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編制說.doc_第1頁
《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編制說.doc_第2頁
《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編制說.doc_第3頁
《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編制說.doc_第4頁
《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征求意見稿)編制說.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管理中心2014年12月目 錄1 項目背景11.1 任務來源11.2 編制單位12 編制意義13 編制原則和依據(jù)33.1 編制原則33.2 編制依據(jù)44 國內外相關工作基礎44.1 國外場地修復概況與相關標準指南44.2 國內場地修復概況與相關標準指南15 污染場地主要修復技術分析25.1 常規(guī)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分析25.2 土壤常規(guī)修復技術55.3 地下水常規(guī)修復技術116 主要技術要點186.1 適用范圍186.2 術語和定義186.3 工作程序186.4 選擇修復策略206.5 篩選與評估修復技術236.6 提出修復技術備選方案與方案比選296.7 制定環(huán)境管理計劃386.8 編制修復技術方案387 本標準的實施建議398 參考文獻401 項目背景1.1 任務來源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是中意二期污染場地合作項目的任務之一,也是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下達的地方法規(guī)標準制修訂及研究項目計劃之一,已列入2014年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標準一類編制項目計劃。1.2 編制單位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導則編制工作由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污防處牽頭,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市固體廢物和和化學品管理中心參加。2 編制意義北京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勢嚴峻。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北京市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一些化工、冶金、機械、制藥等污染型企業(yè)已經或規(guī)劃搬出五環(huán),大量原有工業(yè)用地置換成城市建設用地。這些企業(yè)在生產中由于化學品泄露、廢水廢氣排放以及固體廢物隨意傾倒和堆存,致使原場地土壤、地下水受到污染,對未來居住者的身體健康構成風險。北京市“十一五”期間四環(huán)內百余家家污染企業(yè)搬遷,置換800萬m2工業(yè)用地再開發(fā)。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已將場地污染防治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為保障人體健康和維護正常的生產建設活動,防止場地性質變化帶來新的環(huán)境問題,原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于2004年6月發(fā)布了關于切實做好企業(yè)搬遷過程中環(huán)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huán)辦2004 47號),通知規(guī)定“所有產生危險廢物的工業(yè)企業(yè)、實驗室和生產經營危險廢物的單位,在結束原有生產經營活動,改變原土地使用性質時,必須經具有省級以上質量認證資格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部門對原址土地進行監(jiān)測分析,報送省級以上環(huán)境保護部門審查,并依據(jù)監(jiān)測評價報告確定土壤功能修復實施方案。當?shù)卣h(huán)境保護部門負責土壤功能修復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007年11月,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環(huán)境保護“十一五”規(guī)劃明確要求“搬遷企業(yè)必須做好原廠址土壤修復工作,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超標耕地實行綜合治理?!?011年3月,國家環(huán)保部審議并原則通過污染場地土壤環(huán)境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規(guī)定“根據(jù)污染場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結論需要進行治理修復的,污染場地土地使用權人應當自接到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關通知的3個月內,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啟動污染場地土壤治理與修復工作。接受委托從事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的機構,應當依據(jù)場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用地規(guī)劃和土地利用方式變更情況,編制污染場地土壤治理與修復方案,報省級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同時抄送所在地縣級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2011年12月,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環(huán)境保護“十二五”規(guī)劃,將土壤環(huán)境保護列入需要切實解決的突出環(huán)境問題,明確提出“加強土壤環(huán)保制度建設,強化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禁止未經評估和無害化治理的污染場地進行土地流轉和開發(fā)利用。