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母題題源系列專題24詩歌情感態(tài)度(含解析).docx_第1頁
2019年高考語文母題題源系列專題24詩歌情感態(tài)度(含解析).docx_第2頁
2019年高考語文母題題源系列專題24詩歌情感態(tài)度(含解析).docx_第3頁
2019年高考語文母題題源系列專題24詩歌情感態(tài)度(含解析).docx_第4頁
2019年高考語文母題題源系列專題24詩歌情感態(tài)度(含解析).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詩歌情感態(tài)度【母題來源】2019年高考天津卷【母題原題】1【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溪行衣自濕,亭午氣始散。冬溫蚊蚋在,人遠鳧鴨亂。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驛樓衰柳側(cè),縣郭輕煙畔。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傷時愧孔父,去國同王粲。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注此詩作于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nèi)??赘讣纯鬃印M豸?,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zhàn)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答案】觀覽通泉山水的愉悅,生不逢時的苦悶,飄零他鄉(xiāng)的哀痛,對國家命運的憂慮?!驹囶}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主旨的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聯(lián)系題目、注釋、背景等全面解讀,要仔細尋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詞語,或者分析詩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描寫通泉山水的壯麗美好,表達了詩人觀覽通泉山水的愉悅;“傷時愧孔父”詩人借孔子嘆鳳、泣麟的典故,表達自己“傷時”之痛,即生不逢時的苦悶; “我生苦飄零”則表達了飄零他鄉(xiāng)的哀痛;“所歷有嗟嘆”直抒身世之慨,“去國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國家動亂之時無奈依附劉表的典故,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久}意圖】這是一道考核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題目,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究荚嚪较颉繉υ娙怂枷肭楦械目疾闅v年來都是古代詩歌閱讀題的重中之重,其考查角度包括:對古代詩歌內(nèi)容、主題的評價,對思想感情的評價,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詩歌的情感是必考的題目,一般為結(jié)合詩句探究詩歌的情感,情感在詩中都有所體現(xiàn),所以做起來并不難?!镜梅忠c】首先根據(jù)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詞語確定詩歌的主旨、情感。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對于此類題目,首先應(yīng)注意審題,從題干中明確答題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圍,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體悟情感一般從如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詩歌的標題,標題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題材,而這些內(nèi)容都與詩歌情感有關(guān);二是作者、朝代、注釋;三是要把握情語,即顯性的情感詞;四是要把握詩歌中意象的特征。答題時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答出情感,然后結(jié)合詩句具體的解釋。常見的設(shè)問方式有以下幾種: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某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比較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異同。某一意象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題源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書端州郡齋壁包 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注)這首詩是寫在廣東端州的墻壁之上。包拯時任端州知州(即太守),端州因出產(chǎn)“端硯”而聞名天下。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首聯(lián)直抒胸臆,揭示了全篇要旨,語氣堅決嚴正,言簡意賅,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B頷聯(lián)作者以“秀干”“精鋼”自比,既是自勉自勵,也是自信的表現(xiàn),很有力度。C頸聯(lián)運用比喻的手法,“鼠雀”“兔狐”代表社會上賢惡兩類人群,對比很鮮明。D尾聯(lián)寫接受史書留下的教訓,不給后人以恥笑的把柄。質(zhì)樸無華,持重剛健?!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整首詩詞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棥保珻項,“鼠雀兔狐代表社會上賢惡兩類人群,對比很鮮明”分析錯誤,頸聯(lián)“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中“鼠雀”“兔狐”都指貪官污吏、害民之徒。