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doc_第1頁
《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doc_第2頁
《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doc_第3頁
《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doc_第4頁
《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6屆山東省莒縣高三語文一輪復(fù)習論語(學而篇)閱讀練習題班級 姓名 座號一、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第一) 【注】 子:中國古代對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指男子。說:通“悅”。 樂:快樂。慍:怨恨,生氣。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時也指有地位的人。(1)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 慍”。B.反映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的主張。C.“有朋自遠方來”之所以“樂”,是因為會友既有益于切磋學問,又有益于健康。D.孔子認為,君子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小人學習是為了顯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2)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你認為這幾段都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第十四)“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二、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wù)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注釋】 論語 學而(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論語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悌。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B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應(yīng)該專心致力于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C孔子認為忠是以孝悌為前提,孝悌以忠為目的。有了孝悌,那么人人就都能為統(tǒng)治者盡忠了。D孔子要求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2.如何理解“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句話的含義。三、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1下列各項中,對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 B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應(yīng)該專心致力于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C孔子認為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有了孝弟,那么人人就都能為統(tǒng)治者盡忠了。D孔子要求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 2儒家非常重視孝、弟、忠、信這四種品德,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恼J識。四、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論語為政)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1)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guī)范。 B有子認為孝弟是仁的根本,君子應(yīng)致力于這個根本。這樣,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C曾子特別強調(diào)了修養(yǎng)的自覺性,這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同時,辦事盡力、誠實不欺,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D孔子認為,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有了孝弟,那么人人就都能為統(tǒng)治者盡忠了。 (2)以上選段可以看出孔子( ) 的政治主張,如果統(tǒng)治者能這樣做,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轉(zhuǎn);同時,他認為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資格擔當國家的官職??鬃诱J為出仕誠然是“為政”,但( ) 也是“為政”的一種形式。(2分) (3)曾子強調(diào)了不斷( ) 的能力和習慣。(1分)就反省的內(nèi)容而言,曾子強調(diào)的“( )”、“( )”、“( )”,(用原文詞語填空,1分)這也是論語一書中最關(guān)鍵的三個字。 (4)儒家非常重視孝、弟、忠、信這四種品德,請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恼J識。(3分)五、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注】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于公元前507年??鬃铀篮?,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1)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崇尚質(zhì)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yīng)謹慎小心,不應(yīng)以辭色取悅他人。B.儒家崇尚質(zhì)樸,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C.儒家認為要做到“孝、忠、信”首先要有才能,對人和顏悅色,容易使人親近。D.儒家認為雖然滿口“孝”、“忠”、“信”,卻不去做,也不算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2)“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的含義是什么? 六、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第一)(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章所講的“自省”,是自我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B曾子認為答應(yīng)了別人的事情就不能出爾反爾,對人要真誠。C曾子這里所講的“信”有兩個涵義: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nèi)容是朋友之間要誠實不欺,說真話,說話算數(shù)。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就是替人辦事要盡心竭力,與朋友相交要真實守信,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2)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你認為下面選段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觀點?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第一)【注】賢賢易色:看重賢德而輕視表面的姿態(tài)。致其身:致,獻出,盡力。這里指把生命獻給國君。七、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主要闡述言與行的關(guān)系,孔子認為對人應(yīng)當“聽其言而觀其行”。B孔子認為朽木不可雕,責備宰予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可見孔子認為宰予就是一塊朽木。C孔子認為糞土一樣的墻壁,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污損了,干脆聽之任之,無須指責。D曾子與宰予形成鮮明對比,孔子更欣賞曾子那樣的人。(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講的“自省”的?八、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材料二:宰予晝寢。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材料一中所講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材料二中所講的是 和 的關(guān)系??鬃訌摹霸子钑儗嫛边@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九、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W而1)1.下列各項中,對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敬事而信”,要求執(zhí)政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wù),信任老百姓。 B. “節(jié)用而愛人”就是執(zhí)政者要節(jié)約用度,愛護下屬人民。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 “使民以時”,施政應(yīng)立足于百姓,充分考慮人民利益,役使百姓應(yīng)該不違背農(nóng)時。 D. 孔子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其基本思想仍是“為政以德”。 2.