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湘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 全套 教案 一、基本情況 五年級上期的能力訓練重點是 , 猜想與假設,即 培養(yǎng)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也就是 在原有知識體系上,提出了自己的 或小集體的假設,訓練 了 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此逐漸形成 了 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圍繞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針對“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物質世界”進行探究,其內容包括以下六個主題單元,共 21 課, 53 個活動。 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分析如下: “聽話的電磁鐵”以電磁鐵為研究對象,在磁鐵與電磁鐵的比較中獲得對電磁鐵較全面的認識。 “地球的 運動”指導學生研究地球的運動及因的運動而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按照從學生身邊可接觸到事實現(xiàn)象的研究到原理的發(fā)現(xiàn)進行研究。 “顯微鏡下的世界” 帶領學生探訪微觀世界的神秘,了解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 “遺傳和變異” 介紹了遺傳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們通過生殖和發(fā)育的過程完成。遺傳現(xiàn)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種的相對穩(wěn)定,變異現(xiàn)象使生物界得以進化和發(fā)展。 “青春活力” 學生正在或即將進入人的一生中一個重要的生長發(fā)育時期 青春期。通過學習進一步關注自己的成長變化,自覺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我們怎樣做計劃” 是本冊教材的 總結單元,引導學生“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至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書面計劃”。 三 、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進一步使學生在各種探究活動中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并能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做比較。 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中的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有觀察的現(xiàn)象作假設性解釋。 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對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尊 重事實,不迷信權威。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 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 科學知識 以電磁鐵為研究對象,在磁鐵與電磁鐵的比較中獲得對電磁鐵較全面的認識。 指導學生研究地球的運動及因的運動而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按照從學生身邊可接觸到事實現(xiàn)象的研究到原理的發(fā)現(xiàn)進行研究。 了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了解微觀世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了解 遺傳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理解 遺傳現(xiàn)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種的相對穩(wěn)定,變異現(xiàn)象使生物界得以進化和發(fā)展。 引導學生 關注自己的成長變化,自覺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四、教學措施 1、 從 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 入手,培養(yǎng)學生抓住 本質 的 能力 作為 訓練重點。 2、 重視 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做一個有心人, 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發(fā)揮 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使 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探究方法與過程 , 為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4、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4 教 學 進 度 安 排 ( 每 周 3 課 時 ) 周次 教 學 內 容 課時數(shù) 1 制作電磁鐵 2-3 2 電磁鐵的磁力 1-2 3 電磁鐵的磁極 1-2 4 生活中 的電磁鐵 1 5、 6 太陽與影子 2-3 7 晝夜交替 1 7 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1 7 一年四季 1 8 四季是怎樣形成的 1 8 解開生物結構的秘密 2 9 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1-2 9 微生物怎樣生活 1-2 10 微生物的功與過 1-2 11 從種瓜得瓜說起 2 11 找遺傳規(guī)律,育良種 1 12 神奇的基因工程 1-2 12 我們在成長 2 5 13 我們的成長曲線 1 13 男孩和女孩 1 13 我們怎樣做計劃 1 14 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2 15 期末 復習 3 16 考試 考察 1 其余時間機動 6 第一單元 聽話的電磁鐵 一、本單元在結構上分為三層: 1同學們將通過電磁鐵的制作,了解電磁鐵的結構和組成,知道電可以產生磁, 知道電磁鐵的基本性質。 