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專業(yè)論文)基于無人機的飛推綜合控制研究.pdf_第1頁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專業(yè)論文)基于無人機的飛推綜合控制研究.pdf_第2頁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專業(yè)論文)基于無人機的飛推綜合控制研究.pdf_第3頁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專業(yè)論文)基于無人機的飛推綜合控制研究.pdf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l 頁 摘要 飛推綜合控制( i f p c ) 是指綜合考慮飛行器和推進系統(tǒng)的控制技術, 它代表未來先進飛機和發(fā)動機控制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本文配合無人機設計需 要,圍繞飛推綜合控制這一主題,重點開展了無人機的航跡優(yōu)化。 本文首先對無人機進行了飛行力學的建模,將飛機的運動抽象為6 自由 度剛體運動的1 2 階微分方程。然后按發(fā)動機部件順序,從前向后逐一建立氣 體流動方程、熱力方程,最后由發(fā)動機共同工作條件,得到雙軸渦噴發(fā)動機 部件級非線性模型。 本文建立了無人機及渦噴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結合飛推綜合優(yōu)化控制思 想,利用遺傳算法( g a ) 進行無人機的航跡優(yōu)化仿真,主要目的是改變以往 無人機巡航速度和高度不變的規(guī)劃路線,通過基于飛推一體化的航跡優(yōu)化, 選擇合適的巡航高度和速度,控制耗油率,可以保證航程最遠。仿真計算結 果表明優(yōu)化過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字:無人機模型,發(fā)動機模型,飛推綜合控制,航跡優(yōu)化,遺傳算法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l i 頁 a bs t r a c t i n t e g r a t e df l i g h t p r o p u l s i o nc o n t r o l ( i f p c ) i st h e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i q u e c o n s i d e r i n ga e r o c r a f ta n dp r o p u l s i o ns y s t e m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i ti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o ff u t u r ea d v a n c e dp l a n ea n de n g i n ec o n t r o lt e c h n o l o g y t h i sa r t i c l ec a r r i e s o u tr o u t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u a va r o u n di f p cw i t he m p h a s i s ,c o o p e r a t i n gw i t h u a v d e s i g nn e e d t h ea r t i c l ef i r s tb u i l d su a v sf l i g h td y n a m i c sm o d e l ,m o v e m e n to fp l a n e b e i n ga b s t r a c tf o r1 2s t e p s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t h a tr i g i db o d yt a k ee x e r c i s e s w i t h6d e g r e eo ff r e e d o m a n dt h e ng a sf l o we q u a t i o n ,h e a t i n gp o w e re q u a t i o n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b e f o r eb a c k w a r do n eb yo n ea c c o r d i n gt oe n g i n ec o m p o n e n to r d e r f i n a l l y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o m m o nw o r k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e n g i n e ,an o n l i n e a r m o d e lo fb i a x i a lt u r b o j e te n g i n ei sa c c o m p l i s h e d t h ef o c u so ft h ea r t i c l ei st ou s eg e n e t i ca l g o r i t h m ( g a ) t oo p t i m i z et h e u a v sf l i g h tp a t hb a s e do nt h ep r e v i o u sm o d e lo fu a va n dt u r b o je te n g i n ew i t h t h et h o u g h to fi f p c ,w h i c hi ss i m u l a t e d i nt h ep a s t ,c r u i s i n gs p e e da n da l t i t u d eo f u a vi si n v a r i a n t n o w , c h o o s i n gs u i t a b l ec r u i s i n gh e i