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文檔資料]_第1頁
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文檔資料]_第2頁
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文檔資料]_第3頁
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文檔資料]_第4頁
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文檔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最頭疼,最怕上的課了。每次作文課,學生都望文生畏,個個眉頭緊鎖,半天拔不開筆帽。即使在老師的一再催促、啟發(fā)下勉強寫出了文章,也是內容不夠具體,情感不夠真實,干干巴巴,言之無物。究其原因,是學生頭腦里沒有可供寫作的素材,平時沒有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習慣。要想解決學生這個 “ 無米之炊 ” 的困難,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就必須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一 、觀察事物,積累素材 (一)明確觀察目的 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觀察的對象、范圍和目的。使學生觀察事物時注意力集中,觀察得仔細,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觀察的事物。筆者在指導學生寫美麗的校園一文之前,對學生進行了觀察前的指導,讓學生知道這次觀察的對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校園。指導他們要先從遠處觀察,對校園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走進校園,按照方位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校園中的各種設施。在觀察大門時,要注意大門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有什么用意?門上的題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觀察教學樓時, 要從外面和里面看;觀察草坪、花壇、假山等要注意花草樹木的不同姿態(tài);觀察操場時,要注意有學生活動時的熱鬧場面和無人時的安靜美 由于學生帶著目的去觀察,因此在寫作時,能按照觀察的順序,由總到分,有重點地去寫。 (二)教授觀察方法 寫景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能對事物有整體的認識;可以分類觀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還可以比較觀察,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特點。比如學習第一場雪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懂得作者是按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后的順序觀察的。其中下雪前是按清晨、中午、黃昏的時間順序觀察的 。而下雪時又是按天空、地面、樹木的空間順序觀察的。讓學生懂得作者是抓住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作者之所以寫得有聲有色,細膩生動,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是因為作者按一定順序進行了細致的觀察。 (三)調動觀察感官 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真切的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條理地表達。這多角度的觀察正是要引導學生親自感受生活,深入進行情感體驗并調動多種(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官去直接感受事物,并且 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細體味事物。只有這樣,才能觸發(fā)自己的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獨特見解。一次作文課上,筆者教學生學寫狀物的作文時,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讓學生用眼睛看。我發(fā)給學生每人一顆糖果,讓學生仔細觀察糖果外衣的成分、圖案、顏色;又啟發(fā)學生分別說出糖果的成分、圖案、顏色;在分步說的基礎上,讓學生把看到的連起來說一說。接著指導學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學生們都情緒高漲,紛紛舉手說出摸的感覺、聞的感覺。然后讓學生撥開糖果的外衣再聞一聞、嘗一嘗,學生們說出了自己嘗到的,聞到的感覺后, 我趁機讓學生想一想糖果的功能。我讓學生把糖果的成分、圖案、顏色,以及觸摸的感覺,聞的氣味,品嘗的味道,想到的功能等連起來說一說。最后,讓學生動筆把整個過程完整地寫出來。這樣,一篇篇生動、形象的習作很快躍然紙上。 二、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一)集體活動,獲取素材 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班級、社區(qū)等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在參加活動時要注意記住活動的過程,在活動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別人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才會有目的地去活動,去體驗。上學期,我校組織開展了 “ 品讀經(jīng)典,墨潤書香 ” 的 大型讀書知識競賽活動。筆者以這一活動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積累作文素材的訓練。首先,我組織全班同學有計劃、有目的地讀書,每天利用早晨晨讀,晚上睡覺前的時間讀書,規(guī)定孩子們在什么時間段讀完哪本書。然后指導孩子們邊讀書,邊寫讀書筆記。同時,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愛讀書的孩子帶動其他孩子。