2探究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磁力變化的因素。 3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二、說一說,圖上的幾副圖畫的是什么,標志著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觀察單元頁上的圖片并齊讀書中小詩。 三、回憶磁鐵的基本性質。 1吸鐵、隔物吸鐵; 2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指南北方向。 四、師總結單元頁上內容 單元頁上的畫面依 次出現(xiàn)了磁、電、電磁鐵及利用電磁鐵的原理制作的磁卡電話,與單元小詩相互呼應。介紹了電與磁之間相互作用有互為因果的關系,展示了人類對電磁的利用情況及美好前景。 第 1 課 制 作 電 磁 鐵 教學目標: 1 能夠根據(jù)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 知道電磁鐵的組成部分,通電后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 3 模仿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4會對自己要研究的問題提出簡單的設想 、方案或思路; 7 5學習科學家認真、細致、努力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放手讓學生玩電磁鐵,從 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 2 指導學生怎樣制定研究計劃。 教學準備: 導線、釘子、電池盒、回形針、指南針、 燈座或小燈泡、幻燈 片 教學過程: 1 引入。介紹科學家奧斯特。 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生于 1777 年 1851 年) 人們?yōu)榱思o念他,從 1934年起,磁場強度單位命名為奧斯特。 2學習新課。 活動一、 模仿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 問: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呢?猜一猜?你能根據(jù)書中提供的材料去發(fā)現(xiàn)奧斯特猜想嗎? 學生分組實驗:模仿奧斯特的發(fā)現(xiàn)。 匯報實驗情況:發(fā)現(xiàn)小磁針在轉動。 說明:電路通電后產生磁性,電 磁。 從而知 道了奧斯特的猜想可能是: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力可能是橫向的。 活動二、自制電磁鐵 。(探究電磁鐵的磁性) 1定理: 電磁鐵是一個帶有鐵芯的導線圈 。 2結構:鐵芯、線圈。 3分組制作電磁鐵,并用自制的電磁鐵接觸回形針,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產生磁性) 8 4 猜測:電磁鐵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關? (電流、線圈匝數(shù)) 5實驗現(xiàn)象 電磁鐵通電時 吸起回形針,斷電后回形針掉下。 實驗說明: 電磁鐵通電時 產生磁性,斷電后 磁性 消失 . 6用鐵釘制作的電磁鐵,通電后能吸起回形針。其它的物體是否也能吸起回形針呢? 活動三、其它物體代替鐵 釘是否能吸起回形針。 學生分組活動,并將現(xiàn)象記載書上 3 頁表格里。 二、制作電磁鐵 1你們想制作一個像老師一樣的電磁鐵么?需要哪些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 2學生制作活動。 三、初步分析電磁鐵的磁力 1比一比,你們的電磁鐵,誰的磁鐵吸引鐵的本領比較強呢? 2估計一下,你們的電磁鐵要增強引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總結并且板書學生意見: 導線、電池、鐵釘規(guī)格 四、探究實踐磁力大小 你能根據(jù)自己的推測設計一個實驗來試試看嗎? 9 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整理: 1、只能改變一個單一因 素。 2如何改變這個因素。 3怎樣來記錄。 探究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匯報活動: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猜測的因素和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么? 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比較了那些數(shù)據(jù)? 將學生的研究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五、了解電磁鐵兩極的變化: 我們通過剛才的比較,知道了電磁鐵的一些特點?,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磁鐵和電磁鐵有哪些相同與不同?用磁針測一測,你的電磁鐵的兩極。再和其他小組的電磁鐵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能解釋一下你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原因么? 能使你們的兩個電磁鐵磁極相同么? 比較一些兩組組裝的電磁鐵有什么不同? 合并小組活動,要求:改進一個小組組裝的電磁鐵,使兩個電磁鐵磁極一樣。(相同的小組則改變成不同) 總結活動過程,板書學生改裝的經驗方法。 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 六、全文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種新的磁鐵,我們看看他有什么用處。 希望同學們把學到的指示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更加方便。 10 板書設計: 1. 制 作 電 磁 鐵 鐵芯 電磁鐵 裝置 線圈 通電 產生磁性 斷電 磁性消失 教學后記 : 第 2 課 電 磁 鐵 的 磁 力 教學目標: 1 能夠根 據(jù)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比較永久磁鐵和電磁鐵的異同; 3能夠對電磁鐵的兩極變化進行探究 。 