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水利濕藥.ppt_第1頁
滲水利濕藥.ppt_第2頁
滲水利濕藥.ppt_第3頁
滲水利濕藥.ppt_第4頁
滲水利濕藥.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三利水滲濕藥 2 概述 含義 凡功能通利水道 滲除水濕 以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利水滲濕藥 功能 通利小便 尿量增加 體內(nèi)蓄積水分隨尿排出 適應(yīng)癥 主要適用于小便不利 水腫 淋癥等病癥 對于濕溫 黃疸 濕瘡等濕熱為患 亦具有治療作用 濕散漫無形 水凝聚有形濕為水之漸 水為濕之積 水濕停蓄諸證 外溢于皮膚 皮下水腫停蓄于下焦 小便不利 淋證水濕上攻 痰飲喘咳濕熱病證 黃疸 濕疹 泄瀉 3 概述 藥性特點 味多甘 苦 淡 性多寒 平 主要歸腎 膀胱經(jīng) 兼入脾 肺 小腸 肝膽經(jīng) 4 概述 分類 1 利水消腫藥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適應(yīng)于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 小便不利 以及泄瀉 痰飲等證 2 利尿通淋藥 性味多苦寒 用于小便短赤 熱淋 血淋 石淋及膏淋等證 3 利濕退黃藥 性味多苦寒 用于濕熱黃疸 5 概述 使用注意 利水滲濕藥 易耗傷津液 對陰虧津少 腎虛遺精遺尿者 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藥物有較強的通利作用 孕婦應(yīng)慎用 6 茯苓 本經(jīng) 來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 野生或栽培 主產(chǎn)于云南 安徽 湖北 河南 四川等地 產(chǎn)云南者稱 云苓 質(zhì)較優(yōu) 7 茯苓 8 茯苓 性味歸經(jīng) 甘 淡 平 歸心 脾 腎經(jīng) 9 功效主治 10 茯苓 用法用量 煎服 9 15g 使用注意 虛寒精滑者忌服 處方用名 1 茯苓 白茯苓 云茯苓 云苓 去皮 蒸熟 切片 曬干用 偏于健脾寧心 2 赤茯苓 赤苓 去皮 取菌核的淡紅色部份 蒸透切片 或輾碎用 偏于滲濕泄熱 3 朱茯苓 辰茯苓 朱砂拌茯苓 取白茯苓凈片 用朱砂2 拌勻后用 可增強寧心安神的作用 11 豬苓 本經(jīng) 來源 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 寄生于樺樹 楓樹的根上 主產(chǎn)于陜西 山西 河北 河南 云南等地 12 豬苓 性味歸經(jīng) 甘 淡 平 歸腎 膀胱經(jīng) 13 功效主治 豬苓治濕勝泄瀉 取其利水滲濕以實大便 利小便即所以實大便 14 薏苡仁 來源 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 15 薏苡仁 性味歸經(jīng) 甘 淡 微寒 歸脾 腎 肺經(jīng) 特點 為種仁但不富含油脂 16 薏苡仁 利水不傷正 補脾而不滋膩 為淡滲清補之品 17 薏苡仁 處方用名 1 薏苡仁 薏米仁 苡仁 米仁 生苡仁 生米仁 去殼曬干用 清利濕熱宜生用 2 炒薏苡仁 炒用 健脾宜炒用 用法用量 煎服 9 30g 清利濕熱宜生用 健脾止瀉宜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18 澤瀉 來源 澤瀉科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 19 澤瀉 性味歸經(jīng) 甘 寒 歸腎 膀胱經(jīng) 20 澤瀉 現(xiàn)代臨床報道 澤瀉可用于耳源性眩暈 原發(fā)性高血壓 冠心病 高脂血癥 脂肪肝 糖尿病等疾患 治痰飲停聚 清陽不升之頭目昏眩 配白術(shù)同用 如澤瀉湯 用法用量 煎服 5 10g 21 冬瓜皮 來源 葫蘆科草本植物冬瓜的外層果皮 22 玉米須 性能 甘 平 歸膀胱 肝 膽經(jīng) 功效 利水消腫 利濕退黃 用法用量 煎服 30 60g 鮮者加倍 臨床研究 用玉米須 水煎服 治腎病綜合征 中華內(nèi)科雜志 玉米須 開水反復(fù)沖泡代茶飲 治療糖尿病 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3 薺菜 性能 甘 涼 歸肝 胃經(jīng) 功效 利水消腫 明目 止血 應(yīng)用 用法用量 煎服 15 30g 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24 六淋 熱淋 石淋 血淋 膏淋 氣淋 勞淋 均有小便頻澀 滴瀝刺痛 小腹拘急引痛 熱淋起病多急驟 小便赤熱 溲時灼痛 或伴有發(fā)熱 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為主癥 或排尿時突然中斷 尿道窘迫疼痛 或腰腹絞痛難忍 血淋為溺血而痛 膏淋見小便渾濁 