開展污染場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2012年10月31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土壤環(huán)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指出,按照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歷時6年開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環(huán)境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工礦業(yè)、農業(yè)等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會議提出,要將保護土壤環(huán)境、防治和減少土壤污染、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良好人居環(huán)境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目標,進一步摸清土壤環(huán)境質量狀況,建立土壤環(huán)境質量調查、監(jiān)測制度,構建土壤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網,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實施“土壤環(huán)境保護工程”,加快形成國家土壤環(huán)境保護體系,逐步改善土壤環(huán)境質量。2012年11月,環(huán)境保護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保障工業(yè)企業(yè)場地再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安全的通知(環(huán)發(fā)2012140號),通知規(guī)定“經場地環(huán)境調查和風險評估屬于被污染場地的,應當明確治理修復責任主體并編制治理修復方案”。2014年5月14日,國家環(huán)保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工業(yè)企業(yè)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fā)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huán)發(fā)2014 66號),通知規(guī)定“采取有力措施,組織指導工業(yè)企業(yè)防范關停搬遷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和次生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確保工業(yè)企業(yè)原址污染場地再開發(fā)利用前環(huán)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睘榱寺鋵嵣鲜鲆?guī)定,亟需制定污染場地修復相關的導則和規(guī)范。而在北京層面,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于2007年7月發(fā)布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關于開展工業(yè)企業(yè)搬遷后原址土壤環(huán)境評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京環(huán)發(fā)2007151號),2007年發(fā)布了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暫行)并進行修訂,于2009年作為地方標準發(fā)布,這對規(guī)范污染場地評價方法和污染場地的修復與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北京市現(xiàn)有標準的不足。隨著污染場地評價工作的相繼開展,以及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的編制及修復效果評估逐漸成為技術單位和管理部門面臨的重要問題,北京市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中,尚無適用于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方面的成文規(guī)定,致使目前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工作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技術指南和檢驗標準。因此,為加強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督管理,規(guī)范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篩選、技術可行性試驗、技術評估、技術組合方案比選全過程,特編制本標準。本標準是在北京市場地環(huán)境管理形勢要求下產生的,是十分必要的。規(guī)范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全過程,將有助于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的編制和實施,使得政府管理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保證場地修復效果,保護環(huán)境安全和人群健康,對北京市污染場地治理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 編制原則和依據(jù)3.1 編制原則(1) 標準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北京市污染場地管理的實際需求,重點解決關鍵問題。(2) 標準編制過程中與國內和北京市相關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標準體系相結合。(3) 借鑒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修復技術方案編制的程序和方法,結合北京市實踐經驗,保證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的技術方法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 充分結合北京市已有的幾個大型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方面的實踐經驗。