11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串聯(lián)電池的數(shù)量、線圈匝數(shù)有關系。 2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導線、釘子、電池盒、大頭針、回形針、指南針、資料圖片 。 教學方法: 觀察法、動手實踐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 一、游戲 1、談話: 同學們,課下你們都制作了電磁鐵,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游戲,先在小組間進行,看看你們小組誰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最多 ,然后,我們請每個小組推薦的選手再進行剛才的游戲,最后,選出勝利者。 二、學生游戲,評選優(yōu)勝者。 三、講述: 有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較多,有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較少。這說明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關于電磁鐵的問題。(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自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一、認識電磁鐵磁力大小不同 1、講述: 為什么有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較多,有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較少。說明什么? 2、師生小結: 實驗說明,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12 二、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系 1、談話: ( 1)對于剛才的結果,你有什么問題? ( 2)為什么有的同學制作的電磁鐵的磁力很大?你們小組再研究一下,一會兒我們再來一次,你們有信心找到加大電磁鐵磁力的方法嗎? 2、小組實驗,匯報方法。 3、對于你們的設想是否正確,我們來討論幾個問題: ( 1)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系?什么情況下磁力比較大?什么情況下磁力又比較?。?( 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連接的電池多少是否有關系?你用什么方法證明?實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 3)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導線繞的圈數(shù)多少是否有關系?你用什么方法證明 ?實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4、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5、師生小結: 實驗證明,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串聯(lián)電池的數(shù)量和線圈匝數(shù)有關系,串聯(lián)電池多、線圈匝數(shù)多,可以加大電磁鐵的磁力。(板書 串聯(lián)電池多 線圈匝數(shù)多) 6、談話: 如果我們要制作一個磁力很大的電磁鐵,使它能吸起很多大頭針,應該怎么做? 7、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 1)你們制作的電磁鐵吸起多少大頭針? ( 2)你們是怎樣做的?用了多少節(jié)電池?線圈匝數(shù)是多少? 13 8、討論: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三、認識電 磁鐵的應用 1、講述: 上節(jié)課后,讓同學們查找電磁鐵在生產和生活中有什么廣泛的應用。請你們來匯報一下。 2、學生匯報查找結果: (電磁起重機、電鈴、電話等) 3、講解: ( 1)出示課件(一)(分別出示自然圖冊 21 頁電磁鐵的應用的前兩幅圖) 人們還利用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的特性制成了電鈴。在電鈴這個裝置中,有一個彈簧片,能使導線中的電流時通時斷;這樣,電磁鐵就時而有磁性時而無磁性,于是就一下一下地吸引連著鈴槌的鐵片,使它帶動鈴槌不斷敲打鈴。由于敲打的速度很快,就發(fā)出連續(xù)的鈴 聲。 ( 2)播放或介紹磁懸浮列車的資料。 ( 3)出示電磁起重機圖片。 利用電磁鐵可以制作電磁起重機。電磁起重機主要由一大塊鐵心和纏繞在鐵心周圍的線圈構成。通電后,可以吸起很多鐵塊、鐵管、鐵板等;斷電后,可以自動將這些鐵制的物體放下。電磁起重機多用在煉鐵廠和搬運鐵器的地方。 ( 4)出示電話聽筒、繼電器圖和揚聲器圖片 4、歸納本課內容。(板書 加大電磁鐵磁力) 14 板書設計: 電 磁 鐵 的 磁 力 改變線圈圈數(shù) 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電流大小 教學后記 : 第 3 課 電 磁 鐵 的 磁 極 教學目標: 1、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2、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是可以改變的。 3、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改變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5 1、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2、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是可以改變的 。 教學準備: 導線、釘子、電池盒、大頭針、回形針、指南針、資料圖片 學生準備:電池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 1、出示課題(板書 電磁鐵) 2、提問: 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想到什么?