上面語段談的是治國原則,請你說說在下面這段話里,孔子又對執(zhí)政者提出了什么要求,跟上面語段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曰:“無倦?!?十、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1)下列各項中,對下面論語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孔子首先要求弟子們致力于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B孔子認為,應(yīng)該先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再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C從孔子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把“孝悌”放在首位,它是做人的根本,是“愛眾”、“親仁”的基礎(chǔ)。D孔子這段話中的“學”是廣義的“學”,不是狹義的讀書、研究,跟“學而時習之”中的“學”不一樣,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一貫的教育思想。(2)孔子的弟子子夏還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保▽W而)請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簡要談?wù)勂渲斜憩F(xiàn)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十一、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不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庇凶釉唬骸岸Y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注 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鬃拥摹岸Y”,既指“周禮”,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一、翻譯上面選段中畫線的句子。(1)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2)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二、孔子以為君子應(yīng)當具有哪些品格?為什么孔子認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十二、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薄咀ⅰ慷Y: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1)翻譯上面選段中畫線的句子。 (2)孔子認為君子應(yīng)當具有哪些品格?為什么孔子認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解析】(1)注意“者”“知和而和”“以”“節(jié)”等。(2)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孔子的主張分析作答。十三、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注】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這里的“禮”,既指“周禮”中的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意思就是說,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實現(xiàn)“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強調(diào)“禮”的,而“禮”的運用,又以和睦為貴。B選段中的“小大由之”,是總結(jié)上文。這里的“由之”是“遵循這個原則”的意思;儒家認為:“禮”是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講和諧。C儒家既強調(diào)“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禮”節(jié)制之,可見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無原則的調(diào)和。D“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儒學“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表明“禮”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就是創(chuàng)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乃至全社會的和諧。(2)孔子也曾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請結(jié)合上面的選段,簡要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十四、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1)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認為對物質(zhì)生活不能太講究,有飯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斷地追求道德完善。B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認為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勤快機敏,說話要謹慎。莫輕率,要經(jīng)過思考。C孔子認為在人際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斷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為正人君子,獲得生活的滿足和精神快樂。D孔子說的這段話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概括了對君子各方面的要求,這些都學到就能達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2)結(jié)合上面選段,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Α帮埵枋筹嬎?,曲?彎著胳膊)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這句話所表現(xiàn)的孔子思想的理解。十五、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注躬:身。逮:及。(1)下列對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不該追求飲食起居等物質(zhì)生活,而應(yīng)當把重心放在做事,放在道德修養(yǎng)上。B.古人不輕易說話,因為他們認為言出必行,言行不一致是可恥的。C.少說話多做事,盡管顯得木訥,但謹慎處事也是相當可取的。D.孔子認為為人處事要像古人一樣,做事敏捷,言談謹慎。(2)請結(jié)合文段,談?wù)勀銓Α把孕幸恢隆钡目捶?。十六、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必曉唬涸娫疲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論語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們,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B孔子認為,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無論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C孔子對子貢所說的貧窮而且能保持骨氣,富貴而且能不驕橫的人,持反對態(tài)度。D孔子對子貢比較滿意,在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子貢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贊揚。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點。(2)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結(jié)合上面選段,請簡要說明你對“貧富”的理解。(3分)十七、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霸娫疲喝缜腥绱?,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知來者?!弊⒄~:巴結(jié),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見詩經(jīng)衛(wèi)風淇澳。切、磋、琢、磨分別指加工獸骨、象牙、玉、石頭為器物的工藝。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測的語氣。賜:子貢的名。諸:之于。(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論語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著名歌手麥當娜為艾滋病患者吶喊就是“富而好禮”精神境界的體現(xiàn)。B孔子覺得應(yīng)該和子貢談?wù)撛娊?jīng),因為他不能真正理解 “貧而樂,富而好禮”。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文段中的意思是無論做學問還是修養(yǎng)自己都要精益求精。D“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的孔子就是 “貧而樂”的代表。(2)請簡要說明你對“貧而樂,富而好禮”的理解。(3分)十八、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注貧而樂:有的版本作“貧而樂道”。(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子貢認為處在貧困的地位應(yīng)做到不諂媚富貴之人,而處在富貴地位的不應(yīng)驕橫對待他人,每個人都應(yīng)克制自己。守住本心。B孔子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子貢的看法終究不能忘懷自己的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