g h ta n dp a c ea n dc o n t r o l i n g t h eo i lc o n s u m p t i o nr a t et h r o u g hr o u t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b a s e do ni f p c ,t h ef a r t h e s t v o y a g em a yb eg u a r a n t e e d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h a sa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u a vm o d ei e n g in em o d ei if p o ,r o u t eo p ti m iz a tio n ,g a 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同 意學校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 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西南交通大學可以將本論文的全部或部分 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印手段 保存和匯編本學位論文。 本學位論文屬于 王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 2 不保密日,使用本授權書。 ( 請在以上方框內(nèi)打“4 )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f 司t j 阜 f : 期:土??谲?,f8 指導老師簽名: 日期: 。占j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 頁 第一章緒論弟一早珀下匕 1 1 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飛推綜合控制( i n t e g r a t e df 1i g h t p r o p u l s i o nc o n t r o l ,簡稱i f p c ) 是指綜合考慮飛行器和推進系統(tǒng)的控制技術,也稱飛推系統(tǒng)一體化控制技 術。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由于都是獨立于飛機自行設計,控制模式又較單 一,且必須考慮在最惡劣的飛行條件下,發(fā)動機都能穩(wěn)定地工作,使得發(fā)動機 只能采用偏保守的調(diào)節(jié)規(guī)律,同時保留足夠大的喘振裕度,造成發(fā)動機性能 不能充分地發(fā)揮。如果采用先進的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并根據(jù)飛機工作狀態(tài), 實時調(diào)整發(fā)動機控制規(guī)律,采取最佳的參數(shù)組合,可避免預留過大的喘振裕 度,同時增加推力,降低耗油率等。據(jù)美國八九十年代進行的高度綜合數(shù)字 式電子控制( h i d e c ) 研究資料介紹,采用飛推綜合控制后,在亞音速飛行保 證一定推力的前提下,耗油率降低卜2 ,在一定空氣流量的前提下,推力增 加1 5 ;在超音速飛行時,耗油率降低8 ,推力增加9 ,耗油率的降低意味著 飛機作戰(zhàn)半徑的增大,推力的增加意味著更好的加速性和機動性1 t 1 1 2 1 。綜上所 述開展飛推綜合控制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無人機是一種由動力驅(qū)動、機上無人駕駛、可重復使用的航空器的簡稱, 與有人機相比,無人機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體積小,經(jīng)濟性好,適應性 強,起降方式靈活,安全性強,沒有人員傷亡等特觸,l 。無人機這些獨特的 優(yōu)越性使其得已飛速發(fā)展,在軍事、國防、民用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 別是在軍事上,已得到國內(nèi)外有關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無人機的弱點在于 缺乏駕駛員決策及其機動靈活的駕駛和控制,這對某些飛行任務下的航跡控 制形成不利影響。從而對航跡控制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課題配合無人機設計的需要,開展無人機的飛推一體化研究,包括發(fā) 動機的巡航最低油耗模式、最大推力模式等,同時結合飛行任務進行某型無 人機的性能計算和分析工作,包括在飛推一體化的基礎上進行航跡優(yōu)化。由 于課題研究內(nèi)容多,本論文主要根據(jù)飛推綜合控制思想作無人機的航跡優(yōu)化 研究,主要目標是得到最遠航程。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頁 1 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外技術先進國家開展飛推綜合控制研究的時間較早,發(fā)表了大量的 論文,從他們的研究內(nèi)容來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方向:其一是研究飛機 和發(fā)動機綜合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其二是從飛機和發(fā)動機整體性能最優(yōu)的角度 出發(fā),探索可行的推進系統(tǒng)實時優(yōu)化算法。這兩個研究方向都充分考慮飛機 和發(fā)動機之間的藕合,在各自的研究方向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法1 4 】。 