(引 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3、學生質疑。 學習新課,自行探究、解決問題: 二、認識電磁鐵的性質。 1、演示實驗: ( 1)出示電磁鐵(不講名稱),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你認為這與什么有關系? 16 4、談話: 你想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嗎?實驗完畢后,請你拆開這個裝置,看看它的 結構是怎樣的?還要把它組裝好。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6、匯報結果: ( 1)電磁鐵由鐵心與線圈構成。 ( 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 通電 有磁性 斷電 沒磁性) 二、認識電磁鐵也有兩極 1、討論: ( 1)磁鐵都有南、北兩極,電磁鐵是不是也有南、北兩極呢? ( 2)怎樣弄清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呢? 2、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思考: ( 1)你制作的電磁鐵有南、北極嗎? ( 2)哪端是南極?哪端是北極?為什么? 4、分組實驗: 用指南針檢驗電磁鐵兩端是否有南、北極。 5、匯報結果: ( 1)釘帽一端是南極、釘尖一端是北極。 ( 2)釘帽一端是北極、釘尖一端是南極。 6、師生小結: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電磁鐵也有南、北極之分。(板書 有兩極) 17 三、認識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變化的及其原因 1、思考: 通過剛才各組的匯報,關于電磁鐵的南北極問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2、學生質疑: (我們制作的電磁鐵,同是釘帽或釘尖一端,為什么有的是北極,有的是南極,這是為什么?) 3、談話: ( 1)兩個實驗不同結果的小組,把你們的裝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 2)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實驗,能解釋原因嗎? 4、分組實驗: ( 1)把電磁鐵接通電源,用指南針試一試,記住此時電磁鐵兩端分別是什么極。 ( 2)把導線兩端與電池正負極的連接交換一下,再用指南針試一試,看看是否有變化? ( 3)把電磁鐵的線圈拆開,仍然從釘帽一端開始,沿著與剛才相反的方向纏好線圈。接通電源,原來導線兩端連接電池的兩極不變。用指南針試一試,此時電磁鐵兩端分別是什么極?與改變線圈方向之前相比,是否有變化? 5、小結:演示動畫(板書 有變化) 6、學生看著板書,歸納本課知識。 7、回家制作一個電磁鐵,并查找哪些地方應用了電磁鐵 。 18 板書設計: 3電 磁 鐵 的 磁 極 改變線圈繞向 電磁鐵的磁極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電流方向 教學后記 : 第 4 課 生 活 中 的 電 磁 鐵 教學目標: 1、了解電磁繼電器和電磁閥車門、磁浮列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初步認識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 3、通過閱讀說明書,知道如何使用電磁繼電器。 4、通過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1、知道電磁繼電器、電磁閥車門、磁浮列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利用電磁繼電器設計控制電路。 19 教學準備: 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掛圖和示教板(或實物),導線若干,開關,學生電源 2臺,電動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法、觀察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1.什么是電磁鐵?它有哪些性質? 2.電磁鐵有哪些應用? 點撥:在眾多的應用中,我們選擇一、二個典型的例子來進行研究。 本節(jié)課我們將共同學習、了解電磁繼電器、電磁 閥車門、磁浮列車的工作原理。 二、新課教學 1.電磁繼電器的結構。 出示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掛圖和示教板,介紹它的結構:主要由電磁鐵、彈簧、銜鐵和觸點組成。 2.結合掛圖介紹它的工作原理: ( 1)控制電路:低壓電源、線圈、開關。 ( 2)工作電路:高壓電源、用電器(電動機)、觸點開關。 啟發(fā):電磁繼電器是如何控制工作電路工作的呢? 引導分析:閉合 S控制電路接通電磁鐵有磁性吸引銜鐵觸點開關接通高壓電路接近電動機工作。 20 斷開 S控制電路斷開電磁鐵磁性消失彈簧復位觸點開關斷開高壓電路斷開電 動機停止工作。 演示:電磁繼電器的控制作用,讓學生觀察觸點閉事和斷開的情況下,電動機的運轉情況。 點撥:實際的工作電路是高壓電路,使用電磁繼電器,通過控制低壓電路通斷的辦法,來間接控制高壓電路的通斷,既可以保障人身安全,又可以實現(xiàn)遙控和生產自動化。 啟發(fā):懂得了電磁繼電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我們就可以進行控制電路的設計和實驗。 3.認識電磁閥車門 電磁閥是靠線圈充放電引起閥門的關閉和開啟。有永久磁鐵參與的,是靠抵消磁性來實現(xiàn);沒有永久磁鐵的,靠線圈產生的磁性發(fā)生作用。產生磁性的強弱與閥門的功率有關系,控制 線圈的電流即可。 4.認識磁浮列車 出示內燃機和磁浮列車的照片,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 提問:這兩種地面上的交通工具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小結:磁浮列車的特點和優(yōu)點:消耗動力小,不受氣候影響,無噪音,振動小,不污染環(huán)境等。 磁懸浮列車 介紹:磁浮列車不同于一般輪軌粘著式鐵路,它沒有車輪,是借助無接觸的磁浮技術而使車體懸浮在國道的導軌面上運行的鐵路。 21 磁浮列車被喻為 21 世紀生態(tài)純凈的交通運輸工具,它利用電磁感應的作用,沿導軌漂浮于空氣中,與其軌道沒有直接的接觸,沒有旋轉部件,靠磁力推進,時速可達 300 公里以 上。因此磁浮列車具有高速、安全、舒適和低噪聲等優(yōu)點,而受到各國的重視 三、布置作業(yè) 。 