故選C。2這首題壁詩,可以認為是包拯自勵清操的座右銘,你認為寫出了作者哪些為官之道? 【答案】為官要清廉無私,奉行直道,操守正直;為人處世以剛直不阿為準則,寧折不彎,絕不被外力折服;要除暴安良,鏟除這些貪官污吏賴以生存和為非作歹的條件,使其無法逞兇?!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把握詩歌內(nèi)容,分析評價作者在詩歌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明確題目要求,比如本題題目是“這首題壁詩,可以認為是包拯自勵清操的座右銘,你認為寫出了作者哪些為官之道”,要求學生說說自己認為詩歌寫出了詩人哪些為官之道。然后通讀詩歌,全面理解詩歌內(nèi)容,圈畫出能體現(xiàn)詩人為官之道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作答。本詩是寫在廣東端州(今廣東肇慶)郡守府第(俗稱宋城紅樓)的墻壁上的。包拯曾在端州任知州(即太守)。此詩中包拯就官德問題直接發(fā)表了自己的議論。首聯(lián)“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意思是: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剛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則。也就是說為官要清廉無私,奉行直道,操守正直。頷聯(lián)“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意思是說:優(yōu)質(zhì)的大樹終成棟梁之材,柔韌的好鋼也不愿枉道而行。也就是說好木料最終會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為官者為人以剛直不阿為準則,寧折不彎,像好的鋼材一樣保持自己堅強不,的絕不被外力折服。頸聯(lián)“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意思是說倉多存糧鼠雀高興;倉少存糧,鼠雀就不高興。野無雜草,兔狐發(fā)愁;野有雜草,兔狐就不發(fā)愁。這里運用互文比喻手法,把貪官污吏、害民之徒比喻成“鼠雀”“兔狐”,為官者要除暴安良,鏟除 “鼠雀”“兔狐”這些貪官污吏之流賴以生存和為非作歹的條件,使其無法逞兇。這首詩中詩人所表明的,從原則上說就是追求“清私心”、“講直道”,充當“秀干”和“精鋼”;從實際上說就是堅決不做偷吃公糧的鼠雀,也就是不做用公共財富、民脂民膏養(yǎng)肥自己的貪官污吏。因此,詩人此詩隱含的潛臺詞是:他出仕為官志存高遠,根本不會有對任職地點作肥瘦美惡的計較。根據(jù)以上分析,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寫出自己認為詩歌中所表達了詩人哪些為官之道即可?!绢}源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夜月樓臺,秋香院字。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雨。(注)此詞作于庚戌年,即公元1190年。當時南宋國力很弱,隨時面臨金兵南進的威脅。篆岡,是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別墅中的一個地名。宋玉有詩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夜月樓臺,秋香院宇”二句對起,以工整清麗的句式描繪出秋月輝映樓臺、秋花香幽院宇的迷人夜景。B承接起句,第三句轉(zhuǎn)寫景中之人,神態(tài)細節(jié)的描寫中襯以一個助詞“地”字,將人物歡樂之狀表現(xiàn)得躍然紙上。C上片末二句用反問的方式表達了和一般文人一樣的見秋即悲的傷感之情,借宋玉悲秋之感以助自己抒情的筆勢。D下片末句“重陽節(jié)近多風雨”中“風雨”一語雙關(guān),既指自然風雨的氣候,更是暗喻南宋當時險惡的政治形勢?!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C項,不是反問,而是設(shè)問,后句借典故回答了問題。故選C。4詞中“悲”字,反復(fù)出現(xiàn),請結(jié)合全篇,分析“悲”字的內(nèi)涵。 【答案】表面看作者是為中秋的蕭疏而悲,為個人身世的衰落而悲,實質(zhì)上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悲愁,即為當時不利的政治軍事形勢而悲,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悲?!窘馕觥勘绢}考查把握詩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認真通讀詩歌,掌握詩歌內(nèi)容,理清詩歌的思路,然后結(jié)合標題、景物、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詞把握詩人的情感。“當年宋玉悲如許”、“問他有甚堪悲處”,字面可理解為為個人身世的衰落而悲;“也有悲時” 因“重陽節(jié)近多風雨”,表面看作者是為中秋的蕭疏而悲。聯(lián)系他的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所以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悲愁,此處知人論世,即可得出答案?!绢}源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各題。惜 花韓 偓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tài)靜中深。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首聯(lián)“煞白”“膩紅”均指代花朵,“離情”、“愁態(tài)”寫殘花的心理。前者用“高處切”形容那種緊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靜中深”傳達那種脈脈無語的愁思。