1 9 8 3 年美國n a s a 艾姆斯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高度綜合數(shù)字式電子控制 ( h i d e c ) 研究計劃,用p w l l 2 8 發(fā)動機裝在f 1 5 飛機上進行研究,利用現(xiàn)代計 算機的高速運算、大存儲量以及高速通訊多路傳輸系統(tǒng)實現(xiàn)大范圍的飛行 推進系統(tǒng)綜合仿真。9 0 年代美國國防部和n a s a 制定的高性能渦輪發(fā)動機技 術i h p t e t 研究計劃中也包含了先進渦輪發(fā)動機控制研究,即基于模型的智能 數(shù)字發(fā)動機控制( m o b i d e c ) 研究,其發(fā)動機控制模式由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推 力與失速裕度的間接控制模式改為發(fā)動機推力和失速裕度直接控制模式。美 國的i f p c 技術日漸成熟,并與推力矢量等項技術結合應用于f 2 2 新一代戰(zhàn)斗 機的整體設計中。 國內(nèi)對于飛行推進綜合控制技術的研究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預研階段, 但目前國內(nèi)已具備了第三代戰(zhàn)斗機飛行控制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償j 字電傳主動 控制技術) 及其控制規(guī)律的設計開發(fā)能力,而推進系統(tǒng)的全權限數(shù)字電子控制 也己經(jīng)在w p 1 3 上實現(xiàn)了高空臺試驗的驗證,為i f p c 技術的實現(xiàn)莫定了基 礎。 從前述介紹可以看出,綜合控制技術具有巨大的效益,美國等一些軍事 大國己經(jīng)把綜合控制技術應用于先進戰(zhàn)斗機及其無人作戰(zhàn)飛機中,但是將飛 推綜合控制技術用于航跡優(yōu)化目前沒有或很少有文獻進行表述,這是本論文 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 3 論文主要內(nèi)容 本文以國內(nèi)某無人機及其推進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進行飛推綜合優(yōu)化控制 模式研究,同時根據(jù)飛推綜合控制思想作無人機的航跡優(yōu)化。論文由五章組 成: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3 頁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以及國內(nèi)外飛推綜合 控制的研究狀況。 第二章對無人機進行了飛行力學的建模,將飛機的運動抽象為6 自由度 剛體運動的1 2 階微分方程。 第三章為雙軸渦噴發(fā)動機非線性數(shù)學模型。按發(fā)動機部件順序,從前向 后逐一建立氣體流動方程、熱力方程,然后根據(jù)發(fā)動機共同工作條件,得到 航空發(fā)動機部件級非線性模型c l m ( c o m p o n e n tl e v e lm o d e l ) 。 第四章根據(jù)前述的無人機及渦噴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得到它們的一體化模 型,并在此基礎上簡單介紹了飛推綜合優(yōu)化控制模式思想,最后結合飛推綜 合控制,利用遺傳算法( g a ) 進行了無人機的航跡優(yōu)化,得到最遠航程。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4 頁 第二章無人機數(shù)學模型 2 1 無人機空間運動的表示 2 1 1 相關假設 一般在仿真時為了簡化飛機的數(shù)學模型,我們通常做如下的假設: ( 1 ) 假設飛機為剛體,略去飛機彈性的影響,且質(zhì)量為常數(shù)。 ( 2 ) 將地球視為慣性系統(tǒng),忽略地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影響,即視地球為 靜止的。 ( 3 ) 忽略地球曲率,即把地球看作平面的。 ( 4 ) 假設重力加速度不隨飛行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 5 ) 假設機體坐標中o x 軸和o y 軸處于飛機對稱平面內(nèi),因而慣性積,。 和k 等于零。 在本文中,在略去其彈性振動和變形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把無人機的運 動看成是包含六個自由度的剛體運動。其中包含繞三個軸的三種轉(zhuǎn)動( 滾動、 俯仰與偏航) 和沿三個軸的三種線性運動( 前進、上下與左右) 。 2 1 2 常用坐標系 為了確切地描述飛機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選用適當?shù)淖鴺讼?,要想確定飛機 在地球上的位置就必須采用地面坐標系:要想方便地描述飛機的轉(zhuǎn)動與移動, 必須采用機體坐標系或速度坐標系( 也稱氣流坐標系) 。下面我們對這三種常 用的坐標系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 1 ) 地面坐標系( 地軸系) 翩。配z 。 地面坐標系是與地球固連的坐標系。原點a 固定在地面的某點,鉛垂軸 a 匕向上為正,縱軸似。與橫軸a z 。為水平面內(nèi)互相垂直的兩軸。一般取縱 軸翩j 為飛機的應飛航線。用a x 。= l 表示航程、a z 。= z 表示側向偏離( 向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5 頁 右為正) 、a y - h 表示飛行高度,如圖2 - 1 所示。 丫d z d ) 圖2 - 1 地面坐標系( 地軸系) ( 2 ) 機體坐標系( 機體軸系) o x ,y , z 。 機體坐標系是與飛機固連的坐標系,原點在飛機的重心上,縱軸o x 。在 飛機對稱平面內(nèi),平行于翼弦,指向機頭為正;立軸o y , 也在飛機對稱平面內(nèi) 并垂直于o x ,指向座艙蓋為正;橫軸o z ,與o x ,z 平面垂直,指向右翼為正, 如圖2 2 所示。機體坐標系主要用來描述飛機相對該軸系的受力和運動關系。 圖2 2 機體坐標系( 機體軸系) ( 3 ) 速度坐標系( 速度軸系) o x 叮匕z g 速度坐標系原點也在飛機的重心上,但似。軸與飛機速度向量v 重合。 d l 也在飛機對稱平面內(nèi)并垂直于似。