板書設計: 4. 電 磁 鐵 的 應 用 控制電路: 工作電路: 磁浮列車: 教學后記 : 第二單元 地 球 的 運 動 一、介紹單元內容。 本單元研究地球的運動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多數(shù)是模擬實驗),包括“太陽和影子”、“晝夜交替”、“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樣形成的” 5 課內容。 通過實驗和閱讀,認識太陽、影子和溫度的關系,知道晝夜變化和四季變化對動物、植物的影響,知道晝夜與 四季形成的原因,同時了解人類探究地球運動的有關歷史。 讓學生知道呀太陽離我們之遠,照在地球上的均為平行光線,地球運動中地軸的方向始終是傾斜不變的。 22 二、理解、閱讀書上小詩。 第 1 課時 太陽與影子 教學目標: 1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2記錄并測量影子。 3認識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并知道這種變化是太陽(視)運動造成的。 4體驗到太陽(視)運動和影子的變化中包含著有趣的規(guī)律與聯(lián)系。 5增強關注身邊的科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 時間變化而變化,并知道這種變化是太陽(視)運動造成的。 2增強關注身邊的科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 計時表、哨子、粉筆。 教學方法: 觀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激起導入 1你能在室內畫出自己的影子嗎? 影子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然而很少有學生關注影子,研究影子,在科學課 23 開始提出讓學生畫自己的影子,又不準出教室,平日經常見面的影子,現(xiàn)在竟一下子想不起來,這樣,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探究熱情。 二、探究太陽下影子的特點: 1學生獨自想像畫自己的影子 學生努力在自己的 腦海中搜尋影子的記錄,大多數(shù)同學經驗少之又少,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心中一定想,要是現(xiàn)在身在陽光下,一定仔仔細細地觀察影子,這樣,既鍛煉了學生想像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關注身邊科學的意識 。 2小組交流討論:各自畫的影子可能有哪些錯誤? 學生畫出的影子肯定五花八門,此時小組間的交流,可以充分集中利用各人腦中有關影子的經驗積累,形成初步的共識,亦可鍛煉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來到室外,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走出教室天地寬,大自然是學生最好的課堂,科學教學要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不要把學生束縛 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在教室里研究影子永遠只是紙上談兵,教室外陽光下才是孩子們探究的廣闊天地。 4畫下自己的影子 怎么畫自己的影子,這個問題雖沒有由教師提出,但每個同學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此時,合作成了大家共同的選擇,合作精神很自然地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畫下的影子也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了參照。 5比較陽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畫的影子的什么不同? 此時可驗證在室內自己的想像以及小組的討論有哪些是正確的。 6組織討論: ( 1)影子會移動嗎? ( 2)猜一猜,你的影子再過 20 分 鐘會移多遠? 24 地上畫好的影子也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如不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又會像以前的影子一樣被學生忽略,而學生研究自己的影子,興趣也會十分濃厚,猜一猜,鍛煉了學生預測的能力,預測、猜想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能力,要在平日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本設計把預測環(huán)節(jié)提至此處,意在用 20 分鐘的等待時間進行影子游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 7玩影子的游戲(時間 20 分鐘) 游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影子游戲也會讓學生感到十分新鮮,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是踩影子和手影,在此,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 影子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積累對影子的感知,對影子的思考不斷深入。 8討論陽光下孩子的特點 ( 1) 20 分鐘到,通知學生回到課始影子處,對先后兩次影子進行觀察、測量、驗證自己的猜想。 自己的假設即將得到驗證,孩子的心情格外地興奮,而此時對比較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這將為孩子的科學探究收集準確的數(shù)據(jù)。 ( 2)小組討論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原因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整理信息,形成初步結論,為大組匯報交流作準備,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 3)回教室討論陽光下物體影子 ,還有哪些特點? 