了。 可見這一字之差就可以使你所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相差萬里,所以,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就一定要養(yǎng)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態(tài)度,在寫作的時候細細錘煉,朱光潛先生就把這種錘煉稱為“咬文嚼字”。 解題: 那“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呢?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推敲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意思: 形容過分斟酌、推敲字句,現(xiàn)在多用來諷刺死摳字句、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的人,有時候也用于諷刺當眾講話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 作家作品: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F(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wù)長。畢生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等。 走進課文: (一)請同學們用五分鐘的時間自行瀏覽*,思考并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1、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解說咬文嚼字的呢?用文中語句回答(第三段)。 “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這就是說,作者在這里貶詞褒用,賦予這個成語新的意義,認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謹言精神。 2、*的觀點性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什么?(第八段) (1)應(yīng)該有運用文字所應(yīng)有的謹言精神; (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注:*的基本觀點在第三段也有(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3、*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彼此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一5),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效果,強調(diào)咬文嚼字的實質(zhì)是思想和感情的調(diào)整。 郭沫若改臺詞(句式改變) 王若虛改句(字數(shù)增減) 韓昌黎改詩(字眼不同) 第二部分(6一7),正反說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字義聯(lián)想(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誤用字義聯(lián)想(“套板反應(yīng)”) 第三部分(8),是*的小結(jié)部分,點名了*的主旨。(點明咬文嚼字的目的,對文學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關(guān)系:可以看出第一部分講的是什么是咬文嚼字,第二部分寫怎樣才能做到咬文嚼字,第三部分寫咬文嚼字的目的,三者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順序。 (第二種分法分四個部分:自然段是*的第一部分,寫“煉”字的重要性。 自然段是*的第二部分,寫文字的改動關(guān)系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然段是*的第三部分,寫文學寫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聯(lián)想意義。 自然段是*的第四部分,總結(jié)全文,提倡人們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咬文嚼字。)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一5): (1)找出其中所舉的例子并思考這些例子說明什么道理。 郭沫若改臺詞: “你是沒骨氣的文人!你這沒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你是”與“你這”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句式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前為判斷,后為感嘆。從后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語境中“你這”會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大半表示深惡痛絕,表現(xiàn)著強烈的情感,一般用在罵人的時候,不適合用在贊美的情景中。和“有”性質(zhì)完全不同,“有”在這里表示陳述,沒有情感的變化。 啟示:由此例看來,我們一定要慎用字詞,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八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這個例子說明連郭沫若這樣的大家用好一個字也要頗費周折,甚至有些地方用得不妥,可見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我們在閱讀和寫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仔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 王若虛改史記: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翻譯:李廣出外打獵,看見草中的石頭,以為是虎就射去,箭頭沒入石中,近看原來是石頭。于是又重射,卻再不能射進石頭里了。要注意重點詞語“以為”:把當做;“因”:于是;“終”:終究。)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王若虛把“三石”去掉,簡潔多了,但卻比原文少了韻味。“見草中石,以為虎”并不是“見草中有虎”。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了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了。 由此例可見,*并不是字數(shù)越少越好,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字數(shù)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的好壞,主要是意味、表達效果,而不在繁簡。所以用簡用繁,需要我們斟酌。(八字:字數(shù)不同,意味不同) 韓愈、賈島“推敲”: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庇窒胗谩扒谩弊?來替換“推”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吹降娜烁械胶荏@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一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都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因為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驢馬回家,一同談?wù)撟髟姷姆椒?,互相舍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韓愈代替賈島定“敲”字,歷來傳為美談?!