3.2 編制依據(jù)GB 15618 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 14848 地下水質量標準HJ/T 166 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T 164 地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682 污染場地術語HJ 25.4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DB 11/T 656 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DB 11/T 783 污染場地修復驗收技術規(guī)范4 國內外相關工作基礎4.1 國外場地修復概況與相關標準指南4.1.1 國外場地修復概況(1)美國美國政府于1976年頒布資源保護與回收法(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 RCRA),其中對場地污染預防作了法律規(guī)定。1980年又通過了綜合環(huán)境響應、補償和義務法(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 CERCLA),該法案是美國污染防治體系的法律基礎,通過制定全國性計劃來解決廢棄或失控危險垃圾對環(huán)境和公眾健康造成的風險,并規(guī)定了對污染的應急響應、信息收集和分析、責任方的責任及場地清理等措施,特別規(guī)定了過去和現(xiàn)在土地的擁有者和使用者必須對土地的污染負責和有清除污染的義務。依據(jù)該法,政府建立了一個污染場地管理與修復基金,名為“超級基金(Superfund)”,旨在對實施這部法律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因此該法案又稱超級基金法。超級基金法陸續(xù)進行了幾次修訂,逐漸完善,2011年又補充制定了小型企業(yè)責任免除和棕色地塊振興法案。此外,美國的固體廢物處置法、清潔水法、安全飲用水法、有毒物質控制法等法律也涉及污染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保護,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土壤和地下水保護以及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法規(guī)體系。超級基金法授權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對全國污染場地進行管理,并責令責任者對污染特別嚴重的場地進行修復;對找不到責任者或責任者沒有修復能力的,由“超級基金”來支付污染場地修復費用;對不愿支付修復費用或當時尚未找到責任者的場地,可由“超級基金”先支付污染場地修復費用,再由USEPA向責任者追討。在上述法律框架下,美國已制定了一系列的場地修復技術標準和污染物“國家優(yōu)先清單(NPL)”,啟動了大量場地的調查和修復工作。(2)歐洲在歐洲,根據(jù)歐盟第六環(huán)境行動規(guī)劃(Sixth Environment Action Programme)的決定,2006年9月,歐盟委員會發(fā)布了歐洲土壤保護主題戰(zhàn)略(Soil Thematic Strategy, COM2006-231)。該戰(zhàn)略包括一份歐盟委員會向其他歐洲相關機構發(fā)布的通訊、一個土壤框架指令建議(COM2006-232)和一份影響評價。土壤保護主題戰(zhàn)略確定了土壤保護的戰(zhàn)略框架,提出了戰(zhàn)略的總目標,闡述了必須采取哪些類型的措施,并確立了一個歐盟委員會十年的工作計劃。土壤框架指令建議確定了歐盟保護土壤的共同原則,在這一共同框架之下,歐盟成員國將決定如何最好地保護土壤,如何在本國內以可持續(xù)的方式應用這一指令。戰(zhàn)略要求歐盟各成員國應基于污染場地的定義及潛在污染行為鑒別其領土內的污染場地,評估其當前和未來土地使用的風險,編制一份污染場地國家清單,清單應至少每5年公開接受一次審查,以及建立國家污染場地修復戰(zhàn)略,合理、透明地確定其對污染場地修復的優(yōu)先次序,另外,還要求建立污染場地修復的資金機制。在研究方面,土壤保護主題戰(zhàn)略指出需要在土壤保護和修復的實施程序與技術方面開展研究。英國在歷經經濟高速發(fā)展之后,遺留下大量的受污染場地。據(jù)估計,英國大約有30萬公頃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英國在污染場地方面設置了全面的法律框架,最重要的法律是1990年頒布的環(huán)境保護法(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1990)。1995年在環(huán)境保護法(1990)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部分,形成了環(huán)境法,該部分針對英國的場地污染設置了法律規(guī)范體系,其主要目標是提供一種方法來發(fā)現(xiàn)和處理歷史遺留的受到污染場地,環(huán)境法要求地方授權機構識別出污染場地并確保污染場地的風險得到控制。另外,法案還制定了污染土壤修復的付費規(guī)則。此外,英國還發(fā)布了英國指導潛在污染土地恢復手冊,將化工、煤焦化、木材加工等企業(yè)和機構的所在地列為潛在污染場地。(3)日本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面臨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曾經發(fā)生了數(shù)起土壤污染公害事件,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日本以環(huán)境基本法為基礎,從農用地和城市用地兩個方面構建起規(guī)范土壤污染的基本法律框架。日本國會將“土壤污染”追加為公害對策基本法中的典型公害之一,并制定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對農用地土壤污染問題進行管理。2002年制定了主要規(guī)范城市用地土壤污染的土壤污染對策法。相關法規(guī)明確了污染土壤修復的責任,規(guī)定了明確污染調查與修復流程。4.1.2 國外場地修復相關標準和指南國外場地修復相關標準和指南包括場地評估、修復技術篩選與方案制定、場地修復工程實施、修復效果評估與修復終止、場地關閉等環(huán)節(jié)。