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也是陽光下物體影子的特點之一,再提出還有哪些特點,激發(fā)學生調動平日及本課的感知積累進行歸納、總結,使之對影子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9匯報交流 此時學生對影子已有了豐富的感知和自己組的結論,此時的交流可以讓大家 25 客觀審視自己的探究。 三、總結延伸,指導課外實踐活動 1我們今天記錄、觀察影子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怎樣記錄更準確?(白紙、鉛筆、 指南針) 2用討論出的方法,探究一天中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 本課使用的記錄觀察影子的方法,屬 就地取材,意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有些不易控制之處,引導學生探究更準確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導學生以更嚴謹?shù)膽B(tài)度去探究,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后探究活動中去,下課的鈴聲不是科學探究的終點,課后有著更廣闊的時空有待學生去探究。 板書設計: 1太 陽 與 影 子 太陽高度是人看太陽的視線與水平視線的夾角。 日晷 古代的計時工具 日晷的工作原理: 教學后記 : 26 第 2 課 晝 夜 交 替 教學目標: 1能對晝夜交替作出自己的解釋。 2經歷對幾種可能使地球產生晝夜現(xiàn)象的假設進行驗證,培養(yǎng)學生進行模 擬實驗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合乎邏輯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用模擬實驗來檢驗每一種假設。 2會解釋地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小球、手電筒、白紙、水彩筆、小組記錄表。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法、科學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現(xiàn)的。 二、探究過程 1作出我們的解釋。 地面上太陽影子的變化 ( 1)為什么地球上晝夜會不斷地交替呢?作出我們的解釋。 ( 2)我們發(fā)現(xiàn)有 四種情況都可能出現(xiàn)晝夜交替: 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轉。 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 27 地球自轉。 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自轉。 問:“哪一種解釋是真實的情況?我們怎樣知道哪種解釋是正確的呢?” 2實驗證明。 ( 1)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每組都用一個小球代表地球儀,用手電筒表示太陽,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 ( 2)觀察“地球”的哪個部分被“太陽光”照亮了?哪個部分沒有被照亮?想一想,這兩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 3)在“地球”上貼小紙人,你怎樣轉才 能在同一地點(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用實驗的方法檢驗每一種假設。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整理、小結。 ( 1)對每一個假設進行小組實驗后,都要寫出它是否能夠解釋晝夜交替的問題,并把小組經過討論后認為合理的留下來,把不合理的刪除掉。 ( 2)匯報小組研究結果。 4小結。 板書設計: 2 晝 夜 交 替 28 傅科擺: 極晝和極夜: 教學后記 : 第 3 課 晝夜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使用地球儀、手電筒、蠟燭,紙人,遮光窗簾等模擬晝夜的形成,形成直觀地球 晝夜現(xiàn)象。 2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通過學生開學術小組討論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觀察地球儀,弄清楚地球自轉方向、周期、晝夜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地球儀 電筒 紙人; 教學過程: 29 1復習上節(jié)課已學過的地球知識,開門見山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根據(jù)課題,學生分組研究探索,小組長到教師處領實驗器材,教師發(fā)研究記錄卡,教師到各小組輔導實驗研究,從而為學生動手操作和理解“晝夜的變化”作好鋪墊,小組長記錄研究成果。 3各小組上臺展示研究成果,臺下學生補充評價優(yōu)缺點,教師 注意點評。 4教師示范實驗,重點解釋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 5再次讓學生按教師實驗過程摸擬實驗,注意思考理解方向、周期、速度。 6質疑問難,課堂小結。 7為加深學生對“晝夜的變化”的理解,根據(jù)實驗拓展:在同一天中,上海和烏魯木齊、中國和美國,哪個地方先被太陽照到?(把握地球自東向西自轉) 板書設計: 地球正向太陽面 光明 地球背向太陽面 黑暗 地球自轉 光明黑暗交替 晝夜形成 教學后記 : 第 4 課 一 年 四 季 教學目標: 1用閱讀資料和觀察的方法來研究四季對動、植物的影 響。 2.能堅持較長時期的觀察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30 教學重難點: 四季變化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不同季節(jié)里的動物、植物的圖像資料 ( 1 課時完成)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過程: 1導入。 問:一年有哪四季,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 人類、動、植物。 出示圖片或影像資料)。 2合理安排作息。 問:季節(jié)變化會改變人們的生活規(guī)律嗎? 生:分組各自填寫書上 28 頁表格并討論、分析。 師:怎樣來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呢?為什么? 說一說:季節(jié)變化對我們生活還有哪些影響? 3四季中的動 物與植物。 