傍B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眱删?,抓住了萬籟俱寂中,老僧(或許正是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這一轉(zhuǎn)瞬即逝的現(xiàn)象,來刻畫環(huán)境之幽靜,以鬧襯靜。有了敲門的動作和聲響更顯出四野的靜謐荒寂,不露痕跡的切中了題目中的“幽居”二字。而“推”字“自掩自推”的“冷寂”,不僅讓“鳥宿池邊宿”顯得無理,意蘊也淺的多。 作者不盲從,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推”字寫的是獨自步月歸寺的冷寂場合,而“敲”寫的是月夜訪友的熱鬧場合?!巴啤惫倘伙@得魯莽一點,而“敲”就顯得他拘禮些。所以選“推”還是“敲”重要的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和全詩調(diào)和的”。 由此可見,*中字眼不同,意境也就不同,我們錘煉文字不能光從字面上著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達的感情。 (“敲”: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剝啄有聲,打破岑寂,平添攪擾?!巴啤保鹤匝谧酝?,獨往獨來,自有一副胸襟氣度;冷寂,無聲。)(八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2)作者舉以上三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慕雷?找出文中的原話來回答。 以上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耙慕雷?,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nèi)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這就是我們無論閱讀還是寫作時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 (三)拓展訓練:煉字 (1)為下面的詩句添加動詞突出特征:學生先說出答案及原因,老師再來講解。 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蘇軾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黃庭堅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明確:“輕風”徐徐,若有若無,使“細柳”動態(tài)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態(tài),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胺觥弊钟职扬L人格化了,給人一種柔美之感。 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jīng)輝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意境。 (2)你認為填入哪個字能準確地體現(xiàn)詩題中的“早”字?(數(shù)、一),說明原因。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 明確:“一” 梅花開于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于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從而傳達出準確的詩意。 詩人鄭谷把齊己詩中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深為嘆服,便拜鄭谷為“一字師”。 第二課時 故事導入: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飯。甲說:“吃在中國?!币艺f:“在中國吃?!北麆t長嘆曰:“在吃中國?!?體會這三個人所說的話的不同意味。(學生討論) 明確:“吃在中國”說的是:食文化在中國。“在中國吃”意思是:想吃美食,到中國去!“在吃中國”是動賓短語,作家感嘆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揮霍國家財富,吃窮了中國,針砭深刻!可見短語變序,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含義。這就是我們要“咬文嚼字”的原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樣“咬文嚼字”。 進入課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6、7) (1)請同學們看看6、7兩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其中的關(guān)鍵句來回答。(2)請同學們找出6、7兩段里面所舉的例子, 第6段: “煙”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 直指意義-燃燒體冒煙 聯(lián)想意義-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 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a:詩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 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b: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 品茶,賞月 c:詩中表達詩人什么的情趣? 獨處清凈,安享自然,怡然自樂。 d: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對偶 明確:說明善于運用聯(lián)想意義,會使*更加豐富、有蘊藉。 (聯(lián)想的意義比直指的意義更意蘊豐富,更適合文學的語言?!疤焐闲F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蘇軾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把“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連起來。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就顯得很平庸,不會有這樣的想象。) 第7段: 請同學們思考什么是套板反應(yīng)?有什么弊端? 明確:套板反應(yīng)是運用詞的聯(lián)想意義時,看到一事物立即聯(lián)想到一些套語濫調(diào),并毫不斟酌的使用它們,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文中有) 前面對“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引用了一系列的例子: 王嬙、西施-“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很多,學問淵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 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 敘別離-柳岸灞橋(灞橋:橋名,本作霸橋,在長安東,漢代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做買賣都有-端木(即子貢,孔子的弟子。