美國、加拿大、丹麥、英國、蘇格蘭、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基于不同的場地修復理念,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指南。具體各國在污染場地修復方面的相關標準和指南如表4.1-1所示。表 4.1-1 各國污染場地修復相關標準和指南國家頒布部門標準和指南名稱頒布時間美國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CERCLA修復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導則(Guidance for conducting remedial investigations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under CERCLA)1988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CERCLA可處理性研究導則(Guidance for conducting treatability studies under CERCLA)1992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CERCLA可處理性研究導則之:生物降解技術修復選擇(Guide for conducting treatability studies under CERCLA: biodegradation remedy selection)1993美國材料與試驗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基于風險和非風險情景下所考慮的修復措施選擇標準(Standard guide for remedy selection integrating risk-based corrective action and non-risk considerations)2009美國材料與試驗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不斷發(fā)展的污染場地概念模型的標準(Standard guide for developing conceptual site models for contaminated sites)2008美國國防部環(huán)境技術轉讓委員會(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ransfer Committee o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修復技術篩選矩陣和參考指南(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screening matrix and reference guide)1994(第2版)新澤西州環(huán)境保護局(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污染土壤修復導則(Guidance document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1998華盛頓州生態(tài)毒物清潔項目部(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Ecology Toxics Cleanup Program)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導則(Guidance for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s)1995加拿大加拿大環(huán)境部(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 CCME)加拿大污染場地管理導則(Guidance docu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anada)1997加拿大環(huán)境部(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 CCME)污染場地國家分類體系導則(Na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ontaminated sites, Guidance document)2008(修訂版)加拿大環(huán)境部全國污染場地修復項目組(The National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Program of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nvironment)加拿大特定污染場地的土壤質量修復目標制定導則(Guidance manual for developing site-specific soil quality remediation objectives for contaminated sites in Canada)1996丹麥丹麥環(huán)境保護署(Dan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污染場地修復導則(Guidelines o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2002英國環(huán)保局(the Environment Agency)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處理污染土壤使用導則(Guidance on the use of 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oil)2004蘇格蘭蘇格蘭環(huán)境保護署(Scottish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土地修復和廢物管理導則(Land remediation and waste management guidelines)2007新西蘭新西蘭環(huán)境部(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污染土地管理導則(Contaminated l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1) 新西蘭污染場地報告(Reporting on contaminated sites in New Zealand)2011(修訂版)污染土地管理導則(Contaminated l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2) 新西蘭環(huán)境指導限值的分類和應用(Hierarchy and application