,指向座艙蓋為正;o z g 垂直于凹,匕 平面,指向右翼為正,如圖2 3 所示。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6 頁 y q z q 圖2 - 3 速度坐標系( 速度軸系) 2 1 3 無人機的運動參數(shù) 無人機的運動參數(shù)就是完整描述其在空中飛行所需要的變量,只要這些 參數(shù)確定了,無人機的運動也就唯一確定了。因此,我們可以把無人機的運 動參數(shù)看成是飛行自動控制系統(tǒng)中的被控量。 ( 1 ) 機體坐標系與地面坐標系間的關系 ( a ) 偏航角妒:o x ,軸在地平面上的投影與地軸a x 。之間的夾角,以機 頭左偏航時為正; ( b ) 俯仰角欏:機體軸0 2 ( ,與地平面的夾角,以機頭抬頭時為正; ( c ) 滾轉(zhuǎn)角( 傾斜角) ,:機體軸o y , 與鉛垂平面之間的夾角,以飛機右 傾時為正。 ( 2 ) 速度向量與機體坐標系間的關系 ( a ) 迎角( 攻角) 口:速度向量v 在飛機對稱平面內(nèi)的投影,與o ,軸之 間的夾角,以y 的投影在o x 軸之下為正; ( b ) 側滑角:速度向量y 與飛機對稱平面之間的夾角,以y 處于對稱 平面之右時為正。 ( 3 ) 速度向量與地面坐標系間的關系 ( a ) 航跡傾斜角0 :速度坐標系中o x 。軸與地平面的夾角,以速度向上 為正: ( b ) 航跡偏轉(zhuǎn)角妒,:o x q 軸在地平面內(nèi)的投影與a x d 的夾角,以o x 。投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7 頁 影左偏為正1 1 6 】。 2 1 4 控制量與被控制量 通常,我們可以利用副翼、方向舵、升降舵及油門桿來完成對飛機運動 的控制,其中油門桿的控制可以用發(fā)動機推力p 代替,在飛推一體化研究中, 發(fā)動機推力由發(fā)動機模型提供給飛機。其它控制部分副翼、方向舵、升降舵 構成了氣動控制舵面,氣動控制舵面的幅值和幅值變化率限制如表2 1 所示。 表2 1 氣動控制舵面限制 舵面 幅僚限制( )變化率艱制( o s )在機體坐標系極性 副翼( 翻) - 2 54 5 - 6 0 6 0左、右下為i f 方向舵( 積) - 3 03 0 6 0 6 0右偏為正 升降舵( 覦) - 2 51 56 06 0下偏為正 作為被控對象的無人機,我們往往把姿態(tài)角口、蘆當作主要的被控量, 另外與發(fā)動機控制密切相關的高度日、速度y 也為被控量。因此,無人機的 輸入輸出關系可表示成圖2 4 的形式。 艿a 6 r 6h p 無人機 方塊圖 圖2 4 無人機的輸入輸出關系 2 2 大氣模型和氣動模型 口 b h v 大氣模型給出有關大氣數(shù)據(jù),如音速、大氣密度、靜壓和溫度。它們是 飛行高度日的函數(shù),由標準大氣參數(shù)給出。音速a = 口( h ) ,大氣密度 p p ( 1 4 ) ,靜壓p p ( h ) 和溫度t = f ( h )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8 頁 氣動模型描述飛機在大氣中運動產(chǎn)生的氣動力和氣動力矩。它們表達如 式2 1 所示。 褂筘。臥阱s 。 億1 , 式2 - 1 中,q 一0 s p v 2 為動壓;( d r a g ,l i f t ,s f o r c e ) 分別為氣動阻力、氣動升 力和氣動側力;,m ,m :) 分別為機體滾轉(zhuǎn)、偏航和俯仰氣動力矩; v ,p ,s 。,l ,以分別為飛行速度、大氣密度、機翼面積、機翼展長和機冀平均氣 動弦長;c x , c ,c :分別為氣動阻力系數(shù)、氣動升力系數(shù)和氣動側力系數(shù); m ,m ,聊:分別為滾轉(zhuǎn)、偏航和俯仰氣動力矩系數(shù)。它們的表達式如2 2 所示: c x2c z o ( m a ) + q ( c y ) c ) ,一c _ y o ( m a ) + c y 4 ( m a ) a + c y 6 ”( m a ) 6 曰 c :tc z 。( 口) 盧+ c ,靠( 口) 6 r m ,一所,戶( 口,m a ) 9 + 朋,以( 口弘_ + m x $ r ( 口) 6 r + 所j 吒( 口) 萬。+ 小,4 ,( a ) 萬, m ) ,一朋y 盧( a , 億) + 朋y 以( a ) 6 一+ 朋) ,如( 口弘且+ 朋) ,矗( 口) 6 r + 脅y 吼( 口) 吼+ 朋y ( 口) 萬_ r m :一m :o ( m a ) + 掰:。( m a ) a + 朋:( m a ) 6 h + 朋:吒( m a ) 萬:+ 掰:“( m a ) a ( 2 2 ) 式2 2 中,巧,。o 二5 吐7 y ,萬yi o 5 y 2 y ,吼2o 5 吐瓦y ,ai 蛾y m :8 一i x ,一x ,( 脅) j = ,。( 訛) ,z ,x ,分別為飛機重心,焦點位置。 2 3 無人機六自由度運動方程式 基于飛機運動剛體性的假設,我們就可以推導出飛機的一般數(shù)學模型為 一組1 2 階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這組方程同樣適用于我們所研究的固定翼無 人機。根據(jù)牛頓定律,其運動方程應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以牛頓第二定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9 頁 律( 動力學定律) 為基礎的動力學方程組( 此時將無人機看作剛體) ,由此解得無 人機相對于機體坐標系的角度向量和角速度向量;另一部分則是通過坐標變 換關系得出的運動學方程組( 此時將無人機看作質(zhì)點) ,確定出無人機相對于 地面坐標系的位置向量和速度向量。無人機在前蘇聯(lián)體制下的1 2 階非線性微 分方程組如下所示l l l : 角速度矢量方程: v i - g ( c o s ac o sps i n o s i n c cc o sp c o s o c o s y s i npc o s o s i n 丫、 一d r a g c o s f l + s f o r c e s i n 盧+ 只c a 3 s a c o s f l 一只s i n a c o s f l + s i n 盧 舀一一,c o s at a nf l + m ys i n at a n 聲+ t o z + 堡壁墮堅三蘭塹! 