接著,我按學校的要求 每班選出了五名代表參賽,比賽時場上選手答不上來,場下隊員可搶答為班級得分的形式,組織同學們積極備戰(zhàn)。由于準備充分,在比賽時,我班同學表現(xiàn)突出,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賽后,根據(jù)這一親身經(jīng)歷,同學們主動地寫出了許多篇 文章來記述這一讀書活動。有的寫知識競賽的經(jīng)過,有的寫讀書的收獲,有的還寫了后悔自己的膽量小沒上場,表示下次一定爭取上場的感受,還有細心的孩子寫了讀書活動后班級的變化,同學們的變化等。真是出人意料。 (二)學做家務,獲取素材 現(xiàn)在的學生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家長對他們十分寵愛,很少有學生會做家務。因此,我鼓勵學生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積累有關家務勞動的素材。在學生做家務時要布置學生注意勞動的過程,勞動時應注意的相關問題,以及在勞動中的親身感受。這樣 ,才能積累起寫作素材,否則學生就會當做任務來完成而不注意體驗,就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了。我是這樣指導學生做家務的:先布置學生幫家長做一件你最喜歡的家務,注意做時要體會家長是如何一步一步教的,你是怎樣學的,你們之間都說了什么,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等。這樣學生親手做過了,就會在頭腦里留下印象,也就積累了素材,寫時也就有內容可寫了。我的一個學生把幫姥爺收蘿卜這樣一件簡簡單單的家務活,寫得既生動有趣,又真實具體。文中笑點不斷,還起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題目拔歡樂,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戶外活動,獲取 素材 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每天都是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十分單一。老師可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同子女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同樣也可以積累作文素材。家長要定期帶孩子做各種小游戲,陪孩子一起做做運動。有條件的可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游玩,去博物館、科學宮等名勝古跡見 “ 世面 ” 。去領略美麗的大自然,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積極的社會生活,去感受飛速發(fā)展的精彩世界 去年寒假,有家長帶孩子去公園滑冰車。開學后,他就寫了這次滑冰車的事。他把去之前焦急的等待,路上的盼望以及玩時的快樂一氣呵成,淋漓盡致地表 達出來。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這就是有意識地積累素材的好處。 (四)借助媒體,獲取素材 從電視上獲取素材。每個學生都喜歡看電視,但只是看而沒有注意積累。電視上有很多信息,如果懂得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將成為學生很好的寫作素材。所以,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電視上的信息獲取寫作素材。一部動畫片,一部電視,相聲小品,新聞等都是寫作素材的來源。如:通過看電視,學生知道了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舉世矚目的馬航飛機失聯(lián)事件,形式新穎的 “ 開學第一課 ” 等新聞事件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啟發(fā)學生看了這些新 聞后有何感想,讓學生交流心得體會,然后寫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的素材。 從網(wǎng)絡上獲取素材。如今網(wǎng)絡也成了學生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展現(xiàn)了大量的信息材料。學生只用鼠標輕點,大千世界盡在眼前。寫景可點擊 “ 自然風光 ” ,敘事可點擊 “ 時事新聞 ” ,寫動物可點擊 “ 動物世界 ” ,這都能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和生活。如寫我喜歡的植物這樣的習作時,學生的寫作范圍就很廣。當學生平時所接觸、了解到的植物太少時,就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進行了解、收集自己喜歡的植物的特點。通過網(wǎng)絡圖片的展示,進一步了 解植物的特征。利用網(wǎng)絡收集寫作素材的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 三、多讀多聽 積累素材 (一)多讀 讀的內容包括課內和課外兩部分。我們所學的語文課文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每一篇課文都是范文。無論布局謀篇,過渡銜接,表達情感方面,還是遣詞造句,修辭方法的運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此,要讓學生多讀,熟讀,直至成誦。例如,學習了走進麗江一課,可從中學到按順序、抓住特點的寫景方法以及段落間的銜接過渡。讀鳥的天堂可以從中學到注意事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以及精彩片段的描寫。讀 翠鳥一課中對翠鳥外形描寫的一段話,可從中學會總分的構段方式;恰當運用比喻的表現(xiàn)手法;學到從頭到背到腹,從前到后展開的敘述順序。另外多讀歷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識,能打開學生的眼界,有利于學生積累素材進行作文。 (二)多聽 聽別人講故事、看電視、聽廣播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一個人看到的,讀到的畢竟有限。要想獲得大量的作文素材,還應注意多聽。 “ 聽 ” 這一活動,既練習講者的說話能力,還能豐富聽者的寫作素材。因此,我在上口語交際課時,讓學生把在家里、路上、親戚朋友家看到或聽到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 聽。然后再選出代表把精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