in New Zealand of environmental guideline values)2011(修訂版)污染土地管理導則(Contaminated l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3) 風險篩選體系(Risk screening system)2004污染土地管理導則(Contaminated l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4) 分類和信息管理程序(Class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tocols)2006新西蘭環(huán)境部(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新西蘭煤氣廠污染場地評估和管理導則(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contaminated gasworks sites in New Zealand)1997新西蘭環(huán)境部(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新西蘭石油烴類污染場地評估和管理導則(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sites in New Zealand)1999新西蘭環(huán)境部(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共同構建新西蘭污染土地管理法律框架體系(討論稿)(Working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policy framework for managing contaminated land in New Zealand(A Discussion Paper)2006澳大利亞南澳環(huán)保署(EPA in South Australian)環(huán)保局原地修復環(huán)境管理導則(EPA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on-site remediation)2006南澳環(huán)保署(EPA in South Australian)環(huán)保局導則: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異位)(EPA guidelines: soil bioremediation (ex-situ)2005總體來講,國外發(fā)達國家在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方面已經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可為我國和北京市制定相關標準和指南提供豐富的資料和經驗。與本標準編制特別有參考意義的標準如下:(1) 美國EPACERCLA修復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導則(Guidance for conducting remedial investigations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under CERCLA)(2) 美國ASTM基于風險和非風險情景下所考慮的修復措施選擇標準(Standard guide for remedy selection integrating risk-based corrective action and non-risk considerations)(3) 美國新澤西州環(huán)境保護局污染土壤修復導則(Guidance Document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4) 加拿大環(huán)境部加拿大污染場地環(huán)境管理導則(Guidance docu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anada)(5) 丹麥環(huán)境保護署污染場地修復導則(Guidelines o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其中,美國EPACERCLA修復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導則(Guidance for conducting remedial investigations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under CERCLA)詳細描述了修復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包括確定工作范圍、識別場地、制定和篩選修復技術方案、進行可行性試驗、詳細分析方案;其中的制定和篩選修復技術方案、進行可行性試驗、詳細分析方案是其核心內容。美國ASTM基于風險和非風險情景下所考慮的修復措施選擇標準(Standard guide for remedy selection integrating risk-based corrective action and non-risk considerations)詳細介紹了污染場地修復的范圍、修復技術方案編制階段的場地概念模型特點、修復目標、修復策略、修復技術篩選原則及方法。美國新澤西州環(huán)境保護局污染土壤修復導則(Guidance document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介紹了污染土壤修復責任和免責、技術要求和在場地修復中的作用、技術總體考慮,并利用約85%的篇幅闡述了挖掘、污染土壤處理技術、土壤再利用、限制和控制暴露4類修復技術。加拿大環(huán)境部加拿大污染場地環(huán)境管理導則(Guidance docu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in Canada)中介紹的有關場地修復的程序與美國EPA的CERCLA程序相似。丹麥環(huán)境保護署污染場地修復導則(Guidelines o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主要關注土壤修復過程,分為初試調研、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土壤空氣和地下水質量標準、報告、設計、修復措施操作和評估8個階段,其對修復措施沒有過多的闡明。4.2 國內場地修復概況與相關標準指南4.2.1 我國大陸地區(qū)我國大陸地區(qū)污染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勢嚴峻。