望;三三曼三;卿 妒+ 只s i n a + 只c o s 口 m v c 0 s p 夕一t o xs i n a + t o yc o s 口+ g ( c o s a s i nf l s i n 0 + c o s f l s i 了ny c o s 0 - s i n a s i n f lcosg c o s o ) 。d r a f t s i n 聲+ s f o r c e c o s f l 一只s i n 盧c o s 口+ 0 s i n as i n 盧+ c o s f l m v ( 2 3 ) 角速度方程: 面li it o y t o z + i b t o x t o z + ( 1 y m t + i 礙m y ) i d 而yi i b w y t o z + i 。c o i z + ( i x mp + i q mx ) i d 西:一6 ( t i y ) ( o x t o y + ,掣( ,q 一,y ) + m : ,: 飛機姿態(tài)方程: 伊一緲ys i ny + t o :c o sy 矽一面1 ( t o y c o s y - t o :s i n y ) 礦一。一t a n 烈yc o s y t o :s i ny ) 飛機位置坐標方程: ( 2 4 ) ( 2 5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0 頁 x vc o sp ( c o s ac o s 妒, c o s o s i n as i n - v s i n 盧s i n e , c o s o y h v c o s 聲( c o s a s i n t ps i n ,一c o s o t c o s 掣, s i n o c o s y s i n a c o s o c o s y ) 4 - v s i n 盧( c o s 妒s i n ) ,+ s i n 妒s i n o c o s y ) z v c o s , 8 ( c o s a s i n 妒c o s y + c o s 口c o s t , s i n o s i n + s i n a c o s o s i n ) ,) + v s i n p ( c o s 妒c o s y s i n g , s i n o s i n y ) ( 2 6 ) 其中式2 - 3 中,( 只,弓,只) 為發(fā)動機推力在三個軸方向上的分力; 虹蚺。l di l ! i y l 礙l 礙l4 t q ,i ,科l 礙一l ,ll 、 lbiq z lx i y 、) l 斜i d ,i ciqx i z lx lx lq iq i q ) i d o 2 4 無人機數(shù)學模型的配平 飛機配平是求解飛機穩(wěn)態(tài)飛行條件下的飛行參數(shù)和控制量參數(shù)。無人機 飛行穩(wěn)定狀態(tài)定義為所有的動作變量是常值或零的狀態(tài),即所有的線速度和 角速度分量是常值或零,所有的加速度分量是零。這種定義是有很大限制性 的,除非作一些簡化的假設。例如,必須假設飛機的重量保持恒定。 假設上面所建的1 2 個微分方程滿足我們控制系統(tǒng)設計的所有目的,以及 平直飛和協(xié)調(diào)轉(zhuǎn)彎的定義。進一步忽略空氣密度隨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平直 爬升和爬升轉(zhuǎn)彎也可以定義為穩(wěn)定狀態(tài)。 穩(wěn)定飛行狀態(tài)為: 礦,d ,夕,噸,西,吐;0 ,“一常值 附加下面的條件,有相應的飛行狀態(tài): 穩(wěn)態(tài)平飛:y ,礦,豌矽一0 穩(wěn)態(tài)轉(zhuǎn)彎:礦,痧一0 ,矽;轉(zhuǎn)彎速率 穩(wěn)態(tài)爬升:y ,礦,妒= 0 ,痧= 爬升率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1 頁 穩(wěn)態(tài)滾轉(zhuǎn):統(tǒng)妒一0 ,礦一滾轉(zhuǎn)率 根據(jù)穩(wěn)態(tài)條件的定義,可以對非線性模型進行配平計算。首先要確定怎 樣固定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有多少狀態(tài)和控制變量是獨立的,余下的變量有什 么約束。對于穩(wěn)定飛行狀態(tài),我們期望在給定的發(fā)動機推力下高度和速度恒 定。假設飛機的配置( 襟翼、著陸減速或加速、減速板) 固定,一般的飛機存 在控制輸入和剩余變量的唯一組合使飛機穩(wěn)定。所有的控制輸入都只有通過 空氣動力數(shù)據(jù)才能作用與飛機模型,一般對控制輸入不可能確定解析的限制 條件,所以4 個控制輸入只能通過數(shù)值算法調(diào)整。位置向量中只有高度和穩(wěn) 態(tài)飛行的限制條件有關,可以先不考慮位置的限制。穩(wěn)態(tài)條件中,。,f o 。,f o :都 置為o ,偏航角緲可以不固定,只剩v ,口,盧,0 需要確定,這些變量確定垂直 方向的速度。側滑角不能任意,必須在配平算法中置為o ,不能有任何的側 滑。v ,a 通過支撐飛機重力的升力聯(lián)系起來,所以只需確定0 和y ( 或者口) 。 穩(wěn)態(tài)條件中一般限制飛機的航跡角p ,最后只需要確定y ,口。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2 頁 第三章渦噴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 3 1 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概述 航空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是發(fā)動機工作過程的數(shù)學描述,即用數(shù)學方程式、 圖表、函數(shù)曲線等近似反映真實的發(fā)動機,是關于發(fā)動機設計參數(shù)和使用條 件與發(fā)動機性能參數(shù)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的形式多樣,一般可 分為:線性和非線性的;定常和非定常的;確定的和隨機的;連續(xù)和發(fā)散的; 具有集中參數(shù)及具有分布參數(shù)的;實時和非實時的。