B頷聯(lián)以詩人感受寫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隨著墜落的花瓣順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在枝上的花朵還在遭受風雨推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滿懷悵恨?C頸聯(lián)設(shè)想落花的兩種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兩句詩一放一收,波瀾頓挫,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落花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和悼惜。D全詩虛實結(jié)合,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了春去花落的過程。詩人借花寄慨,將詠物、抒情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基本能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C項,“委婉含蓄”的說法不準確,“猶慰意”、“更傷心”,情感表達較為直白。故選C。6全詩圍繞“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請從內(nèi)容上加以分析。 【答案】首聯(lián)寫枝頭殘花即將凋零,表現(xiàn)了詩人對花的憐惜和同情。頷聯(lián)寫雨打風吹、水流花落的情景,詩人對風雨的怨恨和對花朵的同情融合無間。頸聯(lián)寫詩人希望花朵凋零之后有一個較好的結(jié)局,表現(xiàn)了對落花的憐惜。尾聯(lián)遙想明日殘紅去盡,只有樹蔭倒映池塘。表達詩人因花已凋盡而產(chǎn)生的悲涼之情。全詩從花殘、花落、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寫到花落盡的情景,緊扣“惜”字反復(fù)渲染,反復(fù)加深,表達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窘馕觥勘绢}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煉字是詩歌鑒賞的高頻考點,所煉之字往往是在該詩句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比如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修飾詞語、表示聲音和顏色的詞語等。答題時,先要解詞釋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分析表達效果時要將詞語放回到詩句中,體會其表情達意上的妙處。本詩,詩題“惜花”,是對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詩人的筆觸首先伸向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花。用“皺白”、“膩紅”指代花朵,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形體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構(gòu)圖。接著,詩篇展示了雨打風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隨著那一片片墜落水中的花瓣順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枝上的花朵還在受無情的風雨摧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滿懷悵恨。再進一步,詩人設(shè)想花落后的遭遇。美麗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設(shè)使能得到青苔遮護,還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損,則更令人黯然傷神。末了,詩人因無計留住春光,悲不自勝,只有臨軒憑吊,對酒澆愁,遙想明日殘紅去盡,只有綠沉沉的樹蔭映入池塘,即所謂“綠肥紅瘦”。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用筆精細入微。整個過程中,又緊緊扣住一個“惜”字,反復(fù)渲染,反復(fù)加深,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驹姼栀p析】人們都知道韓偓是寫作“香奩詩”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題詠景物的能手。他的寫景詩句,不僅刻畫精微,構(gòu)思新巧,且能透過物象形貌,把握其內(nèi)在神韻,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將詠物、抒情、感時三者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此篇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詩題“惜花”,是對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詩人的筆觸首先伸向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經(jīng)枯萎皺縮,自知飄零在即,離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紅花尚余粉光膩容,卻也預(yù)感到未來的命運,在沉寂中愁態(tài)轉(zhuǎn)深。用“皺白”、“膩紅”指代花朵,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形體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構(gòu)圖。“離情”、“愁態(tài)”寫殘花的心理,前者用“高處切”形容那種緊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靜中深”傳達那種脈脈無語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點,狀物而得其神。未寫落花先寫殘花,寫殘花又有將落未落之分,整個春去花落的過程就顯得細膩而有層次,自然地烘托出詩人的流連痛惜的心情。接著,詩篇展示了雨打風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隨著那一片片墜落水中的花瓣順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枝上的花朵還在受無情的風雨摧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滿懷悵恨。