尤其是工業(yè)企業(yè)搬遷遺留遺棄場地是近年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的產物,已有的大量工業(yè)場地亟需修復。改革開放以來,來華投資的企業(yè)大多都采用美國的場地環(huán)境調查與評價技術規(guī)范,對其購入的企業(yè)或土地進行場地環(huán)境調查與評價,以識別場地環(huán)境狀況,規(guī)避污染責任。這些企業(yè)自發(fā)進行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復的還比較少。近年來,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浙江、湖南、武漢、沈陽等地進行了化工、農藥、焦化廠等場地的調查評估和修復工作,污染物主要包括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石油烴、多環(huán)芳烴、農藥以及重金屬等,目前采用的修復技術主要有焚燒、填埋、固化/穩(wěn)定化等,在某些場地試點的技術還有生物堆、熱處理、生物通風、氣相抽提、化學氧化、化學還原、地下水空氣注射、地下水可滲透反應墻等技術。目前我國大陸地區(qū)的污染場地修復相關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已有的國家級相關污染防治的法律規(guī)范主要包括環(huán)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地下水質量標準、地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和2014年7月1日國家環(huán)保部正式實施的場地環(huán)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污染場地術語(HJ 682-2014)等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地方標準主要包括北京市的場地環(huán)境評價導則(DB11/T 656-2009)、污染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價篩選值(DB11/T 811-2011)、污染場地修復驗收技術規(guī)范(DB11/T 783-2011)、重金屬污染土壤填埋場建設與運行技術規(guī)范(DB11/T 810-2011)等。然而,相比主要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我國污染場地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體系不健全,相關法規(guī)多為原則性的規(guī)定,特別是在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編制領域,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 國家導則與本標準相關的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中僅針對土壤問題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缺乏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相關導則且沒有對修復技術篩選、技術可行性試驗等技術要點進行詳細描述,而本標準則將污染場地中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問題進行了綜合考慮,并且對其中的修復技術篩選、技術可行性試驗從流程和關鍵環(huán)節(jié)該如何把握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4.2.2 我國港澳臺地區(qū)我國臺灣地區(qū)發(fā)布實施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并配套有工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手冊,但基本上是對美國相關標準和指南的直接轉換。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根據(jù)香港自身經濟發(fā)展和地域特點,頒布了受污染土地的評估和整治指引及受污染土地勘察及整治實物指南,主要適用于曾用作加油站、船廠及車輛維修/拆卸工廠場地的調查和修復。5 污染場地主要修復技術分析5.1 常規(guī)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分析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的選擇是場地污染治理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我國場地污染治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場地修復技術的選擇更多依賴于國外先進經驗。就世界范圍而言,美國通過“超級基金”項目的實施在工業(yè)企業(yè)污染場地修復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場地修復技術種類多樣,按“污染源-暴露途徑-受體”可將場地修復分為3種,即:污染源處理技術、對暴露途徑進行阻斷的工程控制技術和降低受體風險的制度控制技術。按處理地點是否需要土壤挖掘或地下水抽出可將場地修復技術分為2類,即: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采用污染源處理技術時,可進一步劃分為具體的處理技術類型(原位生物、原位物理、原位化學、異位生物、異位物理、異位化學),各技術類型下又可細分為具體的技術種類,如原位生物通風、原位土壤氣相抽提、原位空氣注射技術、原位化學氧化、異位生物堆、異位熱脫附、異位固化/穩(wěn)定化等;對暴露途徑進行阻斷的工程控制技術包括固化/穩(wěn)定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統(tǒng)等;降低受體風險的制度控制技術包括增加室內通風強度、引入清潔空氣、減少室內外揚塵、減少人體與粉塵的接觸、對裸土進行覆蓋、減少人體與土壤/地下水的接觸、改變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類型、設立物障、減少污染土壤的攝入等。1982-2011年間,美國進入“國家優(yōu)先清單(NPL)”的1468個場地中,有1077個場地采用了源處理技術,占73%;其他包括工程控制技術等占27%。對于污染土壤修復而言,污染源處理技術也是污染土壤修復的重要技術。1982-2005年間,美國1994個“超級基金”場地中有1104個場地采用了污染源處理技術,占55.4%。