從研究發(fā)動機的特性出 發(fā),數(shù)學模型分為:穩(wěn)態(tài)、小偏離動態(tài)和大偏離動態(tài)三類【冽。 建立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的方法有解析法、試驗法。試釜法是通過對發(fā)動機 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獲取發(fā)動機特性,從而得到發(fā)動機模型的方法。試驗法采 用辨識方法,將發(fā)動機視為“黑匣子,拋開其具體物理意義,根據(jù)試驗的輸 入一輸出數(shù)據(jù),推導或擬合出輸入一輸出關系式。這種建立發(fā)動機模型的方 法規(guī)范、簡便,不需要對發(fā)動機內(nèi)部工作機制做太多的了解,模型的逼真度 高。目前,興起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建模,該方法通過大量的發(fā)動機穩(wěn)態(tài)和動態(tài)數(shù)據(jù), 經(jīng)過訓練網(wǎng)絡建立發(fā)動機模型,建模精度很高。試驗法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 的實時性,主要用于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的半物理仿真研究中1 2 + m s ! i + 6 1 。 采用解析法建立數(shù)學模型需要對發(fā)動機內(nèi)部的物理過程有詳盡的了解, 并能用數(shù)學方法描述。這種方法通過順次描述發(fā)動機主要部件( 風扇、壓氣 機、燃燒室、渦輪、噴管等) 工作的微分方程和代數(shù)方程來建立數(shù)學模型。 然后根據(jù)發(fā)動機各部件參數(shù)間的聯(lián)系建立平衡關系式( 如流量平衡、壓力平 衡和功率平衡等) ,這些平衡關系實際上構成了一系列的非線性方程,這些方 程即為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 試驗法建立的發(fā)動機模型在數(shù)學上是具有分段線性系數(shù)的線性微分方程 和代數(shù)方程的組合,因為模型不是物理的,無論哪一個部件的特性發(fā)生變化 時,實際上要求改變模型的全套系數(shù),而且這種方法依賴大量的試驗數(shù)據(jù)。 而解析法建模能夠考慮各種工作條件對發(fā)動機特性的影響,無論哪一個發(fā)動 機部件的特性發(fā)生變化,只要改變描述該部件的模型方程即可,并能應用于 預研工作,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另外,隨著數(shù)字計算機運算能力的快速提高, 在許多情況下可以采用實時解析模型來代替試驗模型。本論文擬采用解析法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3 頁 建模。 3 2 渦噴發(fā)動機的結構 本論文無人機采用國內(nèi)某改進型渦噴發(fā)動機,其基本結構為八級壓氣 機、兩級渦輪、一個主燃燒室、一個加力燃燒室和一個可調(diào)尾噴管。具體是, 發(fā)動機有兩個轉(zhuǎn)子,即低壓壓氣機和低壓渦輪同軸,稱為低壓轉(zhuǎn)子;高壓壓 氣機和高壓渦輪同軸,稱為高壓轉(zhuǎn)子。軸流式的壓氣機共分兩段,其中低壓 壓氣機三級,高壓壓氣機五級。高壓壓氣機之后高壓渦輪之前有一個主燃燒 室,主燃燒室為帶兩個點火器的直流式環(huán)管燃燒室。主燃燒室之后有軸流式 的高壓渦輪和低壓渦輪各一級。渦輪部件后面裝有直流圓柱型的加力燃燒室。 加力燃燒室之后為收斂型無級可調(diào)噴口面積的調(diào)節(jié)片式尾噴管【2 8 l 。發(fā)動機的 結構示意和特征截面的定義見圖3 1 。 02 2 1 3 4 55 567 89 0 22 1 3 4 5 5 5678 9 0 一未受擾動大氣 4 一燃燒室出口 8 一噴管喉部 2 一進氣道出口 5 一高壓渦輪出口 9 一噴管出口 2 1 一風扇出口 5 5 一低壓渦輪出口 圖3 - 1 發(fā)動機結構示意圖及特征截面符號 3 4 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 3 一壓氣機出口 7 一加力燃燒室出口 航空發(fā)動機熱力過程復雜,為了簡化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的推導,建模過程 做如下假設: ( 1 ) 發(fā)動機截面氣體參數(shù)只沿軸向變化,徑向無變化; ( 2 ) 所有氣體動力學方程不考慮粘性( 忽略雷諾數(shù)對壓氣機和渦輪特性的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 4 頁 影響) 及質(zhì)量力; ( 3 ) 在葉片機械及熱交換中進行的氣動熱力學過程看作是定常的; ( 4 ) 忽略燃燒延遲。 本節(jié)按發(fā)動機部件順序,逐一建立氣體流動方程、熱力方程,最后通過 共同工作方程建立渦噴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 3 4 1 部件計算 3 4 1 1 進氣道計算 進氣道計算是指已知飛行高度h 和馬赫數(shù)m a ,計算進氣道出口氣流參 數(shù)。標準大氣條件下的靜壓、靜溫可按國際標準大氣條件瓦z 丁( h ) 和 p o - p ( h ) 。 進氣道進口空氣總焓h 。為 啊= h o + c e 2 由互一竹o :) ,求出進氣道進口溫度互,再由互計算出驢( 瓦+ ) 。 其中熵函數(shù) 妒( 丁) :一j :c p 仃) 盧。d t 根據(jù)等熵過程計算進口總壓 。 【p(耳)一()1,凡p a 。o e ” 然后由總壓恢復系數(shù)計算進氣道出口總壓p :及出口熵s :,則出口各參數(shù)為 巧一互 p 22a i p l h :一j i l : s ;= 妒( 巧) 一r 。i n ( p :i p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5 頁 3 4 1 2 低壓壓氣機( 風扇) 計算 風扇轉(zhuǎn)速相似參數(shù)為n c l x n d i ,風扇流量相似參數(shù)為 m 刪。