看一看:觀書 29 頁插圖內容,四季中的動物與植物。 說一說:通過看圖知道了什么。 議一議:對同學們的發(fā)言做出補充、更正和評價。 補充;錄像資料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以滿足需要。 4季節(jié)變化對動物、植物行為的影響。 板書設計:略 : 教學后記 : 31 第 4 課 四季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目標 1、 嘗試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形成的。 2、通過探究,對四季的成因有正確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 2、通過 觀察理解四季的形成。 教學準備: 地球儀、代表太陽的小球(上面有四根通過球心的小棍、表示射出的陽光、手電筒)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的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地球在繞太陽轉動時,總是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這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 二、探究過程 1、 猜想。 分小組進行猜想并記錄下來。 32 2、 觀察。 ( 1) 用手電筒的光代替太陽光,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儀上。 ( 2) 讓“地球”圍著“太陽”公轉,在公轉過程中,“地球”保持傾斜方向和角度不變(約 66 度)。 ( 3) 觀察當?shù)厍蜻\行到不同位置時,太陽的光芒分別直射在“地球”的位置是南半球、北半球、還是赤道?記錄下來。 觀察陽光直射北半球時,南半球是不是被陽光斜射? 觀察陽光直射南半球時,北半球是不是被陽光斜射? 觀察陽光直射赤道時,南半球和北半球是被陽光直射還是被陽光斜射? 3、 思考:太陽直射和斜射時哪種情況陽光更強烈? 4、 比較斜射和直射。 ( 1) 在圖中畫出清早和中午的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看看是斜射還是直射,說說你感覺到清早和中午的太陽有什么不同? ( 2) 用手電筒在同樣的位置分別直著照 射桌面和斜著照射桌面,看看光斑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5、 總結: ( 1) 通過上面的觀察和實驗,我們能不能分析出地球傾斜著轉動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 2) 出示圖片 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 6、 作業(yè): 查找四季成因的資料,看看資料上是怎么說的。 板書設計:略 : 33 教學后記 : 第三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第 1 課時 解開生物結構的秘密 教學內容:第 36 39 頁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 并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34 3、能對觀察過程和結果進行整理,寫出簡單的符合要求的觀察報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學重難點: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生命世界的問題,產生對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進行研究,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預先準備好一些資料卡片或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養(yǎng)和觀察霉菌、如何培養(yǎng)手上細菌的菌落、如何獲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 物等。 2、根據(jù)學校的條件,準備一些顯微鏡和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工具和材料。 教學方法: 觀察法、對比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1、引入 對話:詹森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什么 ? 為什么列文虎克會有這么多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生物世界的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讀讀我們教材上的事例 。 學生閱讀教材第 15 頁 “ 寶石花耐旱的秘密 ” 等內容。 講解: “ 寶石花耐旱的秘密 ” 的作者善于觀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又通過自己的 觀察和研究解決了問題,得出了寶石花耐旱的答案。 35 我們在平時觀察中,對周圍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許多問題,讓我們也來自己尋求答案。 2、提出問題 我們對生命世界有哪些問題呢?可以從自己的家、校園、我們的身體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學課文第 12 頁,然后分組討論,互相啟發(fā),然后歸納出幾個可以探究的問題。如: 魚缸里的水變綠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廚房里的砧板上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沒有微生物? 我們的頭發(fā)在顯微鏡下是什么樣的? 大組交流。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由學生或老師把這些問題 都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 3、教師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和準備觀察材料 說明顯微鏡下觀察的要求,講解觀察標本的制作和培養(yǎng)。 