污染源處理技術的選擇需要充分考慮污染物性質、介質環(huán)境特征、技術發(fā)展水平等眾多因素。其中,1982-2005年“超級基金”項目中針對土壤中不同種類污染物污染源處理技術的應用數(shù)量如表5.1-1所示。表 5.1-1 土壤中不同種類污染物污染源處理技術應用數(shù)量(1982-2005年)技術所有項目 每個項目可能涉及1個以上目標污染物非鹵化SVOC非鹵化VOC鹵化SVOC鹵化VOCPCB無機物多環(huán)芳烴其他苯系物其他殺蟲劑/除草劑其他生物修復1133751333324172225化學處理2912341412413多相抽提4693116481811電分離1000000100沖洗173555131105焚燒14727413323363452366土壤通風7003101700中天燃燒/爆炸4010000000機械分離21421030045植物修復7122211404土壤氣相抽提25515311075133321710土壤洗滌6110020012固化/穩(wěn)定化217171813131672035180溶劑提取4210110221熱脫附712117241581233160原位熱處璃化3001101321合計977145175238155103124410104229進一步對表5.1-1修復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圖5.1-1)可知,主要采用土壤氣相抽提、生物修復、焚燒、固化/穩(wěn)定化和熱脫附技術進行修復。圖 5.1-1 “超級基金”項目中土壤修復中污染源處理技術應用情況一般情況下,地下水污染修復難度明顯超過土壤修復?!俺壔稹钡牡叵滤廴驹刺幚砑夹g一般分為如下類型:地下水原位修復技術、地下水抽提-處理技術、地下水隔離技術、其他地下水修復技術、地下水自然衰減技術。5類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在1982-2005年“超級基金”項目中的應用情況如表5.1-2所示。表 5.1-2 地下水污染源處理技術應用情況(1982-2005年)技術類型項目數(shù)量技術種類比例地下水原位修復技術195空氣注射29%生物修復28%化學處理15%多相提取10%滲透反應墻9%沖洗50%)的土壤,空氣滲透性降低,抑制SVE運行。- 變異性高的土壤,提取井需較大篩孔,否則可能導致氣流的不均勻傳送。- 有機物含量高或特別干燥的土壤對VOCs有較高的吸附性,降低了清除速度。- 排放的氣體一般需要處理,以消除對公眾和環(huán)境的潛在危害。- 廢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殘留液體和用過的活性炭需要進行處理。- SVE在飽和區(qū)無效,但降低地下水位可將其暴露(可用于LNAPLs修復)。5.2.6 原位生物修復(In situ Bioremediation)原位生物修復技術主要包括:生物通風、加強型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本標準僅以生物通風技術為例。技術描述通過強制空氣移動(抽取或注入空氣),將氧氣送入受污染的不飽和層土壤中,以增加氧氣濃度,促進微生物降解。適用性生物通風技術已成功用于受石油烴、非氯化溶劑、某些殺蟲劑、木材防腐劑和有機化學品污染的土壤修復。生物修復無法降解無機污染物,但可改變無機物的價態(tài),并產生生物吸附、吸收、積聚和濃縮作用。雖然這些技術主要為實驗性質的,但仍顯示出穩(wěn)定或去除土壤無機物的巨大發(fā)展前景。局限性- 地下水位在幾英尺內、飽和土壤層或低滲透性的土壤該技術性能較低。- 通過抽提核心部位的空氣可緩解空氣注射井影響半徑內基巖中產生的蒸氣。- 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可能限制生物降解和生物通風的有效性。- 可能需要監(jiān)控土壤表面的廢氣。- 除非有厭氧循環(huán)存在,許多氯化化合物的需氧生物降解可能無效。- 低溫將減緩修復。5.2.7 原位填埋帽封(In situ landfill Cap)技術描述原位填埋帽封技術能夠被用來:(1)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暴露途徑;(2)防止雨水滲透進入污染區(qū)域,從而產生泄漏;(3)在修復過程中,對污染物起阻隔作用;(4)控制地面以下氣體揮發(fā);(5)為植物種植提供用地,或供給其他用途。原位填埋帽封技術是最為常見的修復技術,原因在于該技術成本低,效率高,能夠有效控制污染場地人體健康與生態(tài)安全風險。原位填埋帽封技術的設計根據(jù)具體場地情況以及使用功能而定,可以采用單層土壤系統(tǒng),也可以采用多層的土壤和其他材料復合系統(tǒng)。通常,干旱氣候區(qū)域可采用簡單的系統(tǒng),而濕潤氣候區(qū)域則應采用更為復雜的系統(tǒng)。該技術所采用的材料包括各種滲透性的土壤,以及低滲透的合成材料,低滲透材料能夠有效防止雨水進入污染區(qū),高滲透性材料能夠有效將雨水過濾排出。其他材料常被用來增加坡面的穩(wěn)定性。填埋帽封系統(tǒng)中最關鍵的工藝是阻隔層以及滲透層的設計,阻隔層可以采用低滲透性的土壤(黏土)以及合成黏土層,柔性阻隔膜通常被放置于阻隔層頂部,阻隔膜通常厚度為千分之20-140,寬度15-100英尺,長度為180-840英尺??梢赃x擇的膜材料較多,包括PVC、各種密度的聚乙烯,CSPE-R,聚丙烯,EIA等。被用作阻隔層的土壤一般是黏土,需要通過壓實后使水分滲透速率低于10-6cm/sec,厚度最低為6英尺,可以達到2英尺或以上。而使用土壤和阻隔膜的復合材料能夠利用兩者的優(yōu)點,阻隔膜是非滲透性的,但是一旦膜發(fā)生破損,土壤層將能夠有效防止污染物的滲漏。如果在易腐爛廢物上方采用阻隔封蓋技術,就必須在系統(tǒng)設計時,加入甲烷和二氧化碳收集和控制設施。多種填埋帽封工藝可以選擇包括:瀝青/混凝土帽封;RCRA場地使用的帽封等,但是不管選擇哪種工藝,都必須盡量避免單一地將高滲透層放置于低滲透性的底面之上,以免發(fā)生所謂的“浴缸效應”。適應性填埋帽封技術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臨時帽封通常在場地關閉或采取更為有效的修復措施之前,盡量減少污染物的滲漏,一般用以對地下污染的處理。永久性帽封更為穩(wěn)定,也能夠減少場地關閉后期的維護成本。填埋帽封技術有時也被用于處理規(guī)模過大而導致其他修復技術難以實施的污染區(qū)域,例如礦區(qū)污染場地,帽封能夠防止礦渣堆中污染物的滲漏,同時能夠提供可供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層,通過分流以及匯集系統(tǒng),該技術工藝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雨水的侵蝕作用。局限性- 該技術能夠減少污染物的遷移,但不減少污染物的毒性、活性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