一m a 2 i p :。選定風扇壓比以和相對換算轉(zhuǎn)速瓦,由風扇特性通過 二元插值可得風扇換算流量歷。d 一和效率以,修正后得到流量d 和效率 o 已知風扇進口參數(shù)巧、p :、h ;、s ;及五和,則根據(jù)壓氣機出口參數(shù) 計算方法可以求得 囈。一e + ( 磁。p 一磁) 瓦一q :。) s ;。- 妒( 瓦) 一r l n ( p :。p o ) 其中,j 1 0 為等熵壓縮時出口總焓。 3 4 1 3 高壓壓氣機計算 高壓壓氣機轉(zhuǎn)速相似參數(shù)為死。:n , h i ,流量相似參數(shù)為 m 砌正一所積砭p :。選定壓氣機壓比瓦和相對換算轉(zhuǎn)速死,通過二元插 值特性得流量所:曲腳和效率,7 厶,修正后得到流量m 蹦和效率。 從高壓壓氣機抽取用于冷卻高、低壓渦輪的空氣流量為 m 口c h c 耐 2 【一3 c o , ,l 口c m 4 c h ,“2 一3 ,“聊口曲 肌4 ,2 朋口c h c 0 1 t h4 - m 口c h 耐“ 則壓氣機出口流量,即燃燒室進口流量為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6 頁 他32 朋4 矗一刪 已知壓氣機進口參數(shù)砭、p :。、 :,、s :。及元和,根據(jù)壓氣機出1 :3 參 數(shù)計算方法可以求得 瞄一磁,+ ( k p 一囈。) i r 。h 巧一( i i l ;) s ;一妒( 巧) 一r l n ( p ;p 。) 其中,k p 為等熵壓縮時出口總焓。 3 4 1 4 主燃燒室計算 主燃燒室能量平衡方程為 油氣比為 m 。3 h ;+ ,珂,h u 4 r l b 一仰。3 - i m ,) :( 3 1 ) 如。生 m 口3 則根據(jù)能量平衡方程,可得燃燒室油氣比方程 ( 3 2 ) 如吃一【吃( 巧,f a r 。) 一h ;, w u 。( 巧) 仉一| l l :( 巧,扣吃) 】( 3 3 ) ( 1 ) 根據(jù)主燃燒室燃氣總溫巧計算燃油流量,l , 已知燃燒室升溫比巧巧,可獲得總壓恢復系數(shù),則燃燒室出壓力為 p 42o b p 3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7 頁 已知巧,則燃燒室特性方程和油氣比方程為關于丘油氣比的非線性函 數(shù),通過迭代( 油氣比的差值) 求解丘吃,最后求出主燃燒室燃油量 冊,i i 肌4 3 丘吃。 ( 2 ) 根據(jù)燃油流量坍,計算主燃燒室燃氣溫度巧 已知供油量m ,可得主燃燒室油氣比如吃。燃燒室特性方程和油氣比方 程為關于巧的非線性函數(shù),通過迭代( 油氣比的差值) 求解巧。確定出巧, 由特性可獲得總壓恢復系數(shù),則燃燒室出口燃氣壓力為p :1 吼p ;。 ( 3 ) 燃燒室出口參數(shù)計算 燃燒室出口總焓 磁( 巧,丘吃) i i ( 虻。+ 扣吒) ( 1 + 扣) 式中空氣的焓嘭4 和燃油的當量焓吃。 出口熵函數(shù) 丸( 巧,扣,) 一【吮。( 巧) + 丘吃晚。( 巧) 】( 1 + 扣) 出口熵 s :一九( 巧) 一r 4l i l p :p 。) 燃燒室出口燃氣流量為 m 2 4 。m d 3 + 聊, 3 4 1 5 高壓渦輪計算( 設定流量) 將高壓渦輪的計算分為三個部分,部件計算、主流與冷卻空氣的混合計 算、容積效應( 動態(tài)過程予于考慮) 的計算,計算模型如圖3 2 。每一部分 計算都不影響其余部分的計算,可以獨立完成。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8 頁 圖3 - 2 渦輪計算的分解圖 高壓渦輪轉(zhuǎn)速相似參數(shù)m 。 n 。h i ,流量相似參數(shù) m 。曲。tm 8 4 i p :。為利用高壓渦輪特性,選取高壓渦輪進口換算流量初值 m 。婦。依次進行渦輪部件、混合器、容積效應計算,其中冷卻空氣流量為 m a “刪抽,獲得出口氣流參數(shù)如吩、巧、p ;、磚、。 3 4 1 6 低壓渦輪計算( 假定流量) 低壓渦輪轉(zhuǎn)速相似參數(shù)一死i ,流量相似參數(shù)m g “。聊g ,i 磚。 為了利用低壓渦輪特性,選取低壓渦輪進i :i 換算流量初值小n 一,計算方法 同高壓渦輪,其中冷卻空氣流量為m 。“刪“,獲得出口氣流參數(shù)丘吩,、p 三5 、 嘍、。 3 4 1 7 加力燃燒室計算 ( 1 ) 不加力計算 發(fā)動機不開加力時,只有流阻損失,則加力燃燒室出口壓力p ;= 吼。p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19 頁 加力燃燒室出口總溫,油氣比分別為巧= 巧,丘廠7 一扣廠6 ,加力燃燒室出口熵 為s ;一嗚( 巧,加,7 ) 一馬l i l ( p ;p 。) 。 ( 2 ) 加力計算 加力燃燒室特性為,7 曲- f ( f a r o 。,p :,巧) 和盯曲一,( 九,巧巧) 。 加力燃燒室能量平衡方程 m f 。b h u 7 ,7 曲- i - i f 譬6 h :一譬6 + m 1 , b ) h ; ( 3 4 ) 其中,扣為加力燃燒室油氣比( 加力供油量與加力燃燒室中空氣量之比) f a r , b 4 等( 3 - 5 m ) ;巴 ) 式中,加力燃燒室進口空氣流量 加。6 一m 9 6 一r a 9 5 扣,5 0 + 扣r 5 )( 3 - 6 ) 1 ) 根據(jù)加力溫度巧計算加力供油量聊 設加力燃燒室出口溫度為巧,加力燃燒室出口壓力為p ;- 吼。p :。由加力 燃燒室特性和油氣比得到關于油氣比丘r , b 的非線性方程,迭代求解扣,則 加力供油量為t n ,。6 一所。6 a r , 6 。 2 ) 根據(jù)加力供油量,l m 計算加力燃燒室溫度巧 設定供油量忉,。,由加力燃燒室特性和油氣比得到關于巧的非線性方 程,迭代求解巧。加力燃燒室出口壓力為p ;= 仃曲p :。 3 ) 加力燃燒室出口氣流參數(shù) 加力燃燒室出口流量 m 9 72 聊p 6 + 脅f a 6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0 頁 加力燃燒室出口油氣比 厶 m i + m i o b 扣1 71 研4 c , 已知巧、p ;、f a r , ,根據(jù)3 3 2 節(jié)的( 3 ) ,迭代計算出弓和m a 7 ,可獲得 燃燒室出口靜參數(shù)。 