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 氣淋小腹脹滿較明顯 小便艱澀疼痛 尿后余瀝不盡 勞淋小便不甚赤澀 溺痛不甚 但淋瀝不已 時作時止 遇勞即發(fā) 25 車前子 本經(jīng) 來源 車前科草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成熟種子 26 車前子 性味歸經(jīng) 甘 寒 歸腎 肝 肺經(jīng) 27 功效主治 28 車前子 用法用量 煎服 9 15g 宜包煎 使用注意 腎虛遺滑者慎用 附藥 車前草即車前的全草 性味功效與車前子相似 且能清熱解毒 又可用于瘡瘍腫痛 內(nèi)服或用鮮草搗爛外敷 用量10 20g 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29 滑石 本經(jīng) 來源 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 主含含水硅酸鎂 Mg3 Si4O10 OH 2 主產(chǎn)于山東 江西 山西 遼寧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甘 淡 寒 歸胃 膀胱經(jīng) 30 滑石 31 滑石 用法用量 煎服 10 20g 宜包煎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脾虛 熱病傷津及孕婦忌用 32 川木通 來源 毛茛科鐵線蓮屬多種植物的藤莖 33 關(guān)木通 來源 馬兜鈴科藤本植物東北馬兜鈴的藤莖 34 木通 性味歸經(jīng) 苦 寒 歸心 脾 小腸 膀胱經(jīng) 35 木通 36 木通 用法用量 煎服 3 6g 使用注意 關(guān)木通有毒 故用量不宜過大 也不宜久服 腎功能不全者及孕婦忌服 內(nèi)無濕熱者 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慎用 不良反應(yīng) 關(guān)木通所含的馬兜鈴酸為有毒成分 關(guān)木通用量過大 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 37 海金沙 嘉祐本草 來源 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主產(chǎn)于廣東 浙江等地 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 曬干 搓揉或打下孢子 除去藤葉 生用 38 海金砂 性味歸經(jīng) 甘 咸 寒 歸膀胱 小腸經(jīng) 利尿通淋 特點 善止尿道疼痛及石淋 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 活血通經(jīng) 血熱瘀阻所致閉經(jīng)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煎服 6 15g 宜包煎 39 地膚子 來源 藜科植物地膚的干燥成熟果實 40 地膚子 利尿通淋 善治熱淋 止癢 濕疹 風疹 皮膚瘙癢 陰癢 潤腸通便 腸燥便秘 41 茵陳 本經(jīng) 來源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 10 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 春季采收的習稱 綿茵陳 秋季采割的稱 茵陳蒿 42 茵陳 性味歸經(jīng) 苦 微寒 歸肝 膽 脾 胃經(jīng) 43 茵陳 44 茵陳 用法用量 煎服 6 15g 外用適量 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 蓄血發(fā)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45 金錢草 本草綱目拾遺 藥用 報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過路黃的全草 習稱大金錢草 46 金錢草 性味歸經(jīng) 甘 咸 微寒 歸肝 膽 腎 膀胱經(jīng) 47 虎杖 來源 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 48 虎杖 性味歸經(jīng) 苦 微寒 歸肝 膽 肺經(jīng) 49 茵陳 金錢草和虎杖 共同功效 利濕退黃 共同應(yīng)用 濕熱黃疸 小異點 茵陳 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 使之從小便而出 為治療黃疸的要藥 陰黃陽黃均可用之 金錢草 清肝膽之火 又除下焦?jié)駸?善消結(jié)石 尤善治石淋 虎杖 功與大黃相似 均為蓼科植物 以清利濕熱為主 瀉下作用較弱 50 茵陳 金錢草和虎杖 不同功效 茵陳1 解毒療瘡 濕瘡瘙癢 單用煎湯外洗 或配黃柏 地膚子 苦參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