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寫的實景,但添上了“眼隨”、“恨滿”,就起到化景語為情語的作用。隨,有追蹤的意思。不說“眼看”,而說“眼隨”,更深一層,把詩人那種寄情于落花的難分難舍的心意表現(xiàn)出來了。至于“恨滿”的“滿”,既可以指詩人惆悵滿懷,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的傷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濕的花枝上,于是客觀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觀心境的投影。再進一步,詩人設(shè)想花落后的遭遇。美麗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設(shè)使能得到青苔遮護,還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損,則更令人黯然傷神。兩句詩一放一收,波瀾頓挫,而詩人對落花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與悼惜,也從中得到了體現(xiàn)。末了,詩人因無計留住春光,悲不自勝,只有臨軒憑吊,對酒澆愁,遙想明日殘紅去盡,只有綠沉沉的樹蔭映入池塘,即所謂“綠肥紅瘦”。結(jié)尾一句不言花盡,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筆法,正顯示詩人那種不愿說、不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內(nèi)心矛盾。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用筆精細入微。整個過程中,又緊緊扣住一個“惜”字,反復(fù)渲染,反復(fù)加深,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傲魉浠ù喝ヒ病保@當然不限于對于大自然季節(jié)變化的悲感。近人吳闿生認為其中暗寓“亡國之恨”,雖不能指實,但看它寫得那么幽咽迷離、凄婉入神,交織著詩人自己的身世懷抱,殆無可疑?!绢}源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送僧往湖南劉 商閑出東林日影斜,稻苗深淺映襲裟。船到南湖風浪靜,可憐秋水照蓮花。(乙)送濬上人劉 商木落山前霜露多,手持寒錫遠頭陀(注)。眼看庭樹梅花發(fā),不見詩人獨詠歌。(注)頭陀:行腳乞食的和尚。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甲詩“閑”字寫出僧人出東林乃隨性而為,猶如白云無心出岫。B甲詩運用光影、色彩對比,寫出僧人與自然妙合無痕,富有禪意。C甲詩末句僧、秋水、蓮花融為一體,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氛圍。D乙詩中的落葉、寒山與老僧構(gòu)成一幅淡遠蕭疏的畫面,詩中有畫。【答案】C【解析】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中,C項,“甲詩末句僧、秋水、蓮花融為一體,烘托了一種凄清的氛圍”表述錯誤,應(yīng)為澄明純凈的氛圍,沒有凄清之意。故選C。8這兩首詩皆為送別詩,請簡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 【答案】不同:甲詩欣賞。寫出詩人對僧友澄明潔凈的內(nèi)心世界和出塵風致的欣賞之情。乙詩遺憾。表達了詩人對潛上人遠行后不能同在梅樹下吟詠詩歌的遺憾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這兩首詩皆為送別詩,請簡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然后理解詩歌的意思,以及有關(guān)詩句,對詩人的情感進行剖析。本題中,甲詩后兩句“船到南湖風浪靜,可憐秋水照蓮花”寫船行南湖,詩人內(nèi)心與南湖風浪一般俱靜,詩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蓮花”喻人心潔凈無垢,表達了詩人對僧友澄明潔凈的內(nèi)心世界和出塵風致的欣賞之情。乙詩后兩句“眼看庭樹梅花發(fā),不見詩人獨詠歌”寫眼看著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綻放了,只有詩人獨自歌詠,表達了詩人對濬上人遠行后不能同在梅樹下吟詠詩歌的遺憾之情?!绢}源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蝶戀花蘇 軾春事闌珊芳草歇??屠镲L光,又過清明節(jié)。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yīng)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注鴂:伯勞鳥,鳴聲悲凄。角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jié),一般在黎明和黃昏之時吹奏,發(fā)音哀厲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樂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調(diào)悲涼,常表達懷鄉(xiāng)的主題。9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詞人對暮春景的概括,同時也為全詞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B“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jié)”說詞人作客他鄉(xiāng),無從祭掃,但他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光可以聊以自慰。C落紅處處,人耳之聲,偏偏是鳩鳥啼鳴,這是詞人對“春事闌珊”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D詞人所思之人處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原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