出示顯微鏡,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進行安全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 4、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計劃 各組從這些問題中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本組的研究課題。 根據(jù)問題制訂觀察研究的計劃。 大組交流計劃。 5、布置課外觀察任務 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下,按計劃進行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 36 根據(jù)自己的觀察研究寫出研究報告。 告訴學生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要求,包括課 題名稱、問題是怎樣提出的、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研究結果、收獲和體會。內容要真實,除正文外,可附圖、表格、照片、實物等。 板書設計: 解開生物結構的秘密 結構 顯微鏡的 使用 保護 教學后記 : 第 2 課時無處不在的生物 教學內容: 第 41-44 頁。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擴大了人類的觀察范圍,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 2、能做酵母發(fā)面的實驗,并提高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發(fā)面的原理,懂得人類對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37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課前組織學生收集資料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每組一份酵母菌發(fā)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學生準備:整理收集的資料,完成表格。 教學方法: 觀察法、對比法、實驗研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課前,老師要求大家收集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填寫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一起來交流關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 果的資料。 一組同學在交流的時候,大家注意仔細聽。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他們交流后提出來。 二、資料交流會 (教師組織學生按序分組匯報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資料) 教師:哪組同學愿意先來交流你們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資料? 學生匯報。 (等一組匯報之后,教師組織其他學生對這一組的資料進行評價和質疑,由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 按這樣的方法,組織其他組的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并對交流的資料進行討論評價。 38 及時結合學生所談到的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如學生談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工程時 ,可以 激 發(fā)學生為祖國有這樣的科學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適時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將來向袁隆平一樣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欲望。 教師小結:大家收集的材料真豐富!像同學們剛才所介紹的,人類確實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發(fā)現(xiàn),既有食品、醫(yī)學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劑戰(zhàn)略市場規(guī)劃報告
- 中石油撫順石化分公司高校畢業(yè)生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考試真題
- 2024年河北省人民醫(yī)院招聘考試真題
- 化學實驗室生物安全整合培訓計劃
- 黑河市遜克縣鄉(xiāng)村醫(yī)生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德陽市羅江區(qū)敬老院服務中心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土石方施工階段性驗收措施
-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項目式學習計劃
- 房屋租賃合同文本(法務)
- (完整版)外科護理學知識點整理
- 2019版《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解讀
- 在那遙遠的地方課件
- 圍堰吹填施工方案
- 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案例-產品類-南大無醇酒創(chuàng)業(yè)完全版
- 食品生產企業(yè)動態(tài)風險因素量化分值表食品生產日常監(jiān)督檢查要點表
- 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依法執(zhí)業(yè)自查表
- 氣管插管術培訓課件
-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協(xié)議書(三方協(xié)議)
- 電腦故障診斷卡說明書
- 2022年7月2日江蘇省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素質》(管理崗客觀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