他“能言善辯,善經(jīng)商,家累千金”。)遺風 用鉛字排印書籍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殺青(古人著書寫在竹簡上,為了便于書寫和防蟲蛀,先把青竹簡用活烤干叫殺青。后來泛指寫定著作。) (聯(lián)想意義如果進入習慣,就會讓你只想起一些套語濫調(diào),而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最后就會形成“套板反應(yīng)”,與藝術(shù)無緣。套板反應(yīng)的弊病在于它束縛了語言的判斷,也束縛了思想情感的鮮活表現(xiàn),是文學創(chuàng)新的仇敵,是一切文學向前發(fā)展的障礙,就讀者來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所以我們不能進入套板反應(yīng),要養(yǎng)成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的謹言精神,要“唯陳言之務(wù)去”:讓語言跟著思想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二)分析第三部分(8) 1、什么是“咬文嚼字”?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樣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 什么? 明確:(1)咬文嚼字就是運用文字所應(yīng)有的謹嚴態(tài)度。 (2)因為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所以要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 (4)目的是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原文: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主旨句。) (三)主題: *標題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義來講,咬文嚼字含有貶義,說的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即過于斟酌字句,或說死摳字眼兒而不顧及精神實質(zhì)的現(xiàn)象。作者在這里是貶詞褒用,借以說明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閱讀方面“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闡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四)能力提升 請同學們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當?shù)脑~語并說明為什么。 牙買加百米飛人博爾特以9秒58這一令人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百米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成為了歷第一位三次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的巨星。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總結(jié):驕傲;自豪;令人嘆服;快的讓你不敢相信,以致頭暈眼花。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明確:“眩暈” 總結(jié):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么?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chuàng)意,前提是要腦子里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里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diào)都想不起來,還提什么創(chuàng)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里,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同時要從實際出發(fā),多觀察留心身邊的事物,生活之樹是常青的,一棵樹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真正認識事物的特點,語言也就新了。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不能懶,不能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要刻苦自勵。也希望大家再以后的寫作中能有這樣一種勤奮的態(tài)度。 (五)拓展探究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找出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談?wù)剝晌闹髦际欠衩堋?中心論點: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zhì),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是否矛盾: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diào)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zhì),不要囿于表面現(xiàn)象。前者側(cè)重寫,后者側(cè)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復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zhì)、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tài)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語文咬文嚼字教案三 教學目的:1、學習領(lǐng)會*所說的咬文嚼字的方法 2、培養(yǎng)閱讀寫作“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的精神 3、學習評價*觀點,培養(yǎng)勇于質(zhì)疑,不盲從的精神 4、學習*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2、揣摩、學習*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研討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會咬文嚼字。 教學程序 一、引入課文 1、由蘇小妹填字的故事,引入“咬文嚼字”。 蘇東坡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妹妹,叫蘇小妹。一次,她出了一個填字游戲,讓 蘇東坡在“輕風”和“細柳”、“淡月”和“疏梅”之間加入最恰當?shù)膭釉~。蘇東 坡不假思索就答:“不妨加搖、映二字,寫成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聽罷搖頭。蘇東坡略加思索,又說:“那么,家舞、隱二字呢?改 成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如何?”蘇小妹仍然搖頭。坐在一旁的黃庭堅 不禁問道:“那你說用什么字?”蘇小妹脫口而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請大家將這三組動詞作個比較,到底哪組好,為什么?引導揣摩: “搖”、“映”二字太平直,缺少詩意。 “舞”字較“搖”字形象,有情趣,有美感;用“隱”字更準確,因為當時 是“淡月”,映照的又是“疏梅”,梅枝上疏朗的白梅,在淡月下看不真切,故而 “隱“。 第三組用“扶”字,比用“舞”字準確,因為是“輕風”,用“舞”字,擺 動的力度似乎太大,而“扶”字,仿佛輕風扶著細柳在輕輕地蕩秋千,既準確 又富有情趣。一個“失”字更是用得奇崛,“淡月隱疏梅”,似乎是月亮有意地要 藏起梅花,“淡月失疏梅”,則是月亮覺得丟失了梅花,驚奇地在尋找呢 蘇氏兄妹討論的問題,在古詩創(chuàng)作中叫“煉字”,又叫“推敲詞語”。推敲一 詞由何而來? 2、讀課后資料“推敲”的來歷、王安石推敲詩句 讓學生品味“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中“綠”字的妙處。明確:“到”、“過”、 “入”三字都平庸,“滿”字雖然強調(diào)了春意之濃,卻毫無美感。而一個“綠” 字,不僅有鮮明的色彩,而且似乎能讓人感覺到春天到來,滿山遍野的樹木花草 逐漸邊綠的過程,有動態(tài)感,十分生動形象。 這種推敲詞語,我國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把它叫做什么? 二、理解課題 1、“咬文嚼字”一詞的詞典義:新華成語大詞典:“過分地斟酌字句?!?漢語成語詞典:(1)過分地斟酌詞語;(2)喜歡掉書袋,即賣弄文采(3) 可見,“咬文嚼字”一詞,是個貶義詞,可是作者在*中是不是把它做貶義詞 用呢?顯然不是,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用“斟字酌句”、“推敲詞語”這樣的詞做 標題,而用“咬文嚼字”一詞?揣摩一下,這個詞用做*標題,有什么意味? 2、揣摩標題意味。 明確:此處作者不是用該詞的字典義,而是突出這一成語的四個語素義。一 “咬”一“嚼”,突出了反復品位反復揣摩語言的意味。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運用語言要反對陳詞濫調(diào),力求創(chuàng)新的觀點,這個詞語做 標題,就是創(chuàng)新的一個范例。 三、理解課文中的咬文嚼字的實例。 1、比較嬋娟罵宋玉的話: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2、比較史記李廣射虎同金若虛在史記辯惑里的刪改。 補充比較:杜牧七絕清明和改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時節(jié)雨 路上行人欲斷魂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遙指杏花村 通過兩個例子明白簡潔同生動形象關(guān)系的把握,推敲詞語要適合表情達意 的需要。 3、理解蘇軾惠山烹小龍團詩句運用詞語聯(lián)想意義的妙處。 4、比較下列兩例描寫女子美貌的句子: 此女子柳腰桃面,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 東家之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著朱則太赤 你覺得哪句描寫的女子更美,為什么? 聯(lián)系學生作文中的人物描寫,使之明白使用語言力求創(chuàng)新的道理。 四、小結(jié)推敲詞語常用方法 學生談體會,然后歸納。 板書:由此及彼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推敲 由表及里符合*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了解并評價*論述的道理 教學程序 一、理解課文主要觀點 1、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學生看書體會,*作為一篇“美學文學論文”的寫作特色。明確:在列舉大量的實例的基礎(chǔ)上來論證自己要說明的道理。 2、重點閱讀課文第三段,理解本段所闡明的道理,以及著段在*結(jié)構(gòu)中所起的作用。 全班學生集體朗讀這一段,再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歸納其中論述的觀點。 明確:此處可分兩層,1、2、3、句論述一層意思,4、5、6、句論述一層意思。 從一層的三句話中,可歸納出觀點:對文學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二層觀點歸納:咬文嚼字,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感情。 再看這一段在*中結(jié)構(gòu)上起的作用:承上啟下。第一層就前兩段所舉例子,說明閱讀寫作要咬文嚼字的道理;后一層啟下,統(tǒng)領(lǐng)后文要論述的觀點。 3、完成課后第一大題,已經(jīng)完成了其中的一小題,學生繼續(xù)完成2、3、4題。 學生默讀后文,在每一段中劃記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然后根據(jù)本段內(nèi)容, 歸納出這一段的主要觀點。 討論每段內(nèi)容,的出結(jié)論。 5段,表達觀點的句子有:“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內(nèi)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理解5段內(nèi)容,看哪一句最符合本段觀點,作出概括。明確:就本段列舉的例子,和作者所做的分析評論來看,主要說用語要能符合詩文意境,因此第二句才是本段觀點,而其余兩句是強調(diào)三段二層的觀點,因此,本段觀點歸納為:推敲詞語,要從符合詩文的意境需要出發(fā)。 6段,主要闡述了閱讀寫作中的用詞,有直指意義,有聯(lián)想意義,論述了二者的區(qū)別;接著論述了聯(lián)想意義的不易控制,聯(lián)想意義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的妙用。 分析以上論述,與推敲詞語有關(guān)的論述,當是最后的觀點,所以,歸納為:正確運用詞語聯(lián)想意義,可使詩文較豐富,較蘊藉。 7段.找出論述句子:“聯(lián)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套板反應(yīng)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仇敵”;“一個作者在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蘭花股合同范例
- 2025標準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模板
- 中式風格房屋轉(zhuǎn)讓合同范例
- 個人建設(shè)施工合同范例
- 全款壓尾款合同范例
- 2025知識產(chǎn)權(quán)許可合同備案查詢
- 公積金借款及擔保合同范例
- 內(nèi)窺鏡合同范例
- 兵團勞動合同范例
- 住房按揭貸款合同范例
- 2025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統(tǒng)計信息中心招聘1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 基于質(zhì)譜技術(shù)的細胞成像研究
- 市場調(diào)查預(yù)測題庫+答案
- 2024年智能地鎖安裝與維護協(xié)議2篇
- 吉林省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及答案
- 2024河北高考地理真題卷解析 課件
- 部隊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三篇
- 一帶一路對國際貿(mào)易影響-洞察分析
- 2024年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通信類題庫及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 國企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解讀及賦能zzw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