3 4 1 8 收擴噴管計算 收擴噴管又稱為拉瓦爾噴管,其流動狀態(tài)包括亞臨界流動、臨界和超臨 界流動。其中超臨界流動又包括完全膨脹,欠膨脹和過度膨脹。收擴噴管的 計算必須先判斷流動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流動狀態(tài)選取相應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噴管為絕能過程,有關氣流參數(shù)如下: h :一h ;一h ; t :tt ;- t ; 朋譬8 。m 9 92 小暑7 扣r s1f a r 91f a r 7 設計點尾噴管工作狀態(tài)為完全膨脹,氣流在整個尾噴管內(nèi)持續(xù)加速,在 喉部達到當?shù)匾羲伲⒃趪姽艹隹谶_到完全膨脹。整個擴張管內(nèi)無激波,出 口外也無激波和膨脹波。根據(jù)已知進口各參數(shù),計算喉道截面面積和出口截 面面積。 1 ) 喉部面積 氣流在喉部達到當?shù)匾羲賑 。一a 。已知尾噴管進口截面各參數(shù),計算喉 部截面瓦、a 。,計算方法如下: ( a ) 給定靜溫初值瓦; ( b ) 計算h 。= ( 瓦,f a r , ) ,a 。= 口( 瓦,向) ; ( c ) 總、靜焓參數(shù)得磁= 磚一口。2 2 ; ( d ) 建立焓差條件幽= l j 1 8 一弼ls 一h ,不滿足,修改溫度初值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1 頁 巧= 瓦+ ,l c p 8 ; ( e ) 滿足條件,即求出死、a 。、r 、c 。、h s 等。 則噴管喉部面積 4 - m 9 8 ( 風c 8 ) 其中,p s1p ;( 瓦巧) 。編一d ( r 瓦) 。 2 ) 噴管出口面積 噴管達到完全膨脹時,出口截面的靜壓等于當?shù)卮髿鈮海磵u一見。按 等熵過程迭代計算出毛、 ,和a ,則噴管出口面積 鳴一a 8i q ( m a 9 ) ( 3 7 ) 其中,m a ,一c 9 七,嗎寫,c 9 4 2 ( h ;一,1 9 ) 。 3 4 2 渦噴發(fā)動機平衡方程 通過各部件的計算可知,為了順利地進行熱力計算,對發(fā)動機總計選了 六個參數(shù)的初值,即,以,以,m s t h , m g 。根據(jù)發(fā)動機部件共同工作關系, 渦噴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應遵循功率平衡、流量平衡及壓力平衡等條件,根據(jù) 平衡條件可以檢驗六個初值的正確性1 2 6 1 。為此,在數(shù)學模型中采用下列六個 平衡方程描述。 ( 1 ) 高壓軸功率平衡方程 虬一c 一以刪一( 蠹) 2 j h n c h 魯一0 ( 3 - 8 ) 式中,氓一m 。q :- h ;) ,c = m 砌以一 :。) 。 ( 2 ) 燃燒室出口燃氣流量與高壓渦輪進口燃氣流量平衡方程 m 9 4 一m g 廟2 0( 3 9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2 頁 式中,m 暑4 = 所口曲+ m ,一脅曲f 。 ( 3 ) 低壓軸功率平衡方程 虬一c ,一,刪一喙) 2 咖d 魯一o ( 3 - 1 0 ) 式中,n a m 暑,q ;一 三) , 乞一聊。d q :。一j l :) 。 ( 4 ) 高壓渦輪出口燃氣流量與低壓渦輪進口燃氣流量平衡方程 式中,加9 5 一朋9 4 + 肌 c o ,。 m 暑5 一m g “一0 ( 5 ) 低壓渦輪出口燃氣流量與加力燃燒室進口燃氣流量平衡方程 m 窖5 5 一m g 曲一0 ( 3 1 2 ) 式中,m 9 5 5 - m 9 5 + 川,耐。 ( 6 ) 加力燃燒室出口總壓與噴管進口總壓平衡方程 p ;一;= 0(313)p 1 3 )7 7 2 【3 根據(jù)發(fā)動機原理,發(fā)動機六個平衡方程可以唯一的確定發(fā)動機的工作狀 態(tài),也即發(fā)動機參數(shù)可以通過六個獨立參數(shù)表達。記x 墨【x ,工:,z ?!縭 為發(fā) 動機六個獨立參數(shù)的列向量,將平衡方程表述為: 廠l o l ,z 2 ,x 6 ) = 0 ,吣: ( 3 - 1 4 ) l ,x 2 ,工6 ) = 0 只要求解該平衡非線性方程組,就可得到發(fā)動機各截面參數(shù)。 六個獨立參數(shù)的選擇通常有以下幾種: 當給定l 或歷,時,獨立參數(shù)為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3 頁 n c ln c i i 孔c i 充c h m g j h ,m s l l 當給定r i c h ( 或n d ) 時,獨立參數(shù)為 巧,( 或,l 曲) ,無,m 譬廟,m g 塒 3 4 3 發(fā)動機性能參數(shù)計算 當獲得發(fā)動機各截面的氣流參數(shù)后,即可計算出發(fā)動機的推力和耗油率。 總推力 死一擾9 9 + p 9 一p 。m 9 凈推力 j 一m 譬9 + ( p 9 一p 。) 彳9 一m a f v o 耗油率( 單位燃油消耗率) s 尼。3 6 0 0 ( m i + m z b ) i f n 涵道比 3 5 平衡方程組求解 ( 3 1 5 ) ( 3 1 6 ) ( 3 - 1 7 ) b ;m o 2 2 ( 3 1 8 ) m 4 c 在建立發(fā)動機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六個平衡方程,得到一組非線 性方程,只有求解該方程組,才能獲得發(fā)動機共同工作點,進而計算發(fā)動機 的推力、耗油率等性能參數(shù)。 設非線性方程組 f ( x ) ;0 ( 3 1 9 ) 其中,x = i x ,z :,z ?!縭 ,f ( x ) = 【廠1 ( x ) ,廠2 ( x ) ,正( x ) 】r 。 發(fā)動機非線性方程組常用的數(shù)值解法有牛頓拉夫j 赴( n e w t o n r a p h s o n )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2 4 頁 法,n + i 點殘量法等。其中牛頓拉夫遜法是一種平方收斂的不動點迭代法, 其基本思想是將非線性函數(shù)按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